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專題一 酸堿鹽綜合期末復習·考點串講九年級科學上冊 浙教版模塊一 知識清單模塊二 方法模型歸納模塊三 鞏固提升模塊一 知識清單模塊二 方法模型歸納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變質,2NaOH + CO2=Na2CO3+ H2O,所以,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剩余物的可能組成有:(1)全部是NaOH(一點都沒變質);(2)全部是Na2CO3(全部變質);(3)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部分變質)。一、變質問題具體做法是:取少量固體,往其中滴加稀鹽酸,如果沒有氣泡產生,說明沒有碳酸鈉,(因為有碳酸鈉會發生如下反應:2HCl + Na2CO3=2NaCl+ H2O+CO2↑會產生氣泡)1.檢驗剩余物中沒有Na2CO3。具體做法是:取少量固體,往其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說明含有Na2CO3;另取少量固體,加水充分溶解,在所得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鈣(除去碳酸鈉,因為碳酸鈉呈堿性。反應的化學方程是:Na2CO3 +CaCl2= CaCO3↓+2NaCl),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變色說明沒有氫氧化鈉,若酚酞變紅,說明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2.檢驗剩余物中有Na2CO3而沒有NaOH例1.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變質。現向一定質量且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并振蕩。如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鹽酸質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1)寫出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的化學方程式 。(2)圖中線段BC對應的實驗現象是 。(3)圖中B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2NaOH+CO2═Na2CO3+H2O 有氣泡產生氯化鈉和碳酸鈉①相同條件下,金屬Mg、Al、Zn、Fe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產生H2的速度由快到慢的是 。二、氫氣制取圖像Mg>Al>Zn>Fe②過量的金屬Mg、Al、Zn、Fe與等質量等濃度的稀鹽酸反應制取的H2的質量比 。拓展:產生1gH2所需要的四種金屬的質量分別。二、氫氣制取圖像1:1:1:1Mg:12g;Al:9g;Zn:32.5g;Fe:28g③等質量的金屬Mg、Al、Zn、Fe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制取的H2,產生H2的量由多到少的是 。畫出圖像1:(X-時間,Y-H2的質量)圖像2:(X-HCl的質量,Y- H2的質量)拓展:如何判斷金屬產生H2量的多少? 越小,等質量時產生的H2的量越多。二、氫氣制取圖像Al>Mg>Fe>Zn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合價④等質量金屬與Mg、Al、Zn、Fe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量由大到小的是 。⑤生成相同化合價的金屬(假設X、Y均為+2價),產生H2的量越小,相對分子量 。二、氫氣制取圖像Zn<Fe<Mg<Al越大例2.向兩個盛有相同質量鎂粉和鐵粉的燒杯中,分別滴加相同質量分數的稀硫酸,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加入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時兩個燒杯的溶液中都只有一種溶質B.b點時兩燒杯內金屬均有剩余C.c點時兩個燒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應D.可從右側曲線判斷出鎂的活動性比鐵強A三、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1)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 a.判斷金屬與酸能否反應條件:①金屬必須排在氫前面 ②酸一般指鹽酸或稀硫酸 b.判斷金屬與鹽溶液能否反應: 條件:①單質必須排在鹽中金屬的前面 ②鹽必須可溶于水 ③金屬不包含K、Ca、Na三、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2)根據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判斷濾液、濾渣的成分。如向CuSO4,AgNO3混合液中加鐵粉,反應后過濾,判斷濾液和濾渣成分。鐵與CuSO4和AgNO3溶液反應有先后順序,如果鐵足量,先將AgNO3中的Ag完全置換后再置換CuSO4中的Cu,那么溶液中只有FeSO4;如果鐵的量不足,應按照“先后原則”分別討論濾液和濾渣的成分。 三、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3)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判斷金屬與酸反應的速率或根據反應速率判斷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如鎂、鋅、鐵三種金屬與同濃度的稀H2SO4反應產生氫氣的速率:Mg>Zn>Fe,則可判斷金屬活動性Mg>Zn>Fe, (4)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研究金屬冶煉的歷史。金屬活動性越弱,從其礦物中還原出金屬單質越容易; 金屬活動性越強,從其礦物中還原出金屬單質越難。所以越活潑的金屬越不易冶煉,難于冶煉的金屬開發利用的時間就越遲。 三、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5)應用舉例 a.濕法煉銅我國勞動人民在宋代就掌握了濕法煉銅技術,即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 Fe+CuSO4=FeSO4+Cu。 b.從洗相廢液中回收銀洗相廢掖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銀,可用鐵置換回收: Fe+2AgNO3==Fe(NO3)2+2Ag。 c.處理工業廢水中的銅、汞離子工業廢水中常含銅、汞等金屬離子,這些離子對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在排放前必須進行處理,可用鐵置換回收:Fe+CuSO4==FeSO4+Cu 三、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d.實驗室選擇金屬與酸反應制取氫氣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H之前的金屬都能跟稀 H2SO4、稀HCl反應產生氫氣,但Zn之前的金屬與酸反應太快。不便操作;Zn之后的金屬與酸反應太慢,花費時間太長,從經濟效益和反應速率多方而考慮,Zn是最合適的金屬。三、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例3.(2023秋 越城區期末)興趣小組按如圖流程進行實驗(每步均充分反應),反應結束后,將燒杯內物質進行過濾,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無明顯現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實驗可判斷出鐵、銅、鋅的活動性順序B.濾液中的溶質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C.濾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沒有Fe和ZnD.兩支試管混合后,固體總質量一定增加B模塊三 鞏固提升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顏色 粉紅色 紫色 藍色 綠色 黃色1.如圖是一種簡易的自動化彩色噴泉實驗。注射器中是滴有紫包菜汁的氫氧化鈉溶液(pH=10),小藥瓶中充滿氯化氫氣體(極易溶于水)。實驗開始時推動注射器使少量溶液進入小藥瓶,然后松開手,可以觀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動,小藥瓶中出現了美麗的彩色噴泉。已知紫包菜汁的變色范圍如表所示,則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滴有紫包菜汁的氫氧化鈉溶液呈綠色B.小藥瓶中液體顏色變化依次為:粉紅色﹣﹣紫色﹣﹣藍色﹣﹣綠色C.液體顏色為粉紅色時小藥瓶中所含的溶質是NaClD.紫包菜汁可以用做酸堿指示劑C2.在日常生活中,為了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和高產,農民們常常會使用各種肥料。以下是四種常見的肥料成分,屬于復合肥的是( )A.磷酸二氫鉀[KH2PO4]B.氯化銨[NH4Cl]C.磷酸二氫鈣[Ca(H2PO4)2]D.氯化鉀[KCl]A3.探究稀鹽酸與氧化鋁粉末發生反應的實驗,燒杯中溶液總質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是AlCl3B.該實驗是將氧化鋁粉末逐漸加入稀鹽酸中C.a點和b點對應溶液蒸發結晶后得到的固體成分不相同D.a點和b點對應溶液中鋁元素的質量相等D4.向盛有一定量氫氧化鈣溶液的燒杯中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反應過程中相關量Y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則Y可以表示( )A.燒杯內水的質量B.燒杯內溶液的質量C.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D.燒杯內物質中氫元素的總質量D5.(2023秋 新昌縣期末)在一定量的鐵和鋅中,分別加入足量的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生成的氫氣的質量隨時間的變化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線A代表鋅和稀鹽酸反應的圖像B.反應結束時,參加反應的Zn的質量比Fe多C.反應結束時,參加反應的稀鹽酸質量A比B多D.t1﹣t2時間段內,生成氫氣的速度B比A快C金屬 起始溫度/℃ 反應過程中的最高溫度/℃Zn 20.5 46.3Mg 20.5 60.1Fe 20.5 23.66.(2023秋 鎮海區期末)用金屬與酸溶液反應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對比反應放出熱量比對比化學反應速率更具科學性。科學探究小組同學用三套相同裝置進行實驗并記錄數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應保持金屬的形狀、質量和酸的體積、濃度等變量相同B.試管中有氣泡放出,溶液最終均為無色C.長頸漏斗可緩沖瓶內壓強,以防塞子松動D.實驗證明:Mg>Zn>FeB7.某品牌男士休閑西服標簽的部分內容如表,請根據標簽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該西服的成分中,屬于合成纖維的是 。(2)在面料中加入滌綸的作用是(任答一條): 。(3)從熨燙標準推測,羊毛、滌綸這些纖維材料具有的缺點是 。等級 一等品成分面料 羊毛80%滌綸20%里料 滌綸100%熨燙標準 中溫熨燙、底板不超過150℃滌綸增加面料的耐磨性(合理即可) 不耐高溫8.為了驗證堿的性質,小科同學做了如圖的1、2、3三個實驗。請分析:(1)實驗2中能證明堿與鹽發生反應的證據是 。(2)實驗結束后,小科將三支試管中的物質全部倒入一個燒杯中,靜置后得到了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他取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鹽酸,觀察到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氣泡,則無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陽離子是 。產生白色沉淀鈉離子、鉀離子 9.洗衣史上的第一個奇跡發生在公元前600年,當時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小科做了如圖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碳酸鉀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化學性質相似,A試管中溶液變 色;(2)C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產生,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A、B、C三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潔凈燒杯中,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無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紅K2CO3+Ca(OH)2═CaCO3↓+2KOHKCl10.小濱利用圖示裝置和藥品驗證可溶性堿的性質。裝置氣密性良好,實驗前彈簧夾處于關閉狀態。(資料:碳酸銅遇水會出現藍色沉淀物)。(1)驗證可溶性堿能與酸反應。打開活塞a,向錐形瓶中逐滴滴入稀鹽酸。Ba(OH)2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2)驗證可溶性堿能與CO2反應。完成(1)后,打開活塞b,向錐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關閉活塞b。然后 (填實驗操作)觀察到 現象可證明NaOH與CO2發生反應。(3)驗證可溶性堿能與鹽溶液反應。完成(2)后,裝置乙中錐形瓶內的溶液呈紅色,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滴入足量的CuSO4溶液,觀察到有藍色沉淀生成。據上述實驗現象能否驗證NaOH溶液與CuSO4溶液反應,判斷并說明理由 。打開彈簧夾裝置甲中的液體進入裝置乙,且乙裝置內產生白色沉淀不能,因為碳酸鈉也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的碳酸銅沉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