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 積累文中重點字詞,如“黝黑”“滯留”“愚鈍”等,提高語言運用能力。2. 學習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3. 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事跡和杰出成就,理解課文內容。(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 通過默讀、朗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2. 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分析作者對托爾斯泰外貌描寫的特點和作用,體會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知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體會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和贊美之情,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 品味文中精彩的外貌描寫片段,理解其對表現人物精神世界的作用。2. 掌握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情感變化。(二)教學難點1. 透過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理解其偉大的靈魂和深邃的思想。2. 理解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如“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等。三、教學方法1. 情境教學法:通過展示托爾斯泰的照片、作品等相關資料,營造濃厚的文學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2. 問題引導法:設置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理解課文內容和寫作手法。3. 合作探究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促進思維碰撞。4. 誦讀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和語言的魅力。四、教學過程(一)導入(5分鐘)1. 展示托爾斯泰的照片,問學生是否認識這位人物。然后簡單介紹托爾斯泰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如他的代表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對世界文學產生的深遠影響。2. 引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對托爾斯泰的評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濃密的胡髭使人難以看清他的內心世界。”引發學生對托爾斯泰外貌和內在精神的好奇,從而導入課文。(二)知識講解(5分鐘)1. 介紹作者茨威格(國籍、文學成就等),讓學生對作者有初步的認識。2. 講解文中重點字詞,可通過多媒體展示字詞的讀音、釋義,并讓學生跟讀、記錄,如: 黝黑(yǒu hēi):皮膚暴露在太陽光下而曬成的青黑色。 粗糙(cū cāo):不精細,不光滑。 崎嶇(qí qū):形容地勢或道路高低不平。 滯留(zhì liú):停留不動。 愚鈍(yú dùn):愚笨遲鈍。(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1.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課文主要從哪些方面描寫了托爾斯泰的外貌?(2)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外貌總體印象是什么?2. 讀完后,請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在黑板上進行簡要梳理:(1)外貌描寫方面:包括須發、面部輪廓、皮膚、眼睛等。(2)總體印象:長相粗鄙、普通,甚至有些丑陋。(四)精讀課文,分析描寫(20分鐘)1. 分析外貌描寫的語句(10分鐘)(1)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托爾斯泰外貌的精彩語句,如“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濃密的胡髭使人難以看清他的內心世界”。(2)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語句使用的修辭手法(比喻、夸張)及其作用。以這句話為例,把臉龐比作植被,形象地寫出了托爾斯泰面部毛發濃密的特點,“植被多于空地”這種夸張手法突出了毛發之多,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3)再讓學生分析其他外貌描寫語句,如描寫額頭、眉毛、眼睛等部分的句子,體會作者生動細致的描寫技巧。2. 理解欲揚先抑的手法(10分鐘)(4)提問學生:作者先極力描寫托爾斯泰外貌的丑陋,目的是什么?引導學生思考這種寫法與后文對托爾斯泰精神世界贊美之間的關系。(5)講解欲揚先抑手法:作者先寫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這是“抑”;而后通過描寫他的眼睛,展現出他偉大的靈魂,這是“揚”。這種手法使文章情節起伏,更能突出托爾斯泰精神的高貴,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6)讓學生從文中找出體現從“抑”到“揚”過渡的語句,如“虧得有這么一對眼睛,托爾斯泰的臉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氣來”,進一步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的妙處。(五)深入探究,解讀靈魂(15分鐘)1. 小組討論(10分鐘)①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作者為什么要花大量筆墨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眼睛與他的精神世界有什么聯系?②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托爾斯泰的眼睛是他心靈的窗戶,通過對眼睛的描寫,可以展現出他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偉大的靈魂。例如文中提到“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說明他的眼睛能洞察世事、看透本質。2. 分析重點語句(5分鐘)①引導學生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如“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這句話運用夸張的手法,形象地表明托爾斯泰的眼睛具有豐富的情感和敏銳的觀察力,他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東西,能感受到更多的人性和社會現象。(六)拓展延伸(10分鐘)1. 讓學生分享自己讀過的托爾斯泰作品中的片段或情節,談談對托爾斯泰思想的理解。2. 引導學生思考:托爾斯泰的偉大靈魂對我們有什么啟示?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如對人性的理解、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對人生價值的追求等,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七)課堂小結(5分鐘)1.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我們學習了茨威格筆下的《列夫·托爾斯泰》,通過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尤其是對他眼睛的刻畫,了解到托爾斯泰外貌平凡但精神偉大,體會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2. 強調托爾斯泰作為一位偉大作家的思想深度和人文關懷,鼓勵學生閱讀托爾斯泰的作品,感受其文學魅力和精神內涵。(八)布置作業(課后完成)1. 基礎作業 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抄寫在摘抄本上,并模仿文中的修辭手法描寫一個熟悉的人物外貌。 完成課后字詞練習。2. 拓展作業閱讀托爾斯泰的一部作品(如《戰爭與和平》的部分章節),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讀后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