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0張PPT)(人教版)九年級下9.4 環境污染的防治化學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第9章“—”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分層作業學習目標1. 認識資源開發、能源利用和材料使用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強化環保意識。2. 感受化學在解決環境問題中的作用,樹立建設美麗中國、為全球生態安全作貢獻的信念。3. 主動踐行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和綠色發展觀。新知導入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地球一小時”也稱“關燈一小時中國地球1小時宣傳活動”,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07年向全球發出的一項倡議:呼吁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個星期六20:30-21:30期間熄燈一小時。探究新知隨處可見的環境污染新知導入任務一大氣污染 隨處可見的垃圾 水污染探究新知新知導入任務一各國環境標志探究新知新知導入任務一知識拓展中國環境標志的圖形由中心的青山、綠水、太陽及周圍的十個環組成。圖形的中心結構表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外圍的十個環緊密相連,環環緊扣,表示公眾參與,共同保護環境,同時十個環的“環”字與環境的“環”同字,其寓意為“全民聯合起來,共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新知導入任務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長期以來,人們在發展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的同時,排放的廢氣、廢液和廢渣對空氣、水源和土壤造成了污染。為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積極治理環境污染,以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模塊一 打贏藍天保衛戰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空氣的質量對于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少量有害物質進入空氣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凈化能力,空氣仍能保持潔凈。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工廠廢氣交通廢氣大氣污染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空中的死神”——酸雨迅速擴大的“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煤、石油中均含有硫元素,點燃后均會產生二氧化硫氣體。如圖所示,在燒杯A中加入少量淺紫紅色的稀高錳酸鉀溶液。取一根木條,在一頭蘸一些硫粉,點燃后迅速伸入燒杯B中,片刻后取出木條,振蕩燒杯A,觀察發生的現象。這一實驗說明了什么 觀察思考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實驗現象:蘸有硫粉的木條在燒杯 B 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硫)。振蕩燒杯 A 后,淺紫紅色的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實驗結論:木條上的硫粉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伸入燒杯 B 后,二氧化硫逸出進入燒杯 A 中。振蕩后,淺紫紅色的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能與具有還原性的物質發生反應而褪色。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現象表明二氧化硫將高錳酸鉀還原,從而體現了二氧化硫的還原性。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大氣主要污染二氧化硫(S)氮氧化合物(N)一氧化碳(CO)顆粒物(尤其是P)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空氣質量指數我們每天可以從電視或網絡上看到空氣質量報告。空氣質量報告是根據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規定的幾種常見污染物例行監測的結果來評價城市的空氣質量。報告主要包括:空氣質量指數(AOI)、空氣質量級別和首要污染物等。目前,我國采取的空氣質量指數級別分為六級,等級越低,AQI數值越小,即空氣質量越好,越有利于人體健康。拓展視野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空氣等級 污染指數(API) 質量狀況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建議采取的措施1 0~50 優 可正常活動2 51~100 良3 101~200 輕度 污染 易感人群癥狀有輕度加劇;健康人群出現刺激癥狀 心臟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減少體力消耗、戶外活動4 201~300 中度 污染 心臟病和肺病患者癥狀顯著加劇,運動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現癥狀 老年人和心臟病、肺病患者應停留在室內,并減少體力活動5 >300 重度 污染 健康人群運動耐受力降低,有明顯強烈癥狀,引發某些疾病 老年人和病人應留在室內,避免體力消耗,一般人群應避免戶外活動不同級別的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API越大,空氣等級越高,空氣質量狀況越差。API數值越小,空氣質量越好,越有利于人體健康。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空氣污染會對生物生存、人體健康以及正常的工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危害因此,防治空氣污染是事關人類生存、生態文明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交流討論空氣四類主要污染物產生的途徑有哪些 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進行治理 污染物 主要來源 關于治理方法的建議二氧化硫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 脫硫技術處理燃燒產生的廢氣;使用清潔能源氮氧化合物 機動車尾氣排放,工業生產過程 在汽車上安裝三元催化;改進工業生產工藝,一氧化碳 工業揚塵、建筑施工揚塵、機動車尾氣排放、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煙塵等 實施揚塵控制措施;提高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使用高效的除塵設備對廢氣進行處理P 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燃煤、揚塵及生物質燃燒 推廣清潔能源,加強工業廢氣治理,提升車輛排放標準,植樹造林增綠化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制定環保法規建立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研制和開發清潔能源采用化學等方法處理工業生產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在汽車上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將有害氣體轉化為無害氣體防治空氣污染措施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觀察思考1.觀察下面的實驗,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1)在燃燒匙中放入少量硫粉,將燃燒匙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注意觀察硫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然后將燃燒匙伸入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待燃燒結束后,在瓶口蓋上玻璃片。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2)觀察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二氧化硫的顏色、狀態,并小心地嗅聞二氧化硫的氣味。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硫為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3)用一支50 mL的注射器從集氣瓶中抽取 40 ml 二氧化硫,再從燒杯中抽取 10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針孔,慢慢壓縮注射器栓塞,觀察實驗現象。隨著注射器栓塞的慢慢壓縮,會看到注射器內的氣體體積逐漸減小,溶液由紫色逐漸變為紅色。這表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酸性。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4)將適量水慢慢注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氣瓶中,輕輕振蕩集氣瓶用 pH試紙粗略測定集氣瓶中水溶液的 pH。向集氣瓶中注水并振蕩后,集氣瓶中的水變為酸性溶液。用 pH 試紙測定,pH 試紙顯示數值小于 7,表明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酸性。(5)將pH計(或pH傳感器)置于集氣瓶的水溶液中,用膠頭滴管逐滴加入石灰水,觀察燒杯內溶液pH的變化。將pH計置于集氣瓶的水溶液中,初始 pH 值小于7。隨著逐滴加入石灰水,溶液的pH值逐漸升高。當加入一定量石灰水后,pH值接近7 ,繼續加入,pH值可能大于7 。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2.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1)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S)S + S(2)在空氣中塵埃等的作用下,二氧化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硫(S)2S + 2S(3)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亞硫酸(S)S+ О=S點燃塵埃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2.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4)亞硫酸和氧氣作用生成硫酸:2HS+=2S(5)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S+О=S(6)硫酸與氫氧化鈣反應:+Ca(OH=CaS+2О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S S S SS(1)(2)(3)(4)(5)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徑: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3.用自己的話總結酸雨的形成過程,并與同學討論提出合理的酸雨防治措施。酸雨的形成過程:含硫燃料(如煤、石油)燃燒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氣中塵埃等作用下與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溶于雨水形成亞硫酸和硫酸。同時,氮氧化物也能在一系列反應后形成硝酸。這些酸性物質使雨水的酸性增強,形成酸雨。酸雨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減少含硫燃料的使用,推廣清潔能源;對工業廢氣進行脫硫、脫硝處理,達標后再排放;加強汽車尾氣的凈化,提高燃油品質;多植樹造林,利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v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進入湖泊、江河→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導致魚類死亡進入農田→土壤酸化,礦物營養元素流失,破壞農作物和森林的生長使橋梁、雕塑、建筑物和機器等腐蝕損壞危害人體的健康酸雨危害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酸雨的危害雕塑被腐蝕 植物枯萎 魚類死亡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拓展:世界八大環境公害事件之“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12月5日,當時倫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區內還分布有許多以煤為主要能源的火力發電站。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氣體與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積,引發了連續數目的大霧天氣。之后這一周內,倫敦市因支氣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臟衰竭死亡244人,結核病死亡77人,分別為前一周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性增加。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氣變化,毒霧逐漸消散,但在此之后兩個月內,又有近8000人因為煙霧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統疾病……新知導入任務二打贏藍天保衛戰原 因發生于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污染,燃煤產生的粉塵表面會大量吸附水,成為形成煙霧的凝聚核,這樣便形成了濃霧。另外燃煤粉塵,可以催化另一種來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進而與吸附在粉坐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霧滴,這些硫酸霧滴吸入呼吸系統后會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使體弱者發病甚至死亡。例1、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下列做法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是( )A.廢舊物資循環利用B.生活垃圾分類投放C.農藥化肥合理施用D.核能廢水排入大海課堂典例【答案】D【解析】A、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回收可再生資源,可以保護環境,故A正確.B.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垃圾分類可以有效改善城鄉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故B正確。C.農藥化肥合理施用,可以保護環境,故C正確。D.核能廢水排入大海,會造成水污染,故D錯誤;故D正確。例2、堅持綠色發展,走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A.工業廢水經處理達標后再排放B.鼓勵使用一次性塑料飯盒C.大力植樹造林,擴大植被面積D.使用清潔能源,減少環境污染課堂典例【答案】B【解析】A、工業廢水經處理達標后再排放,有利于防止水體污染,故選項說法正確。B、鼓勵使用一次性塑料飯盒,會造成白色污染,故選項說法錯誤。C、大力植樹造林,擴大植被面積,有利于保護空氣,故選項說法正確。D、使用清潔能源,能減少空氣污染,能減少環境污染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模塊二 保護和治理水環境新知導入任務三保護和治理水環境海洋面積占71%。地球被稱為水球淡水資源僅占2.5%,可供給人類生產生活的水資源卻十分有限新知導入任務三保護和治理水環境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水體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的危機。1977年聯合國召開的水利會議就向全人類提出警告:“水在不久以后,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青海湖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典型案例新知導入任務三保護和治理水環境工業廢水 農業用水 生活污水水體污染的來源新知導入任務三保護和治理水環境1.為什么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質、脂肪等有機化合物的食物殘渣或生活污水排入水體,會導致水質惡化 這些有機化合物會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因為微生物在分解它們的過程中需要氧氣。這會造成水體缺氧,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有害的代謝產物,如氨氮、硫化氫等,使水質變差。有機物分解不完全時,會形成腐殖質等物質,使水體渾濁,透明度降低。大量有機物還可能促進藻類等水生植物過度生長,引發水華等問題,破壞水生態平衡。交流討論新知導入任務三保護和治理水環境2.我們經常看到或聽到關于海洋“赤潮”和淡水湖“水華”的報道你知道“赤潮”或“水華”產生的原因嗎 “赤潮”和“水華”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水體富營養化。當大量含有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污水排入海洋或淡水湖時,會促使藻類以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這些生物的過度生長和聚集就形成了“赤潮”(海洋中)和“水華”(淡水中)。一方面,農業中過量使用的化肥以及生活污水中的含磷洗滌劑等,是氮、磷等營養物質的重要來源。另一方面,工業廢水的排放也可能帶來大量的營養物質。此外,水溫、水流速度、光照等環境因素也會對“赤潮”和“水華”的形成產生一定影響。交流討論新知導入任務三保護和治理水環境海洋“赤潮” 淡水湖“水華”水中氮、磷等元素過多(水體富營養化)新知導入任務三保護和治理水環境3.水體中的有毒物質[如金屬鉛(Pb)、鎘(Cd)汞(Hg)的離子以及農藥等]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你知道水體中的這些有毒物質會通過哪些途徑進入人體嗎 ① 飲用水攝入:如果飲用水源受到污染,含有鉛、鎘、汞離子或農藥等有毒物質,人們在飲用時會直接將其攝入體內。② 食物鏈傳遞:水中的有毒物質被水生生物吸收和積累,然后通過食物鏈,比如魚、貝類等被人類食用,從而進入人體。③ 皮膚接觸:在水中游泳、洗澡或從事水上作業時,皮膚可能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有毒物質通過皮膚滲透進入人體。交流討論新知導入任務三保護和治理水環境研究化學反應條件和工藝,實現化工產品的無污染生產研制綠色化肥、綠色農藥和無磷洗滌劑開發高效率、低消耗的污水處理技術治理和防止水污染新知導入任務三保護和治理水環境新知導入任務三保護和治理水環境簡易凈水器石子、紗布和膨松棉花起過濾作用,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活性炭的吸附是物理變化過程。例3、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工業廢水直接排放B.利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所有雜質C.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十分豐富課堂典例【答案】C【解析】A、工業廢水直接排放,會污染水源,應處理達標后排放,不符合題意;B、活性炭結構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不能除去所有雜質,不符合題意;C、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在加熱時,能形成沉淀,故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符合題意;D、地球上的水資源豐富,但是淡水資源有限,且分布不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例4、2023年6月5日是第52個世界環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是( )A.垃圾分類回收B.露天焚燒作物秸稈C.煤炭添加固硫劑D.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課堂典例【答案】B【解析】露天焚燒作物秸稈,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該做法不利于環境保護。故選B。模塊三 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新知導入任務四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筑牢土壤安全防護墻,推動土壤資源永續利用,事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固體廢棄物(垃圾)是造成土壤污染最主要的物質。新知導入任務四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土壤污染的來源:一些有毒金屬會對土壤和水質造成嚴重的污染,不易降解的塑料會造成“白色污染”等。固體廢棄物填埋進土壤中會破壞土壤結構分解產生的有毒氣體會污染空氣傾倒人海洋會污染水體,危及海洋生物生存新知導入任務四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物品回收標志新知導入任務四土壤污染源頭防控交流討論你能見到的固體廢棄物有哪些 這些固體廢棄物對環境有哪些影響,應如何處理 固體廢棄物 對環境的危害 處理建議塑料瓶 難以降解,會長期存在于環境中,污染土壤和水源,可能被動物誤食導致死亡 回收再利用,進行垃圾分類投放,鼓勵生產可降解塑料瓶廢舊電池 含有重金屬(如汞、鎘、鉛等),重金屬泄漏會污染土壤和水源,危害生物健康 設立專門的回收點,進行安全的回收處理,避免隨意丟棄廢紙 隨意丟棄會造成視覺污染,大量堆積占用土地 回收再造紙,進行分類收集玻璃碎片 容易劃傷人和動物,長期不處理會造成土地資源浪費 回收再利用,制成新的玻璃制品,在丟棄時做好包裝防止傷人新知導入任務四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固體廢棄物中含有人類生存和從事生產活動所需要的“半成品”或“原材料”。對含可燃物較多的垃圾(主要含紙屑、紡織廢料和廢棄食物等),可以通過焚燒獲得熱能并用于供熱、發電等。廚余垃圾可用于高溫堆肥。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類回收,可實現再利用。新知導入任務四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新知導入任務四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垃圾分類可以有效改善城鄉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垃圾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的使用,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 、經濟 、 生態等幾方面的效益。新知導入任務四保護和治理水環境1.將你家一天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分類收集在垃圾袋或垃圾桶中,然后稱其質量,以此推算你家一年中所產生的垃圾有多少。若全國按3億戶計算,將會產生多少垃圾 假設我家一天產生的各類固體廢棄物如下:廚余垃圾:3千克;可回收垃圾(如紙張、塑料瓶、金屬等):1千克;其他垃圾(如不可回收的塑料制品、灰土等):2千克。那么一天總共產生 6 千克垃圾,一年(按365天計算)大約產生 2190 千克垃圾。如果全國按3億戶計算,每戶一年產生 2190 千克垃圾,那么全國一年產生的垃圾總量約為6570億千克。調查研究新知導入任務四保護和治理水環境2.調查學校或居住小區對垃圾分類投放的執行情況,提出改進建議。調查發現,部分居民或學生對垃圾分類標準不清楚導致混投、垃圾分類設施配備不足、缺乏有效監督和引導機制使一些人不重視垃圾分類等問題。對此,建議加強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和教育,通過舉辦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提高大家的分類意識和能力;合理增加和優化垃圾分類設施,確保垃圾桶分布合理,標識醒目準確;建立監督小組或志愿者隊伍,對垃圾分類投放進行監督和指導,對正確分類的給予獎勵,對不正確的進行提醒和糾正。調查研究新知導入任務四保護和治理水環境科學調查表明,一顆普通電池棄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國每年要消耗這樣的電池70億只。據了解,我國生產的電池有96%為鋅錳電池和堿錳電池,其主要成份為錳、汞、鋅等重金屬。廢電池無論在大氣中還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屬成份都會隨滲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積月累還會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新知導入任務四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要做好固體廢棄物的分類和回收利用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防止污水造成土壤污染與國外進行技術合作、資源開發中,依法全面禁止固體垃圾進口防治土壤污染新知導入任務四土壤污染源頭防控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能做什么?1 . 不隨意亂扔垃圾,特別是電池、塑料等有害或難降解的垃圾;2 . 盡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3 . 增強節水意識,盡量做到一水多用,一水輪用;4 . 積極參加植樹造林等環保活動;5 . 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環保意識……例5、黨的二十大強調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A.減少有害氣體排放B.大力開發化石能源C.大量使用化肥農藥D.工業污水直接排放課堂典例【答案】 A【解析】A、減少有害氣體排放,能減少空氣污染,做法符合要求,故選項正確。B、大力開發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不符合要求,故選項錯誤。C、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會造成水體污染,做法不符合要求,故選項錯誤。D、工業污水直接排放,,會造成水體污染,做法不符合要求,故選項錯誤。故選A。例6、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A.發展公共交通,提倡綠色出行B.嚴禁亂砍濫伐,保護森林資源B.C.深埋廢棄電池,避免影響農作物D.禁止廢水任意排放,保護水資源課堂典例【答案】C【解析】A、發展公共交通,提倡綠色出行,既節約了化石資源,又減少了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質的排放,有利于環保,故A正確,不合題意;B、嚴禁亂砍濫伐,保護森林資源,有利于保護環境,故B正確,不合題意;C、廢棄電池中含有有害的重金屬,深埋廢棄電池,會造成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不利于環保,故C錯誤,符合題意;D、廢水中含有有害物質,禁止廢水任意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保護水資源,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課堂總結模塊四 練習與實踐1、2022年9月14日,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是當前環保工作的重點,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A.焚燒農作物秸稈B.開發利用清潔能源C.加強植樹造林D.垃圾分類回收課堂典例【答案】A【解析】A、焚燒農作物秸稈會產生大量的煙塵,造成環境污染,故A正確;B、開發利用清潔能源,有利于保護環境,故B錯誤;C、加強植樹造林,有利于保護環境,故C錯誤;D、垃圾分類回收,有利于保護環境,故D錯誤.故選A。2、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對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是氣氣,氧氣可支持燃燒B.空氣中主要的氣體污染物包括 S、C、NC.C約占空氣體積的 0.03%,屬于稀有氣體D.隨著工業的發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煙塵對空氣造成了污染【答案】A【解析】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氣,此選項錯誤;B、空氣中主要的氣體污染物包括S、C、N等,C不是空氣污染物,此選項錯誤:C、C約占空氣體積的0.03%,C不屬于稀有氣體,此選項錯誤:D、隨著工業的發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煙塵對空氣造成了污染,此選項正確.故選D。分層作業3、下列不屬于空氣質量指數(AQI) 中污染物監測范疇的是( )A. 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 臭氧D.二氧化碳課堂典例【答案】C【解析】A、二氧化硫是空氣污染物,屬于空氣質量指數(簡稱AQI)中污染物監測范疇,選項錯誤;B、一氧化碳是空氣污染物,屬于空氣質量指數(簡稱AQI)中污染物監測范疇,選項錯誤;C、臭氧是空氣污染物,屬于空氣質量指數(簡稱AQI)中污染物監測范疇,選項錯誤;D、二氧化碳沒有毒性,不是空氣污染物,不屬于空氣質量指數(簡稱AQI)中污染物監測范疇,選項正確。故選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7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