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化學二輪復習 板塊Ⅰ化學用語與基本概念 熱點突破練1 離子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課件 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化學二輪復習 板塊Ⅰ化學用語與基本概念 熱點突破練1 離子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課件 練習)

資源簡介

熱點突破練1 離子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1.(2024·浙江寧波二模)下列化學反應與方程式相符的是(  )
A.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過量草酸:H2C2O4+2OH-===C2+2H2O
B.堿性條件下,氫氧化鐵與次氯酸鈉溶液反應制備高鐵酸鈉(Na2FeO4):4NaOH+3NaClO+2Fe(OH)3===2Na2FeO4+3NaCl+5H2O
C.工業制取高純硅:SiO2+CSi+CO2↑
D.尿素與甲醛反應生成某線型脲醛樹脂:+
+nH2O
2.(2024·浙江麗水一模)常溫下,將等體積、濃度均為0.40 mol·L-1 BaCl2溶液與新制H2SO3溶液混合,出現白色渾濁;再滴加過量的H2O2溶液,振蕩,出現白色沉淀。
已知:H2SO3 =1.4×10-2,=6.0×10-8,Ksp(BaSO3)=5.0×10-10,Ksp(BaSO4)=1.1×10-10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H2SO3溶液中存在c(H+)>c(HS)>c(S)>c(OH-)
B.將0.40 mol·L-1 H2SO3溶液稀釋到0.20 mol·L-1,c(S)幾乎不變
C.BaCl2溶液與H2SO3溶液混合后出現的白色渾濁不含有BaSO3
D.存在反應Ba2++H2SO3+H2O2===BaSO4↓+2H++H2O是出現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
3.(2024·江西贛州階段練)為探究NO2的性質,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裝置 實驗操作及現象
①抽去毛玻璃片后,反應瓶內壁有白色固體物質生成,紅棕色氣體逐漸變淺,直至無色。 ②取白色固體物質溶于水,依次加入稀鹽酸、BaCl2溶液,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白色固體主要成分為SO3
B.物質氧化性:濃HNO3>NO2>SO3
C.由實驗可知,能用濕潤的淀粉-KI試紙鑒別NO2與Br2(g)
D.實驗后的剩余氣體可用酸性KMnO4溶液處理,防止污染空氣
4.(2024·江蘇連云港階段練)將擦亮的銅片投入到足量的濃硫酸中微熱片刻,有灰色固體產生,但幾乎無氣體放出(主實驗)。查資料可知灰色固體可能為CuS、Cu2S、CuO、CuSO4中的一種或若干種,且知CuS、Cu2S不溶于稀硫酸。為探究灰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下列探究實驗:
①取適量灰色固體,加入足量的水,固體部分溶解,剩余黑色固體,溶液變藍
②取適量灰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固體部分溶解,剩余黑色固體,溶液變藍
③取適量①中剩余黑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無明顯變化
④取適量①中剩余黑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熱,固體完全溶解;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立刻產生白色沉淀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灰色固體中一定含有CuO和CuSO4
B.①中剩余黑色固體和②中剩余黑色固體的成分不相同
C.④中白色沉淀可能為BaSO3
D.若灰色固體只有兩種物質且一種為Cu2S,則主實驗的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1∶5
5.(2024·河南鄭州二模)苯酚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一種制取苯酚的反應機理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苯和過氧化氫為非極性分子,水和苯酚為極性分子
B.中間產物5轉化為3的過程中,還生成了H2O
C.反應涉及O—H、V—O、C—H鍵的斷裂和生成
D.中間產物2和3之間的轉化是氧化還原反應
6.(2024·廣東梅州二模)“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某研究小組用下圖裝置進行探究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Ⅰ中70%H2SO4在反應中作氧化劑
B.取少量反應后Ⅱ中溶液加入K3[Fe(CN)6]溶液有藍色沉淀生成
C.Ⅱ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SO2+4OH-===2Fe2++S+2H2O
D.Ⅲ中溶液褪色,說明SO2具有漂白性
7.(2024·山東濟寧一模)根據下列實驗敘述,得出結論正確的是(  )
A.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出現紅褐色沉淀和無色氣體,則原FeCl2溶液部分變質
B.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氣,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機層呈橙紅色,則Cl2氧化性大于Br2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氨水,再加入乙醇,析出深藍色固體,則該固體難溶于水
D.向含有等物質的量H2SO4和HNO3的混酸稀溶液加入過量銅粉,充分反應,則溶液中的溶質有CuSO4和Cu(NO3)2
8.(2023·湖南邵陽一模)下列各組澄清溶液中離子能大量共存,且滴入X試劑后發生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選項 離子組 X試劑 離子方程式
A N、Fe3+、 S、Br- 過量H2S 2Fe3++H2S===2Fe2++S↓+2H+
B Fe2+、Na+、 N、Cl- 少量HI 3Fe2++N+4H+===3Fe3++NO↑+2H2O
C N、Fe3+、 [Al(OH)4]-、 K+ 過量銅粉 2Fe3++Cu===2Fe2++Cu2+
D Al3+、Na+、K+、C 少量HCl H++C===HC
9.(2024·浙江紹興模擬)古代青銅器的出土,體現了古代中國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青銅器埋藏會產生多種銹蝕產物,其中Cu2(OH)2CO3結構致密,可以阻止內部青銅繼續被腐蝕,而Cu2(OH)3Cl結構疏松膨脹,可使銹蝕很快蔓延。青銅銹蝕過程大致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青銅銹蝕Ⅰ過程屬于電化學腐蝕,負極的電極反應方程式為Cu+Cl--e-===CuCl
B.青銅銹蝕Ⅰ過程中Cl-濃度越大,腐蝕趨勢越大
C.青銅銹蝕Ⅲ生成Cu2(OH)3Cl的方程式為Cu2O+HCl+2H2O===Cu2(OH)3Cl+H2↑
D.青銅器修復可用碳酸鈉溶液浸泡一段時間,使其保存更長久
10.(2023·河北邢臺名校聯盟模擬)通過下列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A 用pH試紙測溶液pH NaHCO3顯藍色,NaHSO3 顯紅色 H2CO3、H2SO3 均是弱酸
B 向鉀鹽溶液中滴加濃鹽酸 產生的無色氣體使品紅溶液褪色 該鉀鹽一定是K2SO3 或KHSO3
C 分別取CuSO4、K2SO4固體溶 于水 CuSO4溶液呈淡藍色、K2SO4溶液無色 Cu2+顯淡 藍色
D 在火焰上灼燒攪拌過某無色溶液的玻璃棒 火焰出現黃色 不能確定溶液中含有Na元素
11.(2024·安徽合肥階段練)180 ℃下,某反應體系只存在如下8種物質:Ag2CO3、FeS2、KHCO3、Ag2S、Fe2O3、K2SO4、CO2和H2O,其中,甲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乙是還原產物,丙和丁是氧化產物,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物質的量(mol)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代表FeS2,丁為堿性氧化物
B.還原產物、氧化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1∶3
C.96 g甲完全反應轉移電子數為1.6NA
D.在該反應中,Ag2CO3、Fe2O3、CO2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5∶4∶17
12.(2024·山東青島階段練)ClO-可用于處理含CN-的廢水,處理過程中體系存在ClO-、CN-、N2、Cl-、HC、H2O六種物質。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ClO-是氧化劑,N2是氧化產物之一
B.反應配平后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3∶2
C.若生成標準狀況下2.24 L N2,則轉移電子0.2 mol
D.含CN-的廢水也可用Cr2處理
13.(2024·江蘇南京期中)O2和O3互為同素異形體,臭氧分子極性較小,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可在pH約為8時,與廢水中CN-反應生成HC和兩種氣體;氨水、氧化鋅懸濁液等均可以吸收廢氣中的SO2;硫鐵礦有FeS2、FeS等,其中FeS能溶于強酸;離子液體在室溫或者稍高于室溫會呈現液態,如鹽C2H5NH3NO3的熔點只有12 ℃;分子間氫鍵廣泛存在,如形成平面型多聚硼酸晶體等。下列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正確的是(  )
A.臭氧去除廢水中CN-:5O3+2CN-+H2O===5O2+N2+2HC
B.少量SO2通入到氧化鋅懸濁液:2SO2+H2O+ZnO===Zn2++2HS
C.足量SO2通入到氨水中:SO2+NH3·H2O===N+HS
D.少量硫化氫氣體通入到硫酸亞鐵溶液:H2S+Fe2+===FeS↓+2H+
14.(2024·河北保定一模)二氧化氯(ClO2)是國際上公認的安全、無毒的綠色消毒劑。“R7法”制備二氧化氯的優點是副產品氯氣經處理后可循環利用,具體制備流程如圖所示。消毒效率=1 mol 消毒劑的質量÷1 mol消毒劑得電子數。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之比為71∶18
B.反應①生成ClO2的離子方程式:2Cl+2Cl-+4H+===2ClO2↑+2H2O+Cl2↑
C.反應①消耗的硫酸與反應②生成的硫酸物質的量相等
D.反應②中SO2作還原劑,物質X為H2SO4
15.(2024·福建龍巖階段練)某酸性溶液中可能含有Cl-、S、S、C、N、Fe3+、Fe2+、Al3+和Na+。某同學為了確認其成分,設計并完成了如圖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反應①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S+2N+2H+===3S+2NO↑+H2O
B.該酸性溶液中含Fe2+ 0.04 mol
C.溶液中可能含有Fe3+,一定含有Fe2+,可取少量原溶液加入KSCN溶液檢驗
D.S、Cl-、Fe3+、Fe2+、N、H+一定存在,C、S、Al3+一定不存在
熱點突破練1 離子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1.(2024·浙江寧波二模)下列化學反應與方程式相符的是(  )
A.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過量草酸:H2C2O4+2OH-===C2+2H2O
B.堿性條件下,氫氧化鐵與次氯酸鈉溶液反應制備高鐵酸鈉(Na2FeO4):4NaOH+3NaClO+2Fe(OH)3===2Na2FeO4+3NaCl+5H2O
C.工業制取高純硅:SiO2+CSi+CO2↑
D.尿素與甲醛反應生成某線型脲醛樹脂:+
+nH2O
答案 B
解析 A.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過量草酸生成草酸氫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2C2O4+OH-===HC2+H2O,錯誤;B.堿性條件下,氫氧化鐵與次氯酸鈉溶液反應制備高鐵酸鈉(Na2FeO4),鐵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為+6、氯元素化合價由+1降低為-1,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元素守恒,反應方程式為4NaOH+3NaClO+2Fe(OH)3===2Na2FeO4+3NaCl+5H2O,正確;C.工業制取粗硅的方程式為SiO2+2CSi+2CO↑,錯誤;D.尿素與甲醛發生縮聚反應生成某線型脲醛樹脂:++(n-1)H2O,錯誤。
2.(2024·浙江麗水一模)常溫下,將等體積、濃度均為0.40 mol·L-1 BaCl2溶液與新制H2SO3溶液混合,出現白色渾濁;再滴加過量的H2O2溶液,振蕩,出現白色沉淀。
已知:H2SO3 =1.4×10-2,=6.0×10-8,Ksp(BaSO3)=5.0×10-10,Ksp(BaSO4)=1.1×10-10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H2SO3溶液中存在c(H+)>c(HS)>c(S)>c(OH-)
B.將0.40 mol·L-1 H2SO3溶液稀釋到0.20 mol·L-1,c(S)幾乎不變
C.BaCl2溶液與H2SO3溶液混合后出現的白色渾濁不含有BaSO3
D.存在反應Ba2++H2SO3+H2O2===BaSO4↓+2H++H2O是出現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解析 A.亞硫酸是二元弱酸,存在二次電離,電離方程式為H2SO3H++HS,HSH++S,則溶液中c(H+)>c(HS)>c(S)>c(OH-),正確;B.亞硫酸根離子是其二級電離產生的,則稀釋的時候對氫離子的影響較大,稀釋的時候,亞硫酸的濃度變為原來的一半,另外稀釋的平衡常數不變,對第二級電離影響很小,則稀釋時亞硫酸根濃度基本不變,正確;C.加入雙氧水之前,生成的白色渾濁為BaSO3沉淀,C錯誤;D.過氧化氫具有強氧化性,可以將+4價硫氧化為+6價硫酸根離子,則出現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是生成BaSO4沉淀,正確。
3.(2024·江西贛州階段練)為探究NO2的性質,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裝置 實驗操作及現象
①抽去毛玻璃片后,反應瓶內壁有白色固體物質生成,紅棕色氣體逐漸變淺,直至無色。 ②取白色固體物質溶于水,依次加入稀鹽酸、BaCl2溶液,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白色固體主要成分為SO3
B.物質氧化性:濃HNO3>NO2>SO3
C.由實驗可知,能用濕潤的淀粉-KI試紙鑒別NO2與Br2(g)
D.實驗后的剩余氣體可用酸性KMnO4溶液處理,防止污染空氣
答案 C
解析 玻璃片左側反應生成NO2,右側反應生成SO2,根據現象①可知NO2與SO2反應會生成SO3和NO,因此白色固體是SO3,取白色固體物質溶于水,依次加入稀鹽酸、BaCl2溶液,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為硫酸鋇。A.由上述分析可知,白色固體主要成分是SO3,正確;B.左側濃硝酸與銅反應生成NO2,則濃硝酸氧化性強于NO2,NO2與SO2反應生成SO3,NO2的氧化性強于SO3,故氧化性強弱順序為濃HNO3>NO2>SO3,正確;C.NO2與Br2(g)都能將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都能使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無法鑒別,錯誤;D.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可以吸收NO,進行尾氣處理,正確。
4.(2024·江蘇連云港階段練)將擦亮的銅片投入到足量的濃硫酸中微熱片刻,有灰色固體產生,但幾乎無氣體放出(主實驗)。查資料可知灰色固體可能為CuS、Cu2S、CuO、CuSO4中的一種或若干種,且知CuS、Cu2S不溶于稀硫酸。為探究灰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下列探究實驗:
①取適量灰色固體,加入足量的水,固體部分溶解,剩余黑色固體,溶液變藍
②取適量灰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固體部分溶解,剩余黑色固體,溶液變藍
③取適量①中剩余黑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無明顯變化
④取適量①中剩余黑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熱,固體完全溶解;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立刻產生白色沉淀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灰色固體中一定含有CuO和CuSO4
B.①中剩余黑色固體和②中剩余黑色固體的成分不相同
C.④中白色沉淀可能為BaSO3
D.若灰色固體只有兩種物質且一種為Cu2S,則主實驗的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1∶5
答案 D
解析 由①可知溶液變藍,則灰色固體中一定含有CuSO4;由③可知灰色固體中一定不含CuO,一定含有CuS或Cu2S中的一種或兩種;由②③可知剩余黑色固體一定含有CuS或Cu2S中的一種或兩種,由④可知,稀硝酸將S元素氧化為硫酸根離子,白色沉淀可能為BaSO4,據此分析解題。A.根據實驗①③,可排除CuO,因為CuO與硫酸反應,根據實驗①②③④可知灰色固體中一定有CuSO4,可能有CuS和Cu2S中的一種或兩種,錯誤;B.由實驗①②③可知,實驗①和②中剩余黑色固體的成分相同,錯誤;C.④中白色沉淀可能為BaSO4,錯誤;D.若灰色固體為Cu2S和CuSO4,則主反應為5Cu+4H2SO4===Cu2S+3CuSO4+4H2O,所以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5,正確。
5.(2024·河南鄭州二模)苯酚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一種制取苯酚的反應機理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苯和過氧化氫為非極性分子,水和苯酚為極性分子
B.中間產物5轉化為3的過程中,還生成了H2O
C.反應涉及O—H、V—O、C—H鍵的斷裂和生成
D.中間產物2和3之間的轉化是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 B
解析 A.苯的正負電荷中心是重合的,故苯是非極性分子,而H2O2、水和苯酚的正負電荷中心均不重合,故它們為極性分子,錯誤;B.可以結合O原子和H原子守恒思想,故5生成3和苯酚的同時,還生成了1個H2O,正確;C.H2O2和1生成3和H2O時,斷裂了O—H鍵,同時形成了V—O鍵;5和H+反應生成苯酚、3和水的過程,形成了H—O鍵;同時也斷裂了V—O鍵,7生成苯酚和V時,有C-H鍵的斷裂,但整個過程中沒有C—H鍵的形成,錯誤;D.2和3中V元素化合價均為+5價,無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故不是氧化還原反應,錯誤。
6.(2024·廣東梅州二模)“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某研究小組用下圖裝置進行探究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Ⅰ中70%H2SO4在反應中作氧化劑
B.取少量反應后Ⅱ中溶液加入K3[Fe(CN)6]溶液有藍色沉淀生成
C.Ⅱ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SO2+4OH-===2Fe2++S+2H2O
D.Ⅲ中溶液褪色,說明SO2具有漂白性
答案 B
解析 Ⅰ中硫酸和亞硫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還原性,與三價鐵離子在Ⅱ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得到亞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未反應完的SO2作為尾氣被Ⅲ中的氫氧化鈉吸收。A.Ⅰ中硫酸和亞硫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是強酸制弱酸的反應,無氧化還原,錯誤;B.Ⅱ中反應產生亞鐵離子,取少量加入K3[Fe(CN)6]溶液有KFe[Fe(CN)6]藍色沉淀生成,正確;C.Ⅱ中二氧化硫與三價鐵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得到亞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由于反應體系為酸性,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SO2+2H2O===2Fe2++S+4H+,錯誤;D.Ⅲ中溶液褪色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消耗完氫氧化鈉導致的,無法說明SO2具有漂白性,錯誤。
7.(2024·山東濟寧一模)根據下列實驗敘述,得出結論正確的是(  )
A.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出現紅褐色沉淀和無色氣體,則原FeCl2溶液部分變質
B.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氣,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機層呈橙紅色,則Cl2氧化性大于Br2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氨水,再加入乙醇,析出深藍色固體,則該固體難溶于水
D.向含有等物質的量H2SO4和HNO3的混酸稀溶液加入過量銅粉,充分反應,則溶液中的溶質有CuSO4和Cu(NO3)2
答案 D
解析 A.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能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鐵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出現紅褐色沉淀和無色氣體,不能說明原FeCl2溶液部分變質,錯誤; B.有機相呈橙紅色,說明反應中有Br2生成,KBrO3中溴元素由+5價被還原至0價,發生還原反應,說明Cl2是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故根據該實驗無法比較Cl2、Br2的氧化性強弱,錯誤;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氨水,再加入乙醇,析出深藍色固體為[Cu(NH3)4]SO4·H2O,[Cu(NH3)4]SO4·H2O固體易溶于水,錯誤;D.硝酸根離子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條件下發生反應3Cu+8H++2N===3Cu2++2NO↑+4H2O,等物質的量H2SO4和HNO3的混酸中氫離子、硝酸根離子比為3∶1,則氫離子不足、硝酸根離子過量,溶液中的溶質有CuSO4和Cu(NO3)2,正確。
8.(2023·湖南邵陽一模)下列各組澄清溶液中離子能大量共存,且滴入X試劑后發生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選項 離子組 X試劑 離子方程式
A N、Fe3+、 S、Br- 過量H2S 2Fe3++H2S===2Fe2++S↓+2H+
B Fe2+、Na+、 N、Cl- 少量HI 3Fe2++N+4H+===3Fe3++NO↑+2H2O
C N、Fe3+、 [Al(OH)4]-、 K+ 過量銅粉 2Fe3++Cu===2Fe2++Cu2+
D Al3+、Na+、K+、C 少量HCl H++C===HC
答案 A
解析 A.四種離子相互不反應,能夠共存,三價鐵離子能氧化硫離子生成硫單質,硫化氫過量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H2S===2Fe2++S↓+2H+,正確;B.碘離子的還原性強于二價鐵離子,碘離子和氫離子先和硝酸根離子進行反應,反應方程式為8H++6I-+2N===3I2↓+2NO↑+4H2O,錯誤;C.三價鐵離子能夠與四羥基合鋁酸根離子發生相互促進的水解反應生成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鐵沉淀,反應為Fe3++3[Al(OH)4]-===Fe(OH)3↓+3Al(OH)3↓,二者不共存,錯誤;D.碳酸根離子與鋁離子會發生相互促進的水解反應3C+2Al3++3H2O===3CO2↑+2Al(OH)3↓,二者不共存,錯誤。
9.(2024·浙江紹興模擬)古代青銅器的出土,體現了古代中國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青銅器埋藏會產生多種銹蝕產物,其中Cu2(OH)2CO3結構致密,可以阻止內部青銅繼續被腐蝕,而Cu2(OH)3Cl結構疏松膨脹,可使銹蝕很快蔓延。青銅銹蝕過程大致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青銅銹蝕Ⅰ過程屬于電化學腐蝕,負極的電極反應方程式為Cu+Cl--e-===CuCl
B.青銅銹蝕Ⅰ過程中Cl-濃度越大,腐蝕趨勢越大
C.青銅銹蝕Ⅲ生成Cu2(OH)3Cl的方程式為Cu2O+HCl+2H2O===Cu2(OH)3Cl+H2↑
D.青銅器修復可用碳酸鈉溶液浸泡一段時間,使其保存更長久
答案 C
解析 A.青銅銹蝕Ⅰ過程屬于電化學腐蝕,Cu在負極失去電子生成CuCl,電極反應方程式為Cu+Cl--e-===CuCl,正確;B.青銅銹蝕Ⅰ過程發生電極反應:Cu+Cl--e-===CuCl,Cl-濃度越大,腐蝕趨勢越大,正確;C.青銅銹蝕Ⅲ過程中Cu2O和空氣中的O2、HCl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u2(OH)3Cl,化學方程式為2Cu2O+O2+2HCl+2H2O===2Cu2(OH)3Cl,錯誤;D.青銅器修復可用碳酸鈉溶液浸泡一段時間,使CuCl轉化為Cu2(OH)2CO3,因其結構致密,能使其保存更長久,D正確。
10.(2023·河北邢臺名校聯盟模擬)通過下列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A 用pH試紙測溶液pH NaHCO3顯藍色,NaHSO3 顯紅色 H2CO3、H2SO3 均是弱酸
B 向鉀鹽溶液中滴加濃鹽酸 產生的無色氣體使品紅溶液褪色 該鉀鹽一定是K2SO3 或KHSO3
C 分別取CuSO4、K2SO4固體溶 于水 CuSO4溶液呈淡藍色、K2SO4溶液無色 Cu2+顯淡 藍色
D 在火焰上灼燒攪拌過某無色溶液的玻璃棒 火焰出現黃色 不能確定溶液中含有Na元素
答案 D
解析 用pH試紙測得碳酸氫鈉溶液為堿性,說明碳酸氫鈉的水解大于其電離,則碳酸是弱酸,亞硫酸氫鈉溶液的pH試紙顯紅色,說明亞硫酸氫鈉溶液呈酸性,只能說明亞硫酸氫根離子會電離出氫離子,不能確定亞硫酸氫根離子是否會水解,因此不能說明亞硫酸是弱酸,故A錯誤;若存在硫代硫酸鉀也可以與濃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品紅溶液褪色,故B錯誤;四水合銅離子在溶液中呈藍色,所以硫酸銅溶液呈淡藍色不能說明銅離子顯淡藍色,故C錯誤;玻璃棒中含有硅酸鈉,其焰色也為黃色,則火焰上灼燒攪拌過某無色溶液的玻璃棒,火焰出現黃色不能確定溶液中含有鈉元素,故D正確。
11.(2024·安徽合肥階段練)180 ℃下,某反應體系只存在如下8種物質:Ag2CO3、FeS2、KHCO3、Ag2S、Fe2O3、K2SO4、CO2和H2O,其中,甲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乙是還原產物,丙和丁是氧化產物,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物質的量(mol)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代表FeS2,丁為堿性氧化物
B.還原產物、氧化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1∶3
C.96 g甲完全反應轉移電子數為1.6NA
D.在該反應中,Ag2CO3、Fe2O3、CO2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5∶4∶17
答案 D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得15Ag2CO3+8FeS2+2KHCO3===15Ag2S+4Fe2O3+K2SO4+17CO2↑+H2O。A.丁為硫酸鉀,不是堿性氧化物,錯誤;B.還原產物與氧化產物物質的量之比3∶1,錯誤C.甲為FeS2,物質的量為0.8 mol,其完全參加反應時轉移電子數為1.5NA,錯誤;D.根據分析得Ag2CO3、Fe2O3、CO2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5∶4∶17,正確。
12.(2024·山東青島階段練)ClO-可用于處理含CN-的廢水,處理過程中體系存在ClO-、CN-、N2、Cl-、HC、H2O六種物質。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ClO-是氧化劑,N2是氧化產物之一
B.反應配平后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3∶2
C.若生成標準狀況下2.24 L N2,則轉移電子0.2 mol
D.含CN-的廢水也可用Cr2處理
答案 A
解析 A.根據題意,ClO-、CN-為反應物,N2、Cl-、HC為生成物,結合原子守恒可知H2O為反應物,處理過程中所發生的反應為5ClO-+2CN-+H2O===N2↑+5Cl-+2HC。其中ClO-是氧化劑,N2和HC是氧化產物,正確;B.在該反應中氧化劑是ClO-,還原劑是CN-,根據選項A方程式可知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5∶2,錯誤;C.在反應5ClO-+2CN-+H2O===N2↑+5Cl-+2HC中,每反應產生1 mol N2,反應過程中轉移10 mol電子。若生成標準狀況下2.24 L N2,其物質的量是0.1 mol,則轉移電子1 mol,錯誤;D.Cr2具有強氧化性,但若用Cr2處理含CN-的廢水,會引入重金屬離子Cr3+,錯誤。
13.(2024·江蘇南京期中)O2和O3互為同素異形體,臭氧分子極性較小,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可在pH約為8時,與廢水中CN-反應生成HC和兩種氣體;氨水、氧化鋅懸濁液等均可以吸收廢氣中的SO2;硫鐵礦有FeS2、FeS等,其中FeS能溶于強酸;離子液體在室溫或者稍高于室溫會呈現液態,如鹽C2H5NH3NO3的熔點只有12 ℃;分子間氫鍵廣泛存在,如形成平面型多聚硼酸晶體等。下列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正確的是(  )
A.臭氧去除廢水中CN-:5O3+2CN-+H2O===5O2+N2+2HC
B.少量SO2通入到氧化鋅懸濁液:2SO2+H2O+ZnO===Zn2++2HS
C.足量SO2通入到氨水中:SO2+NH3·H2O===N+HS
D.少量硫化氫氣體通入到硫酸亞鐵溶液:H2S+Fe2+===FeS↓+2H+
答案 A
解析 A.臭氧與廢水中CN-反應生成碳酸氫根、氮氣和氧氣,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原子守恒得,離子方程式為5O3+2CN-+H2O===5O2+N2+2HC,正確;B.少量SO2通入到氧化鋅懸濁液中應生成亞硫酸鋅,離子方程式為SO2+ZnO===Zn2++S,錯誤;C.足量SO2通入到氨水中生成亞硫酸氫銨,離子方程式為SO2+NH3·H2O===N+HS,錯誤;D.硫酸的酸性強于硫化氫,少量硫化氫氣體通入到硫酸亞鐵溶液中不發生反應,錯誤。
14.(2024·河北保定一模)二氧化氯(ClO2)是國際上公認的安全、無毒的綠色消毒劑。“R7法”制備二氧化氯的優點是副產品氯氣經處理后可循環利用,具體制備流程如圖所示。消毒效率=1 mol 消毒劑的質量÷1 mol消毒劑得電子數。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之比為71∶18
B.反應①生成ClO2的離子方程式:2Cl+2Cl-+4H+===2ClO2↑+2H2O+Cl2↑
C.反應①消耗的硫酸與反應②生成的硫酸物質的量相等
D.反應②中SO2作還原劑,物質X為H2SO4
答案 B
解析 氯氣與熱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氯酸鈉,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H2SO4生成ClO2和Cl2,反應②中Cl2和SO2反應生成H2SO4和HCl,X為H2SO4和HCl的混合物。A.ClO2中氯元素化合價由+4變為-1時,消毒效率為,Cl2中氯元素化合價由0變為-1時,消毒效率為,則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之比為∶=27∶71,錯誤;B.反應①中氯化鈉和氯酸鈉在酸性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lO2和Cl2,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和電荷守恒配平離子方程式為2Cl+2Cl-+4H+===2ClO2↑+2H2O+Cl2↑,正確;C.反應②中Cl2和SO2反應生成H2SO4,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和質量守恒配平化學方程式為Cl2+SO2+2H2O===H2SO4+2HCl,反應①發生反應:2Cl+2Cl-+4H+===2ClO2↑+2H2O+Cl2↑,當反應①生成1 mol Cl2時,消耗2 mol H2SO4,反應②消耗1 mol Cl2時,生成1 mol H2SO4,錯誤;D.由C可知,反應②為Cl2+SO2+2H2O===H2SO4+2HCl,S元素化合價上升,SO2作還原劑,物質X為H2SO4和HCl的混合物,錯誤。
15.(2024·福建龍巖階段練)某酸性溶液中可能含有Cl-、S、S、C、N、Fe3+、Fe2+、Al3+和Na+。某同學為了確認其成分,設計并完成了如圖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反應①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S+2N+2H+===3S+2NO↑+H2O
B.該酸性溶液中含Fe2+ 0.04 mol
C.溶液中可能含有Fe3+,一定含有Fe2+,可取少量原溶液加入KSCN溶液檢驗
D.S、Cl-、Fe3+、Fe2+、N、H+一定存在,C、S、Al3+一定不存在
答案 D
解析 酸性溶液中一定存在氫離子,一定不存在亞硫酸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由物質的轉化關系可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鉀溶液生成能遇空氣變為紅棕色的氣體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亞鐵離子,0.01 mol氣體為一氧化氮,由得失電子數目守恒可知,溶液中亞鐵離子的物質的量為0.01 mol×3=0.03 mol;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共熱,過濾得到0.01 mol氣體、紅褐色沉淀和濾液,則溶液中一定含有銨根離子、紅褐色沉淀為氫氧化鐵沉淀,將氫氧化鐵過濾、洗滌、灼燒得到3.2 g氧化鐵可知,溶液中鐵離子的物質的量為×2-0.03 mol=0.01 mol;由反應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會引入鈉離子可知,濾液的焰色反應呈黃色不能確定是否存在鈉離子;濾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無現象可知,溶液中不存在鋁離子,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生成難溶于鹽酸的硫酸鋇沉淀可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為=0.02 mol,則溶液中一定含有氫離子、亞鐵離子、鐵離子、銨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一定不含有碳酸根離子、亞硫酸根離子、鋁離子,可能含有鈉離子,由電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含有的氯離子大于2×0.03 mol+3×0.01 mol+1×0.01 mol-2×0.02 mol=0.06 mol。A.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氫離子、亞鐵離子,不含有亞硫酸根離子,則反應①為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與亞鐵離子反應生成鐵離子、一氧化氮和水,錯誤;B.由分析可知,溶液中的亞鐵離子的物質的量為0.03 mol,錯誤;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0.01 mol鐵離子,錯誤;D.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氫離子、亞鐵離子、鐵離子、銨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一定不含有碳酸根離子、亞硫酸根離子、鋁離子,正確。(共36張PPT)
熱點突破練1 離子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第一篇 新高考題型突破
板塊Ⅰ 化學用語與基本概念
1.(2024·浙江寧波二模)下列化學反應與方程式相符的是(  )
B
2.(2024·浙江麗水一模)常溫下,將等體積、濃度均為0.40 mol·L-1 BaCl2溶液與新制H2SO3溶液混合,出現白色渾濁;再滴加過量的H2O2溶液,振蕩,出現白色沉淀。
已知:H2SO3 =1.4×10-2,=6.0×10-8,Ksp(BaSO3)=5.0×10-10,
Ksp(BaSO4)=1.1×10-10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H2SO3溶液中存在c(H+)>c(HS)>c(S)>c(OH-)
B.將0.40 mol·L-1 H2SO3溶液稀釋到0.20 mol·L-1,c(S)幾乎不變
C.BaCl2溶液與H2SO3溶液混合后出現的白色渾濁不含有BaSO3
D.存在反應Ba2++H2SO3+H2O2===BaSO4↓+2H++H2O是出現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
C
3.(2024·江西贛州階段練)為探究NO2的性質,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裝置 實驗操作及現象
①抽去毛玻璃片后,反應瓶內壁有白色固體物質生成,紅棕色氣體逐漸變淺,直至無色。
②取白色固體物質溶于水,依次加入稀鹽酸、BaCl2溶液,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白色固體主要成分為SO3
B.物質氧化性:濃HNO3>NO2>SO3
C.由實驗可知,能用濕潤的淀粉-KI試紙鑒別NO2與Br2(g)
D.實驗后的剩余氣體可用酸性KMnO4溶液處理,防止污染空氣
C
解析 玻璃片左側反應生成NO2,右側反應生成SO2,根據現象①可知NO2與SO2反應會生成SO3和NO,因此白色固體是SO3,取白色固體物質溶于水,依次加入稀鹽酸、BaCl2溶液,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為硫酸鋇。A.由上述分析可知,白色固體主要成分是SO3,正確;B.左側濃硝酸與銅反應生成NO2,則濃硝酸氧化性強于NO2,NO2與SO2反應生成SO3,NO2的氧化性強于SO3,故氧化性強弱順序為濃HNO3>NO2>SO3,正確;C.NO2與Br2(g)都能將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都能使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無法鑒別,錯誤;D.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可以吸收NO,進行尾氣處理,正確。
4.(2024·江蘇連云港階段練)將擦亮的銅片投入到足量的濃硫酸中微熱片刻,有灰色固體產生,但幾乎無氣體放出(主實驗)。查資料可知灰色固體可能為CuS、Cu2S、CuO、CuSO4中的一種或若干種,且知CuS、Cu2S不溶于稀硫酸。為探究灰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下列探究實驗:
①取適量灰色固體,加入足量的水,固體部分溶解,剩余黑色固體,溶液變藍
②取適量灰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固體部分溶解,剩余黑色固體,溶液變藍
③取適量①中剩余黑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無明顯變化
④取適量①中剩余黑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熱,固體完全溶解;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立刻產生白色沉淀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灰色固體中一定含有CuO和CuSO4
B.①中剩余黑色固體和②中剩余黑色固體的成分不相同
C.④中白色沉淀可能為BaSO3
D.若灰色固體只有兩種物質且一種為Cu2S,則主實驗的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1∶5
D
解析 由①可知溶液變藍,則灰色固體中一定含有CuSO4;由③可知灰色固體中一定不含CuO,一定含有CuS或Cu2S中的一種或兩種;由②③可知剩余黑色固體一定含有CuS或Cu2S中的一種或兩種,由④可知,稀硝酸將S元素氧化為硫酸根離子,白色沉淀可能為BaSO4,據此分析解題。A.根據實驗①③,可排除CuO,因為CuO與硫酸反應,根據實驗①②③④可知灰色固體中一定有CuSO4,可能有CuS和Cu2S中的一種或兩種,錯誤;B.由實驗①②③可知,實驗①和②中剩余黑色固體的成分相同,錯誤;C.④中白色沉淀可能為BaSO4,錯誤;D.若灰色固體為Cu2S和CuSO4,則主反應為5Cu+4H2SO4===Cu2S+3CuSO4+4H2O,所以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5,正確。
5.(2024·河南鄭州二模)苯酚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一種制取苯酚的反應機理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苯和過氧化氫為非極性分子,
水和苯酚為極性分子
B.中間產物5轉化為3的過程中,
還生成了H2O
C.反應涉及O—H、V—O、C—H
鍵的斷裂和生成
D.中間產物2和3之間的轉化是氧化還原反應
B
解析 A.苯的正負電荷中心是重合的,故苯是非極性分子,而H2O2、水和苯酚的正負電荷中心均不重合,故它們為極性分子,錯誤;B.可以結合O原子和H原子守恒思想,故5生成3和苯酚的同時,還生成了1個H2O,正確;C.H2O2和1生成3和H2O時,斷裂了O—H鍵,同時形成了V—O鍵;5和H+反應生成苯酚、3和水的過程,形成了H—O鍵;同時也斷裂了V—O鍵,7生成苯酚和V時,有C-H鍵的斷裂,但整個過程中沒有C—H鍵的形成,錯誤;D.2和3中V元素化合價均為+5價,無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故不是氧化還原反應,錯誤。
6.(2024·廣東梅州二模)“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某研究小組用下圖裝置進行探究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Ⅰ中70%H2SO4在反應中作氧化劑
B.取少量反應后Ⅱ中溶液加入K3[Fe(CN)6]溶
液有藍色沉淀生成
C.Ⅱ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SO2+
4OH-===2Fe2++S+2H2O
D.Ⅲ中溶液褪色,說明SO2具有漂白性
B
解析 Ⅰ中硫酸和亞硫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還原性,與三價鐵離子在Ⅱ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得到亞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未反應完的SO2作為尾氣被Ⅲ中的氫氧化鈉吸收。A.Ⅰ中硫酸和亞硫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是強酸制弱酸的反應,無氧化還原,錯誤;B.Ⅱ中反應產生亞鐵離子,取少量加入K3[Fe(CN)6]溶液有KFe[Fe(CN)6]藍色沉淀生成,正確;C.Ⅱ中二氧化硫與三價鐵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得到亞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由于反應體系為酸性,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SO2+2H2O===2Fe2++S+4H+,錯誤;D.Ⅲ中溶液褪色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消耗完氫氧化鈉導致的,無法說明SO2具有漂白性,錯誤。
7.(2024·山東濟寧一模)根據下列實驗敘述,得出結論正確的是(  )
A.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出現紅褐色沉淀和無色氣體,則原FeCl2溶液部分變質
B.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氣,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機層呈橙紅色,則Cl2氧化性大于Br2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氨水,再加入乙醇,析出深藍色固體,則該固體難溶于水
D.向含有等物質的量H2SO4和HNO3的混酸稀溶液加入過量銅粉,充分反應,則溶液中的溶質有CuSO4和Cu(NO3)2
D
解析 A.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能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鐵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出現紅褐色沉淀和無色氣體,不能說明原FeCl2溶液部分變質,錯誤; B.有機相呈橙紅色,說明反應中有Br2生成,KBrO3中溴元素由+5價被還原至0價,發生還原反應,說明Cl2是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故根據該實驗無法比較Cl2、Br2的氧化性強弱,錯誤;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氨水,再加入乙醇,析出深藍色固體為[Cu(NH3)4]SO4·H2O,[Cu(NH3)4]SO4·H2O固體易溶于水,錯誤;D.硝酸根離子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條件下發生反應3Cu+8H++2N===3Cu2++ 2NO↑+4H2O,等物質的量H2SO4和HNO3的混酸中氫離子、硝酸根離子比為3∶1,則氫離子不足、硝酸根離子過量,溶液中的溶質有CuSO4和Cu(NO3)2,正確。
8.(2023·湖南邵陽一模)下列各組澄清溶液中離子能大量共存,且滴入X試劑后發生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
選項 離子組 X試劑 離子方程式
A N、Fe3+、S、Br- 過量H2S 2Fe3++H2S===2Fe2++S↓+2H+
B Fe2+、Na+、N、Cl- 少量HI 3Fe2++N+4H+===3Fe3++NO↑+2H2O
C N、Fe3+、[Al(OH)4]-、K+ 過量銅粉 2Fe3++Cu===2Fe2++Cu2+
D Al3+、Na+、K+、C 少量HCl H++C===HC
解析 A.四種離子相互不反應,能夠共存,三價鐵離子能氧化硫離子生成硫單質,硫化氫過量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H2S===2Fe2++S↓+2H+,正確;B.碘離子的還原性強于二價鐵離子,碘離子和氫離子先和硝酸根離子進行反應,反應方程式為8H++6I-+2N===3I2↓+2NO↑+4H2O,錯誤;C.三價鐵離子能夠與四羥基合鋁酸根離子發生相互促進的水解反應生成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鐵沉淀,反應為Fe3++3[Al(OH)4]-===Fe(OH)3↓+3Al(OH)3↓,二者不共存,錯誤;D.碳酸根離子與鋁離子會發生相互促進的水解反應3C+2Al3++3H2O===3CO2↑+2Al(OH)3↓,二者不共存,錯誤。
9.(2024·浙江紹興模擬)古代青銅器的出土,體現了古代中國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青銅器埋藏會產生多種銹蝕產物,其中Cu2(OH)2CO3結構致密,可以阻止內部青銅繼續被腐蝕,而Cu2(OH)3Cl結構疏松膨脹,可使銹蝕很快蔓延。青銅銹蝕過程大致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青銅銹蝕Ⅰ過程屬于電化學腐蝕,負極的電極反應方程式為Cu+Cl--e-===CuCl
B.青銅銹蝕Ⅰ過程中Cl-濃度越大,腐蝕趨勢越大
C.青銅銹蝕Ⅲ生成Cu2(OH)3Cl的方程式為Cu2O+HCl+2H2O===Cu2(OH)3Cl+H2↑
D.青銅器修復可用碳酸鈉溶液浸泡一段時間,使其保存更長久
C
解析 A.青銅銹蝕Ⅰ過程屬于電化學腐蝕,Cu在負極失去電子生成CuCl,電極反應方程式為Cu+Cl--e-===CuCl,正確;B.青銅銹蝕Ⅰ過程發生電極反應:Cu+Cl--e-===CuCl,Cl-濃度越大,腐蝕趨勢越大,正確;C.青銅銹蝕Ⅲ過程中Cu2O和空氣中的O2、HCl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u2(OH)3Cl,化學方程式為2Cu2O+O2+2HCl+2H2O===2Cu2(OH)3Cl,錯誤;D.青銅器修復可用碳酸鈉溶液浸泡一段時間,使CuCl轉化為Cu2(OH)2CO3,因其結構致密,能使其保存更長久,D正確。
10.(2023·河北邢臺名校聯盟模擬)通過下列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  )
D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A 用pH試紙測溶液pH NaHCO3顯藍色,NaHSO3 顯紅色 H2CO3、H2SO3均是弱酸
B 向鉀鹽溶液中滴加濃鹽酸 產生的無色氣體使品紅溶液褪色 該鉀鹽一定是K2SO3或KHSO3
C 分別取CuSO4、K2SO4固體溶于水 CuSO4溶液呈淡藍色、K2SO4溶液無色 Cu2+顯淡藍色
D 在火焰上灼燒攪拌過某無色溶液的玻璃棒 火焰出現黃色 不能確定溶液中含有Na元素
解析 用pH試紙測得碳酸氫鈉溶液為堿性,說明碳酸氫鈉的水解大于其電離,則碳酸是弱酸,亞硫酸氫鈉溶液的pH試紙顯紅色,說明亞硫酸氫鈉溶液呈酸性,只能說明亞硫酸氫根離子會電離出氫離子,不能確定亞硫酸氫根離子是否會水解,因此不能說明亞硫酸是弱酸,故A錯誤;若存在硫代硫酸鉀也可以與濃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品紅溶液褪色,故B錯誤;四水合銅離子在溶液中呈藍色,所以硫酸銅溶液呈淡藍色不能說明銅離子顯淡藍色,故C錯誤;玻璃棒中含有硅酸鈉,其焰色也為黃色,則火焰上灼燒攪拌過某無色溶液的玻璃棒,火焰出現黃色不能確定溶液中含有鈉元素,故D正確。
11.(2024·安徽合肥階段練)180 ℃下,某反應體系只存在如下8種物質:Ag2CO3、FeS2、KHCO3、Ag2S、Fe2O3、K2SO4、CO2和H2O,其中,甲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乙是還原產物,丙和丁是氧化產物,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物質的量(mol)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代表FeS2,丁為堿性氧化物
B.還原產物、氧化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1∶3
C.96 g甲完全反應轉移電子數為1.6NA
D.在該反應中,Ag2CO3、Fe2O3、CO2的化學計量數之比
為15∶4∶17
D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得15Ag2CO3+8FeS2+2KHCO3===15Ag2S+4Fe2O3+K2SO4+ 17CO2↑+H2O。A.丁為硫酸鉀,不是堿性氧化物,錯誤;B.還原產物與氧化產物物質的量之比3∶1,錯誤C.甲為FeS2,物質的量為0.8 mol,其完全參加反應時轉移電子數為1.5NA,錯誤;D.根據分析得Ag2CO3、Fe2O3、CO2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5∶4∶17,正確。
12.(2024·山東青島階段練)ClO-可用于處理含CN-的廢水,處理過程中體系存在ClO-、CN-、N2、Cl-、HC、H2O六種物質。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ClO-是氧化劑,N2是氧化產物之一
B.反應配平后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3∶2
C.若生成標準狀況下2.24 L N2,則轉移電子0.2 mol
D.含CN-的廢水也可用Cr2處理
A
解析 A.根據題意,ClO-、CN-為反應物,N2、Cl-、HC為生成物,結合原子守恒可知H2O為反應物,處理過程中所發生的反應為5ClO-+2CN-+H2O===N2↑+5Cl-+2HC。其中ClO-是氧化劑,N2和HC是氧化產物,正確;B.在該反應中氧化劑是ClO-,還原劑是CN-,根據選項A方程式可知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5∶2,錯誤;C.在反應5ClO-+2CN-+H2O===N2↑+5Cl-+2HC中,每反應產生1 mol N2,反應過程中轉移10 mol電子。若生成標準狀況下2.24 L N2,其物質的量是0.1 mol,則轉移電子1 mol,錯誤;D.Cr2具有強氧化性,但若用Cr2處理含CN-的廢水,會引入重金屬離子Cr3+,錯誤。
13.(2024·江蘇南京期中)O2和O3互為同素異形體,臭氧分子極性較小,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可在pH約為8時,與廢水中CN-反應生成HC和兩種氣體;氨水、氧化鋅懸濁液等均可以吸收廢氣中的SO2;硫鐵礦有FeS2、FeS等,其中FeS能溶于強酸;離子液體在室溫或者稍高于室溫會呈現液態,如鹽C2H5NH3NO3的熔點只有12 ℃;分子間氫鍵廣泛存在,如形成平面型多聚硼酸晶體等。下列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正確的是(  )
A.臭氧去除廢水中CN-:5O3+2CN-+H2O===5O2+N2+2HC
B.少量SO2通入到氧化鋅懸濁液:2SO2+H2O+ZnO===Zn2++2HS
C.足量SO2通入到氨水中:SO2+NH3·H2O===N+HS
D.少量硫化氫氣體通入到硫酸亞鐵溶液:H2S+Fe2+===FeS↓+2H+
A
解析 A.臭氧與廢水中CN-反應生成碳酸氫根、氮氣和氧氣,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原子守恒得,離子方程式為5O3+2CN-+H2O===5O2+N2+2HC,正確;B.少量SO2通入到氧化鋅懸濁液中應生成亞硫酸鋅,離子方程式為SO2+ZnO===Zn2++S,錯誤;C.足量SO2通入到氨水中生成亞硫酸氫銨,離子方程式為SO2+NH3·H2O===N+HS,錯誤;D.硫酸的酸性強于硫化氫,少量硫化氫氣體通入到硫酸亞鐵溶液中不發生反應,錯誤。
14.(2024·河北保定一模)二氧化氯(ClO2)是國際上公認的安全、無毒的綠色消毒劑。“R7法”制備二氧化氯的優點是副產品氯氣經處理后可循環利用,具體制備流程如圖所示。消毒效率=1 mol 消毒劑的質量÷1 mol消毒劑得電子數。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之比為71∶18
B.反應①生成ClO2的離子方程式:2Cl+
2Cl-+4H+===2ClO2↑+2H2O+Cl2↑
C.反應①消耗的硫酸與反應②生成的硫酸物質的量相等
D.反應②中SO2作還原劑,物質X為H2SO4
B
解析 氯氣與熱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氯酸鈉,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H2SO4生成ClO2和Cl2,反應②中Cl2和SO2反應生成H2SO4和HCl,X為H2SO4和HCl的混合物。A.ClO2中氯元素化合價由+4變為-1時,消毒效率為,Cl2中氯元素化合價由0變為-1時,消毒效率為,則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之比為∶=27∶71,錯誤;B.反應①中氯化鈉和氯酸鈉在酸性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lO2和Cl2,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和電荷守恒配平離子方程式為2Cl+2Cl-+4H+===2ClO2↑
+2H2O+Cl2↑,正確;C.反應②中Cl2和SO2反應生成H2SO4,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和質量守恒配平化學方程式為Cl2+SO2+2H2O===H2SO4+2HCl,反應①發生反應:2Cl+2Cl-+4H+===2ClO2↑+2H2O+Cl2↑,當反應①生成1 mol Cl2時,消耗2 mol H2SO4,反應②消耗1 mol Cl2時,生成1 mol H2SO4,錯誤;D.由C可知,反應②為Cl2+SO2+2H2O===H2SO4+2HCl,S元素化合價上升,SO2作還原劑,物質X為H2SO4和HCl的混合物,錯誤。
15.(2024·福建龍巖階段練)某酸性溶液中可能含有Cl-、S、S、C、N、Fe3+、Fe2+、Al3+和Na+。某同學為了確認其成分,設計并完成了如圖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反應①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S
+2N+2H+===3S+2NO↑+H2O
B.該酸性溶液中含Fe2+ 0.04 mol
C.溶液中可能含有Fe3+,一定含有Fe2+,可取
少量原溶液加入KSCN溶液檢驗
D.S、Cl-、Fe3+、Fe2+、N、H+一定存在,C、S、Al3+一定不存在
D
解析 酸性溶液中一定存在氫離子,一定不存在亞硫酸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由物質的轉化關系可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鉀溶液生成能遇空氣變為紅棕色的氣體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亞鐵離子,0.01 mol氣體為一氧化氮,由得失電子數目守恒可知,溶液中亞鐵離子的物質的量為0.01 mol×3=0.03 mol;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共熱,過濾得到0.01 mol氣體、紅褐色沉淀和濾液,則溶液中一定含有銨根離子、紅褐色沉淀為氫氧化鐵沉淀,將氫氧化鐵過濾、洗滌、灼燒得到3.2 g氧化鐵可知,溶液中鐵離子的物質的量為×2-0.03 mol=0.01 mol;由反應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會引入鈉離子可知,濾液的焰色反應呈黃色不能
確定是否存在鈉離子;濾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無現象可知,溶液中不存在鋁離子,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生成難溶于鹽酸的硫酸鋇沉淀可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為=0.02 mol,則溶液中一定含有氫離子、亞鐵離子、鐵離子、銨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一定不含有碳酸根離子、亞硫酸根離子、鋁離子,可能含有鈉離子,由電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含有的氯離子大于2×0.03 mol+3×0.01 mol+1×0.01 mol-2×0.02 mol=0.06 mol。A.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氫離子、亞鐵離子,不含有亞硫酸根離子,則反應①為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與亞鐵離子反應生成鐵離子、一氧化氮和水,錯誤;B.由分析可知,溶液中的亞鐵離子的物質的量為0.03 mol,錯誤;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0.01 mol鐵離子,錯誤;D.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氫離子、亞鐵離子、鐵離子、銨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一定不含有碳酸根離子、亞硫酸根離子、鋁離子,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田县| 乌海市| 博爱县| 辽阳市| 陇川县| 鸡泽县| 枣庄市| 逊克县| 福州市| 乌兰察布市| 凤台县| 柳州市| 合阳县| 南京市| 普定县| 临武县| 墨玉县| 烟台市| 青神县| 綦江县| 临夏市| 乐东| 临安市| 宝应县| 宁波市| 南投市| 崇文区| 黄冈市| 炎陵县| 平山县| 青铜峡市| 郓城县| 新晃| 阳新县| 福海县| 通道| 绥德县| 林周县| 富宁县| 隆回县| 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