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精品知識點第一單元 水第1課 水到哪去了1.水是一種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2.用濕布擦黑板,黑板過一會兒變干了,濕的手變干了,都是由于水慢慢變成了水蒸氣飛散到了空氣中,這種現象叫蒸發。3.水蒸發會吸收熱量。4.常見的蒸發現象有水洼變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時水減少了等。5.在任何溫度下,水都會蒸發。6.水蒸氣是氣態的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水蒸氣和水是同一種物質,只是狀態不同。原創:蒙蒙de雨科學課堂7.水蒸氣是無色透明、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8.無論下雨還是晴天,空氣中都存在水蒸氣。9.水有三種形態:液態(水)、氣態(水蒸氣)、固態(冰)。10.比較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與不同點。11.取兩杯等量的水,并在杯外壁上標出水位,甲杯杯口敞開,乙杯杯口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將它們同時放到同一個通風且向陽的位置。兩天后,會觀察到甲杯中的水面位置低于水位線,乙杯中的水面位置基本不變。12.將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潮濕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時間,觀察到盒子內部的側面和底面上有小水滴,這是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第2課 水沸騰了1.不停地給杯子里的水加熱,水會沸騰。2.水沸騰時,水中和水面上會冒出很多氣泡,氣泡里含有水蒸氣。3.水沸騰時,水面上會看到很多“白氣”,這不是水蒸氣,是小水滴。水蒸氣是看不到的,我們能看到的“白氣”和霧都不是水蒸氣。沸騰前 沸騰時4.水變成水蒸氣后,體積會 塑料袋大大增加。將套有塑料袋(被擠壓過)的漏斗放漏斗在沸騰的水面下,塑料袋會鼓起來。原創:蒙蒙de雨科學課堂5.通常,當水的溫度升高到100℃時,水會沸騰。6.水沸騰時,溫度不變。7.溫度計上的100℃是以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為基礎規定的。8.測量水溫的方法(1)手拿溫度計的上端。(2)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3)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測量連續變化的溫度時除外)。(5)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9.酒精燈的火焰從外向內依次為外焰、內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要用外焰加熱。10.酒精燈的使用方法(1)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酒精燈其他酒精燈。(2)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蓋兩次),不能用嘴吹。(3)加熱后的燒杯、三腳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是很燙的,不要用手觸摸。第3課 水結冰了1.如果一直讓水的溫度下降,當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開始結冰,結冰過程中水的溫度不變。2.水結冰后體積變大了,并由液態變成了固態。3.水結冰后,冰塊會浮在水面上。4.冰是固態的水,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5.在做水結冰的實驗時,在水面處做標記是為了便于觀察水結冰后的體積變化;在碎冰中加入食鹽是為了降低冰的溫度。第4課 冰融化了1.如果給冰加熱,當冰的溫度達到0℃時,冰開始融化成水,由固體變成液體。2.冰融化成水,體積會減小。3.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4.用吸管或者吹風機給冰塊吹熱氣,可以加快冰的融化。5.其他條件相同時,冰融化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融化得越快,溫度越低融化得越慢。6.在相同條件下,冰激凌比冰塊融化得更快一些。7.水、水蒸氣和冰是同一種物質,都是水,只是狀態不同。物品 狀態 形狀 體積水蒸氣 氣態 沒有固定的形狀沒有固定的形狀 沒有固定的體積水 液態 有一定的體積冰(雪、霜) 固態 有一定的形狀 有一定的體積8.在自然環境里,水蒸氣、水、冰三態共存,水的三態之間可以互相轉化。9.在做冰融化的實驗時,在冰面處做標記是為了便于觀察冰融化成水后的體積變化。將并放入熱水中 完全融化第5課 水能溶解多少物質1.食鹽、紅糖、白砂糖、小蘇打、味精、食用堿等能溶解在水中。沙子、石頭、木屑等不能溶解在水中。2.水能溶解一些物質,但水溶解物質的本領是有一定限度的。3.白糖完全溶解在水中后,這杯水上下一樣甜。4.物質在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的能力稱為物質的溶解能力。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蘇打要強一些。5.常溫下,50毫升水大約能溶解18克食鹽、5克小蘇打。6.當食鹽加到第8份時出現沉淀,說明食鹽能溶解7份;當小蘇打加到第3份時出現沉淀,說明小蘇打能溶解2份。7.在做“探索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哪個更強”的實驗時,除了兩種物質不同外,其他條件都要相同(水量相同,每份食鹽和小蘇打的質量也相同)。8.實驗過程中,食鹽或者小蘇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直到不能溶解為止。每次都要充分攪拌,且每次都要在完全溶解之后再倒入下份物質。第6課 加快溶解1.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是可以改變的。比如:感冒沖劑做成顆粒狀是為了加快溶解。2.通過攪拌、提高水的溫度和研碎的方法,能夠加快食鹽等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度。3.在做“探索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實驗時,我們只能改變水的溫度,要保持水量和鹽量等條件相同,食鹽要同時倒入不同溫度的水中。4.在做“探索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實驗時,我們在一個燒杯中不斷攪拌,另一個燒杯不攪拌;要保持水量、水溫和鹽量等條件相同,食鹽要同時倒入水中。5.在做對比實驗時,我們只能改變一個我們要對比的條件,控制其他條件相同。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6.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加快物質溶解的速度,人們常把加快物質溶解的方法綜合在一起運用。第7課 混合與分離1.我們把食鹽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水中攪拌,利用水來分離食鹽和沙,主要利用了食鹽和沙在水中的溶解情況不同。過濾 蒸發2.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我們可以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水中的沙子。3.食鹽能溶解在水中,但不會隨水一起蒸發。我們不能用過濾的方法,但可以用蒸發的方法分離出水中的食鹽。4.蒸發皿是加快蒸發的實驗儀器。實驗結束后一段時間內,實驗儀器的溫度仍較高,不要用手觸碰,防止燙傷。5.蒸發食鹽溶液實驗中,要在水完全蒸發前熄滅火焰,用余溫將白色顆粒—食鹽慢慢烘干。分離后水變成水蒸氣飛散到了空氣中。6.木屑和鐵屑混合在一起,我們可以用磁鐵進行分離,也可以先倒入水中,把浮在水面的木屑分離出來,然后通過過濾的方法得到鐵屑。紅豆和沙子混在一起,可以用篩網篩的方法分離。第8課 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1.橡皮泥可以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的物體,紙張被折疊、撕扯后形狀不同了,但這些變化和水的物態變化一樣,都還是原來的物質。橡皮泥 變成各種形狀2.大部分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3.將一個壓癟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它會重新鼓起來,這是因為空氣會熱脹冷縮。第二單元 空氣第1課 感受空氣1.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當你把杯子中的水全部倒掉后,空氣會充滿杯子。2.傳遞空氣時,要用密閉的容器將空氣密封起來,防止空氣泄漏。3.空氣的特征:無色無味、容易泄漏、很輕(但有質量)、可使袋子鼓起來(鼓起來的袋子摸起來很軟)、會流動等。4.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類型。(1)石頭、沙子、木塊等是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2)水、牛奶、可樂等是液體,有一定的體積但沒有固定的形狀,會流動。(3)空氣、水蒸氣是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會流動。第2課 空氣能占據空間嗎1.空氣占據一定的空間。2.為了方便觀察水位變化,可以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3.把杯子慢慢地豎直倒扣在水里,杯底的紙團沒有濕,是因為空氣占據空間。4.如果在杯底扎一個小孔,再把杯子壓入水中,水會將空氣從小孔擠出杯子,最終紙團會變濕。5.如果用打氣筒從杯子底部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氣,空氣占據杯子的空間,能將水慢慢擠出杯子。第3課 壓縮空氣1.空氣占據的空間容易改變,水占據的空間不容易改變。2.推動活塞壓縮水時,很難推動說明水不易被壓縮。推動活塞壓縮空氣時,可以推動到一定程度,說明空氣容易被壓縮但體積不能被壓縮為0。壓縮空氣和水3.被壓縮的空氣有彈性,被壓縮的程度越大彈性越強。4.空氣可以認為是由很多空氣微粒組成的。壓縮空氣時,體積變小是因為空氣微粒的間隔變小了;擴張空氣時,體積變大是因為空氣微粒的間隔變大了。空氣微粒的大小和數量都沒有改變。5.空氣壓縮槍利用被壓縮的空氣產生的彈力把“子彈”發射出去。空氣被壓縮的程度越大,“子彈”被發射得越遠。6.壓縮空氣的應用:籃球、足球、打氣筒、打氣噴霧器、充氣輪胎、充氣城堡、充氣坐墊等。第4課 空氣有質量嗎1.木頭有質量,水有質量,空氣也有質量。2.質量是空氣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3.簡易天平可以用來研究空氣是否有質量。使用前要先調節天平的平衡。4.天平一端放上充好氣的皮球,另一端放上若干豆子,讓天平達到平衡。取出皮球打入10筒空氣后放回天平,發現天平的皮球一端會下沉(失去平衡),這說明了空氣有質量。向豆子一端繼續增加豆子,當天平恢復平衡時候,打入的10筒空氣的質量等于增加的豆子的質量。5.天平平衡時,如果將皮球里的空氣放出一部分后,再將皮球放入小桶中,天平的皮球一端會上翹(失去平衡),這是因為空氣有質量。6.做實驗時,要用充好氣的皮球是因為癟的皮球在充氣后體積會增大,導致其所受的空氣浮力增大,從而影響對充入皮球中的空氣質量的測量,產生較大的誤差。第5課 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1.調節天平的平衡時,要用回形針或者綠豆等輕小的物品來調整,不能使用小石頭等太重的物品。2.當天平平衡時,一袋空氣的質量等于回形針或綠豆等輕質物品的質量。用打氣筒打入的空氣越多,質量越大。3.與20筒空氣質量相當的物品:4枚回形針、30粒綠豆、8粒黃豆。4.測量100筒空氣的質量時,可以先測20筒空氣的質量,然后通過簡單的數學計算,算出這100筒空氣的質量。5.比較100筒空氣和同它質量相當的回形針、綠豆、黃豆等物品,我們發現100筒空氣的體積比所有的“質量參照物”都要大得多。這說明空氣有質量但很輕。6.在接近地面處,1升空氣(約2個500毫升空飲料瓶中的空氣)的質量約為1.29克,相當于3枚回形針的質量。比較空氣和同它質量相當的物品7.我們周圍的空氣很多,那么多空氣的總質量是很大的。我們沒有被空氣壓扁,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這種環境。第6課 我們來做“熱氣球”1.空氣受熱后體積會變大,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會上升。空氣變冷后體積縮小,會下降。2.做“熱氣球”模擬實驗時,塑料袋中原來的冷空氣通過加熱變成了熱空氣,熱空氣上升帶著塑料袋上升到空中。之后,塑料袋內的熱空氣逐漸變冷,冷空氣不會上升,導致塑料袋因為自身重量慢慢飄落。3.做“熱氣球”模擬實驗時,紙筒下面留一個缺口的目的是讓空氣進入紙筒幫助燃燒。4.做“熱氣球”模擬實驗時,加熱前,塑料袋是癟的、涼的;加熱后,塑料袋會慢慢鼓起來,空氣慢慢變熱,會產生一種向上托的力。5.孔明燈是利用熱空氣會上升的原理制作的。6.孔明燈存在嚴重的火災隱患,盡量不要燃放孔明燈。7.熱空氣會上升的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有熱氣球、孔明燈、走馬燈、抽油煙機在爐灶上面、暖氣片在房間下面而空調在房間上面等。第7課 風的成因1.我們可以用扇扇子、開風扇等方式制造“風”。2.做風的模擬實驗時,將點燃的蚊香放在進風口(下方圓孔),小紙條放在出風口(上方圓孔),都是為了更好地觀察到風。3.做風的模擬實驗時的現象(1)未點燃蠟燭時,蚊香產生的煙豎直上升,小紙條不動。(2)點燃蠟燭時,蚊香產生的煙進入紙盒,小紙條晃動。4.做風的模擬實驗時,點燃蠟燭加熱周圍的空氣,由于熱空氣會上升,熱空氣會從出風口流出,周圍的空氣補充進盒子,空氣就流動起來形成了風。5.大自然的風主要是由于各地溫度高低不同,導致冷熱不同的空氣流動起來而形成的。第8課 空氣和我們的生活1.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人們稱它為大氣層。2.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氣的蹤跡。3.動物、植物和我們都離不開空氣。4.人們可以利用風來發電,而龍卷風等自然災害有時會給人們帶來重大損失,所以說風有利也有弊。5.空氣可以幫助燃燒。6.對比空氣、水和石頭的特征物體 能否占據空間 能否被壓縮 是否有質量 是否會流動空氣 能 能 是 是水 能 否 是 是石頭 能 否 是 是7.空氣的特征和作用第三單元 天氣第1課 我們關心天氣1.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2.天氣,指的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3.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我們觀察到的各種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4.天氣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時十分迅速,有時比較緩慢。5.天氣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可能給我們帶來災難。6.科學家利用工具觀測天氣、發現規律,告訴我們天氣可能發生什么樣的變化。7.制作天氣日歷是我們長時間堅持觀察記錄天氣的好方式。8.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觀測,我國著名氣象學家 竺可楨總結了現代物候的特征,為防災減災和國家建設提供了基本依據。第2課 認識氣溫計1.太陽可以使地球變熱。2.溫度是觀察和記錄天氣的重要內容,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表示。3.測量溫度的儀器叫溫度計。測量氣溫的叫氣溫計,又叫寒暑表。測量體溫的叫體溫計。測量水溫的叫水溫計。4.我們用氣溫計測量周圍空氣的溫度,可以知道我們所在區域內的氣溫。5.氣溫計由單位符號、刻度、液柱、液泡等部分組成。6.氣溫計上的刻度(1)1大格表示10℃,1大格分為10小格,1小格表示1℃。(2)0℃以上,越往上數字越大,表示的溫度越高:0℃以下,越往下數字越大,表示的溫度越低。7.氣溫計的讀數方法(1)判斷溫度在0℃的上方還是下方。(2)數出液柱頂端與0℃相距的格數。(3)將前兩步的結果組合起來。8.各種溫度計的結構和功能是有區別的,不同溫度計之間不能混用。9.天氣是冷還是熱,每個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樣,憑感覺判斷溫度是不準確的,我們可以用氣溫計更準確地測量氣溫。第3課 測量氣溫1.氣溫計的使用方法(1)放在陽光照射不到且空氣流通的地方。(2)懸掛在空氣中。(3)保持干燥。(4)讓視線和液柱頂端保持齊平。(5)示數穩定后再讀取。2.選擇一天中的五個時間點測量氣溫,將數據繪制成柱狀圖。柱狀圖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天氣的變化規律。3.白天的氣溫一般是先升高后降低。4.天氣預報通常會報一天(24小時)內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最高氣溫是指一天內氣溫的最高值,一般出現在下午2到3時,最低氣溫是指一天內氣溫的最低值,一般出現在清晨日出前。第4課 測量降水量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2.地球上的水蒸發到空氣中后,有時會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3.制作簡易雨量器(1)選擇直筒透明的杯子。(2)在杯子外壁貼上刻度條(從20底部貼起,以毫米為單位)。刻簡易雨量器度條的零刻度線要與容器內部的底面對齊。(3)刻度條外面貼上透明膠帶,用來防水。4.降雨量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降雨量的單位是毫米。5.用簡易雨量器測降雨量時要將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平行。讀數時要加上單位“毫米”。注意不要讓雨量器內的雨水溢出。6.降雨量的多少與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細、大小無關,雨量器測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7.通常根據一個地方24小時降雨量的多少來確定降雨量的等級。8.要測量一場雪或者冰雹的降水量,可以把雨量器中的雪或者冰雹融化后進行測量。第5課 觀測風1.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可以通過地面物體的變化來感知風。2.觀測風的時候,我們主要觀測風速和風向。3.風速是空氣流動的快慢。我們可以用風旗將風速分為三個等級。4.我們可以用風旗、風向袋和風向標來判斷風向。風向與風旗或風向袋飄動方向相反,風向與風向標箭頭指向一致。5.風向是風吹來的方向,通常用八個方位來描述。如北風是由北面吹過來的風,東南風是由東南方向吹過來的風。6.“蒲福風力等級表”將風速分為0~12級,共13個等級。第6課 觀察云1.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以分為晴、多云和陰。2.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輕,可以浮在空氣中,這就形成了云。3.天空中的云主要有三種形態:大團、堆積的云——積云,均勻成層、灰色似霧的云——層云,纖維、羽毛狀的云——卷云。4.天空中陽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記錄為晴天;空中云比較多,有時可以看到太陽,記錄為多云;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陽,記錄為陰。5.我們可以用適當的符號記錄一天的云量。第7課 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1.對天氣日歷中記錄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2.天氣日歷中我們一般要注明日期、氣溫、降水量、云量、風速和風向等信息。3.氣候是一個地區多年來經常發生的天氣狀況的綜合。(氣候長期;天氣短期)第8課 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1.未來的天氣狀況是能夠預測的,但天氣預報不是完全準確的。2.天氣預報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氣象部門制作并發布。3.制作天氣預報,大致有五個步驟:數據收集、數值天氣預報、氣象員做出預報、天氣會商發布天氣預報。新教科版三上科學知識梳理精品知識點全冊 超全總結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