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上期高中2024級期末考試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1~5 DBCBD6~10 CCADA11~15 DABCC16~20 DCBBC21~25 ADBAC26~30 DBCAB31~35 CABD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30分。36.(10分)(1)(3分)丙(1分)丙處等壓線最稀疏,(1分)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小,(1分)所以風速最小。(2)(2分)由西北向東南遞減(或由東南向西北遞增)(1分)25~30(或(25,30)、25到30)(1分)(3)(5分)020水平氣壓摩擦力上海梯度力、的地轉偏015風向(風向畫對得1分,其余三個力全對得2分,丁處風的符號全對得2分)37.(10分)(1)(5分)A蒸發B水汽輸送C下滲D地表徑流E地下徑流(每空1分,共5分)(2)(5分)①地表徑流②下滲③地下徑流④減弱⑤減少(每空1分,共5分,②、③兩空交換位置也可給分)38.(10分)(1)(4分)侵蝕(下蝕)(河口)三角洲由粗變細(每空1分,共4分)》(2)(3分)山體坡度、山體坡向、山體的相對高度(高差)、山體形狀、山體面積、山體走向(空間分布狀況)、山體破碎程度等。(每點1分,答對三點得3分,其他可以觀察到的地貌也可以酌情給分)(3)(3分)潮汐或風暴潮變小增多(每空1分,共3分)解析:1.D墨子巡天望遠鏡(光學)位于青海省(青藏高原)海拔4200米的賽什騰山,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利于觀察,地勢低平則空氣稠密不利于光學望遠鏡觀察,①錯誤:風速大可能會攜帶更多塵埃和顆粒物,會干擾光的透光性,不利于觀測,②錯誤: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晴天多、雨天少,晴朗的夜晚利于觀察,③正確:依圖文得知選址地人煙稀少,光污染少,④正確。故選D。2.B地球有適宜溫度的原因與日地距離適中,地球質量、體積適中,形成成分、厚度、密度適中的大氣層和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周期適中等有關,①③正確:②太陽光照穩定是共性特征。故選B。3.C仙女座星系距地球220萬光年,位于銀河系以外,且由眾多恒星組成,與銀河系處于同一級別,C正確。故選C。4.B太陽活動的周期約為11年,2024年為太陽活動的第25個極大期(峰值),所以2013年可能為太陽活動的第24個極大期(峰值),B正確。故選B。5.D太陽強耀斑爆發時對地球的影響有擾動地球的磁場和大氣層,產生磁暴、極光,影響衛星導航、無線電短波通信、電網等。但不會產生流星、不影響對流層,潮汐是月亮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導致的海水周期性運動,與太陽活動關聯較弱,D正確。故選D。6.C該化石為恐龍化石,恐龍主要生活在中生代。C正確。故選C。7.C火山巖地貌是巖漿經火山口噴出到地表后冷凝形成。巖漿主要產生于軟流層,軟流層位于上地幔的上部,C正確。故選C。8.A形成丹霞地貌的巖層是古生代至新生代的紅色砂礫巖沉積形成,所以形成丹霞地貌的巖層是沉積巖,沉積巖一般先沉積的在下,后沉積的在上,A正確。巖層中不一定有化石,紅色砂礫巖不是可溶性巖石,沉積巖有明顯的層理結構,B、C、D均錯誤。故選A。9.D新生代時期胡楊出現在地球,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D正確。聯合古陸的形成出現在古生代,蕨類植物在晚古生代繁盛,中生代被稱為“爬行動物的時代”,這一時期爬行動物盛行,A、B、C均錯誤。故選D。10.A圖中為胡楊樹景觀,涉及到的地球外部圈層有大氣圈、水圈、生物圈,A正確。故選A。11,D大氣圈中的對流層有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與人類息息相關,A錯誤。水圈的主體是海洋,包括陸地上的冰川、河流、湖泊、沼澤、地下水等,B錯誤。生物圈能促進太陽能的轉化,改變大氣圈和水圈的組成,C錯誤。地貌是出露地表的巖石圈在其他圈層綜合作用下呈現的形態,D正確。故選D。12.A對流層是緊貼地面的大氣層,包含了大氣質量的34和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故二氧化碳在對流層中的含量較高。此外,平流層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但相較于對流層更少。故選A。13.B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基本上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土地利用的變化也會影響二氧化碳含量。化石燃料燃燒,會釋放二氧化碳;森林面積縮小,會減少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故選B。14.C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它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強,使氣溫升高。故選C。15.C圖中①表示太陽輻射,是大氣增溫的最根本的能量來源。②表示地面輻射被大氣吸收的部分,③表示大氣逆輻射,④表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⑤表示地面輻射穿過大氣到達宇宙空間的部分,⑥表示大氣輻射。故選C。16.D在地面上鋪上厚厚的秸軒調節土體與地表的熱量交換,有助于減少地面輻射的損失,維持適宜的土壤溫度,②減弱。人為制造煙霧有利于增加大顆粒塵埃的含量,能吸收、反射地面輻射,從而增強了③大氣逆輻射,補償夜晚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了保溫作用。故選D。17.C陸地比熱容小,增溫快降溫也快,而湖泊比熱容大,增溫慢降溫也慢,因此造成湖泊和陸地出現冷熱差異,引起熱力環流,形成湖陸風。綜上所述,形成賽里木湖湖陸風的原因是湖泊與陸地熱力性質差異,而與海拔高度、日照時長差異和融冰時間差異關系不大。故選C。18.B湖陸風是由于地面冷熱不均所形成的大氣熱力環流。夏季賽里木湖湖岸受到強烈的太陽輻射,增溫速度更快,而湖泊水溫上升較為緩慢。這種溫差導致湖岸和湖泊間的氣壓梯度更大,湖陸風也更加顯著。故選B。19.B由材料可知,小明午后到湖邊去賽里木湖湖濱游覽,此時為白天吹湖風,且近地面陸地氣壓低,湖泊氣壓高,等壓面在湖泊一側上凸。故選B。20242025學年度上期高中2024級期末考試地理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和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考生考試條形碼由監考老師粘貼在答題卡上的“貼條形碼區”2.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的對應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答題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上、試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后由監考老師將答題卡收回。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3年9月17日,位于青藏高原(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鎮)海拔4200米賽什騰山的墨子巡天望遠鏡(光學)正式投入觀測(圖1),由這架望遠鏡試觀測拍攝的一張距地球200萬光年的由眾多恒星組成的仙女座星系照片同日公布(圖2)。圖3是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據此完成13題。太圖1圖2圖31.墨子巡天望遠鏡選址的有利條件是①地勢低平,大氣能見度好②風速大,透光性好③晴天多,大氣透明度高④人煙稀少,光污染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適宜的溫度是地球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重要條件。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表面溫度適宜主要得益于①日地距離適中②太陽光照穩定③大氣成分適宜④宇宙環境安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與仙女座星系等級相同的天體系統是A.地月系B.太陽系C.銀河系D.可觀測宇宙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一般被認為是太陽活動的周期,大多數太陽耀斑和太陽黑子活動相關。2024年太陽活動正式進入了有記錄以來的第25個極大期(峰值)。中國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發布,太陽在北京時間2024年1月1日5時55分時爆發了一個X5.0級強太陽耀斑,據此完成4一5題。高中2024級地理試題第1頁(共8頁)4.推測第24個太陽活動極大期最可能的年份是A.2009年B.2013年C.2017年D.2021年5,太陽耀斑爆發時對地球的影響有A.產生流星、極光等現象B.擾動對流層,產生天氣變化C.產生磁暴、潮汐等現象D.影響衛星導航、無線電通信2024年3月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赤洲島首次發現恐龍化石。赤洲島一邊為火山巖地貌(巖漿經火山口噴出到地表后冷凝形成),一邊為丹霞地貌(形成丹霞地貌的巖層是古生代至新生代的紅色砂礫巖沉積形成)。圖4為香港赤洲島恐龍化石。據此完成6一8題。圖46.該化石可能屬于A.前寒武紀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7.形成赤洲島火山巖地貌的物質來源于A.內核B.外核C.上地幔D.下地幔8.形成丹霞地貌的巖層A.底層較為古老B.全部都有化石C.是可溶性巖石D.沒有層理結構新生代時期,地球上出現胡楊。胡楊因生長在塔里木河流域(古時所謂的“胡地”)而得名。圖5是新疆胡楊林景觀。據此完成9~11題。圖59.胡楊出現的地質歷史時期A.聯合古陸形成B.蕨類植物繁盛C.爬行動物盛行D.被子植物繁盛10.圖中涉及到的地球外部圈層有①大氣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巖石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關于地球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大氣圈中的平流層有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與人類息息相關B.水圈的主體是冰川,包括陸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澤、地下水等C.生物圈能促進太陽能的轉化,但不改變大氣圈和水圈的組成D.地貌是出露地表的巖石圈在其他圈層綜合作用下呈現的形態高中2024級地理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度上期高中2024級期末考試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pdf 2024~2025學年度上期高中2024級期末考試地理試題(8頁).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