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學習主題三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課件(13份打包下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學習主題三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課件(13份打包下載)

資源簡介

(共70張PPT)
學習主題三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第十講 溶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中考命題分析
04
重點實驗突破
03
新教材素材特訓
02
基礎知識梳理
05
考點分層訓練
廣東省近五年中考化學考情一覽表
課程要求 年份/分值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體會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3 3
◎了解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義;認識結晶現象 6 3 3 3 3
◎知道溶質質量分數可以表示濃度,認識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學習計算溶質質量分數 3 3 3
◎學習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義 3 3 3
教材導航:人教版:九下第九單元P30~58 粵教版:九下第七單元P31~66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   、   的   。
2.溶液的組成:
(1)溶質:   的物質,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
(2)溶劑:   的物質,   是一種最常用的溶劑,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劑。
 水 
 能溶解其他物質 
 被溶解 
 混合物 
 穩定 
溶液的形成(5年2考)
 均一 
考點
1
3.特征:
(1)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組成、性質   。
(2)穩定性:外界條件不變時,溶質和溶劑不會分離。
4.溶質溶解時的吸、放熱現象
溶解放熱的物質有   、   等,溶解吸熱的物質有   、   等,熱效應不明顯的物質有
   等。
 NaCl 
 NH4Cl 
 NH4NO3 
 濃硫酸 
 NaOH 
 相同 
5.溶液的應用
(1)溶液的應用廣泛,日常生活、   、______ 
 和   等領域都會用到溶液。
(2)化學反應常在溶液中進行: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反應通常比較   。
(3)溶液對于動植物的生理活動有重要意義。
 快 
 醫療 
研究 
 科學
 工農業生產 
(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純凈物。
(2)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如CuSO4溶液是藍色的,KMnO4溶液是紫紅色的。
(3)溶解時的吸熱、放熱現象是物理變化,化學變化也常伴隨著能量變化,如CaO與水反應放熱就屬于化學變化;反應條件為高溫的通常都是吸熱反應。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   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   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繼續溶解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還能 
 不能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5年5考)
 溶劑 
考點
2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
(1)針對大多數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
(2)對極少數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如Ca(OH)2],則升溫才能把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要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則需通過降溫。
增加溶質
降低溫度
蒸發溶劑
增加溶劑
升高溫度
3.結晶
(1)定義:過多的溶質從飽和溶液中以晶體的形式析出的過程。
(2)方法:①蒸發結晶:通過蒸發溶劑的方法使溶質析出,一般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   的物質,如NaCl。
②降溫結晶(冷卻熱的飽和溶液):一般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升高顯著   的物質,如KNO3,具體操作為溶解制得熱飽和溶液、   、   、洗滌、干燥。
 過濾 
 降溫結晶 
 增大 
 小 
(1)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無必然的決定性關系,如飽和的石灰水濃度很小,酒精與水可以以任意比互溶,濃度可以很大。
(2)一定條件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里一定不能繼續溶解該物質,但能繼續溶解其他物質。
1.固體的溶解度
(1)概念:表示在一定   下,某固態物質在   溶劑里達到   狀態時所溶解的   。
(2)影響因素:①外因:   。多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減小”),如硝酸鉀、氯化銨等;少數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很小,如_____ 
 ;極少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______ 
 。②內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
化鈣 
 氫氧
鈉 
 氯化
 增大 
 溫度 
 質量 
 飽和 
 100 g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5年5考)
 溫度 
考點
3
2.氣體的溶解度
(1)概念:指該氣體的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下,在1體積水里溶解達到   狀態時的氣體體積。
(2)影響因素:①外因:氣體溶解度隨著壓強的增大而   ,隨著溫度的升高而   。
②內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
 減小 
 增大 
 飽和 
3.溶解度的相對大小(20 ℃):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稱為 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①曲線上的點:表示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溶解度,如N點表示t2 ℃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   。
②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某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   ,如P點。
 相等 
4.溶解度曲線(詳見P77“重點專題三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必考)”)
(1)點的意義:
 50 g 
(2)線的意義:
①陡升型: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顯著   ,如曲線a。
②緩升型: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不大,如曲線b。
③下降型: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如曲線c。
 減小 
 增大 
(3)面的意義:
①曲線下面區域的點:表示溶液處于   狀態。
②曲線上面區域的點:表示溶液處于   狀態,且有未溶固體。
 飽和 
 不飽和 
考點
4
溶質的質量分數(5年4考)
1.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詳見P70“重點實驗突破”)
2.關于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1)溶質質量分數的概念:溶液中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數表示)
(2)有關公式:①溶質質量分數=   ×100%(適用于所有溶液)。
②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S表示相應溫度下的溶解度)。
③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
④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
3.溶液的稀釋(或溶縮)
(1)稀釋的原理是稀釋(或溶縮)前后溶液中   質量不變。
(2)計算公式:
①m(濃)×w(濃)=m(稀)×w(稀)(w表示溶質質量分數)
②稀釋前后溶液的關系:m(濃)+m(水)=m(稀)
 溶質 
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的質量除以(溶質+溶劑)的質量,不是溶質質量除以溶劑的質量。
1.(RJ九下P35新增習題改編)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同液體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C.長期放置后不會分層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D.只有固體能作溶質
B
2.(KY九下P37習題改編)小琪往如圖所示的燒杯中加入一種物質,輕輕攪拌后,粘在燒杯上的塑料片脫落。加入的物質可能是( )
A.氯化鈉  B.硝酸銨
C.氫氧化鈉  D.碳酸鈣
C
3.(RJ九下P45新增習題改編)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點表示t2℃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
B.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質的溶解度
C.M點表示t1℃時,甲物質和乙物質的
溶解度相同
D.乙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從t1℃升溫到t2℃時變成飽和溶液
C
4.(KY九下P49新增習題改編)農業上常用 16%的氯化鈉溶液進行選種。某同學在實驗室用氯化鈉固體配制 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實驗中不必用到的儀器是( )
C
5.(RJ九下P52新增習題改編)宋代《開寶本草》記載:“(KNO3)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該制取KNO3的方法是( )
A.過濾  B.結晶 
C.蒸餾  D.升華
B
課本小實驗 碘和高錳酸鉀的溶解性比較
實驗 操作
現象 碘幾乎不溶于水,但溶于汽油,溶液呈棕色 高錳酸鉀溶于水,溶液呈紫紅色;但幾乎不溶于汽油
結論 同一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也不同
分析 對比實驗A、B,說明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是 ;對比實驗A、C能探究  的溶解性不同
 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
 溶劑的種類 
1.實驗目的
(1)練習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2)加深對溶質質量分數概念的理解。
2.實驗用品:天平、稱量紙、藥匙、燒杯、   、
   、膠頭滴管、空試劑瓶、空白標簽;氯化鈉、蒸餾水。
 玻璃棒 
重點實驗一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
 量筒 
①計算:所需溶質的質量為   g,水的體積為   mL。(公式: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
②稱量:用天平稱量所需質量的氯化鈉,放入燒杯中。
 47 
3.實驗裝置及步驟
(1)用固體試劑配制溶液(以配制50 g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為例)
 3 
③量取:用規格為   mL的量筒量取所需體積的水,倒入盛有固體的燒杯中。
④溶解:用玻璃棒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溶解時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目的是加速溶解。溶解時在燒杯中進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
⑤裝瓶、貼標簽:將配制好的溶液轉移至試劑瓶中,蓋上瓶塞并貼好標簽,放入試劑柜中。[裝瓶過程中,溶液少量灑出對所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有”或“無”)影響]
 無 
 50 
(2)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用已配制好的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密度約為1.04 g/cm3)配制50 g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
①計算:所需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為   g(體積約為   mL),需水的質量為   g。(公式:a.濃溶液的質量=;b.加入水的質量=稀溶液的質量-濃溶液的質量)
②量取:用量筒分別量取濃溶液和水,倒入燒杯中。
③混勻:用玻璃棒攪拌,使液體混合均勻。
④裝瓶、貼標簽。
 25 
 24 
 25 
4.實驗誤差分析
誤差 原因
(1)溶質質量分數偏小 溶質    _ ①試劑中含有雜質或發生潮解;②稱量時試劑和砝碼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碼);③稱好的試劑倒入燒杯時有部分撒在燒杯外面或沾在稱量紙上;④溶質未完全溶解就裝瓶存放;⑤量取濃溶液時俯視讀數;⑥量取的濃溶液濺出
溶劑    _ ①量取溶劑時仰視讀數;②燒杯或試劑瓶中有少量水
 偏多 
 偏少 
誤差 原因
(2)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溶質    _ ①天平空載時,指針向右偏;②所用砝碼已生銹或沾有污漬;③量取濃溶液時仰視讀數
溶劑    _ ①量取溶劑時俯視讀數;②量取的溶劑倒入燒杯時有部分灑出
 偏少 
 偏多 
1.(2024廣東)用質量分數為37%的鹽酸配制10%的稀鹽酸,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
A.玻璃棒 B.燒杯 
C.量筒 D.酒精燈
D
(1)需要氫氧化鈉固體的質量為   g,水的質量為   g。
 90 
2.(2024汕頭一模)小明要用100 g 10%的氫氧化鈉溶液來制作“葉脈書簽”,如圖是他配制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操作示意圖。
 10 
(2)量取所需要的水應選擇規格為   (填“10”“50”或“100”)mL的量筒。
(3)指出圖①中的一處操作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按圖③所示的方法取水,會導致溶質質量分數   (填“>”或“<”)10%。
(4)用上述圖示的序號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順序:_________
   (填序號),圖②的操作名稱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攪拌,加速溶解 
 溶解 
⑤② 
 ④①③
 < 
了(合理即可) 
 砝碼和試劑的位置放反
 100 
(5)如果用40%的氫氧化鈉溶液配制該溶液,需要40%的氫氧化鈉溶液   g。
(6)經檢測,該同學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多選,填序號)。
A.氫氧化鈉固體不純 
B.用生銹的砝碼稱量
C.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D.溶解時所用的燒杯內壁有水珠
 AD 
 25 
重點實驗二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
1.實驗用品:燒杯、玻璃棒、蒸發皿、坩堝鉗、酒精燈、漏斗、藥匙、量筒、鐵架臺(帶鐵圈)、天平、稱量紙、濾紙、火柴;粗鹽、蒸餾水。
(1)稱量:用天平稱取5.0 g粗鹽,稱量時要在天平的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干凈的稱量紙,防止   。
2.實驗裝置及步驟
 試劑污染和腐蝕托盤 
(2)溶解:用藥匙將該粗鹽逐漸加入盛有10.0 mL水的燒杯中,邊加邊   (作用是  ),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為止。稱量剩下粗鹽的質量,計算溶解粗鹽的質量(5.0 g-剩余粗鹽的質量)。
(3)過濾:將粗鹽水用玻璃棒   到過濾器,如濾液仍渾濁,應再過濾一次。
 引流 
 加快粗鹽溶解 
 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4)蒸發:將所得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在加熱過程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溶液,防止____________ 
 。當蒸發皿中   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
(5)計算產率: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稱量紙上,稱量后,將固體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產率=×100%。
 出現較多固體 
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因局部溫度
3.誤差分析
誤差 原因分析
產率偏低 ①粗鹽未完全溶解就進行過濾;②溶解攪拌時溶液濺出;③蒸發時未用玻璃棒攪拌,導致液滴飛濺;④轉移時有部分精鹽殘留在蒸發皿上或有部分精鹽灑落;⑤粗鹽溶解時飽和了還往里面加入了粗鹽
產率偏高 ①提純后的精鹽尚未完全干燥就稱其質量;②過濾時濾紙破損,濾液中進入部分難溶性固體雜質
3.(2024福建)請參加“氯化鈉歡樂之旅”的實踐活動。
任務一:參觀鹽場
(1)利用風吹和日曬使海水不斷蒸發至有晶體析出,此過程溶液中NaCl的質量分數逐漸   (填“增大”或“減小”)。
 增大 
任務二:提純粗鹽
(2)粗鹽提純的有關操作如圖所示。
①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②操作A中,當加熱到蒸發皿中出現   時,停止加熱。
③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引流 
 較多固體 
 BCA 
任務三:應用食鹽
(3)農業上常用質量分數為16%的NaCl溶液選種。若在實驗室中配制該溶液,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和   。
(4)NaCl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從元素守恒的視角,以NaCl為基本原料,可能制取的物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 
 (寫一種)。
或“碳酸鈉”等) 
 氫氧化鈉(或“氯氣”
 量筒 
4.自然界并不缺少“鎂”,缺少的是發現“鎂”的眼睛。某化學興趣小組開啟尋“鎂”之旅,現邀請同學們參與并完成相關內容。
(1)第一站:初識鎂。鎂元素是人體必需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常量 
(2)海水曬鹽采用的結晶方法是   (填“蒸發”或“降溫”)結晶。
(3)操作Ⅱ的名稱為   ,該過程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   。
 漏斗 
 過濾 
第二站:制備鎂。小組同學模擬工業上從海水中提取鎂的流程如圖所示:
 蒸發 
(4)反應2的化學方程式是   ,屬于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5)物質X是   ,海水中提取MgCl2時,經歷了“MgCl2→Mg(OH)2→MgCl2”的轉化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   。
 將氯化鎂富集起來,并且除去其中的雜質 
 稀鹽酸 
 放熱 
 CaO+H2O===Ca(OH)2 
1.(2023永州)下列溶液中,溶劑不是水的是( )
A.稀硫酸 B.生理鹽水
C.蔗糖溶液 D.碘的酒精溶液
溶液的形成
D
考點
1
2.(2024蘇州)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 
B.碘酒中,碘是溶劑,酒精是溶質
C.溶液的溶質只能是一種 
D.溶液都是均一、穩定、無色透明的
A
3.(2024濱州)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飽和溶液升高溫度一定變為不飽和溶液
B.海水曬鹽得到粗鹽后的母液是氯化鈉不飽和溶液
C.硝酸銨溶于水使溶液的溫度降低
D.只有固體和液體可以作為溶質
C
[溫馨提示:更多本考點相關試題詳見P77“重點專題三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
4.(2024內江)下表是KNO3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溶質質量分數
A
考點
2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A.KNO3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KN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KNO3不飽和溶液大
D.20 ℃時,KNO3飽和溶液的質量一定是131.6 g
5.(2024廣東)硫酸鋁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硫酸鋁飽和溶液從10 ℃升溫至
40 ℃,仍是飽和溶液
B.20 ℃時,將16.0 g硫酸鋁加入50.0 g
水中,形成不飽和溶液
C.30 ℃時,硫酸鋁的溶解度為36.4 g
D.40 ℃時,硫酸鋁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5.8%
B
6.(2023廣東)采集的鹽水主要含NaCl和少量MgSO4。根據如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解度:MgSO4>NaCl
B.MgSO4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C.a ℃時,MgSO4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為50%
D.將鹽水蒸發結晶,可得到較純的NaCl
D
7.①~④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50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主題式題組](2024北京)硼酸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20 ℃時,進行如下實驗。回答7~9題。 (資料:20 ℃時,硼酸的溶解度為5.0 g;40 ℃時,硼酸的溶解度為8.7 g)
A
8.③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
A.104 g B.105 g C.106 g D.108 g
9.下列關于①~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B.若②升溫至40 ℃,溶質質量變大
C.若向③中加水,溶液質量變大 
D.若④升溫至40 ℃,得到不飽和溶液
B
B
(1)20 ℃時,NH4Cl的溶解度是   g。
(2)要將接近飽和的NH4Cl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條)。
 加入NH4Cl(或“降低溫度”或“蒸發溶劑”) 
10.(2023甘孜州)NH4Cl和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
 37.2 
溫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H4Cl 37.2 41.4 45.8 50.4 55.2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3)40 ℃時,向100 g水中加入70 g KNO3,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是   g。
(4)NH4Cl和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是   。
(5)NH4Cl和KNO3具有相同溶解度的溫度范圍是20 ℃<t<
   ℃。
 30 
 KNO3 
 163.9 
11.(2019廣東)如圖是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
(1)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是   ;30 ℃時溶解度最大的是   。
 硝酸鈉 
 硫酸鈰 
(2)80 ℃時硝酸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使硝酸鈉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 
 (寫一種)。
(3)某硝酸鉀固體中混有少量硫酸鈰雜質,分離提純硝酸鉀的操作是:配成高溫下的硝酸鉀飽和溶液、   、過濾、洗滌、干燥。
 降溫結晶 
(或“蒸發溶劑”或“降低溫度”) 
 增加溶質
 60% 
12.(2022廣東)根據如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13.(2024樂山)某同學設計如圖甲所示實驗,研究KNO3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當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錐形瓶中的KNO3發生如圖乙所示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甲>乙 
B.KN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甲<乙
C.乙中的KNO3溶液一定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  D.用硝酸銨代替生石灰也會出現上述現象
B
14.人教版新教材素材 為研究溶解度曲線的應用,學習小組查得資料:某鋼鐵廠處理高鹽廢水(含氯化鈉、硫酸鈉及微量的其他鹽)的流程、相關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和小組同學一起研究。
(1)廢水中的硫酸鈉是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的生成物,化學方程式為   。
(2)當溫度高于   ℃時,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3)40 ℃時,將50 g硫酸鈉固體加入100 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列出計算式即可)。
 40 
 2NaOH+H2SO4===Na2SO4+2H2O 
×100%
(4)降溫至0 ℃的“冷凍結晶”過程,析出的兩種物質中較多的是   。
(5)結合溶解度曲線解釋,“蒸發結晶2”主要得到氯化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結晶”后的母液2中,硫酸鈉含量低,氯化鈉含量高 
 0 ℃時,硫酸鈉溶解度明顯小于氯化鈉,經“冷凍
 硫酸鈉(或“Na2SO4”) 
15.(2024鹽城)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人類應合理開發利用。
Ⅰ.了解海水資源:(1)海水中還含有KCl和MgSO4等物質,其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如圖1是對應的溶解度曲線。
溫度/℃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5.5 51.1 56.7
MgSO4 33.7 38.9 44.5 54.6 55.8 50.4
①圖1中曲線   (填“甲”或“乙”)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線。
②40 ℃時將50 g KCl固體加入100 g水中,   (填“能”或“不能”)得到150 g KCl溶液。
 不能 
圖1
 甲 
③t2℃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析出晶體質量相等。判斷上述說法   (填“正確”或“錯誤”)。
④現有t3℃時100 g MgSO4飽和溶液,逐漸降溫經t2℃直至t1℃,其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趨勢為   。
 先不變后變小 
 正確 
Ⅱ.[跨學科實踐活動]海水資源化利用
(2)海水制鎂。查找資料,提供兩種提取金屬鎂的路徑方案如圖2所示,結合地理位置,因地制宜,選擇我市提取金屬鎂的最佳方案。你的選擇是方案   (填“1”或“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兩點即可)。
菱鎂礦礦區、硅鐵資源豐富”)(合理即可) 
 我市瀕臨大海、交通方便(或“我市臨近
 1(“或2”) (共44張PPT)
學習主題三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第十一講 金屬材料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中考命題分析
04
重點實驗突破
03
新教材素材特訓
02
基礎知識梳理
05
考點分層訓練
廣東省近五年中考化學考情一覽表
課標要求 年份/分值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知道金屬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質;了解金屬、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3 1 3 1 1
◎知道大多數金屬在自然界中是以金屬礦物形式存在的,體會化學方法在金屬冶煉中的重要性 1 1
◎以鐵生銹為例,了解防止金屬腐蝕的常用方法;了解金屬、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廢棄金屬對環境的影響及金屬回收再利用的價值 3 3 3 3
教材導航:人教版:九下第八單元P2~9,P16~23 粵教版:九下第六單元P2~8,P16~26
性質 有金屬 光澤 ______  性 ______  性    性
用途(舉例) 金、銀制作飾品 銅制作導線 鐵制作炊具 鋁制作鋁箔
 延展 
 導熱 
 導電 
1.分類:金屬材料包括   和   。
2.金屬的物理性質
(1)共性:
 合金 
金屬材料(5年5考)
 純金屬 
考點
1
(2)特性:鐵、鋁等大多數金屬呈銀白色,但銅卻呈   色,金呈   色;在常溫下,鐵、鋁、銅等大多數金屬是固體,但   卻是液體。
3.金屬之最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   ;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   ;
目前世界年產量最高的金屬:   ;導電性、導熱性最好的金屬:   ;
熔點最高的金屬:鎢(W);熔點最低的金屬:   。
 汞 
 銀 
 鐵 
 鈣 
 鋁 
 汞 
 黃 
 紅 
4.合金
(1)定義:在純金屬中加熱熔合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制得具有金屬特征的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一般來說,合金與組成它的純金屬相比:①硬度:合金
   (填“>”或“<”,下同)純金屬;②熔點:合金
   純金屬;③合金的抗銹蝕性能更強。
 < 
 > 
 混合物 
(3)常見的合金
①鐵合金:生鐵(含碳量  )、鋼(含碳量  );生鐵和鋼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鈦合金:熔點高、密度小、可塑性好;與人體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來制造人造骨。
③其他合金:硬鋁、黃銅(銅鋅合金)、青銅(銅錫合金)、不銹鋼、焊錫等。
 含碳量的不同
 0.03%~2% 
 2%~4.3% 
(1)合金屬于金屬材料,不屬于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
(2)合金是一種混合物,至少含有一種金屬,可能含有非金屬。
礦物名稱 赤鐵礦 磁鐵礦 鋁土礦 赤銅礦 金紅石 軟錳礦
主要成分的化學式     _       _ Cu2O TiO2     _
MnO2
Al2O3
Fe3O4
Fe2O3
考點
2
金屬的冶煉(5年2考)
1.常見的金屬礦物
2.工業煉鐵(主要產品是生鐵)
(1)原料:赤鐵礦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氣等。
(2)主要設備:煉鐵高爐。
(3)主要反應:①煉鐵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學方程式,下同);
3CO+Fe2O32Fe+3CO2
②焦炭的作用:a.燃燒提供熱量:__________________;
b.制取CO:   。
③石灰石的主要作用:將礦石中的二氧化硅轉變為爐渣。
 C+O2CO2
C+CO22CO
1.鐵生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   )的條件:鐵與空氣中的   直接接觸。(詳見P82“重點實驗 鐵釘生銹的條件”)
2.除銹方法:(1)物理方法:用砂紙打磨;
(2)化學方法:用稀鹽酸或稀硫酸清洗(注意:不能長時間浸在酸中)。
 氧氣和水蒸氣 
金屬的腐蝕和防護(5年4考)
 Fe2O3·xH2O 
考點
3
3.防止鐵制品銹蝕的措施(原理:破壞鐵生銹的兩個必備條件之一,即隔絕   或隔絕   )
(1)保持鐵制品表面潔凈干燥,如用過的菜刀擦干凈。
(2)在鋼鐵表面覆蓋保護層,如   、抹油、鍍其他金屬等。
(3)改變金屬的內部結構,如制成不銹鋼等。
4.保護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1)防止金屬腐蝕;(2)回收利用廢舊金屬;(3)有計劃、合理地開采金屬礦物;(4)尋找金屬的代用品。
 噴漆 
 水蒸氣 
 氧氣 
(1)鐵生銹原理的應用:利用鐵粉緩慢氧化放熱制成防寒暖貼;利用鐵生銹吸收   和   可以防止食品變質或受潮,制成鐵粉雙吸劑。
(2)[教材新增]徐光憲和他的團隊提出了稀土分離技術,使我國能夠自主分離稀土產品。
 水蒸氣 
 氧氣 
1.(RJ九下P9新增習題改編)下列生活用品利用金屬導電性的是( )
A.鐵鍋 B.銅導線
C.鋁箔紙 D.銀飾品
B
2.(KY九下P28新增習題改編)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合金中只含金屬元素 
B.一般來說,合金比組成它的純金屬熔點高
C.鋼中含碳量低于生鐵中的含碳量 
D.金屬單質在常溫下都是固體
C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RJ九下P23新增習題改編)要證明鐵釘生銹的過程中一定有氧氣參加了反應,則如圖所示實驗中必須完成的是( )
A
4.人教版新教材素材 金屬的使用歷史體現了人們對其性質的認識和科技水平的發展。
(1)《呂氏春秋·別類篇》載有“金(銅單質)柔錫(錫單質)柔,合兩柔則剛”,表明青銅的硬度比純銅的硬度   (填“大”或“小”)。另外,通過敲打可將青銅等金屬材料打制成不同的形狀,這主要是利用了金屬的   性。
 延展 
 大 
(2)我國古代將爐甘石(ZnCO3)、赤銅(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熱到約800 ℃,得到一種鋅和銅的合金——黃銅,外觀似黃金但質地堅硬。黃銅   (填“是”或“不是”)金屬材料,其中赤銅和木炭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ZnCO3ZnO+CO2↑)
 2Cu2O+C
4Cu+CO2↑

(3)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大面具,其表面附著一層綠色銅銹,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從元素守恒的角度來分析,它可能是銅與氧氣以及空氣中的另外兩種物質在常溫下化合而成,則另外兩種物質是   和   。
 二氧化碳 
 水 
實驗 裝置 (1)棉花和干燥劑的作用是_________  ;
(2)在水面上覆蓋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
   ;
(3)將蒸餾水煮沸并迅速冷卻的目的是
    _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氣 
 隔絕空氣 
 吸收水蒸氣
重點實驗 鐵釘生銹的條件( )
實驗現象 一段時間后,   (填試管編號)中鐵釘表面出現紅色銹跡
實驗分析 對比A、B說明鐵生銹需要   ,對比A、C說明鐵生銹需要    _
實驗結論 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   、   同時接觸
 水 
 空氣(或氧氣) 
 水 
 空氣(或氧氣) 
 A 
【拓展】(1)在溫度較高、酸性、食鹽溶液等環境下,鐵生銹速率會加快。
(2)鐵銹結構疏松,不能阻礙里層的鐵繼續與氧氣、水蒸氣等反應,因此鐵制品可以全部銹蝕。
(3)銅易生銹,銅銹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稱銅綠。銅銹中的氫元素來自空氣中的   (填化學式),碳元素來自空氣中的    (填化學式)。為證明 “必須有二氧化碳”,需進行如圖所示實驗中的   和   。(填序號)
 丁 
 甲 
 CO2 
 H2O 
(2024長春)實驗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圖1為教材中探究鐵銹蝕條件的實驗裝置,約一周后能觀察到明顯現象。小組同學對部分實驗進行了改進,使出現明顯現象的時間縮短至5~10分鐘,改進后的裝置如圖2所示(夾持裝置已略去)。

(1)圖1實驗中,對比   (填序號)可知,鐵生銹與氧氣有關。
(2)圖2實驗中,證明鐵生銹與水有關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圖2實驗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觀察到明顯現象,其主要原因是
   。
(4)圖2實驗的優點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實驗時間,但仍存在不足。請你指出該實驗設計的不足之處:______________(答一條即可)。
 沒有對比實驗
 能夠提供充足的氧氣 
鐵絲沒有生銹 
 左邊鐵絲生銹,右邊
 AB 
1.(2024廣東)廣東省博物館館藏豐富。下列藏品主要由金屬材料制成的是( )
金屬材料
D
考點
1

A.肇慶端硯 B.廣彩青瓷 C.潮州木雕 D.云浮銅鼓
2.(2023山西)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著一枚“國璽”,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代表著熠熠生輝的共和國符號。她由銅胎鑄字,不易變形。選用這種材料作為印章胎體最大的優點是( )
A.硬度較大 B.熔點較高
C.不溶于水 D.形狀美觀
A
3.(2024臨沂)下列關于金屬和金屬材料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生鐵和鋼的含碳量不同 
B.黃銅比純銅硬度小
C.合金屬于合成材料 
D.大多數金屬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在
A
4.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
(1)水銀屬于   (填“金屬”或“非金屬”)單質。
(2)鐵鍋是烹飪食物的傳統炊具,用鐵鍋炒菜利用了鐵的
   性。
(3)“天津之眼”摩天輪的轎廂使用鋁合金材料,利用鋁合金的性質是   (填序號)。
A.良好的導電、導熱性  B.密度小且抗腐蝕性強
 B 
 導熱 
 金屬 
5.我國古代常用灰吹法煉銀(如圖),其過程為:將礦物銀熔于鉛形成銀鉛塊,通過焙燒使鉛氧化成PbO進入爐灰,灰吹得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銀是活潑金屬
B.銀鉛塊屬于混合物
C.PbO中Pb的化合價為+2
D.灰吹法煉銀過程含有化學變化
金屬的冶煉
A
考點
2
(1)圖中利用水從高處流下沖擊水排,將勢能轉化為   能,帶動風箱鼓風。
6.(2024佛山二模)中國古代冶煉金屬銅的一種方法如圖所示。水排轉動帶動風箱向“冶銅爐”鼓風,最后將冶煉出的液態銅澆鑄成銅器。
 動 
(2)風箱向冶銅爐中鼓“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冶銅爐中木炭先燃燒產生熱能,并生成氣體   (寫名稱),此氣體再與木炭反應生成還原性氣體   (寫化學式)。
 CO 
 二氧化碳 
氣”或“氧氣”),使燃燒更旺(或“提高爐內溫度”) 
 增加助燃劑(或“空
(3)古代冶銅所用的銅礦通常是綠色的孔雀[CuCO3·Cu(OH)2]或深藍色的石青石[2CuCO3·Cu(OH)2]等,孔雀石受熱分解后,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后顏色會變為    
色。(2)中的“還原性氣體”與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CuO+COCu+CO2
7.(2019廣東)探究鐵生銹的條件,有利于尋找防止鐵制品銹蝕的方法。下列對比實驗設計與所探究的條件(蒸餾水經煮沸并迅速冷卻),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金屬的腐蝕和防護
D
考點
3
A.甲和乙:水 B.乙和丙:空氣
C.甲和丙:空氣 D.甲和丁:水
8.(2024遼寧)下列有關鐵制品銹蝕與保護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鐵與氧氣、水等反應導致鐵制品銹蝕 
B.將鐵制成不銹鋼能減緩銹蝕
C.銹蝕的鐵制品沒有任何利用價值 
D.鐵欄桿表面刷漆能減緩銹蝕
C
9.(2024吉林)蒸汽眼罩可以舒緩眼部疲勞,其填充物的主要成分是:鐵粉、食鹽和活性炭等。
(1)全國資源的利用:蒸汽眼罩使用時發熱是因為鐵粉生銹,其原理是鐵粉與空氣中的水和   反應。
(2)金屬資源的保護:蒸汽眼罩使用前需要   保存,防止鐵粉生銹。
(3)[開放性設問]結合上述問題,談談你對鐵生銹利或弊的認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蝕,浪費資源) 
 利:鐵生銹放熱,制成保暖貼(弊:造成金屬銹
 密封 
 氧氣(或“空氣”) 
10.(2022廣東)對鐵生銹與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比①②可探究:接觸氧氣是否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
B.對比②③可探究:接觸水是否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
C.對比①④可探究:溫度達到著火點是否為鐵燃燒的條件之一
D.對比③④可探究:接觸氧氣是否為鐵燃燒的條件之一
C
(2)合金中元素的配比不同會導致性能有差異。根據實際需求,罐蓋硬度應大于罐體硬度。結合圖2分析,生產易拉罐時,罐蓋中銅元素的含量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體中銅元素的含量。
11.(2024威海節選)生活中的金屬
(1)合金與純金屬相比較,性質存在差異。對比分析圖1,從微觀角度解釋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兩條)。
 大于 
 物質的原子構成種類不同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2.(2024山西)【化學與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鋅冶煉最早的國家。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有關“火法”煉鋅的工藝記載是:“每爐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鋅)十斤裝載入一泥罐內……然后逐層用煤炭餅(反應后生成一氧化碳)墊盛,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冷定毀罐取出……即倭鉛(鋅)也。”此工藝過程分解模擬如圖。(已知:Zn的冶煉溫度為904 ℃,Zn的沸點為906 ℃)請結合圖文信息,分析思考,解決問題:
(1)裝入原料器之前,將爐甘石敲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
(2)高溫爐內,碳酸鋅(ZnCO3)在高溫條件下與煤的主要成分發生反應生成Zn和C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生成物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
 +2 
間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 
 增大反應物
Zn+3CO↑
 2C+ZnCO3
(3)冷凝器中發生的變化屬于   。(填“化學變化”或“物理變化”)
(4)我國古代冶鋅晚于鐵和銅,結合已知信息,分析說明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合理即可) 
 鋅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
 物理變化 
13.[實驗探究結合綜合計算]某小組探究鐵銹蝕的條件。
Ⅰ.探究鐵銹蝕的因素
取3枚潔凈無銹鐵釘分別放入試管,進行圖1實驗,幾天后發現A處鐵釘有銹蝕,B、C無明顯現象。另取一枚潔凈無銹鐵釘放入D試管中,如圖2,a1時刻加入2 mL飽和NaCl溶液,試管內的溫度、壓強隨時間的變化如圖甲、乙所示。
(1)工業上利用CO還原赤鐵礦來煉鐵,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對比圖1中   的實驗現象,說明鐵銹蝕與水有關。
(3)由圖2甲可知,鐵銹蝕的過程會   (填“放出”或“吸收”)熱量。
(4)對比圖2乙中AB段和BC段壓強變化的差異說明NaCl會
   。
 加速鐵的銹蝕 
 放出 
 A、C 
Fe2O3+3CO2Fe+3CO2
Ⅱ.測定銹蝕程度
(5)上述實驗結束后,向D試管內滴加足量的稀鹽酸,生成氣體的質量隨時間變化如表。
時間 t1 t2 t3 t4
生成氣體的質量/g 0.1 0.2 0.3 0.3
求該生銹的鐵釘中鐵的質量。(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相對原子質量:H-1 Fe-56)
解:由表中數據可得,產生H2的質量為0.3 g,設生銹的鐵釘中鐵的質量為x。
Fe+2HCl===FeCl2+H2↑
56  2
x  0.3 g
   
x=8.4 g
答:生銹的鐵釘中鐵的質量為8.4 g。(共22張PPT)
學習主題三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重點專題五 初中常考物質間的轉化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知識歸納
02
專題訓練
①   ;
②   ;
③   ;
④   ;
 CO2+2NaOH===Na2CO3+H2O 
 CO2+H2O===H2CO3 
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之間的轉化:(“→”表示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表示兩種物質之間發生反應)
1.二氧化碳的反應關系圖:
 H2CO3===H2O+CO2↑ 
C2H5OH+3O22CO2+3H2O
⑤   ;
⑥   ;
⑦   ;
⑧   。
C+O2CO2
CaCO3CaO+CO2↑
Ca(OH)2+CO2===CaCO3↓+H2O
CO2+C2CO
2.水的反應關系圖:
①   。
②   。
③   。
④   。
2H2O2H2↑+O2↑
2H2+O22H2O
2H2O22H2O+O2↑
Zn+H2SO4===ZnSO4+H2↑
①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3H2SO4 === Fe2(SO4)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CuSO4==FeSO4+Cu
Fe+H2SO4===FeSO4+H2↑
3.鐵的相關物質轉化關系:
Fe+2HCl===FeCl2+H2↑
3Fe+2O2Fe3O4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3CO 2Fe+3CO2
Fe2O3+3H2 2Fe+3H2O
2Fe2O3+3C 4Fe + 3CO2↑
4.銅的相關物質轉化關系:
①   ;
②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2AgNO3===Cu(NO3)2+2Ag
2Cu+O22CuO
H2+CuOCu+H2O(合理即可)
Fe+CuCl2===Cu+FeCl2(合理即可)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
2NaOH+CuSO4 === Cu(OH)2↓+Na2SO4(合理即可)
2NaOH+CuCl2 === Cu(OH)2↓+2NaCl(合理即可)
CuO+2HCl=== CuCl2+H2O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Ba(OH)2 === BaSO4↓+2NaOH
5.酸、堿、鹽之間的轉化關系:
Ca(OH)2+Na2CO3 === CaCO3↓+2NaOH
①   ;
②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CaCl2 === CaCO3↓+2NaCl 
CO2+Ca(OH)2 === CaCO3↓+H2O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O===Ca(OH)2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aCl2+H2SO4 === BaSO4↓+2HCl 
Ba(OH)2+CuSO4===BaSO4↓+Cu(OH)2↓
 Na2SO4+Ba(OH)2===BaSO4↓+2NaOH
2HCl+Ba(OH)2===BaCl2+2H2O
Na2CO3+H2SO4 === Na2SO4+CO2↑+H2O
2NaOH+SO3 === Na2SO4+H2O
1.(2020廣東)下列各組物質不能實現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的是( )
考查以具體物質為核心的反應和轉化關系
D
類型
1
選項 甲 乙
A Fe2O3 稀硫酸
B SO3 NaOH溶液
C 稀鹽酸 Ca(OH)2溶液
D 稀鹽酸 AgNO3溶液
2.(2024常州)在給定條件下,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實現的是( )
A
A.①可以表示為H2O2制取O2的反應 
B.③可以表示為NaOH與H2SO4的反應
C.④可以表示為AgNO3與Al的反應 
D.⑤反應中用的純凈物中含有氫元素
3.(2024深圳)如圖是幾種物質生成水的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C
A.NaOH、HNO3、K2CO3 
B.NaOH、CuSO4、NaNO3
C.Ba(OH)2、ZnSO4、CuO 
D.NaOH、HCl、Ba(NO3)2
4.構建知識網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如圖是關于硫酸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a、b、c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則a、b、c可能是( )
A
A.物質A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E 
B.物質B的化學式為Cu2O
C.物質C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E 
D.物質D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E
5.(2024自貢)“價類二維圖”是從元素化合價和物質所屬類別兩個維度認識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坐標圖。如圖是銅元素的“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6.(2024天津)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
D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CuO H2 H2SO4 Mg
B HCl Fe Fe3O4 O2
C O2 CO CO2 C
D Ca(OH)2 CO2 Na2CO3 HCl
(1)若鹽是硫酸鉀,則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若鹽是氯化亞鐵,則在已顯示的變化中可以通過置換反應來實現的有   (填序號)。
 ④⑥ 
7.(2018廣東)學習了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的性質后,可以發現有很多不同類別的物質在發生反應時都有鹽生成(其他物質省略),如圖所示。請回答:
 2KOH+H2SO4===K2SO4+2H2O 
考查以一類物質為核心的反應和轉化關系
類型
2
(3)若鹽是硝酸銅,由⑦來實現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u(NO3)2+2AgCl↓”] 
Ba(NO3)2===Cu(NO3)2+BaSO4↓[或“2AgNO3+CuCl2
 CuSO4+
(4)圖中⑤處應補充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一種,不能與圖中已有信息重復)。
氧化物+堿”) 
 金屬氧化物+酸(或“非金屬
(1)若常溫下B為固態,則B是   ,F的化學式為   。
(2)若常溫下B為氣態,則A是   。
(3)G+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此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
復分解 
 鈉 
 H2CO3 
8.如圖,A~H分別是氫、氧、碳、氮、鈉、鈣六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的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箭頭表示物質間能轉化,實線表示物質間能反應)。請回答:
 碳 
Ca
+Na2CO3 ===CaCO3↓+2NaNO3 
(1)A和E的化學式分別為   和   。
(2)D與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3)A~G物質間,發生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
Ba(OH)2===BaSO4↓+2H2O 
 H2SO4+
 復分解反應 
2KCl 
 K2SO4+BaCl2===BaSO4↓+
 BaO 
9.如圖表示元素的化合價與物質類別的關系,“→”表示物質之間可以轉化,A、B、C、D、E、F、G是初中化學所學物質,分別由H、O、S、Cl、K、Ba中的一種、兩種或三種元素組成。請回答:
 SO2 (共44張PPT)
學習主題三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第九講 自然界的水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中考命題分析
04
重點實驗突破
03
新教材素材特訓
02
基礎知識梳理
05
考點分層訓練
廣東省近五年中考化學考情一覽表
課標要求 年份/分值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認識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形成保護和節約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與社會責任 3 2 2
◎了解吸附、沉降、過濾和蒸餾是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3 3 2
◎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課標新增必做實驗) 2 2 2
教材導航:人教版:九上第四單元P82~95,P107~108 粵教版:九上第二單元P58~65,第三單元P96~109
考點
1
保護水資源(5年3考)
1.原因:地球上的淡水只約占總水儲量的2.53%;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用水量不斷增加;水體污染也影響了水資源的利用。
2.保護水資源:
(1)合理利用水資源:①應用新技術、改進工藝和改變用水習慣可以大量節約工農業和生活用水,如工業用水重復使用、采用節水灌溉方式、推廣節水器具等;[教材新增]②修建水庫和實施跨流域調水等措施解決了很多地區嚴重缺水、水資源隨季節變化大等問題。
(2)防治水體污染:①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可以減少污染物的產生;②對污水進行處理,可以使之符合排放標準。
考點
2
水的凈化(5年4考)
溫馨提示:以下涉及的“過濾”具體實驗操作,詳見P123“第十六講 常用儀器與基本實驗操作”。
1.自來水廠凈水過程:
取天然水 沉淀→過濾→吸附→殺菌消毒→自來水
2.凈水方法
方法 原理 作用
沉降 靜置沉降和吸附沉降(明礬凈水原理:使水中懸浮的雜質較快沉降,屬于   變化) 除去較大顆粒狀的不溶性雜質
過濾 難溶性物質和可溶性物質的分離(屬于物理變化) 將難溶性物質從水中分離出去
物理
方法 原理 作用
吸附 利用活性炭的   作用(屬于   變化) 除去水中的雜質(如色素)和異味
殺菌消毒 加入殺菌劑(如漂白粉等)(屬于    變化) 殺滅水中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
蒸餾 利用水和雜質的沸點不同,除去水中的所有雜質(屬于  變化) 除去各種雜質得到蒸餾水,是凈化程度最高的凈水方法
 物理 
 化學 
 物理 
 吸附 
3.硬水與軟水
(1)概念:含有較   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作硬水,不含或含較   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作軟水。
(2)硬水的危害:降低肥皂的起泡能力,使衣物變硬;損壞鍋爐;長期飲用硬水對人體健康不利等。
(3)硬水的軟化:實驗室常用   的方法得到凈化程度較高的蒸餾水。
 蒸餾 
 少 
 多 
(1)①天然水、自來水都是混合物,蒸餾水屬于純凈的水,是純凈物(但不能長期飲用,因為蒸餾水中不含人體正常的生理代謝需要的微量礦物質)。
②沉降、吸附、過濾均不能減少水中的鈣、鎂離子,不能使硬水軟化,水的凈化方法中,只有蒸餾能降低水的硬度。
(2)硬水一定是混合物,軟水不一定是純凈物,純水一定屬于軟水。
(3)拓展:①檢驗硬水和軟水可以分別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蕩,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則是軟水。②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
和Mg(OH)2,生活中可用食醋除去。
1.測定水的組成——電解水(詳見P62“重點實驗突破”)
2.氫氣
(1)物理性質:無色、無臭、   溶于水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   (密度最小的氣體)。
(2)化學性質:可燃性:   (產生
   色火焰),根據這一性質,氫氣可作燃料(熱值高、無污染、可再生)。
 淡藍 
 小 
水的組成(5年3考)
 難 
考點
3
2H2+O22H2O
氫氣能與某些氧化物反應,如氫氣能在加熱的條件下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與水。
③結論:若發出尖銳爆鳴聲,則表明氣體 ,若聲音很小則表示氣體   。
(3)驗純
①原因:混有一定量空氣或氧氣的氫氣遇明火會發生爆炸,因此點燃氫氣前一定要   。
②操作:如圖所示。
 較純 
 驗純 
不純
1.(RJ九上P84新增素材改編)“南水北調”是我國的一項戰略性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 
B.水流經過的地區要做好兩岸的生態保護
C.南水北調后,仍需節約用水 
D.為提高水域的營養,可大量添加氮、磷元素
D
2.(RJ九上P105新增習題改編)電解水的簡易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管中的電極連接的是電源正極 
B.乙管中的氣體能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
C.該實驗生成的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為1∶8 
D.該實驗可證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A
A.削蔗去雜  B.石轆碎蔗  C.渣汁分離  D.熱鍋熬糖
3.(KY九上P109新增習題改編)《天工開物》記載甘蔗制作紅糖的主要步驟中,屬于過濾操作的是( )
C
4.(KY九上P145新增習題改編)在通常狀況下,不能用于鑒別氫氣和氧氣的方法是( )
A.分別吹肥皂泡 
B.分別用帶有火星木條伸入氣體
C.分別將燃著的木條接觸氣體 
D.分別觀察顏色、氣味
D
(1)圖1的蒸餾燒瓶(有支管)和圖2的燒瓶下面應墊上陶土網,以防   。
圖1 圖2
 炸裂蒸餾燒瓶 
課本小實驗 蒸餾操作
(2)加熱前燒瓶內應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________ 
 。
(3)圖1中冷凝管中的冷凝水應從   (填“上口”或“下口”)進入。
(4)圖2燒杯中冷水的作用是   。
(5)蒸餾   (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餾得到的蒸餾水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純凈物 
 能 
 冷凝,使水蒸氣液化 
 下口 
出現暴沸 
 加熱時
     重點實驗 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 )
實驗 水的生成——氫氣燃燒 水的分解——電解水
實驗 裝置

實驗中向水加入少量硫酸
鈉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
目的是    _
增強水的導電性
(續表)
實驗 原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 現象 純凈的氫氣在空氣里安靜地燃燒,發出_______色火焰,放熱,燒杯內有水霧 電極上均有   產生,且
   (填“正”或“負”)極產生氣泡的速率較快;一段時間后,正、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
    _
 1∶2 
 負 
 氣泡 
 淡藍
2H2+O22H2O
2H2O2H2↑+O2↑  _
產物 檢驗 燒杯內部有無色液滴生成 用   檢驗,正極木條燃燒更旺,說明產生的氣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負極氣體被點燃,產生淡藍色火焰,說明產生的氣體為_________________ 
實驗 結論 ①水是由   和   組成的化合物;②水分子由   和   構成
微觀 過程
 氫氣(或“H2”)
 氧氣(或“O2”) 
 燃著的木條 
 氧原子 
 氫原子 
 氧元素 
 氫元素 
1.水是我們熟悉的物質。如圖1是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
(1)電極上的現象是   ;a管內生成的氣體是
   ;反應一段時間后,管內液面高度關系是
___________(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用“a”
“b”“c”表示)。
(2)電解水過程中電能轉化為   能。
 化學 
 b>a>c
氧氣 
 有氣泡產生 
圖1
圖2 水分子分解
(3)電解水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2所示。從示意圖中可獲得的正確信息是   (多選,填字母)。
A.水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B.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C.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組合 D.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沒變
E.該化學反應中,生成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是2∶1 F.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C 
(4)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   ,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2H2O2H2↑+O2↑
分解
圖3 圖4
(5)如圖3和圖4是電解水實驗中測得的相關曲線圖,其中曲線   表示H2,曲線   表示O2。
 ②③ 
 ①④ 
2.興趣小組取京杭大運河水樣進行凈化實驗。
(1)設計:運河水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色素、異味、礦物質、微生物等。
①可以通過   (填操作名稱)去除泥沙等不溶性雜質。
②圖1為活性炭吸附后的微觀圖示,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
結構,可以吸附色素和異味分子。
 疏松多孔
 過濾 
圖1
圖2
(2)凈化:將飲用水瓶和紗布、活性炭等組合成如圖2所示裝置進行水的凈化。其中,裝置制作較合理的是   (填“A”或“B”)。通過該裝置凈化后的水   (填“適宜”或“不宜”)直接飲用。
 不宜 
 A 
(3)總結:①混合物分離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   (將序號排序)。
a.分析混合物成分      
b.找到分離方法      
c.尋找成分性質差異
②[開放性設問]自制凈水器凈水材料的選擇需要考慮的因素有   (寫一條)。
 耐用性(合理即可) 
 acb 
1.(2024南通)江海大地河網密布,水資源豐富。下列有利于構建人水和諧新南通的是( )
A.直接向河流中排放生活廢水 
B.及時清理河道垃圾
C.大量抽取地下水作工業用水 
D.過度繁殖水生植物
保護水資源
B
考點
1
2.(2023河南改編)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都離不開水。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十分豐富 
B.工業污水未處理可以排放
C.自來水屬于純凈物 
D.農業和園林可改浸灌為噴灌和滴灌
D
3.(2024青島)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某校舉行“水說”主題作品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通過三態變化實現天然循環 
B.天然水經沉降、過濾可得到純水
C.工業上可用多級閃急蒸餾法淡化海水 
D.硬水中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
水的凈化
B
考點
2
4.(2021廣東改編)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根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純水 
B.生活污水應集中處理排放
C.長期飲用蒸餾水有利于身體健康 
D.水由氧原子和氫分子組成
B
5.[跨學科實踐活動](2024牡丹江)“生命吸管”(如圖)可以解決野外極限環境中的飲水問題。“生命吸管”中沒有用到的凈水方法是( )

A.過濾 B.吸附 C.消毒  D.蒸餾
D
(1)“漉水囊”可濾出水中浮游生物,此過程對應的操作1的名稱是   。
(2)永嘉出土的明末水處理池是最早利用“木炭吸附”的凈水工藝,現代凈水過程中常用   代替木炭。
(3)用茱萸葉進行井水消毒時,發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化學 
 活性炭 
6.[傳統文化]對比古今凈水工藝,回答下列問題。
 過濾 
7.(2019廣東)電解水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解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B.實驗說明水由H2和O2組成
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燃燒更旺
水的組成
A
考點
3
第7題圖
第8題圖
8.(2024自貢改編)如圖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M、N氣體體積比為1∶2 
B.點燃N氣體產生淡藍色火焰
C.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D.該探究是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
D
9.(2024臨沂)如圖是有關水的知識網絡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過程①可通過蒸餾實現 
B.水溶液都是無色透明的
C.反應④⑤都放出熱量 
D.反應③④都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B
(1)初步實驗: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用燃著的木條檢驗氣體a和b,分別觀察到
   、   ,說明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
 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10.(2024佛山南海區模擬)興趣小組利用圖示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
 木條燃燒更旺 
2H2O2H2↑
+O2↑
(2)深入探究:小組同學測得負極與正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2.47∶1,與理論值2∶1不符。
【提出問題】有哪些因素導致實驗結果偏差?
【查閱資料】石墨電極對氣體有吸附性,吸附飽和后才釋放氣體;石墨可與O2反應。
【形成假設】假設Ⅰ∶石墨電極吸附O2比吸附H2多;
假設Ⅱ:石墨電極與O2反應生成CO2被NaOH溶液吸收。
【進行實驗】
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 通電,觀察電極產生氣泡的情況 正極更早有氣泡出現 石墨吸附
  _更多,假設Ⅰ不合理
② 斷開電源,取電解后液體于試管中,滴加少量    溶液 產生    _ 假設Ⅱ合理
 氫氣  
 白色沉淀 
 氯化鈣 
(3)拓展實驗:甲同學改用鉑絲電極進行實驗,測得負極與正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更接近理論值,則該體積比為a∶1,a的范圍是   (填序號)。
①a<2       ②2<a<2.47     ③a>2.47
乙同學想起H2難溶于水,而O2   溶于水,認為實驗結果產生偏差還與氣體溶解性有關,于是在甲同學實驗基礎上,關閉電源,打開活塞,放出氣體,待液體補充至活塞位置,   (補充實驗方案),測得結果符合理論值。
 重新實驗 
 不易 
 ② 
(1)電解水產生的一種氣體可供呼吸。利用如圖1中的電解水裝置制取時,它會在   (填字母)管中產生。
圖1 圖2
 B 
11.【基礎實驗與跨學科實踐】
(2)我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再生生保系統能實現(1)中氣體的100%再生。在失重條件下制得該氣體后,還需通過膜分離技術將其與H2O分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能分離 
 在失重條件下氣體和水不
(3)圖2是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的一種裝置:
①厭氧池中厭氧菌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能量,并生成水和CO2等。砂石層所起的作用是   。污水中的色素和異味可通過加入   除去。
②出水口處的水不能直接飲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條即可)。
 含有有害病菌 
 活性炭 
 過濾 (共48張PPT)
學習主題三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第十四講 常見的堿 中和反應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中考命題分析
04
重點實驗突破
03
新教材素材特訓
02
基礎知識梳理
05
重難點解法
06
考點分層訓練
廣東省近五年中考化學考情一覽表
課標要求 年份/分值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以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為例,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堿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8 3 3 5
◎中和反應及其用途 3 2 2 1 3
教材導航:人教版:九下第十單元P71~76   粵教版:九下第八單元P80~84
堿 氫氧化鈉(NaOH) 氫氧化鈣[Ca(OH)2]
俗稱    、   、燒堿    、消石灰
物理性質 白色塊狀固體,極易溶于水,溶解時    ,有   性, 易潮解 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_
制法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
用途 ①氫氧化鈉固體可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②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制肥皂,以及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工業;③去除油污:爐具清潔劑中含有的NaOH可與油脂反應 ①重要的建筑材料:用熟石灰和沙子混合來砌磚;②在樹木上涂刷含有硫黃粉等的石灰漿,可保護樹木,防止凍傷和害蟲生卵;③農業上用石灰乳與硫酸銅溶液等配制農藥波爾多液,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減小 
 熟石灰 
 吸水 
 放出大量的熱 
 火堿 
 苛性鈉 
考點
1
常見的堿(5年4考)
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要點歸納
(1)氫氧化鈉固體具有強腐蝕性,所以用天平稱量時不能放在濾紙上稱量,要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燒杯)中稱量,如果不慎沾到皮膚上,應立即   ,再涂上質量分數為1%的   。
(2)不可用氫氧化鈉改良酸性土壤。
(3)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俗稱石灰水,當石灰水中存在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時,就稱為石灰乳或石灰漿。
 硼酸溶液 
 用大量的水沖洗 
反應物 化學方程式
氫氧化鈣和CO2
氫氧化鈉和CO2
氫氧化鈉和SO2
氫氧化鈉和SO3
2NaOH+SO3===Na2SO4+H2O
2NaOH+SO2===Na2SO3+H2O
CO2+2NaOH===Na2CO3+H2O
CO2+Ca(OH)2===CaCO3↓+H2O
2.堿的化學性質
(1)與酸堿指示劑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   ,使無色酚酞溶液變   。
(2)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   和   。
 水 
 鹽 
 紅 
 藍 
(3)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如:NaOH+HCl===___________ 
 。
(4)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如2NaOH+CuSO4===   。
 Cu(OH)2↓+Na2SO4 
H2O 
 NaCl+
要點歸納
(1)堿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堿在溶液中都能解離出OH-。
(2)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比如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
(3)氫氧化鈉應密封保存的原因:①易潮解;②能與空氣中的CO2發生反應而變質;氫氧化鈣應密封保存的原因:能與空氣中的CO2發生反應而變質。
1.定義:   與   作用生成   和   的反應叫作中和反應。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中的   (填微粒符號,下同)和堿中的   作用生成   的過程。
 H2O 
 OH- 
 H+ 
 水 
 鹽 
 堿 
中和反應及其用途(5年5考)
 酸 
考點
2
2.中和反應的應用
(1)醫療:胃酸過多的患者可以服用某些含有   的藥物中和過多胃酸,服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癥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
(2)工業:處理工廠的污水,如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可以用   進行中和處理;印染廠的堿性廢水可用   進行中和處理。
(3)調節土壤的pH,改良土壤,如用   中和土壤酸性。
 熟石灰 
 硫酸 
 熟石灰 
 Al(OH)3+3HCl===AlCl3+3H2O 
 堿性物質 
要點歸納
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金屬氧化物與酸、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均生成鹽和水,但不是酸和堿的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
1.(RJ九下P76新增習題改編)下列物質中,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A.NaHCO3 B.Ca(OH)2 C.NaOH  D.NaCl
2.(KY九下P91新增習題改編)向盛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燒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體呈無色。為探究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組成,所選試劑不正確的是( )
A.鋅粒 B.稀鹽酸 
C.碳酸鉀溶液 D.氧化銅粉末
B
B
3.(KY九下P84新增習題改編)鑒別氫氧化鈉的稀溶液和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下列方法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A.分別滴入稀鹽酸 B.分別加熱原溶液
C.分別滴加碳酸鈉溶液 D.分別通入二氧化碳
A
一、酸、堿的具體化學性質可回看P96“考點2 常見的酸”、P102“考點1 常見的堿”。
二、常考的實驗現象
1.稀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
2.氫氧化鈉溶液(或氫氧化鈣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3.生銹鐵釘與稀鹽酸反應:鐵銹逐漸消失,溶液由______ 
變為   。光亮的鐵釘與稀鹽酸反應,鐵釘表面有
   產生。
4.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產生   。
 藍色沉淀 
 氣泡 
 黃色 
 無色
(1)實驗①觀察到氫氧化鈉表面變   。
(2)實驗②觀察到紫色石蕊溶液變成   色,實驗③觀察到無色酚酞溶液變成   色。由此得出:堿溶液能使指示劑變色。
(3)實驗④:當滴加稀鹽酸至溶液呈中性時,溶液顯   色;繼續滴加稀鹽酸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此時溶液中的溶質除酚酞外還有
   (填化學式)。
 HCl、NaCl 
 無 
 紅 
 藍 
某化學興趣小組開展了氫氧化鈉性質系列探究活動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潮濕 
實驗過關練
2.土壤的酸堿度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1)某地土壤的pH為6,該土壤呈   (填“酸性”“中性”或“堿性”)。
(2)農業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的化學式為
   。
 Ca(OH)2 
跨學科實踐活動——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酸性 
(3)下列植物適宜在微堿性土壤中種植的是   (填序號)。
 D 
植物 A.小麥 B.油菜 C.番茄 D.甜菜
適宜的 pH范圍 5.5~7.0 6.0~6.5 5.5~6.5 7~7.5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滴入酚酞溶液后變為_______色;慢慢滴入稀鹽酸,至溶液恰好變為    色 氫氧化鈉與稀鹽酸能發生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  _  _  _  _  _ 
———  _
NaOH+HCl===NaCl+H2O 
無 
 紅 
1.實驗過程(以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為例)
注意:
(1)酸堿中和反應中選用指示劑,一般不選用石蕊溶液,因為石蕊溶液在中性溶液中顯   色,在堿性溶液中顯____ 
色,顏色變化不明顯,會導致對反應的終點判斷不準確。
(2)實驗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可以使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接觸,使反應迅速、完全。
(3)實驗時用膠頭滴管慢慢滴入,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同時也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劑顏色的變化。
 藍
 紫 
2.實驗分析
(1)反應的實質:酸中的   與堿中的   結合生成
   。
(2)不使用指示劑證明反應發生的方法:
 H2O 
 OH- 
 H+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可溶性鐵鹽、銅鹽或鎂鹽     _ 堿完全反應
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潑金屬或碳酸鹽     _ 酸完全反應
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金屬氧化物或難溶性堿     _ 酸完全反應
 固體不溶解 
 不產生氣泡 
 不產生沉淀 
方法1:借助其他試劑證明反應物消失
實驗操作    加入  中  加入   中
圖像
分析 A點:pH>7,溶質為   ; AB段:pH>7,堿過量,溶質為    ; B點:pH=7,恰好完全反應,溶質為    ; BC段:pH<7,酸過量,溶質為     _ a點:pH<7,溶質為   ;
ab段:pH<7,酸過量,溶質為
   ;
b點:pH=7,恰好完全反應,溶質為
   ;
bc段:pH>7,堿過量,溶質為
    _
 NaCl和NaOH 
 NaCl 
 NaCl和HCl 
 HCl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NaCl和HCl 
 NaCl 
 NaCl和NaOH 
 NaOH 
 氫氧化鈉溶液 
 稀鹽酸 
方法2:測定pH變化情況(以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為例)
①曲線說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   (填“吸收”
或“放出”)熱量。
②B點的含義是  ;
BC段燒杯中溶液的pH逐漸   (填“增大”或
“減小”)。
③若改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固體進行實驗,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說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放熱,原因是     。
  氫氧化鈉
固體溶于水也會放出熱量 
 不能 
 減小 
 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3)實驗過程中的溫度變化(以稀鹽酸慢慢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為例)
 放出 
3.取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
A.加入鎂粉,沒有氣體生成 
B.加入氫氧化銅固體,生成藍色溶液
C.測得該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變色
實驗過關練
C
①在實驗過程中能夠觀察到的現象為
   ;
(1)如圖1,取5 mL稀NaOH溶液于燒杯中,滴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
 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又由紅色變為無色 
4.[數字化實驗]中和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小組以“探究中和反應”為主題展開研究性學習。
【任務一】多角度認識中和反應
②實驗結束后,燒杯中的溶液除酚酞外,還大量存在的分子、離子:   (用化學符號表示)。
(2)上述實驗從   (填“反應物減少”或“新物質生成”)角度說明了反應的進行。
 反應物減少 
 Na+、Cl﹣、H+、H2O 
(4)當加入鹽酸   mL時,鹽酸
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任務二】探究中和反應能量變化
利用圖2裝置,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勻速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且初溫相同的稀鹽酸,利用溫度傳感器測定得到溫度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
 10 
(3)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是_______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放熱 
【任務三】探究反應后溶液的pH變化,如圖4:
(5)興趣小組的同學借助pH傳感器監測溶液的pH變化情況,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如圖是該反應過程中溶液pH變化曲線。若將燒杯中氫氧化鈉溶液換為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鉀溶液進行實驗,則圖像中的pH=7的點將向   (填“左”或“右”)方向移動。
 左 
(1)A、B瓶的現象對比,說明A瓶變癟不是   導致的,而是CO2與氫氧化鈉反應導致的。
重難點 證明CO2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
【例】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無明顯現象,借助實驗裝置可為反應提供證據。下列為實驗小組開展的驗證活動。(一體積水溶解一體積CO2)
 CO2溶于水 
如圖裝置,在兩只500 mL的軟塑料瓶內裝滿CO2氣體,A裝置膠頭滴管中吸有3.5 mL飽和氫氧化鈉溶液,B裝置膠頭滴管中吸有3.5 mL水,分別將膠頭滴管內液體全部擠入瓶內,振蕩,觀察到A瓶幾乎全部變癟,而B瓶幾乎無變化。
(2)為了證明CO2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可以將適量的
   (填試劑名稱)滴入反應后的A瓶內,發現   ,證明有碳酸鈉生成。
 有氣泡產生 
 稀鹽酸(或“稀硫酸”) 
【技巧方法】 證明一個反應發生,有兩種途徑,一是證明反應物在減少,二是證明有新物質產生,題中第(1)問中CO2與水接觸無明顯現象,但CO2與氫氧化鈉溶液接觸CO2大量減少,導致壓強減小,瓶子變癟,說明兩者發生了反應;第(2)問通過證明有碳酸鈉這種新物質的存在,說明CO2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了Na2CO3。
(1)反應過程中,溶液的堿性逐漸   (填“增強”或“減弱”)。此現象可說明反應物中的   (填化學式) 減少,從而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NaOH 
【舉一反三】[數字化實驗]化學興趣小組開展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探究。如圖1所示,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時間,用pH傳感器采集的數據繪制成的曲線如圖2所示:
 減弱 
(2)除了從反應物量的減少角度外,還可以從生成物的角度。實驗如圖3所示,加入的試劑A為   ,觀察到的現象是   ,右邊試管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或“Na2CO3+H2SO4===Na2SO4+CO2↑+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有氣泡產生 
 稀鹽酸(或“稀硫酸”) 
考點
1
常見的堿
  [主題式題組](2023廣東改編)項目學習小組在實驗室將樹葉放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葉肉變黃時取出,洗刷干凈后制成葉脈書簽,如圖甲所示,回答1~2題。
1.項目中有關于氫氧化鈉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稱量NaOH固體時,需放到燒杯中稱量 
B.配制NaOH溶液時,溶液溫度會升高
C.利用氫氧化鈉溶液可以檢驗CO2 
D.能去除油污,可作爐具清潔劑
C
2.下列與制作葉脈書簽項目有關的說法錯誤的是( )
A.NaOH溶液可以腐蝕葉肉 
B.制作過程涉及化學變化
C.制作完成后廢液需回收處理 
D.NaOH固體存放處應張貼如圖乙所示標志
D
3.(2024廣東二模)下列有關NaOH的認識,正確的是( )
C
A.組成 B.性質 C.用途 D.生產
NaOH由1個鈉元素、1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 能與CO、CO2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廣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造紙、紡織等工業 常用CaO與H2O通過化合反應得到
4.(廣東真題組合)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
(1)(2022)用爐具清潔劑去除油污——NaOH可與油脂反應。( )
(2)(2020)KOH在水中解離出K+與OH-。( )
(3)(2019)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若溶液變紅色,NaOH溶液沒有變質。( )


堿的化學性質

考點
2
5.如圖,在一個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著的蠟燭。現用一只杯子將蠟燭罩住,過一會兒,可能發生的現象是( )
A.蠟燭繼續燃燒,杯子內液面不變 
B.火焰逐漸熄滅,杯子內液面下降
C.蠟燭燃燒更旺,杯子內液面上升 
D.火焰逐漸熄滅,杯子內液面上升
D
(1)若指示劑為無色酚酞,可溶性堿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填離子符號)。
(2)若非金屬氧化物為CO2,寫出實驗室檢驗CO2的化學方程式:   。
(3)若鹽為硫酸鐵,其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的現象為
   。
 產生紅褐色沉淀 
 CO2+Ca(OH)2===CaCO3↓+H2O 
6.如圖是“堿的化學性質”,祝愿同學們破“堿”成蝶:
 OH- 
(4)若酸為稀鹽酸,將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其中,待反應結束后想確定溶質成分,只需單獨使用下列用品或試劑做一次實驗即可達到目的的是   (多選,填序號)。
A.AgNO3溶液  B.Mg 
C.pH試紙  D.紫色石蕊溶液
 CD 
7.下列應用與中和反應原理無關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蚊蟲叮咬后,涂上適量肥皂水
C.用熟石灰和硫酸銅配制波爾多液 
D.向呈酸性的廢水中加熟石灰后排放
中和反應及其用途
C
考點
3
8.(RJ九下P77習題改編)某興趣小組進行以下實驗探究分子的運動,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如圖所示,乙中盛有濃鹽酸,丙中盛有滴加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放置一段時間,觀察到燒杯丙中的現象是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將燒杯丙中溶液進行更換,寫出一種會出現明顯現象的物質:
   。
 硝酸銀溶液(合理即可) 
杯中,與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 
 濃鹽酸揮發出HCl分子,運動到丙燒
 溶液由紅色逐漸變為無色 
9.(2024云南節選)酸和堿能發生中和反應。為驗證稀鹽酸能和氫氧化鈣發生反應,實驗小組在不使用酸堿指示劑的情況下,進行如下探究:①取0.2 g氫氧化鈣粉末于試管中,加入1 mL水,充分振蕩,固體未完全溶解;②再加入2 mL稀鹽酸,充分振蕩,得到澄清溶液;由此證明反應發生。小組同學討論后認為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反應發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增加如下對照實驗:重復上述實驗①,再加入2 mL   ,充分振蕩,觀察到   ,最終證明了稀鹽酸能和氫氧化鈣發生反應。
 固體未完全溶解 
 水 
清溶液 
鹽酸后,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氫氧化鈣繼續溶于水,從而得到澄
 稀鹽酸中含有水,加入稀
10.向氯化鐵和稀鹽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在整個過程中溶液質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ab段溶液的pH一直減小 
B.bc段燒杯中有黃色沉淀產生
C.b、c、d三點的溶液中都含兩種溶質 
D.d點溶液中的陰離子有Cl-和OH-
D
(1)[作圖題]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有同學認為該實驗不能直接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需要再做一個補充實驗,請在虛線框中畫出補充實驗的設計圖。
11.[項目式學習]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以“氫氧化鈉的性質和用途”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
【任務一】氫氧化鈉的性質
甲同學用如圖1實驗驗證氫氧化鈉的性質。
 試管內液面上升 
圖1
答案圖
如圖所示:
(3)物質Y的化學式為   。
(4)不能直接將“煙氣”通入“顆粒反應室”的原因是 。
  。
氫氧化鈣在
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能吸收的二氧化碳比較少 
【任務二】氫氧化鈉的用途
氫氧化鈉溶液可以用于“捕捉”CO2,乙同學通過下列反應流程,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CO2分離出來進行儲存利用。
 CaCO3 
圖2
(2)寫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CO2+2NaOH===
Na2CO3+H2O 
①實驗過程中可證明CO2與NaOH反應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 
 。
②bc段壓強不變的原因:   。
③e點壓強小于a點的原因:   。
 部分CO2溶于水 
 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已經反應完全 
溶液中有氣泡產生 
【任務三】數字化實驗角度再識氫氧化鈉
(5)丙同學用如圖3裝置進行實驗,實驗時先后將兩種溶液快速推入,瓶內壓強變化如圖4所示。
 推入稀鹽酸后,(共42張PPT)
學習主題三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第十三講 溶液的酸堿性 常見的酸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中考命題分析
04
重點實驗突破
03
新教材素材特訓
02
基礎知識梳理
05
考點分層訓練
廣東省近五年中考化學考情一覽表
課標要求 年份/分值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常見酸堿指示劑與pH,學會用酸堿指示劑、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 3 4
◎以鹽酸、硫酸為例,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酸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3 3 3 2 5
教材導航:人教版:九下第十單元P60~70 粵教版:九下第八單元P68~80
考點
1
常見酸堿指示劑與pH(5年3考)
1.酸堿指示劑在不同酸堿性的溶液中顯示的顏色:
酸堿性 酸性 中性 堿性
石蕊溶液    色 紫色    色
酚酞溶液 無色 無色    色
 紅 
 藍 
 紅 
酚酞遇某溶液不變色,該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
2.溶液酸堿度的表示——pH
(1)pH的范圍通常為0~14。pH越小,表示溶液的酸性越______   (填“強”或“弱”,下同),pH越大,表示溶液的堿性越
   。pH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強 
 強 
(2)測定pH的簡便方法是使用   。測定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干燥潔凈的________ 
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 pH。
注意:①pH試紙測得的值為1~14的整數;②pH試紙使用前不可用水潤濕,否則測得酸性溶液的pH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下同),測得堿性溶液的pH____ 
 ,測得中性溶液的pH   ;③pH試紙不能直接浸入待測液,否則會污染待測液。
 不變 
小 
 偏
 偏大 
 玻璃棒
 pH試紙 
(3)應用:
①醫療:測定人體內或排出的液體的pH,可以幫助人們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
②農業:測定土壤pH,提供土壤改良依據。
③環境:監測雨水的pH,以了解空氣的污染狀況[pH<
   的降雨稱為酸雨,正常雨水pH≈5.6的原因是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H2O===H2CO3 
 CO2
 5.6 
名稱 鹽酸(HCl) 硫酸(H2SO4)
色、態、味 無色液體,有  性氣味 無色、無味,濃硫酸為黏稠液體,稀硫酸為液體
特性 有強烈的   性(物理性質),打開濃鹽酸的試劑瓶,瓶口有   出現 ①具有   性(物理性質);
②具有   性(脫水性,化學性質)
 強腐蝕 
 吸水 
 白霧 
 揮發 
 刺激
考點
2
常見的酸(5年5考)
1.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名稱 鹽酸(HCl) 硫酸(H2SO4)
用途 金屬表面   ,制造藥物等;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可幫助消化 用于生產化肥、農藥、火藥、染料及冶煉金屬、精煉石油和金屬除銹等;在實驗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劑(不能干燥NH3)
濃酸長期敞口放置后的變化 溶質質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溶劑質量   ,溶質質量分數    _ 溶質質量  ,溶劑質量
   ,溶質質量分數  _
 除銹 
 減小 
 增大 
 不變 
 減小 
 不變 
 減小 
操作圖示 正確操作 解釋
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將  沿容器內壁緩慢地注入   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如果將水注入濃硫酸,由于水的密度較小,水會浮在硫酸上面,濃硫酸溶解時放出的熱能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這是非常危險的操作!
 水 
 濃硫酸 
2.濃硫酸的稀釋
(1)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但含有氫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酸,如NaHSO4屬于鹽。
(2)在實驗室和化工生產中常用的酸還有硝酸(   )、醋酸(CH3COOH)等,檸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檸檬酸,汽車用鉛酸蓄電池中含有硫酸。
(3)如果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應立即_________ 
 ,然后涂上質量分數為3%~5%的______________   溶液。
 碳酸氫鈉 
水沖洗 
 用大量
 HNO3 
化學性質 示例 與稀鹽酸反應 與稀硫酸反應
(1)與酸堿指示劑作用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   ,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
(2)與氫前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Fe Fe+2HCl=== FeCl2+H2↑ 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  _  _ 
現象:固體溶解,   ,溶液由無色變為   色
 Fe+H2SO4===
FeSO4+H2↑
 淺綠 
 有氣泡生成 
 紅 
3.酸的化學性質
化學性質 示例 與稀鹽酸反應 與稀硫酸反應
(3)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Fe2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現象: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   色
(4)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Ca(OH)2 2HCl+Ca(OH)2 ===CaCl2+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與某些鹽反應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Fe2O3+6HCl===
2FeCl3+3H2O  _

H2SO4+Ca(OH)2===
CaSO4+2H2O
Na2CO3+2HCl===
2NaCl+H2O+CO2↑ 
(1)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堿與酸反應、鹽與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均不發生改變,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
(2)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酸在溶液中都能解離出H+;酸也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因為其酸根離子不同,比如:
①稀硫酸與氯化鋇能反應,產生   色沉淀,化學方程式為
   (用于檢驗S);
②稀鹽酸與硝酸銀能反應,產生   色沉淀,化學方程式為
   (用于檢驗Cl-)。
 HCl+AgNO3===HNO3+AgCl↓ 
 白 
 BaCl2+H2SO4===BaSO4↓+2HCl 
 白 
A.蘋果 B.菠菜 C.牛奶 D.雞蛋清
1.(RJ九下P64新增習題改編)下列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強的是( )
A
食物 蘋果 菠菜 牛奶 雞蛋清
pH 2.9~3.3 5.1~5.7 6.3~6.6 7.6~8.0
2.(RJ九下P65、76新增習題改編)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1)土壤的酸堿性對植物生長非常重要。適宜某種牡丹生長的土壤pH范圍是 7.0~8.3,屬于   (填“酸性”或“堿性”) 土壤。
(2)廁所用清潔劑(含鹽酸)不慎灑到大理石地面上,會發出嘶嘶聲。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除去銅粉中的少量氧化銅,可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反應后過濾。
酸”) 
 稀硫酸(或“稀鹽
CO2↑ 
 CaCO3+2HCl===CaCl2+H2O+
 堿性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與結論
使用點滴板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    _ 現象:使石蕊溶液變紅的是   ,使石蕊溶液變藍的是   ;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   ,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
②堿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   ,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    _
 紅 
 藍 
 紅 
 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 
 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 
 稀硫酸和稀鹽酸 
于對照實驗 
 節約試劑,便
課本小實驗 酸、堿與指示劑作用
拓展:碳酸鈉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說明碳酸鈉溶液顯
   性;將酚酞溶液滴入某溶液中,溶液呈無色,_____ 
(填“能”或“不能”)說明該溶液顯酸性,理由是________ 
 。
中性溶液均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 
 酸性和
 不能
 堿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
(1)(2022廣東)pH<5.6的降雨稱為酸雨。( )
(2)(2020廣東)向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劑,溶液變紅。( )
(3)曉晨利用pH試紙測出稀鹽酸的pH為1.2。( )
(4)堿溶液呈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變紅,則呈堿性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



溶液的酸堿性與pH

考點
1
2.(2024眉山)下列物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的是( )
A.KOH  B.O2 
C.NaCl  D.CO2
A
3.(2024揚州)室溫下,維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其水溶液的酸堿性是( )
A.酸性 B.中性
C.堿性 D.無法判斷
A
4.(2024河北)某興趣小組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時,測得常溫下四種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顯堿性的是( )
A.pH=8 B.pH=7
C.pH=6 D.pH=5
A
5.(2024自貢)“和諧”號動車保潔時先用洗車液清洗,然后用水沖洗至中性,最后洗車工人會用pH試紙檢測是否清洗合格。下列關于pH試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若pH=7說明有洗車液殘留 
B.試紙使用前要用水先潤濕
C.將試紙投入待測液中測定 
D.可以粗略測定溶液酸堿度
D
6.(2024青島)提高安全意識,謹防意外發生。濃硫酸試劑瓶標簽上的標識應該是( )
常見酸的性質與用途
A
考點
2
7.(2024重慶改編)鹽酸、硫酸是常見的酸。下列關于它們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兩者的水溶液都能導電
B.蘸取濃硫酸的木棍會變黑
C.可用如圖方法稀釋濃硫酸
D.打開濃鹽酸瓶蓋觀察到的白霧是鹽酸小液滴
C
8.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
(1)(2024廣東)用檸檬酸和小蘇打自制汽水:檸檬酸和小蘇打能反應生成CO2。( )
(2)(2023廣東)用食醋除水垢——水垢能與食醋反應。( )
(3)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硫酸能與氯化鋇反應,所以硝酸也能與氯化鋇反應。( )
(4)酸都能在溶液中解離出H+,則含氫元素的化合物都是酸。( )



酸的化學性質

考點
3
9.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機酸之一,在水溶液中可以電離出H+,從而呈現酸性,主要用于飲料添加劑或藥物工業原料。下列物質不能與酒石酸反應的是( )
A.CO2 B.Al2O3
C.KOH D.Fe
A
10.檸檬和西柚等水果中富含檸檬酸,檸檬酸是一種有機酸,能和雞蛋殼(含CaCO3)反應產生氣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B.檸檬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
C.不宜用鋁制容器盛裝檸檬汁 
D.檸檬酸可以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B
11.(2024廣東)“體驗蛋雕藝術,傳承非遺文化”。興趣小組用化學方法制作蛋雕:將蛋殼在熔化的石蠟中裹上蠟衣,用金屬絲劃穿蠟衣雕“花”,吸取適量10%的稀鹽酸滴在劃痕處,一段時間后,放入熱水中熔去多余的蠟,做成蛋雕作品,如圖所示。關于蛋雕制作說法正確的是( )
A.石蠟熔化屬于化學變化 
B.鹽酸有腐蝕性,要做好防護
C.石蠟能與鹽酸發生化學反應 
D.鹽酸滴到蛋殼上有氫氣生成
B
(1)該同學向稀鹽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發現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變成   色。
12.(2024濱州)小海用如圖所示的思維導圖總結了稀鹽酸的五條化學性質。分析下圖并回答問題:
 紅 
(2)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試寫出鹽酸除鐵銹的化學方程式:   。
(3)為驗證性質③,該同學可選擇的物質是   (填序號)。
A.Mg  B.CO2
C.Na2CO3  D.Mg(OH)2
(4)小海把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發現無明顯現象,再向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到無色溶液變成紅色,則此時混合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不考慮酚酞)。
 NaOH、NaCl 
 C 
 Fe2O3+6HCl===2FeCl3+3H2O 
13.(2024湖南)“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踐活動中,某同學取少量土壤加水,經過多步操作得到溶液。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土壤中的物質都能溶于水 
B.操作中一定要用到蒸餾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 
D.酚酞可測出溶液的pH為4.5
C
14.下列對稀鹽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
D
選項 客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能與NaOH溶液反應 稀鹽酸中存在H+
B 能與AgNO3溶液反應 稀鹽酸中存在Cl-
C 能溶解一定量的NaCl固體 稀鹽酸中存在H2O
D 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得到稀鹽酸 稀鹽酸中存在HCl分子
(1)根據圖2曲線判斷,圖1中的溶液B是   。
15. (2024煙臺)某興趣小組借助數字技術探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圖1所示是室溫下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裝置,圖2是反應過程中的pH變化曲線。
 稀鹽酸 
人教版新教材素材
(2)圖2中a點所示的溶液pH   7(填“>”“<”或“=”),溶液呈現   (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3)c點所示的溶液中Na+個數與Cl-個數關系是:n(Na+)
   n(Cl-)(填“>”“<”或“=”)。
(4)a點到b點pH變化的微觀本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應生成水 
 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
 < 
 堿性 
 > 
(1)向稀鹽酸和稀硫酸中分別滴加石蕊溶液,溶液變紅,說明兩種酸溶液中均存在   (填微粒符號)。
16.(2024濰坊)“宏觀—微觀—符號”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某興趣小組對鹽酸和硫酸的共性和差異性進行以下研究。回答下列問題。
 H+ 
(2)將表面生銹的鐵釘(鐵銹的主要成分為Fe2O3)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鐵銹脫落、溶解,溶液變黃,化學方程式為
   ;鐵釘表面產生氣泡,該氣體為   ;一段時間后,溶液慢慢變為黃綠色,圖1是對溶液變為黃綠色的一種微觀解釋,參加反應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號)。
 Fe、Fe3+ 
 氫氣(或“H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3)分別向兩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勻速滴加相同pH的稀鹽酸和稀硫酸,觀察現象并繪制溶液電導率隨時間變化曲線(圖2)(電導率能衡量溶液導電能力大小,相同條件下,單位體積溶液中的離子總數越多,電導率越大)。
①圖2中曲線1表示向Ba(OH)2溶液中滴加   ;曲線2反應中的實驗現象為   ;結合圖3解釋電導率Q點小于N點的原因:   。
②該實驗說明,不同的酸中,由于   不同,酸的性質也表現出差異。
 酸根離子 
 Q點離子濃度較小 
 產生白色沉淀 
 稀鹽酸 
17.[跨學科實踐](2024安徽)茶葉是我省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茶園土壤的酸堿性會對茶葉品質產生重要影響。某興趣小組測定了某地茶園土壤的酸堿性并提出改良方案。
查閱資料:茶樹最適宜生長在pH為5.0~5.5的土壤中。
【任務一】測定土壤酸堿性
(1)將土壤樣品與蒸餾水按1∶5的質量比在燒杯中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測得上層清液的pH為4。用pH試紙測定該溶液pH的操作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
 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
【任務二】調查土壤呈酸性的原因
(2)經調查發現,長期過量施用一些氮肥是土壤呈酸性的原因之一。請寫出一種氮肥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 
  。
“NH4Cl”或“CO(NH2)2”] 
 NH4HCO3[或
【任務三】改良土壤酸堿性
(3)牛牛同學認為將適量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中和其酸性。寫出熟石灰與酸(以硫酸為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H2SO4+Ca(OH)2===CaSO4+2H2O
(4)農業上常用白云石粉改良土壤酸堿性。為研究白云石粉掩埋深度對土壤酸堿性的影響,該小組在同一塊土地的三個不同區域開展實驗。50天后,測得等量白云石粉掩埋深度與土壤pH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圖中信息,你認為茶農將白云石粉掩埋的最適宜深度是   (填序號)。

A.0~10 cm  B.10~20 cm   C.20~30 cm
 B (共43張PPT)
學習主題三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第八講 常見氣體的制取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中考命題分析
04
考點分層訓練
03
重難點解法
02
基礎知識梳理
廣東省近五年中考化學考情一覽表
課標要求 年份/分值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3 4 5 3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1 7
教材導航:人教版:九上第二單元P43~45,P52~53,第六單元P145~149,P154~155,第七單元P175 粵教版:九上第三單元P77~84,第五單元P155~160
考點
1
反應原理
氣體 實驗試劑 反應原理(填化學方程式)
氧氣 高錳酸鉀
過氧化氫、二氧化錳
2KMnO4
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氣體 實驗試劑 反應原理(填化學方程式)
二氧化碳 大理石、稀鹽酸
氫氣 鋅粒、稀硫酸
CaCO3+2HCl===
CaCl2+H2O+CO2↑
Zn+H2SO4
===ZnSO4+H2↑
【注意事項】(1)不能選擇濃鹽酸代替稀鹽酸,因為濃鹽酸易   ,制取的氣體中混有氯化氫。
(2)不能選擇稀硫酸代替稀鹽酸,因為生成的硫酸鈣_______ 
 ,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進行。
(3)不能選擇碳酸鈉代替大理石,因為粉末狀固體與稀鹽酸接觸面積大,反應劇烈,不利于反應的控制和氣體的收集。
于水 
 微溶
 揮發 
考點
2
氣體制取裝置的選擇
一、發生裝置
1.選擇依據:反應物的狀態(固固、固液、液液型)和反應條件(是否需要加熱)。
2.常見的發生裝置
(1)裝置類型 固固加熱型 固液(液液)常溫型
(2)裝置圖 A B C D
E
試管
鐵架臺
長頸漏斗
錐形瓶
分液
漏斗
(3)適用反應 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除E裝置外);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用鋅粒與稀硫酸制取氫氣
(4)裝置優點 便于添加液體 可以控制反應的速率,獲得平穩氣流 安裝簡單,操作簡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發生和停止 
 可以控制反應
【注意事項】采用裝置A時:(1)點燃酒精燈后應先給試管預熱,然后再對準試劑部位集中加熱,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2)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KMnO4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放一小團棉花,目的是
   。
 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水倒流,炸裂試管 
 防止加熱時產生的冷凝
不均勻炸裂 
 防止試管受熱
(4)用裝置B進行氣體的制取實驗時,長頸漏斗末端必須
   ,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
(5)用裝置E進行氣體的制取實驗時,固體試劑必須為塊狀試劑。
 伸入液面以下 
二、收集裝置
1.選擇依據:氣體的性質(如密度、溶解性、能否與空氣和水反應)。
2.常見裝置
收集 方法 向上排空氣法 向下排空氣法 排水法
裝置圖
收集 方法 向上排空氣法 向下排空氣法 排水法
氣體性質 密度明顯比空氣  ,不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反應 密度明顯比空氣  ,不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反應 不溶于水或難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
典型氣體 CO2、O2等 H2、NH3、CH4等 H2、O2、
CH4等
特點 收集的氣體較    _ 收集的氣體
較  _
純凈 
小 
 干燥 
大 
【注意事項】(1)若選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應當等到________ 
 時再收集氣體,否則收集到的氣體不純。實驗結束時,應先   ,再 
  ,防止   。
(2)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導管應伸到集氣瓶的底部,防止
   。
收集的氣體不純 
 倒吸 
熄滅酒精燈 
 將導管從水槽中撤出 
續并較均勻地放出 
 氣泡連
考點
3
檢驗和驗滿
氣體 氧氣 二氧化碳
檢驗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則為氧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為二氧化碳
驗滿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氧氣已收集滿。(用排水法收集時,集氣瓶瓶口產生大氣泡時,說明已收集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中,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 
 將帶有火星的木條伸入
口,若木條立即熄滅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
瓶瓶口,若木條復燃 
 將帶有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
考點
4
氣體的除雜與干燥
1.常用裝置
A      B      C     D
2.氣體的除雜
氣體 雜質 常用試劑或方法 裝置
N2 O2 通過灼熱的銅網 D
CO CO2 通入    _ A
H2 HCl 通入    _ A
CO2 HCl 通入    _ A
CO2 CO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D
 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NaOH溶液 
 NaOH溶液 
3.氣體的干燥
干燥劑 可干燥的氣體 裝置
    _ 酸性或中性氣體:CO2、SO2、HCl、H2、O2、CO、N2、CH4等 A
生石灰、堿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NaOH固體 堿性或中性氣體:NH3、H2、O2、CO、N2、CH4等 B或C
濃硫酸
考點
5
多功能瓶的使用
目的 排水法集氣 排空氣法集氣 除雜、干燥、檢驗
裝置示意圖    進    出 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氣體從a(或d)進,空氣從b(或c)出;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氣體從b(或c)進,空氣從a(或d)出
   進
   出
 b 
 a 
 長 
 短 
考點
6
尾氣處理
1.點燃尾氣:可燃性污染氣體,可將其點燃轉化成無污染氣體(如CO)。
2.溶液吸收:酸性(或堿性)氣體通入堿性(或酸性)溶液中,與溶液反應生成不具有揮發性的鹽類(如NaOH溶液吸收CO2、SO2等)。
3.尾氣收集:裝置末端接一個氣球或其他容器,用以集中處理污染氣體或再利用。
重難點1 儀器的組裝與選擇、多功能瓶的使用
【例1】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收集有關氣體的裝置圖。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c   ;d   。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應選用
   (填字母)裝置進行組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實驗室制取CO2選用的發生裝置可選擇B,選擇的理由是
   ,用E收集CO2,氣體從   (填“a”或“b”)端通入。
 a 
 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不需要加熱 
 AF 
 長頸漏斗 
 酒精燈 
2KMnO4K2MnO4+MnO2+O2↑
(4)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也可選用C作發生裝置,你認為選用C相對于B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 
 ,其中注射器相當于   (填寫一種儀器名稱)的作用。
 分液漏斗 
應速率 
 可以控制反
【舉一反三】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選擇如圖中的部分儀器(夾持儀器省略)完成常見氣體制取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制取CO2,選擇的試劑是塊狀大理石和   ,若準備制得較多量的CO2,應選擇的儀器有   (填字母,不重復選用儀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若補充   (填儀器名稱),還可以組裝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
 酒精燈 
CaCl2+H2O+CO2↑ 
 CaCO3+ 2HCl===
 bdeg 
 稀鹽酸 
重難點2 氣體的除雜與干燥
【例2】實驗室用鋅粒和稀鹽酸反應制取氫氣,收集的氫氣往往不純,其中含有的雜質是   (填物質名稱),想要得到純凈的氫氣,則連接儀器的順序是發生裝置→   →   →收集裝置。(填序號)
 a 
 b 
 氯化氫和水蒸氣 
1.(2024威海)下列所示分別是氧氣的制取、干燥、收集和驗滿的裝置圖,其中錯誤的是( )
B
A  B  C  D
2.(2023廣東)“鹽穴儲氣”是一種地下儲能技術,進氣時采集鹽水,注水時排天然氣,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天然氣是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氣難溶于鹽水
C.從m端進氣可采集鹽水
D.從n端進水可排天然氣
B
3.(2023眉山)根據圖,有關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敘述正確的是( )
A.選擇甲裝置制取CO2,X為稀硫酸
B.選擇甲裝置制取H2,Y為銅粒
C.選擇乙裝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
D.選擇乙裝置干燥O2,氣流方向為b進a出
C
4.(2024山西模擬)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有關操作如下,正確的一項是( )
A.用帶有火星木條伸入集氣瓶中驗滿
B.該裝置的優點是可控制反應速率
C.將集滿氣體的集氣瓶正放在桌面上
D.先向錐形瓶內倒入過氧化氫溶液,再
放二氧化錳
C
i.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   。
圖1 圖2
 錐形瓶 
5.(2023廣東改編)(1)實驗室制取O2及性質檢驗。
ii.用高錳酸鉀制取O2,應選擇圖1中的發生裝置   (填字母),化學方程式為   。
(2)如圖2是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的過程,在F處觀察到的現象是   (填序號)。
 丙 
 A 
2KMnO4K2MnO4+MnO2+O2↑
(1)儀器a的名稱是   。
(2)用裝置A制取CO2,分液漏斗中盛裝的試劑是   ;用裝置C收集CO2,氣體應從導管口   (填“b”或“c”)通入。
 b 
 稀鹽酸 
6.(2021廣東)根據如圖中的實驗裝置回答:
 錐形瓶 
(3)用裝置B制取O2,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在導管上連接
一段橡膠管,橡膠管的另一端再接一段玻璃導管,再將玻璃
導管的末端伸入裝有水的水槽中,用熱毛巾(或手)捂住試管,
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導管末端形成一段穩定不回
落的水柱,則說明氣密性良好 
2KMnO4K2MnO4+MnO2+O2↑
(4)某同學在學習氮肥時,查閱資料:
①氨氣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稱為氨水;②氨水在濃度大或受熱時易分解放出氨氣。
實驗室用生石灰和濃氨水能快速制取氨氣的原因是________ 
 ;制得的氨氣   (填“能”或“不能”)用裝置D收集。
 不能 
和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濃氨水受熱易分解放出氨氣 
 生石灰
(1)儀器a的名稱是   。
(2)檢查裝置A氣密性的方法是夾緊止水夾,______________ 
 ,則氣密性良好。
若a內形成水柱且水柱保持一段時間不變 
 向a中注水,
7.(2019廣東)根據如圖實驗裝置,請回答:
 長頸漏斗 
(3)用H2O2制取氧氣,選擇的發生裝置為   (填字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用裝置F和另一儀器(除導管外)收集并測量O2體積,另一儀器名稱為   ,在F中氣體應從導管   (填“b”或“c”)端通入。
 c 
 量筒 
 A 
2H2O22H2O+O2↑
(5)實驗室里,常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備甲烷。
①選擇的發生裝置為   (填字母)。用裝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   的物理性質;用裝置C而不用裝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   。
②設計實驗證明CH4中含有氫元素:檢驗其純度后,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成,則證明CH4中有氫元素 
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小燒杯,燒杯內壁有水霧生
 點燃
 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 
 難溶于水 
 B 
i.塑料瓶①相當于實驗室中的   (填儀器名稱)。
ii.用稀鹽酸與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CaCO3+2HCl===CaCl2+CO2↑+H2O 
圖1 圖2
 集氣瓶 
8.【基礎實驗與跨學科實踐】
(1)利用塑料瓶等用品設計如圖裝置制取和檢驗二氧化碳。
iii.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v.用裝置B檢驗二氧化碳,應盛放的試劑是   。
v.用裝置C收集二氧化碳并驗滿,此過程體現二氧化碳的性質有   。
 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澄清石灰水
水,能形成穩定的液面差,則說明氣密性良好 
向A裝置左側塑料瓶中加水,當左側液面高于右側時停止加
 連接儀器裝置,關閉K1,
(2)模擬海洋生態系統
i.綠色植物在生態箱中通過呼吸作用和   作用參與碳循環。
ii.小宇向生態箱中通入CO2,一段時間后燒杯中出現的現象為   。
iii.測得生態箱內pH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學方程式)。
iv.請你結合生活實際列舉一條具體措施,減少大氣中CO2排放量:   。
 綠色出行(合理即可) 
 H2O+CO2===H2CO3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光合 
9.化學課上,某小組同學利用老師提供的實驗器材,設計了一套簡易“供氧器”(如圖1)。
(1)根據設計的“反應器”,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H2O22H2O+O2↑
(2)圖中標號①儀器的名稱:   。
(3)為制取干燥的氧氣,裝置接口連接的正確順序為   (填序號)。
A.a→b→c→d  B.a→b→c→e C.a→c→b→d  D.a→c→b→e
(4)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檢驗“儲氣瓶”氧氣已集滿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帶有火星的木條放在e端管口處,若木條復燃,則已集滿
 C 
 集氣瓶 
(5)反應發生后,使反應停止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反應停止,取出“儲氣瓶”中氧氣的操作為   。
(6)利用如圖2裝置可以制取收集并測量氫氣的體積,請將圖中的儀器b補畫完整。
答案圖
 向分液漏斗中注水,打開漏斗活塞,將氧氣排出 
錳和過氧化氫分離 
 拉起銅絲,使二氧化
如圖所示:(共54張PPT)
學習主題三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第十二講 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活動性順序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中考命題分析
04
重點實驗突破
03
新教材素材特訓
02
基礎知識梳理
05
重難點解法
06
考點分層訓練
廣東省近五年中考化學考情一覽表
課標要求 年份/分值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認識常見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 3 5 9 10 2
◎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 3 1 1 3
教材導航:人教版:九下第八單元P10~15 粵教版:九下第六單元P9~15
1.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通式: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基本反應類型為   )
金屬的化學性質(5年5考)
 化合反應 
考點
1
反應條件 金屬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常溫 鎂 表面逐漸變暗;點燃時,劇烈燃燒,發出   ,放出大量熱,生成白色固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鋁 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   薄膜(耐腐蝕的原因) _________   
 4Al+3O2===2Al2O3
 氧化鋁 
 耀眼白光 
2Mg+O2
2MgO
反應 條件 金屬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點燃 鐵 在氧氣中點燃,劇烈燃燒,    ,生成黑色固體(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細沙)   _
加熱 銅 在空氣中加熱時,表面生成    色固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 即使在高溫時金也不與氧氣反應 ——
火星四射
3Fe+2O2Fe3O4 

2Cu+O22CuO  _
2.金屬與酸(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通式:氫前金屬+稀鹽酸(稀硫酸)→鹽+H2↑,基本反應類型為   ]
 置換反應 
金屬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鎂 反應非常劇烈,產生大量氣泡,放出熱量 與稀鹽酸:  _
與稀硫酸:Mg+H2SO4===MgSO4+H2↑
Mg+2HCl===MgCl2+H2↑ 
金屬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鋅 較劇烈反應,產生較多氣泡,放出熱量 與稀鹽酸:Zn+2HCl===ZnCl2+H2↑
與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鐵 反應緩慢,有少量氣泡產生,溶液由___  色逐漸變為 色 與稀鹽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n+H2SO4===ZnSO4+H2↑ 

淺綠
Fe+2HCl===FeCl2+H2↑  _
 Fe+H2SO4===FeSO4+H2↑ 
金屬與稀酸的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位于氫前,酸不能是濃硫酸,也不能是硝酸。
3.與鹽溶液反應[通式:金屬(前)+鹽→新金屬(后)+新鹽,基本反應類型為   ]
 置換反應 
實驗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鋁與硫酸銅溶液 鋁絲表面有   色固體析出,溶液由  色逐漸變為   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銅與硝酸銀溶液 銅表面有   色固體析出,溶液由  色逐漸變為   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藍 
 無
 銀白 
 無 
 藍
 紅 
2Al+3CuSO4===Al2(SO4)3
+3Cu  _
 Cu+2AgNO3=== Cu(NO3)2
+2Ag  _
(1)只有活動性較強的金屬才能把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
(2)反應物中的金屬化合物必須溶于水。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   。
1.常見金屬在水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如下:
 強 
金屬的活動性順序(5年4考)
考點
2
(2)判斷金屬與酸能否發生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   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判斷金屬與鹽溶液能否發生反應及反應后濾液、濾渣的成分: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不包括K、Ca、Na)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
 氫前面 
1.(RJ九下P15新增習題改編)下列物質中不能由金屬與鹽酸直接反應制得的是( )
A.氯化鎂 B.氯化鋅
C.氯化鐵 D.氯化鋁
C
2.(RJ九下P15新增習題改編)現有X、Y、Z三種金屬,如果將三種金屬分別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溶解并產生氫氣;如果把X、Z分別放入到硝酸銀溶液中,Z表面有銀析出,而X沒有變化,判斷X、Y、Z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 )
A.X>Z>Y B.Y>X>Z
C.X>Y>Z D.Y>Z>X
D
3.(RJ九下P26新增習題改編)(1)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向濾渣中加入鹽酸,有氣泡冒出,則濾液中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
(2)鈦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Ti+6HCl===2X+3H2↑,則X的化學式為   。
若把鈦放入硝酸銀溶液中,   (填“有”或“沒有”)單質銀析出。
 有 
 TiCl3 
 FeSO4 
(3)我國早在西漢時期,就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述,意思是可溶性銅的化合物與鐵發生反應,得到單質銅,其中曾青就是硫酸銅溶液,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反應:
   。
 CuSO4+Fe===Cu+FeSO4 
重點實驗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 )
1.實驗設計與步驟
(1)比較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實驗思路 金屬與鹽酸反應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
實驗方案
實驗思路 金屬與鹽酸反應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
實驗現象 鐵絲表面有   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   色,銅絲表面無明顯現象 鐵絲表面附著一層  ,溶液由   色變為_________   色
實驗結論 金屬活動性順序:    _
 淺綠 
 藍 
 紅色固體 
 鐵>銅 
 淺綠 
 氣泡 
(2)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實驗思路 兩金夾一液 兩液夾一金
實驗方案
實驗思路 兩金夾一液 兩液夾一金
實驗現象 鐵絲表面附著一層  ,溶液由   色變為  色,銀絲表面無明顯現象 Fe(NO3)2溶液中無明顯現象,AgNO3溶液中銅絲表面附著一層銀白色固體,溶液由  色變為   色
實驗結論 金屬活動性順序:    _
 藍 
 無 
 鐵>銅>銀 
 淺綠 
 藍 
 紅色固體 
2.注意事項
(1)實驗前,需先將金屬進行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膜和污物。
(2)做金屬與酸反應的實驗時,一般用稀鹽酸或稀硫酸,不可用硝酸和濃硫酸;同時要注意控制變量 ,必須選擇形狀、大小、狀態相同的金屬,以及濃度相同的同一種酸。
(3)實驗所用的鹽必須可溶(金屬與鹽的置換反應必須在溶液中進行)。
(4)并不是所有排在前面的金屬,都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如鉀、鈣、鈉,會先與鹽溶液中的水發生劇烈反應。
1.[數字化實驗]高鐵軌道、車廂、附屬設施使用大量的鐵合金和鋁合金。小組同學探究合金中金屬的化學性質。
【實驗一】在分別裝有質量相等和外形相同的Cu、Fe、Al和Mg的四只燒杯中,加入相同質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鹽酸,如圖1所示。
(1)證明金屬活動性Fe>Cu的實驗現象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在丙、丁燒杯中,使用溫度傳感器,測得反應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據圖分析可知,金屬活動性Mg>Al,其理由是   。
 鎂完全反應的時間小于鋁完全反應的時間 
 Fe+2HCl===FeCl2+H2↑ 
現象,乙燒杯中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 
 甲燒杯中無明顯
【實驗二】把一定質量的Al放入剛反應結束的乙燒杯中,觀察現象,得出結論:金屬活動性Al>Fe。
(3)分析實驗一和實驗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填序號)
A.由實驗一、二可知,金屬活動性 Mg>Al>Fe>Cu
B.實驗二反應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 AlCl3
C.實驗二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質量一定變小
D.實驗一,若丁中固體有剩余,則丙、丁中參加反應的鹽酸的質量相等
 ABD 
2.某校化學實驗室廢液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廢液,他們想從中回收金屬銅和硫酸亞鐵晶體,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結合實驗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1)金屬X為   ,加入適量溶液Y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
(2)理論上所得硫酸亞鐵晶體的質量   (填“>”“<”或“=”)原廢液中硫酸亞鐵的質量。
 > 
屬銅里的金屬鐵 
 除去混在金
 鐵 
重難點 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后濾液、濾渣成分的分析
【例】(2023青島)向含有硝酸銀和硝酸銅的廢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濾渣洗滌、干燥、稱量,所得濾渣的質量與加入鋅粉的質量相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濾液可能呈藍色
B.濾渣中至少含有兩種物質
C.向濾渣中滴加稀鹽酸,一定沒有氣泡產生
D.向濾液中滴加稀鹽酸,一定沒有白色沉淀生成
C
【方法技巧】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后濾液、濾渣成分判斷的解題步驟:
第一步 排序:將題目中涉及的金屬按照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
第二步 一種金屬與混合鹽溶液反應:①判斷金屬單質是否能與所有的鹽溶液反應;②依據優先反應原則(即遠距離先置換)依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混合金屬與一種鹽溶液反應:①判斷所有的金屬單質是否都能與鹽溶液反應;②依據金屬活動性最強的金屬先與鹽溶液反應,依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第三步 根據加入金屬或鹽溶液的量判斷發生的反應,逐步分析
【舉一反三1】(2024黑龍江節選)向Cu(NO3)2溶液中加入Mg、Zn、Ag三種金屬,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無色濾液和濾渣。一定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濾渣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有氣泡產生,濾渣中一定有   (填化學式,下同),濾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質是   。
【舉一反三2】(2024南充節選)將一定質量的鐵粉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
 ZnSO4和FeSO4 
 Zn(NO3)2 
 Ag、Cu、Zn 
Mg(NO3)2 
 Mg+Cu(NO3)2===Cu+
1.(2023青島)錳(Mn)在鋼鐵、電池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其金屬活動性介于鋅和鐵之間。以下對金屬錳化學性質的預測,不合理的是( )
A.能在氧氣中燃燒  B.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C.能與稀鹽酸反應  D.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金屬與酸、鹽溶液的反應
B
考點
1
2.(2024威海節選)《淮南萬畢術》中記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外化而內不化”,“曾青”即硫酸銅溶液,該煉銅反應的原理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應中有效作用的微粒為   (用符號表示)。“外化而內不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Fe+CuSO4===FeSO4+Cu
在鐵的表面,阻止內部的鐵繼續反應 
 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的銅覆蓋
Fe、Cu2+
(1)(2024)用鐵板和硫酸銅溶液制作金屬蝕刻畫,是因為鐵和硫酸銅溶液能發生置換反應。( )
3.(廣東真題組合)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

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考點
2
(2)(2023)如圖裝置可探究Fe、Cu、Ag的金屬活
動性強弱。( )

(3)(2021)去除鐵粉中的碳粉:在足量的氧氣中灼燒。( )
(4)(2018)除去CuO中的Cu:加足量稀鹽酸,充分攪拌后再過濾。( )


4.(2024長沙改編)通過實驗可以驗證物質的性質。下列試劑中,不能驗證鐵、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是( )
A.稀硫酸 B.硫酸錫溶液
C.硫酸銅溶液 D.澄清石灰水
D
5.(2024臨夏)如圖為探究鎳(Ni)、鋅、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發現A試管中鎳絲表面無現象,B試管中鎳絲表面出現紅色物質,則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Ni、Zn、Cu
B.Zn、Cu、Ni
C.Zn、Ni、Cu
D.Cu、Ni、Zn
C
(1)銅絲插入AgNO3溶液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兩個現象分別
是   ,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鋁絲表面析出紅色固體時,試管內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
   。(填化學式)
Al(NO3)3 
 Cu+2AgNO3===Cu(NO3)2+2Ag 
 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6.(2024陜西)化學課堂上,老師為同學們演示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銅絲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 
7.(2024陜西)關于鋁、鐵、銀三種金屬,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三種金屬在空氣中均易銹蝕
B.用稀硫酸可以區分三種金屬
C.用鐵、銀和硝酸鋁溶液可以驗證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D.三種金屬均是生活中常用導線的制作材料
金屬的綜合考查
B
考點
3
(1)將鋁板表面打磨并貼上保護膜后刻畫出圖案,再滴加蝕刻液發生反應,蝕刻出一朵紅色玫瑰花如圖。打磨的目的是
   。蝕刻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8.(2024廣州一模)古今很多金屬制品造型優美、應用廣泛。金屬蝕刻畫是利用化學反應在金屬表面形成凹凸圖案。
 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2Al+3CuSO4===+3Cu
(2)工業上,金屬鎳(Ni)蝕刻可用于生產半導體器件。已知金屬活動性:Zn>Ni>Pb,據此判斷下列能蝕刻鎳單質的有
   (多選,填標號)。
A.稀鹽酸  B.NaOH溶液 
C.MgCl2溶液  D.AgNO3溶液
 AD 
9.金屬、金屬材料的使用推動了人類社會發展。
(1)甲同學觀察并描述鐵、鋁、銅的顏色,其中純銅呈    
色。并采用相互刻畫的方法比較純銅片和黃銅片的硬度,觀察到純銅片表面有明顯劃痕,說明黃銅的硬度比純銅   (填“大”或“小”)。
(2)乙同學查閱資料后得知金屬鋁的化學性質比鐵活潑,但在空氣中鋁比鐵更耐腐蝕,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Al+3O2===2Al2O3 
 大 
 紅 
(3)丙同學通過實驗1驗證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A、B兩試管中均觀察到明顯現象,說明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4)丁同學通過實驗2探究金屬與酸的反應,鎂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銅片表面無明顯現象。一段時間后,鋅片、鎂片表面產生氣泡的速率逐漸減慢,其原因是   。
 隨著反應的進行,鹽酸的濃度逐漸減小
 Mg+2HCl===MgCl2+H2↑ 
 鋁>銅>銀 
10.(2024湖北)《宋會要輯稿》記載:“浸銅之法,先取生鐵打成薄片,……浸漬數日,鐵片為膽水(硫酸銅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爐烹煉……方成銅。”下列理解錯誤的是( )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的接觸面積 
B.“鐵片為膽水所薄”發生了置換反應
C.“上生赤煤”指鐵片上生成了紅色的煤  D.“浸銅之法”可知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C
11.(RJ九下P25新增習題改編)某同學繪制了含鐵元素的部分物質轉化關系圖(圖中“→”表示一種物質可以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鐵絲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實現轉化①
B.轉化②可通過Fe3O4與CO發生置換反應實現
C.氧氣和水同時存在是實現轉化③的主要條件
D.通過Fe與ZnSO4溶液反應可實現轉化④
C
12.[數字化實驗]小明將未經砂紙打磨的鋁條放入盛有稀鹽酸的密閉容器中,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容器內壓強和反應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AB段發生的反應是2Al+6HCl===2AlCl3+3H2↑
B.鋁與稀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
C.氫氣的質量:C點>D點
D.D點表示化學反應剛好停止
B
(1)“攪拌”時發生的反應利用了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
   (填“強”或“弱”)。
(2)“過濾”后濾液的主要成分是   (寫化學式)。
 FeSO4 
圖1
 強 
13.(2022廣東)鐵銅雙金屬粉末可用于生產機械零件。利用還原鐵粉和CuSO4溶液制備該產品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相對原子質量:Fe-56,Cu-64)
(3)若用該工藝制備了1 000 g鐵銅雙金屬粉末產品,其中Cu單質的質量分數為19.2%。計算置換這些Cu單質所需還原鐵粉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
解:設需要鐵的質量是x。
Fe+CuSO4===FeSO4+Cu
56 64
x 1 000 g×19.2%
  
x=168 g
答:需要鐵的質量為168 g。
圖2
圖2
(4)“干燥還原”可在不同的溫度下進行,產品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隨溫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若(3)中產品是在500 ℃時干燥還原后得到的,則其中最多含Fe元素   g(產品中只含三種元素)。
 804 
14.[項目式學習](2024常州)興趣小組利用某種脫氧劑開展項目式學習。
任務一:成分初探
(1)完成下表內容。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與解釋
①取樣,用磁鐵吸引 樣品中有黑色固體能被吸引 脫氧劑中含有鐵單質。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Fe+2HCl===H2↑+FeCl2
③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被磁鐵吸出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稀鹽酸 固體逐漸減少,   ,溶液變成淺綠色
③取被磁鐵吸出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    溶液 固體表面出現紅色固體
FeSO4 
 Fe+CuSO4===Cu+
 有氣泡產生 
 硫酸銅 
圖1
任務二:效果檢驗
(2)同學們利用一個軟塑料瓶設計如圖1所示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   ,完成了脫氧效果的檢驗。這是從  (填“反應物消失”或“新物質生成”)的視角,驗證了該反應的發生。
 反應物消失 
 軟塑料瓶變癟 
(3)同學們觀測到食物在缺氧環境下霉菌菌落的數目比富氧條件下少,由此可知,脫氧劑能延長食物保質期的原因是:消耗   能防止食物腐敗。
 氧氣 
任務三:回收設計
已知使用過的脫氧劑中含有氧化鐵、氯化鈉、碳酸鈉、硅藻土、碳、鐵。甲同學設計了以下回收鐵的流程。
圖2
資料卡:i.硅藻土不溶于水和酸。
ii.FeCl3溶液與Fe、Zn均能反應生成FeCl2。
(4)步驟②中氧化物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
(5)乙同學認為上述回收流程可以省略步驟①,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的 
鐵吸引出來的鐵直接在溶液中參與這些反應,效果是一樣
系列反應,最終形成回收的鐵,所以可以省略步驟①,讓磁
①用磁鐵吸引出來的鐵在步驟④中又要加入溶液中,經過一
 步驟
6HCl===2FeCl3+3H2O 
 Fe2O3+(共60張PPT)
學習主題三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第七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中考命題分析
04
重點實驗突破
03
新教材素材特訓
02
基礎知識梳理
05
重難點解法
06
考點分層訓練
廣東省近五年中考化學考情一覽表
課標要求 年份/分值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3 5 3 3 10
◎一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1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4 2
◎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環為例,認識物質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轉化及其對維持人類生活與生態平衡的意義 4 2
教材導航:人教版:九上第六單元P127~144 粵教版:九上第五單元P146~165
考點
1
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5年5考)
1.金剛石、石墨與C60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碳單質 金剛石 石墨 C60
物理性質 無色透明的固體,天然存在的最    的物質 灰黑色,有金屬光澤,質   ,有滑膩感,有優良的    性能 由C60分子構成,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導電 
 軟 
 硬 
碳單質 金剛石 石墨 C60
用途 作裝飾品;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等;在特殊條件下制備的金剛石薄膜,可用作透鏡等光學儀器的涂層;也可用于集成電路基板散熱 制鉛筆芯;高鐵列車的受電弓滑板;作石墨電極等 應用于超導、催化、能源及醫學等領域
碳單質 金剛石 石墨 C60
注意 (1)金剛石、石墨、C60都是由   組成的單質,化學性質   ,但物理性質差異很大,原因是它們的    不同; (2)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屬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化學 
 原子排列方式 
 相似 
 碳元素 
2.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單質。活性炭和木炭具有   的結構,因此有較好的_____ 
能力,可用于吸附色素、異味等。
3.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及用途
(1)穩定性:由于碳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   ,故碳單質常溫下化學性質   ,如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夠保存很長時間而不變色。
 不活潑 
 4 
 吸附
 疏松多孔 
(2)可燃性(可用作   )
①充分燃燒時:   (寫化學方程式,下同);
②燃燒不充分時:   。
C+O2CO2
燃料
2C+O22CO
(3)與某些氧化物反應(可用于冶金工業)
①與CO2反應:   ;
②與氧化銅反應:   ;
③與氧化鐵反應:   。
C+CO2 2CO
C+2CuO 2Cu+CO2↑
3C+2Fe2O3 4Fe+3CO2↑
1.物理性質
無色、無臭的氣體,   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2.化學性質
(1)可燃性(點燃前要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火焰
呈   色)。根據這一性質,一氧化碳可用作   。
 燃料 
 藍 
 驗純 
一氧化碳的性質(5年3考)
 難 
考點
2
2CO+O2 2CO2
(2)與某些氧化物反應(可用于冶金工業)
①與氧化銅反應:   ;
②與氧化鐵反應:   。
(3)毒性:一氧化碳極易與人體血液中的   結合,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合,造成人體缺氧,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
血紅蛋白
(1)CO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接近,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CO,通常用排水法收集。
(2)用煤等含碳燃料取暖時,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一定要裝煙囪,并且室內通風。
1.物理性質:無色、無臭的氣體,密度比空氣  ,  溶
于水(體積比約為1∶1)。固態二氧化碳叫“   ”,升
華時吸收大量的熱。
 干冰 
 能 
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5年3考)
 大 
考點
3
2.化學性質(“三不二水一碳”)
化學性質 舉例
不能供給呼吸(本身無毒) 進入久未開啟的地窖前,要先做燈火試驗;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風換氣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
與水反應    (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原因;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
注意:碳酸很不穩定,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_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化學性質 舉例
與堿反應 ①與澄清石灰水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檢驗CO2)
②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或除去CO2)
與碳反應 CO2+C2CO[為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Ca(OH)2+CO2===
CaCO3↓+H2O 
 CO2+2NaOH===
Na2CO3+H2O 
吸熱
(1)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能溶于水,不能說是易溶于水。
(2)二氧化碳能使濕潤的石蕊試紙變紅,但使石蕊變紅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的一種酸性物質(碳酸)。
(3)CO和CO2元素組成相同,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
 分子構成不同 
3.二氧化碳的用途
滅火,作化工產品的原料,作氣體肥料(光合作用的原料),干冰可作制冷劑、用于人工增雨等。
4.二氧化碳的制取
(1)工業制取(煅燒石灰石):   (填化學方程式)。
(2)實驗室制取[詳見P53《第八講 常見氣體的制取》]。
CaCO3CaO+CO2↑
5.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1)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
(2)溫室效應:①增強原因:人類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劇增加;能夠吸收CO2的森林不斷減少;
②緩解措施: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清潔能源;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采用物理、化學等方法,捕集、利用與封存二氧化碳等。
光合
(3)低碳行動與可持續發展:①概念:所謂“低碳”,就是較低的   排放;
②低碳行為:使用清潔能源、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提倡紙張雙面使用、減少私家車的使用、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二氧化碳 
1.(RJ九上P129新增素材改編)高鐵列車依靠車頂的受電弓滑板與接觸網持續摩擦獲取電力,從而維持高速運行。石墨可用于制造受電弓滑板,這一應用與石墨的下列性質無關的是( )
A.滑膩感  B.顏色黑 
C.導電性  D.熔點高
B
2.(RJ九上P152新增習題改編)下列關于CO和CO2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CO和CO2均是大氣污染物 
B.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
C.CO和CO2均能溶于水 
D.CO和C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D
3.(RJ九上P150新增習題改編)實驗室里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并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從長頸漏斗注入15 mL稀硫酸
B.B試管中石蕊溶液變紅,說明CO2具有酸性
C.若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可觀察到其變渾濁
D.C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也可用于檢驗CO2
C
4.(RJ九上P134新增習題改編)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在我國書法和繪畫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1)《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水墨畫,其保存完好的原因是   。
(2)竹子不僅可以用于制作毛筆筆桿,還可以加工成竹炭,用于除去冰箱、衣柜、汽車等內部循環中的異味,這是利用了竹炭的   性。
 吸附 
 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課本小實驗 木炭、CO還原氧化銅
實驗 木炭還原氧化銅 CO還原氧化銅
實驗原理     _ ———————————     _
———————————
實驗裝置
C+2CuO2Cu
+CO2↑
CO+CuO
Cu+CO2
實驗現象 黑色粉末逐漸變為   色,澄清石灰水    _
注意事項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防止    回流到試管底部,使試管    ; (2)試劑粉碎并平鋪在試管底部的目的是    ,使反應更充分; (3)加熱時,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網罩的目的是   ; (4)反應結束時,先將導管從石灰水中撤出,再熄滅酒精燈,防止____________   ,使試管炸裂 (5)先通入一段時間的CO,再點燃左邊酒精燈加熱,目的是排出裝置內的空氣,防止 __________ 
 ;
(6)反應結束時先停止加熱,繼續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卻,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CO有毒,要進行尾氣處理,可在裝置末端   或______ 
  _
球收集 
 用氣
 點燃 
化銅 
 生成的銅再次被氧化成氧
加熱后發生爆炸 
 CO不純,
至灼熱的試管底部 
 石灰水倒吸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 
 增大試劑的受熱面積 
 炸裂 
 冷凝水 
 變渾濁 
 紅 
【溫馨提示】
(1)涉及CO的實驗,要注意進行尾氣處理(有毒性),實驗開始前要驗純,防止加熱或點燃時氣體不純發生爆炸。
(2)碳還原氧化銅的條件為高溫,CO還原氧化銅的條件為加熱。
(3)碳還原氧化銅、CO還原氧化銅兩個實驗的裝置、反應結束的操作不同,注意區分。
(1)現象:兩支蠟燭   熄滅。
(2)結論:二氧化碳不燃燒也   (化學
性質),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性質)。
注意:作答相關題目時要看清題目問的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
 物理 
 不支持燃燒 
2.將二氧化碳氣體倒入裝有高低蠟燭的燒杯中
 自下而上依次 
  重點實驗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
1.實驗室制取的原理:  。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詳見P53“第八講 常見氣體的制取”)
CaCO3+2HCl===CaCl2+H2O+CO2↑ 
3.往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塑料瓶中加入約容積的水
(1)現象:塑料瓶變癟。
(2)結論:   。
注意:該實驗現象不能得出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化學反應。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分別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做相應實驗
實驗 內容
實驗 現象 紙花不變色 紙花不變色 紙花變    _ 紅色紙花
_——————

 變回紫色 
實驗 分析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CO2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CO2與水反應生成的    能使紫色石蕊變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 ———————— 碳酸不穩定,易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
——————
實驗 結論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
碳酸
CO2+H2O===
H2CO3 
H2CO3===
H2O+CO2↑
(1)儀器B的名稱是   ,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方程式為   。
 CaCO3+2HCl===CaCl2+H2O+CO2↑ 
圖1    圖2
 錐形瓶 
1.實驗室制取CO2及性質檢驗
(2)圖1中   (填字母)組合,與圖2的發生裝置具有相同的優點。
(3)用圖2裝置制備CO2并驗證其性質,燒杯中的現象是
   ,說明CO2密度比空氣大,檢驗CO2時,將裝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   (填“b”或“c”)端連接橡膠管a上。
 b 
 氣球飄起 
 AD 
圖1    圖2
2.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技術與應用
(1)碳捕集:采用物理方法—“冷甲醇洗法”。通過加壓、降溫用甲醇捕集廢氣中的CO2,若將CO2從甲醇溶液中分離出來,需進行的操作是   。
(2)碳利用與封存:將超臨界CO2注入地下孔隙,將原本難以開采的游離石油“擠出”,驅油的同時將CO2封存。石油屬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 
 降壓、升溫 
資料:超臨界CO2是指在特定的溫度和壓強下,CO2處于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狀態。
(3)下列對超臨界CO2的理解正確的是   (多選,填序號)。
a.與CO2的組成不同
b.不可燃、不助燃
c.與干冰相比,分子間隔不同
 bc 
重難點1 CO和CO2的鑒別與除雜
【例1】下列實驗方案能夠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B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CO中是否含有H2 將氣體點燃
B 鑒別CO和CH4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燒杯
C 鑒別CO2和N2 用燃著的木條
D 檢驗CO2中是否含有HCl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所用試劑 CO現象 CO2現象
通入澄清石灰水 無明顯現象 澄清石灰水
    _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無明顯現象 溶液變   色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無明顯現象
點燃 燃燒,發出   色火焰 不燃燒
 紅 
 變渾濁 
 藍 
 粉末由黑色變
為紅色 
【方法技巧】(1)CO與CO2的鑒別常用方法:
(2)CO與CO2的除雜方法:
①除去CO2中的CO:通過足量灼熱的   粉末。
②除去CO中的CO2:先通入足量的   溶液中,再通過濃硫酸;或通過足量灼熱的   。
 碳粉 
 氫氧化鈉 
 氧化銅 
【舉一反三1】下列除去雜質所選用的方法正確的是( )
A.除去CO中的H2:點燃混合氣體
B.除去CO中少量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和濃硫酸
C.除去CO2中少量CO:用點燃方法
D.除去O2中的CO:通過灼熱的銅網
B
重難點2 含碳物質的轉化
【例2】(2024廣州)部分含碳物質的分類與相應的化合價關系如圖。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
A.a可能是C60
B.b和c能相互轉化
C.c能與水反應生成d
D.c不能直接轉化成e
D
(1)圖中物質的類別未包括   (填字母)。
a.酸  b.堿
c.鹽  d.氧化物
(2)圖中物質轉化可通過分解反應實現的是   (填序號)。
 ⑥⑦ 
【舉一反三2】(KY九上P164素材改編)生活中含碳物質種類繁多、應用廣泛。以下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圖:
 b 
(3)CO2能使濕潤的紫色石蕊紙花變紅,是因為發生圖示轉化中的反應   (填序號),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
(4)⑧可以通過與   反應實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轉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為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吸熱 
 CO2+Ca(OH)2===CaCO3↓+H2O 
 澄清石灰水[或“Ca(OH)2”] 
 化合 
 ⑤ 
C+CO22CO
1.(廣東真題組合)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2024)用活性炭等材料制作凈水器,是利用活性炭有可燃性。( )
(2)(2023)用鉛筆芯制作電極是因為石墨有導電性。( )
(3)(2019)金剛石硬度大,可制造鉆頭。( )
(4)(2018)金剛石、石墨、活性炭的性質相同。( )



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考點
1
2.(廣東真題組合)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應用廣泛。
(1)(2023)石墨烯、金剛石和C60均屬于碳單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組成      b.都由碳原子構成      c.物理性質相似
(2)(2022)畫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變色,說明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   。
(3)(2019)焙燒硅藻土、活性炭都有   的結構,能起到吸附作用。
 疏松多孔 
 穩定(或“不活潑”) 
 a 
3.下列關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排放 CO2是溫室效應加劇的主要原因 
B.封閉房間燃燒含碳燃料要防 CO 中毒
C.干冰可用于人工增雨 
D.如圖裝置可證明CO2能與燒堿溶液反應
碳的氧化物
D
考點
2
4.如圖所示實驗中,①、④為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的棉球,②、③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對該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①比④先變紅,②、③不變紅 
B.②比③先變紅,①、④不變紅
C.③比②先變紅,①、④不變紅 
D.④比①先變紅,②、③不變紅
D
  [主題式題組]我國提出爭取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總量和吸收總量相當。針對中學生的學習環境,國家也規定教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許濃度為0.15%。根據相關材料回答5~6題。
5.下列是某學習小組對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檢測和相應結果處理的措施,不正確的是( )
A.從教室不同位置多點采集空氣樣品
B.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置于教室一段時間進行測定
C.測得二氧化碳濃度為0.28%,說明二氧化碳濃度超標
D.為避免二氧化碳濃度超標,教室應多通風換氣
B
6.下列措施中對促進“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
A.大力推廣使用脫硫煤 
B.加快煤的開采與使用,大力發展經濟
C.大規模開采可燃冰作為新能源 
D.綠色出行,積極踐行“低碳生活”理念
D
(1)若打開K1,A處可觀察到的現象是蠟燭________________ 
 ,證明CO2具有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燒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
滅 
7.某同學用如圖裝置(鐵架臺等略去)探究CO2的性質。
 由低到高依次熄
(2)B處進行實驗時,先關閉K1和K2,加熱b,一段時間后,再通入CO2,觀察到a、c中紙花均不變色。再打開K2,a中紙花逐漸變   ,由此證明了CO2能與水反應,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H2O+CO2===H2CO3 
 紅 
8.[跨物理學科](2024瀘州)向一集滿CO2的集氣瓶中放入一片藍色石蕊試紙,注入適量的蒸餾水,蓋上玻璃片,上下振蕩,再將其倒置(如圖),把手移開,玻璃片沒有掉下來。藍色石蕊試紙在注入蒸餾水并振蕩后變紅。依據現象一定能得出對應結論的是( )
A.玻璃片沒有掉下,證明瓶內氣壓大于大氣壓
B.玻璃片沒有掉下,證明CO2與水發生了反應
C.振蕩后試紙變紅,證明CO2與水反應產生了酸
D.振蕩后試紙變紅,證明CO2能與石蕊反應變紅
C
9.(2024重慶)CO2的捕集和利用是我國能源領域的重要戰略方向。如圖是CO2的捕集與轉化示意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FeO可以循環使用 
B.反應Ⅰ屬于置換反應
C.反應Ⅱ固體質量增加 
D.鐵的氧化物之間轉化的條件相同
A
10.(2023岳陽)構建化學基本觀念是學好化學的基礎。下列對化學基本觀念的認識錯誤的是( )
A.元素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B.結構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兩者的分子構成不同
C.微粒觀: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D.轉化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C
11.[項目式學習](2024泉州二模)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項目式學習小組圍繞“碳中和”進行如下探究。
活動一:溯CO2來源
(1)[開放性設問]大氣中CO2的產生途徑有:化石燃料燃燒、
   (寫一條)。
 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合理即可) 
據表中數據分析,與煤相比,用天然氣作燃料的優點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氧化碳更少 
(2)充分燃燒10 g天然氣和10 g煤,產生CO2的質量及放出的熱量如表所示。
 等質量煤和天然氣燃燒,天然氣放出熱量更多,產生的二
燃料種類 10 g天然氣 10 g煤
產生CO2的質量 27 g 40 g
放出的熱量 580 kJ 300 kJ
(3)[開放性設問]寫出生活中的一種低碳行為:___________
   。
  綠色出行
(合理即可) 
活動二:追CO2去蹤
(4)大氣中CO2的主要消耗途徑有光合作用和海洋吸收等。海水吸收CO2會造成酸化,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H2O===H2CO3
(5)小組同學將CO2不斷通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NaOH溶液中,用pH傳感器實時測定溶液的pH,實驗數據如圖。已知該實驗條件下:Na2CO3溶液的pH約為11.6;NaHCO3溶液的pH約為8.3。當溶液pH=10.0時,溶液中的溶質為
   。
活動三:探CO2吸收
 Na2CO3和NaHCO3 
12.【科普閱讀】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關問題。
隨著工業生產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氣中的CO2越來越多,導致溫室效應增強。碳替代、碳減排、碳封存、碳循環是實現“碳中和”的4種主要途徑。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4種途徑對全球“碳中和”的貢獻率如圖1。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環節,常選用氫氧化鈉、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劑。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時,研究人員通過實驗比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鉀3種吸收劑對煙氣中CO2的脫除效果,其結果如圖2。
(1)大量含碳燃料的燃燒會產生大量CO2,排入大氣中導致
   效應增強;過量的二氧化碳進入海洋,使海洋酸化,酸化的原因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   ,自然界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徑主要是   作用。
 光合 
 CO2+H2O===H2CO3 
 溫室 
(2)由如圖1可知,到2050年,對全球碳中和貢獻率最大的途徑是   。
(3)[開放性設問]碳替代指用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目前人類可開發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寫一種即可)。
(4)對比圖2可知當煙氣流速相同時,對煙氣中CO2的脫除效果最好的是   。
 氨基乙酸鉀 
 太陽能(合理即可) 
 碳替代 
(5)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填序號)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替代私家車出行 
B.雙面打印紙質資料
C.關注個人衛生,使用一次性筷子 
D.夏季空調溫度不低于26 ℃
 C (共62張PPT)
學習主題三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第六講 空氣和氧氣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中考命題分析
04
重點實驗突破
03
新教材素材特訓
02
基礎知識梳理
05
考點分層訓練
廣東省近五年中考化學考情一覽表
課標要求 年份/分值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認識空氣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形成保護和節約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與社會責任 3 3 3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氧氣的主要性質,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3
◎了解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知道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重要作用 3 3 1
◎實驗探究活動: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教材導航:人教版:九上第二單元P29~54 粵教版:九上第二單元P32~40,第三單元P72~87
1.化學史料:法國化學家   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得出了空氣由氧氣和   組成的結論。
2.成分:空氣是一種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它的成分按   計算,大約是: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0.03%。
 0.94% 
 21% 
 78% 
 體積 
 混合物 
 氮氣 
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用途(5年1考)
 拉瓦錫 
考點
1
3.空氣中各成分的用途
(1)氧氣(O2):醫療急救(供給呼吸);煉鋼、化工生產、氣割、氣焊等(利用的性質為   )。
(2)氮氣(N2):焊接金屬時用氮氣作保護氣,食品包裝中充入氮氣以防腐(化學性質   );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醫療上可利用液氮進行冷凍治療;超導材料在液氮的低溫環境下顯示超導性能等。
 不活潑 
 支持燃燒 
(3)稀有氣體(He、Ne、Ar等):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用于航標燈、霓虹燈等(體現其   性質);液態氦可用于制造低溫環境;氦氣可用于填充探空氣球等。
(4)二氧化碳(CO2):常用于   (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作氣體肥料;固態二氧化碳(俗稱   )用于人工增雨等。
4.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詳見P39“重點實驗突破”)。
 干冰 
 滅火 
 物理 
(1)空氣中各成分的含量是指體積分數,而不是質量分數。
(2)潔凈的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屬于混合物。
1.目前計入空氣質量評價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顆粒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等(形成霧霾的主要原因)。
(2)氣體污染物:   、   (形成酸雨),CO(有毒)、臭氧等。
2.防治措施:使用清潔能源,加強空氣質量監測,積極植樹、種草等,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NO2 
空氣污染和防治措施(5年3考)
 SO2 
考點
2
(1)CO2含量過高會加劇   ,但CO2本身沒有毒性,不屬于空氣污染物。
(2)空氣質量指數日報中的空氣質量指數越小,空氣質量指數級別越低,空氣質量越   。
 好 
 溫室效應 
1.物理性質:在標準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臭的氣體,
   溶于水,密度比空氣   。液態時為淡藍色,固態時為淡藍色。
 略大 
氧氣的性質及制取(5年5考)
 不易 
考點
3
2.化學性質(助燃性、氧化性)
物質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在空氣中 在氧氣中
(1)木炭 持續紅熱 燃燒,發出明亮的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2)硫 發出微弱的   色火焰 發出明亮的   色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熱,生成   的氣體
C+O2_
白光
CO2 
S+O2
SO2 
淡藍
藍紫
有刺激性氣味
物質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在空氣中 在氧氣中
(3)鐵絲 鐵絲紅熱,不能燃燒 劇烈燃燒,  ,放出大量的熱,生成   色固體 __________________
__
(4)紅磷 發出黃色火焰 發出耀眼的白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熱,產生大量    _
(5)鎂條 劇烈燃燒,放熱,發出   ,生成   色固體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黑 
 火星四射 
3Fe+2O2
Fe3O4  _
 白 
 耀眼的白光 
 白煙 
4P+5O2
2P2O5 
 2Mg+O2
2MgO 
(1)氧氣可助燃但不可燃,故氧氣不可作燃料!
(2)煙是固體小顆粒,霧是小液滴,二者完全不同,紅磷燃燒的現象是產生大量白煙,而不是煙霧。
(3)實驗現象指感官感受到的,即顏色、狀態等的變化。實驗結論指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得到的物質及其性質等。因此,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能直接指出生成物的名稱。如木炭燃燒的現象不能說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3.工業制法:為   變化,利用液氧和液氮的______ 
不同,過程如下:
 沸點
 物理 
4.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
(1)高錳酸鉀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化學方程式,下同)。
(2)過氧化氫分解:   。
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1.概念:在化學反應里能   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   和   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化學性質 
 質量 
催化劑(5年3考)
 改變 
考點
4
2.特點:(1)“一變二不變”: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可加快反應速率,也可減慢反應速率);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均沒有改變。
(2)對于同一反應,催化劑不是唯一的,如過氧化氫分解可以使用CuSO4、紅磚粉等作催化劑;對于不同反應,催化劑可能相同,如分解過氧化氫和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科粵版教材上冊P83)都可以使用催化劑MnO2。
(1)催化劑是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是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2)催化劑不能改變反應能否發生,不會影響生成物的質量,亦不會改變生成物。
(3)催化劑參與化學反應,但既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個反應條件。
(4)[教材新增]我國石油化工專家、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院士研發了多種用于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
A.氮氣  B.二氧化碳和氮氣 
C.氮氣和氬氣 D.二氧化碳和氬氣
1.(RJ九上P37新增習題)科學家對火星的大氣進行分析,得到下表所示數據,與地球大氣的成分相比,火星大氣中含量更高的是( )
D
氣體 二氧化碳 氮氣 氬氣
體積分數/% 95 2.7 1.6
2.(RJ九上P47新增素材改編)在我國石油煉制催化劑制造技術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閔恩澤院士獲得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關于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催化劑是加快反應速率的 
B.催化劑反應前后性質不變
C.催化劑反應前后的質量不變 
D.一種催化劑可以應用于所有反應
C
3.(KY九上P76新增習題改編)有三瓶無色、無臭的氣體,分別是氧氣、空氣、二氧化碳,區別它們的最佳方法是( )
A.測定氣體的密度
B.觀察氣體的顏色
C.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蕩
D.插入燃著的木條
D
4.(RJ九上P48習題改編)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組儀器是( )
A.試管、鐵架臺  B.燒杯、玻璃棒
C.集氣瓶、酒精燈  D.導管、單孔塞
B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
(1)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的操作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
(2)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的實驗注意事項:
①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使試管炸裂 
重點實驗一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
 冷凝水倒流至熱的試管底部,
②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氣后,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收集方法:
①向上排空氣法→氧氣的   比空氣略大。
②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當導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 
地放出氣泡時,開始收集)
 連續并比較均勻
 密度 
進入導管 
 加熱時試管內的粉末狀物質
炸裂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因驟冷而
②驗滿
(4)檢驗與驗滿:
①檢驗:將帶有火星的木條   ,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是氧氣。
 插入集氣瓶中 
2.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
步驟 Ⅰ Ⅱ Ⅲ
圖示
現象 帶有火星的木條不復燃 有大量氣泡產生,木條    _ 有大量氣泡產生,木條
    _
分析 過氧化氫在常溫下分解緩慢 二氧化錳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 二氧化錳能繼續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前后其化學性質    _
 不變 
 復燃 
 復燃 
3.氧氣的性質探究
物質 實驗操作 說明
木炭 ①紅熱的木炭用坩堝鉗夾持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時,要由上而下
   (填“快速”或“緩慢”)插入,以便______________  ;
②振蕩,澄清石灰水    _
 變渾濁 
 木炭與氧氣充分反應
 緩慢 
物質 實驗操作 說明
硫 ③集氣瓶底部水(可用堿液代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硫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得更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
  與空氣相比,氧氣單位體積的空間里氧分子的數目更多,反應越劇烈 
物質 實驗操作 說明
鐵絲 ⑤鐵絲繞成螺旋狀的目的是_______ 
 ;
⑥集氣瓶底部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⑦火柴的作用是   ,要待火柴快燃盡時,再插入集氣瓶中
 引燃 
物炸裂瓶底 
 防止濺落的高溫熔融
鐵絲的受熱面積 
 增大
1.實驗室制取O2及性質檢驗。
i.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   。
ii.用高錳酸鉀制取O2,應選擇圖1中的發生裝置   (填字母),化學方程式為  。
 A 
 錐形瓶 
圖1
2KMnO4K2MnO4+MnO2+O2↑ 
iii.收集一瓶O2并進行性質檢驗。
操作 現象 結論
圖2 硫燃燒時,   (填字母),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a.產生大量白煙 b.生成黑色固體 c.發出藍紫色火焰 O2具有氧化性
集氣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c
  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氣  _
  原理分析:4KO2+2CO2===2K2CO3+3O2,4KO2+2H2O===4X+3O2↑,則X的化學式為   。
  動手實踐:設計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圖所示。使用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生氧劑由   (填顏色變化)時,則基本失效。
 黃色變為白色 
 KOH 
2.制作氧自救呼吸器
  查閱資料:超氧化鉀(KO2)為黃色固體,
可分別與CO2、H2O反應生成O2和白色固體,
產氧效率高,適合作生氧劑。
2.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重點實驗二 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實驗原理:物質在密閉容器中與空氣中的   發生反應,使密閉容器中壓強   ,打開彈簧夾后,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水被壓入容器,進入容器中水的體積約等于消耗密閉容器內O2的體積。
 減小 
 氧氣 
3.反應原理: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現象
(1)集氣瓶中的紅磷燃燒,產生   ,放出熱量。
(2)裝置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瓶內液面上升,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原集氣瓶中氣體體積的  。
  4P+5O2
2P2O5
大量白煙
5.實驗結論:空氣中的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
6.交流與討論
(1)集氣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
(2)實驗中紅磷要足量的原因是   。
(3)實驗結束后,集氣瓶內剩余氣體主要是   ,從實驗結果也可以說明該氣體具有的性質是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既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 
 難溶于水 
 氮氣 
 耗盡集氣瓶中的氧氣 
 吸收紅磷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 
 防止熱的燃燒物濺落炸裂集氣瓶底
7.實驗誤差
實驗操作 原因分析 誤差結果
沒有立刻將燃著的紅磷伸入集氣瓶     _     _
實驗過程中彈簧夾沒有夾緊 紅磷燃燒時集氣瓶內氣體因受熱沿導管逸出     _
紅磷量不足     _     _
裝置漏氣 冷卻過程中使裝置外的空氣進入,補充消耗的氧氣     _
實驗結束后,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裝置內氣體溫度偏高,體積偏大,使瓶內外的氣壓差偏小     _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大 
 裝置中的氧氣不能耗盡 
 裝置內氣體受熱逸出 
8.試劑的選擇——能否用以下試劑代替紅磷?
試劑 能否代替紅磷 原因分析
(1)鐵絲     _     _
(2)鎂  不能 與氧氣、二氧化碳、氮氣均能發生反應
(3)木炭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硫粉 能 生成的二氧化硫可用 溶液吸收
 氫氧化鈉
形成氣壓差 
 燃燒過程中生成等體積CO2,不能
 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不能 
 不能 
9.實驗改進與創新
(1)實驗裝置創新:
圖1 圖2 圖3
改進點燃方式:如圖1和圖2,優點是:①在不打開裝置的情況下引燃紅磷,防止燃燒產物污染空氣;②避免因燃著的紅磷伸入集氣瓶時過慢,瓶內氣體因受熱膨脹逸出而導致誤差。
改進測量方式:如圖3,起始時活塞停留在10刻度處,實驗過程中活塞的移動軌跡是   ;實驗結束后,能觀察到活塞最終約停留在刻度   處。
 8 
 先向左移動,后向右移動 
圖1 圖2 圖3
①如圖4、圖5,加熱銅粉或銅絲。如圖4,氣球的作用是
   ;兩個實驗中均反復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使裝置內氧氣充分反應 
圖4 圖5 圖6 圖7
 平衡氣壓 
(2)實驗原理創新:
②如圖6、圖7,利用鐵銹蝕的原理。如圖6,食鹽水的作用是   ;如圖7,一段時間后量筒中水面約處于   mL刻度處。
 40 
 加快鐵的銹蝕 
圖4 圖5 圖6 圖7
第3題圖 
A.圖甲中可用蠟燭代替紅磷進行該實驗
B.圖乙中BC段壓強變大的原因是有五氧 化二磷生成
C.圖乙中C點反應剛好結束
D.圖乙中D點打開止水夾
3.[數字化實驗]實驗小組利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并用傳感器記錄集氣瓶中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第4題圖
4.[創新實驗]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量筒中先裝入一定量的水,再將裝有足量潮濕鐵粉的礦泉水瓶(有效容積為345 mL)旋緊瓶蓋放入其中,觀察瓶子不再變癟,記錄反應前后數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礦泉水瓶需氣密性好 
B.實驗原理為鐵生銹消耗氧氣,使瓶
內壓強減小
C.實驗測得氧氣體積分數約為20.9% 
D.鐵粉用量越多,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越大
D
1.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結論的科學家是( )
A.道爾頓  B.門捷列夫 
C.阿伏加德羅  D.拉瓦錫
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D
考點
1
2.(2024鹽城)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其中含量最高且常用作保護氣的是( )
A.N2 B.O2 C.He D.CO2
A
3.隨著科技的發展,空氣中各成分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質的是( )
A.氮氣——充氮包裝  B.氧氣——醫療急救
C.稀有氣體——激光技術  D.二氧化碳——氣體肥料
C
4.(2021廣東)下列不屬于空氣質量指數(簡稱AQI)中污染物監測范圍的是( )
A.CO  B.SO2 
C.N2  D.PM2.5
空氣污染和防治措施
C
考點
2
5.(2020廣東)下列物質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A.氧氣  B.氮氣
C.水蒸氣  D.二氧化硫
D
6.防治空氣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開發和使用清潔能源  B.車輛尾氣凈化后排放
C.工業廢氣排放到高空  D.管理和控制工地揚塵
C
7.生機勃勃的地球離不開空氣,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稀有氣體可用于霓虹燈的制作 
B.空氣質量指數越大,空氣質量越好
C.SO2排放是導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CO2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B
8.(2024長沙)神舟十八號“太空養魚”項目進展順利。下列能供給斑馬魚和航天員呼吸的氣體是( )
A.O2  B.N2  C.CO2  D.H2O
氧氣的性質及制取
A
考點
3
A.選擇試劑  B.檢查氣密性  C.發生裝置 D.收集裝置
9.(2024廣東)實驗室制取O2,下列操作、試劑和裝置選擇不合理的是( )
C
(1)自然界產生氧氣的途徑主要是   。
(2)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氣,說明氧氣具有   的性質。
 不易溶于水 
10.小明同學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對氧氣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如下梳理。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植物的光合作用 
(3)鐵絲在空氣中不易燃燒,能在氧氣中劇烈燃燒,_______
 ,生成   色固體,放出大量的熱。
(4)氧氣的工業制法是利用各氣體   的不同,逐一從空氣中分離。實驗室可以用過氧化氫(H2O2)、高錳酸鉀(KMnO4)等作為反應物制取氧氣,是因為它們都含有______ 
 。
(5)[開放性設問]氧氣可用于   。(寫一點)
 醫療急救(合理即可) 
素 
 氧元
 沸點 
 黑 
四射 
 火星
催化劑
11.(RJ九上P51新增習題改編)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容器中涌出的柱狀泡沫被形象地稱為“大象牙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反應產生的氧氣支持燃燒,可以作燃料
B.加發泡劑和催化劑后反應減緩了
C.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不變
D.沒有催化劑過氧化氫不會分解
C
考點
4
12.[易錯題]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以下對于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常用于制作硝酸、氮肥 B.稀有氣體在空氣中占的質量分數為0.94%
C.空氣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變
D.空氣是常見的混合物
D
A.①④探究有無催化劑的影響 
B.②③探究H2O2溶液濃度的影響
C.②④探究反應溫度的影響 
D.④⑤探究催化劑種類的影響
13.(2024廣東)探究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因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B
實驗編號 H2O2溶液 催化劑(0.1g) 溫度/℃
體積/mL 溶質質量分數/%
① 5 10 — 20
② 5 10 MnO2粉末 20
③ 5 5 MnO2粉末 20
④ 5 5 MnO2粉末 40
⑤ 5 5 Fe2O3粉末 20
(1)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分析圖2,CD段壓強發生變化的原因:   ,
   。
 溫度降低 
14.[數字化實驗](2023巴中)如圖是利用壓力傳感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及壓強變化曲線。
 氧氣消耗 
4P+5O22P2O5
15.[跨學科實踐活動與科普閱讀結合]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生活中有時需要用到高濃度氧氣,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氣瓶、氧氣袋和制氧機。
氧氣瓶和氧氣袋中的氧氣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該方法利用物質的沸點差異,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
制氧機有膜分離、變壓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離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導電陶瓷分離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圖甲。變壓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劑是沸石分子篩。科研人員在一定條件下分別將氮氣、氧氣通過某種沸石分子篩,測定其對氮氣、氧氣的吸附情況,結果如圖乙(縱坐標數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
(1)供氧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種即可)。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質的   (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差異。
 物理性質 
 氧氣瓶(或“氧氣袋”或“制氧機”) 
吸氧對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內高流量吸氧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3)由圖乙可知,25 ℃時吸附壓越大越有利于分離N2和O2,證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健康人   (填“可以”或“不可以”)高流量吸氧。
 不可以 
附量差值逐漸增大 
 在相同溫度下,隨著吸附壓的增大,N2和O2的吸(共19張PPT)
學習主題三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重點專題四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變質的探究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知識歸納
02
專題訓練
一、氫氧化鈉變質的探究
1.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沒密封保存,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而變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
+CO2===Na2CO3+H2O 
 2NaOH
2.實驗方案
(1)探究氫氧化鈉是否變質的實驗方案(檢驗是否含有Na2CO3)
試劑選擇 現象 化學方程式
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產生氣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鹽酸(或“稀
硫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試劑選擇 現象 化學方程式
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產生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鹽 氯化鋇溶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氧化鈣
(或“氫氧化鋇”) 
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Na2CO3===BaCO3↓+2NaOH”]  _
產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 
注意:在檢驗是否變質時,加入CaCl2溶液不是最優方案,因為CaCl2與NaOH反應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會有固體生成。
(2)探究氫氧化鈉是部分變質還是完全變質(檢驗是否含有NaOH)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取少許固體物質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后: ①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①產生白色沉淀; ②溶液變紅色 部分變質
①產生白色沉淀; ②溶液不變色 完全變質
  足量的CaCl2
(或“BaCl2”)溶液 
注意:由于碳酸鈉溶液也顯堿性,會影響NaOH的檢驗,因此檢驗NaOH是否完全變質,加入的CaCl2(或BaCl2)溶液必須足量,以使碳酸鈉完全反應轉化為沉淀和顯中性的氯化鈉。
3.實驗分析
(1)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時,將樣品溶解后向其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發現無氣泡產生,認為氫氧化鈉沒有變質,你認為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   ,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了中和反應,不足以與碳酸鈉反應 
鈉可能是部分變質,少量的稀鹽酸與未變質的氫氧化鈉發生
 氫氧化
 不正確 
(2)能否用氫氧化鈣(或氫氧化鋇)代替氯化鈣(或氯化鋇)除去碳酸鈉?
①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在除去碳酸鈉后除了用酚酞可以檢驗是否存在NaOH,還可以選用的試劑是   。
 CuCl2溶液(合理即可) 
根離子,對原溶液中氫氧化鈉的檢驗造成干擾 
 使用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會引入氫氧
 不能 
二、氫氧化鈣變質的探究
1.氫氧化鈣變質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
2.探究是否變質的方法(是否含有CaCO3):取少量固體,加足量   ,有氣泡產生,則說明氫氧化鈣變質。
 稀鹽酸 
CO2===CaCO3↓+H2O 
 Ca(OH)2+
注意:探究氫氧化鈣的變質程度時,向上層清液中加入的試劑除無色酚酞溶液外,還可以選用   。
3.探究氫氧化鈣的變質程度
 CO2(合理即可) 
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
取少許固體于試管中,加水充分溶解,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_ 完全變質
    _ 部分變質
 溶液變紅 
 無明顯現象 
1.(2024綏化)實驗室有一瓶開封且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某化學小組設計如下方案對其變質情況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該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設】(1)猜想一:氫氧化鈉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碳酸鈉
 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步驟一:取適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    充分反應 有__________   產生
猜想二成立
步驟二:取步驟一試管中的物質過濾,向濾液中加入CuCl2溶液 有__________   產生
 藍色沉淀 
 白色沉淀 
 過量的氯化鈣溶液 
【設計實驗】(2)
【反思拓展】
(3)某同學提出可用Ca(OH)2溶液代替步驟一中加入的試劑進行實驗,大家一致認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
(4)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因此氫氧化鈉應   保存。
 密封 
 2NaOH+CO2===Na2CO3+H2O
碳酸鈉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鈉,會影響對氫氧化鈉的檢驗 
 Ca(OH)2溶液和
(5)分別取兩份完全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于試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另一份加入氫氧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然后將兩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廢液缸中,得到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質一定有______________ 
 。
鋇 
 氯化鈉和氯化
2.農場需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為了確保改良效果,需要對庫存的熟石灰是否變質進行檢測,農場實驗室取了一定量的熟石灰樣品,對其成分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熟石灰樣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
猜想二:CaCO3和Ca(OH)2;
猜想三:CaCO3。
【資料查閱】氫氧化鈣微溶于水。
 Ca(OH)2 
【實驗步驟與現象】
步驟 操作 現象
1 取1 g樣品于試管中,加入10 mL蒸餾水,充分振蕩 得到上層清液和下層固體
2 向步驟1后的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 溶液變紅
3 向步驟2后的試管中逐滴滴加稀鹽酸 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固體物質消失,并產生氣泡
【實驗分析】
(1)實驗人員根據步驟1認為猜想一不正確。其實該結論并不嚴密,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解釋步驟3有氣泡產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實驗結論】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猜想   正確。
【評價反思】農業上使用庫存較久的熟石灰時要檢測其成分,因為熟石灰會與   反應而變質。
 二氧化碳 
 二 
CaCl2+H2O+CO2↑ 
 CaCO3+ 2HCl===
能是沒有溶解的氫氧化鈣 
 氫氧化鈣微溶于水,下層固體也有可(共21張PPT)
學習主題三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重點專題三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必考)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知識歸納
02
專題訓練
2.P點的含義是   。
3.t3 ℃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A>B>C 
考法1 溶解度大小的判斷及比較
1.t1 ℃時,A的溶解度為   。此溫度下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質   g。
 t2 ℃時,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0 
 20 g 
考法2 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及提純方法的判斷
4.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
且   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
5.若A中含有少量B,可采用   的方法提純A;
若B中含有少量A,可采用   的方法提純B。
6.從A的飽和溶液中得到固體A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
從B的飽和溶液中得到固體B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蒸發結晶 
晶 
 降溫結
 蒸發結晶 
 降溫結晶 
 A 
 增大 
考法3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判斷及轉化
7.t1 ℃時,A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
量比為   。
8.t1 ℃時,將20 g A物質加入50 g水中,形成   g A的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9.t3 ℃時,將15 g A、B、C分別加入50 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的是   。
 C 
 飽和 
 60 
 1∶5 
10.t3 ℃時,將C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是
   。
11.將N點的A溶液轉變為M點的A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增加溶質 
 降低溫度(或“增加溶劑”) 
考法4 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12.t1 ℃時,C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
數為   (精確到0.1%)。
13.t2 ℃時,將40 g A物質加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
 23.1% 
 28.6% 
考法5 溫度改變時,溶液中各種量的變化情況
14.將t3 ℃時等質量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
t1 ℃,所得溶液的質量大小關系是   ;
溶液中溶劑的質量大小關系是   ;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   。
15.將t3 ℃時150 g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 ℃,能析出固體的是   ;析出固體的質量大小關系是________;A析出固體的質量為   g。
 30 
 A> B
 A、B 
 B>C>A 
 C>B>A 
 C>B>A 
考法6 一定溫度下,配制溶液的相關情況
17.將等質量的A、B、C三種固體物質分別配成t3 ℃時的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最大的是   。
18.欲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A、C的飽和
溶液,應保持溫度在   ℃。
 t2 
16.將t1 ℃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3 ℃,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關系是   。
 C 
 B>C>A 
第1題圖
1.(2024蘭州)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不含結晶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時,把20 g乙加到50 g水中,形成飽和
溶液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D.t2℃時甲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
B
第2題圖
2.(2024深圳)如圖為Ca(OH)2、K2CO3的溶解度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40 ℃時,琴琴同學將0.14 g
Ca(OH)2放入100 g水中得到
100.14 g溶液
B.40 ℃時,Ca(OH)2的飽和溶液降溫后仍是飽和溶液
C.40 ℃時,K2C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1.7%
D.40 ℃時,Ca(OH)2溶解度比K2CO3溶解度大
A
3.(2024煙臺)某種“果蔬洗鹽”的主要成分及其質量分數是:氯化鈉50%,碳酸鈉10%、碳酸氫鈉15%。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氯化鈉、碳酸鈉屬于易溶物質
B.該“果蔬洗鹽”不能與食醋一起使用
C.30 ℃時,Na2C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
量分數等于40%
D.20 ℃時,將50 g“果蔬洗鹽”放入100 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不飽和溶液
C
A.20 ℃時Na2CO3飽和溶液升溫到
40 ℃時仍是飽和溶液
B.30 ℃時,在100 g水中加入40 g NaCl,形成不飽和溶液
C.NaCl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D.“夏天曬鹽”經過蒸發結晶過程,“冬天撈堿”經過降溫結晶過程
4.(2024連云港)我國鹽湖地區有“夏天曬鹽(NaCl),冬天撈堿(Na2CO3)”的做法。NaCl、Na2C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5.(2024佛山南海一模)MnSO4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MnSO4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先增后減
B.a點溶液升溫至20 ℃可得不飽和溶液
C.40 ℃時50 g水中溶解30 g MnSO4得b
點溶液
D.c點溶液降溫至20 ℃可得MnSO4晶體
D
6.(2024廣東模擬)如圖是M、N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30 ℃時M、N的溶解度相等
B.40 ℃時50 g水中最多溶解30 g N
C.圖中陰影部分可表示M的飽和溶液
D.60 ℃時M、N的飽和溶液降溫至50 ℃,均無溶質析出
D
7.(2023重慶)神奇的“風暴瓶”能“預報天氣,冷暖先知”。制作“風暴瓶”用到以下物質:樟腦、酒精、KNO3、NH4Cl、 水等。
(1)將樟腦的酒精飽和溶液滴入水中,出現了明顯的渾濁,說明樟腦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填“強于”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把樟腦的酒精飽和溶液降溫也出現了晶體。除上述方法外,   也能使樟腦從溶液中結晶。
 恒溫蒸發溶劑 
 弱于 
圖1
(2)如圖1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線。t3 ℃時將等質量的KNO3、NH4Cl 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 ℃,所得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大小關系為KNO3   NH4Cl(填“>”“<”或“=”)。
 < 

圖2
(3)已知X是KNO3或NH4Cl中的一種,小敏同學對該物質進行了如圖2所示實驗,則X是   ,若要將②和③中的溶液分別達到飽和狀態,還需加入X的質量更大的是   (填“②”或“③”)。
 ③ 
 硝酸鉀(或“KNO3”) 
(1)在   ℃時,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
8.(2024南充)煤化工廢水中含有硝酸鈉、硫酸鈉、氯化鈉,這三種鹽(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t2 
(2)t1℃時,將等質量的硫酸鈉和氯化鈉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不考慮溶劑蒸發),溶劑質量的大小關系是:硫酸鈉溶液   氯化鈉溶液(填“<”“>”或“=”)。
(3)t1℃時,將60 g硝酸鈉(不含結晶水)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復至原溫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精確到0.1%)。
 44.4% 
 >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A.冷卻熱的硝酸鈉溶液,一定有晶體析出
B.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鈉,可采用降溫結晶法
C.可采用恒溫蒸發溶劑的方法將接近飽和的硫酸鈉溶液變為飽和溶液
 C (共52張PPT)
學習主題三物質的性質與應用
第十五講 常見的鹽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01
中考命題分析
04
03
新教材素材特訓
02
基礎知識梳理
05
重難點解法
考點分層訓練
廣東省近五年中考化學考情一覽表
課標要求 年份/分值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了解食鹽、純堿、小蘇打和碳酸鈣等鹽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1 8 13 9 19
◎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3 3 3 3
教材導航:人教版:九下第十單元P78~85   粵教版:九下第八單元P93~103
名稱及化學式 俗稱/主要成分 性質 主要用途
氯化鈉 (   ) 食鹽的主要成分 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溶液呈中性 作調味劑,腌漬食物;配制生理鹽水;農業選種;作融雪劑等
 NaCl 
1.鹽的概念:由   (或N)和   構成的化合物。
2.常見的鹽及其用途
 酸根離子 
生活中常見的鹽(5年5考)
 金屬離子 
考點
1
名稱及化學式 俗稱/主要成分 性質 主要用途
碳酸鈉 (   ) 蘇打、     _ 白色粉末狀固體,易溶于水,溶液呈________   性 廣泛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等行業及洗滌劑的生產
碳酸氫鈉 (   )     _
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醫療上是治療______   過多癥的一種藥劑
碳酸鈣 (   )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白色固體,   ___溶于水 石灰石、大理石可用作重要的建筑材料;醫療上碳酸鈣可作補鈣劑
 胃酸 
難 
 堿 
 小蘇打 
 純堿 
 CaCO3 
 NaHCO3 
 Na2CO3 
(1)工業用鹽亞硝酸鈉(NaNO2)外觀和食鹽相似,有咸味,但有毒,不能食用。
(2)CuSO4是   色固體,溶于水呈   色,實驗室用于檢驗水或水蒸氣,農業上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
 藍 
要點歸納
 白 
3.鹽的化學性質
(1)鹽溶液的酸堿性:大多數鹽溶液顯中性;少部分鹽溶液顯堿性,如K2CO3、Na2CO3、NaHCO3等溶液;還有少部分鹽溶液顯酸性,如NaHSO4。
(2)在溶液中,鹽+金屬→新鹽+新金屬。
①條件:金屬單質(除K、Ca、Na)的活動性要強于鹽中的金屬元素組成的單質,鹽需可溶。
(3)在溶液中,鹽+酸→新鹽+新酸。
如:碳酸鈉與鹽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硝酸銀與鹽酸:   ;
氯化鋇與硫酸:    。
 H2SO4+BaCl2===BaSO4↓+2HCl 
 HCl+AgNO3===AgCl↓+HNO3 
CO2↑ 
②舉例:銅與硝酸銀:   ;(寫化學方程式,下同)
鐵與硫酸銅:   。
 Na2CO3+2HCl===2NaCl+H2O+
 Fe+CuSO4===Cu+FeSO4 
 Cu+2AgNO3===Cu(NO3)2+2Ag 
(4)在溶液中,鹽+堿→新鹽+新堿。
如:碳酸鈉與氫氧化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硫酸鈉與氫氧化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溶液中,鹽1+鹽2→新鹽1+新鹽2。
如:氯化鈣與碳酸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硫酸銅與氯化鋇:   。
 BaCl2+CuSO4===BaSO4↓+CuCl2 
2NaCl 
 Na2CO3+CaCl2===CaCO3↓+
 Na2SO4+Ba(OH)2===BaSO4↓+2NaOH
2NaOH 
 Ca(OH)2+Na2CO3===CaCO3↓+
(6)某些鹽的熱不穩定性:
如:碳酸氫鈉受熱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碳酸鈣高溫分解:   。
CaCO3CaO+CO2↑
4.復分解反應
(1)概念: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表達式:AB+CD→AD+CB)。
(2)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物有酸可不溶,無酸必都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氣體或有水生成。
(3)常見難溶化合物
①難溶性堿:   (藍色)、   (白色)、
   (紅褐色)等。
②難溶性鹽:AgCl、BaSO4、CaCO3、BaCO3等。
③不溶于酸的沉淀:AgCl和BaSO4。
(4)應用:①判斷物質或離子能否共存;②判斷物質能否一步轉化;③物質的檢驗、鑒別及除雜等。
 Fe(OH)3 
 Mg(OH)2 
 Cu(OH)2 
考點
2
化肥(5年4考)
1.常見的化肥和作用
分類 化學成分 主要作用
氮肥 尿素[CO(NH)2]、氯化銨(NH4Cl)、硝酸鈉(NaNO3)等 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使葉色濃綠,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壯葉)
磷肥 磷酸鈣[Ca3(PO4)2]等 促進作物生長,還可以增強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壯根、果)
分類 化學成分 主要作用
鉀肥 硫酸鉀(K2SO4)、氯化鉀(KCl)等 促進植物生長、增強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壯莖)
復合肥 同時含有氮、磷、鉀中的兩種或三種營養元素,如硝酸鉀(KNO3)等 同時均勻地供給作物幾種養分,充分發揮營養元素間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1)化肥的作用:上中下,氮鉀磷;葉不茂不濃綠,缺_____ 
肥;莖不粗易倒伏,缺   肥;抗寒抗旱靠   肥。
(2)[教材新增]在范旭東和侯德榜等化學工業先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擁有了第一批民族化工企業,為我國基本化工原料工業奠定了基礎。其中   發明了將制堿與制氨結合起來的“聯合制堿法”(又稱“侯氏制堿法”),該方法既生產純堿又制得化肥。
 侯德榜 
 磷 
 鉀 
要點歸納
 氮
2.化肥的利弊與合理施用
(1)利:施用化肥成為農作物增產的有力措施,解決了部分地區糧食短缺的問題。
(2)弊:不合理的施用化肥會造成土壤退化,以及土壤、水和大氣環境的污染。
因此,要根據土壤和氣候條件、作物營養特點、化肥性質及其在土壤中的變化等,有針對性、均衡適度地施用化肥,提高施用效率,減少負面作用。
1.(RJ九下P84新增素材改編)“工業先導,功在中華”,被稱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的范旭東先生在1930年利用純堿和熟石灰進行規模化生產燒堿,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純堿溶液呈中性  B.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C.熟石灰可用生石灰制取  D.燒堿具有強烈的腐蝕性
A
2.(KY九下P85新增習題改編)《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在詩中,作者借某化合物比喻自己的意志和情操,詩中贊頌的化合物是   ,寫出該物質烈火焚燒過程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CaCO3 
CaCO3CaO
+CO2↑
3.(RJ九下P89新增習題改編)《周禮·考工記》中記載了制取氫氧化鉀來漂洗絲帛的工藝:“用欄木燒灰(主要成分為K2CO3),再和以水,厚澆在帛上,再將蛤灰(貝殼灰,主要成分為CaO)涂在帛上,明日,清洗帛上的蛤灰而擰干,振去細灰,厚澆欄灰水,再清洗擰干,涂上蛤灰。如此反復七晝夜,謂灰涑”。
(1)欄木灰可用作農家肥,K2CO3屬于   (填“鉀肥”或“復合肥”)。
 鉀肥 
(2)“將蛤灰涂在帛上”即利用CaO與水反應生成Ca(OH)2,該反應過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3)寫出上述過程中生成氫氧化鉀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K2CO3+Ca(OH)2===CaCO3↓+2KOH 
 放出 
重難點 復分解反應的應用
考向1 酸、堿、鹽的檢驗、鑒別及除雜
【例1】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C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后,是否有硫酸剩余 取少量樣品,滴加氯化鋇溶液,觀察現象
B 分離CaCO3和CaCl2的固體混合物 取樣,加入足量稀鹽酸
C 鑒別CaCO3、NaOH、NH4NO3固體 分別取樣加入適量的水,攪拌,觀察現象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 向溶液中滴加過量的BaCl2溶液,過濾
【舉一反三1】(2024重慶)下列實驗方法和主要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C
選項 物質 方法和主要操作 實驗目的
A 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 加入足量的鋁粉,過濾 除去AgNO3
B 久置的NaOH 取樣,加入稀硫酸觀察是否產生氣體 檢驗變質程度
C NaCl和BaSO4 加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清洗濾渣并晾干 分離提純
D CH4和H2 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 鑒別
考向2 物質共存的判斷
【例2】下列物質可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
A.硝酸鋇和硫酸鈉  B.氯化銅和氫氧化鈉
C.氯化鈣和硝酸銅  D.碳酸鈉和鹽酸
【方法技巧】在溶液中判斷物質是否共存,可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進行判斷,能發生反應的不能共存,不能發生反應的可以共存。
C
【舉一反三2】(2023常德)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夠大量共存的是( )
A.BaCl2、NaNO3、CuCl2 
B.Na2CO3、NaCl、HCl
C.H2SO4、NaOH、KNO3 
D.K2CO3、Ba(OH)2、KCl
A
【舉一反三3】某化工廠廢水池中的溶液是無色透明的,經檢測后,廢液pH=3,下列廢液中存在物質正確的一組是( )
A.CaCl2、KNO3、KMnO4 
B.K2SO4、Al(NO3)3、BaCl2
C.Na2CO3、NaNO3、KCl 
D.Na2SO4、KNO3、MgCl2
D
考向3 復分解反應的本質分析
【例3】如圖是NaCl溶液與AgNO3溶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從離子角度看,該反應的本質是   和   結合生成沉淀;請寫出與此反應有相同離子變化的另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HCl+AgNO3===AgCl↓+HNO3(合理即可) 
 Ag+ 
 Cl- 
【方法技巧】復分解反應的本質是離子在反應,反應前后離子數目沒有變化的是不參加反應的離子,離子數目減少的是參加反應的離子。
【舉一反三4】如圖所示是氫氧化鋇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的示意圖,該反應中未參加反應的離子是Na+和________
(填離子符號)。
 OH-
1.(2024白銀)果蔬專用洗滌鹽中含有小蘇打。小蘇打屬于( )
A.酸  B.堿  C.鹽  D.混合物
生活中常見的鹽
C
考點
1
2.(2024河南)科學無止境,精神永流傳。發明了將制堿、制氨結合的“聯合制堿法”的科學家是( )
A
3.(2024廣東)蛋殼的主要成分是CaCO3。關于CaCO3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易溶于水 B.可作補鈣劑
C.高溫不分解 D.屬于有機物
4.(2024長沙模擬)氯化鈉是一種重要的鹽,有著非常廣泛的用途。下列有關氯化鈉的用途說法錯誤的是( )
A.用作調味品  B.配制生理鹽水 
C.用于金屬除銹  D.用作融雪劑
C
B
5.(2024北京)下列物質混合后產生白色沉淀的是( )
A.Na2CO3溶液和Ca(OH)2溶液 
B.H2O2溶液和MnO2
C.NaOH溶液和稀硫酸 
D.NaHCO3溶液和稀鹽酸
A
A.該溶液能與碳酸鈉反應
B.該溶液能與鋅粉反應
C.該溶液中含有氫離子,所以硫酸氫
鉀屬于酸
D.該溶液能與硝酸鋇溶液反應
6.(2024廣州二模)如圖是硫酸氫鉀溶液的微觀示意圖,下列預測不合理的是( )
C
7.(2024廣東節選)鹽湖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夏天曬“鹽”得到的NaCl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一種),冬天撈“堿”得到的Na2CO3的俗稱是   。
 純堿、蘇打 
“農業選種”) 
 作調味品(或“配制生理鹽水”或
8.(2024重慶B卷)張奶奶家的菜園需要施加復合肥料。下列符合條件的是( )
A.Ca3(PO4)2 B.KNO3 C.NH4Cl D.KCl
9.(2024揚州)氮肥能促進植物生長。下列物質中屬于氮肥的是( )
A.K2CO3  B.NH4HCO3  
C.Ca(H2PO4)2 D.K2SO4
B
化肥
B
考點
2
A.MgSO4 B.Ca(NO3)2
C.KNO3 D.NH4H2PO4
10.(2021廣東)下表是某番茄無土栽培營養液的配方,其中屬于磷肥的是( )
D
番茄無土栽培營養液配方(用量單位:mg/L)
MgSO4 Ca(NO3)2 KNO3 NH4H2PO4 H3BO3
492 590 606 153 2.86
11.硫酸銨[(NH4)2SO4]是常用的一種化學肥料,某濃度的硫酸銨溶液的 pH=5.0,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硫酸銨是一種酸 
B.硫酸銨與一些堿性物質混合使用可增強肥效
C.硫酸銨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 
D.長期施用硫酸銨可能導致土壤酸化
D
12.(2024深圳二模)化學小組開展“從海水中制取餐桌上的食鹽”實踐活動,下列方案能完成任務的是( )
D
選項 任務 方案
A 從海水中獲取粗鹽 降溫結晶、過濾
B 除去粗鹽中的泥沙 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C 除去精鹽中的MgCl2 溶解,滴入少量KOH溶液,過濾
D 檢驗精鹽中是否含Na2CO3 取樣溶解,滴入少量CaCl2溶液,觀察現象
(1)粉碎機和攪拌器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反應器中生成的氣體的化學式為   ,流程中X可以為
   (多選,填序號)。
A.稀鹽酸  B.氫氧化鈉  C.生石灰  D.氫氧化鈣
CD 
 CO2 
使反應更充分 
13. CaCl2可用于食品加工、制藥等領域。某工廠就地取用礦石(主要含石灰石和氧化銅)制取CaCl2,其主要流程如圖所示。
 增大物質之間的接觸面積,
人教版新教材素材
(3)寫出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該流程存在缺陷,請提出改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
“適量X” 
 將“過量X”改為
+CaCl2 
 CuCl2+ Ca(OH)2===Cu(OH)2↓
14.(2024連云港節選改編)物質的溶解性與化學變化密切相關。興趣小組對“CaSO4與NaOH能否發生復分解反應”進行探究。
利用配制的NaOH溶液進行實驗,實驗操作和現象記錄如下:
實驗操作 序號 NaOH溶液的質量分數 飽和CaSO4溶液的體積 實驗現象
Ⅰ 1% 5 mL 無明顯現象
Ⅱ 5% 5 mL 少量沉淀
Ⅲ 10% 5 mL 較多沉淀
【分析交流】(1) 實驗Ⅱ、Ⅲ中生成的沉淀為Ca(OH)2。實驗表明,飽和CaSO4溶液與NaOH溶液能否發生復分解反應與
   有關。
【查閱資料】20 ℃時固體物質的溶解度見下表:
注:20 ℃時,溶解度在0.01 g~1 g之間的固體物質稱為微溶物,小于0.01 g的固體物質稱為難溶物。
 NaOH溶液的質量分數 
物質 CaSO4 NaOH Ca(OH)2 Na2SO4 BaSO4
溶解度/g 0.26 108 0.17 19.5 0.0002
【微觀解釋】飽和CaSO4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Ca(OH)2沉淀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2)圖中未發生化學變化的微粒是   (填離子符號)。
(3)該反應的微觀實質可為Ca2+ 與 2個OH-反應生成Ca(OH)2。當向Ca(OH)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時,也有白色沉淀產生,該反應的實質為   。
Na+、S
Ca2+與C反應生成CaCO3
【反思拓展】(4) 結合以上探究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填字母)。
a.其他條件不變,將實驗Ⅲ中的NaOH溶液換成KOH溶液,也有沉淀產生
b.復分解反應中,溶解度較大的微溶物可向溶解度更小的微溶物或難溶物轉化
c.向Ca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為Ca(OH)2
 ab 
(1)將大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氮的化合物的過程叫作氮的固定。①②③④中屬于氮的固定的是   (填序號)。
(2)NH4HCO3是常見的氮肥,其化學名稱是   。
 碳酸氫銨 
15.(2024廣州)氮是自然界各種生物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自然界中氮的循環如圖所示。
 ① 
(3)氨(NH3)或銨鹽被硝化細菌氧化成亞硝酸鹽。寫出一種屬于亞硝酸鹽的物質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長期施用銨態氮肥,可能造成土壤酸化。往酸化的土壤中施加牡蠣殼粉(主要成分為CaCO3),土壤的pH_________   (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升高 
即可) 
 NaNO2(或“KNO2”,合理
(5)使用下列物質不能達到改良酸性土壤目的的是   。(填序號)
A.生石灰  B.氯化鉀
C.石灰乳  D.草木灰(含碳酸鉀)
 B 
16.[項目式學習](2024佛山順德區二模)同學們對學校的“智慧農場”展開項目式學習。
任務一:調查
(1)調查使用化肥、農藥的利與弊。下列說法屬于“利”的是   (多選,填字母)。
a.提高產量  b.水體含磷量升高
c.殺鼠劑造成鳥類減少  d.降低勞動力成本
 ad 
任務二:檢測
(2)同學們利用   (填“pH試紙”或“pH計”)測得該土壤浸出液的pH為5.8;植物吸收營養元素的效果如圖,柵欄越寬則吸收率越高,該酸堿度下農作物對   (填名稱)吸收效果最好。
 氮元素 
 pH計 
任務三:探究
(3)項目小組對勞動課用的營養液成分展開探究。老師提示營養液是由KNO3和NH4Cl、(NH4)2SO4、NH4HCO3中的兩種或三種混合配制而成。
【提出問題】營養液中除了KNO3外,還有什么成分?
【進行猜想】猜想Ⅰ:NH4Cl和(NH4)2SO4;
猜想Ⅱ:NH4Cl和NH4HCO3;
猜想Ⅲ:    ;
猜想Ⅳ:NH4Cl、(NH4)2SO4和NH4HCO3。
 (NH4)2SO4和NH4HCO3 
實驗步驟 操作 現象 結論
i 取適量營養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鉀溶液,充分微熱 ____________________    _ 猜想Ⅳ成立
ii 往“步驟i”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過量的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靜置 先產生白色沉淀,然后  _________________   _
iii 往“步驟ii”后的上層清液中滴加少量的   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產生氣泡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
生成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AgNO3 
【查閱資料】AgCl和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BaCO3不溶于水,溶于酸;銨鹽與堿溶液混合加熱會產生氨氣。
【實驗探究】
【反思評價】
(4)“步驟i”證明營養液中含有   (填離子符號)。
(5)“步驟iii”發生的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N
KCl+AgNO3===
KNO3+AgC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池县| 南华县| 讷河市| 蒲江县| 柳河县| 新竹市| 呼玛县| 昌吉市| 铁岭县| 当涂县| 拜泉县| 潜山县| 惠安县| 通许县| 莱芜市| 巴里| 宜兰市| 开鲁县| 临颍县| 东辽县| 福贡县| 潢川县| 视频| 柘城县| 山西省| 灵川县| 黄骅市| 中江县| 临湘市| 西宁市| 沁源县| 巩义市| 汉川市| 日土县| 额敏县| 祥云县| 禄丰县| 泗阳县| 开阳县| 海宁市|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