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9張PPT)溶液第 5 講 溶 液實驗 1 溶解性實驗(1)試管①中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管③中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碘在水中幾乎不溶解高錳酸鉀固體溶解,形成紫紅色溶液基礎實驗過關第 5 講 溶 液(2)對比 ____________ 兩支試管中的現象得出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對比①、③兩支試管中的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該對比實驗中還需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4)該實驗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創新考法(5)[原理應用]根據上述實驗,高錳酸鉀固體中若混有少量的碘單質,____________(選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汽油除去。①②(或③④)不同種溶質在相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水和汽油的體積固體顆粒的大小控制變量法可以第 5 講 溶 液實驗 2 溶解時的吸放熱實驗第 5 講 溶 液(1)甲實驗,若觀察到溫度計示數增大,則加入的固體物質為 ___________(選填“氯化鈉”“氫氧化鈉”或“硝酸銨”),該固體溶于水時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若觀察到溫度計示數減小,則加入的固體物質為_______(選填“氯化鈉”“氫氧化鈉”或“硝酸銨”),該固體溶水時 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若觀察到溫度計示數變化不大,則加入的固體可能為氯化鈉。氫氧化鈉放出硝酸銨吸收第 5 講 溶 液(2)乙實驗,若加入的固體是 NH4NO3,則 U 形管中液面 _______________(選填“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若得到和上述實驗相反的現象,應加入的一種固體物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3)丙實驗,操作一中加入硝酸銨后一會兒發現燒杯與塑料片粘在一起,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二中燒杯與塑料片分離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高右低NaOH(答案合理即可)硝酸銨晶體溶于水時吸收熱量,使溶液的溫度降到 0 ℃以下,塑料片上的水結成冰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使溫度升高第 5 講 溶 液創新考法(4)[知識整合]如圖丁,向燒杯中加入試劑A,發現燒杯中水溫明顯升高,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試劑 A 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種即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氫氧化鈉(合理即可)加入的試劑 A 溶于水,溶液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第 5 講 溶 液(5)[裝置創新]如圖戊所示,小茜設計了一個趣味實驗裝置,其氣密性良好。 若要使尖嘴導管有“噴泉”產生,則燒瓶中加入的固體和液體不可能的是 ________(填選項字母)。A. 氫氧化鈉和水 B. 硝酸銨和水C. 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溶液D. 生石灰和水E. 濃硫酸和水B第 5 講 溶 液1.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實驗用品 燒杯、玻璃棒、托盤天平、稱量紙、量筒、蒸餾水、氯化鈉、藥匙、試劑瓶、膠頭滴管實驗裝置重難實驗突破第 5 講 溶 液續表實驗步驟 及注意 事項 計算 所需氯化鈉的質量和水的體積稱量 用①_________ 稱量所需氯化鈉的質量 a. 應遵循③“_______________”的原則,左右兩盤要墊上相同的④____________;b. 稱量有腐蝕性或易潮解的藥品時要放在⑤_________(如燒杯)中稱量托盤天平左物右碼稱量紙玻璃器皿第 5 講 溶 液續表實驗步驟 及注意 事項 量取 用②_____ 量取所需 水的體積 a. 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讀數時視線與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b. 選取量筒的量程要比所要量取的液體的體積稍大,且越接近越好溶解 將氯化鈉倒入燒杯中,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中,用⑦________ 攪拌,使氯化鈉溶解量筒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玻璃棒第 5 講 溶 液續表實驗步驟 及注意 事項 裝瓶 將配制好的溶液轉 移到試劑瓶中并貼 上⑧_________ a. 試劑瓶應選擇⑨_______(選填“細口瓶”或“廣口瓶”);b. 標簽中包括藥品名稱和⑩________________標簽細口瓶溶質質量分數第 5 講 溶 液續表誤差分析 溶質質量 分數偏小 溶質質量偏小 a. 稱量時,將藥品和砝碼的位置放顛倒了,且使用了游碼;b. 固體倒入燒杯時部分撒落或殘留在紙片上;c. 藥品不純,含有雜質溶劑質量偏大 a. 用量筒量取水時, _____ 視讀數;b. 燒杯或試劑瓶內有水仰第 5 講 溶 液續表誤差分析 溶質質量 分數偏大 溶質質量偏大 a. 天平砝碼生銹(沒有脫落)或沾有其他物質;b. 稱量前未調節天平平衡,指針偏 _____溶劑質量偏小 a. 用量筒量取水時, _____ 視讀數;b. 水倒入燒杯時部分灑出右俯第 5 講 溶 液【補充實驗】 用 5%的氯化鈉溶液配制一定量溶質質量分數為 1%的氯化鈉溶液計算 計算所需濃溶液的體積和所需水的體積量取 用量筒量取溶質質量分數為 5%的氯化鈉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蒸餾水稀釋 把量取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5%的氯化鈉溶液注入燒杯中,再注入量取的蒸餾水,用玻璃棒攪拌混合均勻裝瓶 將配制好的溶液轉移到試劑瓶中,蓋好瓶蓋并貼上標簽第 5 講 溶 液續表誤差 分析 溶質質量分數偏小 用量筒量取濃溶液時 ____ 視讀數,量取水時 ____ 視讀數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用量筒量取濃溶液時 ____ 視讀數,量取水時 ____ 視讀數俯仰仰俯第 5 講 溶 液實驗考點一遍過例 題 某同學配制 100 g 6%的氯化鈉溶液,操作過程如圖甲所示,回答下列問題。第 5 講 溶 液(1)圖示中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_____________(填序號)。(2)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分別為氯化鈉____ g,水 ______ g。(3)圖中使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______、量筒、玻璃棒、廣口瓶四種。(4)溶解時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量取水的操作中,量水時選用的量筒的量程為 ______ mL;當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時,應使用 ______________ 添加水。(6)圖中的錯誤操作是 ______(填序號),該錯誤導致的結果是溶質質量分數 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②①⑤③④694燒杯加快溶解速率100膠頭滴管①偏小第 5 講 溶 液(7)將配制好的溶液裝在 ______(選填“廣口瓶”或“細口瓶”)中,并填好標簽,在如圖標簽中填上相應的內容。(8)量取水仰視讀數,則配制的溶液 _______(選填“>”“=”或“<”)6%;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則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細口瓶氯化鈉溶液6%<不變第 5 講 溶 液(9)稱量完畢后,發現砝碼缺損,則所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10)取 10 g 配制好的質量分數為 6%的 NaCl溶液,稀釋成質量分數為 1%的 NaCl 溶液,需加水 ______ g。偏小50第 5 講 溶 液拓 展【創新設問】(1)[操作分析]用已調節平衡的天平稱取氯化鈉固體時,發現指針偏右,接下來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數據分析]若如圖①中砝碼的質量 15 g,游碼的讀數 3.5 g,則小明稱得的氯化鈉的質量實際為 _______ g。(3)[實驗儀器選擇][2024·成都]將質量分數為 7.08%的硝酸鉀溶液稀釋為 4.04%,需選擇圖乙中的燒杯和 __________(填序號)。繼續添加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11.5③④⑤第 5 講 溶 液(4)[改變試劑]實驗室要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 在配制過程中有同學提議,將稱量和量取步驟對調,老師認為該建議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與溶解度結合]若用已配好的 100 g 溶質質量分數為 6%的氯化鈉溶液配制成 20 ℃時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最簡單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 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 36.0 g)。往溶液中添加 27.84 g 氯化鈉后稱量氫氧化鈉可減少其潮解吸水,減少實驗誤差第 5 講 溶 液解題通法第 5 講 溶 液【遷移應用】實驗室要配制 50 g 溶質質量分數為 20%的硝酸鉀溶液,現有 25 g 溶質質量分數為 40%的硝酸鉀溶液、20 g 溶質質量分數為 15%的硝酸鉀溶液及足夠多的硝酸鉀晶體和蒸餾水,請選用上述的試劑,設計三種配制方案填入下表。第 5 講 溶 液配制方案(只要說明配制時所需的各種試劑及用量即可)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10 g KNO3 晶體和 40 g 蒸餾水25 g 40%的 KNO3 溶液和 25 g 蒸餾水20 g 15%的 KNO3 溶液、7 g KNO3 晶體和 23 g 蒸餾水第 5 講 溶 液2.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用品 燒杯、玻璃棒、蒸發皿、坩堝鉗、酒精燈、漏斗、藥匙、量筒、鐵架臺(帶鐵圈)、托盤天平、濾紙、稱量紙、火柴、粗鹽、蒸餾水實驗裝置溶解第 5 講 溶 液續表實驗步驟 稱量:稱量粗鹽溶解:加水溶解,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直到粗鹽不再溶解為止過濾:a. 做好過濾器,裝配好儀器;b. 將溶解好的液體用玻璃棒引流到過濾器;c. 若濾液渾濁再過濾蒸發:a. 裝配好儀器;b. 將過濾后的澄清液倒入蒸發皿中,邊加熱邊用玻璃棒攪拌,當蒸發皿中②_____________ 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其蒸干出現較多固體第 5 講 溶 液續表實驗步驟 計算產率:a. 用玻璃棒把蒸發皿中的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并計算精鹽的產率, 計算公式: 產率= ×100%;b. 將提純的精鹽放到指定容器中誤差分析 產率偏低的原因 a. 稱量時,藥品與砝碼放反并使用了游碼;b. 溶解時未充分攪拌;c. 蒸發時液體濺出;d. 轉移固體時固體撒落等第 5 講 溶 液續表誤差分析 產率偏高的原因 a. 稱量時多稱了;b. 蒸發時未充分蒸干;c. 過濾時漏斗內液面高于濾紙邊緣等補充說明 (1)四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a. 溶解:③_____________________;b. 過濾:④_______;c. 蒸發:攪拌,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計算產率:轉移固體; (2)過濾后的液體仍渾濁的原因:a. 操作過程中液面高出濾紙的邊緣;b. 濾紙破損;c. 接濾液的燒杯內壁不干凈等攪拌,加速溶解引流防止局部溫度過高而造成液滴飛濺第 5 講 溶 液實驗考點一遍過例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粗鹽(含有難溶性雜質)提純實驗,如圖是同學們做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1)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順序 _____________(填操作序號)、稱量精鹽并計算產率。(2)圖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請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⑤②③⑥④④中未用玻璃棒攪拌第 5 講 溶 液(3)操作⑥名稱為 _____,用到的玻璃儀器是玻璃棒、燒杯、____________。 過濾操作中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束后發現溶液仍渾濁,則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操作④中,當觀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停止加熱。(5)若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則氯化鈉的產率為 ________。過濾漏斗濾紙和漏斗間有氣泡(合理即可)濾紙破損(合理即可)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85%第 5 講 溶 液(6)興趣小組通過計算結果發現實驗測得的精鹽產率比實際偏高,可能進行的不當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 展【創新設問】(1)[操作分析]操作④中,為了防止液體飛濺,除了用玻璃棒攪拌以外,還可以進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進實驗]老師建議在溶解和過濾之間增加“溶液靜置”的步驟,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過程分析]去除雜質的關鍵一步是 _______。蒸發時,固體沒有完全蒸干就進行稱量(合理即可)間歇加熱(或左右移動酒精燈)使不溶物質沉降,避免堵住濾紙的小孔,加快過濾速率過濾第 5 講 溶 液【創新方案】(4)[化學提純]為除去上述粗鹽水中的 Na2SO4、CaCl2、MgCl2 等雜質,需要依次加入過量的 BaCl2、______________、NaOH 溶液 ,分離出沉淀后,再加入適量鹽酸后蒸發。(5)[與溶解度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提純含少量泥沙的粗鹽樣品 10 g,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 36 g,溶解該粗鹽樣品,需加入水的量約為 _______(選填“15”“30”或“60”)mL,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CO330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 g,實驗中稱取的粗鹽質量為10 g,加入約 30 mL 水既可使粗鹽中的氯化鈉充分溶解,又不會因為加水過多而影響后續蒸發操作的效率第 5 講 溶 液解題通法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的思路與方法第 5 講 溶 液【遷移應用】除去 NaCl 固體中的 CaCO3 應用的是 _________(選填“物理轉移”或“化學轉化”)的方法。物理轉移■題型一 溶液知識的相關判斷題型解法1. 均一、穩定的液體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純凈物;溶液不一定都是無色的,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2. 掌握幾種常見物質溶于水的吸、放熱情況,包括氫氧化鈉(放熱)、硝酸銨(吸熱)、濃硫酸(放熱)、氧化鈣(放熱)等。3.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是針對某一溶質而言,不是針對所有溶質。第 5 講 溶 液例 1 [2024·邯鄲二模]溶液用途廣泛,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溶液都是無色透明的液體B. 溶液都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C. 均一的、穩定的液體都是溶液D. 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濃度大第 5 講 溶 液B衍生 變形式———結合實物圖下列有關如圖所示的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氯化鈉溶于水溫度明顯上升B. 下層液體比上層液體咸C. 該溶液中的溶質為固體,所以溶液中的溶質只能是固體D. 氯化鈉溶液是混合物第 5 講 溶 液D■題型二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思路點撥第 5 講 溶 液題型解法1. 理解溶解度曲線中各點的含義:曲線上的每一點表示物質在該點所對應溫度下的溶解度曲線下方的點表示對應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曲線的交點表示兩物質在該點所對應溫度下的溶解度相同2.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判斷方法:根據溶解度曲線找出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確定給定量的水中可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判斷加入的物質能否全部溶解→判斷溶液狀態。第 5 講 溶 液例 2 [2024·河北 7 題]如表是 KNO3 和NaNO3 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種物質(X)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水蒸發忽略不計)。 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第 5 講 溶 液CA. X 為 NaNO3B. ③中溶液為 X 的不飽和溶液C. ④中溶液的質量為 100 gD.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②=③>④第 5 講 溶 液衍生 變形式———將表格+流程圖變為表格加溶解度曲線圖NaCl 和 Na2SO4 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線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為 NaClB. a1 ℃應介于 40 ℃~50 ℃C. 甲、乙飽和溶液從 a3 ℃降溫到 a2℃溶質的質量分數:甲變大、乙變小D. 等質量的 NaCl、Na2SO4 飽和溶液從 a1 ℃升溫到 a3 ℃,要使兩溶液均達飽和,則加入 Na2SO4 的質量大于 NaCl 的質量第 5 講 溶 液D第 5 講 溶 液■題型三 溶質質量分數的綜合計算題型解法1. 找出已知量,代入化學方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溶質的質量。2. 找準溶液的質量,根據溶質的質量分數 = ×100%計算溶質的質量分數。第 5 講 溶 液例 3 [2024·廊坊廣陽區二模]化學實驗室現取 15.6 g 含雜質的碳酸鈉樣品于燒杯中,緩慢加入稀鹽酸(碳酸鈉樣品中的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稀鹽酸反應),剩余固體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 請計算:(1)15.6 g 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 _________ g。(2)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第 5 講 溶 液10.6第 5 講 溶 液(2)解:設 73 g 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 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7310.6 g x=x= =7.3 g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0%答: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0%。衍生 變形式———實物流程圖類計算題[2020·河北 36 題]某小組用粗鋅測定某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取一定質量的稀硫酸于燒杯中,稱量稀硫酸和燒杯的總質量;然后,向其中分兩次加入粗鋅(雜質不參加反應),實驗過程和數據如圖所示。 請計算:(1)生成氫氣的總質量為 _____ g。(2)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第 5 講 溶 液0.2第 5 講 溶 液(2)解:設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 x。Zn+H2SO4=ZnSO4+H2↑98 2x 0.2 g=x= =9.8 g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9.8%答: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9.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