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名稱 《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年級學科 高中二年級化學 教材版本 魯教版一、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2模塊《專題3 重要的有機化合物》的第三節《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的第一課時,也是第一個介紹的烴的衍生物。乙醇是飲食中最為常見的、也是最重要有機物之一,有利于學生掌握。教材在通過“聯想·質疑”欄目引導學生了解酒、食醋、油脂、糖類、蛋白質等有機物在日常飲食中普通存在的基礎上,引入了乙醇的學習。教材介紹了乙醇的結構及其官能團-OH,在研究乙醇的化學性質時,設計了兩個實驗重點了研究鈉與乙醇的反應、乙醇的催化氧化。為了更好地體現飲食中有機化合物這一主題,教材在學習乙醇的性質時,介紹了乙醇作為燃料的優勢,乙醇在人體內的新陳代謝、固體酒精及乙醇氧化產物乙醛的危害等,體現了從生活中走近化學、用化學指導生活的理念。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對乙醇的性質和應用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為后續的有機化合物的學習在知識和方法上奠定基礎。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經驗和化學實驗,知道乙醇的物理性質;理解乙醇的化學性質,能夠正確敘述乙醇與鈉反應、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實驗現象,正確書寫反應方程式。2.通過乙醇結構和性質的學習,認識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建立“(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3.了解乙醇對于人類日常生活、身體健康的密切關系。教學重點:乙醇的結構、乙醇與鈉、氧的反應。教學難點:從結構角度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學習者特征分析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通過前面兩節的學習,已經對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學生通過初中的學習也對乙醇的組成、存在和應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相當的有關乙醇的生活經驗。這些都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本節課重點是學習乙醇的結構和化學性質,尤其是從化學鍵變化的角度理解乙醇的化學性質,需要有較強的動機作用和抽象思維能力。而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一學生正處在求知欲強、興趣廣泛但不穩定,思維活躍但不深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驗、媒體技術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內容形象化,增加內容的可理解性。四、教學過程引入結構探究性質推斷比較歸納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設問]你知道哪些乙醇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這些應用利用乙醇的哪些物理性質?[展示]各種含有酒精的飲料和調味品的圖片。[小結]引導學生歸納乙醇的物理性質。 回憶、討論乙醇的應用;觀察、分析圖片;小結乙醇的物理性質 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觀察乙醇的應用,激活學生已有經驗,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乙醇性質的欲望。[設疑] 乙醇分子分子式C2H6O,分子中有6個氫原子,根據我們學過的碳四價的原則,誰能拼出其可能的結構?[追問]怎么證明乙醇的結構是哪一種?[講述]通過實驗證明乙醇中有兩種等效氫。[總結]教師投影展示展示乙醇的比例及結構模型。CH3CH2OH 學生動手拆插或畫乙醇分子模型。得出兩種可能結構。根據等效氫情況進行推斷推斷出乙醇的結構 加深學生對乙醇分子空間結構的認識。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設疑]乙醇分子有哪些斷鍵方式,據此推斷乙醇可能有哪些化學性質?[小結]乙醇分子在反應中可以斷裂O-H鍵、C-O鍵和C-H鍵。乙醇與鈉反應斷裂的是O-H鍵2.乙醇發生催化氧化時則O-H和C-H健同時斷裂。乙醇還有其它性質,留待有機物模塊再學。 學生分析、討論得出可能斷鍵的方式推斷乙醇可能具有的性質 培養學生根據結構推斷性質的能力,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實驗探究2]無水乙醇的催化氧 化[實驗]指導學生完成教材實驗2,引導學生重點觀察。1.分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2.討論、解釋實驗現象,得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并放出熱量的結論。 通過實驗建構乙醇催化氧化的意義。 了解順序觀察法,培養學生觀察的深刻性和精細性品質。從化學鍵變化理解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本質,同時加深對催化劑概念的認識。[問題]比較乙醇燃燒與催化氧化反應,思考下面兩個問題。碳元素的化合價變化有什么共同之處?反應產物有何不同,為什么? [講解] 1.有機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反應條件對反應的影響 思考討論小結 形成有機氧化反應的概念了解反應條件對反應的影響。1、乙醇在人體中的代謝機理。2、 酒后駕車的檢測。 觀看圖片并討論乙醇對人體及社會的利與弊 對學生進行交通法規,健康保健及商業道德進行教育練習 鞏固基礎課堂小結:與水互溶飄清香;電離水比乙醇強;鈉粒投入放氫氣;氧化成醛銅幫忙 聽講記錄 培養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布置作業 1、課下交流對乙醇認識;2、制作一張海報宣傳乙醇在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3、酒釀如果保存不好,容易發酸為什么?如果保存得好,酒香撲鼻,這種香味又是什么物質呢? 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意識;提高學生學一致用的能力,設置懸疑,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熱情。教學評價設計1.教學目標體現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三維目標要求;定位準確,符合單元教學要求以及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發展。2.重點、難點、詳略處理得當;在正確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特點的基礎上,合理有效地開發課程資源;教學過程安排合理、科學、和諧。3.合理運用教具、學具及先進的教學手段。4.課后能認真對照課標圍繞“教了什么”、“怎么教的”“為什么這樣教”進行反思,找出差距,明確整改方向和目標。教學板書第三節 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乙醇的物理性質: 無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小于水沸點低于水,易揮發,可做溶劑。乙醇的結構 化學式: C2H6O 結構簡式:CH3CH2OH 或 C2H5 OH 化學性質:1、與金屬的反應 2、氧化反應: 點燃: (2)催化氧化:乙醇的應用:2C2H5OH +2 Na 2CH3CH2ONa + H2C2H5 OH + 3 O22CO2 +3H2O點燃2CH3CH2OH+O2 2 CH3CHO+2H2O催化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