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學題型專題復習 題型六 科學探究題課件(25頁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中考化學題型專題復習 題型六 科學探究題課件(25頁ppt)

資源簡介

(共25張PPT)
七年級上冊
題型六 科學探究題
2025年中考化學題型專題復習
類型1 酸堿鹽綜合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
【典例1】
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請你參與。
如圖1,向碳酸鈉和硫酸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靜置。
類型1 酸堿鹽綜合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
【典例1】
(1)取圖1試管B中少量上層清液(Y)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成    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則Y的溶質成分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NaOH、Ba(OH)2
Na2CO3+Ba(OH)2 BaCO3↓+2NaOH
類型1 酸堿鹽綜合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
【典例1】
(2)將試管B中物質過濾,得到固體Z,向Z中加入稀硫酸,產生沉淀的質量如圖2所示。沉淀Z中硫酸鋇的質量為        (用m和n的關系式表示,相對原子質量:C—12,O—16,S—32,Ba—137)。
(3)由上述實驗可歸納出鹽的化學性質有          。
g
與堿反應,與酸反應
類型1 酸堿鹽綜合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
圖示化分析
(1)滴入酚酞溶液,因為含OH-,所以變紅
(2)加入Na2C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發生反應Ba2++CO32-═BaCO3↓,說明Y中有Ba(OH)2,則Y中有生成的NaOH和過量的Ba(OH)2
(2)BaCO3與稀硫酸反應,BaCO3+H2SO4═BaSO4+H2O+CO2↑
類型1 酸堿鹽綜合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
圖示化分析
定量分析數據:
(m-n) g為BaCO3和H2SO4反應生成BaSO4的質量與BaCO3的質量差,設沉淀Z中BaCO3的質量為x:
BaCO3+H2SO4 BaSO4+H2O+CO2↑   Δm
197 233 36
x (m-n) g
x=
所以Z中BaSO4的質量=n g- g= g。
類型1 酸堿鹽綜合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
(1)Y中一定含OH-,滴入酚酞溶液會變紅。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一定有Ba(OH)2溶液,則Y的溶質有NaOH、Ba(OH)2,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Ba(OH)2 BaCO3↓+2NaOH。
(2)沉淀Z的成分為BaCO3、BaSO4,向Z中加入稀硫酸,發生反應:BaCO3+H2SO4 BaSO4+H2O+CO2↑。n~m段的質量差即為生成的BaSO4的質量與Z中原有的BaCO3的質量差,設沉淀Z中BaCO3的質量為x,
類型1 酸堿鹽綜合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
BaCO3~BaSO4 Δm
197 233 36
x (m-n) g
x=
則沉淀Z中BaSO4的質量為n g- g= g。
(3)結合題目可獲取鹽的化學性質:與堿反應,與酸反應。
類型2 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
【典例2】
我國化學家侯德榜發明的侯氏制堿法,開創了世界制堿工業的新紀元。制堿工藝中的關鍵反應為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室溫(20 ℃)下,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利用如圖裝置模擬該反應。
類型2 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
【典例2】
已知:①20 ℃時,幾種鹽的溶解度如下表;
②氨氣極易溶于飽和食鹽水,形成的溶液呈堿性。
(1)為配制飽和食鹽水,應向100 g水中至少加入   g NaCl固體。
(2)儀器a的名稱是    ,裝置D的作用是        。
(3)裝置A制取的CO2中會混有HCl,用飽和NaHCO3溶液吸收HCl的化學方程式為                 。
36.0
試管
產生氨氣
NaHCO3+HCl NaCl+H2O+CO2↑
物質 NaCl NaHCO3 NH4Cl
溶解度/g 36.0 9.6 37.2
類型2 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
(4)為使CO2在裝置C中能充分吸收,可采取的措施是  。
充分反應后,裝置C中有晶體析出。為分析晶體產生的原因,興趣小組繼續開展探究。
查閱資料:一定條件下,可溶性物質的溶解存在限度,當相應離子濃度過大時,可溶性物質會部分結晶析出。
(5)裝置C中析出的晶體主要成分是NaHCO3而不是NH4Cl,原因是                          。
向裝置C中通入NH3后,再通入CO2(合理即可)
反應生成的NaHCO3質量較大,且在20 ℃時,NaHCO3溶解度較小
【典例2】
類型2 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
(6)裝置C中的物質過濾后得到的濾液在工業上稱為母液。侯氏制堿法通過向母液中加入食鹽,使NH4Cl結晶析出,析出晶體的原因是  。
母液中含有大量N和少量Na+,加入NaCl,溶液中Cl-濃度增大,使NH4Cl結晶析出(合理即可)
【典例2】
類型2 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
思路分析
類型2 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
(1)根據20 ℃時幾種鹽的溶解度可知,20 ℃時NaCl的溶解度是36.0 g,所以為配制飽和食鹽水,應向100 g水中至少加入36.0 g NaCl固體。
(4)由于氨氣極易溶于飽和食鹽水,形成的溶液呈堿性,堿性溶液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為使CO2在裝置C中被充分吸收,可采取的措施是向裝置C中通入NH3后,再通入CO2。
類型2 溶解度與酸堿鹽綜合
(5)裝置C中發生的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質量關系為:
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
84 53.5
反應生成的NaHCO3質量較大,且在20 ℃時,NaHCO3溶解度較小,所以裝置C
中析出的晶體主要成分是NaHCO3而不是NH4Cl。
(6)一定條件下,可溶性物質的溶解存在限度,當相應離子濃度過大時,可溶性物質會部分結晶析出。母液中含有大量N和少量Na+,當加入NaCl,溶液中Cl-濃度增大,使氯化銨結晶析出。
類型3 物質變化相關的項目式探究
【典例3】
[2024湖南中考]2024年5月1日,我國利用船舶加裝的碳捕捉系統回收的首罐液態二氧化碳卸船,標志著遠洋航行船舶從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同學們對“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非常感興趣,開展有關二氧化碳的項目式學習。
任務一:調查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
同學們調查到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你認為有
           (寫一種即可)。
化石燃料的燃燒(或人和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等,合理即可)
類型3 物質變化相關的項目式探究
【典例3】
任務二:討論使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方法
同學們討論了使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方法,知道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你的一種低碳生活方式是  。
有同學想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          (填實驗現象),補充了可以利用堿溶液或水吸收二氧化碳。
任務三:探究實驗室中不同試劑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實驗室提供4種試劑:水、飽和石灰水、質量分數為0.165%的NaOH溶液、質量分數為40%的NaOH溶液。
節能出行(合理即可)
變渾濁
類型3 物質變化相關的項目式探究
【典例3】
【提出問題】上述4種試劑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如何
【查閱資料】①室溫下,飽和石灰水中氫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約為0.165%;
②利用壓強傳感器及信息處理終端可將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呈現和分析。
【進行實驗】
步驟1:各裝置氣密性良好(夾持裝置已省略),同學們用4只250 mL燒瓶集滿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
步驟2:用4支注射器分別取60 mL上述提供的4種試劑,將燒瓶分別連接壓強傳感器和注射器(如圖1所示)。
類型3 物質變化相關的項目式探究
【典例3】
步驟3:待燒瓶內氣壓平穩后,迅速將4支注射器內試劑分別全部注入相對應的燒瓶中,關閉止水夾,觀察壓強變化。一段時間后,振蕩燒瓶,繼續觀察壓強變化。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展示燒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如圖2所示)。
類型3 物質變化相關的項目式探究
【典例3】
【分析討論】根據40%NaOH溶液對應的曲線,分析t1~t3 s時間段曲線變化的原因是   。
【得出結論】結合圖2數據,從壓強和吸收效果兩個角度對比分析,得到的結論是   。
t1~t2 s時間段NaOH溶液與CO2氣體反應(吸收CO2),導致壓強減小,t2 s時振蕩燒瓶,反應速率加快,壓強減小更快
同一種物質的溶液,濃度越大,吸收效果越好,壓強減小越快(合理即可)
類型3 物質變化相關的項目式探究
【典例3】
任務四:形成二氧化碳閉環的意識
在老師指導下,知道上述實驗中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氫氧化鈉有剩余。為了達到零碳排放和對環境無污染,形成二氧化碳
閉環的意識?,F處理上述實驗中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的液體,你設計的實驗方案是   。 師生對其他燒瓶中的物質也進行了科學處理。
【拓展思維】我國已經實現了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甲醇和負碳纖維等,“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是未來碳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探索方向。
先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氯化鈣(或其他可溶性鈣鹽),使碳酸鈉與鈣離子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通過過濾將沉淀分離,然后向濾液中滴加適量稀鹽酸,實現對碳酸鈉與氫氧化鈉的去除,從而不產生CO2排放
類型3 物質變化相關的項目式探究
思路分析
類型3 物質變化相關的項目式探究
思路分析
相同條件下,水的吸收能力最差
定量分析:相同條件下,等溶度等體積的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時,氫氧化鈉溶液的吸收能力稍強
相同條件下,40%的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最強
類型3 物質變化相關的項目式探究
思路分析
類型3 物質變化相關的項目式探究
任務三:
【分析討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導致氣體減少,瓶內壓強明顯減小,振蕩后反應更充分,壓強減小程度更明顯,因此t2~t3 s時間段壓強明顯減小。
【得出結論】分析圖像信息可知,使用40%氫氧化鈉溶液壓強下降到最低,因此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
任務四: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實驗中剩余液體為氫氧化鈉、碳酸鈉的混合溶液,可先加入氯化鈣溶液,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過濾后再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除去氫氧化鈉,過程中可用酚酞溶液指示反應終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达市| 宣化县| 会泽县| 林甸县| 涿鹿县| 鹤山市| 基隆市| 如东县| 闻喜县| 全椒县| 远安县| 静宁县| 清苑县| 海城市| 北安市| 讷河市| 晋州市| 昌都县| 富顺县| 桂阳县| 嘉定区| 垣曲县| 昂仁县| 泌阳县| 济宁市| 祁连县| 嘉荫县| 安仁县| 洛隆县| 收藏| 太仆寺旗| 辰溪县| 隆昌县| 措美县| 昭通市| 雅安市| 福州市| 商都县| 合山市| 航空|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