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第九單元 溶液課題2 溶解度第2課時 溶解度 溶解度曲線學習目標1.通過分析不同因素下物質的溶解情況,了解固體溶解度和氣體溶解度的含義;知道影響溶解度的一些因素。2.通過分析氯化鈉、硝酸鉀等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曲線,能根據溶解度表提供的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通過分析、討論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線的含義,初步學會數據處理方法。3.通過溶解度的學習,會利用有關溶解度的知識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感受化學對改善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冬天撈堿你知道為什么“冬天撈堿、夏天曬鹽”嗎 這其中蘊含著什么科學道理呢 夏天曬鹽新知導學:下列是幾位同學設計的比較氯化鈉和硝酸鉀溶解能力大小的方案,你認為合理的方案是哪個 應該在同一溫度下這樣可以嗎?活動1 探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任務一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溶劑的量應該相同這樣可以嗎?應該達到飽和狀態這樣可以嗎?可行這樣可以嗎?比較固體物質在溶劑中溶解的最大量比較溶解能力的大小溫度溶劑質量達到飽和狀態溶解的溶質質量溶解度如何來選定比較的標準呢?溶解度(S):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條件標準狀態單位:g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四要素在一定溫度下在100g溶劑里物質的溶解度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不指明溫度時,溶解度沒有意義這是概念中規定的標準,物質溶解量的多少與溶劑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較物質溶解度的大小,必須要設定等量的溶劑達到飽和狀態單位:g只有在一定量(100g)溶劑中,溶液達到飽和狀態(溶解溶質的量最大)時,所溶解的溶質的量才是一個確定的值,這個值能夠代表該物質在確定溫度下,溶解能力的強弱溶解度實質上是100g溶劑中溶解溶質的最大質量1.內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或溶質和溶劑的種類)。2.外因:溫度。固體物質溶解度與溶劑量的多少沒有關系,因為概念中溶劑的量已經規定為100g,所以在外部因素中固體物質溶解度只與溫度有關。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1.“20℃時,氯化鈉固體的溶解度為36.0g”,其含義是什么?在20℃時,100g水中溶解36.0g氯化鈉固體,溶液達到飽和。在20℃時,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0g氯化鈉固體。2. “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將其關系代入下表:20℃31.6g100g131.6g溫度 溶質的質量 溶劑的質量 飽和溶液的質量1. 把20 g某物質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制成飽和溶液,這種物質的 溶解度就是20 g。2. 20℃時10 g氯化鈉溶解在水里制成飽和溶液,故20℃時氯化鈉 的溶解度是10 g。未指明溫度未指明溶劑的量××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若不正確,則指明錯誤原因。3. 20℃時10 g氯化鈉可溶解在100 g水里,故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10 g。4. 20℃時36 g食鹽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飽和,故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未指明溶液的狀態是飽和溶解度的單位是“g”××溶解度/g(20℃) <0.01 0.01~1 1~10 >10溶解性 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舉例 AgCl Ca(OH)2 KClO3 KNO3溶解性只是定性地說明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能力的大小,而溶解度是定量衡量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固體物質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同一固體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不同,該用什么方法表示該物質的溶解度呢?活動2 探究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任務二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應用列表法請查出20 ℃、40 ℃時,NaCl、KCl、NH4Cl、KNO3的溶解度分別是多少 NaCl、KNO3的溶解度與溫度有什么關系?20 ℃,NaCl、KCl、NH4Cl、KNO3的溶解度分別為36.0 g、34.0 g、37.2 g、31.6 g,40 ℃時,NaCl、KCl、NH4Cl、KNO3的溶解度分別是36.6 g、40.0 g、45.8 g、63.9 g。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溶解度 /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77.3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曲線法用橫坐標表示溫度,縱坐標表示溶解度繪制出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這種曲線叫作溶解度曲線。從繪制的溶解度曲線上,查出上述幾種物質在25℃和85℃時的溶解度。溫度℃ 25 85溶解度 /g NaClKClNH4ClKNO336.238.735.552.539.368.5185.538.7分析下面兩圖給出的幾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討論這些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從溶解度曲線中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曲線內容 表示意義點 曲線上的點 表示某物質在對應溫度下的溶解度兩曲線 的交點 表示兩物質在該點對應溫度下的溶解度相等線 表示某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內容 表示意義面 曲線以上 的區域 表示溶液中有溶質剩余,得到的是對應溫度下該溶質的飽和溶液曲線以下 的區域 表示溶液是對應溫度下該溶質的不飽和溶液溶解度曲線的意義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規律陡升型: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現為曲線坡度陡增,如KNO3、NH4NO3等。緩升型: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表現為曲線坡度比較平緩,如NaCl。下降型: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表現為曲線坡度下降,如Ca(OH)2。由溶解度曲線獲得的信息曲線a:物質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曲線b:物質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緩慢增大,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M點:在t2℃時物質甲和物質乙的溶解度相等,都為S2g。N點:物質甲在t1℃時的溶解度為S1g。P點:物質乙在t3℃時的溶解度為S3g。甲乙當甲中含有少量乙(如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時,可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降溫結晶)法分離(或提純)出物質甲。當乙中含有少量甲(如NaCl中含有少量的KNO3)時,可采用蒸發結晶法分離(或提純)出物質乙。甲乙物質提純:冬天撈堿夏天曬鹽溫度/℃ 0 10 20 30溶 解 度 NaCl 35.7g 35.8g 36.0g 36.3gNa2CO3 7.0g 12.5g 21.5g 38.0g(Na2CO3)(NaCl)從表中可以看出,食鹽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很小,而純堿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很大。當季節從夏天變到冬天時,隨著鹽堿湖水溫度的下降,湖中食鹽的溶解度變化很小,而純堿的溶解度卻從38.0g 降至7.0 g,此時就會有純堿晶體從湖水中析出,并浮在湖面上。于是人們在冬天就可以在湖邊直接撈出堿來。冬天撈堿夏天曬鹽溫度/℃ 0 10 20 30溶 解 度 NaCl 35.7g 35.8g 36.0g 36.3gNa2CO3 7.0g 12.5g 21.5g 38.0g(Na2CO3)(NaCl)到了夏天,湖水溫度升高后,雖然食鹽和純堿的溶解度十分接近,但由于冬天純堿從湖水中析出并被撈出,導致湖水中純堿濃度降低,而食鹽的濃度幾乎沒變,即食鹽的濃度遠遠大于純堿的濃度。所以,水分蒸發后,食鹽會從湖水中以晶體的形態析出,而純堿卻不會從湖水中析出。從表中可以看出,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很小,而純堿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很大。氣體的溶解度是指該氣體的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在1體積水里溶解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四要素:1. 條件:在壓強為101kPa、一定溫度時。2. 標準:1體積水。3. 狀態:達到飽和狀態。4. 單位:體積。活動3 了解氣體的溶解度任務三 氣體溶解度根據這些生活現象,你能推測出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嗎?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內因外因溶質和溶劑本身的性質在壓強不變的條件下,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度越小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壓強越大,氣體的溶解度越大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氣體溶解度和固體溶解度的比較氣體溶解度 固體溶解度條件 壓強為101 kPa、一定溫度時 一定溫度下標準 1體積水 100 g溶劑單位 體積 g外界影響因素 溫度和壓強 溫度海水、河水或湖水中都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氣。養魚池中常常由于池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天氣異常等導致水中含氧量降低,造成缺氧,缺氧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魚大量死亡。因此,要設法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如何增加養魚池水中的含氧量呢 給養魚池水中增氧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方法是利用增氧機把水噴向空中或把水攪動起來,這樣可以增大空氣與水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在寒冷的冬季,北方養魚池的冰面上總要打很多洞,目的也是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溶解度氣體溶解度固體溶解度概念(四要素)概念影響因素在一定溫度100 g溶劑飽和狀態單位:g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溫度:溶解度曲線反映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規律影響因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溫度、壓強課堂小結任務四 鞏固提高活動4 完成課堂作業1.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①溶質的性質 ②溫度 ③壓強 ④溶質的質量 ⑤溶劑的性質⑥溶解時是否攪拌或振蕩 ⑦固體物質的顆粒大小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①④⑥ D. ②⑥⑦A2.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0℃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4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C.采用降溫的方法可以將乙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D.60℃時,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質量為200g B 3. 固體甲、乙、丙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甲、乙、丙從溶液中析出的晶體不含結晶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固體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 20 ℃時,丙溶液中溶質和溶劑質量比為31.6∶100C. 分別將等質量的乙、丙飽和溶液由60 ℃降溫到20 ℃,溶質質量大小:丙>乙D. 分別將等質量的甲、丙飽和溶液由60 ℃降溫到20 ℃,溶劑質量大小:甲>丙D溫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甲 0.18 0.16 0.14 0.12 0.09乙 35.7 36.0 36.6 37.3 38.4丙 13.3 31.6 63.9 110 1694.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將甲和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3 ℃降溫至t2 ℃時,析出晶體質量:甲>乙B.將接近飽和的丙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溶液溫度的方法C.甲中含少量乙時,可采用蒸發溶劑的方法提純甲D.t1 ℃時,將30 g丙物質加入50 g水中,形成溶液的質量為80 gB5.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P點所表示的KNO3溶液是_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2)將KNO3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寫一種即可)。 (3)20 ℃時,將20 g KNO3固體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質量為______g。不飽和加水(或升溫)65.86.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不形成結晶水合物)在水中隨溫度變化的溶解度曲線,按要求填空。(1)在___℃時,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2)t1℃時,將乙溶液的狀態由M點變為N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3)t3℃時,將125g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應再加入____g丙才能恰好達到飽和狀態。t2增加溶劑(或加水)15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