資源簡介 課題2 化學方程式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知道化學方程式的定義,了解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2.通過對化學方程式意義的探究,知道化學方程式可以表征化學反應中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和比例關系,初步形成定量認識物質變化的比例視角。二、教學重難點重難點: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三、教學準備教學PPT。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提問導入】怎樣才能準確、簡便地描述化學變化,體現其中的物質轉化關系與定量關系,從而更好地為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服務呢? 傾聽,思考。 提問引入,讓學生帶著疑惑聽課,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欲望。環節二 新課講解 【講解】前面我們知道,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可以用文字表示為: 碳 + 氧氣 二氧化碳 從文字表達式中,我們可以知道: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但也有很多不足:書寫不簡便、不利于國際交流、不能體現質量守恒定律、不能反映各物質間的量的關系,這也太復雜了。 【過渡】很顯然,文字表達式是不行的,因此化學家用化學式等國際通用的化學符號來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組成,以及各物質間的量的關系。 【講解】例如,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可表示為:C+O2CO2。這種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作化學方程式。 【思考討論】想一想:以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為例,分組分析化學方程式與文字表達式有什么不同,化學方程式能提供什么信息? 【展示】 【講解】通過化學方程式,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表明了反應物是碳和氧氣、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反應條件是點燃,體現了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轉化關系。 該反應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個數比是1:1:1,即化學式前面的系數比(計量數比)。 表示碳、氧氣、二氧化碳的質量比是12:32:44,即化學式的相對分子(原子)質量×前面的系數所得的值之比。后2條信息體現了化學反應中的定量關系。 化學方程式把“物質轉化關系”和“定量關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總結】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C + O2 CO2 1.物質轉化關系: 宏觀上,表示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即定性認識化學方程式。 2.定量關系: 微觀上,表示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微粒個數比。 質量上,表示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過渡】如何讀化學方程式呢? 【講解】化學方程式能直觀地體現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轉化關系和定量關系,其讀法有異于數學中的方程式。 ①物質轉化關系方面:把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全讀出來,注意“+”讀作“和”,“=”讀作“生成”,不能讀成“等于”; ②定量關系方面:把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讀出來。 以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為例: C + O2 CO2 宏觀讀法: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微觀讀法:每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在點燃時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 質量讀法:在點燃的條件下,每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 【思考討論】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1)我國早在西漢時期就發現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 + CuSO4=Cu + FeSO4 提示:O-16 S-32 Fe-56 Cu-64 (2)氫氣是有廣闊發展前途的清潔能源,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的反應是氫能利用的化學基礎,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H2 + O2 2H2O 提示:H-1 O-16 【總結】 (1)①表明了反應物是鐵和硫酸銅,生成物是銅和硫酸亞鐵。 ②該反應中各物質的粒子數目比是1:1:1:1。 ③表示各物質的質量比是56:160:64:152。 該化學方程式的讀法: ①宏觀讀法: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了銅和硫酸亞鐵。 ②微觀讀法:每1個鐵原子和1個硫酸銅分子生成1個銅原子和1個硫酸亞鐵分子。 ③質量讀法:每56份質量的鐵和160份質量的硫酸銅完全反應,生成64份質量的銅和152份質量的硫酸亞鐵。 (2)①表明了反應物是氫氣和氧氣,生成物是水,反應條件是點燃。 ②該反應中各物質的粒子數目比是2:1:2。 ③表示各物質的質量比是4:32:36。 該化學方程式的讀法: ①宏觀讀法: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 ②微觀讀法:每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在點燃時生成2個水分子。 ③質量讀法:在點燃的條件下,每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36份質量的水。 傾聽。 分組討論。 傾聽,并修正自己的觀點。 分組討論。 傾聽,并修正自己的觀點。 分組討論。 傾聽,并修正自己的觀點。 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化學方程式的優點,感受化學方程式的簡約之美。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對比能力,同時引出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通過具體化學方程式的分析,幫助學生從物質轉化關系和定量關系兩個視角加深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通過具體化學方程式的分析,幫助學生從宏觀、微觀、質量三個視角深入掌握化學方程式的讀法。 借助提問,激發學生討論、研究,使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達到認識的深化與發展。環節三 拓展延伸 【講解】你的鎂偷走了我的鋅。 傾聽。 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隨堂作業 PPT展示。 做題。 通過習題鞏固本節所學知識。環節四 課堂小結 展示PPT第16頁。 傾聽并理解。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知識,便于學生記憶。五、板書設計課題2 化學方程式第1課時一、化學方程式的定義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作化學方程式。二、化學方程式的意義1.物質轉化關系: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2.定量關系:表示各物質之間的微粒個數比;表示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三、化學方程式的讀法1.宏觀讀法2.微觀讀法3.質量讀法4 / 4(共17張PPT)—— 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 ——課題2 化學方程式第1課時1.知道化學方程式的定義,了解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2.通過對化學方程式意義的探究,知道化學方程式可以表征化學反應中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和比例關系,初步形成定量認識物質變化的比例視角。學習目標重難點怎樣才能準確、簡便地描述化學變化,體現其中的物質轉化關系與定量關系,從而更好地為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服務呢?前面我們知道,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可以用文字表示為:碳 + 氧氣 二氧化碳點燃反應條件書寫不簡便反應物生成物不便交流不能體現質量守恒定律不能反映各物質間的量的關系化學方程式C + O2 CO2點燃化學家用化學式等國際通用的化學符號來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組成,以及各物質間的量的關系。例如,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可表示為:想一想:化學方程式與文字表達式有什么不同,化學方程式能提供什么信息?這種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作化學方程式。1.定義表明了反應物是碳和氧氣、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反應條件是點燃。該反應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個數比是1:1:1。表示碳、氧氣、二氧化碳的質量比是12:32:44。把“物質轉化關系”和“定量關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C + O2 CO2點燃C + O2 CO2點燃2.意義微觀粒子個數比質量比1 : 1 : 112 : 32 : 4412 + 32 = 4412 16×2 12+16×2即化學式前面的系數比(計量數比)即化學式的相對分子(原子)質量×前面的系數所得的值之比化學方程式物質轉化關系定量關系質量上,表示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宏觀上,表示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微觀上,表示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微粒個數比。物質轉化關系:定量關系:2.意義C + O2 CO2點燃定性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能直觀地體現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轉化關系和定量關系,其讀法有異于數學中的方程式。以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為例:3.讀法C + O2 CO2點燃化學方程式宏觀讀法: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微觀讀法:質量讀法:每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在點燃時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在點燃的條件下,每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讀成“生成”,不能讀成“等于”。“+”讀成“和”;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1)我國早在西漢時期就發現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 + CuSO4 Cu + FeSO4思考討論(提示:O-16 S-32 Fe-56 Cu-64)表明了反應物是鐵和硫酸銅,生成物是銅和硫酸亞鐵。該反應中各物質的粒子數目比是1:1:1:1。表示各物質的質量比是56:160:64:152。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1)我國早在西漢時期就發現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 + CuSO4 Cu + FeSO4思考討論(提示:O-16 S-32 Fe-56 Cu-64)每56份質量的鐵和160份質量的硫酸銅完全反應,生成64份質量的銅和152份質量的硫酸亞鐵。質量讀法:宏觀讀法: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了銅和硫酸亞鐵。微觀讀法:每1個鐵原子和1個硫酸銅分子生成1個銅原子和1個硫酸亞鐵分子。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2)氫氣是有廣闊發展前途的清潔能源,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的反應是氫能利用的化學基礎,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 + O2 2H2O點燃思考討論(提示:H-1 O-16)表明了反應物是氫氣和氧氣,生成物是水,反應條件是點燃。該反應中各物質的粒子數目比是2:1:2。表示各物質的質量比是4:32:36。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2)氫氣是有廣闊發展前途的清潔能源,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的反應是氫能利用的化學基礎,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 + O2 2H2O點燃思考討論(提示:H-1 O-16)在點燃的條件下,每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36份質量的水。質量讀法:宏觀讀法: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微觀讀法:每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在點燃時生成2個水分子。拓展小課堂“什么化學方程式 ”“Mg+ZnSO4══MgSO4+Zn”“什么意思?”“你的鎂偷走了我的鋅”諧音:“你的美偷走了我的心”“為什么喜歡我?”“因為一個化學方程式”你的鎂偷走了我的鋅1.關于化學方程式4P+5O2 2P2O5的理解,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保持不變B.該反應的反應物是五氧化二磷C.每四份質量的磷和五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D.在點燃的條件下,磷和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D點燃解析: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是磷和氧氣,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反應前后分子總數發生改變。在點燃的條件下,每124份質量的磷與160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284份質量的五氧化二磷。2.化學方程式C+O2 CO2的正確讀法是( ?。〢.碳加氧氣點燃等于二氧化碳B.一個碳和一個氧氣點燃生成一個二氧化碳C.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D.氧氣在碳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C解析:該反應可讀作:碳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從微觀上,碳是固態非金屬單質,是由碳原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該反應還可讀作: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在點燃時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點燃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化學方程式的意義課題2 化學方程式第1課時010203化學方程式的定義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宏觀讀法微觀讀法質量讀法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①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③表示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②表示各物質之間的微粒個數比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五單元課題2 化學方程式 第1課時 教案.docx 第五單元課題2 化學方程式 第1課時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