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迎接蠶寶寶的到來》教學設計課題名 迎接蠶寶寶的到來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知道蠶卵的外部形態特征包括顏色、大小、形狀等。 知道蠶的一生從卵開始,蠶卵里孕育著新生命。 知道蟻蠶是由蠶卵孵化出來的。 知道蠶卵孵化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水分。 科學探究目標 能用感官及工具觀察蠶卵的外部形態特征。 能用畫圖、文字等方法記錄蠶卵的外部形態特征。 能用收集資料或訪談的方法獲得養蠶的相關知識。 能制訂切實可行的觀察計劃,并用于觀察記錄蠶一生的生長變化。 科學態度目標 對觀察蠶卵及養蠶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對飼養的蠶表現出愛心及責任心,能細心照管蟻蠶。 能在課后堅持觀察記錄蠶的生長變化。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了解并意識到人類不斷改進養蠶技術以適應自己的需求。教學重點 能用畫圖、文字等方法記錄蠶卵的外部形態特征。教學難點 能制訂切實可行的觀察計劃,并用于觀察記錄蠶一生的生長變化。教學方法 講授法、示范法、討論法、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法、實驗法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蠶卵、放大鏡、養蠶用的小盒、桑葉(或萵苣葉); 學生準備:尺子、觀察計劃表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展示物品圖片(蠶絲被、絲綢)并提問:你知道這些物品的原料來自于哪里嗎? 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并發言。 2.教師小結:這些物品的源頭和蠶有關,而蠶的生命是從蠶卵開始的!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蠶寶寶吧!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先借助蠶絲被和絲綢引發學生對來源的思考,順勢引導到蠶 也是從卵開始它的生命歷程的,由此揭示本課課題,意識到蠶卵孕育 著新生命。 探索新知 (一)觀察蠶卵的外形特征 1.教師展示觀察材料并布置任務:觀察蠶卵的大小、形狀、顏色等, 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提問:你打算怎樣觀察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先粗觀察,比如用眼睛觀察蠶卵的顏色、形狀;再細觀察,比如借助放大鏡、尺子等工具細致觀察細節和大小。 3.教師抓住尺子工具提問:蠶卵那么小,該怎么測量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介紹測量方法:先測量排成一行的幾粒蠶卵的長度,再除以粒數,就得出一粒蠶卵的長度。 4.教師圖片中的羽毛提醒學生:剛出殼的蠶寶寶很弱小,不能用手去捏。如果想讓它挪地方,可以用洗凈的干毛筆或羽毛輕輕幫助它。 5.教師提醒觀察時的注意事項: ①保護好蠶卵的安全,不要讓觀察工具傷害蠶卵。 ②邊觀察邊記錄。 6.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觀察任務,教師邊播放觀察視頻供學生參考,邊巡視指導學生。 7.教師邀請2-3組學生分享各自記錄觀察到的蠶卵。 【設計意圖】 此環節的設計主要引導學生觀察蠶卵的大小、形狀、顏色等外部形態 特征,并將觀察結果記錄到活動手冊上。而圖文結合的記錄形式,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描述事物主要特征、記錄整理信息的能力。 為蠶寶寶建造一個“家” 1.教師借助蠶卵到蟻蠶的過程,科普孵化的概念:孵化是指幼蟲或幼崽從動物卵中破殼而出的過程。 2.教師談話:那接下來咱們要想長期觀察蠶寶寶的成長,就需要給蠶寶寶建造一個“家”。 教師提問:你知道蠶寶寶平時吃什么嗎?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蠶寶寶吃桑葉。養蠶的桑葉要新鮮、干凈,桑葉上的水分要擦干,否則蠶寶寶吃了容易拉肚子。 3.學生觀察視頻《桑葉的價值》。 4.教師提問:蠶寶寶的成長需要一個什么樣的環境?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4個要點:干凈衛生、空氣流通、溫度和濕度適應。 5.教師談話:給蠶寶寶建造一個“家”。 ①準備一個干凈的盒子作為蠶房; ②把蠶房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蠶盒上扎一些小孔; ③在蠶房中灑一些水,保持蠶房內的濕度。 6.學生小組合作制作一個蠶寶寶的“家”,教師邊播放視頻供學生參考,邊巡視指導。 7.教師科普一些養蠶技巧: ①養蠶的桑葉要新鮮、干凈,洗過的桑葉要晾干; ②經常清掃糞便和殘葉,保持蠶寶寶的“房間”清潔; ③保持通風,杜絕與殺蟲劑接觸; ④發現病蠶及時隔離; ⑤防止老鼠、螞蟻等動物傷害蠶。 8.教師提問:蠶卵是什么樣的?蠶卵孵化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結合觀察和調查回答。 教師補充蠶卵的特征和孵化條件。 9.教師提問:研究蠶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我們應該怎樣做?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 ①為蠶寶寶提供適宜的“家”; ②對蠶寶寶進行細心的喂養與護理; ③用填寫觀察記錄表、拍照、繪畫等方式記錄蠶寶寶的一生。 【設計意圖】 此環節是為蠶寶寶建造一個“家”的活動。這不是一個立即動手的活動,重點在動手前的思考過程。在動手之前,多啟發學生在養蠶過程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如蠶寶寶的食物、蠶寶寶的生長條件等。 做觀察計劃 1.教師布置任務:小組討論,擬定一個觀察計劃。 學生結合記錄的樣例,討論接下來的觀察計劃。 2.教師展示記錄樣例并談話:堅持觀察記錄蠶卵的變化,記錄蠶寶寶出生的日期和樣子。 重點記錄蠶卵變化的樣子。 3.拓展:學生觀看《太空養蠶》的視頻。 【設計意圖】 蠶卵的變化及蠶的孵化時間跨度長,不便于在課堂內進行觀察,但又是研究蠶一 生不可或缺的部分。“觀察記錄蠶卵的變化,記錄蠶寶寶出生的日期和樣子”的拓展活動是課堂學習的延續,鍛煉學生對飼養的蠶表現出愛心及責任心,能細心照管蟻蠶。課堂總結 教師提問: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的知識? 學生交流并回顧。 教師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和討論認識了蠶寶寶的基本特征,以及蠶寶寶的生長條件。 【設計意圖】 通過師生提問互動的形式,學生回顧并了解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填空題:蠶的生命周期是從_______(填“卵”或“蟻蠶”)開始的。 答案:卵 2.判斷題:用肉眼就可以觀察蠶卵,根本不需要借助工具。( ) 答案:× 3.剛孵化出來的蠶寶寶很小,以下適宜采用的觀察方法是( )。 A.用毛筆、羽毛輕取輕放 B.用木棒撥動觀察 C.直接用手拿著看 答案:A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蠶絲被和絲綢的生活物品的導入,成功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意識到蠶卵中孕育著新生命,為后續的觀察與探究奠定了情感基礎。在觀察蠶卵環節,學生積極參與,通過粗細結合的觀察方法,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也培養了記錄與整理信息的能力。 為蠶寶寶建造“家”的活動,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蠶的生活習性,還激發了他們對生命的關愛與責任感。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動手實踐,不僅掌握了養蠶技巧,也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樂趣。在擬定觀察計劃時,學生結合記錄樣例,積極討論,展現了他們對蠶寶寶生長變化的期待與關注。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在觀察蠶卵時,部分學生對于使用工具的熟練程度有待提高,導致觀察效率受到一定影響。未來,可以加強對學生使用科學工具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觀察效率與準確性。 此外,通過拓展活動《太空養蠶》的視頻,學生進一步拓寬了視野,認識到科學探索的無限可能。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不僅掌握了科學知識,也培養了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未來,將繼續探索更多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探究中成長。(共29張PPT)教科科學三年級下冊1.迎接蠶寶寶的到來第二單元 動物的一生學習目標1.知道蠶卵的外部形態特征包括顏色、大小、形狀等;蠶的一生從卵開始,蠶卵里孕育著新生命;蟻蠶是由蠶卵孵化出來的;蠶卵孵化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水分。2.能用感官及工具觀察蠶卵的外部形態特征;能用畫圖、文字等方法記錄蠶卵的外部形態特征;能用收集資料或訪談的方法獲得養蠶的相關知識;能制訂切實可行的觀察計劃,并用于觀察記錄蠶一生的生長變化。3.對觀察蠶卵及養蠶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對飼養的蠶表現出愛心及責任心,能細心照管蟻蠶;能在課后堅持觀察記錄蠶的生長變化。課前準備教師準備:蠶卵、放大鏡、養蠶用的小盒、桑葉(或萵苣葉);學生準備:尺子、觀察計劃表等。問題導入你知道這些物品的原料來自于哪里嗎?蠶絲被絲綢蠶和蠶卵蠶的生命從蠶卵開始!觀察蠶卵的大小、形狀、顏色等,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觀察準備:蠶卵、尺子、放大鏡、養蠶用的小盒。觀察方法先粗觀察→用眼睛觀察蠶卵的顏色、形狀再細觀察→借助放大鏡、尺子等工具細致觀察蠶卵那么小,該怎么測量呢?測量工具:尺子、羽毛測量方法:先測量排成一行的幾粒蠶卵的長度,再除以粒數,就得出一粒蠶卵的長度。溫馨提示剛出殼的蠶寶寶很弱小,不能用手去捏。如果想讓它挪地方,可以用洗凈的干毛筆或羽毛輕輕幫助它。觀察時的注意事項①保護好蠶卵的安全,不要讓觀察工具傷害蠶卵。②邊觀察邊記錄。觀察記錄畫出你看到的蠶卵 用文字描述你看到的蠶卵大小:形狀:顏色:其他:芝麻大小中間內凹的圓餅狀有的淺黃色,有的紫黑色孵化孵化是指幼蟲或幼崽從動物卵中破殼而出的過程。蠶卵蟻蠶你知道蠶寶寶平時吃什么嗎?蠶寶寶吃桑葉。養蠶的桑葉要新鮮、干凈,桑葉上的水分要擦干,否則蠶寶寶吃了容易拉肚子。給蠶寶寶建造一個“家”。蠶寶寶的成長需要一個什么樣的環境?干凈衛生 + 空氣流通 + 溫度適宜 + 濕度合適給蠶寶寶建造一個“家”。①準備一個干凈的盒子作為蠶房;②把蠶房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蠶盒上扎一些小孔;③在蠶房中灑一些水,保持蠶房內的濕度。養蠶技巧①養蠶的桑葉要新鮮、干凈,洗過的桑葉要晾干;②經常清掃糞便和殘葉,保持蠶寶寶的“房間”清潔;③保持通風,杜絕與殺蟲劑接觸;④發現病蠶及時隔離;⑤防止老鼠、螞蟻等動物傷害蠶。蠶卵是什么樣的?蠶卵孵化需要什么條件?蠶卵的樣子會隨時間產生變化:剛產下:淡黃色或者黃色1~2天:淡紅色或者淺褐色4~6天:灰綠色或者紫黑色蠶卵的孵化注意保持溫度在25℃左右,保持空氣流通和適宜的濕度。研究蠶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我們應該怎樣做?①為蠶寶寶提供適宜的“家”;②對蠶寶寶進行細心的喂養與護理;③用填寫觀察記錄表、拍照、繪畫等方式記錄蠶寶寶的一生。小組討論,擬定一個觀察計劃。記錄示范課后記錄堅持觀察記錄蠶卵的變化,記錄蠶寶寶出生的日期和樣子。課堂總結迎接蠶寶寶的到來特征芝麻大小圓餅狀中間凹陷淺黃、紫黑色生長條件食物干凈空氣流通溫度、濕度適宜小試牛刀蠶的生命周期是從_______(填“卵”或“蟻蠶”)開始的。卵小試牛刀用肉眼就可以觀察蠶卵,根本不需要借助工具。( )×小試牛刀剛孵化出來的蠶寶寶很小,以下適宜采用的觀察方法是( )。A.用毛筆、羽毛輕取輕放 B.用木棒撥動觀察C.直接用手拿著看A本課結束,下次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目標】教科版科學三下 2.1 《迎接蠶寶寶的到來》教學設計(表格式+教學反思).docx 為蠶建造一個家.mp4 太空養蠶.mp4 教科版科學三下 2.1 《迎接蠶寶寶的到來》課件.pptx 桑葉的營養價值.mp4 觀察蠶卵.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