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5張PPT)碳和碳的氧化物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實驗 1 活性炭的吸附性實驗(1)圖甲實驗中觀察到紅墨水逐漸擴散到整杯水中,最后變成均勻的紅色溶液,加入活性炭后,觀察到 ___________,得出實驗結論:活性炭有很好的吸附能力。(2)向盛有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集氣瓶里投入幾粒活性炭(如圖乙),一段時間后觀察集氣瓶內紅棕色逐漸消失說明活性炭具有_____ 性。燒杯中液體變為無色吸附基礎實驗過關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創新考法(3)[裝置創新]氯氣(Cl2)是一種有劇毒的黃綠色氣體。 如圖丙所示,錐形瓶中充滿氯氣,燒杯中裝有紅色液體,連接儀器,往錐形瓶中加入少量活性炭,開始實驗,實驗后,最終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任意兩個)。錐形瓶中顏色變淺燒杯中導管內液面上升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實驗 2 C、CO、H2 還原氧化銅1. C 還原氧化銅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A.(1)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酒精燈加網罩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加熱一段時間后,可以看到①中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有 ______生成;②中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有 __________ 生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實驗結束時,應先 ____________,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C+2CuO 2Cu+CO2↑高溫使火焰集中,提高溫度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黑色固體變成紅色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CO2+Ca(OH)2 CaCO3↓+H2O取出導管熄滅酒精燈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創新考法(6)[過程分析]剛開始預熱時,試管②中立即有氣泡產生,但石灰水不變渾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操作分析]同時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待試管①冷卻后再把試管中的粉末倒出,這樣操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安全操作]反應結束后,馬上撤去酒精燈,可能會出現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而不是生成的二氧化碳防止生成的灼熱的銅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石灰水從導管倒流回灼熱的試管里,試管受熱不均破裂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9)[結合圖像]按上圖所示裝置進行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實驗時①中固體的質量隨加熱時間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_______(填序號)。①M 點時,澄清石灰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說明反應開始發生;②N 點起可觀察到紅色固體開始變黑;③取 P 點時的固體少量, 與足量稀鹽酸混合,固體部分溶解,得到藍色溶液;③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④Q 點對應的固體物質只有一種。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2. CO 還原氧化銅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1)直玻璃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開始時,應先 ____________________(選填“給氧化銅加熱”或“通入一氧化碳”)。(3)為了保證安全,在通入 CO 氣體之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當試管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時,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O+CO Cu+CO2△通入一氧化碳檢驗一氧化碳的純度有二氧化碳生成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創新考法(5)[方案創新]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 若觀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甲處產生了 CO。乙處黑色粉末變紅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3. H2 還原氧化銅(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過程中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生成的水回流引起試管炸裂黑色粉末變紅,試管口有水珠出現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創新考法(3)[裝置應用 ]C 實驗裝置 ____________(選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用于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4)[裝置創新]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氫氣并還原氧化銅實驗”的簡易裝置,細銅絲一端繞成螺旋狀,先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變黑后再迅速地伸到制得的氫氣中,則應選用圖乙中的 _____(選填“①”或“②”)裝置。不可以②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實驗 3 二氧化碳的性質驗證實驗1. 階梯蠟燭實驗(1)將二氧化碳沿容器內壁緩慢倒入,可以觀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學性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質為 ______________。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2)依據該實驗的結論,可得出二氧化碳的一條重要用途是 ______________。(3)若實驗中觀察到蠟燭熄滅的順序與實際不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滅火傾倒太快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創新考法(4)[裝置應用]某同學將氧氣倒入裝入兩支高低不同的帶火星的蠟燭的燒杯中,預期觀察到的現象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裝置創新]如圖甲所示,打開 K,往裝置中通入CO2。觀察到短蠟燭熄滅后,關閉 K,片刻后長蠟燭熄滅。 由此實驗證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6)[裝置創新]如圖乙所示,捂熱干冰位置處的玻璃管,_____(選填“a”或“b”)處的蠟燭先熄滅。蠟燭自下而上復燃密度比空氣大b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2.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1)向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中加入約 容積的水,擰緊瓶蓋振蕩,,觀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產生這一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振蕩塑料瓶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塑料瓶變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水與二氧化碳充分接觸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3)將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換成氮氣,重復上面的操作,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相同的實驗現象。不能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3.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實驗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1)甲實驗中的小花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并晾干,噴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Ⅲ的實驗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 該實驗中用到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_____。(2)乙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丙實驗中可觀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作對照,證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色紙花變紅色控制變量法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溶液由紅色變為紫色CO2+H2O H2CO3H2CO3 CO2↑+H2O△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創新考法(4)[裝置創新]如圖丁所示,向 Y 形管中通入二氧化碳,____(選填“a”或“b”)處的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先變紅,說明二氧化碳的 __________________,也說明了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b密度比空氣大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5)[裝置創新]用如圖戊所示裝置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時,二氧化碳應從 ________(選填“m”或“n”)端通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若二氧化碳從 m 端通入,會使二氧化碳氣體中混有水蒸氣,可能會導致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變紅(合理即可)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4. 二氧化碳與堿溶液反應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寫出該實驗體現的澄清石灰水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檢驗 CO2CO2+Ca(OH)2 CaCO3↓+H2O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2)如圖乙所示實驗中,滴入氫氧化鈉濃溶液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___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學質疑圖乙中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該同學質疑的依據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球脹大CO2+2NaOH Na2CO3+H2OCO2 能溶于水并且與水發生反應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創新考法(3)[原理應用]小明自制了一個“蠟燭抽水機”的實驗裝置,如圖丙所示。 他將一支塑料管彎成∩形,一端插入硬紙片中,另一端插入右燒杯溶液中,點燃蠟燭一段時間后,用紙片蓋住左燒杯杯口,且紙片與杯口密封(涂有凡士林),過一會兒,觀察到右燒杯中的液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于左燒杯內氣體壓強 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4)[裝置創新]按如圖丁進行實驗,將注射器中相同體積的 NaOH 溶液和水同時注入錐形瓶中,觀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 NaOH 與 CO2 發生了反應。紅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沿導管流入左燒杯內減小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5)[跨學科·物理]如圖戊所示,水槽中漂浮著充滿 CO2 氣體的密封的錐形瓶(瓶底鋪有適量的細沙,以使其能正立于水中),瓶口橡膠塞上有一裝滿 Ca(OH)2 溶液的膠頭滴管,將膠頭滴管里的 Ca(OH)2 溶液輕輕擠入瓶中,充分反應后水槽中水面將會 __________(選填“上升“” 下 降“” 不變”或“先上升后下降”)。不變■題型一 根據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填空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題型解法1. 關于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可以根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這個關系來推理。2. 掌握碳的化學性質:常溫時,具有穩定性;點燃時,具有可燃性(充分燃燒和不充分燃燒); 高溫時,可與氧化物反應。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例 1 [河北模擬題組合]化學造福于人類,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1)[2024·衡水一模]①金剛石、②活性炭、③干冰中可用于裁玻璃的是 ________(填序號)。(2)[2024·保定一模]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習俗有吃粽子、掛艾蒿、佩香囊等。 北方人更偏愛甜味的紅棗粽子,有些人吃粽子喜歡蘸白糖。 制糖工業中利用活性炭脫色得到白糖,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________ 性。(3)[2024·廊坊一模]上午小高寫作業用 2B 鉛筆畫圖,石墨制鉛筆芯是因為石墨具有 _______、灰黑色的性質。①吸附質軟拓題一 (4)石墨具有 _________ 性,可用作電極。拓題二 (5)用于制裝飾品鉆石的碳單質是 _______________。拓題三 (6)木炭用來烤肉是利用了木炭的 _________ 性。拓題四 (7)秦腔泥塑臉譜中黑色(以墨為顏料)的人物輪廓歷久彌新,這是因為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導電金剛石可燃穩定(或不活潑)■題型二 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探究與驗證思路點撥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題型解法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反應),再結合題中相關的實驗原理、實驗裝置以及紫色石蕊溶液、氫氧化鈉等的性質及其他相關信息細心地探究、推理,解答問題。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例 2 [2024·保定競秀區一模]用如下左圖所示連接好實驗裝置,并確保其氣密性良好。操作 1: 將 5 mL 水一次性注入到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濾瓶內,輕輕振蕩,發現 95 ℃熱水無明顯變化。操作 2:若將操作 1 中注入的水改成相同體積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相同實驗,觀察到 95 ℃熱水立即沸騰。(1)設計操作 1 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排除水的干擾2NaOH+CO2 Na2CO3+H2O(3)95 ℃熱水立即沸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95 ℃熱水立即沸騰,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使裝置內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導致水的沸點降低。衍生一 變試劑———將氫氧化鈉溶液換為澄清石灰水將操作 1 中注入的水改成相同體積的澄清石灰水,則錐形瓶內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衍生二 變裝置———裝置創新如上右圖是用 U 形管改進后的創新實驗裝置,同時取下 U 形管兩端的橡膠塞,開始反應。(1)反應結束后當觀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說明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發生了化學反應。(2)反應結束后向右側 U 形管中加入 __________溶液,可觀察到溶液變紅。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左側 U 形管中液面比右側 U 形管中液面高紫色石蕊■題型三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題型解法1. 二氧化碳的制取裝置是固液常溫型。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3. 二氧化碳的驗滿的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檢驗方法是通入澄清石灰水。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例 3 [2024·河北 35 題節選]小明觀察到敞口水草缸(水草和魚共存)中不斷有氣體通入,如圖所示,他對此很感興趣,于是跟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探究Ⅱ:利用生活中的物質自制簡易 CO2 發生器并應用于水草缸中。【回憶舊知】實驗室制 CO2 的反應原理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選擇試劑】小組討論后選擇了雞蛋殼、小蘇打和白醋等。【設計裝置】利用塑料瓶、輸液管等材料,設計并制作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套發生裝置(乙中的夾持裝置已省略)。【分析討論】(1)裝置甲可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 向裝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雞蛋殼,擰緊瓶塞,使反應發生的具體操作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將塑料瓶傾斜使白醋與雞蛋殼接觸(合理即可)CaCO3+2HCl CaCl2+H2O+CO2↑(2)與甲相比,裝置乙既可控制反應的速率,又可得到持續穩定的氣流,故選擇乙與圖丙所示裝置(用于除雜和觀察氣泡)組裝成 CO2 發生器。 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_______(填選項字母)。A. 乙中的 b 口應與圖丙中的 c 口相連接B. 為除去 CO2 中混有的醋酸,X 可以是 NaOH 溶液C. 可根據 X 中冒出氣泡的快慢來調節乙中的流速調節器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AC【實踐應用】小組同學用自制的 CO2 發生器連接氣體細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氣體,實踐效果很好。使用氣體細化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拓展】CO2 發生器的不合理使用會影響缸中魚類生存,請寫出使用時的一條注意事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使二氧化碳的氣泡更小,增大與植物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通入的二氧化碳不能過多拓題一 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將裝置甲中的白醋換為稀硫酸。拓題二 實驗室中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選用丙裝置干燥氣體,則溶液 X 是 _________。若選用丙裝置(內無液體)采用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檢驗二氧化碳收集滿的操作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不能濃硫酸將燃著的木條放在導管口 d 處,若木條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已滿■題型四 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題型解法低碳是指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從節能降耗(使用清潔能源、節約資源)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避免直接燃燒化石燃料、植樹造林)兩方面考慮。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例 4 [2024·廊坊一模]“綠色發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下列做法與該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植樹造林增加綠化B. 廢舊電池回收處理C. 污水經過處理后排放D. 提倡使用一次性紙杯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D衍生 變形式———結合扇形圖科學家預測,到 2050 年,實現全球碳中和的 4 種主要途徑的貢獻率如圖。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為實現碳替代,應開發利用新能源B.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參與碳循環C. 為實現碳減排,應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 海洋對大氣中 CO2 的吸收和儲存,有助于實現碳封存第 3 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