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7課 傳感器的應用》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202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7課。本節課分為兩個活動:“傳感器的選擇”“傳感器的應用”兩部分內容組成。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逐步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具備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等,提升信息社會責任,綜合提升信息素養。教學目標及核心素養指向通過選擇合適的傳感器,熟悉傳感器的類別及其功能用途(信息意識、信息社會責任) 通過傳感器的應用和串口數據的呈現,初步體會傳感器的數據獲取與呈現(信息意識、信息社會責任)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通過選擇合適的傳感器,熟悉傳感器的類別及其功能用途 2、通過傳感器的應用和串口數據的呈現,初步體會傳感器的數據獲取與呈現 設計原因:了解傳感器的應用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知識點的滲透需要作為重點內容。教學過程1、情境導入(3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情境引入:物聯網一般通過傳感器捕捉環境中各類物體的狀態,以此來采集并獲取外部信息。針對不同的物理環境、物體特征和應用需求,傳感器的設計、選擇和應用也各不相同,這就是種類多樣的傳感器產生的原因。 大家想一想: 若想制作一個智能光控燈,需要用到什么樣的傳感器 你知道傳感器獲取的數據有哪些呈現方式嗎 學生聽教師引導生活中的案例,學生討論,回答提問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2、新知講授(35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活動1:傳感器的選擇 傳感器在信息社會中有著豐富的應用。智能農場大棚內對溫濕度等要素的控制至關重要,溫度和濕度傳感器的選擇和應用必不可少;智慧交通中人類對無人駕駛的探索和研究從未停止,位移、激光雷達等傳感器在測距和距離控制等方面作用突出;智能家居中,無線傳感網及智能安防等技術的應用讓人們的生活更溫馨、更智能、更安全 物聯系統中,人們往往根據具體的需求及傳感器本身的特點來選擇和應用傳感器。例如,生活中人們經常需采集“溫度”這一物理量,在選擇溫度傳感器時,需考慮測量溫度的對象和應用需求 對象不同,傳感器的選擇就不同。 應用需求不同,選擇的傳感器就不同。 活動2:傳感器的應用 傳感器的應用很廣泛,生活中可以利用傳感器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問題 利用攝像頭可采集環境中物體的實時圖像數據 利用紅外傳感器可以設計人體智能感應燈,人經過就亮燈 此外,可以利用亮度傳感器和控制板,實現對周圍環境亮度的監測。如選擇任意一款控制板,通過亮度傳感器,實時獲取環境亮度,方法如下: (1)連接相應傳感器、控制板與計算機。 (2)分析工作的過程畫出流程圖 (3)進行一個編輯界面,并輸入以下代碼,保存文件。 (4)單擊“燒錄”按鈕,將程序上傳到控制板,打開串口調試工具,即可查看串口數據。 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探討交流,完成任務 活動1:傳感器的選擇 思考與討論 情境: 夏天的中午特別火熱,智能大棚會自動啟用遮陽設施,并打開通風設備。管理人員打開手機端的“智能大棚”相關應用,查看大棚的實時情況。 討論:這一情境中,可能用到了哪些傳感器,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活動2:傳感器的應用 小組合作交流 選擇某控制板和一個傳感器,嘗試實時獲取該傳感器的數據信息并組內分享和交流。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核心素養。3、課堂小結(7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總結本課內容: 活動1:傳感器的選擇 活動2:傳感器的應用 學生一同回答并梳理知識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