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慧園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試卷A(本試卷總分90分,時間60分鐘)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道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50分)2024年5月6日13點左右,北京(約40°N)上空出現日暈,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日暈是太陽光線通過云層時,受到冰晶、水滴或塵埃等微小顆粒的折射或反射,在太陽周圍形成的光環。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市民觀看日暈時( )A.當地氣溫達一日內最高值B.可以長時間用肉眼直接觀賞C.當地烏云密布,雷雨交加D.與北京同經線的南極部分地區正值黑夜2.北京某中學地理小組使用無人機在二十四個節氣分別拍攝了某物體(黑色)正午時的影子(灰色),以下最接近夏至日拍攝實際的是( )A. B.C. D.川西林盤是成都平原一種獨特鄉村居住環境形態,具有悠久的歷史,農家院落與周邊高大喬木、竹林、河流或溝渠及耕地等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小巧如盤而得名,是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盤約12萬個。圖為川西林盤景觀及模式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川西林盤形成的自然條件有( )A.地形平坦,水網密布 B.氣候高寒,物種匱乏C.山高林密,地表崎嶇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4.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對于川西林盤這種鄉村居住環境形態我們應秉持的態度是( )①拆遷合并,擴大林盤的規模②集中布局,建設規模化小區③保護性建設,留存文化遺產④農旅融合,發展特色旅游業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區域位置對自然環境影響深遠,進而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下圖是中亞的位置圖及農業分布圖,據圖完成下列各題。 5.根據地理位置,我們可以推測中亞( )A.氣候比較干旱 B.地勢四周高中間低C.河流密度大 D.植被四季茂密常青6.下列生產和生活現象,與該區域的自然環境特征相適應的是( )A.竹樓四處可見B.人們一年四季穿單衣C.餐桌上常見海鮮D.農業生產以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為主如圖為南半球經緯網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丁地的經緯度是( )A.(40°S,100°E) B.(40°S,100°W)C.(40°N,100°E) D.(40°N,100°W)8.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南溫帶,又位于東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9.甲地位于乙地的( )A.東南方 B.東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資料: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甘肅酒泉(東經 98.50度,北緯39.71度)衛星發射成功,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0.酒泉市的大約經緯度位置,可以用數字和字母表示,表示正確的一組是( )A.98.50°E, 39.71°N B.98.50°W, 39.71°NC.98.50°W, 39.71°S D.98.50°E, 39.71°S11.通過酒泉市的經、緯度位置,我們可以判斷出酒泉市位于( )A.低緯度 B.中緯度 C.高緯度 D.中、低緯度讀下圖“經緯網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12.正確表示A點地理坐標的是( )A.20 N,20 E B.40 S,20 WC.40 N,20 E D.20 N,40 W13.下列有關圖中甲、乙兩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區域位于東半球B.乙區域位于中緯度地區C.乙區域的實際面積等于甲區域D.春分日,甲區域的白晝時間長于乙區域14.上圖中A點位于C點的什么方向( )A.西北 B.東北 C.西南 D.東南我國某校初中生小文觀察到當地一年中大部分晴天的中午時分,太陽都照在南側的教室窗戶邊;6—7月有一段時間,南側窗戶邊的太陽不見了,而是悄悄地跑到教室北側的走廊外邊;也有那么一兩天,走廊上和窗戶邊都看不到太陽。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小文所在中學的地理位置可能是( )A.36°N B.22°N C.22°S D.36°S16.由于地球公轉,小文所在的中學,一年中可能會看到陽光( )A.無直射 B.一次直射C.兩次直射 D.極晝現象17.6﹣7月,當陽光跑到北側走廊邊時,在正午陽光照射下,小文站在走廊上,影子朝向偏( )A.東 B.南 C.西 D.北18.讀圖,丙地位于( )A.東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C.東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如圖是我國東部地區四個城市某天的天氣狀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下列關于該日我國東部天氣狀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哈爾濱有霧,司機開車應小心駕駛B.北京有沙塵暴,可以外出進行劇烈的戶外運動C.廣州有雷陣雨,記得帶好雨傘D.位于黃海、渤海沿岸的漁民出海打漁時應注意安全20.圖中四個城市中,該日空氣質量最好的是( )A.哈爾濱 B.北京 C.武漢 D.廣州21.圖中四個城市存在溫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因素 B.緯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經度因素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22.印度尼西亞可再生能源潛力最大的是( )A.地熱能 B.水電 C.太陽能發電 D.風電23.印度尼西亞有“火山國”之稱,因為該國( )A.地處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B.地處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C.地處板塊內部,地殼活躍D.氣候炎熱,沙漠廣布,河流稀少2018年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羅斯海新站在南極恩克斯堡島正式奠基,預計2022年建成。讀南極地區圖(下圖中陰影部分為夜晚)。完成下列各題。24.長城站位于擬建的羅斯海新站的_________方向( )A.東南 B.西北 C.西南 D.東北25.從圖中獲取的信息正確的是( )A.甲處在本初子午線上,跨東西兩半球B.乙處坐地日行八萬里,跨南北兩半球C.該日甲處的白晝時間比乙處長D.該日為6月22日前后二、填空題(6個小題,共計40分)26.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晝夜分布圖(圖甲)及地球公轉示意圖(圖乙),讀圖回答 下列問題。(8分)(1)圖中,地球公轉的方向是 。(2)圖甲所示這一天是北半球的 (節氣),此時在圖乙中地球公轉到 處。此時,是南半球國家澳大利亞的 季。(3)下圖是恩施的小華記錄的“二分二至”正午時刻教室內的光照情況,其中符合圖甲所示這一天光照情況的是 。(4)當地球公轉至圖乙中的甲、乙之間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半球,正在向 移動(填“北”或者“南”),恩施州的晝夜長短變化情況是 。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6分)材料一:敦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身居沙海,戈壁環繞,干旱少雨,綠洲僅占總面積的4.5%,素有“戈壁綠洲”“沙漠明珠”之稱。全市總人口達18萬,經濟以農業為主,旅游服務業次之。材料二:敦煌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歷史文化名城,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聞名于世。舉世聞名的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25 km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面向東,南北長1 680 m,高50 m。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材料三:左圖為敦煌及周邊地區圖、右圖為敦煌氣候資料圖。(1)圖示區域深居內陸,主要位于 緯度地區,圖中的河流A是 。(2)莫高窟歷經千年仍保存比較完好,主要是因為其位于 氣候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位于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免受 (填方向)季風的吹蝕。(3)結合圖文信息,簡析敦煌市形成和發展的有利條件。(4)在我國“一帶一路”的經濟建設中,作為古代“絲綢之路”重鎮的敦煌將大有作為。列舉敦煌市促進當地可持續發展可采取的措施。28.讀經緯網圖,完成下列各題.(8分)(1)圖中通過A、C兩點,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是 線;通過B、D兩點,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是 線.(2)圖中D點的經緯度 ,B點位于A點的 方向。(3)圖中C點從東西半球看位于 半球,從南北半球位于 半球.(4)圖中A點從地球的五帶位置看位于 帶.(5)B點和D點中哪一個地方先迎來日落 29.為培養中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我國某中學利用假期開展地理研學活動。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7分)材料一:同學們精心設計了三條研學線路,線路①:登清風山,飽覽河山;線路②:奮勇爭先,認識膽量;線路③:探尋古廟,尋蹤文化。材料二:“研學區域等高線地形圖”,(1)登頂清風山可選擇線路①和②,其中行進線路相對輕松的是 ,其理由是 。(2)量得從火車站到古廟的線路③圖上距離為4cm,則實地距離是 千米。(3)圖中a、b、c三地沒有河流發育的是 ,其所處地形部位是 。(4)圖中兩村相比 更易擴大發展成為城市,其原因是 ,(任答一點即可)30.閱讀材料和下圖,回答問題。(5分)材料: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全球多地同步發布人類首張黑洞照片,該黑洞圖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1)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時,地球正運行到甲、乙、丙、丁中的 處。(2)此時,河池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季節是 。(3)地球運行到D點時,太陽直射在 (緯線)上,北極地區出現 (“極晝”或“極夜”)現象。31.書寫工整,卷面分。(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