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7.2 物質溶解的量第1課時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學習目標講授新課認識絕大多數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飽和溶液的含義。01理解“飽和”與“不飽和”的相對性及互相轉化的方法。02硝酸鉀可以溶于水,但在一定溫度下,它溶解的量是否有限度呢?導入新課01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實驗 7 – 3 配制飽和溶液加入5 g硝酸鉀加入5 g硝酸鉀室溫20ml水無固體剩余攪拌后有固體剩余,表明溶質溶解的量已達到限度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加入5 g硝酸鉀加入5 g硝酸鉀室溫20ml水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哪些是飽和溶液?哪些是不飽和溶液?界定溶液是否飽和時,為什么要強調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呢?加入硝酸鉀冷卻分一半加水硝酸鉀不飽和溶液硝酸鉀飽和溶液實驗 7 – 4操作 現象 結論 依據將所得飽和溶液,連同其中剩余的固體顆粒,分一半,加水,攪拌把另一燒杯加熱冷卻剩余的硝酸鉀固體消失此時的溶液可能為不飽和溶液加入水后,溶液中的溶劑增加,使得更多的硝酸鉀能夠溶解剩余的硝酸鉀固體消失原來的飽和溶液可能變為不飽和溶液加熱后,使得更多的硝酸鉀能夠溶解此時的溶液一定為飽和溶液冷卻后有固體出現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硝酸鉀在水中溶解實驗小結從上述實驗可以得到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換方法:加溶劑、升高溫度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降低溫度①要明確“一定溫度” 和“一定量溶劑”。例如:在實驗7-4,把分開的一個燒杯加熱,硝酸鉀固體溶解,溶液可能有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2.對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理解②要明確“某一溶質”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例如:在某一定溫度下不能再溶解NaCl的飽和溶液,可能還能溶解KNO3。D練一練1.如圖是小博進行的物質分離的相關實驗。他將熱的硝酸鉀溶液(如圖甲),靜置一段時間后,變成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甲一定是飽和溶液C.乙一定是不飽和溶液D.乙一定是飽和溶液1.除改變溫度(一般是降溫)和減少溶劑外,還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加入溶質2.把蔗糖分別配成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前者需要的蔗糖質量一定比后者多。這種說法對不對?為什么?不正確。只有同一溫度且溶劑的量相同時,配制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飽和溶液才需要更多的蔗糖。思考與討論增加溶劑或改變溫度 (一般是升溫)增加溶質、蒸發溶劑或改變溫度(一般是降溫)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相互轉化方法如下: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課堂小結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增加溶劑或改變溫度 (一般是升溫)增加溶質、蒸發溶劑或改變溫度(一般是降溫)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在一定的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1.小紅同學為證明某硝酸鉀溶液是否達到飽和狀態,設計了以下方案。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是( )A.溫度不變,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溶液B.溫度不變,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晶體C.給溶液加熱,直至有硝酸鉀晶體析出D.給溶液降溫,直至有硝酸鉀晶體析出B隨堂訓練2.下列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相同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B.很濃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C.不飽和溶液降溫一定會變成飽和溶液D.對于同一溶質的溶液,在同一溫度時,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D3.在一定溫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如果想把它變為不飽和溶液,下列可采取的指施有(已知硝酸鉀固體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降低溫度;②升高溫度;③加硝酸鉀固體;④加溶劑;⑤恒溫蒸發溶劑。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 D. ②⑤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