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1 以過氧化鈉為載體的實驗探究(課件 教案 學案,共3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1 以過氧化鈉為載體的實驗探究(課件 教案 學案,共3份)

資源簡介

提升課時4 以過氧化鈉為載體的實驗探究
學習目標 1.實驗探究Na2O2分別與水、CO2反應,建立通過實驗得到性質結論的認知模型。2.根據Na2O2的性質,了解Na2O2對生產、生活的貢獻。
一、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實質的實驗探究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
實驗 操作
實驗 現象 滴加水后產生大量氣泡 用手觸及試管,發燙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結論 有氣體生成 反應放熱 有氧氣生成 有堿生成 有漂白性物質生成
【問題討論】
問題1 請解釋Na2O2使酚酞先變紅后褪色的原因?
提示 將Na2O2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Na2O2與水反應生成NaOH,使酚酞先變紅;同時,Na2O2與水反應過程中,還生成了不是很穩定的中間產物H2O2,具有漂白性,使變色后的酚酞氧化褪色。
問題2 用雙橋法表示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提示 反應中氧化劑是Na2O2,還原劑是Na2O2。
問題3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認為Na2O2和H2O反應可生成H2O2,你能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Na2O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應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嗎?
提示 能,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立即冒出大量氣泡,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到瓶口,發現木條復燃,則可以證明Na2O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應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
1.某實驗小組通過下圖所示實驗探究Na2O2與水的反應。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③中溶液變紅,說明溶液顯堿性
B.④中現象說明溶液吸收空氣中CO2后變為酸性
C.⑤中現象說明溶液中有H2O2
D.Na2O2與水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
答案 B
解析 Na2O2與水反應生成氧氣,②中產生大量氣泡,氣泡消失后向②中滴入酚酞溶液,酚酞變紅,說明有堿性物質生成,輕微振蕩后顏色消失,說明生成了強氧化性的物質,溶液褪色。A項,③中溶液變紅,說明有堿性物質生成,溶液顯堿性,正確;B項,④中現象說明生成了強氧化性的物質漂白溶液,使溶液褪色,錯誤;C項,加入MnO2后產生氣泡說明發生了MnO2催化了H2O2分解的反應,故⑤中現象說明溶液中有H2O2,正確;D項,根據上述實驗過程可知,Na2O2與水反應過程為Na2O2+2H2O===2NaOH+H2O2、2H2O2O2↑+2H2O,故Na2O2與水反應的總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正確。
2.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探究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探究過程如下:
(1)實驗1:向包有過氧化鈉粉末的脫脂棉上滴水,脫脂棉燃燒起來。請分析脫脂棉燃燒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2:取一支試管,向其中加入少量過氧化鈉固體,然后加入少量蒸餾水,有氣泡冒出,充分振蕩后再滴入酚酞試液,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提出問題:溶液為什么先變紅,過了一會,紅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學認為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的緣故,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猜想不正確,理由是碳酸鈉溶液顯堿性,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查閱資料:
ⅰ.H2O2可以破壞酚酞的結構,使酚酞在堿性溶液中不能再顯紅色;
ⅱ.NaOH溶液濃度過高,酚酞不變色或變色后迅速褪色。
設計實驗方案:
①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MnO2固體,若有氣泡冒出,用________檢驗該氣體,則證明該反應過程中生成了________(填化學式)使溶液褪色。
②另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蒸餾水稀釋,若溶液變紅,則證明溶液褪色原因可能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進一步探究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質,運用pH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氧氣傳感器等儀器進行實驗探究,得到如下圖像。
根據圖像,得出結論:過氧化鈉與水反應過程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反應產生氧氣和放出熱量 (2)2OH-+CO2===CO+H2O
①帶火星的木條 H2O2?、谏傻臍溲趸c溶液濃度過高使溶液褪色
(3)Na2O2+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
解析 (1)脫脂棉燃燒的原因是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的氧氣和脫脂棉接觸,同時放熱使溫度達到了脫脂棉的著火點,故原因為反應產生氧氣和放出熱量。(2)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OH-+CO2===CO+H2O。①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MnO2固體,產生氣體為氧氣,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則證明該反應過程中生成了H2O2;②另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蒸餾水稀釋,若溶液變紅,則證明溶液褪色原因可能為生成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過高。(3)由圖像可知,過氧化鈉與水反應過程的方程式為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題后歸納】 Na2O2與H2O的反應原理
Na2O2與水的反應是比較特殊的氧化還原反應,實質上可以分成兩個過程:
①Na2O2+2H2O===2NaOH+H2O2
②2H2O2===2H2O+O2↑
①×2+②得
故Na2O2與水反應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時,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二、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實驗探究
吹氣生火
實驗:將包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放在石棉網上,通過導管向脫脂棉吹氣。 現象:脫脂棉燃燒 結論:反應放熱且有氧氣生成。
如圖是Na2O2和CO2定性、定量實驗的裝置示意圖:
注射器1中抽取了100 mL CO2,U形管中裝有適量小玻璃珠和約1.5 g的Na2O2粉末。實驗開始時,打開止水夾K1、K2、K4,關閉止水夾K3,推動注射器1活塞,緩緩將CO2壓至U形管,觀察到注射器2的活塞緩緩向外移動。
【問題討論】
問題1 U形管內的玻璃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可防止過氧化鈉粉末被吹走和增大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接觸面積。
問題2 預測U形管內淡黃色粉末________。
提示 漸漸變白
問題3 注射器1的活塞推到底后,注射器2中收集到的氣體大于50 mL,請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由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100 mL CO2參與反應,理論上應產生50 mL O2,若收集到的氣體大于50 mL,除部分未反應的CO2外,還可能是反應放熱,氣體受熱膨脹。
問題4 用雙橋法表示過氧化鈉與CO2的反應,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提示 
反應中氧化劑是Na2O2,還原劑是Na2O2。
1.某同學設計了如下裝置,驗證潮濕的CO2才能與Na2O2反應,而干燥的CO2與Na2O2不反應的正確性(已知無水氯化鈣能吸收水分,但不與CO2反應)。
(1)裝置1實驗過程中的現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別取上述兩裝置實驗后硬質試管中的固體,進行下列實驗。
①若取用裝置1中的固體進行實驗,則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的顏色是________。
②若取用裝置2中的固體進行實驗,則加入酚酞溶液后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具支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生成,硬質試管中淡黃色粉末變白,蠟燭燃燒更旺
(2)作對照實驗,驗證干燥的CO2能否與Na2O2反應
(3)①紅色?、谌芤合茸兗t后褪色
解析 (2)裝置2作為對照實驗,目的是驗證干燥的CO2能否與Na2O2反應。(3)①裝置1中的固體是碳酸鈉,所以加水后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但是溶液顯堿性,所以加入酚酞溶液后顯紅色。②裝置2中的固體是過氧化鈉,加入水后產生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加入酚酞溶液后先變紅后褪色。
2.請選擇適當的化學試劑和實驗用品,用下圖所示裝置(C中盛放的是過氧化鈉)進行實驗,證明過氧化鈉可在呼吸面具或潛水艇中做供氧劑(CO2和飽和NaHCO3溶液不反應)。
(1)A是制取CO2的裝置。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
(2)填寫表中空格:
裝置序號 加入的試劑 加入該試劑的目的
B 飽和NaHCO3溶液 ①________
D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寫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中得到的是________。如何驗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 (2)①除去CO2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贜aOH溶液 ③吸收未反應完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O2 用帶火星的木條伸進試管口,木條復燃,則證明F中得到的是O2
解析 (1)帶有玻璃旋塞,可以控制液體的滴加和停止,是分液漏斗。(2)①CO2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用飽和NaHCO3溶液除去HCl氣體,既不損失二氧化碳又不引入新的雜質。②需要用NaOH溶液,除去未反應完的CO2,以免收集到的氧氣不純。(3)Na2O2和CO2反應,生成Na2CO3和氧氣,反應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4)F中得到的是氧氣,檢驗氧氣,用帶火星的木條伸進試管口,木條復燃,證明F中得到的是氧氣。
3.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氧氣,在潛水艇中用作制氧劑。某學生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鹽酸和Na2O2樣品為原料,驗證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O2,設計出如下實驗裝置:
(1)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E中的石灰水出現輕微白色渾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驗證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CO+H+===CO2↑+H2O
(2)2CO2+2Na2O2===2Na2CO3+O2
(3)D中有少部分CO2未參加反應進入E中生成沉淀 (4)從水槽中取出集氣瓶E,正立在實驗臺上,將帶火星的木條伸進集氣瓶,如果木條復燃,證明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O2
解析 (1)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的CO2氣體中含有揮發出來的HCl氣體和水蒸氣,B瓶中用NaHCO3溶液吸收HCl氣體,同時產生的CO2氣體可以補充損耗的CO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CO+H+===CO2↑+H2O。(2)經過B裝置除HCl和C裝置除水后得到干燥純凈的CO2氣體,Na2O2與CO2反應生成O2和Na2CO3,化學方程式為2CO2+2Na2O2===2Na2CO3+O2。(3)E中的石灰水出現輕微白色渾濁,說明產生的沉淀的量很少,則意味著進入E裝置中的CO2的量較少,可能的原因是D中有少部分CO2未參加反應進入E裝置。(4)驗證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O2的方法是從水槽中取出集氣瓶E,正立在實驗臺上,將帶火星的木條伸進集氣瓶中,如果木條復燃,證明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O2。
A級 合格過關練
選擇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
1.將過氧化鈉分別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氣體放出且溶液質量可能減少的是(  )
A.H2SO4溶液 B.FeCl3溶液
C.NaHCO3溶液 D.NaCl溶液
答案 B
解析 將過氧化鈉投入H2SO4溶液中,發生反應2Na2O2+2H2SO4===2Na2SO4+2H2O+O2↑,有氣體放出,但溶液質量增加,增加的質量相當于Na2O的質量;將過氧化鈉投入FeCl3溶液中,發生反應2Na2O2+2H2O===4NaOH+O2↑,增加的質量相當于Na2O的質量,而NaOH和FeCl3反應會生成Fe(OH)3沉淀,析出沉淀的質量可能大于Na2O的質量,溶液質量可能減少; 將過氧化鈉投入NaHCO3溶液中,無沉淀析出,溶液質量增加; 將過氧化鈉投入NaCl溶液中,無沉淀析出,溶液質量增加。
2.為探究Na2O2與H2O的反應,某學習小組將1~2 mL水滴入盛有1~2 g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中,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實驗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生成的氣體是否為氧氣
B.該實驗可以直接用手輕輕觸摸試管外壁來感受反應放熱
C.1個Na2O2與H2O反應轉移2個電子
D.該實驗可以說明過氧化鈉可在潛水艇中作為氧氣的來源
答案 C
解析 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離子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4OH-+O2↑,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生成的氣體,故A正確;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同時該反應放熱,可以直接用手輕輕觸摸試管外壁來感受反應放熱,故B正確;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說明過氧化鈉可在潛水艇中作為氧氣的來源,故D正確。
3.下列實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驗證Na和水反應是否為放熱反應
B.檢驗Na2O2與H2O反應有O2放出
C.觀察純堿的焰色試驗
D.比較Na2CO3、NaHCO3的穩定性
答案 D
解析 Na和水反應放熱,大試管內氣體溫度升高,體積膨脹,紅墨水左側液面降低、右側液面升高,能達到實驗目的;Na2O2與H2O反應有O2放出,帶火星木條復燃,能達到實驗目的;鈉的焰色為黃色,用鐵絲做純堿的焰色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比較Na2CO3、NaHCO3的穩定性,需要把碳酸氫鈉放在小試管底部、碳酸鈉放在大試管底部。
4.為使宇航員在飛船中得到一個穩定的、良好的生存環境,一般在飛船內安裝盛有Na2O2或K2O2顆粒的裝置,它的用途是產生氧氣。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Na2O2與H2O、CO2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但不是基本類型的反應
B.相同質量的K2O2和Na2O2分別與足量H2O、CO2反應,Na2O2產生的O2多
C.Na2O2與H2O、CO2反應產生相同量的O2時,轉移的電子數不相等
D.K2O2與H2O、CO2反應時,H2O、CO2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答案 C
解析 A項,Na2O2與H2O、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過氧化鈉中的氧元素的價態發生了變化,兩個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但不是基本類型的反應; B項, 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K2O2+2CO2===2K2CO3+O2、2K2O2+2H2O===4KOH+O2↑,K2O2比Na2O2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故相同質量的K2O2和Na2O2分別與足量H2O、CO2反應,Na2O2產生的O2多; C項,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O2是氧化產物,Na2O2與H2O、CO2反應產生相同量的O2時,轉移的電子數相等;D項, 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K2O2+2CO2===2K2CO3+O2、2K2O2+2H2O===4KOH+O2↑可知,K2O2與H2O、CO2反應時,K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H2O、CO2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5.某同學用下圖裝置證明過氧化鈉可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置B中盛放的液體為濃硫酸
B.裝置C發生的反應中,存在2Na2O2+2H2O===4NaOH+O2↑
C.裝置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CO2
D.E中試管收集的氣體可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
答案 A
解析 由實驗裝置圖可知,裝置A中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制備二氧化碳,裝置B中盛有的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裝置C中盛有的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反應生成氧氣,裝置D中氫氧化鈉溶液用于吸收未反應的二氧化碳,裝置E為排水集氣法收集反應生成的氧氣。A項,由分析可知,裝置B中盛有的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防止氯化氫與過氧化鈉反應,干擾實驗,錯誤;B項,裝置C發生的反應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反應生成氧氣,存在2Na2O2+2H2O===4NaOH+O2↑,正確;C項,由分析可知,裝置D中氫氧化鈉溶液用于吸收未反應的二氧化碳,正確;D項,由分析可知,裝置E為排水集氣法收集反應生成的氧氣,氧氣可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正確。
6.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填寫有關現象及化學方程式。
(1)A中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中收集的氣體是________(填名稱)。
答案 (1)試管口有水珠 (2)干燥二氧化碳 (3)2CO2+2Na2O2===2Na2CO3+O2 (4)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氧氣
解析 NaHCO3受熱分解生成的水蒸氣在A中的試管口冷凝為水珠,而CO2通過濃硫酸干燥后與C中的Na2O2反應產生O2,未完全反應的CO2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B級 素養培優練
7.學習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序號 實驗① 實驗② 實驗③
實驗
現象 出現白色沉淀 無明顯現象 出現白色沉淀
實驗①、③的白色沉淀經檢驗為BaO2。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實驗說明堿性條件下H2O2能電離得到O
B.實驗①、②、③證明Na2O2與H2O反應過程存在反應Na2O2+2H2O===2NaOH+H2O2
C.實驗①和③生成白色沉淀的反應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
D.可用BaCl2、H2O檢驗長期放置的Na2O2中是否含有Na2CO3
答案 D
解析 實驗①中Na2O2和H2O反應生成H2O2和NaOH,實驗①生成BaO2白色沉淀,實驗②中無明顯現象,則無BaO2生成,說明在堿性條件下H2O2電離得到O,故A正確;實驗①、②、③中Na2O2和H2O反應生成H2O2和NaOH,BaCl2與H2O2反應生成BaO2和HCl,無化合價變化,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故B、C正確;H2O與Na2O2反應生成H2O2,為避免BaO2白色沉淀的干擾,應該加入MnO2分解H2O2,再加入BaCl2觀察是否有BaCO3白色沉淀,即可證明長期放置的過氧化鈉中是否含有Na2CO3,故D錯誤。
8.干燥管A中為塊狀白色固體,B中為淡黃色粉末,C中為白色固體。并將A、B、C按如圖所示裝置連接,當打開活塞(Ⅰ)(Ⅱ)時,D中蠟燭火焰明亮;打開活塞(Ⅰ)(Ⅲ)時,D中蠟燭火焰熄滅;關閉活塞(Ⅰ)時,A中反應自行停止。
試根據上述實驗事實,回答以下各問題:
(1)A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裝置B中的淡黃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干燥管C中的白色固體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CO3+2HCl===CaCl2+CO2↑+H2O (2)Na2O2 (3)CaCl2或P2O5
解析 打開活塞(Ⅰ)(Ⅲ)時,D中蠟燭火焰熄滅,說明A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當打開活塞(Ⅰ)(Ⅱ)時,D中蠟燭火焰變得更明亮,說明生成的二氧化碳經過B生成了氧氣,B中為淡黃色粉末,應為過氧化鈉,關閉活塞(Ⅰ)時,A中反應可自行停止,說明A中固體不溶于水,應為碳酸鈣,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干燥管C中的白色固體是與二氧化碳不能反應的干燥劑,可以是CaCl2或P2O5。
9.過氧化鈉是一種淡黃色固體,它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在潛水艇中用作制氧劑,供艇員呼吸之用,它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學為了驗證這一實驗,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鹽酸和1.95 g過氧化鈉樣品為原料,制取O2,設計出如下實驗裝置:
(1)A為控制制取CO2速率的裝置,應為下圖①、②、③中的________。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檢驗E中收集到的氣體,在取出集氣瓶后,用________伸入集氣瓶中,木條會出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E中的石灰水出現輕微白色渾濁,請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完畢時,若測得E中的集氣瓶收集到的氣體為250 mL,又知氧氣的密度為1.43 g·L-1,當裝置的氣密性良好的情況下,實際收集到的氧氣體積比理論計算值________(填“大”或“小”),相差約________ mL(取整數值,所用數據均在標準狀況下測定),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 吸收揮發出來的HCl 帶火星的木條 復燃
(2)D中的二氧化碳未全部參與反應進入E中產生了CaCO3沉淀
(3)小 30 裝置中可能還殘留有O2,部分O2溶于水,過氧化鈉里有雜質等
解析 過氧化鈉是一種淡黃色固體,它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在潛水艇中用作制氧劑,供艇員呼吸之用,它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所以A是用來控制速率制取CO2;大理石和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鹽酸具有揮發性,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水蒸氣,氯化氫和碳酸氫鈉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裝置的作用是吸收揮發出來的HCl,C裝置中的無水氯化鈣是用來吸收產生的水蒸氣,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D中與過氧化鈉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E用排飽和石灰水法收集產生的氧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若E中石灰水出現輕微白色渾濁,是因為有部分CO2未參加反應進入E中生成沉淀。1.95 g過氧化鈉完全反應生成氣體的體積為V,由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2Na2O2~O2,則可得m(O2)=0.4 g,即得V=0.28 L=280 mL,大于250 mL;實際收集到的氧氣體積比理論計算值相差約280 mL-250 mL=30 mL;原因是裝置中可能還殘留有O2,部分O2溶于水,過氧化鈉里有雜質等。
10.Na2O2是中學化學常用的強氧化劑,除了能與CO2、H2O反應外,還可與其他還原劑如H2、C發生反應,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Na2O2與H2的反應情況,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有關實驗。
(1)此裝置中,怎樣檢查除啟普發生器之外的裝置的氣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完成該實驗的有關操作步驟。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打開a、b,產生氫氣,觀察試管內物質的顏色變化;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加熱過氧化鈉,觀察試管內物質的顏色變化;
⑤反應完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拆卸裝置。
(3)該裝置中,堿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過程中觀察到(2)中步驟②無明顯變化,步驟④Na2O2熔化,黃色粉末立即變成白色,干燥管內無水硫酸銅未變成藍色。則Na2O2與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關閉a,在b處連接一導管并伸入水槽中,用手捂熱試管(或稍稍加熱試管),若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冷卻試管后導管中能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在干燥管上倒插一支小試管收集H2,檢驗H2的純度 先撤離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關閉b (3)除去H2中的HCl和水蒸氣 (4)Na2O2+H22NaOH
解析 (2)步驟②用來探究H2與Na2O2常溫下能否發生反應,同時可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出;步驟④加熱過氧化鈉,用來探究H2與Na2O2加熱時的反應;由于要加熱,而H2不純時會發生爆炸,所以加熱過氧化鈉之前要檢驗H2的純度,則步驟③為在干燥管上倒插一支小試管收集H2,檢驗H2的純度;實驗結束時,為了防止外界空氣從干燥管進入試管中使H2不純發生爆炸,步驟⑤應先撤離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關閉b(即待試管冷卻后停止通入H2)。(3)用鋅粒和稀鹽酸反應制得的H2中混有HCl和水蒸氣,HCl和水蒸氣都能與Na2O2反應,干擾探究Na2O2與H2的反應,堿石灰的作用是除去H2中的HCl和水蒸氣。(4)步驟②中無明顯變化,說明Na2O2與H2常溫下不反應;步驟④Na2O2熔化,黃色粉末變成白色,干燥管內無水硫酸銅未變成藍色,說明反應沒有生成H2O,Na2O2與H2加熱時反應生成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O2+H22NaOH。提升課時4 以過氧化鈉為載體的實驗探究
學習目標 1.實驗探究Na2O2分別與水、CO2反應,建立通過實驗得到性質結論的認知模型。2.根據Na2O2的性質,了解Na2O2對生產、生活的貢獻。
一、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實質的實驗探究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
實驗 操作
實驗 現象 滴加水后產生大量氣泡 用手觸及試管,發燙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結論 有氣體生成 反應放熱 有氧氣生成 有堿生成 有漂白性物質生成
【問題討論】
問題1 請解釋Na2O2使酚酞先變紅后褪色的原因
             
             
問題2 用雙橋法表示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問題3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認為Na2O2和H2O反應可生成H2O2,你能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Na2O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應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嗎
             
             
             
1.某實驗小組通過下圖所示實驗探究Na2O2與水的反應。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③中溶液變紅,說明溶液顯堿性
B.④中現象說明溶液吸收空氣中CO2后變為酸性
C.⑤中現象說明溶液中有H2O2
D.Na2O2與水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
2.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探究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探究過程如下:
(1)實驗1:向包有過氧化鈉粉末的脫脂棉上滴水,脫脂棉燃燒起來。請分析脫脂棉燃燒的原因
             
              。
(2)實驗2:取一支試管,向其中加入少量過氧化鈉固體,然后加入少量蒸餾水,有氣泡冒出,充分振蕩后再滴入酚酞試液,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提出問題:溶液為什么先變紅,過了一會,紅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學認為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的緣故,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猜想不正確,理由是碳酸鈉溶液顯堿性,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查閱資料:
ⅰ.H2O2可以破壞酚酞的結構,使酚酞在堿性溶液中不能再顯紅色;
ⅱ.NaOH溶液濃度過高,酚酞不變色或變色后迅速褪色。
設計實驗方案:
①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MnO2固體,若有氣泡冒出,用    檢驗該氣體,則證明該反應過程中生成了    (填化學式)使溶液褪色。
②另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蒸餾水稀釋,若溶液變紅,則證明溶液褪色原因可能為
             
              。
(3)為進一步探究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質,運用pH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氧氣傳感器等儀器進行實驗探究,得到如下圖像。
根據圖像,得出結論:過氧化鈉與水反應過程的方程式為             
              、
              。
【題后歸納】 Na2O2與H2O的反應原理
Na2O2與水的反應是比較特殊的氧化還原反應,實質上可以分成兩個過程:
①Na2O2+2H2O===2NaOH+H2O2
②2H2O2===2H2O+O2↑
①×2+②得
故Na2O2與水反應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時,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二、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實驗探究
                
吹氣生火
實驗:將包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放在石棉網上,通過導管向脫脂棉吹氣。 現象:脫脂棉燃燒 結論:反應放熱且有氧氣生成。
如圖是Na2O2和CO2定性、定量實驗的裝置示意圖:
注射器1中抽取了100 mL CO2,U形管中裝有適量小玻璃珠和約1.5 g的Na2O2粉末。實驗開始時,打開止水夾K1、K2、K4,關閉止水夾K3,推動注射器1活塞,緩緩將CO2壓至U形管,觀察到注射器2的活塞緩緩向外移動。
【問題討論】
問題1 U形管內的玻璃珠的作用是             
              。
問題2 預測U形管內淡黃色粉末    。
問題3 注射器1的活塞推到底后,注射器2中收集到的氣體大于50 mL,請分析原因             
              。
問題4 用雙橋法表示過氧化鈉與CO2的反應,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1.某同學設計了如下裝置,驗證潮濕的CO2才能與Na2O2反應,而干燥的CO2與Na2O2不反應的正確性(已知無水氯化鈣能吸收水分,但不與CO2反應)。
(1)裝置1實驗過程中的現象有             
              。
(2)裝置2的目的是             
              。
(3)分別取上述兩裝置實驗后硬質試管中的固體,進行下列實驗。
①若取用裝置1中的固體進行實驗,則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的顏色是    。
②若取用裝置2中的固體進行實驗,則加入酚酞溶液后的現象是             
              。
2.請選擇適當的化學試劑和實驗用品,用下圖所示裝置(C中盛放的是過氧化鈉)進行實驗,證明過氧化鈉可在呼吸面具或潛水艇中做供氧劑(CO2和飽和NaHCO3溶液不反應)。
(1)A是制取CO2的裝置。儀器a的名稱為    。
(2)填寫表中空格:
裝置序號 加入的試劑 加入該試劑的目的
B 飽和NaHCO3溶液 ①   
D ②    ③   
(3)寫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F中得到的是    。如何驗證:              
              。
3.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氧氣,在潛水艇中用作制氧劑。某學生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鹽酸和Na2O2樣品為原料,驗證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O2,設計出如下實驗裝置:
(1)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2)裝置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若E中的石灰水出現輕微白色渾濁,原因可能是             
              。
(4)如何驗證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O2:
              。
:課后完成 第二章 提升課時4(共56張PPT)
第一節 鈉及其化合物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
提升課時  以過氧化鈉為載體的實驗探究
4
1.實驗探究Na2O2分別與水、CO2反應,建立通過實驗得到性質結論的認知模型。2.根據Na2O2的性質,了解Na2O2對生產、生活的貢獻。
學習目標
一、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實質的實驗探究
二、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實驗探究


CONTENTS
課后鞏固訓練
一、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實質的實驗探究
對點訓練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
實驗 操作
實驗 現象 滴加水后產生大量氣泡 用手觸及試管,發燙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結論 有氣體生成 反應放熱 有氧氣生成 有堿生成有漂白性物質生成
【問題討論】
問題1 請解釋Na2O2使酚酞先變紅后褪色的原因?
提示 將Na2O2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Na2O2與水反應生成NaOH,使酚酞先變紅;同時,Na2O2與水反應過程中,還生成了不是很穩定的中間產物H2O2,具有漂白性,使變色后的酚酞氧化褪色。
問題2 用雙橋法表示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問題3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認為Na2O2和H2O反應可生成H2O2,你能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Na2O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應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嗎?
提示 能,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立即冒出大量氣泡,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到瓶口,發現木條復燃,則可以證明Na2O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應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
1.某實驗小組通過下圖所示實驗探究Na2O2與水的反應。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③中溶液變紅,說明溶液顯堿性
B.④中現象說明溶液吸收空氣中CO2后變為酸性
C.⑤中現象說明溶液中有H2O2
D.Na2O2與水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
B
2.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探究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探究過程如下:
(1)實驗1:向包有過氧化鈉粉末的脫脂棉上滴水,脫脂棉燃燒起來。請分析脫脂棉燃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應產生氧氣和放出熱量
解析 (1)脫脂棉燃燒的原因是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的氧氣和脫脂棉接觸,同時放熱使溫度達到了脫脂棉的著火點,故原因為反應產生氧氣和放出熱量。
(2)實驗2:取一支試管,向其中加入少量過氧化鈉固體,然后加入少量蒸餾水,有氣泡冒出,充分振蕩后再滴入酚酞試液,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提出問題:溶液為什么先變紅,過了一會,紅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學認為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的緣故,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猜想不正確,理由是碳酸鈉溶液顯堿性,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查閱資料:
ⅰ.H2O2可以破壞酚酞的結構,使酚酞在堿性溶液中不能再顯紅色;
ⅱ.NaOH溶液濃度過高,酚酞不變色或變色后迅速褪色。
設計實驗方案:
①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MnO2固體,若有氣泡冒出,用__________________檢驗該氣體,則證明該反應過程中生成了________(填化學式)使溶液褪色。
②另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蒸餾水稀釋,若溶液變紅,則證明溶液褪色原因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帶火星的木條
H2O2
生成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過高使溶液褪色
(3)為進一步探究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質,運用pH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氧氣傳感器等儀器進行實驗探究,得到如下圖像。
根據圖像,得出結論:過氧化鈉與水反應過程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O2+2H2O===2NaOH+H2O2
【題后歸納】 Na2O2與H2O的反應原理
Na2O2與水的反應是比較特殊的氧化還原反應,實質上可以分成兩個過程:
①Na2O2+2H2O===2NaOH+H2O2
②2H2O2===2H2O+O2↑
①×2+②得
故Na2O2與水反應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時,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二、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實驗探究
對點訓練
吹氣生火
實驗:將包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放在石棉網上,通過導管向脫脂棉吹氣。
現象:脫脂棉燃燒
結論:反應放熱且有氧氣生成。
如圖是Na2O2和CO2定性、定量實驗的裝置示意圖:
注射器1中抽取了100 mL CO2,U形管中裝有適量小玻璃珠和約1.5 g的Na2O2粉末。實驗開始時,打開止水夾K1、K2、K4,關閉止水夾K3,推動注射器1活塞,緩緩將CO2壓至U形管,觀察到注射器2的活塞緩緩向外移動。
【問題討論】
問題1 U形管內的玻璃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 預測U形管內淡黃色粉末__________。
問題3 注射器1的活塞推到底后,注射器2中收集到的氣體大于50 mL,請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防止過氧化鈉粉末被吹走和增大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接觸面積。
漸漸變白
由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100 mL CO2參與反應,理論上應產生50 mL O2,若收集到的氣體大于50 mL,除部分未反應的CO2外,還可能是反應放熱,氣體受熱膨脹。
問題4 用雙橋法表示過氧化鈉與CO2的反應,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1.某同學設計了如下裝置,驗證潮濕的CO2才能與Na2O2反應,而干燥的CO2與Na2O2不反應的正確性(已知無水氯化鈣能吸收水分,但不與CO2反應)。
(1)裝置1實驗過程中的現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支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生成,硬質試管中淡黃色粉末變白,蠟燭燃燒更旺
作對照實驗,驗證干燥的CO2能否與Na2O2反應
(3)分別取上述兩裝置實驗后硬質試管中的固體,進行下列實驗。
①若取用裝置1中的固體進行實驗,則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的顏色是_____________。
②若取用裝置2中的固體進行實驗,則加入酚酞溶液后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紅色
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解析 (2)裝置2作為對照實驗,目的是驗證干燥的CO2能否與Na2O2反應。(3)①裝置1中的固體是碳酸鈉,所以加水后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但是溶液顯堿性,所以加入酚酞溶液后顯紅色。②裝置2中的固體是過氧化鈉,加入水后產生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加入酚酞溶液后先變紅后褪色。
2.請選擇適當的化學試劑和實驗用品,用下圖所示裝置(C中盛放的是過氧化鈉)進行實驗,證明過氧化鈉可在呼吸面具或潛水艇中做供氧劑(CO2和飽和NaHCO3溶液不反應)。
(1)A是制取CO2的裝置。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
分液漏斗
(2)填寫表中空格:
(3)寫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中得到的是________。如何驗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裝置序號 加入的試劑 加入該試劑的目的
B 飽和NaHCO3溶液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CO2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
NaOH溶液
吸收未反應完的CO2
2Na2O2+2CO2===2Na2CO3+O2
O2
用帶火星的木條伸進試管口,
木條復燃,則證明F中得到的是O2
解析 (1)帶有玻璃旋塞,可以控制液體的滴加和停止,是分液漏斗。(2)①CO2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用飽和NaHCO3溶液除去HCl氣體,既不損失二氧化碳又不引入新的雜質。②需要用NaOH溶液,除去未反應完的CO2,以免收集到的氧氣不純。(3)Na2O2和CO2反應,生成Na2CO3和氧氣,反應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4)F中得到的是氧氣,檢驗氧氣,用帶火星的木條伸進試管口,木條復燃,證明F中得到的是氧氣。
B
3.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氧氣,在潛水艇中用作制氧劑。某學生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鹽酸和Na2O2樣品為原料,驗證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O2,設計出如下實驗裝置:
(1)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E中的石灰水出現輕微白色渾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驗證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2Na2O2===2Na2CO3+O2
D中有少部分CO2未參加
反應進入E中生成沉淀
從水槽中取出集氣瓶E,正立在實驗臺上,將帶火星的木條伸進集氣瓶,如果木條復燃,證明Na2O2能與CO2反應生成O2
課后鞏固訓練
A級 合格過關練
選擇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
1.將過氧化鈉分別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氣體放出且溶液質量可能減少的是(  )
A.H2SO4溶液 B.FeCl3溶液 C.NaHCO3溶液 D.NaCl溶液
解析 將過氧化鈉投入H2SO4溶液中,發生反應2Na2O2+2H2SO4===2Na2SO4+2H2O+O2↑,有氣體放出,但溶液質量增加,增加的質量相當于Na2O的質量;將過氧化鈉投入FeCl3溶液中,發生反應2Na2O2+2H2O===4NaOH+O2↑,增加的質量相當于Na2O的質量,而NaOH和FeCl3反應會生成Fe(OH)3沉淀,析出沉淀的質量可能大于Na2O的質量,溶液質量可能減少; 將過氧化鈉投入NaHCO3溶液中,無沉淀析出,溶液質量增加; 將過氧化鈉投入NaCl溶液中,無沉淀析出,溶液質量增加。
B
2.為探究Na2O2與H2O的反應,某學習小組將1~2 mL水滴入盛有1~2 g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中,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實驗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生成的氣體是否為氧氣
B.該實驗可以直接用手輕輕觸摸試管外壁來感受反應放熱
C.1個Na2O2與H2O反應轉移2個電子
D.該實驗可以說明過氧化鈉可在潛水艇中作為氧氣的來源
C
解析 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離子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4OH-+O2↑,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生成的氣體,故A正確;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同時該反應放熱,可以直接用手輕輕觸摸試管外壁來感受反應放熱,故B正確;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說明過氧化鈉可在潛水艇中作為氧氣的來源,故D正確。
3.下列實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D
A.驗證Na和水反應是否為放熱反應
B.檢驗Na2O2與H2O反應有O2放出
C.觀察純堿的焰色試驗
D.比較Na2CO3、NaHCO3的穩定性
解析 Na和水反應放熱,大試管內氣體溫度升高,體積膨脹,紅墨水左側液面降低、右側液面升高,能達到實驗目的;Na2O2與H2O反應有O2放出,帶火星木條復燃,能達到實驗目的;鈉的焰色為黃色,用鐵絲做純堿的焰色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比較Na2CO3、NaHCO3的穩定性,需要把碳酸氫鈉放在小試管底部、碳酸鈉放在大試管底部。
4.為使宇航員在飛船中得到一個穩定的、良好的生存環境,一般在飛船內安裝盛有Na2O2或K2O2顆粒的裝置,它的用途是產生氧氣。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Na2O2與H2O、CO2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但不是基本類型的反應
B.相同質量的K2O2和Na2O2分別與足量H2O、CO2反應,Na2O2產生的O2多
C.Na2O2與H2O、CO2反應產生相同量的O2時,轉移的電子數不相等
D.K2O2與H2O、CO2反應時,H2O、CO2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C
解析 A項,Na2O2與H2O、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過氧化鈉中的氧元素的價態發生了變化,兩個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但不是基本類型的反應; B項, 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K2O2+2CO2===2K2CO3+O2、2K2O2+2H2O===4KOH+O2↑,K2O2比Na2O2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故相同質量的K2O2和Na2O2分別與足量H2O、CO2反應,Na2O2產生的O2多; C項,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O2是氧化產物,Na2O2與H2O、CO2反應產生相同量的O2時,轉移的電子數相等;D項, 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K2O2+2CO2===2K2CO3+O2、2K2O2+2H2O===4KOH+O2↑可知,K2O2與H2O、CO2反應時,K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H2O、CO2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5.某同學用下圖裝置證明過氧化鈉可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置B中盛放的液體為濃硫酸
B.裝置C發生的反應中,存在2Na2O2+2H2O===4NaOH+O2↑
C.裝置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CO2
D.E中試管收集的氣體可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
A
解析 由實驗裝置圖可知,裝置A中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制備二氧化碳,裝置B中盛有的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裝置C中盛有的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反應生成氧氣,裝置D中氫氧化鈉溶液用于吸收未反應的二氧化碳,裝置E為排水集氣法收集反應生成的氧氣。A項,由分析可知,裝置B中盛有的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防止氯化氫與過氧化鈉反應,干擾實驗,錯誤;B項,裝置C發生的反應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反應生成氧氣,存在2Na2O2+2H2O===4NaOH+O2↑,正確;C項,由分析可知,裝置D中氫氧化鈉溶液用于吸收未反應的二氧化碳,正確;D項,由分析可知,裝置E為排水集氣法收集反應生成的氧氣,氧氣可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正確。
6.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填寫有關現象及化學方程式。
(1)A中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中收集的氣體是________(填名稱)。
試管口有水珠
干燥二氧化碳
2CO2+2Na2O2===2Na2CO3+O2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氧氣
解析 NaHCO3受熱分解生成的水蒸氣在A中的試管口冷凝為水珠,而CO2通過濃硫酸干燥后與C中的Na2O2反應產生O2,未完全反應的CO2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B級 素養培優練
7.學習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序號 實驗① 實驗② 實驗③
實驗
現象 出現白色沉淀 無明顯現象 出現白色沉淀
D
8.干燥管A中為塊狀白色固體,B中為淡黃色粉末,C中為白色固體。并將A、B、C按如圖所示裝置連接,當打開活塞(Ⅰ)(Ⅱ)時,D中蠟燭火焰明亮;打開活塞(Ⅰ)(Ⅲ)時,D中蠟燭火焰熄滅;關閉活塞(Ⅰ)時,A中反應自行停止。
試根據上述實驗事實,回答以下各問題:
(1)A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裝置B中的淡黃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干燥管C中的白色固體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2HCl===CaCl2+CO2↑+H2O
Na2O2
CaCl2或P2O5
解析 打開活塞(Ⅰ)(Ⅲ)時,D中蠟燭火焰熄滅,說明A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當打開活塞(Ⅰ)(Ⅱ)時,D中蠟燭火焰變得更明亮,說明生成的二氧化碳經過B生成了氧氣,B中為淡黃色粉末,應為過氧化鈉,關閉活塞(Ⅰ)時,A中反應可自行停止,說明A中固體不溶于水,應為碳酸鈣,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干燥管C中的白色固體是與二氧化碳不能反應的干燥劑,可以是CaCl2或P2O5。
9.過氧化鈉是一種淡黃色固體,它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在潛水艇中用作制氧劑,供艇員呼吸之用,它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學為了驗證這一實驗,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鹽酸和1.95 g過氧化鈉樣品為原料,制取O2,設計出如下實驗裝置:
(1)A為控制制取CO2速率的裝置,應為下圖①、②、③中的________。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檢驗E中收集到的氣體,在取出集氣瓶后,用______________伸入集氣瓶中,木條會出現_____________。

吸收揮發出來的HCl
帶火星的木條
復燃
(2)若E中的石灰水出現輕微白色渾濁,請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完畢時,若測得E中的集氣瓶收集到的氣體為250 mL,又知氧氣的密度為1.43 g·L-1,當裝置的氣密性良好的情況下,實際收集到的氧氣體積比理論計算值________(填“大”或“小”),相差約________ mL(取整數值,所用數據均在標準狀況下測定),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D中的二氧化碳未全部參與反應進入E中產生了CaCO3沉淀

30
裝置中可能還殘留有O2,部分O2溶于水,過氧
化鈉里有雜質等
解析 過氧化鈉是一種淡黃色固體,它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在潛水艇中用作制氧劑,供艇員呼吸之用,它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所以A是用來控制速率制取CO2;大理石和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鹽酸具有揮發性,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水蒸氣,氯化氫和碳酸氫鈉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裝置的作用是吸收揮發出來的HCl,C裝置中的無水氯化鈣是用來吸收產生的水蒸氣,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D中與過氧化鈉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E用排飽和石灰水法收集產生的氧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若E中石灰水出現輕微白色渾濁,是因為有部分CO2未參加反應進入E中生成沉淀。1.95 g過氧化鈉完全反應生成氣體的體積為V,由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2Na2O2~O2,則可得m(O2)=0.4 g,即得V=0.28 L=280 mL,大于250 mL;實際收集到的氧氣體積比理論計算值相差約280 mL-250 mL=30 mL;原因是裝置中可能還殘留有O2,部分O2溶于水,過氧化鈉里有雜質等。
10.Na2O2是中學化學常用的強氧化劑,除了能與CO2、H2O反應外,還可與其他還原劑如H2、C發生反應,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Na2O2與H2的反應情況,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有關實驗。
(1)此裝置中,怎樣檢查除啟普發生器之外的裝置的氣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完成該實驗的有關操作步驟。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打開a、b,產生氫氣,觀察試管內物質的顏色變化;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加熱過氧化鈉,觀察試管內物質的顏色變化;
⑤反應完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拆卸裝置。
關閉a,在b處連接一導管并伸入水槽中,用手捂熱試管(或稍稍加熱試管),若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冷卻試管后導管中能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在干燥管上倒插一支小試管收集H2,檢驗H2的純度
先撤離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關閉b
解析 (2)步驟②用來探究H2與Na2O2常溫下能否發生反應,同時可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出;步驟④加熱過氧化鈉,用來探究H2與Na2O2加熱時的反應;由于要加熱,而H2不純時會發生爆炸,所以加熱過氧化鈉之前要檢驗H2的純度,則步驟③為在干燥管上倒插一支小試管收集H2,檢驗H2的純度;實驗結束時,為了防止外界空氣從干燥管進入試管中使H2不純發生爆炸,步驟⑤應先撤離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關閉b(即待試管冷卻后停止通入H2)。
(3)該裝置中,堿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過程中觀察到(2)中步驟②無明顯變化,步驟④Na2O2熔化,黃色粉末立即變成白色,干燥管內無水硫酸銅未變成藍色。則Na2O2與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H2中的HCl和水蒸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州市| 叙永县| 嘉兴市| 宝丰县| 韶关市| 喀喇| 兴安县| 浪卡子县| 滨海县| 红安县| 赤水市| 沈丘县| 尉氏县| 额尔古纳市| 石柱| 东丽区| 佳木斯市| 岢岚县| 台江县| 新密市| 南和县| 宁阳县| 农安县| 明溪县| 小金县| 西丰县| 南康市| 木里| 临漳县| 阳江市| 阳东县| 永定县| 汕头市| 巨野县| 郎溪县| 文化| 沅江市| 时尚| 台江县| 舒兰市| 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