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語音合成技術》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本課選自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學信息技術》新教材八年級下冊第6課《語音合成技術》,前兩節課學生已經學習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識,對語音識別技術的相關知識、應用和影響有所了解。語音合成技術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技術之一,在社會上應用廣泛,如醫院叫號、公交車播報、聽書、車載導航、Siri語音助手等。本課將從語音合成的應用場所、體驗和過程三個方面,從生活經驗走向理論基礎,帶領學生感受語音合成的魅力。二、學習對象分析本課的授課對象為八年級的學生,經過第一單元《人工智能在身邊》的初步學習和《語音識別技術》的技術初體驗,他們對于人工智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驗,但對于智能語音和過程和原理還比較陌生。另外,隨著小愛同學、Siri語音助手等的廣泛應用,學生對于語音識別技術熟悉,但對于語音合成技術,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觸,但缺乏清晰的認識。教學目標聯系生活經驗,了解語音合成的概念和應用通過人機對比,理解語音合成的過程通過阿里云語音語音合成功能,體驗文本轉語音的過程,理解語音合成技術教學重點: 語音合成的過程教學難點: 韻律處理四、方法策略秉持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本課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結合講授法、案例分析、對比等方法逐級展開。在教學過程中以小組討論、自主探究等形式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五、教學流程(一)聯系生活,導入新知教學內容與活動 設計意圖1.手機投屏,引出主題 【手機投屏】使用百度地圖導航,猜猜導航里是誰在說話? 【同桌討論】中國這么多的地名、道路、站牌,主播需要錄制中國每一個地名、道路、站牌嘛? 學生分析原因并表達觀點,教師補充。 概念:語音合成技術是利用計算機模擬人的聲音而產生的人造語音的技術 【小結】語音合成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的區別? 2. 互動討論,對比分析 【同桌討論】同桌兩人交流討論,我們身邊有哪些合成技術的應用,該項技術使用前后我們的生活有什么變化?填寫任務單。 3. 歸納梳理,提出問題 學生分享觀點,老師補充并總結。 (公交語音播報、醫院叫號、聽書、支付寶到賬) 從生活出發進行導入,有助于啟發學生觀察身邊事物并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同時自然的引出本課主題。 點明本課課題。 通過小結,回憶上節課語音識別的知識,幫助學生理清語音識別技術和合成技術的區別。 引導學生上網搜集語音合成的相關信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幫助學生更好的成為數字時代的信息公民。 在師生互動中,歸納梳理收集的信息,熟悉語音合成應用場景及其影響。(二)探秘原理,案例分析教學內容與活動 設計意圖人機對比,體驗合成過程 學生通過方言學習,模擬機器語音合成過程中“語音處理”、“韻律處理”、“單元拼接”的環節。 播放錄制好的音頻,并找出它屬于語音合成的哪一個環節。 2.方言遷移,完善合成過程 在“今天真開心!”方言版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方言朗讀“天天開心!”,在過程中理清語音合成的完整過程。 過程:聲音數據學習-文本輸入-語言處理-語音數據庫-韻律處理-單元拼接-輸出 通過未知方言的學習,體驗語音合成的環節。 結合語言處理、韻律處理、單元拼接三個環節的音頻,帶領學生深入的理解語音合成的過程。(三)自主體驗,探究技術教學內容與活動 設計意圖平臺體驗,總結展示 教師利用阿里云語音合成平臺,演示語音合成功能的使用。學生登入平臺,體驗文本的合成效果。 思考:調整“主播”“語速”“文本”會有什么變化? 朗誦欣賞,對比思辨 展示平臺合成效果,對比相同文本,學校朗誦作品。 引導學生思辨: 語言合成技術的利和弊 語音合成技術的未來發展 教師直接演示阿里云語音合成平臺語音合成功能的使用(操作較為簡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