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思想方法的應用化學思想方法的應用主要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考查的內容以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物質的結構與組成、化學實驗等為主,也包含元素化合物知識、環境保護、化學與生活等各方面的相關內容,題目具有基礎性,但易錯易混,考題一般跨度大,需要對多個知識點歸納總結、推理等,解題時需從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類型 方法解讀 方法解讀分類法 即借助分類的方法對知識進行考查 常用排除法解題:熟知相關原理、物質、概念等,然后將所列實例中不合理的選出來就可以排除此選項歸納總結法 歸納總結法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質、特點、用途等作為區分的標準對事物進行總結 的方法 弄清概念的范疇和相互之間的關系是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續表控制變量(對比)法 即控制其他量相同,只改變其中一個量,來探究這些量之間的關系(控制變量的實 驗往往同時有對比實驗,對比不同條件下的不同實驗現象,找出不同條件對實驗結 果的影響) 在研究多個因素之間的關系時,題目中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結論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與該因素有關,若相同,與該因素無關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續表分析推理法 分析推理主要是選項前半部分一般是正確的具有規律性的結論,后半部分則是根據前半部分類推出的相似結論,要求對類推得出的結論進行判斷 ①掌握典型物質的一般性質及特殊性(或特殊反應);②明確概念和原理的適用條件,注意題目中件和結論的邏輯關系是否正確;③關注題目中的關鍵字詞,如“一定” “都”等字樣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續表微觀模型法 從宏觀、微觀、符號相結合的視角表示物質的變化及規律 先分析題目信息,明確每一個小球代表什么原子,每一個微觀粒子中各種原子的個數,把對應圖形“翻譯”成相關物質的化學式,再轉變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最后解題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1.[2024·石家莊模擬]分類法是化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 )A. 合金:生鐵、黃銅、硬鋁B. 復合肥:硝酸鉀、硝酸銨、碳酸氫銨C. 空氣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D. 微量元素:鈣、鐵、鋅類型一 分類法A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2.[2024·黑龍江]下列物質按照單質、鹽、混合物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 碘 鹽酸 鐵銹B. 金剛石 硝酸銨 冰水混合物C. 液氧 硫酸銅 生鐵D. 稀有氣體 硝酸鉀 海水C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3. 如圖是純凈物、氧化物、化合物、單質之間關系的形象表示,若整個大圓圈表示純凈物,則下列物質分別屬于 X、Y、Z 的是 ( )A. 氧氣、氯酸鉀、生石灰B. 水、銅、苛性鈉C. 干冰、空氣、氦氣D. 生鐵、熟石灰、一氧化碳A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4. 分類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類不正確的是 ( )A. 常見的酸:硫酸、檸檬酸、硝酸B. 可在酒精燈上加熱的儀器:試管、坩堝、蒸發皿C. 混合物:潔凈的空氣、過氧化氫溶液、乳濁液D. 氧化物:干冰、冰、可燃冰D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1. 學習化學課程的主要內容后,下列歸納和總結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類型二 歸納總結法A. 排列順序 B. 化學史①凈化水程度由低到高:蒸餾、過濾 ②地殼中元素由低到高:硅、氧 ③密度由大到小:氫氣、氧氣、二氧化碳 ①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氣成分:拉瓦錫②發現元素周期律:張青蓮③相對原子質量測定:門捷列夫C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續表C. 性質與用途 D. 化學與社會實踐①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作冰箱除味劑 ②石墨有導電性:用于制造干電池電極 ③氧氣能供給呼吸:用于醫療急救 ①硝酸銨溶于水吸熱,作冰袋②青銅比純銅熔點低、硬度大,古代用青銅鑄劍③塑料是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被廣泛應用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2.[2024·青海改編]歸納總結是化學學習的常用方法。 下列歸納總結完全正確的是( )A. 化學與健康 B. 化學與安全①缺鐵會引起甲狀腺腫大 ②缺鈣會引起貧血 ①品嘗實驗藥品②亞硝酸鈉可以代替食鹽作調味品C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續表C. 化學與生活 D. 化學與環境①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②用灼燒法鑒別合成纖維和羊毛纖維 ①CO 會引起全球氣候變暖②SO2、NO2 等氣體會形成酸雨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3.[2024·黑龍江改編]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各組對知識的歸納完全正確的是 ( )A. 化學與健康 B. 化學與材料①用甲醛溶液浸泡海產品 ②缺氟易患氟骨病 ①合成橡膠常用作輪胎、防護用品等②鈦合金可用來制造人造骨B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續表C. 化學與環境 D. 化學與安全①焚燒廢棄塑料可減少白色污染 ②pH =5.6 的雨水為酸雨 ①煤氣泄漏,立即打開排氣扇②新裝修的樓房要開窗通風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4. 善于梳理化學知識,能使你頭腦更加聰明。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下列對部分化學知識的歸納正確的一組是( )A. 塑料、合金、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都屬于合成材料B. 煤、石油、天然氣、氫氣全都屬于化石燃料C. 生石灰、氫氧化鈉固體、濃鹽酸、濃硫酸都能干燥 CO2D. 氮元素的化合價由低到高排列:NH3、N2、NO2、KNO3D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5. 下列關于酸、堿、鹽的組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酸、堿、鹽一定都屬于純凈物B. 酸和堿都一定含有氫、氧兩種元素C. 鹽一定不含氫元素D. 堿一定含有金屬元素A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1. 控制變量法是實驗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設計能探究兩個變量的是 ( )類型三 控制變量(對比)法C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A. 圖甲實驗能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B. 圖乙實驗能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C. 圖丙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為 Fe>Cu>AgD. 圖丁實驗能說明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收熱量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2.[2024·赤峰改編]熟練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進行實驗探究的基礎和保證。 控制變量法是實驗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目的的是 ( )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AA. 圖甲:探究不同物質的著火點不同B. 圖乙:探究鐵、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C. 圖丙:探究 MnO2 對 H2O2 分解的催化作用D. 圖丁:探究影響溶質溶解快慢的因素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3. 控制變量法是實驗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設計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B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A. 圖甲:探究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B. 圖乙:比較反應物接觸面積對反應速率的影響C. 圖丙:比較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D. 圖丁:驗證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類型四 分析推理法1.“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 )A. 酸雨的 pH 小于 7,pH 小于 7 的雨水一定是酸雨B. 化學反應一定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則有能量變化的過程一定發生了化學反應C. NaOH、Ca(OH)2 等堿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所以使酚酞溶液變紅的一定是堿性溶液D. 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為純凈物,則純凈物都由同種分子構成C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2.[2024·青島]分析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確的是 ( )A. 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B. 單質只含一種元素,則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C. 離子是帶電的微觀粒子,則帶電的微觀粒子一定是離子D. 常溫下,pH 等于 7 的水溶液呈中性,則呈中性的水溶液 pH 一定等于 7D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3. 邏輯推理和類比歸納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幾種思維方法。 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 )A. 有機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機物B. 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紅,則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紅C.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 同種原子的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相等,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相等的微觀粒子一定是同種原子B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4. 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方法。 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 )A. 原子是不帶電的微觀粒子,所以不帶電的微觀粒子一定是原子B. 燃燒都伴有發光放熱現象,則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一定是燃燒C. 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D. 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所以具有相同質子數的微觀粒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C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類型五 微觀模型法1. 科學家設計了“人造樹葉”模擬獲取氧氣等物質的過程,裝置和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反應后分子總數改變B. 反應最終生成三種物質分子C. 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不變D. 反應前后只有 H、O 元素化合價發生了改變D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2.[2024·深圳]小丁同學發現 H2 和 CO2 在同一條件下會發生兩個化學反應。 一般反應Ⅰ來制取甲醇(CH3OH),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在反應Ⅰ中,參加反應的 H2 和 CO2 的分子個數比為 3∶1B. 反應Ⅱ前后的分子數量發生改變C. 小丁同學想要增加甲醇的產量,就要減少反應Ⅱ的發生D. 利用這兩個反應不僅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還可以產生燃料B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3.[2024·常州]乙烷和二氧化碳反應制乙烯(C2H4)有助于實現“碳中和”,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相同小球表示同種原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甲的化學式為 C2H6B. 參加反應的甲、乙質量比為 1∶1C. 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D. 丙與丁的分子個數之比為 1∶1B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4.[2024·南通改編]SO2 與 O2 反應制備 SO3 是硫酸工業中的重要反應,其微觀變化過程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B. 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減少C. 參加反應的 SO2 和 O2 的質量比為 2∶1D.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SO2+O2 SO3A專題二 思想方法的應用催化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