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六單元 金 屬 和 金 屬 材 料6.2 第1課時 認識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新知導入中國古代金屬貨幣形態多是由古代農具演變而來,幣材多用銅、鐵等賤金屬。那么,為什么選這些金屬制作錢幣 它們有著怎樣的化學性質 任務一 認識古錢幣中含有的金屬【活動1】觀察兩枚古幣,猜測它們主要是由什么金屬制成的 如何設計實驗鑒別 依據是什么 討論交流,確定實驗方案,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方法 現象 結論觀察磁鐵吸引任務二 探究古錢幣中金屬的化學性質【活動2】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實驗2】鐵絲燃燒【實驗1】鎂條燃燒任務二 探究古錢幣中金屬的化學性質【活動2】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實驗3】鋁片加熱【實驗4】銅絲加熱任務二 探究古錢幣中金屬的化學性質【觀察·思考】從化學角度分析“真金不怕火煉”。金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發生反應。金屬 現象 化學方程式鋁(片)鎂(條)鐵(絲)銅(片)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白色固體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銅表面由紫紅色變成黑色2Mg+O2==== 2MgO點燃3Fe+2O2==== Fe3O4點燃2Cu+O2==== 2CuO△4Al+3O2=== 2Al2O3鋁片熔化但不滴落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任務二 探究古錢幣中金屬的化學性質歸納總結【活動3】金屬與稀酸的反應在四支試管中分別放入打磨光亮的鎂片、鋅片、鐵片、銅片,再各加入5 mL稀鹽酸,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將燃著的木條放在試管口,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進行實驗,并比較發生的現象。任務二 探究古錢幣中金屬的化學性質實驗 現象 化學方程式鎂片+稀鹽酸鋅片+稀鹽酸鐵片與稀鹽酸銅片+稀鹽酸不反應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Mg+2HCl=MgCl2+H2↑無明顯現象迅速反應,有大量氣泡冒出反應較快,有氣泡冒出反應較慢,冒出氣泡;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溶液變為淺綠色金屬與酸的反應,較活潑的金屬能跟稀酸反應生成氫氣。任務二 探究古錢幣中金屬的化學性質【活動4】金屬與某些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實驗過程:(1)在盛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里浸入一段用砂紙打磨光亮的鐵絲,過一會兒取出,觀察現象。(2)在盛有硫酸亞鐵溶液的試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紙打磨光亮的銅絲,過一會兒取出,觀察現象。(3)在盛有硫酸亞鐵溶液的試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紙打磨光亮的鋁絲,過一會兒取出,觀察現象。(4)在盛有硝酸銀溶液的試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紙打磨光亮的銅絲,過一會兒取出,觀察現象。任務二 探究古錢幣中金屬的化學性質實驗操作 現象 化學方程式鐵絲浸入硫酸銅溶液銅絲浸入硫酸亞鐵溶液鋁絲浸入硫酸亞鐵溶液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鐵絲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的固體,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不反應Fe+CuSO4=FeSO4+Cu/溶液由淺綠色變為無色2Al+3FeSO4=Al2(SO4)3+3Fe銅絲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固體,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Cu+2AgNO3=Cu(NO3)2+2Ag任務二 探究古錢幣中金屬的化學性質任務三 認識置換反應的特點【活動5】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類別(如單質、化合物)角度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特點 與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特點是否相同 單質單質化合物化合物1.置換反應是指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特點:“單換單”。(表達式:A+BC →B+AC)2.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關系不同點:置換反應,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并列關系)。相同點: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分解反應都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任務三 認識置換反應的特點歸納總結課堂小結課堂小結課堂練習課堂練習1.下列金屬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發出耀眼的白光的是 ( )A.鋁 B.鎂 C.鐵 D.銅2.下列不能與稀鹽酸反應的金屬是 ( )A.Cu B.Zn C.Al D.Mg3.鐵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鐵絲表面有紅色固體生成B.溶液顏色由藍色逐漸變為淺綠色C.溶液質量增加D.鐵絲中鐵的質量逐漸減少BAC課堂練習課堂練習4.我國是最早使用濕法煉銅的國家,濕法煉銅涉及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 ==FeSO4+Cu。這一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氧化反應5.下列有關金屬與酸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金屬與酸一定能發生置換反應B.鐵與鹽酸反應,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C.金屬與稀酸反應后溶液的質量一定增加D.鐵與稀鹽酸反應,銅與稀鹽酸不反應,說明銅的活動性比鐵弱CA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