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備課 四年級科學下冊(蘇教版)2.熱脹冷縮(教學教案)核心素養科學觀念:※通過學習與實踐,掌握酒精燈的使用方法。科學思維:※通過實驗與分析,知道絕大多數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探究實踐:※能夠運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態度責任:※認識到液體、氣體、固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重點※設計實驗驗證液體、氣體、固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難點教學內容熱脹冷縮是指物體受熱時膨脹,遇冷時收縮的特性。固體和液體的熱脹冷縮幅度比較小,在生活中不易覺察到,因而對熱脹冷縮現象很多學生并不了解,對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更是知之甚少。為此,教材設計了一系列既貼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活動,帶領學生探究物體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以揭示這一科學現象。本課教學內容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兩個活動。活動一,開篇借助復習舊知的方法,測量兩杯水的溫度,引發思考:為什么溫度計放在熱水中液柱會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會下降?聚焦研究主題:冷和熱對物體體積會產生影響。活動二,研究液體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先由學生就“水在受熱和遇冷時,體積會有什么變化”這一問題作出假設,然后根據教材提示設計出實驗方案,再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液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第二部分,研究氣體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討論并設計出實驗方案,進而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氣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第三部分,研究固體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確定實驗方案,由于該實驗較復雜,且酒精燈是學生第一次使用,因此教師要先做演示實驗,再由學生完成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固體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第四部分,解釋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將學習和生活密切聯系,鞏固所學內容。教學準備教師材料:水槽、燒瓶、膠塞、細玻璃管、高錳酸鉀水溶液、氣球、溫度計、銅球實驗裝置、酒精燈、火柴。學生分組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活動一 探索溫度計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這兩支溫度計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分 析 熱水的溫度高,溫度計插入燒杯中,液柱里的液體受熱體積增大,所以液柱上升;冷水的溫度低,溫度計插入燒杯中,液柱里的液體受冷體積縮小,所以液柱下降。活動二 研究液體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探究問題:水在受熱和遇冷時,體積會有什么變化?實驗假設:水在受熱時體積會增大,遇冷時體積會縮小。實驗材料:空心管、膠塞、燒瓶、色素、水槽、冷水熱水等。實驗步驟:(1)準備一個中間插有空心管的膠塞和配套的燒瓶。(2)往燒瓶里加滿染了顏色的水,用膠塞塞緊瓶口,記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3)把燒瓶放入熱水中,觀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變化。(4)再把燒瓶放入冷水中,觀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變化。實驗現象:放入熱水中 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內液面上升 玻璃管內液面下降實驗分析:燒瓶里的冷水受熱后體積開始增大,水柱也開始慢慢上升。隨著水溫的升高,體積增大加快,水柱上升也加快,直到燒瓶內水溫停止上升,水柱也停止上升。隨著水溫的下降,燒瓶里水的體積開始縮小,水柱也慢慢下降。將燒瓶放入冷水中,燒瓶里的熱水遇冷加快了溫度的下降,體積縮小加快,水柱下降速度也就加快。實驗結論:液體受熱時體積會增大;液體遇冷時體積會縮小。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認識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活動三 研究氣體受熱和受冷時體積的變化探究問題:空氣在受熱和遇冷時,體積會有什么變化?實驗假設:氣體受熱時體積增大,遇冷時體積縮小。實驗材料:氣球、燒瓶熱水、冷水、水槽。實驗步驟:(1)用氣球嘴套住燒瓶瓶口。(2)將燒瓶放入熱水中,觀察氣球的變化。(3)再將燒瓶放入冷水中,觀察氣球的變化。實驗現象:放入熱水中 放入冷水中氣球鼓起來了 氣球變癟了實驗分析:當把燒瓶放入熱水中時,燒瓶和氣球內的空氣體積變大;當把燒瓶放入冷水中時,燒瓶和氣球內的空氣體積縮小。說明氣體受熱時體積會增大,遇冷時體積會縮小。實驗結論:氣體受熱時體積會增大,遇冷時體積會縮小。設計意圖:在固體、氣體、液體中,通常氣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最為明顯,讓學生通過實驗認識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活動四 研究固體受熱和冷卻后體積的變化1.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方法。(1)打開燈帽,將燈帽豎放在燈旁。(2)用點著的火柴從燈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3)用外焰加熱物體。(4)加熱完成后,用燈帽自燈芯右上方斜向蓋滅火焰,然后取下燈帽再蓋一次。2.銅球在受熱和冷卻后體積的變化。探究問題:銅球在受熱和冷卻后,體積會有什么變化?實驗假設:銅球受熱時體積會增大,遇冷時體積會縮小。實驗材料:銅球、鐵圈、酒精燈、水槽、水、火柴。實驗步驟:(1)觀察常溫下銅球通過鐵圈的情況。(2)用酒精燈給銅球加熱后,觀察銅球是否能通過鐵圈。(3)將銅球放入水中冷卻后,觀察銅球是否能通過鐵圈。實驗現象:加熱銅球 冷卻銅球銅球不能通過鐵圈 銅球又能通過鐵圈了實驗分析:(1)在加熱前,先用鐵圈去套銅球,銅球恰好能從鐵圈中通過,這說明銅球的直徑比鐵圈小。(2)加熱一段時間后(約5分鐘) ,再用鐵圈去套銅球,銅球不能通過鐵圈了,這說明銅球加熱后體積變大了。(3)將銅球放入水中冷卻后,再用鐵圈去套銅球,銅球又能順利地通過鐵圈了,這就說明銅球遇冷后體積縮小了。實驗結論:固體受熱時體積會增大,遇冷時體積會縮小。3.物體的熱脹冷縮。絕大多數物體受熱時體積會增大,遇冷時體積會縮小,這種現象叫作熱脹冷縮。熱脹冷縮是因溫度改變而引起的固體、液體和氣體的體積變化。大多數物質在溫度升高時,體積(或長度、面積)增大,但也有少數物質在一定溫度范圍內(例如水在0~4℃)溫度升高時,體積反而縮小。設計意圖:固體的熱脹冷縮現象不如液體和氣體的熱脹冷縮現象那么明顯,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通過一系列動手實驗和觀察,有助于學生對熱脹冷縮建立完整的認識。活動五 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1.夏天輪胎容易爆胎。輪胎里充滿了空氣,當夏天來臨,天氣比較熱,空氣受熱體積會增大,從而引發爆胎。所以輪胎在夏天不要打滿氣。2.癟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能夠復原。乒乓球里面是空心的,充滿了空氣,當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時,空氣受熱體積會增大,會將癟的那部分鼓起來,因此能將乒乓球復原。3.夏天架電線時,電線不能拉得太緊。因為固體也會熱脹冷縮,當冬天來臨時,電線遇冷體積會縮小,所以夏天架電線時,電線不能拉得太緊。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回想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思考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將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連,鞏固所學內容。活動手冊課堂總結本課通過一系列既貼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活動,了解液體、氣體、固體中大多數物體在受熱時,體積都會增大;遇冷時,體積都會縮小,從而理解熱脹冷縮的原理。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