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上18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九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雜文,也是一篇駁論文。“九一八”事變后三年,部分中國人對抗日前途持悲觀論調,他們哀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魯迅用簡潔犀利的語言有力地批駁了這種消極言論,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學習本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學情分析本班學生基礎良好,不過少有創造性的見解。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議論文的閱讀方法,然而這是第一次接觸駁論文。文章論證簡潔有力,缺少具體事例,他們不一定能準確把握論證思路。而且,文章一些字詞有特殊含義,學生不太容易準確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層含義。教學目標1.梳理文章論證思路。2.通過課堂活動,學會調動知識積累,論證“我們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的觀點。3.感受“中國脊梁”們的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教學重點:通過課堂活動,學會調動知識積累,論證“我們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的觀點。教學難點:梳理文章論證思路。教學過程一、導入1、設置問答,回顧第一課時要點,有如下設問: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嗎》作者提出了什么論點?是為了反駁什么觀點?2、快速回憶文章要點,回答問題。直入主題。二、回顧論證思路1、請學生說出文章的論證思路。明確:作者先提出了敵方的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接著用“他信力”駁自信力的問題。接著抓住敵方的論點“中國人”指出,敵人說的是所有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其實是他信力,自欺的只是部分中國人,敵人在以偏概全,最后明確提出,我們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完成了完整的批駁過程。(板書)敵方:(全體)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反駁:(部分人,反動派)中國人失掉的是他信力,發展自欺力。立論: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另一部分人)在三、議一議,學論證方法1.駁論文一般是先駁錯誤的觀點,又提出了自己新的觀點。這節課,我們重點關注作者新的論點部分。請大家分析作者是怎樣論證自己新觀點的。預設:作者用了舉例論證,他列舉了中國有埋頭苦干,拼命硬干,舍身求法,為民請命的人,他們就沒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是中國的脊梁。 2.作者采用舉例論證,只是列舉了這些人身上典型的精神,他們代表不同類型的人,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預設:都有優秀的美好品質,是促進中國社會進步的好兒女。他們是有自信力的中國人。3. 只有這四類人,才能算有自信力的中國人?預設:具有優良的品質,能為國家發展做積極貢獻的都算,比如積極創新的科學家,恪盡職守的軍人,都可以算是有自信力的中國人。 4. 作者在文中舉例這四類人物時還沒有具體事例,請你用具體的人和事例補充,細化魯迅的論證。預設:林則徐虎門銷煙,他拼命硬干,對抗英國的鴉片走私。或者:袁隆平,埋頭苦干,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解決了我國吃不抱飯的問題。甚至是為全世界做了貢獻。5.本段除了舉例論證,還有什么論證方法?預設:“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是比喻論證。“脊梁”有支撐人站起來的作用。作者把促進中國發展進步的,具有支柱作用的重要人物,稱作是“脊梁”。證明了這類脊梁對中國發展的重要作用。6.這個比喻包含了作者什么情感?預設:贊美,是對不失自信力的中國人的贊美。請同學們看屏幕,讀出贊美之情。(屏幕PPT顯示如下內容)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小結:脊梁值得我們稱贊,他們是最有自信力的中國人,讓中國在危機時刻不倒下。四、寫一寫,練論證方法21世紀的今天,國際上還有人質疑我們的自信力。我們來模仿剛才的論證方法,反駁一下這不實論調。先確定好論點:我們現代有不失自信力的中國人。現在我們不缺少自信力的中國人應該具有怎樣的品質?“探索創新”“不屈不撓”,“兢兢業業”(出示圖片) 老師進行論證示例:學生依據以上指導和示例進行片段寫作,完成后,老師點評論證:“我們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的觀點。五、講一講,發現身邊的“脊梁”剛才大家寫作,列舉的基本上都是大人物。這沒什么問題。我們能把眼光轉到自己身邊,我們周圍有這樣的有自信力的人嗎?比如,我們班有自信力的中國人,他們品質美好,支撐我們班的發展,是我們班的脊梁。和你周圍同學討論一下,用剛才寫作的格式,發表演說,贊一贊我們身邊的脊梁。比如:我們語文課代表范同學,她盡職盡責,為班級語文學習服務。認真收作業。幫助同學背書,為我們班語文學習貢獻了力量,是有自信力的人。)小結:經過論證,我們中國有充滿自信力的中國人。剛才材料中的外國人的觀點,簡直就是污蔑。我們來足夠的證據來反駁。預設:(學生觀點)疫情期間,中國支援他國抗疫,但是有外國專家說我們心懷不軌。有誰能寧愿冒生命危險,去實施不軌。他們看不到我們對整個世界疫情防控的貢獻,卻說我們圖謀不軌。是對我們的污蔑。另外,說中國人沒自信。你們沒看到,我們現在有拼命硬干的鐘南山,不顧自己安危,坐高鐵去武漢帶頭抗疫。我們更有不少青少年,他們熱愛學習,盡職盡責,為自己的班級貢獻力量。我們有無數不失自信力的人。我們的自信力不容質疑。幾十年前,魯迅鼓勵我們做有自信力的中國人。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人要有自信,國家要有自信,民族需要自信,一個民族有自信,在特殊時期,關乎存亡,和平時期,關乎人民的幸福。我們中華的自信力來源于古已有之的中華兒女的積累,更來源于每一位實實在在正奮斗著的中國人。我們可以做一個有自信力的中國人,我們也應當是最自信的中國人。六、作業修改和豐富課堂[小練筆]的內容,形成小論文《我們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字數300字左右。板書設計18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敵方觀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直接反駁簡介反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