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師婺外12月作業效果檢查九年級社會答案一、判斷題1-8:TFTFFTFT二、選擇題9-13 CACAA 14-18 BAACC 19-23 ACABB 24-28 AABBD三、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52分。)29.(9分)(1)(3分)地位:從奴仆一躍成為時代的先導。(1分)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響。(2分)(2)(4分)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推翻英國殖民統治,追求人民自由、民族獨立。(1分)《獨立宣言》(1分)南北戰爭時期:黑人獲得自由和平等。(1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分)(3)(2分)社會政治變革(法國大革命;明治維新);科學技術的進步(無線電廣播、音樂錄制);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的需要;音樂家的努力。(任寫2點2分)30.(14分)(1)(3分)選取材料一,事件:新航路開辟;理由: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選取材料二,事件:工業革命;理由:工業革命使世界連為一個整體。消滅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國的孤立狀態。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形成了以資本主義國家為核心的世界市場,使歐美重要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工業強國,這些國家加緊了亞非拉地區的殖民擴張,同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增加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事件1分,理由2分)(2)(3分)實質: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之上,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1分)進步性表現:進一步反對封建專制制度,提倡理性,宣揚自由、平等、博愛、人權、法治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2分)(3)(5分)觀點一:工業革命推動大眾教育的發展。論述:工業革命時期機器的大規模使用,對勞動力的技能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1802年,法國便通過法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學校;德國也于19世紀初開始推行由初等學校到大學的系統教育體系;1870年后英國、法國更是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勞動力素質,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同時也推動了大眾教育的發展。綜上所述,工業革命推動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觀點二:工業革命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論述:19世紀中期,英國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強國。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不斷改進,生活質量與壽命不斷提高,19世紀前50年,英國人口從約900萬增加到約1800萬;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后來居上,超過英法,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國人口增長速度更為驚人。19世紀20年代,美國的人口約為1000萬,到1914年美國的人口已超過1億。綜上所述,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觀點三:工業革命推動城市環境的改善論述:工業革命后,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城市逐漸成為人類的主要活動空間,政府開始重視城市建設,19世紀中期不少國家開始用磚塊鋪設城市街道,城市街道狀況得到顯著改善;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煤氣燈、電燈先后為大城市的街道提供照明,街道上的馬車逐漸減少,有軌電車成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市的整體面貌得到極大改觀。綜上所述,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立,使城市環境得到改善。觀點四:工業革命推動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論述: 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在鐵路上試車成功,標志著鐵路時代的到來,這為社會提供了更加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1885年,德國機械工程師卡爾·本茨制成第一輛汽車,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綜上所述,工業革命推動了人類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4)(3分)創新之處:把商品、材料、貨幣、市場機制引進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1分)原因:①羨慕:西方經濟大危機的同時,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短時期內迅速實現工業化,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②蔑視:日、工農業比例嚴重失調,農業和輕工業生產長期落后,甚至停滯:b、蘇聯工業發展以忽視輕工業和犧牲農業為代價;c、對社會主義蘇聯的敵視。(2分)31.(9分)(1)(2分)一戰。(1分)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1分)(2)(2分)主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各國協同作戰,逐漸扭轉戰爭形勢;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獲得勝利,成為二戰的轉折點。(任寫一點2分)(3)(3分)冷戰/冷戰對峙局面基本形成。(1分)表現:美國:政治-杜魯門主義的發表;經濟-馬歇爾計劃的實施;軍事-北約組織建立。蘇聯:經濟-經濟互助委員會;軍事-華約成立。(兩點2分)(4)(2分)新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分)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1分)32.(9分)(1)(2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分)(2)(3分)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②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促進美麗廣州建設,推動綠色發展。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④堅持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⑤堅持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利用優勢產業發展境地。(任寫三點3分)(3)(2分)全球治理觀:共商共建共享(1分);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1分)(4)(2分)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個人素養;②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主動承擔責任。(從綠色、科技、對外交往等角度都可以,1點2分)33.(11分)(1)(4分)法治角度:有利于Y村實行依法治村,把社區的管理納入法治的軌道上來;有利于增強村民的法治觀念,營造“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民主角度:有利于提高了村干部的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村干部腐敗和濫用權力;有利于有利于增強村民的參政意識與參政熱情,實現民主管理。(任寫兩點4分)(2)(4分)現狀:金華市基礎教育發展還面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的挑戰意義:推進基礎教育的普及普惠和均衡發展,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實現黨的奮斗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使人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等。有利于實現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本題還可以從走向共同富裕的區其他角度作答。(任寫2點4分,沒寫現狀扣1分)(3)(3分)這些做法是對我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大膽嘗試,有利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有助于加大對中國非遺的宣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任寫1點2分)把家鄉傳統非遺系統整理,編寫成校本教材(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建議把非遺與現代用品進行有效融合;打造文旅新品牌,為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發展助力等等。(1分)浙師婺外12月作業效果檢查九年級社會試題卷出卷人:hy 審卷人:九年級社會備課組一、判斷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正確的涂T,錯誤的涂F)1. “《拿破侖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國革命的行政和社會的原則輸送出去,遠達伊利里亞和波蘭”。這反映了該法典傳播了大革命勝利成果。 ( )2.馬克思和恩格斯不斷總結歐洲工人運動,在批判地繼承前人思想精華,共同完成了《共產黨宣言》。這表明馬克思主義推動了巴黎公社的建立。 ( )3.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企業加大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科學也為企業帶來巨大盈利,可見第二次工業革命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 ( )4.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印度通過民主改革、埃及通過和平示威和武裝起義,墨西哥通過非暴力不合作來進行。 ( )5.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 ( )6.某村從“樟樹下議事”到“四議六步”民主議事法,不斷推動基層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 )7.《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應當堅持黨的領導、全面依法治國和公民當家作主相統一。( )8.我國面對機遇與挑戰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 )二、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9.在兩河流域的《吉爾美什》史詩中有關于洪水的記載,在埃及有《尼羅河頌》,在中國有“大禹治水”的傳說,這些都說明( )A.人類文明都分布于大河流域 B.早期文明因洪水泛濫而興盛C.大河與文明的產生密切相關 D.農業是人類文明產生的基礎10.公元前5世紀,雅典公民獲得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公民的成功“依賴于在大型公共集會上談話、論辯與說服的能力”。這一現象主要得益于雅典( )A.民主政治盛行 B.公民重視教育 C.海外貿易發達 D. 法治意識強烈11.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 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關于西歐中世紀大學的相關表述,正確的有( )①西歐城市的發展為大學的興起提供了物質保障②西歐中世紀大學完全擺脫了國王和教會的控制③西歐大學課的設置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④西歐中世紀大學擁有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和教育自主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貿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會、文化與世界經濟》一書中指出,甘蔗生產結合了亞洲植物、歐洲資本、非洲勞動力、美洲土壤,甘蔗成為不折不扣的國際性作物。這旨在說明“甘蔗生產” ( )A.是世界市場形成的產物 B.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C.是資本輸出時期的表現 D.折射殖民擴張的殘酷性13.《一千等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阿拉伯的民間故事集,其中的幾百個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對古代世界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據此可知( )A.文學創作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B.文學作品是第一手史料第 1 頁 共 6 頁15.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為英國現代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基礎,這主要是因為其( )A.制約了國王的權力 B.宜告國家獨立C.開啟了工業化進程 D.確立了共和政體16.《國際歌》: “奴隸們起來,起來,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體現了無產階級( )A.具有堅定的革命精神 B.登上世界政治舞臺C.推動德國革命的進程 D.擁有強大軍事力量17.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喬治·華盛頓”的主要原因是,他( )A.反抗英國殖民統治 B.解放黑人奴隸C.領導民族獨立運動 D.維護國家統一18.歷史事件不是孤立發展的,我們要善于發現不同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的聯系。下列歷史事件或現象存在因果關系的是 ( )A.二戰——華夫脫運動 B.啟蒙運動——俄國1861年改革C.明治維新———日本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D.南北矛盾——羅斯福新政19. “二十世紀初有兩場偉大的革命,一場是中國的辛亥革命,一場是俄國的二月革命,都是應當彪炳史冊的?!倍韲亩赂锩氨氡穬浴痹谟谄? )A.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 B.建立無產階級臨時政府C.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 D.滿足廣大民眾的要求20.據海關統計,2024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8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民營企業進出口13.67萬億元,增長10.9%。我國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是( )A.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中心 B. 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C. 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D. 毫不動搖鞏固公有制經濟發展21.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眻猿忠婪ㄖ螄鸵缘轮螄嘟Y合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下列材料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 )①國家施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傳承弘揚敬老、養老、助老傳統美德②“文明駕車禮讓行人”專項整治行動以來,文明禮讓的社會風尚日趨濃厚③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安全生產法》執法檢查,促進該法全面有效實施④“浙樣運動”體育公益行動聚合多方力量,合力推進體育公益事業發展23.國務院近日公布《節約用水條例》,該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作為我國首部節約用水的行政法規,這一條例的頒布有利于 ( )①促進全社會節約用水,減少水資源浪費②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缺水問題③保障國家水安全,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④落實生態要求,減少對資源的利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4.浙江與新疆阿克蘇“百校十萬’石榴籽’”工程啟動,浙阿的百所學校10萬名學生將通過締結友好學校、點亮微心愿等活動,掀起交往交流交融新熱潮。這一工程起到的作用是( )A. 維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 B. 推動祖國的和平統一事業C. 有力保障少數民族依法行使區域自治權 D. 促進特別行政區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第 2 頁 共 6 頁25.2024年是澳門回歸祖國的25周年。澳門經濟快速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進入世界前列。祖國始終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堅強后盾,澳門各界要把握好新發展機遇,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說明( )①“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取得成功 ②國家持續支持澳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③澳門的經濟發展全靠旅游業和種植業 ④當今的澳門己不需防范外部勢力干預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6.隨著“新時代,我在中國”“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等國際傳播項目和網絡主題活動的展開,共同奏響命運與共的時代強音,世界也將進一步了解中國、讀懂中國。這些活動啟示我們( )①做自信中國人,對文化有底氣 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③面對外來文化,一律拒之門外 ④堅守文化立場,傳承文化基因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7.右圖為甲骨文“和” “合”。 “和”為管樂器,本義是調和,后引申為和諧、和睦等;“合”本義為相親相愛,后演化為結合、融合等。和合是中華民族崇尚的精神追求與交往方式,下列選項中,能體現“和合”的有( )①主張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②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③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④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8.2024年3月18日至24日是第七個“瀾湄周”,也是瀾湄合作啟動八周年。8年來,中國與柬埔寨、緬甸、泰國、老撾、越南凝心聚力,共謀發展,已成為次區域合作的“金色樣板”。中國一直致力于瀾湄區域減貧,將合作成果惠及各國民眾,有力促進了瀾湄地區共同繁榮。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 和平與繁榮已經成為當今時代主題 B. 中國在瀾湄合作機制中起主導作用C. 體現了瀾湄各國間競爭的國際關系 D. 中國為促進地區發展努力承擔責任三、綜合題 (本大題有5小題,共52分。)29.音樂源于生活,是人類靈魂深處的語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9分)材料一 大革命賦予音樂家掙脫束縛、爭取自由和表露個性的精神。以前,音樂家受雇于宮廷、教會、城市和劇院,按雇主要求為特定的目的和場合創作音樂。大革命后,他們跟隨貝多芬走上“自由”音樂家的道路,其地位從奴仆一躍成為時代的先導。 ———摘編自沈旋等編著《西方音樂史簡編》(1) 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音樂家地位的變化及原因。 (3分)材料二獨立戰爭期間產生了大量戰歌, 不少戰歌采用 流行曲調, 填上新詞, 反映當時的情況。如嘲 諷英軍將領敗北, 贊揚“波士頓茶黨”的行動, 呼吁自由等。 南北戰爭時期, 黑人奴隸制被廢之前, 奴隸們在白人不在 場的情況下唱謳歌自由的歌曲: 現在他們公開唱這些歌 了, 如《我的行動不再受約來》《蓄奴制已廢除〉等。 ——摘編自衷華清譯《美國黑人音樂史》(2)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南北戰爭時期歌曲所反映美國民眾的時代訴求。為回應訴求,美國分別制定和發表了哪些文獻 (4分)材料三 (20世紀)無線電廣播和音樂錄制技術的巨大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們欣賞音樂的習慣。音樂更迅速,更簡便和更廣泛地傳插,提高了大眾文化藝術的欣賞水平。人們可以隨時聽到名家大師們完美的演奏,對音樂更加熱悉。 ——摘編自(法) 朗多爾米《西方音樂史》(3) 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影響音樂發展的因素。 (2分)30.15-20世紀,世界處于大變革之中。某班據此展開了探究學習,邀請你一起參與。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任務一:探源變革時間】觀點1:為什么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第 3 頁 共 6 頁地區中。各種族集團實際上以完全與世隔絕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 ———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觀點2:大工業……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因為它消失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國的孤立狀態。 ———— 摘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關于“世界歷史”何時開始的問題,眾說紛紜。請選取其中一個觀點,寫出“世界歷史”開始的事件并說明理由。 (3分)【任務二:探索變革思想】它是“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進步的變革”……它的意義不僅在于天才輩出……更因為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喚醒可以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勝利開辟了道路。 ————摘編自林之滿、蕭楓《波瀾壯闊的世界近代史》18世紀,啟蒙學者高舉理性與科學的大旗,猛烈抨擊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主義,宣揚自由、平等、博愛、人權和法治,強調發展科學、張揚個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國”。————摘編自高九江《啟蒙推動下的歐洲文明》(2)材料三中“它”的實質指什么,并根據材料四指出啟蒙運動相比于“它”進步性的表現。 (3分)【任務三:探究變革力量】1785年, 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 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1802 年法國通過法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學校。19世紀初德國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19 世紀20年代, 美國人口約為1000萬, 到1914年, 美國人口超過1億。1825年,由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拖著車廂載著450名乘客正式試車。19世紀前50年, 英國人口從約900萬增加到約1800萬。1851 年, 英國建成了總長約1萬千米的鐵路網。19世紀中期,城市的環境開始受到重視,人們開始用磚塊、碭鋪設城市的街道。1870 年以后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19世紀70年代,大城市的街道開始有了煤氣燈。電燈的發明使城市照明徹底改善。19 世紀中后期, 城市中出現了有軌電車。1885年, 德國機械工程師卡爾·本茨制成第一輛汽車。1903 年, 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3) 根據上述資料,圍繞“工業革命與社會變化”提煉觀點,加以論證。 (要求:觀點正確,至少列舉兩個史實,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5分)【任務四:探秘變革建設】(4) 從材料指出蘇俄“重大的突破”的創新之處,并分析“外部世界懷著蔑視和羨慕的復雜心情注視著蘇聯”的原因。 (3分)第 4 頁 共 6 頁31.20世紀以來,兩次世界大戰接連燃起,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際格局在戰爭與和平的交織中不斷演變,深刻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發展。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9分)【暫時緩和】【結成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個主要階段階段 時間 概況第一階段 1939 年至 1942 年末 先是德國人, 后是日本人獲得勝利和擴張第二階段 1942 年末至1943 年 同盟國開始反攻第三階段 1944 年至 1945 年 同盟國于 1945 年 8月取得最后勝利————阿德勒《世界文明史(下冊)》(2) 根據所學,說說推動戰爭由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轉化的主要原因。 (2分)(3)根據所學知識,推測上述照片的拍攝時期。并任舉兩例說明該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的表現。 (3分)【大勢所趨】當前,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不穩定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同時,世界多極化趨勢沒有根本改變,經濟全球化展現出新的韌性,維護多邊主義、加強溝通協作的呼聲更加強烈。對這一重大命題,我們要從人類共同利益出發,以負責任態度作出明智選擇。————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會開幕式演講(4)面對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說出中國面對當前世界變局提出的新理念,為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主張建設怎樣的世界 (2分)32.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901班同學擬圍繞“以高質量發展共創美好中國”為主題開展實踐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 (9分)【解碼發展密碼】2023年6月27 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指出: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年均經濟增長達到6.2%,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由2012年的11.3%提升到18%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一個較長的周期內,推動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行穩致遠。(1)寫出“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推動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行穩致遠”的根本所在。 (2分)第 5 頁 共 6 頁【推動示范引領】2023年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調研。以下是考察調研的部分信息。10 日, 湛江習近平在考察湛江 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強 調, 這片紅樹林是“國寶”, 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 加 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11 日, 茂名習近平在茂名市 柏橋村考察調研時指出,這里 是荔枝之鄉,優勢突出,要通 過發展荔枝等特色種植業,讓 人民過上殷實的生活。 12 日,廣州習近平到廣汽埃安了解企業突破關 鍵核心技術和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 色化等進展情況。他強調, 中國是一個大國, 要重視實體經濟, 關鍵核心技術要立足自主研 發, 也歡迎國際合作。(2)根據材料,談談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廣東的做法給其他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有何借鑒意義。(3分)【謀合作共贏】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倡導世界各國要“拉手”而不是“松手”,要“拆墻”而不是“筑墻”。應對共同挑戰,各國人民同舟共濟才是最有力的姿態,團結合作是最強大的武器。(3) 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所秉持的治理觀和新發展格局分別是什么 (2分)【吹響青春號角】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們如何“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2分)33.教育強省育英才,智匯浙江促共富。浙江人民克難攻堅、勇毅前行,努力把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圖景轉化為生動實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1分)材料一 杭州Y村是遠近羨慕的“美麗鄉村幸福家園”。Y村積極組織法進家庭、法進村戶活動; 專門設立法治宣傳組,加強對廣大民眾的法治教育。設置黨務政務公開欄; 實行干部民主評議制、定期審計和公開財務制度; 定期召開村民及村民代表會議,切實落實一事一議制度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1) 從民主與法治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杭州Y村做法的意義。 (4分)材料二 金華市大力實施“優教惠民助共富”行動,深入實施“縣中崛起” “一校一品”工程。面對基礎教育存在的不足,金東、永康、武義和磐安等地找差距補短板迎難而上,2023年多地通過了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省級評估。(2) 運用“走向共同富裕”知識,分析金華市大力實施“優教惠民助共富”行動的必要性。 (4分)材料三 浙江是非遺大省,擁有11個人類非遺項目,人類非遺項目數量繼續在全國各省(市、區) 中保持第一??梢驎r代變遷,不少非遺面臨困境。如何讓古老的非遺重煥生機 通過訪談,同學整理了如下舉措:舉措一 舉措二 舉措三 舉措四建立保護傳承基地,開 展搶救性紀錄, 建立健 全保護機制等工作 積極開展新生代傳承人培訓, 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技藝水 平 在產品中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時尚元素、 情感紐帶。青瓷產品“有禮有節茶具” 還被納入文化中國禮產品清單……(3) 延續文化血脈,深扎文化之根。簡述上述舉措的意義。并在“舉措四”中寫出能促使家鄉非遺更好傳承發展的具體建議,力求富有創意。 (不得照抄前面的舉措) (3分)第 6 頁 共 6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師婺外12月九年級社會答案.docx 浙師婺外12月九年級社會試題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