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上13橋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橋》是一篇微型小說,敘述了一位村黨支部書記面對暴發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職守的信念和沉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在黨性面前,他一視同仁,要求同時黨員的兒子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兒子先走,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他用一位共產黨員的信念和一位父親的愛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學情分析:六年級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年,是一個基礎打牢、綜合提高的重要階段。大多數學生能夠根據課前預習要求在閱讀中思考、做批注,并能抓住感受深的詞句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理解起來應該比較容易,因為聯系生活實際,建昌前段時間突降大雨,暴發洪水,在學習過程中,應該能夠感同身受。教學目標:1.通過老支書的神態、語言、動作感受人物形象。2.能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學重難點: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體會這些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學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復習詞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12橋,認識了一位可歌可敬的老支書,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他,深入了解他。齊讀課題。首先,老師要先檢測一下,你們對字詞掌握的怎么樣呢?打開練習本,準備聽寫詞語。 注意聽老師的要求,老師每次讀三個詞語,一個詞語只讀一遍,請大家認真聽!咆哮擁戴 勢不可當 揪出 呻吟 跌跌撞撞對照大屏幕,快速檢查,寫錯的字馬上再旁邊訂正兩個。2.復習主要內容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這篇微型小說寫了一件什么事呢?(山洪暴發,老支書大公無私,救了全村的人,最后犧牲了他和他的兒子。)二、讀文理解(環境描寫)故事發生在黎明前的夜晚,村莊籠罩在一篇黑暗之中,勞累一天的人們早已酣然入睡。忽然,一道閃電劃過夜空,打破了夜的寧靜,狂風伴著暴雨來襲,這究竟是一場怎樣的天災啊?我們一起來看自學提示一:自學提示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1—6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描寫環境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匯報理解感悟,指導朗讀:出示句子: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雨大,重點講解“潑、倒”)指生讀,齊讀。所以,這么大的雨,引發了山洪……出示句子: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來勢洶洶,不可阻擋)面對如此洶涌的洪水,村民們又是怎么做的呢?誰在文中找到了?(指生讀文中描寫村民的句子)從句子中,我們能看出此刻們已經——三、讀文感悟(人物形象)是啊!山洪暴發,東面西面都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村民們慌不擇路,奔向木橋。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亂成一團,沒有一點秩序。其實我們也知道,在任何危急的時刻,尤其是人特別的多時,有秩序才能更快地逃生,老師舉個例子,一個瓶子里裝著很多小球,我們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小球從瓶子里拿出來,怎么拿,一個一個地拿,如果一起拽,就會都堵在瓶口。那情形是一樣的,洪水越來越大,假設我們也是村民中的一位,我們也會和村民一樣,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跑,面對如此危機的情況,跑是人的本能啊,先上木橋就等于有了生的希望,誰都想活著,可是有一個人,他早早的來到了木橋前,他沒有想自己先上橋,自己趕緊跑,而是靜靜地站在木橋前,他是誰呢?(板書老漢)他做了些什么?他到底是怎樣的人?我們一起看自學提示二:自學提示二:默讀課文7—23自然段,找出描寫老漢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并說一說從中體會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在旁邊做好批注。學生匯報出示句子: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神態描寫(板書沉著鎮定)比喻:為什么是一座山,不是一棵樹呢?(有威信,靠山……)可是雨還在不停地下著,洪水也越來越大,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情況越來越危急,這個時候,我們又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出示句子: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動作神態語言)此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漢?(大公無私不徇私情……)指導朗讀同樣的“吼”,在后文中還有一個 :出示句子: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語言動作)那么此時,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漢呢?(充滿父愛)指導朗讀聯系環境描寫:木橋開始……水已經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木橋快承受不住洪水的沖擊,快塌了,那此時老漢應該怎么“吼”呢?此時此刻,老支書只是父親,他情愿把生的希望留給兒子,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同樣的吼,在不同的情況下說出來,蘊含的情感也不同:引讀:當他在過橋的人群中發現兒子插隊時:生讀: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當村民都已安全過橋,只剩下他和兒子時:生讀: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同樣一個“吼”字,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老支書。而故事的結局僅僅如此嗎?四、升華主題配樂范讀: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故事到這戛然而止,我們也恍然大悟,原來老漢和小伙子是一對父子。一切都回到了原來的樣子,可一切還都是原來的樣子嗎?老太太跪在泥濘的地上,她早已哭干了雙眼,老太太失去了世界上她最親最親的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沒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忠于職守;作為一個父親,他和天下父母一樣舐犢情深。在生死關頭,老漢做出的每一個選擇,所表現出來的大愛令我們動容。題目中的“橋”不僅僅指那座窄窄的木橋,更是老漢用自己的生命架起的一座救了群眾的生命橋啊!同學們,我們通過課前的預習了解到本單元的課文是由三篇小說構成的,這些小說都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這樣一位舍己為人的村書記。今年的8月20日,一場大雨打破了建昌這個小縣城的寧靜,洪水暴發,傷亡慘重,在建昌縣黑山科鄉小臺子村,有這樣一位村書記,在防汛救災時成功就下三名被困群眾后不幸犧牲,年僅49歲,洪水面前,生死考驗,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同學們,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這樣甘于奉獻的凡人!好!同學們,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板書設計13橋好支書好父親 偉大教學反思:教學,是一項既嚴肅又充滿樂趣的事業。站在這三尺講臺上,我始終懷揣著一個初衷——傳道、授業、解惑。我的目標是,不僅要教會學生們知識,更要引導他們學會思考,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側重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抓住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感悟人物品質,但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我解決得不是很好。同時,我發現了自己有很多不足,比如課堂應變能力還要加強,對于學生在課上的突發情況要做好預設,而我預設的太少,以后要多多注意,學生發生的我要預設,學生沒有發生的我也要預設。其次,我的板書還要加強,字是門面,而且在范寫時就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一定要做到最好。還有在教學環節上,要多積累過渡語,讓整個環節過渡自然,還有很多,評價性語言有些少,還需更好地走進學生,互動自然。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自己會注意,有所改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