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測評驗收卷(五)(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5分)1.我國航天航空事業飛速發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月球探測器使用的硅太陽能電池板,其主要成分是SiO2B.造月球探測器中的瞄準鏡時使用的光導纖維,其主要成分是SiC.宇宙飛船返回艙表面使用的高溫結構陶瓷屬于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D.火箭使用碳納米管可以減輕火箭質量,這種材料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答案 D解析 A項,硅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成分是硅,不是二氧化硅;B項,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C項,高溫結構陶瓷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不是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D項,碳納米管是性能優良的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2.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高溫燒結而成B.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少量SO2,既可以殺菌,又可防止營養成分被氧化C.《清波雜志》卷十二:“信州鉛山膽水自山下注,勢若瀑布……古傳一人至水濱,遺匙鑰,翌日得之,已成銅矣?!边@里的膽水是指CuSO4溶液D.我國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中記敘“強水”條目下寫道:“性最烈,能蝕五金……其水甚強,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边@里的“強水”是指HF答案 D解析 兵馬俑是陶制品,屬于硅酸鹽,是由黏土經高溫燒結而成,A項正確;SO2具有殺菌作用,同時具有還原性,可以防止營養成分被氧化而變質,B項正確;鑰匙主要成分是Fe,Fe與CuSO4在溶液中反應產生FeSO4和Cu,可知膽水是指CuSO4溶液,C項正確;HF可以與二氧化硅發生反應,因此“強水”不可能是HF,D項錯誤。3.氮及其化合物對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意義重大。下列關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N2與過量O2反應可直接生成NO2B.用濃NH4Cl溶液處理過的舞臺幕布不易著火是因為NH4Cl隔絕了空氣C.NH3氧化為NO是工業制硝酸的重要反應D.向某無色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不變藍,則原溶液中不含N答案 C解析 N2與過量O2在高溫或放電條件下反應生成NO,NO和O2反應生成NO2,故A錯誤;用濃NH4Cl溶液處理過的舞臺幕布不易著火是因為NH4Cl受熱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氣體,從而隔絕了空氣,故B錯誤;NH3的催化氧化生成NO,該反應是工業制硝酸的重要反應,故C正確;反應后的溶液沒有加熱且使用稀NaOH溶液,因此不能判斷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故D錯誤。4.下列指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過量SO2與“84”消毒液反應:ClO-+H2O+SO2===HS+HClOB.將SO2通入Ba(NO3)2溶液中:SO2+H2O+Ba2+===BaSO3↓+2H+C.向稀硝酸中加入過量鐵粉:Fe+N+4H+===Fe3++NO↑+2H2OD.用氨水吸收少量SO2:2NH3·H2O+SO2===2N+H2O答案 D解析 過量SO2與“84”消毒液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離子方程式為SO2+ClO-+H2O===S+2H++Cl-,A錯誤;酸性條件下SO2被N,與Ba2+結合生成BaSO4白色沉淀,B錯誤;向稀硝酸中加入過量鐵粉最終生成硝酸亞鐵,C錯誤。5.下列實驗過程中,始終無明顯現象的是 ( )A.將NO2通入FeSO4溶液中B.將CO2通入BaCl2溶液中C.將NH3通入AlCl3溶液中D.將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答案 B解析 將NO2通入FeSO4溶液中,NO2與水反應生成的HNO3能將Fe2+氧化為Fe3+,溶液由淺綠色變為棕黃色,A項錯誤;向BaCl2溶液中通入CO2,無明顯現象,B項正確;將NH3通入AlCl3溶液中:Al3++3NH3·H2O===Al(OH)3↓+3N,產生Al(OH)3白色沉淀,C項錯誤;將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在酸性條件下N,產生BaSO4白色沉淀,D項錯誤。6.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均能實現的是 ( )A.FeFeCl2Fe(OH)2B.SSO3H2SO4C.NH4Cl(s)NH3Mg(OH)2D.SiO2H2SiO3Na2SiO3答案 C解析 鐵在氯氣中燃燒生成三氯化鐵,不生成氯化亞鐵,A錯誤;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B錯誤;氫氧化鈣與氯化銨反應生成氨氣,通入氯化鎂溶液,生成氫氧化鎂沉淀,每步均能實現,C正確;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反應生成硅酸,D錯誤。7.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A B實驗室制氨氣 實驗室氨氣尾氣吸收C D用氯化氫氣體和飽和食鹽水做噴泉實驗 驗證濃H2SO4的脫水性、強氧化性答案 A解析 氨氣難溶于四氯化碳,B裝置能防止倒吸,能達到目的;氯化氫氣體易溶于飽和食鹽水,用氯化氫氣體和飽和食鹽水做噴泉實驗,C裝置能達到目的;濃H2SO4滴到蔗糖上,蔗糖變黑,說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品紅溶液褪色,說明炭和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說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D裝置能達到目的。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銅粉,銅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體,銅粉仍不溶解B.某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該氣體的水溶液一定顯堿性C.銅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3Cu2++2NO↑+4H2OD.HNO3NONO2,以上各步變化均能通過一步實驗完成答案 A解析 在稀硫酸中加入銅粉,銅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體,銅粉溶解,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3Cu2++2NO↑+4H2O,故A錯誤;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一定是氨氣,故B正確;銅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3Cu2++2NO↑+4H2O,故C正確;HNO3NONO2,故D正確。9.下圖是一檢驗氣體性質的實驗裝置。向裝置中緩慢通入氣體X,若關閉活塞K,則品紅溶液無變化,而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若打開活塞K,則品紅溶液褪色。據此判斷氣體X和洗氣瓶內液體Y(足量)可能是 ( )選項 A B C DX CO SO2 CO2 Cl2Y 濃H2SO4 NaHCO3飽和溶液 Na2SO3溶液 NaHSO3飽和溶液答案 B解析 A項,CO不能使品紅褪色;B項,若關閉活塞K,SO2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CO2氣體,品紅溶液無變化,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若打開活塞K,SO2使品紅褪色;C項,CO2與Na2SO3溶液不反應,且不能使品紅褪色;D項,Cl2與飽和NaHSO3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Cl2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10.如圖為氮及其常見化合物的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2H4分子中存在極性鍵和非極性鍵B.實驗室中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a物質C.檢驗b+所需試劑是NaOH濃溶液和藍色石蕊試紙D.c途徑可以用于工業生產硝酸答案 A解析 H2N—NH2分子中存在極性鍵和非極性鍵,故A正確;a是二價N的氧化物,為NO,NO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NO2,不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NO,故B錯誤;b+為N,檢驗N所需試劑是NaOH濃溶液和紅色石蕊試紙,如果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證明含有N,故C錯誤;工業生產硝酸以氨氣為原料,故D錯誤。11.用下列兩種途徑制取H2SO4(某些反應條件和產物已省略),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途徑①:SH2SO4途徑②:SSO2SO3H2SO4A.途徑①中反應僅體現了濃硝酸的強氧化性B.途徑②中可通過控制反應條件,將S直接氧化為SO3C.由途徑①和②分別制取1 mol H2SO4,理論上均消耗1 mol S,均共轉移6 mol電子D.途徑②相較于途徑①更能體現“綠色化學”的理念,因為途徑②的污染相對于途徑①更小答案 B解析 選途徑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6HNO3(濃)H2SO4+6NO2↑+2H2O,屬于濃硝酸和非金屬單質的反應,產物中無鹽生成,因此濃硝酸只表現氧化性而不表現酸性,A項正確;途徑②中無論反應條件如何變化,S均被O2先氧化為SO2,再氧化為SO3,B項錯誤;由關系式S~H2SO4~6e-可知,C項正確;途徑①中有副產物NO2生成,污染環境,D項正確。12.氨廣泛應用于化工、化肥、制藥等領域,一種新型制備氨的方法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①屬于人工固氮B.該轉化過程總反應的反應物是N2和H2O,產物是NH3和O2C.反應⑤在無水環境中進行時,有白煙產生D.反應②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答案 D解析 反應①為游離態氮轉化為氮的化合物(Mg3N2),屬于人工固氮,A正確;由圖可知,該轉化過程總反應的反應物是N2和H2O,產物是NH3和O2,B正確;反應⑤為氨氣和氯化氫生成氯化銨固體顆粒,有白煙產生,C正確;反應②為氮化鎂和氯化銨生成氨氣和氯化鎂,反應中沒有元素化合價改變,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錯誤。13.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Cl2和NO2在NaOH溶液中的反應,若通入適當比例的Cl2和NO2,即發生反應: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已知:NO2不溶于CCl4。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室中用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共熱制備氯氣B.裝置Ⅰ中盛放的試劑是飽和NaCl溶液,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HClC.裝置Ⅲ的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D.若制備的NO2中含有NO,應將混合氣體通入水中以除去NO答案 D解析 該實驗不需要保證氯氣是干燥的,裝置Ⅰ中盛放的試劑是飽和NaCl溶液,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雜質HCl氣體,B正確;由于NO2氣體不能在CCl4中溶解,氣體通過裝置Ⅲ,可根據導氣管口氣泡的多少,觀察氣體流速,因此其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C正確;將混合氣體通入水中,會發生反應:3NO2+H2O===2HNO3+NO,最后導致氣體完全變為NO,D錯誤。14.下列實驗操作、實驗現象、解釋或結論不對應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解釋或結論A 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與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產生大量白煙 氨氣與氯化氫反應生成固體物質B 常溫下,將潔凈的鐵片放入濃硫酸或濃硝酸中 無明顯變化 常溫下,濃硫酸、濃硝酸使鐵片鈍化C 在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然后將導管伸入盛滿氯氣的集氣瓶中 產生蒼白色火焰 物質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D 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加鹽酸 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答案 D解析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可以是CO2,也可能是SO2,因此不能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即使產生的氣體是CO2,也可能是碳酸氫鹽,D錯誤。15.將15.2 g銅鎂合金完全溶解于100 mL某濃度的硝酸中,得到標準狀況下6.72 L NO和NO2的混合氣體,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1.0 L,此時溶液呈中性,金屬離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質量為25.4 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硝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3.0 mol·L-1B.合金中銅與鎂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C.混合氣體中NO和NO2的體積之比為1∶1D.銅鎂合金溶解后,溶液中剩余HNO3的物質的量為0.4 mol答案 B解析 設銅鎂合金中銅、鎂的物質的量分別為a、b,由合金的質量可得:64 g/mol×a mol+24 g/mol×b mol=15.2 g ①,得到沉淀為氫氧化銅沉淀和氫氧化鎂沉淀,由沉淀的質量可得:98 g/mol×a mol+58 g/mol×b mol=25.4g?、?解聯立可得a=0.2 mol、b=0.1 mol;設混合氣體中NO和NO2分別為x、y,由標準狀況下混合氣體的體積為6.72 L,為0.3 mol可得:x mol+y mol=0.3 mol ③,由得失電子數目守恒可得:3x+y=0.2×2+0.1×2?、?解聯立可得x=0.15 mol、y=0.15 mol;由銅離子和鎂離子完全反應時消耗1.0 L 1.0 mol·L-1 NaOH可知,反應得到的溶液為硝酸鈉溶液,由氮原子個數守恒可知100 mL硝酸溶液中硝酸的物質的量為1.0 mol/L×1 L+0.15 mol+0.15 mol=1.3 mol,則硝酸溶液的濃度為13.0 mol/L,A正確;合金中銅與鎂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B錯誤;混合氣體中NO和NO2的體積之比為1∶1,C正確;銅鎂合金溶解后,溶液中溶質含硝酸銅、硝酸鎂,結合氮守恒可知,銅鎂合金溶解后,溶液中剩余HNO3的物質的量為1.3 mol-0.2 mol×2-0.1 mol×2-0.15 mol-0.15 mol=0.4 mol,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5分)16.(11分)晶體硅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材料,有科學家認為硅是“21世紀的能源”“未來的石油”。(1)工業上生產純硅的工藝流程如下:石英砂粗硅四氯化硅純硅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在制備粗硅時反應的氧化產物為 (填化學式);在該反應中,若消耗了3.6 g SiO2,則轉移電子的總數為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2)某實驗室利用SiHCl3(沸點33.0 ℃)與過量H2在1 000 ℃~1 100 ℃反應制得純硅(灰黑色固體)。已知SiHCl3能與H2O強烈反應,在空氣中易自燃。裝置如圖所示(熱源及夾持裝置略去)。①裝置B中的試劑是 。裝置C中水的作用是 。 ②反應一段時間后,裝置D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裝置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③為檢驗產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鐵單質,將試樣用稀鹽酸溶解,取上層清液后需要加入的試劑有 (填字母)。 a.KMnO4 b.氯水c.Na2SO3溶液 d.KSCN溶液答案 (1)CO 0.24 NA(2)①濃硫酸 水浴加熱,使SiHCl3氣化與H2混合進入石英管中反應 ②出現灰黑色固體SiHCl3+H2Si+3HCl ③bd解析 鋅和稀硫酸生成氫氣,通過B裝置干燥后進入C,C中SiHCl3與過量H2混合進入裝置D石英管反應制得純硅。(1)根據流程可知,焦炭和石英砂高溫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SiO2+2CSi+2CO↑,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做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得到氧化產物CO;1 mol SiO2參加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4 mol,反應中消耗了3.6 g SiO2,n==0.06 mol,轉移電子為0.24 mol,電子數為0.24NA;(2)①SiHCl3能與H2O強烈反應,需要用濃硫酸干燥氫氣,裝置B中試劑為濃硫酸;SiHCl3的沸點較低,C中的燒瓶需要加熱使滴入燒瓶中的SiHCl3汽化,故裝置C中水的作用是加熱使滴入燒瓶中的SiHCl3汽化,然后進入裝置D中反應;②SiHCl3與過量H2混合進入裝置D石英管反應制得純硅,根據質量守恒可知,還生成HCl,反應為 SiHCl3+H2Si+3HCl;裝置D中有硅單質生成,即有灰黑色固體生成;③鐵和稀鹽酸生成氯化亞鐵,亞鐵離子的檢驗通常用的方法是先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變紅色,再加入氯水溶液變紅色,即可卻確定有亞鐵離子。17.(11分)已知有如圖所示轉化關系(反應條件略)。已知:①X、Y、Z、W均為氧化物。常溫下,X是紅棕色氣體;Y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②相對分子質量:甲<乙。③將甲的濃溶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質量減小濃度降低;將乙的濃溶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質量增加濃度降低。請完成下列空白:(1)Z是(寫化學式): 。 (2)將乙的濃溶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質量增加濃度降低,表明乙的濃溶液具有 性。利用這種性質可以進行 (填字母)項實驗操作。 A.鈍化鐵片 B.檢驗Ba2+C.干燥氨氣 D.干燥氯氣(3)在X與Z的反應中,被氧化的X與被還原的X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 (4)W可用于工業制溴過程中吸收潮濕空氣中的Br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該反應很好地解決了環保問題,但給工業生產帶來了 的問題。(5)寫出M與甲的濃溶液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 (1)H2O (2)吸水 D (3)2∶1(4)SO2+Br2+2H2O===2HBr+H2SO4 強酸對設備腐蝕(5)C+4HNO3(濃)CO2↑+4NO2↑+2H2O解析 X、Y、Z、W均為氧化物,常溫下,X是紅棕色氣體,則X為NO2;Y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則Y為CO2;甲與M反應得到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可推知甲為HNO3、M為碳,乙與碳反應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推知乙為H2SO4,故Z為H2O。(3)X和Z的反應為3NO2+H2O===2HNO3+NO,被氧化的二氧化氮生成HNO3,被還原的二氧化氮生成NO,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被氧化的NO2與被還原的NO2的物質的量之比是2∶1。(4)溴具有強氧化性,在溶液中將二氧化硫氧化為硫酸,自身被還原為HBr,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Br2+2H2O===H2SO4+2HBr,由于生成強酸,給工業生產帶來了強酸對設備腐蝕的問題。(5)碳與濃硝酸在加熱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4HNO3(濃)CO2↑+4NO2↑+2H2O。18.(11分)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制取并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質。(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部分夾持儀器已略去)[實驗探究](1)裝置(Ⅰ)中儀器a的名稱是 。 (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①裝置(Ⅱ)中觀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顏色變為 ,原因是SO2和水反應生成 (填“H2SO3”或“H2SO4”)。②裝置(Ⅲ)中品紅溶液褪色,原因是 。 ③裝置(Ⅳ)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證明SO2具有 (填“氧化性”或“還原性”)。 (3)為防止SO2污染空氣,尾氣可用 (填“NaOH溶液”或“稀硫酸”)吸收。 (4)用12.6 g Na2SO3固體與足量硫酸反應,理論上可生成標準狀況下SO2的體積為 L。(已知Na2SO3的摩爾質量為126 g·moL-1) [實驗拓展](5)將裝置(Ⅳ)中酸性KMnO4溶液換成Na2S溶液,可觀察到溶液中出現 (填“白色”或“黃色”)渾濁,補充完整下面的離子方程式。 SO2+2S2-+4 ===3S↓+2H2O [知識應用](6)二氧化硫可作為食品添加劑。查閱資料: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二氧化硫最大使用量食品名稱 食用糖 葡萄酒 水果干類SO2最大使用量 0.1 g·kg-1 0.25 g·kg-1 1 g·kg-1說明在嚴格控制用量的情況下,二氧化硫可被添加到食品中作為漂白劑、防腐劑和 (填“氧化劑”或“抗氧化劑”)。 答案 (1)分液漏斗 (2)①紅色 H2SO3?、赟O2具有漂白性,會漂白品紅溶液而使其褪色 ③還原性 (3)NaOH溶液 (4)2.24 (5)黃色 H+ (6)抗氧化劑解析?、裰兄苽涠趸驓怏w,Ⅱ中用紫色石蕊溶液檢驗二氧化硫水溶液的酸性,Ⅲ中用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硫的漂白性,Ⅳ中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二氧化硫的還原性,最后尾氣吸收。(1)由圖可知,儀器a的名稱為分液漏斗;(2)①SO2和水反應生成H2SO3,溶液顯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變為紅色;②品紅溶液褪色的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會漂白品紅溶液而使其褪色;③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SO2可使其褪色,證明SO2具有還原性;(3)SO2屬于酸性氣體,因此進行尾氣吸收時,應使用NaOH溶液;(4)已知Na2SO3的質量為12.6 g,其摩爾質量為126 g·moL-1,則=0.1 mol,根據Na2SO3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SO2也為0.1 mol,則理論上可生成標準狀況下SO2的體積為0.1 mol×22.4 L·moL-1=2.24 L。(5)根據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有硫沉淀生成,由于硫是黃色的,則可觀察到溶液中出現黃色渾濁。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及原子個數保持不變可知,完整的離子方程式為SO2+2S2-+4H+===3S↓+2H2O。(6)SO2在食用糖中作為漂白劑,在水果干類作為防腐劑,而在葡萄酒中,為防止葡萄酒被氧化,則SO2作為抗氧化劑。19.(11分)已知:①氧化亞銅在酸性條件下能發生歧化反應:Cu2O+2H+===Cu+Cu2++H2O;②紅熱的銅能與氮的氧化物反應。某化學小組設計實驗探究一氧化氮和銅反應的氧化產物,裝置如圖(部分夾持裝置未畫出)。(1)①a管的作用是 。 ②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2)實驗開始時,先打開A中分液漏斗活塞,過一會兒,點燃D處酒精燈,這樣操作的目的是 ,當Cu充分反應,實驗結束時,下列操作中應首先進行的是 (填序號)。 ①停止滴加濃硝酸?、谙缇凭珶簟、蹚腅裝置中取出導氣管(3)為了探究氧化產物是否含有Cu2O,取少量完全反應后的產物,進行如下實驗:(甲)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觀察是否完全溶解(乙)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觀察是否完全溶解(丙)加入足量的濃硝酸,觀察是否完全溶解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填代號)。 (4)查文獻發現:銅與濃硝酸反應一旦發生就變快,是因為開始生成的NO2溶于水形成HNO2(弱酸,不穩定,易分解),它再與Cu反應,反應就加快。對生成HNO2后反應變快的原因進行探究: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Ⅰ 取B中溶液,加入一定量NaNO2固體,再加入銅片 立即產生無色氣體,液面上方呈紅棕色Ⅱ 取B中溶液,放置一段時間,溶液變為無色,再加入銅片 產生無色氣體,較Ⅰ慢;液面上方呈淺紅棕色實驗中“放置一段時間”的目的是 ,說明HNO2氧化Cu的反應速率比HNO3氧化Cu快。 (5)某同學將銅片放入盛有稀HNO3的試管中,開始無明顯現象,漸有小氣泡產生,液面上方出現淺紅棕色,溶液呈藍色。結合上述實驗,分析判斷該反應慢的原因,除了硝酸濃度小、反應溫度較低影響反應速率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 。 (6)若產物為CuO和Cu2O的混合物,取混合物5.92 g與足量稀硝酸反應,測得生成448 mL標準狀況下NO氣體,則CuO和Cu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答案 (1)①平衡分液漏斗內外壓強,使液體順利流下②Cu+4H++2N===Cu2++2NO2↑+2H2O(2)將裝置中的空氣排盡,防止氧氣與Cu反應,影響實驗結果?、佟?3)乙 (4)使HNO2完全分解(5)稀硝酸不能將NO氧化為NO2,體系中不能發生NO2與水生成HNO2的反應(6)2∶3解析 (2)由于空氣中的氧氣能與Cu反應生成CuO,干擾后續實驗,故實驗開始時,先打開A中分液漏斗活塞,過一會兒,再點燃D處酒精燈。當Cu充分反應,實驗結束時,若先從E裝置中取出導氣管,則導致過量的NO排放到空氣中,污染環境;若先熄滅酒精燈,將產生倒吸現象;故應該先停止滴加濃硝酸,然后從E裝置中取出導氣管,最后熄滅酒精燈。(3)由于CuO、Cu2O和稀、濃硝酸都能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硝酸銅,甲、丙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由于Cu2O+2H+===Cu+Cu2++H2O,故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固體完全溶解說明沒有Cu2O,若不能完全溶解,說明含有Cu2O,能達到實驗目的。(6)假設混合物中CuO和Cu2O的物質的量分別為n1 mol和n2 mol,取混合物5.92 g與足量稀硝酸反應,測得生成448 mL標準狀況下NO氣體,則根據質量守恒:80n1+144n2=5.92,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守恒可知2n2=3×,聯合解得n1=0.02,n2=0.03,則混合物中CuO和Cu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0.02 mol∶0.03 mol=2∶3。20.(11分)銅既能與稀硝酸反應,也能與濃硝酸反應,當銅與一定濃度硝酸反應時,可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為Cu+HNO3Cu(NO3)2+NO↑+NO2↑+H2O (方程式未配平,不考慮 2NO2N2O4)。(1)硝酸在該反應中體現的性質有 。 (2)如果參加反應的Cu和HNO3的物質的量之比是3∶10,寫出并配平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3)0.004 mol 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的電子數是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質的量相同,則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是 ,在標準狀況下若將收集NO和NO2的集氣瓶倒立于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氣充分反應后發現無氣體剩余,則通入O2的體積為 mL;所得溶液(假設溶質不擴散)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答案 (1)酸性、氧化性 (2)3Cu+10H++4N===3Cu2++NO↑+3NO2↑+5H2O(3)0.008NA 0.012 mol 44.8 mol·L-1(或0.044 6 mol·L-1)解析 (2)假設銅的物質的量為3 mol,則HNO3為10 mol,根據銅元素守恒可知,生成3 mol硝酸銅,所以作氧化劑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10 mol-6 mol=4 mol,令生成NO為x mol,則生成NO2為(4-x) mol,根據轉移電子守恒可知,3x+(4-x)×1=3×2,解得x=1,則反應離子方程式為3Cu+10H++4N===3Cu2++NO↑+3NO2↑+5H2O。(3)設生成的NO的物質的量為x mol,根據得失電子守恒,3x+x=0.008,x=0.002;表現氧化性的硝酸為0.004 mol,表現酸性的硝酸為0.008 mol;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是0.004 mol+0.008 mol=0.012 mol;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據2Cu~O2可知,2∶1=0.004 mol∶n(O2),n(O2)=0.002 mol,則通入O2的體積為44.8 mL;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c= mol·L-1。章末測評驗收卷(五)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5分)1.我國航天航空事業飛速發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月球探測器使用的硅太陽能電池板,其主要成分是SiO2造月球探測器中的瞄準鏡時使用的光導纖維,其主要成分是Si宇宙飛船返回艙表面使用的高溫結構陶瓷屬于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火箭使用碳納米管可以減輕火箭質量,這種材料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2.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高溫燒結而成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少量SO2,既可以殺菌,又可防止營養成分被氧化《清波雜志》卷十二:“信州鉛山膽水自山下注,勢若瀑布……古傳一人至水濱,遺匙鑰,翌日得之,已成銅矣?!边@里的膽水是指CuSO4溶液我國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中記敘“強水”條目下寫道:“性最烈,能蝕五金……其水甚強,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這里的“強水”是指HF3.氮及其化合物對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意義重大。下列關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N2與過量O2反應可直接生成NO2用濃NH4Cl溶液處理過的舞臺幕布不易著火是因為NH4Cl隔絕了空氣NH3氧化為NO是工業制硝酸的重要反應向某無色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不變藍,則原溶液中不含N4.下列指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過量SO2與“84”消毒液反應:ClO-+H2O+SO2HS+HClO將SO2通入Ba(NO3)2溶液中:SO2+H2O+Ba2+BaSO3↓+2H+向稀硝酸中加入過量鐵粉:Fe+N+4H+Fe3++NO↑+2H2O用氨水吸收少量SO2:2NH3·H2O+SO22N+H2O5.下列實驗過程中,始終無明顯現象的是 ( )將NO2通入FeSO4溶液中將CO2通入BaCl2溶液中將NH3通入AlCl3溶液中將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6.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均能實現的是 ( )FeFeCl2Fe(OH)2SSO3H2SO4NH4Cl(s)NH3Mg(OH)2SiO2H2SiO3Na2SiO37.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實驗室制氨氣 實驗室氨氣尾氣吸收用氯化氫氣體和飽和 食鹽水做噴泉實驗 驗證濃H2SO4的脫水性、 強氧化性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在稀硫酸中加入銅粉,銅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體,銅粉仍不溶解某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該氣體的水溶液一定顯堿性銅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3Cu2++2NO↑+4H2OHNO3—→NO—→NO2,以上各步變化均能通過一步實驗完成9.下圖是一檢驗氣體性質的實驗裝置。向裝置中緩慢通入氣體X,若關閉活塞K,則品紅溶液無變化,而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若打開活塞K,則品紅溶液褪色。據此判斷氣體X和洗氣瓶內液體Y(足量)可能是 ( )選項X CO SO2 CO2 Cl2Y 濃H2SO4 NaHCO3飽和溶液 Na2SO3溶液 NaHSO3飽和溶液10.如圖為氮及其常見化合物的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N2H4分子中存在極性鍵和非極性鍵實驗室中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a物質檢驗b+所需試劑是NaOH濃溶液和藍色石蕊試紙c途徑可以用于工業生產硝酸11.用下列兩種途徑制取H2SO4(某些反應條件和產物已省略),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途徑①:SH2SO4途徑②:SSO2SO3H2SO4途徑①中反應僅體現了濃硝酸的強氧化性途徑②中可通過控制反應條件,將S直接氧化為SO3由途徑①和②分別制取1 mol H2SO4,理論上均消耗1 mol S,均共轉移6 mol電子途徑②相較于途徑①更能體現“綠色化學”的理念,因為途徑②的污染相對于途徑①更小12.氨廣泛應用于化工、化肥、制藥等領域,一種新型制備氨的方法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反應①屬于人工固氮該轉化過程總反應的反應物是N2和H2O,產物是NH3和O2反應⑤在無水環境中進行時,有白煙產生反應②屬于氧化還原反應13.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Cl2和NO2在NaOH溶液中的反應,若通入適當比例的Cl2和NO2,即發生反應: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已知:NO2不溶于CCl4。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實驗室中用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共熱制備氯氣裝置Ⅰ中盛放的試劑是飽和NaCl溶液,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HCl裝置Ⅲ的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若制備的NO2中含有NO,應將混合氣體通入水中以除去NO14.下列實驗操作、實驗現象、解釋或結論不對應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解釋或結論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與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產生大量白煙 氨氣與氯化氫反應生成固體物質常溫下,將潔凈的鐵片放入濃硫酸或濃硝酸中 無明顯變化 常溫下,濃硫酸、濃硝酸使鐵片鈍化在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然后將導管伸入盛滿氯氣的集氣瓶中 產生蒼白色火焰 物質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加鹽酸 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15.將15.2 g銅鎂合金完全溶解于100 mL某濃度的硝酸中,得到標準狀況下6.72 L NO和NO2的混合氣體,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1.0 L,此時溶液呈中性,金屬離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質量為25.4 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該硝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3.0 mol·L-1合金中銅與鎂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混合氣體中NO和NO2的體積之比為1∶1銅鎂合金溶解后,溶液中剩余HNO3的物質的量為0.4 mol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5分)16.(11分)晶體硅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材料,有科學家認為硅是“21世紀的能源”“未來的石油”。(1)(3分)工業上生產純硅的工藝流程如下:石英砂粗硅四氯化硅純硅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在制備粗硅時反應的氧化產物為 (1分)(填化學式);在該反應中,若消耗了3.6 g SiO2,則轉移電子的總數為 (2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2)(9分)某實驗室利用SiHCl3(沸點33.0 ℃)與過量H2在1 000 ℃~1 100 ℃反應制得純硅(灰黑色固體)。已知SiHCl3能與H2O強烈反應,在空氣中易自燃。裝置如圖所示(熱源及夾持裝置略去)。①裝置B中的試劑是 (1分)。裝置C中水的作用是 (2分)。 ②反應一段時間后,裝置D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2分);裝置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分)。 ③為檢驗產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鐵單質,將試樣用稀鹽酸溶解,取上層清液后需要加入的試劑有 (2分)(填字母)。 a.KMnO4 b.氯水c.Na2SO3溶液 d.KSCN溶液17.(11分)已知有如圖所示轉化關系(反應條件略)。已知:①X、Y、Z、W均為氧化物。常溫下,X是紅棕色氣體;Y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②相對分子質量:甲<乙。③將甲的濃溶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質量減小濃度降低;將乙的濃溶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質量增加濃度降低。請完成下列空白:(1)(1分)Z是(寫化學式): 。 (2)(3分)將乙的濃溶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質量增加濃度降低,表明乙的濃溶液具有 (1分)性。利用這種性質可以進行 (2分)(填字母)項實驗操作。 A.鈍化鐵片 B.檢驗Ba2+C.干燥氨氣 D.干燥氯氣(3)(2分)在X與Z的反應中,被氧化的X與被還原的X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 (4)(4分)W可用于工業制溴過程中吸收潮濕空氣中的Br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該反應很好地解決了環保問題,但給工業生產帶來了 的問題。 (5)(2分)寫出M與甲的濃溶液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18.(11分)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制取并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質。(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部分夾持儀器已略去)[實驗探究](1)(1分)裝置(Ⅰ)中儀器a的名稱是 。(2)(4分)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①裝置(Ⅱ)中觀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顏色變為 , 原因是SO2和水反應生成 (填“H2SO3”或“H2SO4”)。②裝置(Ⅲ)中品紅溶液褪色,原因是 。 ③裝置(Ⅳ)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證明SO2具有 (填“氧化性”或“還原性”)。 (3)(1分)為防止SO2污染空氣,尾氣可用 (填“NaOH溶液”或“稀硫酸”)吸收。 (4)(2分)用12.6 g Na2SO3固體與足量硫酸反應,理論上可生成標準狀況下SO2的體積為 L。(已知Na2SO3的摩爾質量為126 g·moL-1) [實驗拓展](5)(3分)將裝置(Ⅳ)中酸性KMnO4溶液換成Na2S溶液,可觀察到溶液中出現 (1分)(填“白色”或“黃色”)渾濁,補充完整下面的離子方程式。 SO2+2S2-+4 (2分)3S↓+2H2O [知識應用](6)(1分)二氧化硫可作為食品添加劑。查閱資料: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二氧化硫最大使用量食品名稱 食用糖 葡萄酒 水果干類SO2最 大使用量 0.1 g·kg-1 0.25 g·kg-1 1 g·kg-1說明在嚴格控制用量的情況下,二氧化硫可被添加到食品中作為漂白劑、防腐劑和 (填“氧化劑”或“抗氧化劑”)。 19.(11分)已知:①氧化亞銅在酸性條件下能發生歧化反應:Cu2O+2H+Cu+Cu2++H2O;②紅熱的銅能與氮的氧化物反應。某化學小組設計實驗探究一氧化氮和銅反應的氧化產物,裝置如圖(部分夾持裝置未畫出)。(1)(2分)①a管的作用是 。 ②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2)(2分)實驗開始時,先打開A中分液漏斗活塞,過一會兒,點燃D處酒精燈,這樣操作的目的是 , 當Cu充分反應,實驗結束時,下列操作中應首先進行的是 (填序號)。 ①停止滴加濃硝酸?、谙缇凭珶?br/>③從E裝置中取出導氣管(3)(2分)為了探究氧化產物是否含有Cu2O,取少量完全反應后的產物,進行如下實驗:(甲)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觀察是否完全溶解(乙)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觀察是否完全溶解(丙)加入足量的濃硝酸,觀察是否完全溶解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填代號)。(4)(2分)查文獻發現:銅與濃硝酸反應一旦發生就變快,是因為開始生成的NO2溶于水形成HNO2(弱酸,不穩定,易分解),它再與Cu反應,反應就加快。對生成HNO2后反應變快的原因進行探究: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Ⅰ 取B中溶液,加入一定量NaNO2固體,再加入銅片 立即產生無色氣體,液面上方呈紅棕色Ⅱ 取B中溶液,放置一段時間,溶液變為無色,再加入銅片 產生無色氣體,較Ⅰ慢;液面上方呈淺紅棕色實驗中“放置一段時間”的目的是 ,說明HNO2氧化Cu的反應速率比HNO3氧化Cu快。 (5)(2分)某同學將銅片放入盛有稀HNO3的試管中,開始無明顯現象,漸有小氣泡產生,液面上方出現淺紅棕色,溶液呈藍色。結合上述實驗,分析判斷該反應慢的原因,除了硝酸濃度小、反應溫度較低影響反應速率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 。 (6)(2分)若產物為CuO和Cu2O的混合物,取混合物5.92 g與足量稀硝酸反應,測得生成448 mL標準狀況下NO氣體,則CuO和Cu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20.(11分)銅既能與稀硝酸反應,也能與濃硝酸反應,當銅與一定濃度硝酸反應時,可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為Cu+HNO3—→Cu(NO3)2+NO↑+NO2↑+H2O (方程式未配平,不考慮 2NO2N2O4)。(1)(2分)硝酸在該反應中體現的性質有 。 (2)(2分)如果參加反應的Cu和HNO3的物質的量之比是3∶10,寫出并配平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3)(8分)0.004 mol 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的電子數是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質的量相同,則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是 ,在標準狀況下若將收集NO和NO2的集氣瓶倒立于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氣充分反應后發現無氣體剩余,則通入O2的體積為 mL;所得溶液(假設溶質不擴散)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共57張PPT)章末測評驗收卷(五)第五章化工生產中的重要非金屬元素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5分)1.我國航天航空事業飛速發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月球探測器使用的硅太陽能電池板,其主要成分是SiO2B.造月球探測器中的瞄準鏡時使用的光導纖維,其主要成分是SiC.宇宙飛船返回艙表面使用的高溫結構陶瓷屬于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D.火箭使用碳納米管可以減輕火箭質量,這種材料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D解析 A項,硅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成分是硅,不是二氧化硅;B項,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C項,高溫結構陶瓷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不是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D項,碳納米管是性能優良的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2.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高溫燒結而成B.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少量SO2,既可以殺菌,又可防止營養成分被氧化C.《清波雜志》卷十二:“信州鉛山膽水自山下注,勢若瀑布……古傳一人至水濱,遺匙鑰,翌日得之,已成銅矣。”這里的膽水是指CuSO4溶液D.我國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中記敘“強水”條目下寫道:“性最烈,能蝕五金……其水甚強,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這里的“強水”是指HFD解析 兵馬俑是陶制品,屬于硅酸鹽,是由黏土經高溫燒結而成,A項正確;SO2具有殺菌作用,同時具有還原性,可以防止營養成分被氧化而變質,B項正確;鑰匙主要成分是Fe,Fe與CuSO4在溶液中反應產生FeSO4和Cu,可知膽水是指CuSO4溶液,C項正確;HF可以與二氧化硅發生反應,因此“強水”不可能是HF,D項錯誤。3.氮及其化合物對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意義重大。下列關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N2與過量O2反應可直接生成NO2B.用濃NH4Cl溶液處理過的舞臺幕布不易著火是因為NH4Cl隔絕了空氣C.NH3氧化為NO是工業制硝酸的重要反應D.向某無色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不變藍,則原溶液中不含NC解析 N2與過量O2在高溫或放電條件下反應生成NO,NO和O2反應生成NO2,故A錯誤;用濃NH4Cl溶液處理過的舞臺幕布不易著火是因為NH4Cl受熱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氣體,從而隔絕了空氣,故B錯誤;NH3的催化氧化生成NO,該反應是工業制硝酸的重要反應,故C正確;反應后的溶液沒有加熱且使用稀NaOH溶液,因此不能判斷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故D錯誤。4.下列指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過量SO2與“84”消毒液反應:ClO-+H2O+SO2===HS+HClOB.將SO2通入Ba(NO3)2溶液中:SO2+H2O+Ba2+===BaSO3↓+2H+C.向稀硝酸中加入過量鐵粉:Fe+N+4H+===Fe3++NO↑+2H2OD.用氨水吸收少量SO2:2NH3·H2O+SO2===2N+H2OD解析 過量SO2與“84”消毒液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離子方程式為SO2+ClO-+H2O===S+2H++Cl-,A錯誤;酸性條件下SO2被N氧化為,與Ba2+結合生成BaSO4白色沉淀,B錯誤;向稀硝酸中加入過量鐵粉最終生成硝酸亞鐵,C錯誤。5.下列實驗過程中,始終無明顯現象的是 ( )A.將NO2通入FeSO4溶液中B.將CO2通入BaCl2溶液中C.將NH3通入AlCl3溶液中D.將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B解析 將NO2通入FeSO4溶液中,NO2與水反應生成的HNO3能將Fe2+氧化為Fe3+,溶液由淺綠色變為棕黃色,A項錯誤;向BaCl2溶液中通入CO2,無明顯現象,B項正確;將NH3通入AlCl3溶液中:Al3++3NH3·H2O===Al(OH)3↓+3N,產生Al(OH)3白色沉淀,C項錯誤;將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在酸性條件下氧化為,產生BaSO4白色沉淀,D項錯誤。6.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均能實現的是 ( )C解析 鐵在氯氣中燃燒生成三氯化鐵,不生成氯化亞鐵,A錯誤;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B錯誤;氫氧化鈣與氯化銨反應生成氨氣,通入氯化鎂溶液,生成氫氧化鎂沉淀,每步均能實現,C正確;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反應生成硅酸,D錯誤。7.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AA B C D實驗室制氨氣 實驗室氨氣尾氣吸收 用氯化氫氣體和飽和食鹽水做噴泉實驗 驗證濃H2SO4的脫水性、強氧化性解析 氨氣難溶于四氯化碳,B裝置能防止倒吸,能達到目的;氯化氫氣體易溶于飽和食鹽水,用氯化氫氣體和飽和食鹽水做噴泉實驗,C裝置能達到目的;濃H2SO4滴到蔗糖上,蔗糖變黑,說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品紅溶液褪色,說明炭和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說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D裝置能達到目的。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銅粉,銅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體,銅粉仍不溶解B.某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該氣體的水溶液一定顯堿性C.銅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3Cu2++2NO↑+4H2OD.HNO3 NO NO2,以上各步變化均能通過一步實驗完成A9.下圖是一檢驗氣體性質的實驗裝置。向裝置中緩慢通入氣體X,若關閉活塞K,則品紅溶液無變化,而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若打開活塞K,則品紅溶液褪色。據此判斷氣體X和洗氣瓶內液體Y(足量)可能是 ( )B選項 A B C DX CO SO2 CO2 Cl2Y 濃H2SO4 NaHCO3飽和溶液 Na2SO3溶液 NaHSO3飽和溶液解析 A項,CO不能使品紅褪色;B項,若關閉活塞K,SO2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CO2氣體,品紅溶液無變化,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若打開活塞K,SO2使品紅褪色;C項,CO2與Na2SO3溶液不反應,且不能使品紅褪色;D項,Cl2與飽和NaHSO3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Cl2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10.如圖為氮及其常見化合物的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2H4分子中存在極性鍵和非極性鍵B.實驗室中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a物質C.檢驗b+所需試劑是NaOH濃溶液和藍色石蕊試紙D.c途徑可以用于工業生產硝酸A解析 H2N—NH2分子中存在極性鍵和非極性鍵,故A正確;a是二價N的氧化物,為NO,NO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NO2,不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NO,故B錯誤;b+為N,檢驗N所需試劑是NaOH濃溶液和紅色石蕊試紙,如果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證明含有N,故C錯誤;工業生產硝酸以氨氣為原料,故D錯誤。11.用下列兩種途徑制取H2SO4(某些反應條件和產物已省略),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解析 選途徑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6HNO3(濃) H2SO4+6NO2↑+2H2O,屬于濃硝酸和非金屬單質的反應,產物中無鹽生成,因此濃硝酸只表現氧化性而不表現酸性,A項正確;途徑②中無論反應條件如何變化,S均被O2先氧化為SO2,再氧化為SO3,B項錯誤;由關系式S~H2SO4~6e-可知,C項正確;途徑①中有副產物NO2生成,污染環境,D項正確。12.氨廣泛應用于化工、化肥、制藥等領域,一種新型制備氨的方法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①屬于人工固氮B.該轉化過程總反應的反應物是N2和H2O,產物是NH3和O2C.反應⑤在無水環境中進行時,有白煙產生D.反應②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解析 反應①為游離態氮轉化為氮的化合物(Mg3N2),屬于人工固氮,A正確;由圖可知,該轉化過程總反應的反應物是N2和H2O,產物是NH3和O2,B正確;反應⑤為氨氣和氯化氫生成氯化銨固體顆粒,有白煙產生,C正確;反應②為氮化鎂和氯化銨生成氨氣和氯化鎂,反應中沒有元素化合價改變,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錯誤。13.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Cl2和NO2在NaOH溶液中的反應,若通入適當比例的Cl2和NO2,即發生反應: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已知:NO2不溶于CCl4。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室中用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共熱制備氯氣B.裝置Ⅰ中盛放的試劑是飽和NaCl溶液, 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HClC.裝置Ⅲ的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D.若制備的NO2中含有NO,應將混合氣體通入水中以除去NOD解析 該實驗不需要保證氯氣是干燥的,裝置Ⅰ中盛放的試劑是飽和NaCl溶液,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雜質HCl氣體,B正確;由于NO2氣體不能在CCl4中溶解,氣體通過裝置Ⅲ,可根據導氣管口氣泡的多少,觀察氣體流速,因此其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C正確;將混合氣體通入水中,會發生反應:3NO2+H2O===2HNO3+ NO, 最后導致氣體完全變為NO,D錯誤。14.下列實驗操作、實驗現象、解釋或結論不對應的是 ( )D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解釋或結論A 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與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產生大量白煙 氨氣與氯化氫反應生成固體物質B 常溫下,將潔凈的鐵片放入濃硫酸或濃硝酸中 無明顯變化 常溫下,濃硫酸、濃硝酸使鐵片鈍化C 在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然后將導管伸入盛滿氯氣的集氣瓶中 產生蒼白色火焰 物質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D 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加鹽酸 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解析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可以是CO2,也可能是SO2,因此不能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即使產生的氣體是CO2,也可能是碳酸氫鹽,D錯誤。15.將15.2 g銅鎂合金完全溶解于100 mL某濃度的硝酸中,得到標準狀況下6.72 L NO和NO2的混合氣體,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1.0 L,此時溶液呈中性,金屬離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質量為25.4 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硝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3.0 mol·L-1B.合金中銅與鎂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C.混合氣體中NO和NO2的體積之比為1∶1D.銅鎂合金溶解后,溶液中剩余HNO3的物質的量為0.4 molB解析 設銅鎂合金中銅、鎂的物質的量分別為a、b,由合金的質量可得:64 g/mol×a mol+24 g/mol×b mol=15.2 g?、?得到沉淀為氫氧化銅沉淀和氫氧化鎂沉淀,由沉淀的質量可得:98 g/mol×a mol+58 g/mol×b mol=25.4g?、?解聯立可得a=0.2 mol、b=0.1 mol;設混合氣體中NO和NO2分別為x、y,由標準狀況下混合氣體的體積為6.72 L,為0.3 mol可得:x mol+y mol=0.3 mol?、?由得失電子數目守恒可得:3x+y=0.2×2+0.1×2 ④,解聯立可得x=0.15 mol、y=0.15 mol;由銅離子和鎂離子完全反應時消耗1.0 L 1.0 mol·L-1 NaOH可知,反應得到的溶液為硝酸鈉溶液,由氮原子個數守恒可知100 mL硝酸溶液中硝酸的物質的量為1.0 mol/L×1 L+0.15 mol+0.15 mol=1.3 mol,則硝酸溶液的濃度為13.0 mol/L,A正確;合金中銅與鎂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B錯誤;混合氣體中NO和NO2的體積之比為1∶1,C正確;銅鎂合金溶解后,溶液中溶質含硝酸銅、硝酸鎂,結合氮守恒可知,銅鎂合金溶解后,溶液中剩余HNO3的物質的量為1.3 mol-0.2 mol×2-0.1 mol×2-0.15 mol-0.15 mol=0.4 mol,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5分)16.(11分)晶體硅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材料,有科學家認為硅是“21世紀的能源”“未來的石油”。(1)工業上生產純硅的工藝流程如下:CO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在制備粗硅時反應的氧化產物為 (填化學式);在該反應中,若消耗了3.6 g SiO2,則轉移電子的總數為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0.24 NA(2)某實驗室利用SiHCl3(沸點33.0 ℃)與過量H2在1 000 ℃~1 100 ℃反應制得純硅(灰黑色固體)。已知SiHCl3能與H2O強烈反應,在空氣中易自燃。裝置如圖所示(熱源及夾持裝置略去)。①裝置B中的試劑是 。裝置C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應一段時間后,裝置D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裝置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③為檢驗產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鐵單質,將試樣用稀鹽酸溶解,取上層清液后需要加入的試劑有 (填字母)。 a.KMnO4 b.氯水 c.Na2SO3溶液 d.KSCN溶液濃硫酸水浴加熱,使SiHCl3氣化與H2混合進入石英管中反應出現灰黑色固體bd17.(11分)已知有如圖所示轉化關系(反應條件略)。已知:①X、Y、Z、W均為氧化物。常溫下,X是紅棕色氣體;Y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②相對分子質量:甲<乙。③將甲的濃溶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質量減小濃度降低;將乙的濃溶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質量增加濃度降低。請完成下列空白:(1)Z是(寫化學式): 。 (2)將乙的濃溶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質量增加濃度降低,表明乙的濃溶液具有________性。利用這種性質可以進行 (填字母)項實驗操作。 A.鈍化鐵片 B.檢驗Ba2+C.干燥氨氣 D.干燥氯氣(3)在X與Z的反應中,被氧化的X與被還原的X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 H2O吸水D2∶1解析 X、Y、Z、W均為氧化物,常溫下,X是紅棕色氣體,則X為NO2;Y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則Y為CO2;甲與M反應得到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可推知甲為HNO3、M為碳,乙與碳反應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推知乙為H2SO4,故Z為H2O。(3)X和Z的反應為3NO2+H2O===2HNO3+NO,被氧化的二氧化氮生成HNO3,被還原的二氧化氮生成NO,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被氧化的NO2與被還原的NO2的物質的量之比是2∶1。(4)W可用于工業制溴過程中吸收潮濕空氣中的Br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該反應很好地解決了環保問題,但給工業生產帶來了 的問題。(5)寫出M與甲的濃溶液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SO2+Br2+2H2O===2HBr+H2SO4強酸對設備腐蝕C+4HNO3(濃) CO2↑+4NO2↑+2H2O解析 (4)溴具有強氧化性,在溶液中將二氧化硫氧化為硫酸,自身被還原為HBr,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Br2+2H2O===H2SO4+2HBr,由于生成強酸,給工業生產帶來了強酸對設備腐蝕的問題。(5)碳與濃硝酸在加熱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4HNO3(濃) CO2↑+4NO2↑+2H2O。18.(11分)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制取并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質。(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部分夾持儀器已略去)[實驗探究](1)裝置(Ⅰ)中儀器a的名稱是 。 (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①裝置(Ⅱ)中觀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顏色變為 ,原因是SO2和水反應生成 (填“H2SO3”或“H2SO4”)。②裝置(Ⅲ)中品紅溶液褪色,原因是 。③裝置(Ⅳ)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證明SO2具有 (填“氧化性”或“還原性”)。 分液漏斗紅色H2SO3SO2具有漂白性,會漂白品紅溶液而使其褪色還原性解析?、裰兄苽涠趸驓怏w,Ⅱ中用紫色石蕊溶液檢驗二氧化硫水溶液的酸性,Ⅲ中用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硫的漂白性,Ⅳ中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二氧化硫的還原性,最后尾氣吸收。(1)由圖可知,儀器a的名稱為分液漏斗;(2)①SO2和水反應生成H2SO3,溶液顯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變為紅色;②品紅溶液褪色的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會漂白品紅溶液而使其褪色;③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SO2可使其褪色,證明SO2具有還原性;(3)為防止SO2污染空氣,尾氣可用 (填“NaOH溶液”或“稀硫酸”)吸收。 (4)用12.6 g Na2SO3固體與足量硫酸反應,理論上可生成標準狀況下SO2的體積為________L。(已知Na2SO3的摩爾質量為126 g·moL-1) [實驗拓展](5)將裝置(Ⅳ)中酸性KMnO4溶液換成Na2S溶液,可觀察到溶液中出現________(填“白色”或“黃色”)渾濁,補充完整下面的離子方程式。 SO2+2S2-+4 ===3S↓+2H2O NaOH溶液2.24黃色H+解析 (3)SO2屬于酸性氣體,因此進行尾氣吸收時,應使用NaOH溶液;(4)已知Na2SO3的質量為12.6 g,其摩爾質量為126 g·moL-1,則=0.1 mol,根據Na2SO3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SO2也為0.1 mol,則理論上可生成標準狀況下SO2的體積為0.1 mol×22.4 L·moL-1=2.24 L。(5)根據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有硫沉淀生成,由于硫是黃色的,則可觀察到溶液中出現黃色渾濁。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及原子個數保持不變可知,完整的離子方程式為SO2+2S2-+4H+===3S↓+2H2O。[知識應用](6)二氧化硫可作為食品添加劑。查閱資料: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二氧化硫最大使用量食品名稱 食用糖 葡萄酒 水果干類SO2最大使用量 0.1 g·kg-1 0.25 g·kg-1 1 g·kg-1說明在嚴格控制用量的情況下,二氧化硫可被添加到食品中作為漂白劑、防腐劑和 (填“氧化劑”或“抗氧化劑”)。 抗氧化劑解析 (6)SO2在食用糖中作為漂白劑,在水果干類作為防腐劑,而在葡萄酒中,為防止葡萄酒被氧化,則SO2作為抗氧化劑。19.(11分)已知:①氧化亞銅在酸性條件下能發生歧化反應: Cu2O+2H+===Cu+Cu2++H2O;②紅熱的銅能與氮的氧化物反應。某化學小組設計實驗探究一氧化氮和銅反應的氧化產物,裝置如圖(部分夾持裝置未畫出)。(1)①a管的作用是 。 ②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2)實驗開始時,先打開A中分液漏斗活塞,過一會兒,點燃D處酒精燈,這樣操作的目的是 ,當Cu充分反應,實驗結束時,下列操作中應首先進行的是 (填序號)。 ①停止滴加濃硝酸?、谙缇凭珶簟、蹚腅裝置中取出導氣管(3)為了探究氧化產物是否含有Cu2O,取少量完全反應后的產物,進行如下實驗:(甲)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觀察是否完全溶解(乙)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觀察是否完全溶解(丙)加入足量的濃硝酸,觀察是否完全溶解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填代號)。 平衡分液漏斗內外壓強,使液體順利流下Cu+4H++2N===Cu2++2NO2↑+2H2O將裝置中的空氣排盡,防止氧氣與Cu反應,影響實驗結果①乙解析 (2)由于空氣中的氧氣能與Cu反應生成CuO,干擾后續實驗,故實驗開始時,先打開A中分液漏斗活塞,過一會兒,再點燃D處酒精燈。當Cu充分反應,實驗結束時,若先從E裝置中取出導氣管,則導致過量的NO排放到空氣中,污染環境;若先熄滅酒精燈,將產生倒吸現象;故應該先停止滴加濃硝酸,然后從E裝置中取出導氣管,最后熄滅酒精燈。(3)由于CuO、Cu2O和稀、濃硝酸都能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硝酸銅,甲、丙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由于Cu2O+2H+===Cu+Cu2++H2O,故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固體完全溶解說明沒有Cu2O,若不能完全溶解,說明含有Cu2O,能達到實驗目的。(4)查文獻發現:銅與濃硝酸反應一旦發生就變快,是因為開始生成的NO2溶于水形成HNO2(弱酸,不穩定,易分解),它再與Cu反應,反應就加快。對生成HNO2后反應變快的原因進行探究: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Ⅰ 取B中溶液,加入一定量NaNO2固體,再加入銅片 立即產生無色氣體,液面上方呈紅棕色Ⅱ 取B中溶液,放置一段時間,溶液變為無色,再加入銅片 產生無色氣體,較Ⅰ慢;液面上方呈淺紅棕色實驗中“放置一段時間”的目的是 ,說明HNO2氧化Cu的反應速率比HNO3氧化Cu快。 (5)某同學將銅片放入盛有稀HNO3的試管中,開始無明顯現象,漸有小氣泡產生,液面上方出現淺紅棕色,溶液呈藍色。結合上述實驗,分析判斷該反應慢的原因,除了硝酸濃度小、反應溫度較低影響反應速率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 。 (6)若產物為CuO和Cu2O的混合物,取混合物5.92 g與足量稀硝酸反應,測得生成448 mL標準狀況下NO氣體,則CuO和Cu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使HNO2完全分解稀硝酸不能將NO氧化為NO2,體系中不能發生NO2與水生成HNO2的反應2∶3解析 (6)假設混合物中CuO和Cu2O的物質的量分別為n1 mol和n2 mol,取混合物5.92 g與足量稀硝酸反應,測得生成448 mL標準狀況下NO氣體,則根據質量守恒:80n1+144n2=5.92,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守恒可知2n2=3×,聯合解得n1=0.02,n2=0.03,則混合物中CuO和Cu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0.02 mol∶0.03 mol =2∶3。20.(11分)銅既能與稀硝酸反應,也能與濃硝酸反應,當銅與一定濃度硝酸反應時,可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為Cu+HNO3 Cu(NO3)2+NO↑+NO2↑+H2O (方程式未配平,不考慮 2NO2 N2O4)。(1)硝酸在該反應中體現的性質有 。 (2)如果參加反應的Cu和HNO3的物質的量之比是3∶10,寫出并配平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酸性、氧化性3Cu+10H++4N===3Cu2++NO↑+3NO2↑+5H2O(3)0.004 mol 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的電子數是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質的量相同,則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是 ,在標準狀況下若將收集NO和NO2的集氣瓶倒立于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氣充分反應后發現無氣體剩余,則通入O2的體積為________mL;所得溶液(假設溶質不擴散)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0.008NA0.012 mol44.8mol·L-1(或0.044 6 mol·L-1)解析 (2)假設銅的物質的量為3 mol,則HNO3為10 mol,根據銅元素守恒可知,生成3 mol硝酸銅,所以作氧化劑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10 mol-6 mol=4 mol,令生成NO為x mol,則生成NO2為(4-x) mol,根據轉移電子守恒可知,3x+(4-x)×1=3×2,解得x=1,則反應離子方程式為3Cu+10H++4N===3Cu2++NO↑+3NO2↑+5H2O。(3)設生成的NO的物質的量為x mol,根據得失電子守恒,3x+x=0.008,x=0.002;表現氧化性的硝酸為0.004 mol,表現酸性的硝酸為0.008 mol;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是0.004 mol+0.008 mol=0.012 mol;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據2Cu~O2可知, 2∶1=0.004 mol∶n(O2),n(O2)=0.002 mol,則通入O2的體積為44.8 mL;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c= mol·L-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測評驗收卷(五).pptx 章末測評驗收卷(五)(解析版).docx 章末測評驗收卷(五)(原卷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