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元素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能認識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2.能認識自然界中常見元素的分布。3.能依據化學反應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規律,推斷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組成。4.能說明物質與元素、分子、原子、離子的關系,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元素的概念;自然界中常見元素的分布;物質與元素、分子、原子、離子的關系。難點:物質與元素、分子、原子、離子的關系。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導入】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以下物質: 【提問】同學們知道,上面所提三種物質中的鐵、碘、硒指的是什么嗎?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的內容。 觀看 傾聽,思考 通過生活常見的物質引入元素的概念。 讓學生帶著疑問聽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環節二 新課講解 【板書】課題3 元素 第1課時 【過渡】在上節課我們提到:在計算相對原子質量時,國際上統一使用碳-12原子作為標準,用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得到相應的比值。 【講解】碳-12指的是由6個質子和6個中子構成原子核的碳原子,而除了這種碳原子外,還存在著6個質子與7個中子的碳-13或6個質子與8個中子的碳-14。 科學實驗證明:不僅是碳原子,其他的原子也存在著類似情況,如氫原子。 【觀察與思考】表格中同一類型的原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原子名稱質子數核電荷數中子數氫-1(氕)110氫-2(氘)111氫-3(氚)112【展示】展示三種不同的氫原子 【追問】表格中三種不同的碳原子有這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原子名稱質子數核電荷數中子數碳-12666碳-13667碳-14668【總結與交流】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同一種類的原子質子數一定相同,中子數可能是不同的,只要這質子數相同,科學上就將這些質子數相同的原子歸為一類,統稱元素。 傾聽 觀察,思考 觀察,思考 傾聽 讓學生帶著疑問聽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元素的概念。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明確“決定元素種類的是質子數,而非中子數”。【板書】一、元素 1.定義 【講解】化學上將質子數為1的所有氫原子統稱為氫元素,將質子數為6的所有碳原子統稱為碳元素。可見,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講解】在理解元素的概念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決定元素種類的是原子核內的質子數; 同種元素,質子數一定相同,中子數不一定相同; 元素用于描述宏觀物質的組成,如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如不能講氫、氧兩個元素; 不同的物質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也可由相同種元素組成,如氧氣、臭氧均由氧元素組成。 【指導閱讀】閱讀課本P73頁,認識自然界中常見元素的分布。 【課件展示】地殼中、空氣里、海水中元素的分布情況。 【板書】 2.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質量分數) 【總結】1.地殼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它的質量分數接近50%,其次是硅元素。在地殼中含量最低的碳、氫、氮等元素,對動植物的生命活動有著重要作用。地殼中含量前五位元素:氧硅鋁鐵鈣;記憶口訣:養閨女得補鐵和鈣。 2.空氣里含量前兩位元素:氮、氧。 3.海水中含量前四位元素:氧、氫、氯、鈉。 【講解】自然界中的物質千千萬萬種,但是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卻只有一百多種,并且含量也是不一樣的。如氧元素可以組成多種物質: 【過渡】元素概念是從宏觀的角度解釋物質宏觀組成的問題,與從微觀的角度解釋物質微觀構成問題的分子、原子和離子有什么關系呢? 傾聽,記錄 傾聽,記錄 閱讀 傾聽,記錄 傾聽,記錄 傾聽 思考 通過講述讓學生認識元素的概念,并理解記憶元素的概念時要注意的事項。 體會如何從圖表中獲取信息。 使學生充分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同時教給學生記憶技巧:諧音記憶法。 體會世間萬物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交流討論,思考元素與原子等微觀粒子間的聯系與區別。【課件展示】元素、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關系 【板書】 3.元素與分子、原子、離子的聯系與區別 【總結】 1.從微觀的角度看,化學變化中,原子組合成分子,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得失電子變成離子,分子、原子、離子都能構成物質;從宏觀角度看,元素組成物質。 2.元素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分子、原子、離子是微觀概念: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3.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目有關。 【鞏固練習】 (1)水是由______和______組成的。 (2)水是由______構成的。 (3)水分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構成的。 (4)一個水分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構成的。 【總結】(1)氫元素和氧元素;(2)水分子;(3)氫原子和氧原子;(4)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 【過渡】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讓我們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追蹤化學反應前后分子、原子、元素的變化情況。 觀看 傾聽,記錄 練習 觀看,傾聽 結合前置知識,歸納總結元素、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關系,從而進一步加深對元素以及幾種微觀粒子的認識。 及時鞏固練習,讓學生對物質的組成和構成有個更清晰的認識。【課件展示】展示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兩個化學反應, 【提問】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相比較,分子、原子和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板書】 4.當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也不會改變。 【總結】由上述反應微觀示意圖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變化,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也不變。 觀看 思考 傾聽,記錄 結合具體化學反應的分析,引導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去認識化學反應,為以后質量守恒定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環節三 拓展延伸 【展示】元素概念的發展 觀看 增添學習的趣味性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隨堂作業 PPT展示 做題 通過習題鞏固本節所學知識。環節四 課堂小結 展示PPT18頁。 傾聽并理解。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知識,便于學生記憶。五、板書設計課題3 元素第1課時一、元素1.定義: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2.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質量分數)3.元素與分子、原子、離子的聯系與區別4.當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也不會改變。5 / 6(共19張PPT)——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3 元素第1課時3.能依據化學反應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規律,推斷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組成。1.能認識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2.能認識自然界中常見元素的分布。4.能說明物質與元素、分子、原子、離子的關系,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重點難點學習目標同學們知道,上面所提三種物質中的鐵、碘、硒指的是什么嗎?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以下物質:加鐵醬油加碘食鹽富硒康原子名稱 質子數 中子數碳-12在計算相對原子質量時,國際上統一使用碳-12原子作為標準,66768碳-13碳-14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實際質量一個碳-12原子質量×1126原子名稱 質子數 核電荷數 中子數氫-1(氕) 1 1 0氫-2(氘) 1 1 1氫-3(氚) 1 1 2氕氘氚思考討論表格中同一類型的原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原子名稱 質子數 核電荷數 中子數氫-1(氕) 1 1 0氫-2(氘) 1 1 1氫-3(氚) 1 1 2表格中同一類型的原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碳-12 6 6 6碳-13 6 6 7碳-14 6 6 8思考討論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決定元素種類的是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同種元素,質子數一定相同,中子數不一定相同;元素用于描述宏觀物質的組成,如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如不能講氫、氧兩個元素;不同的物質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也可由相同種元素組成,如氧氣、臭氧均由氧元素組成。注意元素的概念地殼中含量前五位元素:氧、硅、鋁、鐵、鈣記憶口訣:養閨女得補鐵和鈣地殼中的元素分布空氣里含量前兩位海水中含量前四位氮、氧氧、氫、氯、鈉空氣海水HgOH2OCO2O2水二氧化碳氧氣氧化汞如氧元素可以組成多種物質:自然界中的物質千千萬萬種,但是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卻只有一百多種,并且含量也是不一樣的。元素分子原子離子氧氣、氫氣、氨氣、水等鐵、汞、金剛石等氯化鈉、硫酸銅等構成構成構成組成元素與原子等微觀粒子間有什么聯系與區別?宏觀: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微觀:既講種類,又講個數組成構成構成構成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目有關。思考討論水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組成的。水是由___________構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構成的。一個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構成的。氫元素氧元素水分子氫原子氧原子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練習 1練習 2練習 3練習 4思考討論觀察下列化學反應,反應物與生成物相比較,分子、原子和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由上述反應微觀示意圖可知,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變化,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也不變。過氧化氫(H2O2)二氧化錳水 + 氧氣(H2O)(O2)二氧化硫(SO2)點燃硫 + 氧氣(S)(O2)思考討論拓展小課堂元素概念的發展中國古埃及的思想家則認為,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是“水”。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臘則有人認為“氣”是萬物之源,有人認為“火”是萬物之源,也有人提出水、火、土、氣的四元素說。古希臘17世紀中葉古代的唯物論者認為構成世界萬物的是“氣”,還有人提出是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印度古代的哲學家則主張,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地、水、火、風四種“始基”構成。波義耳把元素這個概念介紹到化學里來。A前四位:氧、硅、鋁、鐵D1.喝牛奶可以補鈣,這里的“鈣”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離子 D.元素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鋁 D.鐵這里的“鈣”是強調存在的元素,與具體形態無關。3.爐甘石始載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中含有堿式碳酸鋅[Zn2(OH)2CO3],堿式碳酸鋅受熱分解不可能生成( )A.ZnO B.H2O C.CO2 D.SO2D4.二氧化碳(CO2)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說法錯誤的是( )C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C.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D.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元素只能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5.下列有關元素、原子、分子和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主要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B.原子可以構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構成物質C.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D.微粒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離子A原子可以構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鐵由鐵原子構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離子。第1課時01元素的定義03元素與分子、原子、離子的聯系與區別02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課題3 元素第1課時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地殼中含量前五位元素:氧、硅、鋁、鐵、鈣空氣里含量前兩位元素:氮、氧海水中含量前四位元素:氧、氫、氯、鈉當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也不會改變。課堂小結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單元課題3 元素 第1課時 教案.docx 第三單元課題3 元素 第1課時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