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乙 酸》 教學設計一、目標確定的依據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1)認識乙酸的結構及主要性質及應用,結合典型實例認識官能團與性質的關系。(2)能描述乙酸的主要化學性質及相應性質實驗的現象,能書寫相關方程式,能利用這些物質的主要性質進行鑒別 。2.教材分析本節內容編排在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化學必修二第三章《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第三節《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二課時《乙酸》。在初中化學中,我們只是簡單地介紹了乙酸的物理性質以及用途,沒有從分子組成和分子結構等角度認識其性質、存在和用途。所以本課在初中知識以及前一節中學習了乙醇分子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乙酸的分子結構和酸性以及酯化反應,并學會用有機物的分子組成和結構來分析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物質的性質和用途,讓學生逐步建立"(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教材這樣的編寫,所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僅可以使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認識一些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有機物,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有利于他們自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同時對理科生在選修五中系統的學習羧酸以及有機物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3.學情分析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出發,通過前幾節課中對甲烷、乙烯、苯以及乙醇的學習,學生對有機物的學習方法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時明白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此時的學生處在高中一年級階段,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思維較活躍,有積極的參與意識和較強的表現欲,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有小組合作以及實驗探究的經驗,能積極參與討論。4.體現的核心素養:(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基于碳原子的成鍵特點認識乙酸的結構特征,能描述、辨識乙酸物理、化學性質。(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通過對乙酸的學習,體會有機反應在反應條件、反應試劑及反應產物等方面的差異,深化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學科觀念。(3)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能根據教材中的探究問題,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完成實驗并觀察現象,對實驗現象做出解釋,發現和提出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二、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課本111頁,能說出乙酸的物理性質,觀察乙酸的分子模型,能說出乙酸的結構特點。2.通過實驗探究,能說出乙酸的化學性質,描述酯化反應的原理,正確書寫乙酸酯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三、評價任務分析預測,動手操作實驗驗證預測結果;并完成鞏固練習,正確率不低于80%。(檢測目標)四、設計思路食醋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調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學生對食醋已經很熟悉,從學生已有的與食醋相關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常見物質,學生易于接受,同時結合黑塔造醋的歷史事例,講述醋的來歷,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的興趣。在本節課在九年級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將對乙酸的性質尤其是化學性質進行重點研究,學生根據預測,通過實驗探究認識乙酸的弱酸性和酯化反應,同時利用同位素標記法來解釋酯化反應的實質,讓學生明白酯化反應生成物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氫原子和酸提供羥基形成的。既鍛煉了動手能力,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鞏固練習,檢驗本節課目標達成度。課后作業布置的小實驗探究,與生活實際相連,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讓學生學以致用,也使本節課內容更加豐富。五、設計思路重點:乙酸的結構和化學性質。難點:酸性、酯化反應實驗探究。六、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探究式法等與多媒體教學的結合。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 入 提問:大家都嘗過醋嗎?什么滋味?醋的來歷的小故事醋在生活中的應用 預期回答:嘗過,酸酸的。觀看PPT:醋的來歷和醋在生活中的應用。 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乙酸的結構 “結構決定性質?!闭故疽宜岱肿拥那蚬髂P?。 觀察模型,自己親自擺出球棍模型,并書寫乙酸和羧基的結構式、結構簡式。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乙酸的物理性質和酸性 展示一瓶白醋和白酒。提出問題:根據提供的試劑,找出鑒別它們的方法。(每組提供的試劑有所不同)試劑:碳酸鈉粉末、鋅粒、燒堿,酚酞、石蕊溶液、PH試紙、氧化鈣粉末。 1、分小組完成實驗。得出鑒別方法。(預期錯誤:能否用燒堿進行鑒別,如何操作)2、通過實驗能得出乙酸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3、結合乙酸結構預測氫離子從哪里電離。(小組討論)書寫乙酸的電離方程式。4、以上哪些反應可以比較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強弱。 1、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2、通過實驗探究,可強化學生對酸通性的理解,還可培養學生的運用實驗探索真理的思想。過渡 問題、燒魚時放醋和酒,可以去腥味,且燒出的魚更鮮香。 思考回答。 使學生體會化學與生活的關系。酯化反應原理 動畫演示乙酸與乙醇發生酯化的微觀過程。 1、觀看動畫。(知道酯化反應的機理和特點。)2、書寫酯化反應的反應方程式。 通過微觀動畫的演示,使學生更易于理解。酯化反應實驗探究 1、指導閱讀課本P112的實驗內容。提出問題:⑴、找出實驗中所需藥品。⑵、試劑的添加順序.⑶、導管的位置.⑷、加入碎瓷片的目的。⑸、加熱時間的控制。(2min)2、指導學生分組進行酯化反應的對比實驗。不加濃硫酸。⑵ 加濃硫酸,水收集(約1min)。⑶、加濃硫酸,飽和碳酸鈉溶液收集(約1min)。強調學生注意實驗安全。3、如果想讓該反應向正方向進行,應如何操作呢?結合實驗⑴、⑵,說說濃硫酸在酯化反應中的作用?4、乙醇和乙酸的體積3:2的目的?4、結合實驗⑵、⑶,說說飽和碳酸鈉溶液收集的好處。 閱讀P112的實驗內容?;卮饐栴}1-4。完成實驗,描述實驗現象。小組討論,答案匯總。 1、培養學生閱讀教材的能力。2、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實驗現象的描述能力。3、對化學平衡的理論進行復習和應用。4、運用對比實驗去解決問題。酯化產物的提純探究 1、預測得到的產物中可能有哪些雜質。2、指導完成實驗⑴、在盛乙酸乙酯的試管中沿內壁緩慢加入石蕊試劑。⑵、振蕩、靜止后再觀察。3、產生現象的原因分析 1、預測可能產生的雜質。2、完成實驗⑴、⑵,描述實驗現象。3、小組討論,答案匯總。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 展示十個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讓學生討論都體現了乙酸的哪些性質。 思考解決。 鞏固本節知識。本節小結 總結:乙酸分子的斷鍵特點與乙酸化學性質的關系。強化:結構決定性質。 代表發言。 鞏固本節知識。體會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本節感悟 學過本節后,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學生發言。板書:乙酸一、分子結構分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官能團:二、物理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三、化學性質1.酸性①與指示劑 遇石蕊溶液變紅②與金屬 2CH3COOH + Zn = (CH3COO)2Zn+ H2↑③與堿性氧化物 CaO + 2CH3COOH = (CH3COO)2Ca + H2O④與堿 NaOH + CH3COOH = CH3COONa + H2O⑤與某些鹽 Na2CO3 + 2CH3COOH = 2CH3COONa+H2O+CO2↑2.酯化反應(取代反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