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天 哲學生活原理之辯證關系辯證關系世界怎么樣?聯系,發展,對立統一聯系,發展是辯證法的總特征其核心和根本邏輯是對立統一聯系含義: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特征:1.普遍性: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2.客觀性:①從事物的固有聯系中把握事物②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3.多樣性: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整體VS部分區別:含義不同:整體: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 部分: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地位功能不同:整體:主導地位 部分:被支配地位聯系:1.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2.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方法論:(整體角度)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部分角度)重視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系統優化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整體性:整體和要素的關系有序性:層次等級結構,按照順序和方向內部結構優化:趨向強化的特征,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方法論: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例題一:某視頻中,一只小貓頭鷹被人用大手輕輕撫摸,它瞪大了眼睛,顯得傻氣而乖巧,網友皆呼“萌”。 但科學研究表明,它的“萌態”是因恐懼而身體僵硬,動作緩慢。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A.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B.要在普遍聯系中把握事物C.人為事物的聯系具有主觀性D.既要看到現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質例題二:宋代徐璣在《黃碧》中說,“水清知酒好,山瘦識民貧”。其中所呈現的水與酒、山與民的關系告訴我們 A. 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 B. 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C. 事物的聯系是多樣化的 D. 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例題三:前衛生部推出“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圖)。五大類食物合理搭配、同類互換構成符合中國居民營養需要的平衡膳食模式結合材料,運用系統優化的知識,說明應如何優化你的膳食結構,促進身體健康成長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膳食結構;要著眼于膳食結構的整體性,攝取全面、充足的營養;注意個人膳食的有序搭配,形成健康平衡的飲食秩序;按照同類互換的原則,不斷調整和優化個人的飲食結構,以實現食物更大功能,促進身體健康成長。發展:發展的實質: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為什么新事物可以替代舊事物?事物發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發展的趨勢: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原理: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論:對未來充滿信心同時做好充分的困難準備發展的狀態:量變和質變的統一區別: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質變: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聯系: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方法論:①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客觀事物質變創造條件。同時要注意防微杜漸②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同時要注意堅持適度原則例題四:據外媒報道,中國2009年外匯儲備余額,突破2萬億美元,達到2.399萬億美元,領先全球各先進國家。巨額的外匯儲備,固然是強大綜合國力的體現,不過持續過快增長,也會給經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容易引發貿易摩擦。這給我們的方法論啟示是 A.量的積累必然會引起質的變化B.承認矛盾的客觀性是解決矛盾的關鍵C.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D.要堅持適度原則例題五:近年來,一種新的祭祖方式在網絡上悄然流行。網上祭祖這種方式既節省時間又經濟環保,尤其是為許多遠在異鄉的游子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下面對這種祭祖方式看法正確的是①網上祭祖是新出現的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②網上祭祖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③網上祭祖作為新出現的事物要被大眾接受需要一個過程④網上祭祖發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為新事物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例題六:能源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日本特大地震、海嘯引發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后,世界各囯紛紛重新審視自己的核能政策;同時,太陽能和風能作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再度受到人們的關注。太陽能和風能雖然極具發展潛力和優勢,但目前均存在發展瓶頸,仍非世界能源市場主流。運用“事物發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知識,說明新事物的發展道路為什么是曲折的,以及人類如何對待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為,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一個漫長和曲折的過程人類開發利用新能源的道路盡管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我們既要對新能源的發展充滿信心,促使其發展壯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矛盾:一,對立統一原理對立性:斗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同一性: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互為前提,處于一個共同體中,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關系: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矛盾雙方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方法論:堅持一分為二和全面地分析方法。二,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普遍性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方法論: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決矛盾。全面的一分為二的看問題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普特關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三,矛盾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方法論: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又要統籌兼顧,前當地處理好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中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中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方法論: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同時不可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四,辯證否定觀事物自身的否定;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方法論:必須樹立創新意識,要立足實踐,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五,革命批判精神對任何事物都從其肯定和否定的兩個方面去理解都從其暫時性去理解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的例題七:下列看法中最能體現矛盾的“同一”的是A.積勞成疾B.聲東擊西C.因材施教D.居安思危例題八:2011年10月31日,第70億個人類居民降臨地球。“70億”的地球是個有些沉重的話題。曾幾何時,在生產力相對落后的時代,從家庭到國家,都渴望著人口的增加,認為人就意味著生存力、發展力。今天世界70億人口壓力的大背景下,卻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勞動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社會福利體系負擔重、經濟增長乏力;而多數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龐大、人口增長過快,給資源環境帶來巨大壓力,不堪重負。認識世界就是認識矛盾。請運用矛盾特殊性的觀點,說明你對世界人口問題的認識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發達國際和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人口矛盾各不同。②在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人口矛盾有不同的特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時代,主要是人口不足;現在則是人口總量過大,年齡結構和地區分布不合理總之,要在矛盾普遍性觀點的指導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人口問題的矛盾,推動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例題九:城鎮化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 今天,中國的城鎮人口已經超過了農村人口,“農耕社會,鄉土中國”逐漸轉變為“工業社會,城市中國”。 城鎮化加快了中國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一個全新的城市文明時代似乎正在悄然到來。在城鎮化的浪潮中,大批村莊被合并,許多富有特色的傳統村落不斷消失。 歌曲“在 希望的田野上”描繪的那種“一片冬麥,,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園景象日益不再。 有人傷感地說:“不要問我從哪里來,因為我已經沒有故鄉。運用矛盾基本屬性的知識,說明如何認識城鎮化進程中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的關系。①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斗爭性與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屬性。②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上都存在著差異,各有特點。③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相互依賴、相互貫通。 城市文明需要在鄉村文明中獲得有益的滋養;而鄉村文明同樣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發展和完善。 ④我們在城鎮化進程中應將推進城市文明和呵護鄉村文明有機統一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