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氯及其化合物基礎課時12 氯氣的性質學習目標 1.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體會實驗對認識和研究物質性質的重要作用,培養證據推理意識。2.能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認識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了解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3.通過了解氯氣的發現史,學習科學家的研究精神及勤于鉆研、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一、氯氣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一)知識梳理1.氯的原子結構氯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容易得到1個電子,氯氣的化學性質活潑,常表現強氧化性。2.氯氣的物理性質氯氣是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 25 ℃時,1體積的水可溶解約2體積的氯氣。3.氯氣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1)與金屬單質的反應化學方程式 反應現象與鈉反應 2Na+Cl22NaCl 產生大量白色煙與鐵反應 2Fe+3Cl22FeCl3 產生大量棕褐色煙與銅反應 Cu+Cl2CuCl2 產生大量棕黃色煙(2)與非金屬單質(如H2)的反應(實驗裝置如圖)實驗操作: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然后把導管緩慢伸入盛滿氯氣的集氣瓶中。實驗現象:純凈的氫氣在氯氣中安靜地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集氣瓶口上方出現白霧。反應方程式為H2+Cl22HCl。(二)互動探究某化學老師為進行氯氣與金屬鈉反應的實驗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將一根玻璃管與氯氣發生器相連,玻璃管內放一塊黃豆粒大的金屬鈉(已吸凈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團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先用酒精燈給鈉預熱,鈉熔成小球時,撤去酒精燈,立即通入氯氣,鈉著火燃燒,生成大量白煙。【問題討論】問題1 反應生成的大量白煙是________。提示 氯化鈉固體問題2 玻璃管尾部塞一團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吸收過量的氯氣,以免其污染空氣問題3 鈉著火燃燒產生________火焰,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黃色 2Na+Cl22NaCl【探究歸納】 氯氣的性質(1)氯氣是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強氧化性。①氯氣能與絕大多數金屬反應,一般把變價金屬(如Fe、Cu)氧化到最高價。②氯氣在一定條件下能與非金屬單質(如H2、S、P等)反應。(2)燃燒是發光發熱的劇烈化學反應,也是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要有氧氣參與,如2P+3Cl22PCl3等。(3)描述現象時,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煙”,液體小液滴分散到空氣中形成“霧”。1.氯氣是一種活潑的非金屬單質,下列關于氯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A.若氯氣發生泄漏,應立即向下風地區轉移B.氯氣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可用排水法收集氯氣D.Cl-、Cl2均呈黃綠色,有毒答案 B解析 氯氣有毒且密度比空氣的大,若發生泄漏,應立即向上風地區轉移,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A項錯誤;通常氯氣呈氣態,且有刺激性氣味,B項正確;氯氣可溶于水,常溫下1體積水約溶解2體積的氯氣,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C項錯誤;Cl-無色、無毒,D項錯誤。2.對于實驗現象的描述要以事實為依據,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鈉在空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白色固體B.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霧C.鈉在氯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產生淡黃色固體D.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產生棕褐色煙,產物溶于水,溶液呈淺綠色答案 B解析 A項,鈉在空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的過氧化鈉為淡黃色固體;B項,氫氣在氯氣中點燃后產生蒼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熱,生成了氯化氫氣體,瓶口上方形成白霧;C項,Na在氯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NaCl為白色固體; D項,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產生棕褐色煙,產物溶于水,但氯化鐵溶液呈黃色。3.下列物質中,不能由單質之間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CuCl2 B.FeCl2C.HCl D.AlCl3答案 B解析 A項,Cu在Cl2中反應生成CuCl2;B項,Fe與Cl2反應生成高價態的FeCl3;C項,H2在Cl2中反應生成HCl; D項, Al在Cl2中反應生成AlCl3。二、氯氣與水、堿的反應(一)知識梳理1.氯氣與水反應(1)干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濕潤的氯氣具有漂白性,原因是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氣與水發生反應:Cl2+H2O??HCl+HClO(填化學方程式),生成的HClO具有強氧化性,能起漂白作用,氯氣的水溶液稱為氯水。(2)次氯酸的性質弱酸性 酸性很弱,比碳酸弱不穩定性 不穩定,見光易分解,化學方程式為2HClO2HCl+O2↑強氧化性 能將有色物質氧化為無色物質,作漂白劑,用于漂白、殺菌、消毒2.氯氣與堿反應(1)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制取漂白液①制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②漂白液的主要溶質是NaClO、NaCl ,有效成分是NaClO。(2)與石灰乳反應——制取漂白粉①制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②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③漂粉精:使Cl2與Ca(OH)2反應充分,并使Ca(ClO)2成為主要成分。(二)互動探究探究新制氯水的性質與成分【問題討論】問題1 2 mL新制氯水呈黃綠色,說明氯水中含有什么物質?提示 Cl2呈黃綠色,說明新制氯水中含有Cl2。問題2 實驗一中產生氣泡的成分是什么?由實驗一中的現象,說明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什么?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提示 CO2氣體;說明氯水中含有H+,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O+2H+===H2O+CO2↑。問題3 由實驗二中的現象,說明氯水有哪些性質?提示 氯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氯水具有酸性,一段時間后紅色褪去,說明氯水具有漂白性。問題4 實驗三中2 mL新制氯水在太陽光下放置發生的反應是什么?實驗中“紅色不褪去”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氯水中的HClO光照發生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ClO2HCl+O2↑;長時間放置氯水中無HClO,失去漂白性,故紅色不褪去。問題5 由實驗四中的現象,說明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什么?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提示 Cl-,Ag++Cl-===AgCl↓。【探究歸納】1.新制氯水的成分2.新制氯水的性質在不同的反應中,新制氯水中起作用的成分不同3.漂白粉的成分與性質1.下列關于氯水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液氯與氯水都是純凈物C.新制氯水的顏色為淺黃綠色D.氯水經光照有氣泡逸出,該氣體為HCl答案 C解析 新制的氯水因其含Cl2而呈淡黃綠色,其中還含有HClO和H2O分子,故A錯誤;液氯是純凈物,氯水是混合物,故B錯誤; 新制的氯水因其含Cl2而呈淡黃綠色,故C正確; 氯水由于其中的HClO見光易分解:2HClO2HCl+O2↑,所以氯水經光照有O2氣泡逸出,故D錯誤。2.下列有關漂白粉和漂白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工業上將氯氣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B.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漂白粉和Fe(OH)3膠體都常用于自來水的處理,二者的作用原理相同D.漂白粉在空氣中久置不可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答案 B解析 漂白粉是將Cl2通入石灰乳中制得的混合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A錯誤;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B正確;漂白粉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Fe(OH)3膠體用于除去水中的懸浮雜質,二者的作用原理不同,C錯誤;漂白粉在空氣中久置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2HCl+O2↑,有氧化還原反應發生,D錯誤。3.下列實驗現象與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號內物質)沒有關系的是( )A.將Na2CO3固體加入新制氯水中,有無色氣泡產生(H+)B.新制氯水使紅色布條褪色(HCl)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由淺綠色變為棕黃色(Cl2)D.向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Cl-)答案 B解析 由于新制氯水中存在HCl,則將Na2CO3加入新制氯水中發生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表現出HCl的酸性,即H+的性質,A項正確;新制氯水使紅色布條褪色是次氯酸的漂白作用,B項錯誤;Cl2具有強氧化性,能把Fe2+氧化為Fe3+,C項正確;向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能發生反應HCl+AgNO3===AgCl↓+HNO3,表現出Cl-的性質,D項正確。A級 合格過關練選擇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氯氣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1.(2023·日照五蓮一中高一月考)當足量的Cl2或鹽酸分別與下列金屬反應時,均有MCl2型化合物生成的是( )A.Al B.MgC.Cu D.Ag答案 B解析 鋁與氯氣或鹽酸反應均生成氯化鋁,A錯誤;氯氣、鹽酸與鎂反應,均生成氯化鎂,B正確;銅不與鹽酸反應,C錯誤;氯氣與銀反應生成氯化銀,鹽酸不與銀反應,D錯誤。2.為了探究氯氣的性質,進行了以下四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四個實驗中氯氣均表現氧化性B.氯氣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金屬鐵和銅在實驗中均燃燒得到高價態的金屬氯化物D.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火焰呈蒼白色答案 B解析 鈉、鐵、銅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分別生成氯化鈉、氯化鐵、氯化銅、氯化氫氣體,Cl的化合價均降低為-1價,氯氣均表現出氧化性,故A正確; 氯氣是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B錯誤; 氯氣與變價金屬反應生成高價的金屬氯化物,鐵在氯氣中的反應為2Fe+3Cl22FeCl3,銅在氯氣中反應為Cu+Cl2CuCl2,故C正確; 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氣體,火焰呈蒼白色,故D正確。3.如圖所示實驗裝置,燒瓶內充滿氯氣,底部有一層細沙(不參與反應),在細沙上放一小塊鈉,再用滴管從a口滴下幾滴水,恰好落在鈉塊上,瓶內劇烈反應。下列對此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所充氯氣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玻璃導管具有平衡氣壓的作用C.燒瓶中氯氣與兩種物質發生了反應D.反應中,燒瓶內充滿了白色煙霧答案 C解析 氯氣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A正確; 玻璃導管與大氣相連,具有平衡氣壓的作用,故B正確; Na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放熱,同時Na、水、氫氣、氫氧化鈉均與氯氣反應,故C錯誤; 鈉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固體顆粒,氯氣與氫氣反應有HCl生成,與水蒸氣結合,故為白色煙霧,故D正確。(二)氯氣與水、堿的反應4.實驗表明:將氯水滴加到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上會出現如圖所示的半徑慢慢擴大的內外兩個圓環,且兩環顏色不同,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此實驗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B.內環呈白色外環呈紅色或淺紅色C.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應中還原產物是HClOD.內外環上顏色的差異表明此變化過程中,鹽酸與指示劑的反應比氧化還原反應快答案 C解析 由氯水的成分和實驗現象可知,該實驗能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A正確;內環呈白色外環呈紅色或淺紅色,內環是HClO起作用,外環是H+起作用,B正確;Cl2+H2O??HCl+HClO,還原產物是HCl,HClO是氧化產物,C錯誤。5.漂白液和漂白粉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有關其說法正確的是( )A.用氯氣制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使其轉變為較穩定、便于貯存的 Ca(ClO)2B.工業上漂白粉是由氯氣通入石灰水中制得的C.“84”消毒液與潔廁靈(主要成分為鹽酸)可以混用進行殺菌消毒D.漂白粉中的 Ca(ClO)2和 CaCl2都具有漂白性答案 A解析 氯氣是氣體,不便于保存和運輸,將氣體轉化為較穩定的固體物質便于保存和運輸,所以工業上將氯氣制成漂白粉,A正確;工業上用氯氣與石灰乳反應生成氯化鈣、次氯酸鈣和水,石灰水中氫氧化鈣濃度太低,生產的漂白粉太少,不經濟,B錯誤;“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NaClO與潔廁靈所含成分鹽酸反應可生成氯氣,因此“84”消毒液與潔廁靈不能混用,C錯誤;Ca(ClO)2可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氯化鈣不具有漂白性,D錯誤。6.如圖所示,從A處通入新制備的Cl2,關閉B時,C處的干燥紅色布條看不到明顯現象,當打開B后,C處紅色布條逐漸褪色,D瓶中裝的溶液不可能是( )A.濃硫酸 B.NaOH溶液C.KI溶液 D.飽和NaCl溶液答案 D解析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氯氣通過濃硫酸得到干燥的氯氣,C中紅色布條無明顯現象,故A與題意不符;氯氣通過NaOH溶液,與氫氧化鈉反應,關閉B時,C處的紅色布條看不到明顯現象,故B與題意不符;氯氣通過KI溶液,與KI溶液反應,關閉B時,C處的紅色布條看不到明顯現象,故C與題意不符;氯氣與飽和食鹽水不反應,進入C的為潮濕的氯氣,關閉B時,C處紅色布條逐漸褪色,故D符合題意。7.(1)在某防空防災演習現場,模擬一起大客車與一輛裝有氯氣的槽罐車發生追尾事故,造成槽罐翻落、氯氣泄露。人防辦立即指揮專業救援隊在事發地點,測定風向,進行事故處置。引導大客車上的乘客________(填序號)a.順風向高處轉移 b.順風向低處轉移c.逆風向高處轉移 d.逆風向低處轉移(2)如圖所示,將氯氣依次通過盛有干燥有色布條的廣口瓶和盛有潮濕有色布條的廣口瓶,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防止氯氣尾氣污染空氣,根據氯氣的性質,可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氣,原理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這一原理,工業上常用廉價的石灰乳吸收工業氯氣尾氣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學式),長期露置于空氣中的漂白粉會失效的原因,用化學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c (2)干燥的有色布條無明顯變化,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3)Cl2+2OH-===ClO-+Cl-+H2O Ca(ClO)2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解析 (1)氯氣有毒,且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因此引導大客車上的乘客逆風高處轉移,選項c正確。(2)氯氣本身不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氣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條褪色,氯氣遇到水產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具有漂白性,氯氣能使濕潤有色布條褪色。(3)Cl2能與NaOH發生歧化反應,其離子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和Ca(ClO)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碳酸的酸性強于次氯酸,漂白粉長期露置于空氣中發生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B級 素養培優練8.用圖1所示裝置向裝有一瓶氯氣的集氣瓶中添加適量的蒸餾水,振蕩,先利用注射器滴加NaOH溶液,再利用注射器滴加稀鹽酸,用壓強傳感器測得集氣瓶內的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階段①說明氯氣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氣全部與水反應B.階段②的壓強變小,該過程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C.階段③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ClO-+2H+===Cl2↑+H2OD.若將Cl2換成CO2,所得的壓強變化趨勢與圖2相似答案 A解析 A項,階段①說明氯氣溶于水,但溶于水的氯氣只是部分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錯誤;B項,階段②的壓強變小,是因為氯氣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次氯酸鈉、氯化鈉和水,該過程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正確;C項,階段③壓強又逐漸增大,說明有氣體生成,該氣體是氯氣,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ClO-+2H+===Cl2↑+H2O,正確;D項,若將Cl2換成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最后加入鹽酸又產生二氧化碳,因此所得的壓強變化趨勢與圖2相似,正確。9.向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質,表中現象及解釋均正確的是( )選項 加入物質 現象 解釋A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氯水中含有Cl-B 石蕊溶液 顯紅色 氯水中有鹽酸C CaCO3 有氣體放出 鹽酸、次氯酸酸性比碳酸強D 有色布條 有色布條褪色 Cl2有漂白性答案 A解析 氯水中存在Cl-,和Ag+結合生成白色沉淀,離子反應為Cl-+Ag+===AgCl↓,故A正確;氯水中有鹽酸,故存在H+,能使石蕊顯紅色,氯水中存在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溶液先變紅后褪色,故B錯誤;氯水中有鹽酸,故存在H+,能與CaCO3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但次氯酸不和CaCO3反應,故C錯誤;氯水中存在HClO,具有漂白性,能夠使有色布條褪色,而Cl2不具有漂白性,故D錯誤。10.已知:KClO3+6HCl(濃)===KCl+3Cl2↑+3H2O,如圖所示,將少量試劑分別放入培養皿中的相應位置,實驗時將濃鹽酸滴在KClO3晶體上,并用表面皿蓋好。已知KSCN遇Fe3+會生成紅色的物質。(1)在KClO3+6HCl(濃)===KCl+3Cl2↑+3H2O反應中________(填化學式)是氧化劑,氧化劑與還原劑個數之比為________。(2)滴有KSCN的FeCl2溶液變為________色。(3)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顏色變化為________。(4)紫色石蕊溶液顏色變化為先變紅后褪色,褪色是因為________有漂白性。(5)淀粉 KI溶液變為藍色,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KClO3 1∶5 (2)紅 (3)溶液紅色褪去 (4)HClO(或次氯酸) (5)Cl2+2I-===I2+2Cl-解析 (1)在KClO3+6HCl(濃)===KCl+3Cl2↑+3H2O反應中,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價由+5價→0,被還原,為氧化劑,HCl中Cl元素的化合價由-1→0,被氧化,為還原劑,其中6個HCl生成1個KCl,被氧化的HCl為5個,則氧化劑與還原劑個數之比為1∶5。(2)生成的氯氣遇到滴有KSCN的FeCl2溶液,氯氣能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KSCN溶液遇鐵離子變紅。(4)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酸使石蕊變紅,次氯酸使其褪色,則溶液先變紅后褪色,能說明次氯酸具有漂白性。(5)生成的氯氣遇到淀粉 KI溶液,氯氣能將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淀粉溶液遇碘單質變藍,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I-===I2+2Cl-。11.冬季是流感高發季節,口罩作為防護工具,可以有效防止飛沫的傳播。除了佩戴口罩,還需要加強對隔離場所的消毒。常用的消毒劑有雙氧水、醫用酒精以及含氯消毒劑。其中含氯消毒劑的家族最龐大、應用最廣泛。(1)“84”消毒液是一種常用消毒劑,寫出工業上用氯氣制備“84”消毒液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氧化氯是一種高效消毒劑。工業制備ClO2的反應為2NaClO3+4HCl===2ClO2↑+Cl2↑+2H2O+2NaCl。①用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ClO2在殺菌消毒過程中會產生少量副產物亞氯酸鹽(ClO),需將其轉化為Cl-除去,下列試劑中可將ClO轉化為Cl-的是________(填字母)。a.O3 b.FeSO4c.KI d.KMnO4③相同條件下,ClO2的消毒能力是相同分子數的Cl2的________倍 (假設ClO2、Cl2全部都被還原為Cl-,沒有其他的含氯產物生成)。(3)亞氯酸鈉(NaClO2)是一種高效的消毒劑和漂白劑。Mathieson法制備亞氯酸鈉的流程如圖:①寫出反應Ⅰ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應Ⅱ生成的氧化產物是________(寫化學式)。答案 (1)Cl2+2NaOH===NaCl+NaClO+H2O(2)①+2H2O+2NaCl②bc ③2.5 (3)①2NaClO3+H2SO4+SO2===2NaHSO4+2ClO2 ②O2解析 (2)②ClO轉化為Cl-,氯元素由+3價變為-1價,ClO作氧化劑,被還原,需要外加還原劑,故選bc。③ClO2生成氯離子,化合價由+4價變為-1價,故共轉移5個電子,Cl2生成氯離子,化合價由0價變成-1價,共轉移2個電子,故ClO2的消毒能力是等分子數Cl2的2.5倍。(3)①根據圖示可知反應物為NaClO3、H2SO4、SO2,生成物為NaHSO4、ClO2,結合得失電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O3+ H2SO4+SO2===2NaHSO4+2ClO2。②由圖示可得反應Ⅱ的反應為ClO2+H2O2+NaOH―→NaClO2+其他產物,可以分析氯元素的化合價由+4變為+3,是氧化劑,被還原,故NaClO2為還原產物,則H2O2為還原劑,其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由-1價變為0價,故氧化產物為O2。第二節 氯及其化合物基礎課時12 氯氣的性質學習目標 1.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體會實驗對認識和研究物質性質的重要作用,培養證據推理意識。2.能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認識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了解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3.通過了解氯氣的發現史,學習科學家的研究精神及勤于鉆研、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一、氯氣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 (一)知識梳理1.氯的原子結構氯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容易 1個電子,氯氣的化學性質活潑,常表現 性。 2.氯氣的物理性質氯氣是 色 的 氣體, 25 ℃時,1體積的水可溶解約2體積的氯氣。 3.氯氣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1)與金屬單質的反應化學方程式 反應現象與鈉反應 2Na+Cl22NaCl 產生大量白色煙與鐵反應 產生大量棕褐色煙與銅反應 產生大量棕黃色煙(2)與非金屬單質(如H2)的反應(實驗裝置如圖)實驗操作: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然后把導管緩慢伸入盛滿氯氣的集氣瓶中。實驗現象:純凈的氫氣在氯氣中安靜地 ,發出蒼白色火焰,集氣瓶口上方出現白霧。 反應方程式為 。 (二)互動探究某化學老師為進行氯氣與金屬鈉反應的實驗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將一根玻璃管與氯氣發生器相連,玻璃管內放一塊黃豆粒大的金屬鈉(已吸凈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團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先用酒精燈給鈉預熱,鈉熔成小球時,撤去酒精燈,立即通入氯氣,鈉著火燃燒,生成大量白煙。【問題討論】問題1 反應生成的大量白煙是 。 問題2 玻璃管尾部塞一團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目的是 。 問題3 鈉著火燃燒產生 火焰,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 。 【探究歸納】 氯氣的性質(1)氯氣是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強氧化性。①氯氣能與絕大多數金屬反應,一般把變價金屬(如Fe、Cu)氧化到最高價。②氯氣在一定條件下能與非金屬單質(如H2、S、P等)反應。(2)燃燒是發光發熱的劇烈化學反應,也是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要有氧氣參與,如2P+3Cl22PCl3等。(3)描述現象時,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煙”,液體小液滴分散到空氣中形成“霧”。1.氯氣是一種活潑的非金屬單質,下列關于氯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若氯氣發生泄漏,應立即向下風地區轉移B.氯氣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可用排水法收集氯氣D.Cl-、Cl2均呈黃綠色,有毒2.對于實驗現象的描述要以事實為依據,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鈉在空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白色固體B.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霧C.鈉在氯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產生淡黃色固體D.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產生棕褐色煙,產物溶于水,溶液呈淺綠色3.下列物質中,不能由單質之間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2 C.HCl D.AlCl3二、氯氣與水、堿的反應 (一)知識梳理1.氯氣與水反應(1)干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濕潤的氯氣具有漂白性,原因是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氣與水發生反應:Cl2+H2O (填化學方程式),生成的 具有強氧化性,能起漂白作用,氯氣的水溶液稱為 。 (2)次氯酸的性質弱酸性 酸性很弱,比碳酸弱不穩定性 不穩定,見光易分解,化學方程式為 強氧化性 能將有色物質氧化為無色物質,作 ,用于漂白、殺菌、消毒 2.氯氣與堿反應(1)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制取漂白液①制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②漂白液的主要溶質是NaClO、NaCl ,有效成分是NaClO。(2)與石灰乳反應——制取漂白粉①制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②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③漂粉精:使Cl2與Ca(OH)2反應充分,并使Ca(ClO)2成為主要成分。(二)互動探究探究新制氯水的性質與成分【問題討論】問題1 2 mL新制氯水呈黃綠色,說明氯水中含有什么物質 問題2 實驗一中產生氣泡的成分是什么 由實驗一中的現象,說明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什么 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問題3 由實驗二中的現象,說明氯水有哪些性質 問題4 實驗三中2 mL新制氯水在太陽光下放置發生的反應是什么 實驗中“紅色不褪去”的原因是什么 問題5 由實驗四中的現象,說明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什么 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探究歸納】1.新制氯水的成分2.新制氯水的性質在不同的反應中,新制氯水中起作用的成分不同3.漂白粉的成分與性質1.下列關于氯水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液氯與氯水都是純凈物C.新制氯水的顏色為淺黃綠色D.氯水經光照有氣泡逸出,該氣體為HCl2.下列有關漂白粉和漂白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工業上將氯氣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B.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漂白粉和Fe(OH)3膠體都常用于自來水的處理,二者的作用原理相同D.漂白粉在空氣中久置不可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3.下列實驗現象與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號內物質)沒有關系的是 ( )A.將Na2CO3固體加入新制氯水中,有無色氣泡產生(H+)B.新制氯水使紅色布條褪色(HCl)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由淺綠色變為棕黃色(Cl2)D.向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Cl-):課后完成 第二章 基礎課時12(共51張PPT)第二節 氯及其化合物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基礎課時 氯氣的性質121.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體會實驗對認識和研究物質性質的重要作用,培養證據推理意識。2.能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認識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了解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3.通過了解氯氣的發現史,學習科學家的研究精神及勤于鉆研、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學習目標一、氯氣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二、氯氣與水、堿的反應目錄CONTENTS課后鞏固訓練一、氯氣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對點訓練(一)知識梳理1.氯的原子結構氯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容易______1個電子,氯氣的化學性質活潑,常表現________性。2.氯氣的物理性質氯氣是______色______________的______氣體, 25 ℃時,1體積的水可溶解約2體積的氯氣。得到強氧化黃綠有刺激性氣味有毒3.氯氣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1)與金屬單質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 反應現象與鈉反應 2Na+Cl2 2NaCl 產生大量白色煙與鐵反應 產生大量棕褐色煙與銅反應 產生大量棕黃色煙(2)與非金屬單質(如H2)的反應(實驗裝置如圖)實驗操作: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然后把導管緩慢伸入盛滿氯氣的集氣瓶中。實驗現象:純凈的氫氣在氯氣中安靜地______,發出蒼白色火焰,集氣瓶口上方出現白霧。反應方程式為 。燃燒(二)互動探究某化學老師為進行氯氣與金屬鈉反應的實驗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將一根玻璃管與氯氣發生器相連,玻璃管內放一塊黃豆粒大的金屬鈉(已吸凈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團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先用酒精燈給鈉預熱,鈉熔成小球時,撤去酒精燈,立即通入氯氣,鈉著火燃燒,生成大量白煙。【問題討論】問題1 反應生成的大量白煙是________。問題2 玻璃管尾部塞一團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3 鈉著火燃燒產生________火焰,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鈉固體吸收過量的氯氣,以免其污染空氣黃色1.氯氣是一種活潑的非金屬單質,下列關于氯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A.若氯氣發生泄漏,應立即向下風地區轉移B.氯氣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可用排水法收集氯氣D.Cl-、Cl2均呈黃綠色,有毒解析 氯氣有毒且密度比空氣的大,若發生泄漏,應立即向上風地區轉移,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A項錯誤;通常氯氣呈氣態,且有刺激性氣味,B項正確;氯氣可溶于水,常溫下1體積水約溶解2體積的氯氣,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C項錯誤;Cl-無色、無毒,D項錯誤。B2.對于實驗現象的描述要以事實為依據,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鈉在空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白色固體B.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霧C.鈉在氯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產生淡黃色固體D.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產生棕褐色煙,產物溶于水,溶液呈淺綠色解析 A項,鈉在空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的過氧化鈉為淡黃色固體;B項,氫氣在氯氣中點燃后產生蒼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熱,生成了氯化氫氣體,瓶口上方形成白霧;C項,Na在氯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NaCl為白色固體; D項,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產生棕褐色煙,產物溶于水,但氯化鐵溶液呈黃色。B3.下列物質中,不能由單質之間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CuCl2 B.FeCl2 C.HCl D.AlCl3解析 A項,Cu在Cl2中反應生成CuCl2;B項,Fe與Cl2反應生成高價態的FeCl3;C項,H2在Cl2中反應生成HCl; D項, Al在Cl2中反應生成AlCl3。B二、氯氣與水、堿的反應對點訓練(一)知識梳理1.氯氣與水反應弱酸性 酸性很弱,比碳酸弱不穩定性 不穩定,見光易分解,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強氧化性 能將有色物質氧化為無色物質,作_______,用于漂白、殺菌、消毒HCl+HClOHClO氯水漂白劑2.氯氣與堿反應(1)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制取漂白液①制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②漂白液的主要溶質是NaClO、NaCl ,有效成分是NaClO。(2)與石灰乳反應——制取漂白粉①制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②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③漂粉精:使Cl2與Ca(OH)2反應充分,并使Ca(ClO)2成為主要成分。(二)互動探究探究新制氯水的性質與成分【問題討論】問題1 2 mL新制氯水呈黃綠色,說明氯水中含有什么物質?提示 Cl2呈黃綠色,說明新制氯水中含有Cl2。問題2 實驗一中產生氣泡的成分是什么?由實驗一中的現象,說明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什么?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問題3 由實驗二中的現象,說明氯水有哪些性質?提示 氯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氯水具有酸性,一段時間后紅色褪去,說明氯水具有漂白性。問題4 實驗三中2 mL新制氯水在太陽光下放置發生的反應是什么?實驗中“紅色不褪去”的原因是什么?問題5 由實驗四中的現象,說明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是什么?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提示 Cl-,Ag++Cl-===AgCl↓。【探究歸納】1.新制氯水的成分2.新制氯水的性質在不同的反應中,新制氯水中起作用的成分不同3.漂白粉的成分與性質1.下列關于氯水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液氯與氯水都是純凈物C.新制氯水的顏色為淺黃綠色D.氯水經光照有氣泡逸出,該氣體為HClC2.下列有關漂白粉和漂白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工業上將氯氣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B.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漂白粉和Fe(OH)3膠體都常用于自來水的處理,二者的作用原理相同D.漂白粉在空氣中久置不可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B3.下列實驗現象與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號內物質)沒有關系的是( )A.將Na2CO3固體加入新制氯水中,有無色氣泡產生(H+)B.新制氯水使紅色布條褪色(HCl)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由淺綠色變為棕黃色(Cl2)D.向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Cl-)解析 由于新制氯水中存在HCl,則將Na2CO3加入新制氯水中發生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表現出HCl的酸性,即H+的性質,A項正確;新制氯水使紅色布條褪色是次氯酸的漂白作用,B項錯誤;Cl2具有強氧化性,能把Fe2+氧化為Fe3+,C項正確;向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能發生反應HCl+AgNO3===AgCl↓+HNO3,表現出Cl-的性質,D項正確。B課后鞏固訓練A級 合格過關練選擇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氯氣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1.(2023·日照五蓮一中高一月考)當足量的Cl2或鹽酸分別與下列金屬反應時,均有MCl2型化合物生成的是( )A.Al B.Mg C.Cu D.Ag解析 鋁與氯氣或鹽酸反應均生成氯化鋁,A錯誤;氯氣、鹽酸與鎂反應,均生成氯化鎂,B正確;銅不與鹽酸反應,C錯誤;氯氣與銀反應生成氯化銀,鹽酸不與銀反應,D錯誤。B2.為了探究氯氣的性質,進行了以下四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四個實驗中氯氣均表現氧化性B.氯氣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金屬鐵和銅在實驗中均燃燒得到高價態的金屬氯化物D.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火焰呈蒼白色B3.如圖所示實驗裝置,燒瓶內充滿氯氣,底部有一層細沙(不參與反應),在細沙上放一小塊鈉,再用滴管從a口滴下幾滴水,恰好落在鈉塊上,瓶內劇烈反應。下列對此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所充氯氣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玻璃導管具有平衡氣壓的作用C.燒瓶中氯氣與兩種物質發生了反應D.反應中,燒瓶內充滿了白色煙霧C解析 氯氣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A正確; 玻璃導管與大氣相連,具有平衡氣壓的作用,故B正確; Na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放熱,同時Na、水、氫氣、氫氧化鈉均與氯氣反應,故C錯誤; 鈉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固體顆粒,氯氣與氫氣反應有HCl生成,與水蒸氣結合,故為白色煙霧,故D正確。(二)氯氣與水、堿的反應4.實驗表明:將氯水滴加到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上會出現如圖所示的半徑慢慢擴大的內外兩個圓環,且兩環顏色不同,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此實驗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B.內環呈白色外環呈紅色或淺紅色C.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應中還原產物是HClOD.內外環上顏色的差異表明此變化過程中,鹽酸與指示劑的反應比氧化還原反應快C5.漂白液和漂白粉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有關其說法正確的是( )A.用氯氣制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使其轉變為較穩定、便于貯存的 Ca(ClO)2B.工業上漂白粉是由氯氣通入石灰水中制得的C.“84”消毒液與潔廁靈(主要成分為鹽酸)可以混用進行殺菌消毒D.漂白粉中的 Ca(ClO)2和 CaCl2都具有漂白性解析 氯氣是氣體,不便于保存和運輸,將氣體轉化為較穩定的固體物質便于保存和運輸,所以工業上將氯氣制成漂白粉,A正確;工業上用氯氣與石灰乳反應生成氯化鈣、次氯酸鈣和水,石灰水中氫氧化鈣濃度太低,生產的漂白粉太少,不經濟,B錯誤;“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NaClO與潔廁靈所含成分鹽酸反應可生成氯氣,因此“84”消毒液與潔廁靈不能混用,C錯誤;Ca(ClO)2可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氯化鈣不具有漂白性,D錯誤。A6.如圖所示,從A處通入新制備的Cl2,關閉B時,C處的干燥紅色布條看不到明顯現象,當打開B后,C處紅色布條逐漸褪色,D瓶中裝的溶液不可能是( )A.濃硫酸 B.NaOH溶液 C.KI溶液 D.飽和NaCl溶液解析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氯氣通過濃硫酸得到干燥的氯氣,C中紅色布條無明顯現象,故A與題意不符;氯氣通過NaOH溶液,與氫氧化鈉反應,關閉B時,C處的紅色布條看不到明顯現象,故B與題意不符;氯氣通過KI溶液,與KI溶液反應,關閉B時,C處的紅色布條看不到明顯現象,故C與題意不符;氯氣與飽和食鹽水不反應,進入C的為潮濕的氯氣,關閉B時,C處紅色布條逐漸褪色,故D符合題意。D7.(1)在某防空防災演習現場,模擬一起大客車與一輛裝有氯氣的槽罐車發生追尾事故,造成槽罐翻落、氯氣泄露。人防辦立即指揮專業救援隊在事發地點,測定風向,進行事故處置。引導大客車上的乘客________(填序號)a.順風向高處轉移 b.順風向低處轉移 c.逆風向高處轉移 d.逆風向低處轉移(2)如圖所示,將氯氣依次通過盛有干燥有色布條的廣口瓶和盛有潮濕有色布條的廣口瓶,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干燥的有色布條無明顯變化,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3)為防止氯氣尾氣污染空氣,根據氯氣的性質,可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氣,原理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這一原理,工業上常用廉價的石灰乳吸收工業氯氣尾氣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學式),長期露置于空氣中的漂白粉會失效的原因,用化學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2+2OH-===ClO-+Cl-+H2OCa(ClO)2B級 素養培優練8.用圖1所示裝置向裝有一瓶氯氣的集氣瓶中添加適量的蒸餾水,振蕩,先利用注射器滴加NaOH溶液,再利用注射器滴加稀鹽酸,用壓強傳感器測得集氣瓶內的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階段①說明氯氣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氣全部與水反應B.階段②的壓強變小,該過程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C.階段③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ClO-+2H+===Cl2↑+H2OD.若將Cl2換成CO2,所得的壓強變化趨勢與圖2相似A解析 A項,階段①說明氯氣溶于水,但溶于水的氯氣只是部分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錯誤;B項,階段②的壓強變小,是因為氯氣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次氯酸鈉、氯化鈉和水,該過程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正確;C項,階段③壓強又逐漸增大,說明有氣體生成,該氣體是氯氣,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ClO-+2H+===Cl2↑+H2O,正確;D項,若將Cl2換成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最后加入鹽酸又產生二氧化碳,因此所得的壓強變化趨勢與圖2相似,正確。9.向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質,表中現象及解釋均正確的是( )A選項 加入物質 現象 解釋A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氯水中含有Cl-B 石蕊溶液 顯紅色 氯水中有鹽酸C CaCO3 有氣體放出 鹽酸、次氯酸酸性比碳酸強D 有色布條 有色布條褪色 Cl2有漂白性解析 氯水中存在Cl-,和Ag+結合生成白色沉淀,離子反應為Cl-+Ag+===AgCl↓,故A正確;氯水中有鹽酸,故存在H+,能使石蕊顯紅色,氯水中存在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溶液先變紅后褪色,故B錯誤;氯水中有鹽酸,故存在H+,能與CaCO3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但次氯酸不和CaCO3反應,故C錯誤;氯水中存在HClO,具有漂白性,能夠使有色布條褪色,而Cl2不具有漂白性,故D錯誤。10.已知:KClO3+6HCl(濃)===KCl+3Cl2↑+3H2O,如圖所示,將少量試劑分別放入培養皿中的相應位置,實驗時將濃鹽酸滴在KClO3晶體上,并用表面皿蓋好。已知KSCN遇Fe3+會生成紅色的物質。(1)在KClO3+6HCl(濃)===KCl+3Cl2↑+3H2O反應中________(填化學式)是氧化劑,氧化劑與還原劑個數之比為________。(2)滴有KSCN的FeCl2溶液變為________色。(3)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顏色變化為______________。(4)紫色石蕊溶液顏色變化為先變紅后褪色,褪色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有漂白性。(5)淀粉 KI溶液變為藍色,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ClO31∶5紅溶液紅色褪去HClO(或次氯酸)Cl2+2I-===I2+2Cl-解析 (1)在KClO3+6HCl(濃)===KCl+3Cl2↑+3H2O反應中,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價由+5價→0,被還原,為氧化劑,HCl中Cl元素的化合價由-1→0,被氧化,為還原劑,其中6個HCl生成1個KCl,被氧化的HCl為5個,則氧化劑與還原劑個數之比為1∶5。(2)生成的氯氣遇到滴有KSCN的FeCl2溶液,氯氣能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KSCN溶液遇鐵離子變紅。(4)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酸使石蕊變紅,次氯酸使其褪色,則溶液先變紅后褪色,能說明次氯酸具有漂白性。(5)生成的氯氣遇到淀粉 KI溶液,氯氣能將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淀粉溶液遇碘單質變藍,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I-===I2+2Cl-。11.冬季是流感高發季節,口罩作為防護工具,可以有效防止飛沫的傳播。除了佩戴口罩,還需要加強對隔離場所的消毒。常用的消毒劑有雙氧水、醫用酒精以及含氯消毒劑。其中含氯消毒劑的家族最龐大、應用最廣泛。(1)“84”消毒液是一種常用消毒劑,寫出工業上用氯氣制備“84”消毒液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2+2NaOH===NaCl+NaClO+H2O+2H2O+2NaClbc2.5(3)亞氯酸鈉(NaClO2)是一種高效的消毒劑和漂白劑。Mathieson法制備亞氯酸鈉的流程如圖:①寫出反應Ⅰ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應Ⅱ生成的氧化產物是________(寫化學式)。2NaClO3+H2SO4+SO2===2NaHSO4+2ClO2O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基礎課時12 氯氣的性質 學案.docx 基礎課時12 氯氣的性質 教案.docx 基礎課時12 氯氣的性質.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