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礎課時21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學習目標 1.能運用物質的量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換算關系進行有關計算。2.能結合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守恒思想,強化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能力。一、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一)知識梳理1.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計算2.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與相關物理量的關系化學方程式 2CO + O2 2CO2化學計量數 2 ∶ 1 ∶ 2擴大NA倍后 2NA ∶ NA ∶ 2NA物質的量 2 mol ∶ 1__mol ∶ 2__mol標況下氣體體積 44.8 L ∶ 22.4__L ∶ 44.8__L結論 (1)同一個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各物質的粒子數之比=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 (2)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在同溫同壓下各氣體的化學計量數之比也等于其體積之比(二)互動探究觀察下面的化學方程式,及各物質對應的物理量,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則有:===【問題討論】問題1 為什么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時,同一種物質的單位必須統一,而不同的物質則不必統一?提示 同一種物質用不同的物理量表示時,比例是相同的。例如1 mol氧化銅和80 g氧化銅完全相同。問題2 應用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時,各種物質一定都用物質的量表示嗎?提示 計算時,各種物質不一定都用物質的量表示,也可以用質量表示,氣態物質還可以用體積表示,但要注意物質的量與其他各物理量之間的換算關系;只要做到兩個量的單位“上下一致,左右相當”即可。【探究歸納】1.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基本步驟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注意事項(1)書寫格式規范化:各物理量、物質名稱、公式等盡量用符號表示,且數據的運算要公式化并帶單位。(2)單位運用對應化:如果題目所給的兩個量單位不一致,要注意兩個量的單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當”。(3)如果兩種反應物的量都是已知的,求解某種產物的量時,必須先判斷哪種物質過量,然后根據量不足的物質進行計算。1.1.15 g金屬鈉與水反應,得到100 mL溶液,試計算:(1)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答案 設生成標準狀況下氣體的體積為V,反應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2×23 g∶1.15 g=22.4 L∶VV==0.56 L,2×23 g∶2 mol=1.15 g∶0.1 L×cc==0.5 mol·L-1。2.10.2 g Al2O3與100 mL 1 mol·L-1 NaOH溶液反應,求產物Na[Al(OH)4]的濃度(忽略溶液體積變化)。答案 NaOH溶液不足,按NaOH的物質的量計算。Al2O3+2NaOH+3H2O===2Na[Al(OH)4] 2 21 mol·L-1×0.1 L n{Na[Al(OH)4]}=解得n{Na[Al(OH)4]}=0.1 mol,c{Na[Al(OH)4]}==1 mol·L-1。3.向500 mL NaOH溶液中投入10.8 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應,試計算:(1)Al的物質的量;(2)參加反應的NaOH的物質的量和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3)在標準狀況下生成H2的體積。答案 (1)0.4 mol (2)0.8 mol·L-1 (3)13.44 L解析 (1)Al的摩爾質量是27 g·mol-1,n(Al)===0.4 mol。(2)設參加反應的NaOH的物質的量是n(NaOH)。2Al + 2NaOH+6H2O===2Na[Al(OH)4]+3H2↑2 20.4 mol n(NaOH)=,n(NaOH)=0.4 mol,c(NaOH)==0.8 mol·L-1。(3)設在標準狀況下生成H2的體積是V(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2 mol 3×22.4 L0.4 mol V(H2)=,V(H2)=13.44 L。二、關系式法計算(一)知識梳理關系式法當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是靠多個反應來聯系時,只需直接確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即“關系式”。然后將“關系式”當作化學方程式使用,一步計算求出未知量。(1)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關系式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關系式時,首先要寫出化學方程式,然后要找出方程式變化中的“中間量”,通過“中間量”找出“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物質的量的關系,如由硫黃制取H2SO4的三步反應:S+O2SO2、2SO2+O22SO3、SO3+H2O===H2SO4。反應中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即S~H2SO4。(2)根據原子守恒確定關系式上述例子中也可以由硫原子守恒直接得出關系式“S~H2SO4”。(二)問題探究問題 已知Fe+SFeS,FeS+2HCl===FeCl2+H2S↑,2H2S+3O22SO2+2H2O。將一定量的鐵粉和9 g硫粉混合加熱,待其充分反應后再加入過量鹽酸,將生成的氣體完全燃燒,共收集到9 g水,則加入鐵粉的質量為多少?提示 根據各步反應的定量關系,可列出關系式:Fe~FeS(鐵原子守恒)~H2S(硫原子守恒)~H2O(氫原子守恒);Fe~H2(化學方程式)~H2O(氫原子守恒)。推出:Fe ~ H2O56 18x g 9 g=,解得x=28,即加入鐵粉的質量為28 g。【探究歸納】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等式關系1.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各物質構成粒子的粒子數之比=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之比。2.解題時注意找出“中介”物質,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數量關系,計算求解。1.將5.0 g CaCO3加入到足量鹽酸中,并將生成的氣體全部通入足量的紅熱的炭中充分反應,得到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下)為( )A.1.12 L B.2.24 LC.11.2 L D.22.4 L答案 B解析 設生成的氣體體積為V,則根據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C+CO22CO 可知:CaCO3~CO2~2CO100 g 2×22.4 L5.0 g V100 g∶5.0 g=2×22.4 L∶V故V==2.24 L。2.足量下列物質與相同質量的鋁反應,放出氫氣且消耗溶質物質的量最少的是( )A.鹽酸 B.稀硫酸C.氫氧化鈉溶液 D.氯化鈉溶液答案 C解析 鋁與氯化鈉溶液不反應,由2Al+6H+===2Al3++3H2↑,2Al+2OH-+6H2O===2[Al(OH)4]-+3H2↑可得如下關系式,Al~3H+~H2,Al~OH-~H2,即1 mol 鋁消耗氫氧化鈉1 mol、硫酸1.5 mol、氯化氫3 mol,則C項正確。3.在室溫下,向100 mL CuSO4飽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經硫酸酸化的KI溶液,發生反應:2Cu2++4I-===2CuI↓+I2,反應完全后,用0.625 mol·L-1的Na2S2O3溶液進行測定:I2+2S2O===2I-+S4O,消耗了20 mL Na2S2O3溶液,計算原飽和溶液中CuSO4的物質的量濃度。答案 0.125 mol·L-1解析 設硫酸銅的物質的量濃度為x,根據反應方程式可得關系式:2CuSO4~I2~2S2O2 20.1 L×x 0.625 mol·L-1×0.02 L=,解得x=0.125 mol·L-1。A級 合格過關練選擇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1.把一小塊鈉放入足量水中,會發生如下反應:2Na+2H2O===2NaOH+H2↑。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中Na與NaOH的質量相等B.反應中H2O與H2的質量相等C.反應中H2O與H2的質量之比為2∶1D.反應中Na與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答案 D解析 該反應中,Na與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質量之比為23∶40,A項錯誤,D項正確;該反應中,H2O與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質量之比為(2×18)∶(1×2)=18∶1,B、C項錯誤。2.在5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鋁粉,反應完全后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氣體33.6 L,該NaOH溶液的濃度為( )A.1.0 mol·L-1 B.2.0 mol·L-1C.1.5 mol·L-1 D.3.0 mol·L-1答案 B解析 根據2Al+2NaOH+6H2O===2Na[Al(OH)4]+3H2↑2 mol 67.2 Ln(NaOH) 33.6 L2 mol∶67.2 L=n(NaOH)∶33.6 Ln(NaOH)==1.0 mol, c(NaOH)==2.0 mol·L-1。3.實驗室利用反應2KClO32KCl+3O2↑制取氧氣,現有24.5 g KClO3參加反應,則得到標準狀況下的氧氣的體積是( )A.2.24 L B.4.48 LC.44.8 L D.6.72 L答案 D解析 24.5 g KClO3的物質的量是=0.2 mol,2KClO32KCl+3O2↑2 mol 3 mol0.2 mol n(O2)=,則n(O2)=0.3 mol,故產生的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0.3 mol×22.4 L·mol-1=6.72 L。4.在標準狀況下,將6.5 g鋅和4.6 g鈉分別與2.24 L氯化氫溶于水形成的鹽酸反應,則放出H2的體積( )A.鋅和鈉放出氫氣的體積一樣大B.鋅放出氫氣的體積大C.鈉放出氫氣的體積大D.無法比較答案 C解析 標準狀況下,2.24 L氯化氫的物質的量為0.1 mol,6.5 g鋅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根據Zn+2HCl===ZnCl2+H2↑可知,反應產生0.05 mol氫氣;4.6 g鈉的物質的量為0.2 mol,根據2Na+2HCl===2NaCl+H2↑、2Na+2H2O===2NaOH+H2↑可知,反應產生 0.1 mol 氫氣,故鈉放出氫氣的體積大。(二)關系式法計算5.11.0 g鐵、鋁混合物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生成標準狀況下的氫氣8.96 L,則混合物中Fe與Al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1∶2 B.2∶1C.1∶1 D.2∶3答案 A解析 n(H2)==0.4 mol,設11.0 g混合物中鐵和鋁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 mol和y mol,則有①56 g·mol-1×x mol+27 g·mol-1×y mol=11.0 g;根據化學方程式Fe+2HCl===FeCl2+H2↑、2Al+6HCl===2AlCl3+3H2↑可得關系式:Fe~H2、2Al~3H2,則有②x mol+1.5y mol=0.4 mol,由①②可得:y=0.2,x=0.1,則混合物中Fe和Al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A正確。6.如圖所示,在密閉容器中,一邊裝有一定量的金屬鈉,一邊裝有一定量的氧化汞(2HgO2Hg+O2↑),同時加熱容器的兩部分,鈉和氧化汞都完全反應后,恢復到原溫度,容器內空氣的成分仍不變。則鈉和氧化汞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A.1∶1 B.3∶1C.4∶1 D.1∶4答案 A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關系式:2Na~Na2O2~2HgO,由關系式可知Na與Hg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A項正確。7.用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使相同體積的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中的Fe2+、 Fe3+完全沉淀,若所用的NaOH溶液的體積相同,則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 )A.1∶1 B.1∶3C.3∶1 D.3∶2答案 C解析 根據關系式2NaOH~FeSO4、6NaOH~Fe2(SO4)3,可知與相同物質的量的NaOH反應消耗的FeSO4和Fe2(SO4)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1,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3∶1。8.Mg、Zn、Al、Fe四種金屬單質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放出H2的物質的量與投入金屬的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則①②③④所表示的金屬分別是( )A.Al、Mg、Fe、Zn B.Fe、Zn、Mg、AlC.Mg、Al、Zn、Fe D.Zn、Fe、Mg、Al答案 A解析 利用關系式可知,可計算當產生1 mol H2時所需4種金屬的質量。為:Al:Al~H2,18 g~1 mol;Mg:Mg~H2,24 g~1 mol;Fe:Fe~H2,56 g~1 mol;Zn:Zn~H2,65 g~1 mol。結合題圖可知①②③④分別表示Al、Mg、Fe、Zn。9.(1)等物質的量的鈉、鎂、鋁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產生的氫氣在相同條件下的體積比為________。(2)等質量的鈉、鎂、鋁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產生的氫氣在相同條件下的體積比為________。(3)將物質的量均為0.2 mol的鈉、鎂、鋁分別投入100 mL 1 mol/L的鹽酸中,三者產生的氫氣在相同條件下的體積比為________。答案 (1)1∶2∶3 (2)∶∶(或36∶69∶92) (3)2∶1∶1解析 (1)金屬完全反應,令金屬的物質的量均為1 mol,根據得失電子守恒,Na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為=0.5 mol,Mg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為=1 mol,Al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為=1.5 mol,相同條件下,氣體體積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則等物質的量的Na、Mg、Al生成氫氣體積之比為0.5 mol∶1 mol∶1.5 mol=1∶2∶3。(2)金屬完全反應,令金屬的質量均為1 g,則利用反應關系式:列比例式46∶1 g=2∶m可得:m== g;同理可得1 g Mg、Al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分別為 g、 g,即質量相同的Na、Mg、Al生成氫氣的質量之比為 g∶ g∶ g=36∶69∶92,相同條件下,氫氣的體積之比等于其質量之比。(3)100 mL 1 mol/L鹽酸中H+的物質的量為0.1 L×1 mol/L=0.1 mol,若將0.2 mol金屬鈉、鎂、鋁分別投入到100 mL 1 mol/L的鹽酸中,可知三種金屬都過量,鹽酸不足,但金屬鈉能與水繼續反應生成氫氣,所以鎂、鋁反應生成的氫氣一樣多,其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為=0.05 mol,而鈉反應生成的氫氣最多,其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為=0.1 mol。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故Na、Mg、Al生成氫氣的體積比為0.1 mol∶0.05 mol∶0.05 mol=2∶1∶1。B級 素養培優練10.將23 g鈉投入m1 g足量水中得到a g溶液,將24 g鎂投入m2 g足量鹽酸中得到b g溶液。若m1=m2,則a與b的關系是( )A.a>b B.aC.a=b D.無法確定答案 C解析 由于m1=m2,所以只需比較反應后溶液增加的質量即可。用差量法可知,23 g鈉投入水中放出1 g氫氣,溶液增重22 g,24 g鎂投入鹽酸中放出2 g氫氣,溶液增重22 g,所以反應后a=b。11.某金屬與過量鹽酸反應時,生成H2的質量與消耗金屬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此金屬可能是( )A.純鋅 B.純鐵C.鎂鋁合金 D.銅鐵合金答案 D解析 由題圖可知,消耗金屬質量為30 g時,產生氫氣的質量為1 g,即0.5 mol。用極值法:假設每一種金屬都與酸完全反應產生0.5 mol H2,分別計算出消耗金屬的質量。A項需32.5 g,B項需28 g,C項需9~12 g,D項大于28 g。12.將12.8 g銅粉加到400 mL 2 mol/L的FeCl3溶液中,充分反應后(假設溶液總體積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中產生了黑色固體B.溶液中金屬陽離子總物質的量為0.8 molC.溶液中Fe2+物質的量濃度為2.0 mol·L-1D.溶液中Fe3+和Fe2+物質的量之比為1∶1答案 D解析 銅與FeCl3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2Fe3+===2Fe2++Cu2+,12.8 g銅粉的物質的量為0.2 mol,400 mL 2 mol/L的FeCl3的物質的量為2 mol/L×0.4 L=0.8 mol,顯然溶液中FeCl3過量。銅粉溶解,鐵離子轉化為亞鐵離子,不會出現黑色固體,A錯誤;溶液中金屬陽離子總物質的量為鐵原子和銅原子對應的離子之和,即0.2 mol+0.8 mol=1.0 mol,B錯誤;溶液中Fe2+的物質的量濃度等于參加反應的Fe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C錯誤;溶液中剩余的Fe3+的物質的量為0.8 mol-0.2 mol×2=0.4 mol,生成的Fe2+物質的量為0.2 mol×2=0.4 mol,所以兩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D正確。13.將鐵加入100 mL某濃度的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生成的氣體為V L(標準狀況下),將鋁加入100 mL 2 mol·L-1氫氧化鈉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充分反應后生成的氣體為3V 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鐵和鋁的物質的量相等B.原鹽酸的濃度為2 mol·L-1C.鐵加入鹽酸中的離子方程式為2Fe+6H+===3Fe3++3H2↑D.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2∶1答案 B解析 根據==,解得n(H2)=0.3 mol、n(Al)=0.2 mol,由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的氣體為3V L,得=0.3 mol,則V=2.24。再根據反應Fe+2HCl===FeCl2+H2↑,可求出反應的鐵的物質的量為0.1 mol,HCl的物質的量為0.2 mol,則c(HCl)==2 mol·L-1,則B項正確。14.某廢水處理站用甲醇(CH3OH)處理含氨廢水,反應為NH3+2O2NO+H++H2O,6H++6NO+5CH3OH3N2↑+5CO2↑+13H2O。在處理過程中,NH3轉化為NO的轉化率可達95%,而NO轉化為N2的轉化率可達96%。若每天處理含NH3 0.034 g·L-1的廢水500 m3,則理論上每天所需甲醇的質量為( )A.24.32 kg B.30.00 kgC.25.30 kg D.4.08 kg答案 A解析 根據甲醇處理含氨廢水的反應原理可得關系式:NH3~NO~CH3OH,理論上每天所需甲醇的質量為×95%×96%××32 g·mol-1=2.432×104 g=24.32 kg。15.化學實驗中殘余的氯氣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以防污染空氣。已知Cl2與NaOH發生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若有3.20 g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試求:(1)生成NaCl的質量為________ g。(2)生成NaClO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 mol。(3)被吸收的氯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________ L。答案 (1)2.34 (2)0.04 (3)0.896解析 3.20 g NaOH的物質的量為=0.08 mol;(1)=,得n(NaCl)=0.04 mol,故m(NaCl)=0.04 mol×58.5 g·mol-1=2.34 g。(2)=,得n(NaClO)=0.04 mol。(3)=,得n(Cl2)=0.04 mol,故V(Cl2)=0.04 mol×22.4 L·mol-1=0.896 L。16.現用Zn與實驗室中的鹽酸反應制取4.48 L H2(標準狀況)。(1)求消耗還原劑的質量為多少克?(2)如果選用所貼標簽為7%(密度為1.043 g·mL-1)的鹽酸,至少需該鹽酸多少毫升?答案 (1)13 g (2)200 mL解析 (1)鋅和鹽酸反應鋅失去電子,是還原劑,根據題意可得:則n(Zn)=0.2 mol,m(Zn)=0.2 mol×65 g/mol=13 g;(2)解得m(HCl)==14.6 g;V(HCl)=m(HCl)÷w(HCl)÷ρ(HCl)=14.6 g÷7%÷1.043 g·mL-1=200 mL。17.把鐵、氧化鐵、氧化銅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10 mL 4 mol·L-1鹽酸中,充分反應后產生896 mL H2(標準狀況),殘留固體1.28 g,過濾,濾液中無Cu2+,將濾液加水稀釋到200 mL,測得其中c(H+)=0.4 mol·L-1。請回答下列問題:(1)殘留固體1.28 g為________(填化學式)。(2)原混合物粉末中,m(CuO)=________ g。(3)濾液稀釋到200 mL后,c(Fe2+)=________ mol·L-1。(4)稀釋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銀,產生沉淀的物質的量n(AgCl)=________ mol。(5)原混合物總質量為m(總)=________ g。答案 (1)Cu (2)1.6 (3)0.9 (4)0.44 (5)13.6解析 根據題中信息,還有較多H+剩余,且濾液中沒有Cu2+,可知殘留物沒有Fe,1.28 g固體只有Cu,而Cu殘留說明溶液中沒有Fe3+,陽離子為H+和Fe2+,反應有:CuO+ 2H+===Cu2++H2O、Fe2O3+6H+===2Fe3++3H2O、Fe+2Fe3+===3Fe2+、Fe+Cu2+===Fe2++Cu、Fe+2H+===Fe2++H2↑,1.28 g Cu的物質的量n===0.02 mol,CuO物質的量為0.02 mol,生成H2的物質的量為=0.04 mol,設原有Fe為x mol,Fe2O3為y mol,根據得失電子總數相等知2x=2y+2×0.02+2×0.04,又根據電荷守恒知:2×(x+2y)+0.2×0.400=0.11×4將上述兩式聯立解出:x=0.1,y=0.04。(2)依據上述計算可知氧化銅的物質的量為0.02 mol,所以氧化銅質量為m(CuO)=0.02 mol×80 g·mol-1= 1.6 g。(3)由上述計算可知溶液中亞鐵離子物質的量為0.1 mol + 2×0.04 mol=0.18 mol,c(Fe2+)===0.9 mol·L-1。 (4)濾液加水稀釋到200 mL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銀,產生沉淀的物質的量依據Cl-~AgCl得到,n(AgCl)=n(Cl-)=0.110 L×4 mol·L-1=0.44 mol。(5)由計算可知原混合物含有Fe為0.1 mol,Fe2O3為0.04 mol,CuO為0.02 mol,原混合物的總質量m(總)=0.1 mol×56 g·mol-1+0.04 mol× 160 g·mol-1+ 0.02 mol×80 g·mol-1= 13.6 g。18.某研究小組取一定質量的鎂鋁合金材料投入200 mL稀硫酸中,待固體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質的量(n)與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1)加入NaOH溶液0~20 mL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入NaOH溶液體積為220 mL時,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該合金材料中,鎂、鋁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稀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H++OH-===H2O (2)0.15 mol Mg(OH)2、0.1 mol Al(OH)3 (3)3∶4 (4)2.5 mol·L-1解析 (1)加入NaOH溶液0~20 mL時,無沉淀生成,說明H2SO4過量,發生NaOH和H2SO4的反應。(2)根據圖示,可以判斷出沉淀量最大時,沉淀的成分為0.15 mol Mg(OH)2和0.2 mol Al(OH)3,0.2 mol Al(OH)3全部溶解需要40 mL NaOH溶液,因此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為220 mL時,有0.1 mol Al(OH)3溶解,則沉淀的成分為0.15 mol Mg(OH)2、0.1 mol Al(OH)3。(3)根據鎂、鋁元素守恒,鎂、鋁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15 mol、0.2 mol,其物質的量之比為3∶4。(4)根據40 mL NaOH溶液可溶解0.2 mol Al(OH)3,可知c(NaOH)==5 mol·L-1。加入200 mL NaOH溶液時,沉淀量最大,此時沉淀為Mg(OH)2和Al(OH)3,溶液中溶質為Na2SO4,由n(Na+)=2n(SO)知,n(NaOH)=2n(H2SO4),n(H2SO4)=5 mol·L-1×0.2 L×=0.5 mol,則c(H2SO4)==2.5 mol·L-1。基礎課時21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學習目標 1.能運用物質的量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換算關系進行有關計算。2.能結合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守恒思想,強化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能力。一、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一)知識梳理1.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計算2.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與相關物理量的關系化學 方程式 2CO + O2 2CO2化學 計量數 2 ∶ ∶ 擴大NA 倍后 2NA ∶ ∶ 物質 的量 2 mol ∶ ∶ 標況下氣 體體積 44.8 L ∶ ∶ 結論 (1)同一個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各物質的粒子數之比=各物質的 之比。 (2)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在同溫同壓下各氣體的化學計量數之比也等于其 之比 (二)互動探究觀察下面的化學方程式,及各物質對應的物理量,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則有:===【問題討論】問題1 為什么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時,同一種物質的單位必須統一,而不同的物質則不必統一 問題2 應用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時,各種物質一定都用物質的量表示嗎 【探究歸納】1.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基本步驟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注意事項(1)書寫格式規范化:各物理量、物質名稱、公式等盡量用符號表示,且數據的運算要公式化并帶單位。(2)單位運用對應化:如果題目所給的兩個量單位不一致,要注意兩個量的單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當”。(3)如果兩種反應物的量都是已知的,求解某種產物的量時,必須先判斷哪種物質過量,然后根據量不足的物質進行計算。1.1.15 g金屬鈉與水反應,得到100 mL溶液,試計算:(1)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2.10.2 g Al2O3與100 mL 1 mol·L-1 NaOH溶液反應,求產物Na[Al(OH)4]的濃度(忽略溶液體積變化)。3.向500 mL NaOH溶液中投入10.8 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應,試計算:(1)Al的物質的量;(2)參加反應的NaOH的物質的量和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3)在標準狀況下生成H2的體積。二、關系式法計算 (一)知識梳理關系式法當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是靠多個反應來聯系時,只需直接確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即“關系式”。然后將“關系式”當作化學方程式使用,一步計算求出未知量。(1)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關系式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關系式時,首先要寫出化學方程式,然后要找出方程式變化中的“中間量”,通過“中間量”找出“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物質的量的關系,如由硫黃制取H2SO4的三步反應:S+O2SO2、2SO2+O22SO3、SO3+H2O===H2SO4。反應中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即S~H2SO4。(2)根據原子守恒確定關系式上述例子中也可以由硫原子守恒直接得出關系式“S~H2SO4”。(二)問題探究問題 已知Fe+SFeS,FeS+2HCl===FeCl2+H2S↑,2H2S+3O22SO2+2H2O。將一定量的鐵粉和9 g硫粉混合加熱,待其充分反應后再加入過量鹽酸,將生成的氣體完全燃燒,共收集到9 g水,則加入鐵粉的質量為多少 【探究歸納】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等式關系1.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各物質構成粒子的粒子數之比=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之比。2.解題時注意找出“中介”物質,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數量關系,計算求解。1.將5.0 g CaCO3加入到足量鹽酸中,并將生成的氣體全部通入足量的紅熱的炭中充分反應,得到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下)為 ( )A.1.12 L B.2.24 LC.11.2 L D.22.4 L2.足量下列物質與相同質量的鋁反應,放出氫氣且消耗溶質物質的量最少的是 ( )A.鹽酸 B.稀硫酸C.氫氧化鈉溶液 D.氯化鈉溶液3.在室溫下,向100 mL CuSO4飽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經硫酸酸化的KI溶液,發生反應:2Cu2++4I-===2CuI↓+I2,反應完全后,用0.625 mol·L-1的Na2S2O3溶液進行測定:I2+2S2===2I-+S4,消耗了20 mL Na2S2O3溶液,計算原飽和溶液中CuSO4的物質的量濃度。:課后完成 第三章 基礎課時21(共61張PPT)第二節 金屬材料第三章 鐵 金屬材料基礎課時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211.能運用物質的量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換算關系進行有關計算。2.能結合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守恒思想,強化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能力。學習目標一、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二、關系式法計算目錄CONTENTS課后鞏固訓練一、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對點訓練(一)知識梳理1.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計算2.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與相關物理量的關系12NA2NA1 mol2 mol22.4 L44.8 L物質的量體積【問題討論】問題1 為什么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時,同一種物質的單位必須統一,而不同的物質則不必統一?提示 同一種物質用不同的物理量表示時,比例是相同的。例如1 mol氧化銅和80 g氧化銅完全相同。問題2 應用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時,各種物質一定都用物質的量表示嗎?提示 計算時,各種物質不一定都用物質的量表示,也可以用質量表示,氣態物質還可以用體積表示,但要注意物質的量與其他各物理量之間的換算關系;只要做到兩個量的單位“上下一致,左右相當”即可。【探究歸納】1.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基本步驟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注意事項(1)書寫格式規范化:各物理量、物質名稱、公式等盡量用符號表示,且數據的運算要公式化并帶單位。(2)單位運用對應化:如果題目所給的兩個量單位不一致,要注意兩個量的單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當”。(3)如果兩種反應物的量都是已知的,求解某種產物的量時,必須先判斷哪種物質過量,然后根據量不足的物質進行計算。1.1.15 g金屬鈉與水反應,得到100 mL溶液,試計算:(1)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2.10.2 g Al2O3與100 mL 1 mol·L-1 NaOH溶液反應,求產物Na[Al(OH)4]的濃度(忽略溶液體積變化)。3.向500 mL NaOH溶液中投入10.8 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應,試計算:(1)Al的物質的量;(2)參加反應的NaOH的物質的量和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3)在標準狀況下生成H2的體積。答案 (1)0.4 mol (2)0.8 mol·L-1 (3)13.44 L二、關系式法計算對點訓練(一)知識梳理關系式法當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是靠多個反應來聯系時,只需直接確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即“關系式”。然后將“關系式”當作化學方程式使用,一步計算求出未知量。(1)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關系式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關系式時,首先要寫出化學方程式,然后要找出方程式變化中的“中間量”,通過“中間量”找出“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物質的量的關系,如由硫黃制取H2SO4的三步反應:【探究歸納】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等式關系1.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各物質構成粒子的粒子數之比=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之比。2.解題時注意找出“中介”物質,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數量關系,計算求解。1.將5.0 g CaCO3加入到足量鹽酸中,并將生成的氣體全部通入足量的紅熱的炭中充分反應,得到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下)為( )A.1.12 L B.2.24 L C.11.2 L D.22.4 LB2.足量下列物質與相同質量的鋁反應,放出氫氣且消耗溶質物質的量最少的是( )A.鹽酸 B.稀硫酸C.氫氧化鈉溶液 D.氯化鈉溶液C答案 0.125 mol·L-1課后鞏固訓練A級 合格過關練選擇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1.把一小塊鈉放入足量水中,會發生如下反應:2Na+2H2O===2NaOH+H2↑。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中Na與NaOH的質量相等B.反應中H2O與H2的質量相等C.反應中H2O與H2的質量之比為2∶1D.反應中Na與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D解析 該反應中,Na與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質量之比為23∶40,A項錯誤,D項正確;該反應中,H2O與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質量之比為(2×18)∶(1×2)=18∶1,B、C項錯誤。2.在5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鋁粉,反應完全后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氣體33.6 L,該NaOH溶液的濃度為( )A.1.0 mol·L-1 B.2.0 mol·L-1 C.1.5 mol·L-1 D.3.0 mol·L-1BD4.在標準狀況下,將6.5 g鋅和4.6 g鈉分別與2.24 L氯化氫溶于水形成的鹽酸反應,則放出H2的體積( )A.鋅和鈉放出氫氣的體積一樣大B.鋅放出氫氣的體積大C.鈉放出氫氣的體積大D.無法比較C解析 標準狀況下,2.24 L氯化氫的物質的量為0.1 mol,6.5 g鋅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根據Zn+2HCl===ZnCl2+H2↑可知,反應產生0.05 mol氫氣;4.6 g鈉的物質的量為0.2 mol,根據2Na+2HCl===2NaCl+H2↑、2Na+2H2O===2NaOH+H2↑可知,反應產生 0.1 mol 氫氣,故鈉放出氫氣的體積大。(二)關系式法計算5.11.0 g鐵、鋁混合物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生成標準狀況下的氫氣8.96 L,則混合物中Fe與Al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1∶2 B.2∶1 C.1∶1 D.2∶3AAA.1∶1 B.3∶1 C.4∶1 D.1∶4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關系式:2Na~Na2O2~2HgO,由關系式可知Na與Hg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A項正確。7.用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使相同體積的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中的Fe2+、 Fe3+完全沉淀,若所用的NaOH溶液的體積相同,則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 )A.1∶1 B.1∶3 C.3∶1 D.3∶2解析 根據關系式2NaOH~FeSO4、6NaOH~Fe2(SO4)3,可知與相同物質的量的NaOH反應消耗的FeSO4和Fe2(SO4)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1,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3∶1。C8.Mg、Zn、Al、Fe四種金屬單質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放出H2的物質的量與投入金屬的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則①②③④所表示的金屬分別是( )A.Al、Mg、Fe、Zn B.Fe、Zn、Mg、AlC.Mg、Al、Zn、Fe D.Zn、Fe、Mg、AlA9.(1)等物質的量的鈉、鎂、鋁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產生的氫氣在相同條件下的體積比為________。(2)等質量的鈉、鎂、鋁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產生的氫氣在相同條件下的體積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物質的量均為0.2 mol的鈉、鎂、鋁分別投入100 mL 1 mol/L的鹽酸中,三者產生的氫氣在相同條件下的體積比為________。1∶2∶32∶1∶1B級 素養培優練10.將23 g鈉投入m1 g足量水中得到a g溶液,將24 g鎂投入m2 g足量鹽酸中得到b g溶液。若m1=m2,則a與b的關系是( )A.a>b B.a解析 由于m1=m2,所以只需比較反應后溶液增加的質量即可。用差量法可知,23 g鈉投入水中放出1 g氫氣,溶液增重22 g,24 g鎂投入鹽酸中放出2 g氫氣,溶液增重22 g,所以反應后a=b。C11.某金屬與過量鹽酸反應時,生成H2的質量與消耗金屬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此金屬可能是( )A.純鋅 B.純鐵 C.鎂鋁合金 D.銅鐵合金解析 由題圖可知,消耗金屬質量為30 g時,產生氫氣的質量為1 g,即0.5 mol。用極值法:假設每一種金屬都與酸完全反應產生0.5 mol H2,分別計算出消耗金屬的質量。A項需32.5 g,B項需28 g,C項需9~12 g,D項大于28 g。D12.將12.8 g銅粉加到400 mL 2 mol/L的FeCl3溶液中,充分反應后(假設溶液總體積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中產生了黑色固體B.溶液中金屬陽離子總物質的量為0.8 molC.溶液中Fe2+物質的量濃度為2.0 mol·L-1D.溶液中Fe3+和Fe2+物質的量之比為1∶1D13.將鐵加入100 mL某濃度的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生成的氣體為V L(標準狀況下),將鋁加入100 mL 2 mol·L-1氫氧化鈉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充分反應后生成的氣體為3V 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鐵和鋁的物質的量相等B.原鹽酸的濃度為2 mol·L-1C.鐵加入鹽酸中的離子方程式為2Fe+6H+===3Fe3++3H2↑D.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2∶1BA15.化學實驗中殘余的氯氣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以防污染空氣。已知Cl2與NaOH發生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若有3.20 g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試求:(1)生成NaCl的質量為________ g。(2)生成NaClO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 mol。(3)被吸收的氯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________ L。2.340.040.89616.現用Zn與實驗室中的鹽酸反應制取4.48 L H2(標準狀況)。(1)求消耗還原劑的質量為多少克?(2)如果選用所貼標簽為7%(密度為1.043 g·mL-1)的鹽酸,至少需該鹽酸多少毫升?答案 (1)13 g (2)200 mL17.把鐵、氧化鐵、氧化銅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10 mL 4 mol·L-1鹽酸中,充分反應后產生896 mL H2(標準狀況),殘留固體1.28 g,過濾,濾液中無Cu2+,將濾液加水稀釋到200 mL,測得其中c(H+)=0.4 mol·L-1。請回答下列問題:(1)殘留固體1.28 g為________(填化學式)。(2)原混合物粉末中,m(CuO)=________ g。(3)濾液稀釋到200 mL后,c(Fe2+)=________ mol·L-1。(4)稀釋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銀,產生沉淀的物質的量n(AgCl)=________ mol。(5)原混合物總質量為m(總)=________ g。Cu1.60.90.4413.618.某研究小組取一定質量的鎂鋁合金材料投入200 mL稀硫酸中,待固體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質的量(n)與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1)加入NaOH溶液0~20 mL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2)加入NaOH溶液體積為220 mL時,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該合金材料中,鎂、鋁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4)稀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_______。H++OH-===H2O0.15 mol Mg(OH)2、0.1 mol Al(OH)33∶42.5 mol·L-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基礎課時21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 教案.docx 基礎課時21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 學案.docx 基礎課時21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