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課時 極地地區(qū)1.(2024·齊齊哈爾)我國科學家一般在11—12月抵達南極地區(qū)開展科學考察,主要原因是( )A.此時是南極地區(qū)極夜時期,風雪小B.此時是南極地區(qū)的雨季C.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極地區(qū)的暖季D.此時南極地區(qū)冰川比較堅固(2024·臨沂)2024年2月,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秦嶺站主樓建筑設計為南十字星造型,房屋高出地面1至2米,堅實的立柱將考察站的主體建筑架空。下圖為中國南極科考站的分布及秦嶺站外部景觀圖。據此完成2~4題。2.秦嶺站 ( )A.位于大西洋沿岸B.有極晝和極夜現象C.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D.是我國目前緯度最高的考察站3.秦嶺站主樓建筑采用架空離地設計,主要是為了 ( )A.防寒、保暖 B.便于北極熊活動C.節(jié)省建筑材料 D.防止被積雪掩埋4.在秦嶺站建設過程中,有利于保護南極地區(qū)環(huán)境的行為是 ( )A.建材全部就地取材B.掩埋施工建筑垃圾C.使用風能和太陽能D.廢棄物品就地焚燒5.(2024·綏化)南極地區(qū)的象征是 ( )A.北極熊 B.紅猩猩 C.袋鼠 D.企鵝(2024·河南)2024年是中國極地科學考察40周年。在我國發(fā)行的極地科學考察紀念幣上,呈現有科考站位置等極地元素。下面兩圖分別為我國北極科考站位置示意圖和極地科學考察40周年紀念幣圖案。據此完成6~8題。6.圖示紀念幣上的北極科考元素有 ( )①極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樣場景 ③企鵝 ④極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的經緯度位置是 ( )A.(65.7°S,17.4°W) B.(65.7°N,17.4°E)C.(65.7°N,17.4°W) D.(65.7°S,17.4°E)8.黃河站位于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的 ( )A.西北方 B.東北方 C.西南方 D.東南方(2024·長春)2024年2月7日我國第5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秦嶺站正式開站。下圖為南極地區(qū)區(qū)域圖。據此完成9~10題。9.關于秦嶺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北半球 B.瀕臨大西洋C.位于南寒帶 D.位于昆侖站東南方10.科考隊員們在南極地區(qū)可能遇到 ( )①黃沙彌漫 ②濕熱難耐 ③酷冷嚴寒 ④狂風怒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4·蘭州)2024年2月7日,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開站。秦嶺站、長城站與中山站是我國在南極的三個常年考察站。秦嶺站優(yōu)先采用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占比超過60%。讀我國在南極的考察站分布圖,完成1~3題。1.秦嶺站選擇在2月份開站的主要原因是 ( )A.處于暖季,便于科考B.黑夜較長,利于觀測星空C.降水稀少,便于外出D.風和日麗,景色宜人2.秦嶺站優(yōu)先采用風能和太陽能的主要原因是 ( )A.風能、太陽能使用方便 B.常規(guī)能源非常短缺C.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 D.注重綠色環(huán)保的理念3.我國在南極的三個常年考察站的共同點是 ( )A.位于南極大陸 B.位于沿海C.有極晝極夜現象 D.面向太平洋 【核心素養(yǎng) 地理實踐力】(2024·河北)2024年5月,某地理愛好者先到達莫斯科,再飛抵摩爾曼斯克,乘坐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從摩爾曼斯克前往北極考察。下圖示意此次北極考察路線。據此完成4~6題。4.該地理愛好者到達莫斯科當天,當地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 )A.晝長夜短 B.極夜C.晝夜等長 D.極晝5.從摩爾曼斯克前往北極點,該船行進的方向大致是 ( )A.向東 B.向南 C.向西 D.向北6.從北極點返回摩爾曼斯克的整個過程中,該地理愛好者觀測到地理事象的變化趨勢是 ( )A.風沙不斷增大 B.島嶼不斷減少C.冰層不斷增厚 D.氣溫不斷升高(2024·眉山)2024年2月7日,中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74°56'S,163°42'E)開站。其建設過程中面臨著酷寒、干燥、烈風、強輻射等惡劣環(huán)境。圖1為秦嶺站位置示意圖,圖2為秦嶺站景觀圖。據此完成7~10題。圖1 圖27.從秦嶺站順著地球自轉方向沿海航行到達中山站,經過的大洋依次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8.秦嶺站建筑主體設計時,主要考慮的是 ( )①室內通風 ②材料耐輻射 ③墻體保溫 ④防積雪壓塌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9.秦嶺站位于昆侖站的 ( )A.東北方 B.東南方C.西北方 D.西南方10.到秦嶺站進行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是 ( )A.3—5月 B.6—8月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11.(2024·內江)2024年2月7日,中國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秦嶺站開站。圖1為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簡圖,圖2為人體體溫、水的冰點和兩極地區(qū)氣溫對比圖,圖3示意極地地區(qū)兩種動物。據此完成下列要求。圖1圖2 圖3(1)從高、中、低緯度看,秦嶺站位于 緯度。 (2)A、B兩種極地地區(qū)動物,生活在北極地區(qū)的是 。 (3)與北極地區(qū)相比,南極地區(qū)氣溫更 ,原因是 。 (4)到南極地區(qū)旅游,需要準備哪些必備物品 12.(2024·福建)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北極東北航線可保持季節(jié)性通航。讀圖1、圖2和表格,完成下列要求。圖1 北極東北航線示意圖 圖2 2019—2021年穿過北極東北航線船舶數量統(tǒng)計資料(1)北極東北航線位于 洋,處于A 洲和歐洲的北部沿岸,正成為世界新航線。 (2)讀圖2可知,與1月相比,7月穿過北極東北航線的船舶數量較 ,其自然原因是7月水溫較 ,海冰較少,通航里程較 。 某研究者認為,北極東北航線的新型運輸模式可選擇俄羅斯的普羅維杰尼亞和挪威的卑爾根分別作為東、西部支點港口,激發(fā)港口的運輸能力。普羅維杰尼亞港口與卑爾根港口信息對比港口 名稱 自然條件 港口基礎建設海岸線總長度/米 無冰期時間/天 集疏運狀況(交通運輸等) 存儲空間/平方米普羅維杰尼亞 523 240 機場 33.9卑爾根 5 500 365 鐵路站點、機場 50 000.0(3)與普羅維杰尼亞港相比,指出卑爾根港在自然條件、港口基礎建設等方面的優(yōu)勢。【詳解答案】基礎夯實1.C 解析: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11—12月為北半球冬季,南極洲在地球的最南端,此時為南極地區(qū)極晝期,是暖季,有利于開展科學考察,A錯誤,C正確;南極地區(qū)終年寒冷、干燥,沒有雨季,B錯誤;此時是南極地區(qū)的暖季,寒季的時候冰川比較堅固,D錯誤。故選C。2.B 解析:讀圖可知,秦嶺站位于西半球,面向太平洋,根據秦嶺站的位置信息可以確定秦嶺站位于南極圈以內,面向太平洋扇區(qū),具有極晝和極夜現象,A錯誤,B正確;秦嶺站和中山站都位于南極地區(qū),且秦嶺站面向太平洋扇區(qū),可以推斷秦嶺站在中山站的東南方向,C錯誤;我國目前緯度最高的科學考察站是昆侖站,D錯誤。故選B。3.D 解析:讀材料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嶺站主體建筑采用架空離地設計是為了適應南極地區(qū)極端的氣候條件,南極地區(qū)酷寒條件下積雪嚴重,架空設計有助于防止建筑被積雪掩埋,同時也有利于大風穿越建筑,保持建筑的穩(wěn)定性和功能性,D正確;架空離地設計并不是為了防寒、保暖,A錯誤;這樣的設計與動物活動無關,且北極熊生活在北極,B錯誤;架空離地設計并不能節(jié)省建筑材料,C錯誤。故選D。4.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建材全部就地取材,易破壞南極地區(qū)的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A錯誤;掩埋施工建筑垃圾會對南極造成固體廢棄物污染,應減少垃圾的產生,把產生的垃圾帶回,B錯誤;使用風能和太陽能等新型清潔能源有利于保護南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C正確;廢棄物品就地焚燒會對南極地區(qū)的空氣產生污染,D錯誤。故選C。5.D 解析:南極地區(qū)的典型動物是企鵝,D符合題意;北極地區(qū)的典型動物是北極熊,紅猩猩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部分地區(qū),袋鼠是澳大利亞的代表動物,排除A、B、C。故選D。6.B 解析:讀圖可知,圖示紀念幣上圖案為“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中國極地考察隊冰芯取樣工作場景、北極熊,輔以局部北極地圖輪廓及中國2座北極考察站點位、極光等組合設計,并有“中國極地科學考察40周年”字樣及面額,沒有南極地區(qū)的代表動物企鵝。①②④正確,③錯誤。故選B。7.C 解析:讀圖可知,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位于北極圈附近,緯度約65.7°N,位于0°經線到30°W經線之間,經度約17.4°W。C正確,A、B、D錯誤。故選C。8.B 解析:在經緯網地圖中,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讀圖可知,黃河站位于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的東北方。故選B。9.C 解析:由圖可知,秦嶺站位于南極洲,位于南半球,A錯誤;瀕臨的海洋有180°經線穿過,故應瀕臨太平洋,B錯誤;位于南極圈以南的南寒帶,C正確;根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可知,秦嶺站位于昆侖站的東北方向,D錯誤。故選C。10.D 解析:南極地區(qū)緯度高、氣候寒冷,風力大,科考隊員在南極地區(qū)可能遇到酷冷嚴寒和狂風怒吼的困難,③④正確;南極地區(qū)冰雪覆蓋,不會有黃沙彌漫,更不可能濕熱難耐,①②錯誤。故選D。能力提升1.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月是南半球的暖季,白晝時間長,利于科考,A正確;2月份南極地區(qū)黑夜較短,B錯誤;南極地區(qū)降水稀少不是秦嶺站選擇在2月份開站的原因,C錯誤;南極地區(qū)的氣候特點是酷寒、干燥、烈風,D錯誤。故選A。2.C 解析:南極地區(qū)是世界上風速最大的地區(qū),風能資源豐富,極晝時期太陽能資源豐富,所以秦嶺站優(yōu)先采用風能和太陽能,C正確;風能、太陽能的使用需借助其他設施,不是秦嶺站優(yōu)先采用風能和太陽能的主要原因,A錯誤;南極地區(qū)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B錯誤;注重綠色環(huán)保的理念不是秦嶺站優(yōu)先采用風能和太陽能的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C。3.B 解析:南極大陸是指南極洲除周圍島嶼以外的陸地。讀圖可知,長城站沒有位于南極大陸,A錯誤;我國在南極的三個常年考察站均沿海分布,B正確;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無極晝極夜現象,C錯誤;中山站面向印度洋,D錯誤。故選B。4.A 解析:2024年5月太陽直射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莫斯科晝長夜短,A正確,C錯誤;南北緯66.5°是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最低緯度,莫斯科的緯度低于66.5°,所以莫斯科不可能有極晝極夜現象,B、D錯誤。故選A。5.D 解析:北極點是地球的最北端,所以從摩爾曼斯克前往北極點,行進的大致方向是向北,D正確,A、B、C錯誤。故選D。6.D 解析:從北極點返回摩爾曼斯克,緯度逐漸降低,氣溫逐漸升高,冰層不斷變薄,C錯誤,D正確;北極點與摩爾曼斯克之間海域廣闊,不可能有風沙,A錯誤;由北極點到摩爾曼斯克,島嶼不斷增多,B錯誤。故選D。7.B 解析: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南極上空看,按順時針方向轉動。從秦嶺站順著地球自轉方向沿海航行到達中山站,經過的大洋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正確,A、C、D錯誤。故選B。8.C 解析:南極地區(qū)氣候寒冷,多大風,室內通風不利于保暖,①錯誤;南極科考需要進行大量實驗,材料需要耐輻射,②正確;南極地區(qū)氣候寒冷,墻體需要保溫,③正確;南極地區(qū)風力強勁,地面多積雪,經常有風雪天氣,需要考慮防積雪掩埋,④錯誤。故選C。9.A 解析:在經緯網地圖上,可以利用經緯網定位,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讀圖可知,該圖表示南極地區(qū),指向南極點的一方為南方,相對方向為北方;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南極上空看,按順時針方向轉動。據此可判定秦嶺站位于昆侖站的東北方,A正確,B、C、D錯誤。故選A。10.D 解析:我國南極科考隊赴南極科考最佳時間是12月至次年2月,因為此時為南極地區(qū)的暖季,又是極晝期間,便于科考,D正確,A、B、C錯誤。故選D。11.(1)高 (2)B(3)低 南極地區(qū)以陸地為主,海拔較高,冰面反射陽光(4)保暖衣物、護目鏡、充足的食物等。12.(1)北冰 亞 (2)多 高 長(3)卑爾根港口的優(yōu)勢:海岸線更長;無冰期時間更長,全年無結冰期;有鐵路站點,運輸方式更多樣;存儲空間更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