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國家知多少兩會的全稱是什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依法治國我國的國家性質?我國的根本制度?我國治國的基本方略?課前熱身,說說你對我們國家了解多少?想一想: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什么?依憲治國憲法不僅保護我們的一生,更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憲法?“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2.1 堅持依憲治國政治認同:理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權威,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感受憲法在國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樹立憲法至上的理念;體會憲法對我國的國家性質、基本制度、國家機構、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等內容的規定,懂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國家認同感。道德修養:自覺熱愛憲法、擁護憲法。法治觀念: 提高對憲法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憲法意識健全人格: 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責任意識: 培養責任意識,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參與學習憲法,遵守憲法。重點:憲法是根本的活動準則;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難點:理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樹立憲法至上的觀念。核心素養目標根本的活動準則第一章節序 言第一章 總綱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章 國家機構第四章 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條目錄序言第一章 總綱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章 國家機構第一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第三節 國務院第四節 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五節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第六節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第七節 監察委員會第八節 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第四章 國旗、國歌、國徽、首都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我國現行憲法是新中國第四部憲法。在誕生過程中,憲法修改委員會多次廣泛征詢意見,并組織全民討論。歷時4個月,全國80%以上的成年公民積極參與,包括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這部凝聚全國人民意志和智慧的憲法草案,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正式通過并公布實施。此后,分別在1988年,1993年 ,1999年,2004年,2018年進行了修改。思考:我國為什么要對憲法草案進行全民討論?我國憲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國家的根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序言:今后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憲法第一章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br/>憲法的主要內容: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國家性質、根本制度、根本任務等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①本質:我國憲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國家的根本法。②內容: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國家性質、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設置及其職權等國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1.我國憲法規定的本質和主要內容是什么?不是所有問題國家的根本任務: P21 相關鏈接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憲法宣誓《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 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就職時應當公開進行憲法宣誓。為什么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或國家領導人)要進行憲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①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國家的根本法。②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如果憲法沒有權威,法治的權威就樹立不起來;如果憲法受到漠視,人民權利和自由就無法保證。③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2.為什么要維護憲法的權威?3.如何維護憲法的權威?①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②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必須以憲法法律為行為準則。③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章節在法律家族中我最嚴厲,主要是管犯罪的,對于犯罪分子,我會用刑罰來處罰他。刑法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未成年人保護法我主要管公民之間發生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如損壞東西要賠償等等。民法典我規定我國的國家性質、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憲法從這些法律的“對話”中,你能看出哪部法律處于 最高的法律地位?為什么?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1.憲法地位①我國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②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③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1.我國憲法的地位?憲 法刑 法民 法繼承法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出的法律規定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規定國家性質、根本制度、根本任務等。思考:從內容上看,憲法與其他法律的有何區別?①從內容上看,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一般性的問題,是對刑事、民事、行政等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規定。2.憲法是國家根本法的原因/表現,與其他法律的區別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刑法》第一條法律條文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義務教育法》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請說說這三部法律的共同點?效力不同②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易錯提醒馬克思說:“憲法是法律的法律”。憲法是一切法律的總和( )憲法=義務教育法+環境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 )××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③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憲法制定遵循特定的制憲程序。憲法的修改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其他法律制定和修改只需依一般程序,由立法機關過半數通過。制定和修改法律憲法立法機關過半數通過人大常委會或1/5以上人大代表提議2/3以上人大代表通過①一方面是憲法的內容具有更廣泛的民意基礎。②另一方面可保障憲法的長期穩定性,使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健康發展。憲法嚴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何意義?為什么憲法是這棵樹的主干呢?母 法子 法樹木無主干,則失根本;樹木無枝條,則缺活力。憲法大樹④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①全面依法治國,保障憲法實施,必須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環境保護法刑 法民法通則立法法物權法刑事訴訟法婚姻法②憲法的規定具有原則性的特點,各種法律制度是對憲法規定的具體落實。有了憲法,我們國家為什么還要制定其他法律呢/為什么說“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③憲法是對公民基本權利的根本確認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實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從內容上看: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是對國家生活或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規定。②從法律效力上看: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其它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③從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加嚴格。④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2.憲法是國家根本法的原因/表現,與其他法律的區別堅持依憲治國憲法構成主要內容重要性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我國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我國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原因做法與其他法律的區別三點課堂小結1.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治國,必須首先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這是因為( )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②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③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所有問題,是所有法律的總和④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A達標檢測A2.下面漫畫體現了( )①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②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③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④憲法=行政法+訴訟法+刑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如果認為行政法規、監察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等同憲法法律相抵觸,都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審查建議。這一規定( )①有利于公民直接參與立法,保障人民民主權利②確認了人大及常委會行使監督憲法實施的職權③是我國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具體體現④有利于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確保國家法治統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