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課 時 3 核 素第四章 第一節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復習:原子的構成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不顯電性不帶電原子的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思考1.你能介紹一下原子的結構嗎?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其中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中子不帶電。1、質量數(A)定義:忽略電子的質量,將原子核內所有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整數值加起來所得的數值,叫做質量數,符號A。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2、原子組成的表示方法AZXC12616O8三、核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1、元素:同種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質子數是相同的為什么H的質量數卻有三個呢?同種元素的原子核中,質子數相同,但中子數不一定相同,如氫元素的原子核:具有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叫做核素。2、核素:C136C146C126O81716O8O818思考2:是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不是的,氫原子有氕 1H; 氘 2H; 氚 3H 三 類,其中氕 1H沒有中子。如 1H、 2H、 3H就是氫元素的三種不同核素。1113、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同位素。如 1H、 2H、 3H 互為同位素111C136C146C126O81716O8O818碳元素的三種同位素氧元素的三種同位素“同位”是指核素的質子數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相同的位置至今已發現了118種元素,能否說人們已發現了118種原子?為什么?不能,由于許多元素都屬于多核素元素,如H、 C、 O等,所以核素的種類遠多于元素的種類。思考:……元素核素核素同位素關系一種元素可能有多種核素,這幾種核素互稱為同位素4、同位素的性質①化學性質 。②在天然存在的某元素里,不論游離態還是化合態,各核素所占的原子個數百分比是不變的。幾乎完全相同③同位素中有些具有放射性,稱為放射性同位素。名稱 內容 項目 元 素 核 素 同位素 同素異形體本 質 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 質子數、中子數都一定的原子 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核素之間的相互稱謂 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單質之間的相互稱謂范 疇 同類原子 原 子 原 子 單 質探究1: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異形體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1)區別(2)聯系=R1×a1%+R2×a2%+…其中R1、R2…為各核素的相對原子質量a1%、a2%…為各核素的原子個數百分數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各種天然核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其原子個數百分含量乘積的代數和.5、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如果用各核素的質量數A1、A2……代替其相對原子質量,計算得到的是元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35Cl 34.969 75.77%37Cl 36.966 24.23%34.969×0.7577+36.966×0.2423=35.453即:氯的相對原子量為35.453。已知Cl元素的兩種核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和原子個數百分含量如下,試計算Cl元素的相對原子量。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百分含量近似相對原子質量35×0.75+37×0.25=35.575%25%例如:探究2: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有什么區別?2.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各種天然核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其原子個數百分含量乘積的代數和.6、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途1.射線照相技術,可以把物體內部的情況顯示在照片上。2.測定技術方面的應用,考古時利用 測定一些文物的年代。3.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為示蹤劑。4.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能量,作為航天器、人造心臟能源等。5.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殺傷力,轉惡為善,治療癌癥、滅菌消毒以及進行催化反應等。1、下列核數中互為同位素的是( )N714Cl3537ClC1462、判斷下列說法正誤:(2)一種元素只有一種核素。( )對錯課堂練習(1)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種元素。( )1717Cl3537Cl17173、已知某元素X的一種核素的質量數為A,中子數為N,則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這種核素的符號可表示為B.A可代表這種核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C.A小于X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D.A不能代表X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AA-NCX4、我國科學家通過測量石英中26Al和10Be兩種元素的比例確定了“北京人”的年齡,這種測量方法叫“鋁鈹測年法”。10Be 和9Be( )A.是同一種原子 B.具有相同的中子數C.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D.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質【解析】10Be與9Be是同種元素的不同核素,二者互為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不同。C5、銅有兩種天然同位素63Cu和65Cu,已知銅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3.5,則63Cu的原子個數百分數是( )A.75% B.25% C.50% D.45%A設 63Cu的原子個數百分數為X,則65Cu的原子個數百分數為( 1-X )于是有 63X + 65(1-X)= 63.5X= 0.7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