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七年級上冊題型一 坐標圖像題2025年中考化學題型專題復習類型1 溶解度曲線【典例1】硝酸鉀和硝酸鈉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現有80 g硝酸鉀和80 g硝酸鈉固體,分別置于兩只燒杯中,再分別加50 g 80 ℃的蒸餾水,恒溫條件下充分攪拌、靜置,再冷卻至20 ℃。兩只燒杯80 ℃溶解后的現象和20 ℃時結晶現象如圖2所示。(忽略液體體積變化)類型1 溶解度曲線【典例1】(1)上述配制的硝酸鉀和硝酸鈉溶液在40 ℃時溶質質量分數較大的是 。 (2)圖2中,盛硝酸鉀的燒杯在80 ℃和20 ℃時的現象分別是 、 。(選填字母序號) 硝酸鈉AD類型1 溶解度曲線圖示化分析②80℃,硝酸鈉溶解度為150g,此時水是100g①80℃,硝酸鉀溶解度為169g,此時水是100g交叉點,溫度相等兩物質溶解度相等④陡升型曲線,硝酸鉀適合冷卻熱飽和溶液法結晶③等溫度下,等質量的水中,溶解溶質越多,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即相同溫度下,溶解度越大,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類型1 溶解度曲線(1)降溫到40 ℃時,50 g水中硝酸鈉比硝酸鉀溶解得更多,此時硝酸鈉的溶質質量分數較大。(2)80 ℃時硝酸鉀完全溶解,所以對應燒杯A,20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比硝酸鈉的溶解度小,所以盛硝酸鉀的燒杯析出的固體最多,因此對應燒杯D。類型1 溶解度曲線針對練1[2024廣安中考]KNO3、KCl可用作鉀肥,對大豆的生長具有重要的作用。KNO3、KCl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類型1 溶解度曲線針對練1A.a點表示在18 ℃時,K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B.在70 ℃時,將238 g KNO3的飽和溶液降溫至40 ℃,析出74 g KNO3C.d點對應的KNO3溶液為飽和溶液D.e點對應的KCl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40%√類型1 溶解度曲線A項,a點對應的溫度在20~30 ℃之間,故錯誤;B項,70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38 g,在70 ℃時,238 g KNO3的飽和溶液中含有138 g硝酸鉀,含有100 g 水,降溫至40 ℃,40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4 g,析出KNO3的質量為138 g-64 g=74 g,故正確;C項,溶解度曲線圖上的點都是對應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而曲線下方的點都是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故錯誤;D項,e點對應的溶質質量分數應該是×100%,結果不等于40%,故錯誤。類型2 pH變化曲線【典例2】化學學習小組用鹽酸和燒堿探究中和反應的pH變化。實驗時將一定量的鹽酸溶液注入錐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燒堿溶液,邊滴邊振蕩,通過傳感器測定并繪出pH變化曲線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a點到b點,錐形瓶中溶液溫度逐漸升高B.取a點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為紅色C.取b點溶液加入小蘇打固體,有氣泡產生D.c點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Cl和NaOHC類型2 pH變化曲線圖示化分析①起點pH 7,燒杯中是鹽酸②a點pH 7,0→b發生反應:NaOH+HCl NaCl+H2Oa點溶質:NaCl、HCl③b點pH 7,中和反應放熱,此時溫度達到最高。溶質:NaCl④c點pH 7,溶質:NaCl、NaOH═<<>=類型2 pH變化曲線b點對應的溶質是NaCl,加入小蘇打(碳酸氫鈉)不會發生反應,故沒有明顯現象。類型2 pH變化曲線針對練2[2024宜賓中考]某實驗小組將稀鹽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觀察到先無氣泡,過一段時間后產生氣泡。【問題提出】為什么滴入稀鹽酸沒有立即產生氣泡 【實驗探究】借助數字化實驗進行探究。一定溫度下,用溶質質量分數為1.825%的稀鹽酸與20 mL飽和Na2CO3溶液反應,裝置如圖1所示。隨稀鹽酸逐滴加入,充分攪拌,采集到溶液的pH隨滴入稀鹽酸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實驗中發現AB段對應燒杯中無氣泡產生,B點后逐漸有氣泡冒出,C點后幾乎無氣泡。類型2 pH變化曲線針對練2【查閱資料】NaHCO3溶液的pH約為8.2。【實驗分析】(1)圖2中A點對應溶液的顏色是 。 (2)“液滴數傳感器”采集的坐標數據是 。 (3)隨著稀鹽酸滴入,溶液pH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4)圖2中D點對應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 (填化學式)。 紅色稀鹽酸體積減小HCl、NaCl類型2 pH變化曲線針對練2【實驗結論】(5)稀鹽酸滴入Na2CO3溶液,反應分兩段進行。AB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BC段:AB段的生成物繼續與稀鹽酸反應轉化為CO2逸出。 Na2CO3+HCl NaCl+NaHCO3類型2 pH變化曲線類型3 金屬與酸或鹽的反應【典例3】將一定量鋅和金屬R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銅溶液中, 溶液質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相對原子質量:Cu—64,Zn—65)反應結束后過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活動性:R>Zn>CuB.濾液中一定有ZnCl2和金屬R的鹽,可能有CuCl2C.濾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Zn和RD.若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氣泡產生,則濾渣中一定有ZnB類型3 金屬與酸或鹽的反應圖示化分析溶液質量增大(比較溶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系數的乘積),則第一段是Zn與氯化銅反應:Zn+CuCl2 Cu+ZnCl2溶液質量減?。ū容^溶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系數的乘積),則第二段是金屬R與氯化銅反應:R+CuCl2→Cu+RClX溶液質量不再改變說明反應已經結束Zn與氯化銅完全反應,此時溶質:ZnCl2、CuCl2金屬R與氯化銅完全反應,此時溶質中肯定有ZnCl2、RClX,可能有CuCl2═類型3 金屬與酸或鹽的反應結合銅、鋅的相對原子質量和題圖分析可知,第一段是Zn與CuCl2溶液反應,第二段是R與CuCl2溶液反應,Zn已完全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Zn>R>Cu,故A、C錯誤;第三段溶液質量不再改變說明CuCl2溶液已經完全反應或R已完全反應或兩者恰好都完全反應,故B正確;若向濾渣中加稀硫酸有氣泡產生,濾渣中一定有金屬R,不可能有Zn,故D錯誤。類型4 酸堿鹽的反應順序【典例4】向盛有100 g 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再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NaOH溶液,燒杯中沉淀質量與滴加NaOH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相對原子質量:H—1,O—16,Na—23,Cu—64,Ba—13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只有兩種溶質B.m=74.8C.ab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Cl2+2NaOH Cu(OH)2↓+2NaClD.取c點對應溶液,滴加稀H2SO4,不產生白色沉淀C類型4 酸堿鹽的反應順序圖示化分析①CuSO4和H2SO4與過量的BaCl2反應,溶質為CuCl2、HCl、BaCl2,沉淀為BaSO4。②反應過程分析如下圖:a點前加入NaOH溶液發生反應,但沉淀質量不變,是NaOH與HCl的中和反應:NaCl+HCl NaCl+H2Oab段加入NaOH溶液反應產生了沉淀,因此是NaOH與CuCl2反應:2NaOH+CuCl2 Cu(OH)2↓+2NaClbc段反應停止,加入過量NaOH溶液,溶質:BaCl2、NaCl、NaOH══類型4 酸堿鹽的反應順序圖示化分析設ab段反應生成Cu(OH)2的質量為x,2NaOH+CuCl2 Cu(OH)2↓+2NaCl80 9840 g×20% xx=9.8 g,m=9.8+69.9=79.7類型4 酸堿鹽的反應順序A項,向盛有100 g 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分別發生反應CuSO4+BaCl2 BaSO4↓+CuCl2,H2SO4+BaCl2 BaSO4↓+2HCl,所以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含有CuCl2、HCl、BaCl2三種溶質,錯誤。B項,ab段增加的沉淀的質量是生成Cu(OH)2的質量,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m=79.7,錯誤。D項,c點溶液中含有BaCl2,滴加稀H2SO4,立即出現白色沉淀,錯誤。類型4 酸堿鹽的反應順序針對練3[2024云南中考]某溶液可能含有HCl、CuCl2、Cu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探究其組成,向一定質量的該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所加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相對原子質量:H—1,O—16,S—32,Cl—35.5,Cu—64,Ba—13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類型4 酸堿鹽的反應順序針對練3A.d點后,溶液的pH保持不變B.b點對應的溶液中有三種溶質C.c點到d點的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總質量在減少D.原溶液含有HCl、CuCl2和CuSO4√類型4 酸堿鹽的反應順序根據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所加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之間的關系,一開始就有沉淀生成,但ac段無沉淀生成,說明溶液中一定有鹽酸,ac段發生的反應為2HCl+Ba(OH)2 BaCl2+2H2O,OH-可以和H+結合,也可以和Cu2+結合,但酸堿中和反應優先發生,又反應一開始就有沉淀生成,說明剛開始生成的沉淀不是Cu2+與OH-結合生成的Cu(OH)2沉淀,而是Ba2+與S結合生成的BaSO4沉淀,故溶液中一定有CuSO4。類型4 酸堿鹽的反應順序圖中反應分析如下:由圖像可知,反應生成BaSO4沉淀的質量為23.3 g,生成Cu(OH)2沉淀的質量為33.1 g-23.3 g=9.8 g,設生成23.3 g BaSO4沉淀需要CuSO4的質量為x,生成9.8 g Cu(OH)2沉淀需要CuSO4的質量為y,則有:類型4 酸堿鹽的反應順序①CuSO4~BaSO4 ?、贑uSO4~Cu(OH)2160 233 160 98x 23.3 g y 9.8 g 解得x=16 g、y=16 g,則原溶液中含有CuSO4,不含CuCl2。由上文分析可知,原溶液中還含有HCl,故D項錯誤。A( )d點后反應停止,繼續滴加氫氧化鋇溶液,溶液堿性增強,故溶液的pH逐漸增大。類型4 酸堿鹽的反應順序B(√)b點時鹽酸過量,此時溶液中存在的溶質有HCl、BaCl2和CuCl2。C( )c點到d點的過程中,發生反應:Ba(OH)2+CuCl2 BaCl2+Cu(OH)2↓,每135份質量的CuCl2參與反應,生成208份質量的BaCl2,則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增大,即該過程溶液中溶質總質量在增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