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課題2 原子結構 第1課時 課件(共23張PPT內嵌視頻)+同步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課題2 原子結構 第1課時 課件(共23張PPT內嵌視頻)+同步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課題2 原子結構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利用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認識原子的構成。
2.能根據原子的核電荷數判斷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
3.能學會從史料、圖片、表格中運用觀察、分析歸納的方法獲取信息,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難點:核電荷數、電子數、質子數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教學PPT及相關動畫、【活動設計】原子結構發展史。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一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展示】PPT展示圖片。 【講述】原子的體積很小。如果將一個原子與一個乒乓球相比,就相當于將一個乒乓球與地球相比,這么小的原子只能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才能發現。 【提問】這么小的原子人們是怎樣認識它的呢?它還能再分嗎 傾聽、討論。 通過展示類比和漫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節課做準備。
環節二 新課講解 一、原子結構發展史 【展示】展示資料“原子結構發展史”。(可下載【活動設計】原子結構發展史” ) 【指導閱讀】請同學們閱讀史料,寫出原子結構發現主要經歷的階段,然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個階段的核心觀點和探究方法。 【展示講解】展示講解德謨克利特、道爾頓觀點。 【展示】展示湯姆孫原子結構觀點。 【講述】1897年湯姆孫做了一個高壓真空放電管的實驗,他發現無論陰極材料是什么,高壓真空管發出的射線都是一種帶負電荷的微粒流,這種微粒就是電子,他意識到所有的原子都有電子,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的。于是他提出了原子的“棗糕模型”。 【引導建立新模型】要求學生根據所給信息嘗試建立原子模型。 【過渡】為了驗證湯姆孫的原子模型的正確性,他的學生盧瑟福在1909年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 【組織活動】請同學們觀看α粒子穿過金箔的動圖,并寫出實驗現象。 【明確】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方向。 2.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甚至有少數的α粒子被反彈回來。 【追問】如果當時你在現場,你會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明確】原子內有相對很大的空間,在原子中心有一個體積小、質量大、帶正電的原子核。 閱讀材料,完成活動設計要求。 傾聽,修正自己觀點。 繪制原子模型結構示意圖。 觀看α粒子散射實驗,并寫出實驗現象。 傾聽、理解。 討論并回答。 培養學生閱讀史料,并運用分析歸納的方法獲取信息,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 讓學生了解原子結構發展史。 根據電子的發現讓學生嘗試自主構建原子新模型。 通過動畫幫助學生理解α粒子散射實驗,為建立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奠定基礎。 培養學生的觀察、獲取信息及分析能力。
二、原子的構成 【提問】既然原子核這么小了,它還能再繼續分嗎? 【展示】展示質子和中子的發現過程。 【總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交流討論】原子中存在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帶負電的電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總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荷,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中子不帶電。 核外電子帶負電,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質子所帶正電荷與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數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展示】展示表格。 【交流討論】請同學們觀察表格,試著發現質子數、中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之間有什么規律? 【總結】1.不同種類的原子核內質子數不同。 2.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氫原子)。 3.質子數與中子數不一定相等。 4.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閱讀材料,理解原子核還能再分為質子和中子。 分析、討論得出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 傾聽、理解。 帶著問題,閱讀表格,從表格中總結規律。 通過材料和學生一起歸納,得出結論:原子核一般都是由質子、中子構成。 讓學生理解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 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培養學生發現規律的能力。
環節三 拓展延伸 【展示】展示行星缺陷模型。 觀看PPT 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體會原子結構研究的發展歷程。
五、板書設計
課題2 原子結構
第1課時
原子結構發展史
德謨克利特提出萬物都由原子構成 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
湯姆孫提出棗糕模型 盧瑟福提出行星模型
原子的構成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4 / 4(共23張PPT)
——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
課題2 原子結構
第1課時
1.能利用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認識原子的構成。
2.能根據原子的核電荷數判斷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
3.能學會從史料、圖片、表格中運用觀察、分析歸納的方法獲取信息,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
學習目標
重點
難點
原子的體積很小。如果將一個原子與一個乒乓球相比,就相當于將一個乒乓球與地球相比。
原子
乒乓球
地球
這么小的原子人們是怎樣認識它的?它還能再分嗎?
公元前5世紀,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等人認為,萬物是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粒構成的,即原子。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
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道爾頓
1.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2.原子是不可分割實心的微小球體;
3.種類相同的原子,質量和性質相同。
湯姆孫利用陰極射線發現了電子,意識到所有的原子都含有電子,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的。
他提出了“棗糕模型”。
英國物理學家湯姆孫
湯姆孫認為原子是一個分布著正電荷的粒子,其中鑲嵌著很多電子。
請你根據描述繪制湯姆孫提出的“棗糕模型”示意圖。
英國科學家盧瑟福
α粒子散射實驗(視頻)
觀看動圖,寫出你的觀點。
實驗現象:
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方向。
2.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甚至有少數的α粒子被反彈回來。
如果當時你在現場,你會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原子內有相對很大的空間,在原子中心有一個體積小、質量大、帶正電的原子核。
原子核還能再分嗎?
成果展示
1.1919年,盧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的實驗,從氮原子中打出了一種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粒子,盧瑟福將其命名為質子。
2.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轟擊硼原子核,得到了一種不帶電的粒子,其質量與質子相似,命名為中子。
資料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原子(不顯電性)
原子核
核外電子(帶負電):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質子(帶正電):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中子(不帶電)
質子所帶正電荷與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數量相等、電性相反
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氫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鈉 11 12 11
氯 17 18 17
分析幾種原子的構成表格,試著發現規律。
思考討論
不同種類的原子核內質子數不同。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氫原子)。
質子數與中子數不一定相等。
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盧瑟福通過實驗發現了原子中心有原子核后,認為電子繞核作圓周運動,就像行星繞太陽一樣,提出了“行星系統”模型。
但很快物理學家就指出,帶負電的電子繞著帶正電的原子核運轉,這個體系是不穩定的。兩者之間會放出強烈的電磁輻射,從而導致電子一點一點地失去自己的能量。作為代價它不得不逐漸縮小自己的半徑,直到最終“墜毀”在原子核上為止,整個過程不過一眨眼的功夫。
行星模型缺陷
1.如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圖,其中a、b、c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原子核由a和c構成
B.原子中a與c的數目一定相等
C.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一定相等
D.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a和b上
B
a為核外電子,b為中子,c為質子,即原子核由b和c構成;
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與中子數不一定相等;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b和c上。
2.鉀(K)元素對人體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已知一種鉀原子的原子核內有19個質子和20個中子,則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
A.19 B.20 C.38 D.39
A
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3.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①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③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⑤原子不顯電性
⑥原子之間有間隔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⑤ D.③⑥
B






(建立的基礎)
原子
原子核
核外電子
質子(帶正電)
中子(不帶電)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課堂小結
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江县| 和政县| 合江县| 韶山市| 无极县| 临潭县| 静乐县| 舒城县| 阿合奇县| 寿光市| 盘山县| 孟村| 丰县| 汉中市| 博湖县| 万源市| 永吉县| 呈贡县| 永康市| 土默特右旗| 进贤县| 永仁县| 东城区| 天长市| 景德镇市| 海原县| 会泽县| 芒康县| 西畴县| 乌兰县| 资阳市| 奉新县| 抚顺市| 张掖市| 平利县| 亳州市| 上思县| 平塘县| 札达县| 勐海县| 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