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段重點突破練(二)選擇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1.下列關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N2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保護氣B.NO、NO2均為大氣污染氣體,在大氣中可穩定存在C.NO、NO2均易溶于水D.NO、NO2均能與水發生反應答案 A解析 一氧化氮會與氧氣反應,因此不能在空氣中穩定存在,B項錯誤;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C、D項錯誤。2.依據圖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X是N2O5B.可用排水法收集NO2氣體C.工業上以NH3、空氣、水為原料生產硝酸D.從原理上看,NH3可與NO2反應實現NH3→N2的轉化答案 B解析 A.由圖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可知,X為+5價時,對應的物質是N2O5,故A正確;B.NO2溶于水且和水反應生成NO氣體,故不可用排水法收集NO2氣體,故B錯誤;C.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工業上以NH3、空氣、水為原料生產硝酸,故C正確;D.根據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分析,NH3可與NO2反應生成氮氣,8NH3+6NO2===7N2+12H2O,故D正確。3.反應3NO2+H2O===2HNO3+NO中,當有6 mol e-發生轉移時,被氧化的物質與被還原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1∶1 B.1∶2C.2∶1 D.3∶1答案 C解析 NO2與水發生反應3NO2+H2O===2HNO3+NO,反應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O3由+4價升高為+5價,O,由+4價降低為+2價,如圖,由產物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可知被氧化的NO2與被還原的N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故選C。4.NH3、NH4Cl、NO、NO2、HNO3等是氮的重要化合物,工業合成氨的反應為N2+3H22NH3。NH3可與酸反應制得銨鹽,也可通過催化氧化生成NO,用于生產HNO3。濃氨水加到生石灰中,放出大量的熱,促進NH3·H2O分解,可用于實驗室制取NH3。下列有關含氮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 )A.NH4HCO3受熱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鐵能與冷的濃硝酸反應,可用于制備氫氣C.NH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生產硝酸D.液氨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量,可用作制冷劑答案 D解析 NH4HCO3受熱易分解與用作化肥無關,NH4HCO3用作化肥是因為含有N元素,故不選A;鐵在冷的濃硝酸中鈍化,故不選B;NH3具有還原性,可用于生產硝酸,故不選C;氨氣易液化,液氨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量,可用作制冷劑,故選D。5.如圖所示,將相同條件下的m mL NO和n mL O2同時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滿水的試管內,充分反應后,試管內殘留 mL的氣體,該氣體與空氣接觸后立即變為紅棕色。則m與n的比值為 ( )A.3∶2 B.2∶3C.8∶3 D.3∶8答案 C解析 在相同條件下,將m mL NO和n mL O2同時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滿水的試管中,充分反應,NO和O2全部溶于水時的反應為4NO+3O2+2H2O===4HNO3,由于剩余氣體與空氣接觸后立即變為紅棕色,所以試管內殘留的氣體為NO,那么與O2反應的NO氣體的體積為m mL- mL,NO和O2按照4∶3混合溶于水恰好全部反應,所以∶n=4∶3,則m∶n=8∶3,故選C。6.厭氧氨氧化法(Anammox)是一種新型的氨氮去除技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1 mol N所含的質子總數為10NAB.1 mol N經過過程Ⅰ、Ⅱ、Ⅲ,得到氮氣的體積約為11.2 L(假設每步轉化均完全)C.該過程的總反應是N===N2↑+2H2OD.該方法每處理1 mol N為0.5 mol答案 C解析 1 mol N所含的質子總數為11NA,A錯誤;由圖可知,經過過程Ⅰ、Ⅱ、Ⅲ,1 mol N和1 mol NH2OH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1 mol N2,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L,B錯誤;由圖可知,該過程的總反應是N===N2↑+2H2O,C正確;每處理1 mol N,需要的N為1 mol,D錯誤。7.已知2NO2+2OH-===N+H2O。圖中裝置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A B C D生成NO2 收集NO2 吸收NO2尾氣 使NO2充分轉化為HNO3答案 B解析 A.濃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水和NO2,A正確;B.NO2的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即長進短出,B錯誤;C.根據題目所給信息可知NO2可以和NaOH溶液反應得到可溶性鹽,所以可以用NaOH溶液處理尾氣,C正確;D.試管中發生反應:4NO2+O2+2H2O===4HNO3,可以使NO2充分轉化為HNO3,D正確。8.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化肥工業,也廣泛用于硝酸、純堿、制藥等工業。實驗室用加熱NH4Cl 和Ca(OH)2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氣。侯氏制堿法以氯化鈉、二氧化碳、氨和水為原料,發生反應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將析出的固體灼燒獲取純堿,向析出固體后的母液中加入食鹽可獲得副產品氯化銨。下列有關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液氨可做制冷劑B.NH3極易溶于水C.NH3的水溶液能導電D.氨催化氧化制硝酸是利用了NH3的氧化性答案 D解析 A.液氨汽化吸熱,因此液氨可做制冷劑,故A正確;B.NH3易與H2O分子之間形成氫鍵,使得NH3極易溶于水,故B正確;C.NH3溶于水生成弱電解質NH3·H2O,NH3·H2O發生電離使溶液能夠導電,故C正確;D.氨催化氧化制硝酸過程中N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體現了NH3的還原性,故D錯誤。9.足量的銅與一定量的濃硝酸充分反應,得到4.48 L(標準狀況)NO2與NO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與一定體積的O2混合后通入水中,恰好被完全吸收生成硝酸。向所得硝酸銅溶液中加入100 mL 4 mol·L-1 NaOH溶液,Cu2+恰好沉淀完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反應過程中轉移了0.5 mol的電子B.消耗氧氣的體積為1.12 L(標準狀況)C.參加反應的HNO3是0.4 molD.混合氣體中含2.24 L(標準狀況)NO答案 D解析 整個過程中Cu失去電子,轉化為Cu2+;N得到電子,轉化為4.48 L NO2和NO的混合氣體;NO2和NO與O2、水反應失去電子,轉化為HNO3,而O2得到了電子;整個過程中轉移的電子的量是守恒的,銅原子失去2個電子轉化為Cu2+,Cu2+再和2個OH-結合生成Cu(OH)2,可知轉移的電子數目等于OH-的數目,n(OH-)=0.1 L×4 mol·L-1=0.4 mol,則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也是0.4 mol,n(Cu)=0.2 mol。A.根據分析,反應過程中轉移了0.4 mol電子,故A錯誤;B.轉移了0.4 mol電子,則需要0.1 mol O2,其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L,故B錯誤;C.在反應過程中HNO3體現出了酸性和氧化性,體現酸性的硝酸,轉化為了Cu(NO3)2,根據n(N)=2n(Cu)=0.2 mol×2=0.4 mol;體現氧化性的硝酸,轉化為NO2和NO,設n(NO2)=x mol,n(NO)=y mol,則根據轉移電子守恒和元素守恒,有,求得x=y=0.1 mol,根據元素守恒,則體現氧化性的n(HNO3)=n(NO)+n(NO2)=0.1 mol+0.1 mol=0.2 mol。參加反應的HNO3是0.4 mol+0.2 mol=0.6 mol,故C錯誤;D.根據C中的分析,n(NO)=0.1 mol,其在標況下的體積為2.24 L,故D正確。10.如圖所示,向一定量的鐵粉中加入一定體積12 mol·硝酸并加熱,待反應結束后,下列微粒在體系中一定存在的是 ( )①N ②Fe3+ ③H+ ④NO ⑤NO2A.① B.①⑤C.②④⑤ D.①②③⑤答案 B解析 當鐵與濃硝酸反應時,還原產物為NO2;當鐵過量時,氧化產物是Fe2+;當鐵少量時,氧化產物是Fe3+;因產物中有硝酸鹽,故溶液中一定有N。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11.甲、乙兩組同學分別對銅、鐵與硝酸的反應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并完成有關問題的解答。(1)甲組同學采用如圖所示裝置驗證銅與硝酸的反應。已知儀器A中盛有足量的一定濃度的硝酸溶液,試管B中盛有3.2 g銅。①請寫出銅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②在銅與硝酸的反應中,硝酸所表現出的化學性質有 。 ③儀器C中收集的氣體主要是 (填化學式)。 ④待試管B中的銅反應完全后,如果向B中液體里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可生成沉淀的質量是 g。(2)乙組同學對鐵與稀硝酸的反應進行探究。他們用a mol Fe和含有b mol HNO3的稀硝酸進行實驗,若兩種物質恰好反應都無剩余,且HNO3只被還原成NO,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①反應結束后的溶液中N的物質的量的取值范圍是 (用含a的代數式表示)。②若反應結束后的溶液中Fe3+、Fe2+的物質的量之比n(Fe3+)∶n(Fe2+)=3∶1,則為 。 答案 (1)①3Cu+8H++2N===3Cu2++4H2O+2NO↑ ②酸性和強氧化性 ③NO ④4.9(2)①2a mol解析 (1)①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3Cu2++4H2O+2NO↑;②反應中部分N元素的化合價未變化,生成硝酸銅,硝酸表現出酸性,部分N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生成氮的氧化物,硝酸表現出強氧化性;③若硝酸為稀硝酸,生成的氣體為NO,若硝酸為濃硝酸,則進入儀器C的氣體為NO2,NO2與水反應生成NO,所以儀器C中收集到的氣體主要是NO;④3.2 g銅的物質的量為=0.05 mol,向B中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銅離子完全轉化為氫氧化銅沉淀,根據銅原子守恒可知n[Cu(OH)2]=n(Cu)=0.05 mol,故m[Cu(OH)2]=0.05 mol×98 g·mol-1=4.9 g。(2)鐵與稀硝酸的反應可能為Fe+4HNO3===Fe(NO3)3+NO↑+2H2O、3Fe+8HNO3===3Fe(NO3)2+2NO↑+4H2O。①全部生成Fe3+時,溶液中N的物質的量最多,故N的物質的量最多為3a mol;全部生成Fe2+時,溶液中N的物質的量最少,故N的物質的量最少為2a mol,由于溶液中同時含有Fe3+和Fe2+,故2a mol②n(Fe3+)∶n(Fe2+)=3∶1,則n(Fe3+)=a mol、n(Fe2+)=a mol,故溶液中n(N)=3n(Fe3+)+2n(Fe2+)= mol;由氮原子守恒可知:n(NO)=b mol- mol;根據電子轉移守恒有:a mol×2=(b-) mol×(5-2),整理得。12.亞硝酸鈉(NaNO2)是工業鹽的主要成分,在漂白、電鍍等方面應用廣泛。已知:室溫下,2NO+Na2O2===2NaNO2,以木炭、濃硝酸、Na2O2為主要原料制備亞硝酸鈉的裝置如圖所示。(加熱裝置及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回答下列問題:(1)A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B裝置的作用是 。 (3)充分反應后,C中生成的固體除NaNO2外,還可能生成 (填化學式),為避免雜質的生成,應在B、C之間加一個裝置,該裝置和所盛放試劑的名稱分別是 。 (4)D裝置用于尾氣處理,寫出D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答案 (1)C+4HNO3(濃)CO2↑+4NO2↑+2H2O(2)將NO2轉化為NO(3)Na2CO3、NaOH 干燥管(或U型管)、堿石灰(4)5NO+3Mn+3Mn2++2H2O解析 (1)A裝置中濃硝酸與木炭發生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4HNO3(濃)CO2↑+4NO2↑+2H2O。(2)將A裝置中產生的NO2通入水中,發生反應:3NO2+H2O===2HNO3+NO,所以B裝置的作用是將NO2轉化為NO。(3)B中出來的NO氣體中可能會混有CO2、水蒸氣,分別與Na2O2反應生成Na2CO3、NaOH,所以C中生成的固體除NaNO2外,還可能生成Na2CO3、NaOH;為避免雜質的生成,可以在B、C之間加一個干燥管(或U形管),所盛放的試劑應該為堿石灰,用于吸收混合氣體中的CO2和水蒸氣。(4)D裝置中盛放的是酸性KMnO4溶液,用于尾氣處理,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原子守恒和電荷守恒可得D裝置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NO+3Mn+3Mn2++2H2O。階段重點突破練二(分值:60分)選擇題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1.下列關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N2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保護氣NO、NO2均為大氣污染氣體,在大氣中可穩定存在NO、NO2均易溶于水NO、NO2均能與水發生反應2.依據圖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X是N2O5可用排水法收集NO2氣體工業上以NH3、空氣、水為原料生產硝酸從原理上看,NH3可與NO2反應實現NH3→N2的轉化3.反應3NO2+H2O2HNO3+NO中,當有6 mol e-發生轉移時,被氧化的物質與被還原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1∶1 1∶22∶1 3∶14.NH3、NH4Cl、NO、NO2、HNO3等是氮的重要化合物,工業合成氨的反應為N2+3H22NH3。NH3可與酸反應制得銨鹽,也可通過催化氧化生成NO,用于生產HNO3。濃氨水加到生石灰中,放出大量的熱,促進NH3·H2O分解,可用于實驗室制取NH3。下列有關含氮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 )NH4HCO3受熱易分解,可用作化肥鐵能與冷的濃硝酸反應,可用于制備氫氣NH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生產硝酸液氨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量,可用作制冷劑5.如圖所示,將相同條件下的m mL NO和n mL O2同時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滿水的試管內,充分反應后,試管內殘留 mL的氣體,該氣體與空氣接觸后立即變為紅棕色。則m與n的比值為 ( )3∶2 2∶38∶3 3∶86.厭氧氨氧化法(Anammox)是一種新型的氨氮去除技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1 mol N所含的質子總數為10NA1 mol N經過過程Ⅰ、Ⅱ、Ⅲ,得到氮氣的體積約為11.2 L(假設每步轉化均完全)該過程的總反應是NN2↑+2H2O該方法每處理1 mol N為0.5 mol7.已知2NO2+2OH-N+H2O。圖中裝置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生成NO2 收集NO2 吸收NO2尾氣 使NO2充分轉化為HNO38.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化肥工業,也廣泛用于硝酸、純堿、制藥等工業。實驗室用加熱NH4Cl 和Ca(OH)2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氣。侯氏制堿法以氯化鈉、二氧化碳、氨和水為原料,發生反應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將析出的固體灼燒獲取純堿,向析出固體后的母液中加入食鹽可獲得副產品氯化銨。下列有關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液氨可做制冷劑NH3極易溶于水NH3的水溶液能導電氨催化氧化制硝酸是利用了NH3的氧化性9.足量的銅與一定量的濃硝酸充分反應,得到4.48 L(標準狀況)NO2與NO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與一定體積的O2混合后通入水中,恰好被完全吸收生成硝酸。向所得硝酸銅溶液中加入100 mL 4 mol·L-1 NaOH溶液,Cu2+恰好沉淀完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此反應過程中轉移了0.5 mol的電子消耗氧氣的體積為1.12 L(標準狀況)參加反應的HNO3是0.4 mol混合氣體中含2.24 L(標準狀況)NO10.如圖所示,向一定量的鐵粉中加入一定體積12 mol·硝酸并加熱,待反應結束后,下列微粒在體系中一定存在的是 ( )①N ②Fe3+ ③H+ ④NO ⑤NO2① ①⑤②④⑤ ①②③⑤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20分)11.(10分)甲、乙兩組同學分別對銅、鐵與硝酸的反應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并完成有關問題的解答。(1)(6分)甲組同學采用如圖所示裝置驗證銅與硝酸的反應。已知儀器A中盛有足量的一定濃度的硝酸溶液,試管B中盛有3.2 g銅。①請寫出銅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分)。 ②在銅與硝酸的反應中,硝酸所表現出的化學性質有 (1分)。 ③儀器C中收集的氣體主要是 (1分)(填化學式)。 ④待試管B中的銅反應完全后,如果向B中液體里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可生成沉淀的質量是___________ (2分) g。(2)(4分)乙組同學對鐵與稀硝酸的反應進行探究。他們用a mol Fe和含有b mol HNO3的稀硝酸進行實驗,若兩種物質恰好反應都無剩余,且HNO3只被還原成NO,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①反應結束后的溶液中N的物質的量的取值范圍是 (用含a的代數式表示)。②若反應結束后的溶液中Fe3+、Fe2+的物質的量之比n(Fe3+)∶n(Fe2+)=3∶1,則為 。12.(10分)亞硝酸鈉(NaNO2)是工業鹽的主要成分,在漂白、電鍍等方面應用廣泛。已知:室溫下,2NO+Na2O22NaNO2,以木炭、濃硝酸、Na2O2為主要原料制備亞硝酸鈉的裝置如圖所示。(加熱裝置及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回答下列問題:(1)(2分)A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2分)B裝置的作用是 。(3)(4分)充分反應后,C中生成的固體除NaNO2外,還可能生成 (填化學式),為避免雜質的生成,應在B、C之間加一個裝置,該裝置和所盛放試劑的名稱分別是 。 (4)(2分)D裝置用于尾氣處理,寫出D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共26張PPT)階段重點突破練第五章化工生產中的重要非金屬元素(二)選擇題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1.下列關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N2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保護氣B.NO、NO2均為大氣污染氣體,在大氣中可穩定存在C.NO、NO2均易溶于水D.NO、NO2均能與水發生反應A解析 一氧化氮會與氧氣反應,因此不能在空氣中穩定存在,B項錯誤;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C、D項錯誤。2.依據圖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X是N2O5B.可用排水法收集NO2氣體C.工業上以NH3、空氣、水為原料生產硝酸D.從原理上看,NH3可與NO2反應實現NH3→N2的轉化B解析 A.由圖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可知,X為+5價時,對應的物質是N2O5,故A正確;B.NO2溶于水且和水反應生成NO氣體,故不可用排水法收集NO2氣體,故B錯誤;C.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工業上以NH3、空氣、水為原料生產硝酸,故C正確;D.根據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分析,NH3可與NO2反應生成氮氣,8NH3+6NO2===7N2+ 12H2O,故D正確。3.反應3NO2+H2O===2HNO3+NO中,當有6 mol e-發生轉移時,被氧化的物質與被還原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1∶1 B.1∶2 C.2∶1 D.3∶1CD解析 NH4HCO3受熱易分解與用作化肥無關,NH4HCO3用作化肥是因為含有N元素,故不選A;鐵在冷的濃硝酸中鈍化,故不選B;NH3具有還原性,可用于生產硝酸,故不選C;氨氣易液化,液氨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量,可用作制冷劑,故選D。5.如圖所示,將相同條件下的m mL NO和n mL O2同時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滿水的試管內,充分反應后,試管內殘留 mL的氣體,該氣體與空氣接觸后立即變為紅棕色。則m與n的比值為( )A.3∶2 B.2∶3 C.8∶3 D.3∶8C解析 在相同條件下,將m mL NO和n mL O2同時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滿水的試管中,充分反應,NO和O2全部溶于水時的反應為4NO+3O2+2H2O===4HNO3,由于剩余氣體與空氣接觸后立即變為紅棕色,所以試管內殘留的氣體為NO,那么與O2反應的NO氣體的體積為m mL- mL,NO和O2按照4∶3混合溶于水恰好全部反應,所以∶n=4∶3,則m∶n=8∶3,故選C。6.厭氧氨氧化法(Anammox)是一種新型的氨氮去除技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1 mol N所含的質子總數為10NAB.1 mol N經過過程Ⅰ、Ⅱ、Ⅲ,得到氮氣的體積約為11.2 L(假設每步轉化均完全)C.該過程的總反應是N===N2↑+2H2OD.該方法每處理1 mol N為0.5 molC解析 1 mol N所含的質子總數為11NA,A錯誤;由圖可知,經過過程Ⅰ、Ⅱ、Ⅲ,1 mol N和1 mol NH2OH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1 mol N2,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L,B錯誤;由圖可知,該過程的總反應是N===N2↑+2H2O,C正確;每處理1 mol N,需要的N為1 mol,D錯誤。7.已知2NO2+2OH-===N+H2O。圖中裝置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BA B C D生成NO2 收集NO2 吸收NO2尾氣 使NO2充分轉化為HNO3解析 A.濃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水和NO2,A正確;B.NO2的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即長進短出,B錯誤;C.根據題目所給信息可知NO2可以和NaOH溶液反應得到可溶性鹽,所以可以用NaOH溶液處理尾氣,C正確;D.試管中發生反應:4NO2+O2+2H2O===4HNO3,可以使NO2充分轉化為HNO3,D正確。8.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化肥工業,也廣泛用于硝酸、純堿、制藥等工業。實驗室用加熱NH4Cl 和Ca(OH)2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氣。侯氏制堿法以氯化鈉、二氧化碳、氨和水為原料,發生反應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將析出的固體灼燒獲取純堿,向析出固體后的母液中加入食鹽可獲得副產品氯化銨。下列有關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液氨可做制冷劑 B.NH3極易溶于水C.NH3的水溶液能導電 D.氨催化氧化制硝酸是利用了NH3的氧化性D解析 A.液氨汽化吸熱,因此液氨可做制冷劑,故A正確;B.NH3易與H2O分子之間形成氫鍵,使得NH3極易溶于水,故B正確;C.NH3溶于水生成弱電解質NH3·H2O, NH3·H2O發生電離使溶液能夠導電,故C正確;D.氨催化氧化制硝酸過程中N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體現了NH3的還原性,故D錯誤。9.足量的銅與一定量的濃硝酸充分反應,得到4.48 L(標準狀況)NO2與NO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與一定體積的O2混合后通入水中,恰好被完全吸收生成硝酸。向所得硝酸銅溶液中加入100 mL 4 mol·L-1 NaOH溶液,Cu2+恰好沉淀完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反應過程中轉移了0.5 mol的電子B.消耗氧氣的體積為1.12 L(標準狀況)C.參加反應的HNO3是0.4 molD.混合氣體中含2.24 L(標準狀況)NOD解析 整個過程中Cu失去電子,轉化為Cu2+;N得到電子,轉化為4.48 L NO2和NO的混合氣體;NO2和NO與O2、水反應失去電子,轉化為HNO3,而O2得到了電子;整個過程中轉移的電子的量是守恒的,銅原子失去2個電子轉化為Cu2+,Cu2+再和2個OH-結合生成Cu(OH)2,可知轉移的電子數目等于OH-的數目,n(OH-)=0.1 L×4 mol·L-1=0.4 mol,則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也是0.4 mol,n(Cu)=0.2 mol。A.根據分析,反應過程中轉移了0.4 mol電子,故A錯誤;B.轉移了0.4 mol電子,則需要0.1 mol O2,其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L,故B錯誤;C.在反應過程中HNO3體現出了酸性和氧化性,體現酸性的硝酸,轉化為了Cu(NO3)2,根據n(N)=2n(Cu)=0.2 mol×2=0.4 mol;體現氧化性的硝酸,轉化為NO2和NO,設n(NO2)=x mol,n(NO)=y mol,則根據轉移電子守恒和元素守恒,有,求得x=y=0.1 mol, 根據元素守恒,則體現氧化性的n(HNO3)=n(NO)+n(NO2)=0.1 mol+0.1 mol=0.2 mol。參加反應的HNO3是0.4 mol+0.2 mol=0.6 mol,故C錯誤;D.根據C中的分析,n(NO)=0.1 mol,其在標況下的體積為2.24 L,故D正確。10.如圖所示,向一定量的鐵粉中加入一定體積12 mol·硝酸并加熱,待反應結束后,下列微粒在體系中一定存在的是( )①N ②Fe3+ ③H+ ④NO ⑤NO2A.① B.①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⑤B解析 當鐵與濃硝酸反應時,還原產物為NO2;當鐵過量時,氧化產物是Fe2+;當鐵少量時,氧化產物是Fe3+;因產物中有硝酸鹽,故溶液中一定有N。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11.甲、乙兩組同學分別對銅、鐵與硝酸的反應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并完成有關問題的解答。(1)甲組同學采用如圖所示裝置驗證銅與硝酸的反應。已知儀器A中盛有足量的一定濃度的硝酸溶液,試管B中盛有3.2 g銅。①請寫出銅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②在銅與硝酸的反應中,硝酸所表現出的化學性質有 。 ③儀器C中收集的氣體主要是 (填化學式)。 ④待試管B中的銅反應完全后,如果向B中液體里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可生成沉淀的質量是 g。3Cu+8H++2N===3Cu2++4H2O+2NO↑酸性和強氧化性NO4.9解析 (1)①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3Cu2++4H2O+2NO↑;②反應中部分N元素的化合價未變化,生成硝酸銅,硝酸表現出酸性,部分N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生成氮的氧化物,硝酸表現出強氧化性;③若硝酸為稀硝酸,生成的氣體為NO,若硝酸為濃硝酸,則進入儀器C的氣體為NO2,NO2與水反應生成NO,所以儀器C中收集到的氣體主要是NO;④3.2 g銅的物質的量為=0.05 mol,向B中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銅離子完全轉化為氫氧化銅沉淀,根據銅原子守恒可知n[Cu(OH)2]=n(Cu)=0.05 mol,故m[Cu(OH)2]=0.05 mol×98 g·mol-1=4.9 g。(2)乙組同學對鐵與稀硝酸的反應進行探究。他們用a mol Fe和含有b mol HNO3的稀硝酸進行實驗,若兩種物質恰好反應都無剩余,且HNO3只被還原成NO,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①反應結束后的溶液中N的物質的量的取值范圍是 (用含a的代數式表示)。②若反應結束后的溶液中Fe3+、Fe2+的物質的量之比n(Fe3+)∶n(Fe2+)=3∶1,則為 。 2a mol解析 (2)鐵與稀硝酸的反應可能為Fe+4HNO3===Fe(NO3)3+NO↑+2H2O、3Fe+8HNO3 ===3Fe(NO3)2+2NO↑+4H2O。①全部生成Fe3+時,溶液中N的物質的量最多,故N的物質的量最多為3a mol;全部生成Fe2+時,溶液中N的物質的量最少,故N的物質的量最少為2a mol,由于溶液中同時含有Fe3+和Fe2+,故2a mol 12.亞硝酸鈉(NaNO2)是工業鹽的主要成分,在漂白、電鍍等方面應用廣泛。已知:室溫下,2NO+Na2O2===2NaNO2,以木炭、濃硝酸、Na2O2為主要原料制備亞硝酸鈉的裝置如圖所示。(加熱裝置及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回答下列問題:(1)A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B裝置的作用是 。 (3)充分反應后,C中生成的固體除NaNO2外,還可能生成 (填化學式),為避免雜質的生成,應在B、C之間加一個裝置,該裝置和所盛放試劑的名稱分別是 。 (4)D裝置用于尾氣處理,寫出D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C+4HNO3(濃) CO2↑+4NO2↑+2H2O將NO2轉化為NONa2CO3、NaOH干燥管(或U型管)、堿石灰5NO+3Mn+3Mn2++2H2O解析 (1)A裝置中濃硝酸與木炭發生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4HNO3(濃) CO2↑ +4NO2↑+2H2O。(2)將A裝置中產生的NO2通入水中,發生反應:3NO2+H2O=== 2HNO3+NO,所以B裝置的作用是將NO2轉化為NO。(3)B中出來的NO氣體中可能會混有CO2、水蒸氣,分別與Na2O2反應生成Na2CO3、NaOH,所以C中生成的固體除NaNO2外,還可能生成Na2CO3、NaOH;為避免雜質的生成,可以在B、C之間加一個干燥管(或U形管),所盛放的試劑應該為堿石灰,用于吸收混合氣體中的CO2和水蒸氣。(4)D裝置中盛放的是酸性KMnO4溶液,用于尾氣處理,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原子守恒和電荷守恒可得D裝置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NO+3Mn+3Mn2++2H2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階段重點突破練(二) (解析版).docx 階段重點突破練(二).pptx 階段重點突破練(二)(原卷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