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單元復習課(一)思維導圖(三)易錯易混(二)考點解讀(四)真題演練思維導圖Part 01思維導圖01考點解讀Part 02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1、社會秩序的內容、意義/作用?內容:社會秩序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意義/作用: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社會秩序,社會才能正常運轉。②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02考點解讀2、社會規則的內容、意義/作用?內容:道德、紀律、法律等★意義/作用:①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②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3、社會規則與自由的關系?①社會規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②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4、怎樣遵守社會規則?①遵守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做到自覺遵守規則。②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化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5、怎樣維護和改進規則?①堅定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則;另一方面要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②我們要積極的改進規則。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積極參與規則的改進和完善,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①第四課 社會社會講道德1.為什么尊重他人?①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人格、權利等。②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③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尊重可以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①積極關注、重視他人②平等對待他人③學會換位思考④學會欣賞他人★★3.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禮?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和藹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②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禮貌有助于人們友好交往、團結友愛,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③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中國形象。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禮的主要體現: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4.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①做文明有禮的人,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②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做到著裝得體、舉止穩重、彬彬有禮、落落大方。③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努力做一個學禮、明禮、守禮的人。★★5.誠信的重要性①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一個價值準則,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也是一項民法原則。②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誠信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③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一個企業只有堅持誠信經營、誠信辦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譽,贏得客戶;才能帶來持久的效益,長盛不衰。④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能夠提高國家形象和聲譽,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6.如何踐行誠信?(怎樣做一個誠信的人?)①樹立誠信意識。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②運用誠信智慧。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沖突時,我們應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要求,權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誠實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隱私。③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大力弘揚誠信文化,共同營造“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營造社會誠信環境,努力促進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1.違法行為原因:缺乏規則意識,法律觀念不強。分類: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如欠債不還的行為,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線、毆打他人▲如故意殺人的行為。★2、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區別與聯系?區別: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聯系: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3.做遵章守法的公民①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民事侵權行為和合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4.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犯罪的后果?含義: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犯罪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5.刑罰的分類?刑罰的分類: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6、怎樣加強防范、預防犯罪?①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7、遇到不法侵害時,我們應該怎樣依法維權?①在遇到法律問題或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②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如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④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8.怎樣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①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②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③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易錯易混Part 03易錯易混1.社會秩序就是公共場所的秩序。( )2.政府對公用設施的管理屬于維護公共場所秩序。( )3.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是為了限制自由,促進社會有序發展。( )4.對違反社會規則行為的處罰,有法律、紀律、道德等強制性手段。( )5.違反規則、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都要承擔刑事責任。( )03糾正:社會秩序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糾正:政府對公用設施的管理屬于維護社會管理秩序,糾正:人們建立規則不是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超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發展。糾正:對違反社會規則行為的處罰,有法律、紀律等強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風俗等非強制性手段。×××糾正:違反規則、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6.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說謊,應做誠實守信的人。( )7.自由就是隨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8.社會規則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 )9.文明有禮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 )10.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1.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糾正:社會生活是復雜的,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矛盾時,善意的謊言并不違背誠實的道德。×糾正: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糾正: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糾正: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12.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無論做什么事都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13.一切違法行為都觸犯了刑事法律,都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14.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和驅逐出境。( )15.嚴重社會危害性、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糾正: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但做出了違法犯罪的行為也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糾正: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糾正:刑事違法行為才觸犯了刑事法律,才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真題演練Part 04例題1.《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第二條規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嘩吵鬧。排隊遵守秩序,不并行擋道,不在公共場所高聲交談。之所以要求公民維護社會秩序,是因為( )A.社會秩序是靠強制命令來維持的B.違背了社會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C.有了良好的社會秩序,社會才能正常運轉D.維護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個人修養C04真題演練例題2.在社會生活中,“禮讓斑馬線”“在公共場所不得大聲喧嘩”“禁止在高鐵上吸煙”等規則提醒人們規范自己的行為。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遵守社會規則只需自律B.違反社會規則都要受到刑罰處罰C.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D.建立社會規則的目的是限制自由C例題3.(2023·山東濰坊·統考中考真題)刻4個字罰12萬元!游客陳某不聽其他游客提醒勸阻,執意在一處省級保護文物上進行刻畫。人民法院依據《風景名勝區條例》、文物保護法等規定,依法對其作出12萬元賠償款的處罰。該案例給我們的警示是( )①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受法律約束③要加強自律,提高文明素養 ④遵守社會規則,主要靠監督、提醒、獎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例題4.(2023·北京·統考中考真題)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有同學說,規則像道路上的斑馬線,像懸崖邊上的護欄,像過山車上的安全帶。這一說法啟示我們( )①規則劃定自由的邊界,是自由的保障 ②違反規則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③規則是在人們達成共識基礎上形成的 ④每個人要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例題5.(2023·吉林·統考中考真題)暑期將至,很多同學想外出旅游,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老師要求同學們遵守不同旅游景區的規則,這是因為( )A.遵守規則旨在限制人們自由B.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C.遵守規則是人們行為的底線D.社會秩序明確社會規則的內容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