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第2章 空氣與水資源第1節 空氣的組成人類對空氣組成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18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把空氣看作是單一成分的物質。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空氣的認識逐步深入。根據現有的知識,你能告訴大家,空氣中有哪些成分嗎?如何證明這些物質的存在?請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儀器,組裝成圖中所示的實驗裝置,請你利用該實驗裝置把一小集氣瓶中的部分空氣“捕獲”到另一個集氣瓶中。簡要說明其原理。一、空氣的組成實驗原理:原來集氣瓶中裝的物質是空氣,另外一個集氣瓶中裝滿水。當從分液漏斗中注入水后,注入的水將集氣瓶中空氣排入裝滿水的集氣瓶中,最終將左邊集氣瓶中的空氣排入到右邊的集氣瓶中。實驗探究為了成功地進行實驗,首先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確保裝置不漏氣,那么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呢?一、空氣的組成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導管放入水中,形成了密閉體系,用手握住試管后,試管內溫度上升,導致氣壓變大,氣體從導管口逸出,產生氣泡;松開手后,溫度恢復,試管內氣體減少,導致氣壓變小,導管中會形成一段水柱,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1.將集氣瓶的容積劃分為5等份并加以標記。2.將橡膠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燃燒匙內裝入足量的紅磷,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后,將燃燒匙迅速伸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觀察到什么現象?紅磷在集氣瓶中燃燒,消耗了什么氣體?實驗現象:紅磷燃燒時發出黃白色火焰,同時放出熱量,隨著反應的進行,瓶內充滿白煙。實驗分析:紅磷燃燒,消耗的氣體是氧氣。一、空氣的組成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觀察思考3.待火焰熄滅后,觀察紅磷是否有剩余。待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后,把導管插入盛水的燒杯中,打開止水夾,觀察到什么現象?4.依據實驗現象推斷空氣中氧氣所占的體積分數。實驗現象:待集氣瓶冷卻到室溫時,打開止水夾,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燒杯中的水被壓入集氣瓶中,進入瓶內的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實驗分析:空氣中的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一、空氣的組成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誤差分析紅磷的量不足裝置漏氣未等裝置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點燃的紅磷沒有迅速伸入集氣瓶中思考能否用蠟燭代替紅磷進行相同實驗,為什么?不能用蠟燭來代替紅磷。因為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氣體,可彌補被消耗的氧氣的體積使密閉體系內氣體的壓強變化不大。一、空氣的組成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開始時沒有夾或沒夾緊止水夾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空 氣糖水食鹽水……只由一種物質組成氧 氣氮 氣二氧化碳水……混合物:純凈物:一、空氣的組成二、氮氣和稀有氣體氮氣氮氣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氮氣無色、無氣味,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中大約只能溶解0.02體積的氮氣。氮氣在極低溫條件下加壓才能液化成無色液體,液氮通常儲存于黑色鋼瓶中。二、氮氣和稀有氣體稀有氣體稀有氣體在空氣中的含量不高,在通常條件下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稀有氣體有著重要的應用,如氦氣可用來填充電子管、氣球、氣體溫度計和潛水服,也可用作焊接金屬的保護氣;氖氣常被用作霓虹燈的填充氣,放電時能發出橘紅色的光;氬氣可用作電弧焊接的保護氣等。課堂小結第一節 空氣的組成1.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2.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1)實驗原理 (2)實驗裝置 (3)實驗步驟(4)實驗結論 (5)實驗反思3.純凈物和混合物4.氮氣和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課堂鞏固1.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潔凈的空氣仍然屬于混合物B.食品包裝中充入氮氣可以防腐C.稀有氣體可作焊接金屬的保護氣D.空氣中氮氣的質量分數約為78%D課堂鞏固2.判斷下列物質中哪些是純凈物,哪些是混合物,把序號填入對應的橫線中。①雨水 ②煤 ③生理鹽水 ④氮氣 ⑤牛奶 ⑥冰水 ⑦二氧化碳⑧鐵 ⑨潔凈的空氣純凈物: ;混合物: 。④⑥⑦⑧①②③⑤⑨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