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4張PPT)第一節 硫及其化合物第2課時 硫酸 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學習任務一 硫酸學習任務二 硫酸鹽 的檢驗學習任務一 硫酸【新知自主預習】一、工業制備硫酸的原理1.工藝流程2.制備原料及反應原理二、硫酸的主要性質1.稀硫酸的化學性質稀硫酸具有酸的化學通性,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濃硫酸的三大特性[注意] ①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沿器壁緩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散熱;②純硫酸的沸點高、難揮發,常利用濃硫酸制備揮發性酸如 。【實驗活動探究】【實驗1】 濃硫酸與蔗糖發生的“黑面包”反應實驗操作:實驗現象:蔗糖逐漸變黑,體積膨脹,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的固體,并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實驗2】 濃硫酸與銅的反應實驗裝置:實驗操作及現象:在帶導管的橡膠塞側面挖一個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狀的銅絲。在試管中加入 濃硫酸,塞好橡膠塞,使銅絲與濃硫酸接觸。加熱,將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品紅溶液逐漸變為無色,向外拉銅絲,終止反應。冷卻后,將試管里的物質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試管里,溶液變成藍色。問題一: 結合實驗1現象推測蔗糖和濃硫酸的“黑面包”實驗中,可能發生了哪些化學反應,主要體現了濃硫酸的哪些化學性質?提示:蔗糖逐漸變黑的過程,主要體現濃硫酸的脫水性,將蔗糖脫水碳化: ;同時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能將脫水生成的碳單質氧化為,自身被還原為 ,故會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黑面包”,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問題二: 實驗2中的實驗現象主要體現了濃硫酸的哪些性質?濃硫酸與銅反應的原理是什么?提示:實驗2中品紅溶液逐漸變為無色,說明反應中有 生成,反應結束后,將試管里的物質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試管里,溶液變成藍色,說明有 生成,反應中硫酸主要體現強氧化性和酸性,反應原理為 。【核心知識講解】1.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比較吸水性 脫水性作用對象 含有水分子或結晶水的物質 一般為含氫、氧元素有機物,氫、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變化類型 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能量變化 放熱 放熱本質區別 看與濃硫酸接觸的物質中是否含有“”。若含有“ ”,則 濃硫酸表現吸水性;若不含“ ”,只是含有氫元素和氧元 素的有機物,則濃硫酸表現脫水性 2.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是因為分子中 價的硫元素具有很強的得電子能力。(1)與活潑金屬反應的規律常溫下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硫酸鹽(鐵、鋁除外)、和 ,表現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和酸性,硫酸變稀后,生成的氣體為 。[注意] 常溫下,鐵、鋁與濃硫酸反應形成致密氧化膜而鈍化。(2)與不活潑金屬和非金屬反應的規律①反應需要加熱,否則不反應。②還原產物一般是 ,一般金屬被氧化為高價態的硫酸鹽,非金屬被氧化為高價態氧化物或含氧酸。③濃硫酸與金屬反應時,既表現酸性又表現強氧化性,而與非金屬反應時,只表現強氧化性。④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硫酸濃度變小,一旦變為稀硫酸,反應就停止。【知識遷移應用】例1 [2024·湖北四地七校期中] 下列關于濃硫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濃硫酸使藍色膽礬變白體現了脫水性B.濃硫酸不能干燥SO2、HI、H2S等強還原性化合物C.蔗糖和濃硫酸的“黑面包”實驗中,濃硫酸主要體現了脫水性和強氧化性D.濃硫酸和碳單質在加熱條件下反應,反應中濃硫酸既體現出酸性,又體現出氧化性√[解析]使藍色膽礬即五水硫酸銅變白,體現了吸水性,A錯誤;濃硫酸不能干燥HI、H2S等強還原性化合物,但可以干燥SO2,B錯誤;蔗糖和濃硫酸的“黑面包”實驗中,蔗糖變黑并有氣體生成,濃硫酸主要體現了脫水性和強氧化性,C正確;濃硫酸和C單質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反應中濃硫酸只體現氧化性,D錯誤。例2 某化學合作學習小組探究銅與熱的濃硫酸反應的實驗如下,均為浸有相應溶液的棉花,回答下列問題:[解析] 銅絲插入熱的濃硫酸中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氣體從具支試管支管口進入硬質玻璃管,分別與紫色石蕊溶液、品紅溶液、酸性溶液反應,尾氣用蘸有 溶液的棉花球吸收,防止污染空氣。(1)有效控制銅與熱的濃硫酸的“反應和停止”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上下拉推銅絲[解析] 有效控制銅與熱的濃硫酸的“反應和停止”的操作方法是向下推動銅絲與濃硫酸接觸,發生反應,向上拉動銅絲,使銅絲和濃硫酸脫離接觸,反應停止。(2) 處溶液變____色,說明銅與熱的濃硫酸反應生成的氣體產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質。紅[解析] 處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溶液顯酸性,說明銅與熱的濃硫酸反應生成的氣體產物與水反應生成了酸,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質。(3)銅與熱的濃硫酸反應的實驗體現了濃硫酸的酸性和______性。氧化[解析] 銅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體現濃硫酸的酸性,同時濃硫酸將單質銅氧化為銅離子,體現濃硫酸的氧化性。(4)將試管Ⅰ與試管Ⅱ分離后,將 處溶液加熱出現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從無色變為紅色與有色物質化合生成的無色物質不穩定,受熱重新分解[解析] 將試管Ⅰ與試管Ⅱ分離后,將 處溶液加熱,溶液從無色變為紅色,其原因是 與有色物質化合生成的無色物質不穩定,受熱重新分解為 與有色物質,從而使得溶液從無色變為紅色。(5) 處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在處, 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反應,離子方程式為。(6) 處為_______溶液。[解析] 處為溶液,尾氣用蘸有 溶液的棉花球吸收,防止污染空氣。(7)若試管Ⅰ中生成的氣體為 ,則被氧化的銅的質量為______ 。0.64[解析] 試管Ⅰ中發生反應:,若生成 ,則被氧化的銅的物質的量為,其質量為 。[易錯警示] 濃 與金屬反應的規律(1)與活潑金屬如反應,開始產生 ,硫酸濃度變小后,產生 。(2)與不活潑金屬如反應,開始產生 (加熱),濃度變小后,稀硫酸不再與不活潑金屬反應。例如與含的濃硫酸充分反應,生成的物質的量小于 。學習任務二 硫酸鹽 的檢驗【新知自主預習】一、幾種常見的硫酸鹽硫酸鹽 硫酸鈣 硫酸鋇 硫酸銅存在形式 自然界中的硫酸鈣常 以石膏(__________ _____)的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的硫酸鋇以 重晶石 的形 式存在 —硫酸鹽 硫酸鈣 硫酸鋇 硫酸銅性質及 變化 石膏被加熱到 時,會失去所含大部分 結晶水,生成熟石膏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 酸,不容易被 射線 透過 結合水后會變成藍色晶體,俗稱______膽礬續表硫酸鹽 硫酸鈣 硫酸鋇 硫酸銅主要用途 用于制作各種模型和 醫療用的石膏繃帶; 用于調節水泥的硬化 速率 醫療上作為“鋇餐”; 可作為白色顏料;可 用作油漆、油墨、造 紙、塑料、橡膠等的 原料及填充劑 膽礬和石灰乳混合制成農藥——波爾多液續表二、 的檢驗1.探究的檢驗教材實驗實驗 操作 在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稀硫酸試管、 溶液 試管和溶液試管,然后各滴入幾滴 溶液,觀察現象。再分別加入少量稀鹽酸,振蕩,觀察現象 實驗 現象 試管①產生白色沉 淀,加入稀鹽酸, 沉淀不溶解 試管②產生白色沉 淀,加入稀鹽酸, ____________ 試管③產生白色沉淀,加入稀鹽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不溶解沉淀逐漸溶解并產生氣泡相關 離子 方程 式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論 在溶液中,和結合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 沉淀續表2. 的檢驗(1)實驗操作待測液無明顯現象 出現____色沉淀,即可確定存在 。白(2)理論解釋①先加稀鹽酸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_等離子干擾。②再加溶液,若存在 ,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活動探究】【實驗目的】 用化學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 、、 。【實驗試劑】 粗鹽、蒸餾水、溶液、溶液、飽和溶液、稀鹽酸。【實驗步驟】實驗操作流程問題一: 步驟(2)中如何表明 沉淀完全?提示:靜置,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 溶液,若溶液不出現渾濁則表明沉淀完全。問題二: 為什么每次加入的試劑都要略微過量?加入稀鹽酸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加入沉淀劑時略微過量,是為了保證完全除去雜質離子。加入稀鹽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和,調節溶液的 。問題三: 本實驗中加入試劑的順序能否調整?試劑的加入順序有什么原則嗎?提示:可以調整,但需要保證溶液在 溶液之后加入,且過濾和加稀鹽酸的操作順序不能顛倒,若在過濾前加入稀鹽酸,會使生成的沉淀溶解,產生雜質。【核心知識講解】1.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及原理2.粗鹽的提純(1)粗鹽提純時,試劑的加入順序及各步操作時體系中的主要離子和沉淀成分:[注意] ①每一步加入的除雜試劑都必須過量,多次沉淀,一次過濾;要先過濾沉淀再加入稀鹽酸中和。②要先加入過量溶液除去,后加入過量 溶液除去及過量的 。(2)利用離子反應除去雜質的思路和方法【知識遷移應用】例3 已知稀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 。現有一包裝破損的 白色固體粉末,為了檢驗其是否變質,正確的方法是(試劑均過量)( )A.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入稀鹽酸,無沉淀,再滴入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產生,則說明已變質B.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入稀硝酸,再滴入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產生,則說明已變質C.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入稀硫酸,再滴入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產生,則說明已變質D.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入稀鹽酸,若產生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則說明已變質√[解析] 先滴入稀鹽酸,若無沉淀,則排除了 干擾,同時也把反應掉,再滴入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產生,則沉淀一定是 ,證明樣品已經變質,A正確;稀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即使樣品沒有變質也會被硝酸氧化成 ,B錯誤;若先滴入稀硫酸會引入,再滴入溶液,一定會產生沉淀,C錯誤;滴入稀鹽酸,產生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說明一定含有 ,但無法說明是否已經變質,D錯誤。[易錯警示] 檢驗 的常見誤區及分析誤區 分析只加 溶液,不加 稀鹽酸 可能是與反應生成 沉淀,還可能是、、等與 反應生成沉淀溶液與稀鹽酸的 滴加順序顛倒 可能是與 反應生成了不溶于稀鹽酸的沉淀先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 溶液或先用稀鹽 酸酸化再加入 溶液 具有強氧化性,能將溶液中的 、氧化成例4 [2024·河北滄衡八校聯考] 除去粗鹽中的雜質、 和,過程如下: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過濾的濾渣僅含有、、 三種沉淀B.檢驗是否除盡的試劑:稀鹽酸、 溶液C.由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故操作 為蒸發結晶D.欲檢驗食鹽中是否含有 ,可通過焰色試驗√[解析] 除去溶液中的硫酸鈉需要加入氯化鋇,除去氯化鈣和過量的氯化鋇雜質需加入碳酸鈉,故除去硫酸鈉必須在氯化鈣之前,對于氯化鎂則無要求。除去過量的氯化鋇雜質需加入碳酸鈉,過濾的濾渣含有、、、 四種沉淀,A錯誤;檢驗是否除盡的方法:取適量濾液,加稀鹽酸酸化,再加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B正確;由于 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故操作為蒸發結晶,C正確;根據的焰色試驗,火焰呈黃色, 的火焰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顯紫色,故檢驗食鹽中是否含有 ,可以做焰色試驗,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焰色是否顯紫色,D正確。1.濃硫酸與稀硫酸性質差異較大,且濃硫酸具有某些特性,下列有關濃硫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A.濃硫酸可作干燥劑,能夠干燥氫氣、氧氣、氨氣等氣體B.在銅與濃硫酸的反應中,濃硫酸既表現了強氧化性又表現了酸性C.常溫下能夠用鐵、鋁等容器盛放濃硫酸,是因為濃硫酸不與鐵、鋁反應D.取少量蔗糖于燒杯中,加入濃硫酸,蔗糖變黑,說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解析] 濃硫酸可以和氨氣反應,不能干燥氨氣,A錯誤;銅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 ,濃硫酸只有部分化合價發生變化,故濃硫酸既顯示氧化性又顯示酸性,B正確;常溫下,鐵、鋁與濃硫酸接觸會發生鈍化,所以能夠用鐵、鋁等容器盛放濃硫酸,C錯誤;濃硫酸使蔗糖分子中的氫、氧以水的組成比脫出,剩余碳,蔗糖變黑,體現脫水性,D錯誤。2.下列反應中,硫酸既表現出強氧化性,又表現出酸性的是( )A.氯化鈉固體與濃硫酸反應 B.銅與濃硫酸反應C.碳與濃硫酸反應 D. 與稀硫酸反應[解析] 氯化鈉固體與濃硫酸混合加熱反應產生、 氣體,反應類型是復分解反應,硫酸僅表現出酸性,A錯誤;銅與濃硫酸混合加熱反應產生、、 ,濃硫酸既表現出強氧化性,又表現出酸性,B正確;√2.下列反應中,硫酸既表現出強氧化性,又表現出酸性的是( )A.氯化鈉固體與濃硫酸反應 B.銅與濃硫酸反應C.碳與濃硫酸反應 D. 與稀硫酸反應碳與濃硫酸混合加熱反應產生、 、,濃硫酸僅表現強氧化性,C錯誤;與稀硫酸反應產生、 ,稀硫酸僅表現出酸性,D錯誤。√3.[2024·四川宜賓統考]探究銅與過量熱濃硫酸反應,裝置如圖所示(棉花團、 均浸有相應溶液,夾持儀器略去)。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上下抽動銅絲,可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B.處濃溶液用于吸收C.為觀察溶液顏色,反應后立即向左側試管中加入少量蒸餾水并振蕩D.其他條件不變,用鐵絲代替銅絲也可看到處品紅褪色√[解析] 上下抽動銅絲,可控制濃硫酸與銅絲接觸與否,從而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A正確;是酸性氣體,可用 溶液吸收,B正確;反應后的左側試管中仍有濃硫酸剩余,應將反應混合物加入盛水的容器中,觀察到 溶液為藍色,C錯誤;用鐵絲代替銅絲,其他條件不變,鐵絲與濃硫酸加熱仍然產生 ,不產生氫氣,也可看到 處品紅褪色,D正確。4.下列有關檢驗試樣中有無 的操作及結論均正確的是( )A.先加溶液無明顯現象,再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一定有B.加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一定有C.滴加溶液未產生白色沉淀,一定沒有D.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一定有√[解析] 檢驗的正確方法是先加入稀鹽酸排除、、等的干擾,再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存在 ,故A正確;加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 ,也會產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故B錯誤;滴加 溶液未產生白色沉淀,只能確定溶液里沒有或、等,無法判斷是否有,故C錯誤;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不一定含 ,如果原溶液含有,可以生成白色沉淀,如果含 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故D錯誤。5. [2024·四川成都七中期中]蔗糖與濃硫酸發生作用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過程①白色固體變黑,主要體現了濃硫酸的脫水性B.過程②固體體積膨脹,與產生的大量氣體有關C.過程中產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體現了濃硫酸的酸性D.過程中蔗糖分子發生了化學鍵的斷裂√[解析]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將有機物中的原子和原子按 的比例脫除,蔗糖中加入濃硫酸,白色固體變黑,體現濃硫酸的脫水性,A正確;濃硫酸脫水過程中釋放大量熱,并發生反應:,產生大量氣體,使固體體積膨脹,B正確;濃硫酸與C反應生成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 ,體現濃硫酸的強氧化性,C錯誤;該過程中,濃硫酸使蔗糖脫水變為碳單質,蔗糖分子發生了化學鍵的斷裂,D正確。6.[2024·北京海淀區期末] 粗鹽中通常含有、、 和泥沙等雜質,實驗室用粗鹽制備 晶體的流程如圖所示。(1)①中不需要使用的實驗儀器是___。A.玻璃棒 B.漏斗 C.蒸發皿 D.燒杯[解析] 步驟①是過濾操作,用到漏斗、燒杯和玻璃棒等,不需要蒸發皿。(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A.②的目的是除去B.②和③的試劑順序可以互換C.試劑Ⅰ是 溶液D.⑤中只發生反應:√√[解析] 步驟②加入過量溶液,除去 ,A正確;步驟③中加入溶液,除去及步驟②中過量的 ,故②和③的試劑順序不可以互換,B錯誤;步驟④中加入試劑Ⅰ來沉淀 ,考慮不能引入新雜質離子,故試劑Ⅰ是 溶液,C錯誤;步驟④的濾液中含有、、、 ,故⑤中發生反應:、 ,D錯誤。(3)⑥中用到的分離方法是___。A.過濾 B.冷卻結晶 C.吸附 D.蒸發結晶[解析] 由于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從 溶液中得到晶體一般采用蒸發結晶法。√1.[2024·安徽淮北實驗高中期末]某同學通過系列實驗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實驗現象正確且能達到目的的是( )A.點燃硫黃,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該氣體可以漂白紙漿B.向蔗糖中加入濃硫酸,蔗糖變黑色,說明濃硫酸具有強的吸水性C.將濃硫酸滴到 試紙上,試紙變紅色,說明濃硫酸具有酸性D.常溫下,將 片加入濃硫酸中,反應劇烈,說明濃硫酸具有強的氧化性√[解析] 硫黃燃燒生成 ,該氣體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紙漿,A正確;蔗糖中加入濃硫酸后變黑色,此時濃硫酸表現出脫水性,B錯誤;將濃硫酸滴到試紙上,濃硫酸可使 試紙脫水碳化,試紙變成黑色,說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C錯誤;常溫下,鐵遇濃硫酸鈍化,產生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屬與酸的進一步反應,D錯誤。2.工業上用黃鐵礦 為原料制備硫酸的流程如下:黃鐵礦氣體 硫酸。關于工業制硫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煅燒時 發生氧化反應 B.A可以是空氣C.步驟②產物中有 D.步驟③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解析] 煅燒時與反應生成和, 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A正確;氣體必須提供氧元素,且作氧化劑,可以是空氣,B正確;√2.工業上用黃鐵礦 為原料制備硫酸的流程如下:黃鐵礦氣體 硫酸。關于工業制硫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煅燒時 發生氧化反應 B.A可以是空氣C.步驟②產物中有 D.步驟③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步驟②中,催化氧化生成的主產物為 ,C正確;步驟③中,與反應生成 ,發生非氧化還原反應,D錯誤。√3.某學生用如圖所示裝置做濃硫酸和蔗糖反應的實驗。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或敘述錯誤的是( )A.打開A中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濃硫酸,充分反應后燒瓶內出現黑色膨松固體B.品紅溶液紅色褪去,證明有 生成C.檢驗A中產生的氣體中含有水蒸氣,應將 接在A和B之間D.D中溶液變渾濁,即可證明反應產生了√[解析] 濃硫酸使蔗糖脫水碳化,并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的碳與濃硫酸反應生成、 ,使碳疏松多孔,A正確;B中品紅溶液褪色,結合元素守恒推知,能使溶液褪色的只能是 ,證明A中反應生成了 ,B正確;氣體通過B、C、D裝置均能混入水蒸氣,故要檢驗A中生成的氣體中含有水蒸氣,應將盛有粉末的 形管接在A和B之間,首先進行檢驗,C正確;由于二氧化硫氣體經過高錳酸鉀溶液時不一定能被完全吸收,故D中的石灰水變渾濁不能說明此反應生成了,也可能是 使石灰水變渾濁,D錯誤。4.[2024·河南南陽中學期末]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探究銅絲與過量的濃硫酸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上下移動①中銅絲可控制生成 的量B.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③中選用溶液吸收多余的D.為確認 生成,向①中加水,觀察顏色√[解析] 當銅絲與濃硫酸接觸時反應發生,當往上移動銅絲,銅絲與濃硫酸不接觸,反應停止,故上下移動①中銅絲可控制生成 的量,A正確;是酸性氧化物,可與堿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故可用溶液吸收多余的 ,C正確;反應停止后,①中濃硫酸過量,有剩余,將水加入①中會造成試管中液體飛濺,發生危險,D錯誤。(1)A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實驗小組同學為了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步驟:①先連接好裝置,檢查氣密性,再加入試劑;②加熱A試管,B中品紅溶液褪色,熄滅酒精燈;③將銅絲向上抽動離開液面。(2)能夠證明銅與濃硫酸反應生成氣體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試管中的品紅溶液褪色(3)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由于導管 的存在,B中的液體不會倒吸入A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A試管中氣體壓強減小時,空氣從導管進入A試管中,維持A試管中壓強平衡(4)實驗完畢后,裝置中殘留氣體有毒,不能打開膠塞。為了防止該氣體排入空氣中污染環境,拆除裝置前,應當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導管口向A試管中緩緩地鼓入足量的空氣,將殘留的氣體趕入溶液中,使之被完全吸收(5)將氣體通入含有 的溶液中,溶液中出現黃色渾濁,試分析該溶液最多能吸收氣體_____不考慮溶解的 。[解析] 由于A試管中有空氣,加熱時氣體逸出,在B、C中產生氣泡,要證明銅與濃硫酸反應產生氣體,只能從B中品紅溶液褪色來說明。A試管中 導管的作用體現在A中氣壓減小時,空氣被吸入,能防止B中的液體倒吸入A中,同時在反應完成后可以從 導管中鼓入空氣將趕入溶液中,防止污染環境。溶液吸收 最多時,所得溶液的溶質為 ,利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得出 最多能吸收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