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權力受到制約和監督》教學素材一、文字和圖片資源 資源一 【主題】權力運行受監督 【內容及形式】圖片展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知法犯法,最終自食惡果的情景內容。 文字資料: 我們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習近平在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目的】 圖文并茂展現權力運行受監督。 【教學使用建議】 1.充分挖掘圖片信息,理解為何國家機關要接受監督 2.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權力的講話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本段文字資料。 資源二 【主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內容及形式】 圖文結合,細解漫畫。 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 解析:公章表示權力。籠子表示制度。陽光表示人民。漫畫的整體寓意是規范權力運行。 【目的】 直觀形象地告訴學生權力運行需要接受監督。 【教學使用建議】 1.問題形式引發學生思考:公章表示什么?籠子表示什么?陽光表示什么?漫畫整體寓意是什么? 2.情感升華:權力運行接受監督的意義何在? 資源三 【主題】權力運行的監督方式 解析: 圖一和圖二屬于司法監督;圖三屬于黨內監督;圖四屬于輿論監督。 【目的】 學生通過圖片呈現,可以了解我國對權力的監督來自各個方面,司法監督、黨內監督、輿論監督等形式都起到監督權力執法的作用。 【教學使用建議】 1.看圖辨析:四幅圖片分別屬于哪種形式的監督? 2.問題形式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監督方式? 資源四 【主題】公民都是監督員 【內容及形式】 1.問題引入:你知道公民有哪些方式可以參與監督? 學生閱讀教科書67頁活動園內容,結合課前查找資料,分享公民參與監督的方式。(采用書信、電子郵件、電話、走訪等形式向有關部門舉報或反映;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進行監督) 解析: 圖一是公民采用書信方式向有關部門舉報;圖二是公民通過網絡進行監督。 2.價值辨析 有人說:小學生年齡小,還做不到對權力的監督。A的觀點時:“我們有監督權,但一定要依法監督”;B的觀點是:“我們有監督的權利,可小學生年齡小,還做不到對權力的監督。” 你同意哪種觀點,說說你的看法。 由此展開辯論。 教師的觀點明確:我們有監督權,但一定要依法監督。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每個人都有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他們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 【目的】 1.幫助學生認識監督的形式,了解公民參與監督的方式。 2.鼓勵學生依法進行監督。 【教學使用建議】 1.課前請學生調查公民參與監督的方式,課上才能有的放矢。 2.討論和辯論,是道德與法治課堂常用的活動形式,學生在討論辯論中,通過觀點的分享碰撞,和老師的適時點撥,最終要形成正確的觀點即明確不論年齡大小,公民都有監督權。 二、活動資源 活動一 【活動主題】我做小小監督員 【活動形式及要求】 講故事,并進行問題探究:羅昌友老人作為政務公開監督員能夠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70歲的政務公開監督員的故事 70歲的羅昌友是大關鎮上德高望重的老住戶,他對每家的狀況如數家珍。除了理發匠的身份外,老羅還是大關鎮的一名政務公開監督員。 2016年,老羅發現,大關鎮公布的高齡老人補助名單上沒有93歲的李玉芬老人。他馬上把這個問題反饋給鎮政府。 通過調查核實,老羅反映的情況屬實,村干部由于工作疏忽,統計漏報,致使李玉芬老人沒有領到2016年的補助金。鎮黨委會研究決定,及時將李玉芬老人納入補助對象,2100元補助金全額補齊,并給予相關責任人黨內警告處分。 貴州省黔西縣大關鎮政務公開監督員羅昌友老人說:我既然幫助政府做監督,我就要盡到監督的職責,不能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 【目的】 通過故事內容知道公民肩負監督的責任,培養學生依法行使監督權的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使用建議】 課前請班級愛講故事的同學做準備,講給大家聽,引發思考。 三、法律相關資源 【法律參考條文】 《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由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教學使用建議】 在學習權力運行的監督方式時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