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醛 酮基礎課時13 醛 酮學習目標 1.通過對醛基中原子成鍵情況的分析,了解醛類的結構特點,理解乙醛的化學性質與醛基的關系,學會醛基的檢驗方法。2. 了解甲醛、苯甲醛、丙酮等有機物的性質和應用,關注有機物安全使用的問題。一、乙醛 (一)知識梳理1.醛的結構、組成2.乙醛的物理性質顏色 氣味 狀態 密度 沸點 揮發性 溶解性無色 刺激性 氣味 液體 比水小 20.8 ℃ 易揮發 與水、乙醇 等互溶3.乙醛的化學性質(1)加成反應①催化加氫乙醛蒸氣和H2的混合氣體通過熱的鎳催化劑,發生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HO+H2CH3CH2OH。乙醛的催化加氫反應也是它的還原反應。②與HCN加成在醛基的碳氧雙鍵中,電負性氧大于碳,碳氧雙鍵中的電子偏向氧原子,使氧原子帶部分負電荷,碳原子帶部分正電荷,從而使醛基具有較強的極性,化學方程式為+H—CN 。(2)氧化反應①銀鏡反應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向①中滴加氨水,現象為先出現白色沉淀后變澄清,水浴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內壁出現一層光亮的銀鏡由實驗可知,硝酸銀與氨水生成的銀氨溶液中含有[Ag(NH3)2]OH(氫氧化二氨合銀),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化學方程式為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②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實驗 操作實驗 現象 ①中溶液出現藍色絮狀沉淀,滴入乙醛,加熱至沸騰后,③中溶液有紅色沉淀產生有關 方程式 ①中:2NaOH+CuSO4Cu(OH)2↓+Na2SO4 ③中: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③催化氧化乙醛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能被氧氣氧化為乙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HO+O22CH3COOH。(二)問題探究問題1 醛與銀氨溶液和新制的氫氧化銅的反應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都能進行嗎 提示 銀氨溶液和新制的氫氧化銅不能在酸性條件下存在,因此,上述兩個反應只能在堿性條件下進行。問題2 乙醛和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中,加熱過程中可能會得到黑色的物質,該黑色的物質可能是什么 提示 該物質是氧化銅。該物質是氫氧化銅分解得到的。不能誤以為是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的產物。問題3 乙醛能被銀氨溶液、新制的氫氧化銅氧化,乙醛能否被其他物質(如酸性高錳酸鉀、溴水等)氧化 提示 由于醛基的還原性比較強,除了可以被銀氨溶液、新制的氫氧化銅氧化外,其他較強的氧化劑:酸性高錳酸鉀、溴水、次氯酸鹽溶液都可以氧化乙醛。問題4 有以下兩個實驗。實驗1 向溴水中滴入乙醛溶液,溴水立即褪色實驗2 將乙醛滴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紫色)中,發現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沒有褪色(1)溴水中可能存在哪些含溴微粒 提示 因為溴和水反應生成溴化氫、次溴酸,所以溴水中有含有溴元素的微粒有溴分子、次溴酸分子、溴離子和次溴酸根離子。(2)根據實驗2的現象,結合實驗1,如果認為乙醛溶液使溴水褪色是發生了氧化反應,那么可能是哪種微粒氧化了醛基 提示 實驗2發現乙醛不能使溴四氯化碳褪色,說明溴分子不能氧化醛基,所以可能是溴水中次溴酸氧化了醛基(因為氫溴酸不具有強氧化性)。問題5 甲醛相當于含有兩個醛基,你能寫出甲醛與氧氣發生催化氧化的反應方程式嗎 提示 HCHO+O2或HCHO+O2H2O+CO2【探究歸納】1.常見醛基檢驗方法2.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新制Cu(OH)2反應的注意事項銀鏡反應 ①銀氨溶液必須現用現配,不可久置。②銀鏡反應要在堿性條件下進行,且需水浴加熱,反應過程中不能振蕩試管與新制 Cu(OH)2反應 ①所用的Cu(OH)2必須是新制的,而且制備時,NaOH溶液必須明顯過量。②加熱煮沸時間不能過長,防止Cu(OH)2受熱分解成黑色的CuO1.(2024·北大附中高二期中)香茅醛可作為合成青蒿素的中間體,其結構簡式如圖。下列關于香茅醛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香茅醛與乙醛互為同系物B.香茅醛能發生消去反應C.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1 mol香茅醛最多消耗1 mol 氫氣D.理論上,1 mol香茅醛能與足量銀氨溶液反應生成2 mol銀答案 D解析 結構相似且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多個CH2原子團的有機物互為同系物,香茅醛含有碳碳雙鍵和醛基(—CHO),乙醛含有—CHO,二者所含有的官能團不同,不是同系物,A錯誤;香茅醛分子中含碳碳雙鍵和醛基(—CHO),不含醇羥基、鹵素原子等結構,不能發生消去反應,B錯誤;1 mol該物質含有1 mol碳碳雙鍵和1 mol醛基,因此最多可與2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C錯誤;一個香茅醛分子中含一個醛基(—CHO),由“—CHO~2e-~2Ag”知,1 mol香茅醛能與足量銀氨溶液反應生成2 mol 銀,D正確。2.下列有關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新制的Cu(OH)2反應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前,試管應先用熱的燒堿溶液洗滌,然后用蒸餾水洗滌B.向2%的稀氨水中滴入2%的AgNO3溶液,配得銀氨溶液C.將乙醛滴入銀氨溶液中,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煮沸制銀鏡D.2 mL 1 mol·L-1 CuSO4溶液和4 mL 0.5 mol·L-1 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熱,產生磚紅色沉淀答案 A解析 做銀鏡反應實驗時試管要潔凈,實驗前用熱的燒堿溶液洗滌是為了將試管內壁上的油污洗凈,A正確;配制銀氨溶液時,應向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滴加順序不能顛倒,B錯誤;制取光亮的銀鏡必須用水浴加熱,C錯誤;根據題給Cu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量知,CuSO4過量,而乙醛與新制的Cu(OH)2的反應要在堿性條件下進行,故不能產生磚紅色沉淀,D錯誤。3.乙醛可發生如下轉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乙醛分子中最多5個原子共面B.X與NaOH的乙醇溶液共熱可生成HOCH2CHOC.乙醛→Y的反應類型為氧化反應D.Z的結構簡式為CH3CH(OH)CH2CHO答案 B解析 乙醛分子中含有碳氧雙鍵,與碳氧雙鍵直接相連的原子共平面,則乙醛分子中最多5個原子共平面,A正確;X為BrCH2CHO,X與NaOH的水溶液共熱發生取代反應生成HOCH2CHO,B錯誤;乙醛→Y為乙醛氧化為乙酸,反應類型為氧化反應,C正確;Z的結構簡式由兩分子乙醛發生加成反應得到,故Z的結構簡式為CH3CH(OH)CH2CHO,D正確。4.某醛3 g和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結果析出28.8 g磚紅色沉淀,則該醛為 ( )A.甲醛 B.乙醛C.丙醛 D.丁醛答案 A解析 醛類與新制氫氧化銅發生反應時,一般1 mol —CHO得到1 mol Cu2O。28.8 g Cu2O的物質的量n==0.2 mol,則需要3 g的某醛中含有0.2 mol —CHO。若為普通一元醛,則該醛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5,不存在;若為甲醛或二元醛,則該醛的物質的量為0.1 mol,相對分子質量為=30,即為甲醛。【題后歸納】 有關醛的氧化反應的計算方法(1)一元醛RCHO(R為烴基)發生銀鏡反應或與新制的Cu(OH)2反應時量的關系1 mol ~2 mol Ag1 mol ~1 mol Cu2O(2)甲醛發生銀鏡反應或與新制的Cu(OH)2反應時量的關系甲醛分子中相當于有2個—CHO,當與足量的銀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反應時,可存在如下量的關系:1 mol HCHO~4 mol Ag1 mol HCHO~4 mol Cu(OH)2~2 mol Cu2O(3)二元醛發生銀鏡反應或與新制的Cu(OH)2反應時量的關系1 mol二元醛~4 mol Ag1 mol二元醛~4 mol Cu(OH)2~2 mol Cu2O二、醛類和酮 (一)知識梳理1.醛類(1)常見的醛①甲醛是最簡單的醛,又叫蟻醛,結構式:,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又稱福爾馬林)具有殺菌、防腐性能,可用于消毒和制作生物標本。②苯甲醛()是最簡單的芳香醛,俗稱苦杏仁油,是一種有苦杏仁氣味的無色液體,是制造染料、香料及藥物的重要原料。(2)醛類的化學性質醛類的化學性質與乙醛類似,一般情況下,能被還原成醇,被氧化成羧酸,可以發生銀鏡反應,能與氰化氫加成。2.酮羰基與兩個烴基相連的化合物叫做酮,其結構可表示為,飽和一元酮的通式為CnH2nO(n≥3)。(1)丙酮丙酮是最簡單的酮,結構簡式:。①物理性質常溫下,丙酮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沸點:56.2 ℃,易揮發,能與水、乙醇等互溶。②化學性質不能被銀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劑氧化,但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能催化加氫生成2-丙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2)酮的應用酮是重要的有機溶劑和化工原料,丙酮可用作化學纖維、鋼瓶儲存乙炔等的溶劑,還用于生產有機玻璃、農藥和涂料等。(二)問題探究問題1 丙酮和丙醛屬于同分異構體嗎 可采用哪些方法鑒別二者 提示 分子式都是C3H6O,屬于同分異構體。可以用銀氨溶液或新制Cu(OH)2鑒別二者,也可以用核磁共振氫譜和紅外光譜法鑒別。問題2 寫出由丙醛制取1-丙醇和丙酸的化學方程式。提示 CH3CH2CHO+H2CH3CH2CH2OH 2CH3CH2CHO+O22CH3CH2COOH。問題3 苯甲醛在空氣中久置,在容器內壁會出現晶體,這是為什么 提示 該晶體是苯甲酸()。苯甲醛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了苯甲酸。【探究歸納】 醛和酮的區別與聯系醛 酮官能團 醛基: 酮羰基:官能團 位置 碳鏈末端(最簡單的醛是甲醛) 碳鏈中間(最簡單的酮是丙酮)結構 通式 (R為烴基或氫原子) (R、R'均為烴基)聯系 碳原子數相同的飽和一元脂肪醛和飽和一元脂肪酮互為同分異構體5.環戊酮()不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 )A.加成反應 B.取代反應C.還原反應 D.消去反應答案 D解析 環戊酮與H2反應既是加成反應又是還原反應,環戊基可以發生類似烷烴的取代反應;環戊酮分子中無—OH、—X,故不能發生消去反應。6.(2024·江西鉛山縣第一中學高二期中)酮基布洛芬片是用于治療各種關節腫痛、牙痛等的非處方藥。可由物質A經一系列反應制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物質A與苯甲酸互為同系物B.1 mol酮基布洛芬最多可與7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C.物質A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D.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來鑒別物質A和酮基布洛芬答案 D解析 物質A與苯甲酸具有相同種類、相同數目的官能團,且都只含有1個苯環,結構相似,分子式差一個CH2原子團,二者互為同系物,A正確;酮基布洛芬分子中,苯基、羰基都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羧基不能與H2發生反應,則1 mol酮基布洛芬最多可與7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B正確;依據苯的分子結構,物質A分子中8個C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內,即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C正確;物質A和酮基布洛芬分子中,連接苯環的一個基團的碳原子上都連有1個H原子,都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從而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來鑒別物質A和酮基布洛芬,D錯誤。 A級 合格過關練選擇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醛的性質1.下列反應中,有機物被還原的是 ( )A.乙醛制乙醇B.乙醛制乙酸C.乙醛發生銀鏡反應D.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答案 A解析 乙醛制乙醇是乙醛分子加氫,屬于還原反應;乙醛制乙酸、發生銀鏡反應、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均是乙醛分子加氧,屬于氧化反應。2.已知檸檬醛的結構簡式為根據科學的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能發生銀鏡反應C.與乙醛互為同系物D.1 mol檸檬醛與足量H2加成后得到分子式為C10H22O的醇答案 C解析 由結構簡式可知,檸檬醛分子中含有的碳碳雙鍵和醛基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使溶液褪色,A正確;檸檬醛分子中含有的醛基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B正確;同系物必須是含有相同數目、相同官能團的同類物質,檸檬醛和乙醛的官能團不完全相同,不是同類物質,不互為同系物,C錯誤;檸檬醛分子中含有的碳碳雙鍵和醛基一定條件下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分子式為C10H22O的飽和一元醇,D正確。3.(2024·江蘇宿遷高二期中)β-苯基丙烯醛(結構簡式如丁所示)可用于水果保鮮或制作食用香料,合成路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①為加成反應,反應②為消去反應B.甲與乙互為同系物C.1 mol丁可被1 mol新制Cu(OH)2完全氧化D.1 mol丙與足量金屬鈉反應放出2 g H2答案 A解析 甲和乙發生加成反應生成丙,丙中醇羥基發生消去反應生成丁,所以反應①為加成反應,反應②為消去反應,A正確;甲中含有苯環,乙中不含苯環,甲、乙結構不相似,二者不互為同系物,B錯誤;醛基和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的比例關系為—CHO~2Cu(OH)2,丁中含有1個醛基,所以1 mol丁可被2 mol新制Cu(OH)2完全氧化,故C錯誤;醇羥基和Na反應生成氫氣,且醇羥基和氫氣的比例關系為2∶1,則1 mol丙與足量Na反應生成0.5 mol氫氣,生成氫氣的質量=0.5 mol×2 g/mol=1 g,D錯誤。4.(2024·北京一零一中學高二期中)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人工合成了青蒿素,其部分合成路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香茅醛的分子式為C10H18OB.“乙→丙”發生了還原反應C.有機物甲中存在分子內氫鍵D.可用銀氨溶液鑒別香茅醛和丙答案 B解析 由結構簡式可知,香茅醛的分子式為C10H18O,A正確;乙→丙發生的反應為乙分子中含有的羥基與三氧化鉻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丙,B錯誤;有機物甲分子中含有的羥基能形成分子內氫鍵,C正確;香茅醛分子含有的醛基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而丙分子中不含有醛基,不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則可用銀氨溶液鑒別香茅醛和丙,D正確。(二)醛的性質實驗5.某興趣小組設計實驗驗證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是 ;儀器b的進水口為 (填“上口”或“下口”)。 (2)反應需控制溫度為65 ℃,適宜采用的加熱方式為 ;儀器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興趣小組某同學用甲醛代替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一段時間后,發現有大量氣體生成,懸濁液的藍色褪去,儀器c的底部有紅色沉淀生成,通過查閱資料知,甲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的產物受多種條件的影響。該同學對生成的氣體提出了猜想:猜想Ⅰ:生成的氣體中含CO猜想Ⅱ:生成的氣體中含H2猜想Ⅲ:生成的氣體中含CO2利用下列裝置驗證猜想(已知CO與銀氨溶液能發生反應生成黑色固體):①裝置的連接順序是生成的氣體→D→C→B→E→ → 。 ②試劑X是 (填名稱),其作用是 。 ③若猜想Ⅰ成立,猜想Ⅱ、猜想Ⅲ均不成立,則實驗中A、C、D裝置的現象為 。 ④實驗發現,A中試劑顏色變藍,C、D中均無明顯現象,E中固體變為紅色,則正確的猜想是 。 答案 (1)恒壓滴液漏斗 下口(2)水浴加熱 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3)①A B ②無水硫酸銅 驗證氣體與CuO反應后有沒有H2O生成,從而驗證猜想Ⅱ是否成立 ③A中試劑不變色,C中有黑色渾濁出現,D中無明顯現象 ④猜想Ⅱ解析 甲醛代替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后生成氣體可能為一氧化碳、氫氣或二氧化碳,根據實驗裝置分析,先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再將氣體通入銀氨溶液檢驗一氧化碳;然后利用無水氯化鈣對氣體進行干燥,避免影響氫氣的檢驗;最后將氣體通入E裝置與氧化銅反應,利用無水硫酸銅檢驗產物是否有水生成,以證明氣體是否為氫氣;為避免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在裝置末端連接裝置B。(1)根據儀器結構特點可知a為恒壓滴液漏斗;冷凝水從冷凝管下口進,上口出,以確保冷凝水充滿冷凝管;(2)反應需控制溫度為65 ℃,在100 ℃以下,可以采用水浴加熱的方式;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生成乙酸鈉、氧化亞銅和水,反應方程式: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3)①根據分析中各裝置對物質的檢驗,可知連接順序為生成的氣體→D→C→B→E→A→B;②試劑X用于檢驗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水,所以試劑X為無水硫酸銅;④實驗發現,A中試劑顏色變藍,C、D中均無明顯現象,E中固體變為紅色,說明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氣體為氫氣,則正確的猜想為Ⅱ。(三)醛的有關計算6.1 mol某醛和足量的銀氨溶液反應,析出432 g Ag,則該醛不可能為 ( )A.HCHO B.CH3CHOC.OHC—CHO D.OHCCH2CHO答案 B解析 含醛基的物質發生銀鏡反應:RCHO+2[Ag(NH3)2]OHRCOONH4+2Ag↓+3NH3+H2O,1 mol醛基生成2 mol Ag。432 g Ag的物質的量為4 mol,1 mol某醛和足量的銀氨溶液反應,析出4 mol Ag,說明1個該有機物分子中含2個醛基,甲醛可以看做是有2個醛基,則符合要求的醛可能為A、C、D,故選B。7.某一元醛發生銀鏡反應,可得21.6 g Ag,等量的該醛完全燃燒時,可生成5.4 g H2O和17.6 g CO2,則該醛可能是 ( )A.乙醛(CH3CHO)B.丙烯醛(CH2CH—CHO)C.丙醛(CH3CH2CHO)D.丁烯醛(CH2CHCH2CHO)答案 D解析 n(Ag)=21.6 g÷108 g/mol=0.2 mol,一元醛的通式表示為R—CHO,由于選項中沒有甲醛,則存在關系式:R—CHO~2Ag,故n(R—CHO)=0.1 mol,等量的該醛完全燃燒時,可生成5.4 g水和17.6 g CO2,水的物質的量為5.4 g÷18 g/mol=0.3 mol,根據氫原子守恒,該醛分子中含有H原子數目為6;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是17.6 g÷44 g/mol=0.4 mol,根據碳原子守恒,該醛分子中含有C原子數目為4,綜上分析該醛是丁烯醛(CH2CH—CH2—CHO)。(三)酮的性質8.下列關于常見的醛或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常溫下甲醛和乙醛都是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液體B.丙酮是結構最簡單的酮,可以發生銀鏡反應,也可以加氫還原C.丙酮難溶于水,但丙酮是常用的有機溶劑D.苯甲醛可由苯甲醇氧化得到答案 D解析 常溫下甲醛為氣體,不是液體,A錯誤;含—CHO的物質能發生銀鏡反應,丙酮不含醛基,不能發生銀鏡反應,B錯誤;丙酮能與水互溶,是常用的有機溶劑,C錯誤;苯甲醛可由苯甲醇氧化得到,D正確。9.有機化合物HOCH2CH2CH3和CH3CH(OH)CH3在Cu催化下與O2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有機產物的官能團不同B.反應類型均為氧化反應C.有機產物互為同分異構體D.不能用銀氨溶液鑒別兩者的有機產物答案 D解析 HOCH2CH2CH3與O2反應得到CH3CH2CHO(丙醛),CH3CH(OH)CH3與O2反應得到CH3COCH3(2-丙酮)。二者與O2反應后,丙醛中官能團有醛基,2-丙酮的官能團是羰基,A正確;二者與O2的反應都屬于醇的催化氧化反應,B正確;二者反應后各自的產物丙醛和2-丙酮的分子式相同,但結構不同,屬于同分異構體,C正確;丙醇催化氧化得到丙醛,2-丙醇催化氧化得到2-丙酮,官能團不一樣,可用銀氨溶液來鑒別產物,D錯誤。10.黃酮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劑,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可以降低膽固醇,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其分子式為C16H10O2B.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C.可以與氫氣反應生成羥基D.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加成、取代、消去反應答案 C解析 其分子式為C15H10O2,A錯誤;該有機物沒有酚羥基不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B錯誤;酮羰基可以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羥基,C正確;該有機物分子有碳碳雙鍵、酮羰基、醚鍵和苯環結構,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加成反應和取代反應,但不能發生消去反應,D錯誤。B級 素養培優練11.向乙醛溶液中加入含Br2的物質的量為1 mol的溴水,觀察到溴水褪色。對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有如下3種猜想:①溴水與乙醛發生取代反應;②由于乙醛具有還原性,溴水將乙醛氧化為乙酸;③由于乙醛分子中有不飽和鍵,溴水與乙醛發生加成反應。為探究哪一種猜想正確,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2種實驗方案。方案1:檢驗褪色后溶液的酸堿性。方案2:測定反應后溶液中的n(Br-)。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檢驗褪色后的溶液顯酸性,說明溴水將乙醛氧化成乙酸B.若測得反應后n(Br-)為0 mol,說明溴水與乙醛發生加成反應C.若測得反應后n(Br-)為2 mol,說明溴水與乙醛發生取代反應D.若溴水能將乙醛氧化為乙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H3CHO+Br2+H2OCH3COO-+2Br-+3H+答案 B解析 若Br2與乙醛發生取代反應生成HBr,若發生氧化反應,存在反應:CH3CHO+Br2+H2OCH3COOH+2H++2Br-,無論取代(生成HBr)或氧化乙醛(生成CH3COOH),均使反應后溶液顯酸性,A錯誤;若測得反應后n(Br-)=0 mol,則說明溴水與乙醛反應后的溶液中沒有Br-,發生加成反應,B正確;如發生氧化反應,存在CH3CHO+Br2+H2OCH3COOH+2H++2Br-,溶液中存在2 mol Br-,C錯誤;溴水能將乙醛氧化為乙酸,乙酸是弱電解質,不能拆寫,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CH3CHO+Br2+H2OCH3COOH+2Br-+2H+,D錯誤。12.某小組同學用乙醛進行銀鏡反應實驗時,補充做了以下實驗。已知:[Ag(NH3)2]+Ag++2NH3下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實驗①中加入NaOH后,溶液中c(NH3)增大B.實驗①中發生的氧化反應為CH3CHO+3OH-+2e-CH3COO-+2H2OC.實驗表明,乙醛還原的是[Ag(NH3)2]+中的Ag(I)D.對比實驗①和②知,形成[Ag(NH3)2]+后Ag(I)氧化性降低答案 B解析 實驗①向銀氨溶液中滴加1滴氫氧化鈉溶液Ag+與OH-反應生成沉淀,會促使平衡[Ag(NH3)2]+Ag++2NH3正向移動,溶液中c(NH3)增大,A正確; 實驗①中發生的氧化反應為CH3CHO+3OH--2e-CH3COO-+2H2O,B錯誤;實驗現象為產生光亮的銀鏡,因此乙醛還原的是[Ag(NH3)2]+中的Ag(I), C正確;實驗①向銀氨溶液中滴加1滴氫氧化鈉溶液Ag+與OH-反應生成沉淀,會促使平衡[Ag(NH3)2]+Ag++2NH3正向移動,實驗②向銀氨溶液中滴加幾滴濃氨水,溶液中c(NH3)增大,促使平衡[Ag(NH3)2]+Ag++2NH3逆向移動,[Ag(NH3)2]+的濃度增大,滴加乙醛后長時間也不會觀察到銀鏡,因此形成[Ag(NH3)2]+后Ag(I)氧化性降低,D正確。13.從樟科植物枝葉提取的精油中含有甲、乙兩種成分:(1)欲檢驗乙中的碳碳雙鍵,應選用哪種試劑 。 A.溴水 B.酸性高錳酸鉀C.溴的CCl4溶液 D.銀氨溶液(2)甲能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加聚反應生成某聚合物,寫出該聚合產物的結構簡式為 。 已知:由甲轉化為乙的過程為(已略去無關產物):甲Y乙(3)反應Ⅰ的反應類型為 ,Y的結構簡式 。 (4)與乙具有相同的官能團,且苯環上的等效氫只有兩種的乙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 。 (5)寫出乙與新制的Cu(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 (1)C(2)(3)加成反應 (4)(5)+2Cu(OH)2+NaOH+Cu2O↓+3H2O解析 (1)乙中含碳碳雙鍵和醛基,兩者均易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使其褪色;碳碳雙鍵能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使其褪色,醛基能被溴水氧化使其褪色;銀氨溶液檢驗醛基,不能與碳碳雙鍵反應,碳碳雙鍵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加成反應使其褪色,但醛基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2)一定條件下碳碳雙鍵發生加聚反應生成;(3)甲Y乙,對比甲與的結構可知反應Ⅰ為加成反應,中醇羥基經催化氧化生成;(4)與乙具有相同的官能團,即含醛基和碳碳雙鍵,且苯環上的等效氫只有兩種,則醛基和雙鍵應處于苯環對位,則符合的結構為;(5)乙中醛基被新制的Cu(OH)2氧化為羧基,則反應方程式為+2Cu(OH)2+NaOH+Cu2O↓+3H2O。基礎課時13 醛 酮學習目標 1.通過對醛基中原子成鍵情況的分析,了解醛類的結構特點,理解乙醛的化學性質與醛基的關系,學會醛基的檢驗方法。2. 了解甲醛、苯甲醛、丙酮等有機物的性質和應用,關注有機物安全使用的問題。一、乙醛 (一)知識梳理1.醛的結構、組成2.乙醛的物理性質顏色 氣味 狀態 密度 沸點 揮發性 溶解性 色 氣味 體 比水 20.8 ℃ 易 與 、 等互溶 3.乙醛的化學性質(1)加成反應①催化加氫乙醛蒸氣和H2的混合氣體通過熱的鎳催化劑,發生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乙醛的催化加氫反應也是它的還原反應。②與HCN加成在醛基的碳氧雙鍵中,電負性氧 碳,碳氧雙鍵中的電子偏向 原子,使氧原子帶部分 電荷,碳原子帶部分 電荷,從而使醛基具有較強的極性,化學方程式為 。 (2)氧化反應①銀鏡反應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向①中滴加氨水,現象為先出現白色沉淀后變澄清,水浴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內壁出現一層光亮的銀鏡由實驗可知,硝酸銀與氨水生成的銀氨溶液中含有[Ag(NH3)2]OH(氫氧化二氨合銀),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化學方程式為 。 ②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實驗 操作實驗 現象 ①中溶液出現 ,滴入乙醛,加熱至沸騰后,③中溶液有 產生 有關 方程式 ①中: ③中: ③催化氧化乙醛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能被氧氣氧化為乙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二)問題探究問題1 醛與銀氨溶液和新制的氫氧化銅的反應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都能進行嗎 問題2 乙醛和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中,加熱過程中可能會得到黑色的物質,該黑色的物質可能是什么 問題3 乙醛能被銀氨溶液、新制的氫氧化銅氧化,乙醛能否被其他物質(如酸性高錳酸鉀、溴水等)氧化 問題4 有以下兩個實驗。實驗1 向溴水中滴入乙醛溶液,溴水立即褪色實驗2 將乙醛滴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紫色)中,發現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沒有褪色(1)溴水中可能存在哪些含溴微粒 (2)根據實驗2的現象,結合實驗1,如果認為乙醛溶液使溴水褪色是發生了氧化反應,那么可能是哪種微粒氧化了醛基 問題5 甲醛相當于含有兩個醛基,你能寫出甲醛與氧氣發生催化氧化的反應方程式嗎 【探究歸納】1.常見醛基檢驗方法2.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新制Cu(OH)2反應的注意事項銀鏡反應 ①銀氨溶液必須現用現配,不可久置。②銀鏡反應要在堿性條件下進行,且需水浴加熱,反應過程中不能振蕩試管與新制 Cu(OH)2反應 ①所用的Cu(OH)2必須是新制的,而且制備時,NaOH溶液必須明顯過量。②加熱煮沸時間不能過長,防止Cu(OH)2受熱分解成黑色的CuO1.(2024·北大附中高二期中)香茅醛可作為合成青蒿素的中間體,其結構簡式如圖。下列關于香茅醛的敘述正確的是( )A.香茅醛與乙醛互為同系物B.香茅醛能發生消去反應C.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1 mol香茅醛最多消耗1 mol 氫氣D.理論上,1 mol香茅醛能與足量銀氨溶液反應生成2 mol銀2.下列有關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新制的Cu(OH)2反應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前,試管應先用熱的燒堿溶液洗滌,然后用蒸餾水洗滌B.向2%的稀氨水中滴入2%的AgNO3溶液,配得銀氨溶液C.將乙醛滴入銀氨溶液中,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煮沸制銀鏡D.2 mL 1 mol·L-1 CuSO4溶液和4 mL 0.5 mol·L-1 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熱,產生磚紅色沉淀3.乙醛可發生如下轉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乙醛分子中最多5個原子共面B.X與NaOH的乙醇溶液共熱可生成HOCH2CHOC.乙醛→Y的反應類型為氧化反應D.Z的結構簡式為CH3CH(OH)CH2CHO4.某醛3 g和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結果析出28.8 g磚紅色沉淀,則該醛為(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題后歸納】 有關醛的氧化反應的計算方法(1)一元醛RCHO(R為烴基)發生銀鏡反應或與新制的Cu(OH)2反應時量的關系1 mol ~2 mol Ag1 mol ~1 mol Cu2O(2)甲醛發生銀鏡反應或與新制的Cu(OH)2反應時量的關系甲醛分子中相當于有2個—CHO,當與足量的銀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反應時,可存在如下量的關系:1 mol HCHO~4 mol Ag1 mol HCHO~4 mol Cu(OH)2~2 mol Cu2O(3)二元醛發生銀鏡反應或與新制的Cu(OH)2反應時量的關系1 mol二元醛~4 mol Ag1 mol二元醛~4 mol Cu(OH)2~2 mol Cu2O二、醛類和酮 (一)知識梳理1.醛類(1)常見的醛①甲醛是最簡單的醛,又叫蟻醛,結構式:,是一種 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 體, 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又稱 )具有殺菌、防腐性能,可用于消毒和制作生物標本。 ②苯甲醛()是最簡單的芳香醛,俗稱苦杏仁油,是一種有 氣味的無色液體,是制造染料、香料及藥物的重要原料。 (2)醛類的化學性質醛類的化學性質與乙醛類似,一般情況下,能被還原成 ,被氧化成 ,可以發生 ,能與氰化氫 。 2.酮羰基與 相連的化合物叫做酮,其結構可表示為 ,飽和一元酮的通式為CnH2nO(n≥3)。 (1)丙酮丙酮是最簡單的酮,結構簡式: 。 ①物理性質常溫下,丙酮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沸點:56.2 ℃,易 ,能與水、乙醇等互溶。 ②化學性質不能被 等弱氧化劑氧化,但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能催化加氫生成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2。(2)酮的應用酮是重要的有機溶劑和化工原料,丙酮可用作化學纖維、鋼瓶儲存乙炔等的溶劑,還用于生產有機玻璃、農藥和涂料等。(二)問題探究問題1 丙酮和丙醛屬于同分異構體嗎 可采用哪些方法鑒別二者 問題2 寫出由丙醛制取1-丙醇和丙酸的化學方程式。 問題3 苯甲醛在空氣中久置,在容器內壁會出現晶體,這是為什么 【探究歸納】 醛和酮的區別與聯系醛 酮官能團 醛基: 酮羰基:官能團 位置 碳鏈末端(最簡單的醛是甲醛) 碳鏈中間(最簡單的酮是丙酮)結構 通式 (R為烴基或氫原子) (R、R'均為烴基)聯系 碳原子數相同的飽和一元脂肪醛和飽和一元脂肪酮互為同分異構體5.環戊酮()不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A.加成反應 B.取代反應C.還原反應 D.消去反應6.(2024·江西鉛山縣第一中學高二期中)酮基布洛芬片是用于治療各種關節腫痛、牙痛等的非處方藥。可由物質A經一系列反應制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物質A與苯甲酸互為同系物B.1 mol酮基布洛芬最多可與7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C.物質A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D.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來鑒別物質A和酮基布洛芬:課后完成 第三章 基礎課時13(共67張PPT)第三節 醛 酮第三章 烴的衍生物基礎課時 醛 酮131.通過對醛基中原子成鍵情況的分析,了解醛類的結構特點,理解乙醛的化學性質與醛基的關系,學會醛基的檢驗方法。2. 了解甲醛、苯甲醛、丙酮等有機物的性質和應用,關注有機物安全使用的問題。學習目標一、乙醛二、醛類和酮 目錄CONTENTS課后鞏固訓練一、乙醛對點訓練(一)知識梳理1.醛的結構、組成烴基醛基醛基2.乙醛的物理性質顏色 氣味 狀態 密度 沸點 揮發性 溶解性____色 _______ 氣味 ____體 比水_____ 20.8 ℃ 易______ 與________、 ________等互溶 無刺激性液小揮發水乙醇3.乙醛的化學性質(1)加成反應①催化加氫乙醛蒸氣和H2的混合氣體通過熱的鎳催化劑,發生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醛的催化加氫反應也是它的還原反應。②與HCN加成在醛基的碳氧雙鍵中,電負性氧______碳,碳氧雙鍵中的電子偏向______原子,使氧原子帶部分______電荷,碳原子帶部分______電荷,從而使醛基具有較強的極性,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氧負正(2)氧化反應①銀鏡反應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向①中滴加氨水,現象為先出現白色沉淀后變澄清,水浴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內壁出現一層光亮的銀鏡由實驗可知,硝酸銀與氨水生成的銀氨溶液中含有[Ag(NH3)2]OH(氫氧化二氨合銀),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①中溶液出現______________,滴入乙醛,加熱至沸騰后,③中溶液有_____________產生 有關方程式 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藍色絮狀沉淀紅色沉淀2NaOH+CuSO4===Cu(OH)2↓+Na2SO4③催化氧化乙醛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能被氧氣氧化為乙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問題探究問題1 醛與銀氨溶液和新制的氫氧化銅的反應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都能進行嗎 提示 銀氨溶液和新制的氫氧化銅不能在酸性條件下存在,因此,上述兩個反應只能在堿性條件下進行。問題2 乙醛和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中,加熱過程中可能會得到黑色的物質,該黑色的物質可能是什么 提示 該物質是氧化銅。該物質是氫氧化銅分解得到的。不能誤以為是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的產物。問題3 乙醛能被銀氨溶液、新制的氫氧化銅氧化,乙醛能否被其他物質(如酸性高錳酸鉀、溴水等)氧化 提示 由于醛基的還原性比較強,除了可以被銀氨溶液、新制的氫氧化銅氧化外,其他較強的氧化劑:酸性高錳酸鉀、溴水、次氯酸鹽溶液都可以氧化乙醛。問題4 有以下兩個實驗。(1)溴水中可能存在哪些含溴微粒 提示 因為溴和水反應生成溴化氫、次溴酸,所以溴水中有含有溴元素的微粒有溴分子、次溴酸分子、溴離子和次溴酸根離子。實驗1 向溴水中滴入乙醛溶液,溴水立即褪色實驗2 將乙醛滴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紫色)中,發現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沒有褪色(2)根據實驗2的現象,結合實驗1,如果認為乙醛溶液使溴水褪色是發生了氧化反應,那么可能是哪種微粒氧化了醛基 提示 實驗2發現乙醛不能使溴四氯化碳褪色,說明溴分子不能氧化醛基,所以可能是溴水中次溴酸氧化了醛基(因為氫溴酸不具有強氧化性)。問題5 甲醛相當于含有兩個醛基,你能寫出甲醛與氧氣發生催化氧化的反應方程式嗎 【探究歸納】1.常見醛基檢驗方法2.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新制Cu(OH)2反應的注意事項銀鏡反應 ①銀氨溶液必須現用現配,不可久置。②銀鏡反應要在堿性條件下進行,且需水浴加熱,反應過程中不能振蕩試管與新制 Cu(OH)2反應 ①所用的Cu(OH)2必須是新制的,而且制備時,NaOH溶液必須明顯過量。②加熱煮沸時間不能過長,防止Cu(OH)2受熱分解成黑色的CuO1.(2024·北大附中高二期中)香茅醛可作為合成青蒿素的中間體,其結構簡式如圖。下列關于香茅醛的敘述正確的是( )A.香茅醛與乙醛互為同系物B.香茅醛能發生消去反應C.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1 mol香茅醛最多消耗1 mol 氫氣D.理論上,1 mol香茅醛能與足量銀氨溶液反應生成2 mol銀D解析 結構相似且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多個CH2原子團的有機物互為同系物,香茅醛含有碳碳雙鍵和醛基(—CHO),乙醛含有—CHO,二者所含有的官能團不同,不是同系物,A錯誤;香茅醛分子中含碳碳雙鍵和醛基(—CHO),不含醇羥基、鹵素原子等結構,不能發生消去反應,B錯誤;1 mol該物質含有1 mol碳碳雙鍵和1 mol醛基,因此最多可與2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C錯誤;一個香茅醛分子中含一個醛基(—CHO),由“—CHO~2e-~2Ag”知,1 mol香茅醛能與足量銀氨溶液反應生成2 mol 銀,D正確。2.下列有關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新制的Cu(OH)2反應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前,試管應先用熱的燒堿溶液洗滌,然后用蒸餾水洗滌B.向2%的稀氨水中滴入2%的AgNO3溶液,配得銀氨溶液C.將乙醛滴入銀氨溶液中,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煮沸制銀鏡D.2 mL 1 mol·L-1 CuSO4溶液和4 mL 0.5 mol·L-1 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熱,產生磚紅色沉淀A解析 做銀鏡反應實驗時試管要潔凈,實驗前用熱的燒堿溶液洗滌是為了將試管內壁上的油污洗凈,A正確;配制銀氨溶液時,應向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滴加順序不能顛倒,B錯誤;制取光亮的銀鏡必須用水浴加熱,C錯誤;根據題給Cu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量知,CuSO4過量,而乙醛與新制的Cu(OH)2的反應要在堿性條件下進行,故不能產生磚紅色沉淀,D錯誤。3.乙醛可發生如下轉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乙醛分子中最多5個原子共面B.X與NaOH的乙醇溶液共熱可生成HOCH2CHOC.乙醛→Y的反應類型為氧化反應D.Z的結構簡式為CH3CH(OH)CH2CHOB解析 乙醛分子中含有碳氧雙鍵,與碳氧雙鍵直接相連的原子共平面,則乙醛分子中最多5個原子共平面,A正確;X為BrCH2CHO,X與NaOH的水溶液共熱發生取代反應生成HOCH2CHO,B錯誤;乙醛→Y為乙醛氧化為乙酸,反應類型為氧化反應,C正確;Z的結構簡式由兩分子乙醛發生加成反應得到,故Z的結構簡式為CH3CH(OH)CH2CHO,D正確。4.某醛3 g和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結果析出28.8 g磚紅色沉淀,則該醛為(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解析 醛類與新制氫氧化銅發生反應時,一般1 mol —CHO得到1 mol Cu2O。28.8 g Cu2O的物質的量n==0.2 mol,則需要3 g的某醛中含有0.2 mol —CHO。若為普通一元醛,則該醛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5,不存在;若為甲醛或二元醛,則該醛的物質的量為0.1 mol,相對分子質量為=30,即為甲醛。A二、醛類和酮對點訓練(一)知識梳理1.醛類無氣易福爾馬林苦杏仁(2)醛類的化學性質醛類的化學性質與乙醛類似,一般情況下,能被還原成____,被氧化成______,可以發生_________,能與氰化氫______。 醇羧酸銀鏡反應加成2.酮羰基與_________相連的化合物叫做酮,其結構可表示為___________,飽和一元酮的通式為CnH2nO(n≥3)。 (1)丙酮丙酮是最簡單的酮,結構簡式:___________。 ①物理性質常溫下,丙酮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沸點:56.2 ℃,易______,能與水、乙醇等互溶。 兩個烴基揮發銀氨溶液、新制的Cu(OH)22-丙醇(2)酮的應用酮是重要的有機溶劑和化工原料,丙酮可用作化學纖維、鋼瓶儲存乙炔等的溶劑,還用于生產有機玻璃、農藥和涂料等。(二)問題探究問題1 丙酮和丙醛屬于同分異構體嗎 可采用哪些方法鑒別二者 提示 分子式都是C3H6O,屬于同分異構體。可以用銀氨溶液或新制Cu(OH)2鑒別二者,也可以用核磁共振氫譜和紅外光譜法鑒別。問題2 寫出由丙醛制取1-丙醇和丙酸的化學方程式。問題3 苯甲醛在空氣中久置,在容器內壁會出現晶體,這是為什么 【探究歸納】 醛和酮的區別與聯系A.加成反應 B.取代反應C.還原反應 D.消去反應解析 環戊酮與H2反應既是加成反應又是還原反應,環戊基可以發生類似烷烴的取代反應;環戊酮分子中無—OH、—X,故不能發生消去反應。D6.(2024·江西鉛山縣第一中學高二期中)酮基布洛芬片是用于治療各種關節腫痛、牙痛等的非處方藥。可由物質A經一系列反應制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物質A與苯甲酸互為同系物B.1 mol酮基布洛芬最多可與7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C.物質A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D.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來鑒別物質A和酮基布洛芬D解析 物質A與苯甲酸具有相同種類、相同數目的官能團,且都只含有1個苯環,結構相似,分子式差一個CH2原子團,二者互為同系物,A正確;酮基布洛芬分子中,苯基、羰基都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羧基不能與H2發生反應,則1 mol酮基布洛芬最多可與7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B正確;依據苯的分子結構,物質A分子中8個C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內,即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C正確;物質A和酮基布洛芬分子中,連接苯環的一個基團的碳原子上都連有1個H原子,都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從而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來鑒別物質A和酮基布洛芬,D錯誤。課后鞏固訓練A級 合格過關練選擇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醛的性質1.下列反應中,有機物被還原的是( )A.乙醛制乙醇 B.乙醛制乙酸C.乙醛發生銀鏡反應 D.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解析 乙醛制乙醇是乙醛分子加氫,屬于還原反應;乙醛制乙酸、發生銀鏡反應、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均是乙醛分子加氧,屬于氧化反應。A2.已知檸檬醛的結構簡式為根據科學的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能發生銀鏡反應C.與乙醛互為同系物D.1 mol檸檬醛與足量H2加成后得到分子式為C10H22O的醇C解析 由結構簡式可知,檸檬醛分子中含有的碳碳雙鍵和醛基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使溶液褪色,A正確;檸檬醛分子中含有的醛基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B正確;同系物必須是含有相同數目、相同官能團的同類物質,檸檬醛和乙醛的官能團不完全相同,不是同類物質,不互為同系物,C錯誤;檸檬醛分子中含有的碳碳雙鍵和醛基一定條件下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分子式為C10H22O的飽和一元醇,D正確。3.(2024·江蘇宿遷高二期中)β-苯基丙烯醛(結構簡式如丁所示)可用于水果保鮮或制作食用香料,合成路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①為加成反應,反應②為消去反應B.甲與乙互為同系物C.1 mol丁可被1 mol新制Cu(OH)2完全氧化D.1 mol丙與足量金屬鈉反應放出2 g H2A解析 甲和乙發生加成反應生成丙,丙中醇羥基發生消去反應生成丁,所以反應①為加成反應,反應②為消去反應,A正確;甲中含有苯環,乙中不含苯環,甲、乙結構不相似,二者不互為同系物,B錯誤;醛基和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的比例關系為—CHO~2Cu(OH)2,丁中含有1個醛基,所以1 mol丁可被2 mol 新制Cu(OH)2完全氧化,故C錯誤;醇羥基和Na反應生成氫氣,且醇羥基和氫氣的比例關系為2∶1,則1 mol丙與足量Na反應生成0.5 mol氫氣,生成氫氣的質量=0.5 mol×2 g/mol=1 g,D錯誤。4.(2024·北京一零一中學高二期中)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人工合成了青蒿素,其部分合成路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香茅醛的分子式為C10H18OB.“乙→丙”發生了還原反應C.有機物甲中存在分子內氫鍵D.可用銀氨溶液鑒別香茅醛和丙B解析 由結構簡式可知,香茅醛的分子式為C10H18O,A正確;乙→丙發生的反應為乙分子中含有的羥基與三氧化鉻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丙,B錯誤;有機物甲分子中含有的羥基能形成分子內氫鍵,C正確;香茅醛分子含有的醛基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而丙分子中不含有醛基,不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則可用銀氨溶液鑒別香茅醛和丙,D正確。(二)醛的性質實驗5.某興趣小組設計實驗驗證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儀器b的進水口為__________(填“上口”或“下口”)。 (2)反應需控制溫度為65 ℃,適宜采用的加熱方式為__________;儀器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恒壓滴液漏斗下口水浴加熱(3)興趣小組某同學用甲醛代替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一段時間后,發現有大量氣體生成,懸濁液的藍色褪去,儀器c的底部有紅色沉淀生成,通過查閱資料知,甲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的產物受多種條件的影響。該同學對生成的氣體提出了猜想:猜想Ⅰ:生成的氣體中含CO猜想Ⅱ:生成的氣體中含H2猜想Ⅲ:生成的氣體中含CO2利用下列裝置驗證猜想(已知CO與銀氨溶液能發生反應生成黑色固體):①裝置的連接順序是生成的氣體→D→C→B→E→________→________。 ②試劑X是____________(填名稱),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猜想Ⅰ成立,猜想Ⅱ、猜想Ⅲ均不成立,則實驗中A、C、D裝置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實驗發現,A中試劑顏色變藍,C、D中均無明顯現象,E中固體變為紅色,則正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 AB無水硫酸銅驗證氣體與CuO反應后有沒有H2O生成,從而驗證猜想Ⅱ是否成立A中試劑不變色,C中有黑色渾濁出現,D中無明顯現象猜想Ⅱ解析 (3)①根據分析中各裝置對物質的檢驗,可知連接順序為生成的氣體→D→C→B→E→A→B;②試劑X用于檢驗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水,所以試劑X為無水硫酸銅;④實驗發現,A中試劑顏色變藍,C、D中均無明顯現象,E中固體變為紅色,說明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氣體為氫氣,則正確的猜想為Ⅱ。(三)醛的有關計算6.1 mol某醛和足量的銀氨溶液反應,析出432 g Ag,則該醛不可能為( )A.HCHO B.CH3CHO C.OHC—CHO D.OHCCH2CHOB7.某一元醛發生銀鏡反應,可得21.6 g Ag,等量的該醛完全燃燒時,可生成5.4 g H2O和17.6 g CO2,則該醛可能是( )A.乙醛(CH3CHO) B.丙烯醛(CH2==CH—CHO)C.丙醛(CH3CH2CHO) D.丁烯醛(CH2==CHCH2CHO)解析 n(Ag)=21.6 g÷108 g/mol=0.2 mol,一元醛的通式表示為R—CHO,由于選項中沒有甲醛,則存在關系式:R—CHO~2Ag,故n(R—CHO)=0.1 mol,等量的該醛完全燃燒時,可生成5.4 g水和17.6 g CO2,水的物質的量為5.4 g÷18 g/mol=0.3 mol,根據氫原子守恒,該醛分子中含有H原子數目為6;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是17.6 g ÷44 g/mol=0.4 mol,根據碳原子守恒,該醛分子中含有C原子數目為4,綜上分析該醛是丁烯醛(CH2==CH—CH2—CHO)。D(三)酮的性質8.下列關于常見的醛或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常溫下甲醛和乙醛都是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液體B.丙酮是結構最簡單的酮,可以發生銀鏡反應,也可以加氫還原C.丙酮難溶于水,但丙酮是常用的有機溶劑D.苯甲醛可由苯甲醇氧化得到解析 常溫下甲醛為氣體,不是液體,A錯誤;含—CHO的物質能發生銀鏡反應,丙酮不含醛基,不能發生銀鏡反應,B錯誤;丙酮能與水互溶,是常用的有機溶劑,C錯誤;苯甲醛可由苯甲醇氧化得到,D正確。D9.有機化合物HOCH2CH2CH3和CH3CH(OH)CH3在Cu催化下與O2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有機產物的官能團不同 B.反應類型均為氧化反應C.有機產物互為同分異構體 D.不能用銀氨溶液鑒別兩者的有機產物解析 HOCH2CH2CH3與O2反應得到CH3CH2CHO(丙醛),CH3CH(OH)CH3與O2反應得到CH3COCH3(2-丙酮)。二者與O2反應后,丙醛中官能團有醛基,2-丙酮的官能團是羰基,A正確;二者與O2的反應都屬于醇的催化氧化反應,B正確;二者反應后各自的產物丙醛和2-丙酮的分子式相同,但結構不同,屬于同分異構體,C正確;丙醇催化氧化得到丙醛,2-丙醇催化氧化得到2-丙酮,官能團不一樣,可用銀氨溶液來鑒別產物,D錯誤。D10.黃酮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劑,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可以降低膽固醇,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其分子式為C16H10O2 B.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C.可以與氫氣反應生成羥基 D.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加成、取代、消去反應解析 其分子式為C15H10O2,A錯誤;該有機物沒有酚羥基不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B錯誤;酮羰基可以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羥基,C正確;該有機物分子有碳碳雙鍵、酮羰基、醚鍵和苯環結構,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加成反應和取代反應,但不能發生消去反應,D錯誤。CB級 素養培優練11.向乙醛溶液中加入含Br2的物質的量為1 mol的溴水,觀察到溴水褪色。對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有如下3種猜想:①溴水與乙醛發生取代反應;②由于乙醛具有還原性,溴水將乙醛氧化為乙酸;③由于乙醛分子中有不飽和鍵,溴水與乙醛發生加成反應。為探究哪一種猜想正確,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2種實驗方案。方案1:檢驗褪色后溶液的酸堿性。方案2:測定反應后溶液中的n(Br-)。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檢驗褪色后的溶液顯酸性,說明溴水將乙醛氧化成乙酸B.若測得反應后n(Br-)為0 mol,說明溴水與乙醛發生加成反應C.若測得反應后n(Br-)為2 mol,說明溴水與乙醛發生取代反應D.若溴水能將乙醛氧化為乙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H3CHO+Br2+H2O===CH3COO-+2Br-+3H+B解析 若Br2與乙醛發生取代反應生成HBr,若發生氧化反應,存在反應:CH3CHO+Br2+H2O===CH3COOH+2H++2Br-,無論取代(生成HBr)或氧化乙醛(生成CH3COOH),均使反應后溶液顯酸性,A錯誤;若測得反應后n(Br-)=0 mol,則說明溴水與乙醛反應后的溶液中沒有Br-,發生加成反應,B正確;如發生氧化反應,存在CH3CHO+Br2+H2O===CH3COOH+2H++2Br-,溶液中存在2 mol Br-,C錯誤;溴水能將乙醛氧化為乙酸,乙酸是弱電解質,不能拆寫,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CH3CHO+Br2+H2O===CH3COOH+2Br-+2H+,D錯誤。12.某小組同學用乙醛進行銀鏡反應實驗時,補充做了以下實驗。下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①中加入NaOH后,溶液中c(NH3)增大B.實驗①中發生的氧化反應為CH3CHO+3OH-+2e-===CH3COO-+2H2OC.實驗表明,乙醛還原的是[Ag(NH3)2]+中的Ag(I)D.對比實驗①和②知,形成[Ag(NH3)2]+后Ag(I)氧化性降低B13.從樟科植物枝葉提取的精油中含有甲、乙兩種成分:(1)欲檢驗乙中的碳碳雙鍵,應選用哪種試劑________。 A.溴水 B.酸性高錳酸鉀 C.溴的CCl4溶液 D.銀氨溶液C解析 (1)乙中含碳碳雙鍵和醛基,兩者均易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使其褪色;碳碳雙鍵能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使其褪色,醛基能被溴水氧化使其褪色;銀氨溶液檢驗醛基,不能與碳碳雙鍵反應,碳碳雙鍵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加成反應使其褪色,但醛基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3)反應Ⅰ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Y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 (4)與乙具有相同的官能團,且苯環上的等效氫只有兩種的乙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5)寫出乙與新制的Cu(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成反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基礎課時13 醛 酮 學案.docx 基礎課時13 醛 酮 教案.docx 基礎課時13 醛 酮.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