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3節 金屬防護和廢金屬回收滬教版(2024) 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6章 金屬資源綜合利用鋼鐵生銹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你知道鋼鐵生銹的原因是什么嗎?導入新課觀察P185頁的鐵釘銹蝕實驗的視頻,記錄實驗現象。一、鋼鐵的銹蝕及防護試管 ① ② ③ ④ ⑤立即觀察 沒有生銹 沒有生銹 沒有生銹 沒有生銹 沒有生銹3天后 沒有生銹 沒有生銹 水面處生銹 明顯生銹 明顯生銹7天后 沒有生銹 沒有生銹 水面及上下明顯生銹 嚴重生銹 嚴重生銹根據實驗現象并結合鐵釘所處的環境,請同學們分析、總結鐵定生銹的條件是什么?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水和氧氣等物質共同作用。交流反思1.實驗中試管②為什么要用煮沸后迅速冷卻的水,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氣,排除氧氣的干擾。2.通過試管③④⑤可知,酸性溶液和氯化鈉溶液對鐵釘的銹蝕有什么影響?酸性溶液和氯化鈉溶液能加快鐵的銹蝕。3.鐵銹的成分是什么?結構有什么特點?鐵銹成分復雜,主要是氧化鐵(Fe2O3)。鐵銹是一種疏松多孔的物質,能讓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分穿過它的空隙,不斷向內層滲透,持續跟鐵反應,直至鐵被完全銹蝕。4.同樣是金屬,鐵容易銹蝕,而鋁卻不太容易銹蝕的原因是什么?氧化鋁 Al2O3致密結實使鋁“自我保護”鐵銹 Fe2O3紅棕色疏松多孔的結構因為鐵銹疏松多孔、易吸水,不能阻礙里層的鐵與氧氣、水蒸氣反應,因此鐵制品可以全部銹蝕鋁與氧氣反應是生成致密的Al2O3薄膜,覆蓋在鋁的表面,從而保護里層的鋁不再與氧氣反應,所以鋁耐腐蝕。4.同樣是金屬,鐵容易銹蝕,而鋁卻不太容易銹蝕的原因是什么?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生產的鋼鐵中,大約有1/10左右被腐蝕掉。全世界每年由鋼鐵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1萬億美元。聽到這些你有什么想法?二、金屬資源的保護怎樣才能防止鋼鐵銹蝕?請說出你的看法和你所知道的防銹方法,并與同學交流、討論,然后嘗試對這些方法進行分類。使鐵與氧氣或水隔絕滅火的原理破壞燃燒條件防銹的原理破壞生銹條件金屬的防銹措施根據日常生活經驗,說說金屬部件是如何進行防護的?防銹方法破壞生銹條件,使鐵與水隔絕保持鐵制品表面潔凈干燥如鐵鍬、斧頭、鐵鍋、菜刀等洗凈后擦干可有效防止其生銹(潔身自好)防銹原理防銹方法破壞生銹條件,使鐵與氧氣和水隔絕在鐵的表面涂上一層保護膜如涂油、刷漆、電鍍、搪瓷、烤藍,使鐵制品與水、氧氣隔絕(穿外衣)防銹原理根據日常生活經驗,說說金屬部件是如何進行防護的?金屬的防銹措施防銹方法改變金屬自身的性質。制成合金,提高抗腐蝕能力如不銹鋼就是在鋼中加入一點鎳和鉻而制成的合金(增強體質)防銹原理根據日常生活經驗,說說金屬部件是如何進行防護的?金屬的防銹措施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共享單車的金屬部件是如何進行防護的?車龍頭膠套、鍍鉻車架刷漆輻條不銹鋼或鍍鋅車鏈涂油鋼圈鍍鉻金屬的防銹措施金屬銹蝕的利與弊利弊利用鐵粉緩慢氧化放熱如制成暖寶寶利用鐵粉生銹吸收O2和H2O制成鐵粉雙吸劑鐵生銹造成資源浪費16年17年26年AgSnAuPb26年Zn27年Cu42年Fe195年Al257年金屬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資料:礦物的儲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根據已探明的一些礦物的儲藏量,并根據目前這些金屬的消耗速度,有人估計一些礦物可供開采的年限如下圖所示:(不包括今后新探明的礦物儲量、一些國家的金屬儲備量和金屬的回收利用等)。廢金屬的回收利用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187頁,了解廢舊金屬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我們可以怎么處理它們?廢金屬的危害: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正確做法:回收利用,變廢為寶保護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01040302防止金屬銹蝕回收利用廢舊金屬有計劃、合理地開采礦物尋找金屬的代用品輕松一刻小結1.防止自行車鋼圈銹蝕的方法中,錯誤的是( )A.保持鋼圈的清潔干燥B.鋼圈外涂一層機油C.被雨淋濕后立刻用布擦干再涂機油D.被雨淋濕后立刻用機油涂在鋼圈上D2. 下列有關生活經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螺絲上涂油可防止生銹B.菜刀使用完后,用水洗凈并擦干,可防止生銹C.經常用鋼絲球洗刷鋁鍋可延長使用壽命D.回收廢舊電池中的汞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C【課內自測】3.某學習小組用相同的潔凈無銹的鐵釘對鐵制品銹蝕的條件進行探究,設計的實驗如圖所示,一周后觀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和②中的鐵釘無明顯變化,③中的鐵釘明顯生銹B.②中加入的蒸餾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氣C.③中鐵釘的甲、乙、丙三處,甲處銹蝕最嚴重D.探究發現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空氣和水(或水蒸氣)直接接觸C1、右圖是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的觀察鐵制品銹蝕的實驗裝置。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一段時間后,鐵絲會由下向上出現銹蝕現象②一段時間后,水面處鐵絲銹蝕嚴重③一段時間后,塑料瓶會變膨脹,因為鐵生銹要放熱④一段時間后,塑料瓶會變癟,因為鐵生銹與空氣有關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