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四章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第一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第1課時)原子結構教學目標1、了解原子的表示方法,掌握有關質量數、中子數、電子數的相關計算。2、能從微觀角度認識原子的構成,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能畫出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環節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問題:上述物質分別是由哪些微粒構成?其中最主要微粒是什么?環節二:科學史話——重演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史1919 年,盧瑟福用粒子轟擊氮核,得到了質子,1929年查德威克發現原子核內存在不顯電性的中子。知識回顧指出圖中各微粒的名稱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環節三 活動探究,突破難點,探究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玻爾原子模型(1913年)—— 電子分層 排布模型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的一定軌道上繞核做高速圓周運動。任務三 觀察學習,歸納總結【思考】 下圖是三種氫原子的結構圖,請填寫下表并注意分析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111012自學指導一閱讀課本p92第2、3自然段,找出以下幾個問題的答案:1、什么是質量數?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2、原子利用質量數怎樣表示?×√××√自學指導二閱讀課本p92第4、5自然段,找出以下幾個問題的答案:1、多電子原子中電子是怎樣排布的?排布依據是什么?思考:每個電子層最多可以排多少個電子呢?思考討論觀察課本p93的表格,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1、當K層為最外層時,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是多少?除了K層,其他各層為最外層時,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為多少?2、次外層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是多少?183、你能歸納出第n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嗎?環節四:小結提煉,升華知識—樹立“宏—微—符”的相互聯系以Na為例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課后鞏固練習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