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教科科學三年級下冊7.我們的“過山車”第一單元 物體的運動學習目標1.知道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制作、改進完善等。2.根據已有材料,針對“過山車”的設計要求,按照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完成指定的任務;對自己小組或他人設計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進建議,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整。3.感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樂趣;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以事實為依據開展交流研討;感受用秒表計時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準確性。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塑料積木套件(或鐵架臺和 2 米長的防撞條)、小球、設計圖紙(帶小方格);學生準備:直尺、學生活動手冊。問題導入你見過或玩過游樂園里的過山車嗎?認識過山車①過山車里有哪些運動形式?②哪個部位運動得快?③過山車由哪些部分組成?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坡度大的地方運動得更快軌道、支架等對照軌道和支架的特點,思考哪些材料適合用來制作。軌道支架特點:可彎曲、能支撐物體可用材料:橡膠管、塑料管、紙筒、撲克牌、積木等特點:堅硬牢固、高低不同可用材料:積木、硬紙板、鋼鐵支架等挑選合適的材料,試著建造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閱讀設計要求,討論怎樣才能做到。“過山車”設計要求軌道的總長應在2米以上。要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軌道的坡度要有變化。小球能滾完全部軌道,不能脫軌。整座“過山車”要穩固。在紙上設計“過山車”的軌道路線。繪制提醒:①“過山車”標注起點和終點、直道和彎道。②路線要保持封閉和連續。③上下線路有重疊的要用虛線或上下層表示出來。怎樣測量“過山車”軌道的長度呢?如果身邊沒有軟尺怎么辦呢?軟尺+先用毛線沿著軌道比對長度,再用尺子去測量毛線長度。根據設計圖和材料,合作制作我們的“過山車”。“過山車”作品樣例塑料軟管泡沫保溫管塑料積木“過山車”展會根據“過山車”的設計要求,完成對“過山車”的評價。軌道的總長應在2米以上 要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 軌道的坡度要有變化 小球能滾完全部軌道,不能脫軌 整座“過山車”要穩固 總評小組自評 ☆☆☆ ☆☆☆ ☆☆☆ ☆☆☆ ☆☆☆ ☆☆☆☆☆組間互評 ☆☆☆ ☆☆☆ ☆☆☆ ☆☆☆ ☆☆☆ ☆☆☆☆☆改進“過山車”課堂總結我們的“過山車”閱讀要求設計制作評價與改進小試牛刀我們在制作“過山車”時可以拋棄設計圖隨意拼搭。( )×小試牛刀下列制作完成的“過山車”,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是( )。A.小球沒有滾完全部軌道,有脫軌現象發生 B.小球能滾完全部軌道,并經過了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C.軌道的總長在2米以上A小試牛刀設計“過山車”軌道路線時,下列同學的說法最合理的是( )。A.小明:“過山車”軌道路線可以只有曲線沒有直線B.小紅:軌道路線應該有“斷口”讓過山車飛出軌道才刺激C.小強:上下層的路線重疊時,下層的路線用虛線表示C本課結束,及時復習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我們的“過山車”》教學設計課題名 我們的“過山車”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知道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制作、改進完善等。 科學探究目標 根據已有材料,針對“過山車”的設計要求,按照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完成指定的任務。 對自己小組或他人設計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進建議,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整。 科學態度目標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務,并樂于反思和改進,體驗設計產品的成就感。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驗科技創造中運用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體驗工程項目的建成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教學重點 知道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制作、改進完善等。教學難點 根據已有材料,針對“過山車”的設計要求,按照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完成指定的任務。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法、實驗法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塑料積木套件(或鐵架臺和 2 米長的防撞條)、小球、設計圖紙(帶小方格); 學生準備:直尺、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提問:你見過或玩過游樂園里的過山車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分享一下自己坐過的過山車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播放過山車視頻。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旨在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 過山車,緊接著聚焦本節課的任務——設計和搭建一座屬于自己的 “過山車”,點出研究重點。 探索新知 (一)認識過山車和搭建軌道 1.教師呈現三道小組討論題目,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并發言。 教師分別就過山車的運動形式、運動快慢和組成部分進行小結。 2.教師繼續布置任務:對照軌道和支架的特點,思考哪些材料適合用來制作過山車。 學生分組討論,鼓勵學生動手感知材料的特點。 教師演示并講解:軌道和支架的特點,以及有哪些可以使用的材料供學生參考。 3.教師順勢布置下一個任務:挑選合適的材料,試著建造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 學生合作完成軌道的初步搭建,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是重在觀察過山車的結構,設計了觀察材料并建造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的活動,為后續的確定方案和實踐活動打基礎。 制作“過山車” 1.學生先各自閱讀設計要求,明確最終成品的“過山車”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 再小組討論怎樣設計才能達到目標要求。 2.學生討論完成后,教師交代下一個任務:在紙上設計“過山車”的軌道路線。 接著,教師展示兩個繪制樣例,邀請學生說出優缺點。 教師點撥繪制注意事項: ①“過山車”標注起點和終點、直道和彎道。 ②路線要保持封閉和連續。 ③上下線路有重疊的要用虛線或上下層表示出來。 3.教師提問:怎樣測量“過山車”軌道的長度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點撥:軟尺就可以做到。 教師追問:如果身邊沒有軟尺該怎么辦呢? 學生繼續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先用毛線沿著軌道比對長度,再用尺子去測量毛線長度。 4.教師布置任務:根據設計圖和材料,合作制作我們的“過山車”。 學生根據設計圖合作搭建“過山車”。 5.教師播放搭建視頻供學生參考,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教師邊巡視邊指導,協助學生處理遇到的問題。 【設計意圖】 制作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能根據已有材料,針對“過山車”的設計要求,按照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完成指定的任務。 (三)展示和評價“過山車” 1.結束后,教師展示三組作品樣例,并談話: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已經看到了好幾個有模有樣的“過山車”,接下來我會把時間交給大家。請每個小組上臺來介紹你們的“過山車”。 學生按組上前展示。 2.教師談話:根據“過山車”的設計要求,完成對“過山車”的評價。 評價時請大家保持客觀公正。 評價的順序:先對照要求自己評價;再和隔壁組互評。 學生評價作品,并嘗試說出一些改進意見。 各組根據測試和反饋,進行修改和改進。 【設計意圖】 展示和評價環節的設計,重在培養學生對自己小組或他人設計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進建議,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整,同時也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課堂總結 教師提問: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的知識? 學生交流并回顧。 教師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搭建了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過山車”,主要經歷了閱讀要求、設計、制作和評價與改進的過程。 【設計意圖】 通過師生提問互動的形式,學生回顧并了解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判斷題:我們在制作“過山車”時可以拋棄設計圖隨意拼搭。( ) 答案:× 2.下列制作完成的“過山車”,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是( )。 A.球沒有滾完全部軌道,有脫軌現象發生 B.小球能滾完全部軌道,并經過了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 C.軌道的總長在2米以上 答案:A 3.設計“過山車”軌道路線時,下列同學的說法最合理的是( )。 A.小明:“過山車”軌道路線可以只有曲線沒有直線 B.小紅:軌道路線應該有“斷口”讓過山車飛出軌道才刺激 C.小強:上下層的路線重疊時,下層的路線用虛線表示 答案:C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結合了理論和實踐,讓學生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了科學知識。過山車的設計過程需要學生運用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需要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們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加深了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共同完成實驗任務,最后,肯定學生在本節課模型制作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思考、團隊合作、積極動手操作等科學品質,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和協作意識。本節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把工程實踐的教育融入本節課的教學中,引領學生像工程師那樣經歷了設計、制作、檢驗、改進、展示模型的過程,整個活動過程十分完整,提升了學生科學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目標】教科版科學三下 1.7《我們的“過山車”》教學設計(表格式+教學反思).docx 教科版科學三下 1.7《我們的“過山車”》課件.pptx 設計建造“過山車”.mp4 過山車.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