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5.2 預防犯罪了解罪與罰01了解刑與罰分析圖片中行為的性質;他們的行為都觸犯了哪一部法律?盜竊的犯罪行為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行為非法拘禁他人的犯罪行為了解罪與罰刑 法內容: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作用: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思考:下列案例中同樣是毆打他人,定性為什么不相同?了解罪與罰毆打他人,致人死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范某被判有期徒刑十四年,并處罰金20萬元。毆打他人,致輕微疼痛。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學生羅某處以行政拘留5日并處罰200元的行政處罰。犯罪(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提示:試從危害程度、違反法律、法律后果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了解罪與罰關系 一般違法 犯罪共同點 不同點 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違反的法律不同所受到的處罰不同聯系 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是違法行為都應承擔法律責任社會危害不大情節輕微社會危害大情節嚴重刑法以外的法律刑法民事責任或行政處罰受到刑罰處罰它們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筆記★刑罰的含義和種類:P54(1)含義: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2)種類: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①管制②拘役③有期徒刑④無期徒刑⑤死刑附加刑:①罰金②剝奪政治權利③沒收財產④驅逐出境了解罪與罰拘役和拘留、罰金與罰款有何不同?對犯罪行為的處罰對行政違法行為的處罰↗↗↓↓違法行為的種類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一般違法行為嚴重違法行為犯罪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主刑附加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加強自我防范02探尋張某走上違法犯罪的原因19歲的張某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他開始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老師和父母,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收到學校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15歲那年,曾因高中拋物砸中鄰居的汽車,鄰居想要報警,但父母賠償了3000塊私了了這件事。但他仍不悔改,認為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違法犯罪也不會承擔法律責任。思考:1、張某哪些行為是失當的?2、張某本事一個優秀的學生,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請描繪出犯罪的軌跡探尋張某走上違法犯罪的原因不良習慣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犯罪修訂后于2021年6月1日執行不良行為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如果不加以改正,任其發展,就有可能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條列舉的不良行為有: 1、曠課、夜不歸宿; 2、攜帶管制刀具; 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6、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 8、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9、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是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以未成年人為主體的的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一)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 (二)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 (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 (四)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 (六)多次偷竊; (七)參與賭博,屢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有的同學認為,上面漫畫中的行為都是一些小事,沒什么大不了的,你怎么看?假如讓你參與,你會怎么辦?對不良行為的矯治方法個人家庭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學校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對他們的不良行為及時發現,及時教育引導;家庭學校社會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法律意識;社會應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珍惜美好生活杜絕不良行為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紀守法(1)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3)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4)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知法 尊法 守法 用法未成年人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行己有恥 止于至善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1.下列不屬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A.嚴重社會危害B.刑事違法性C.應受刑罰處罰性D.重大責任性D課堂檢測2.小羅多次“順走”無人售貨超市中的商品,最終因其行為達到相關標準而被法院判處刑罰。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施不誠信行為可能會受到刑罰處罰B.沾染不良習氣一定會走向犯罪C.輕微的違法行為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D違法行為分為嚴重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A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這一條款表明A.學校對考試作弊的學生要依法嚴厲懲處B.平時考試作弊都要受到刑法的嚴厲制裁C.只有在國家組織的考試中才不能作弊D.在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是犯罪行為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