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12月份月考地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湘教版選擇性必修1+世界地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當地夏令時間7月26日19:30(法國統(tǒng)一使用東一區(qū)的區(qū)時;在夏令時期間,時間會被調快一小時),為期16天的第33屆夏季奧運會(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48°52′N)開幕。據此完成1~2題。1.第33屆奧運會開幕時,與巴黎處于同一日的范圍約占全球的A.1/2 B.3/4 C.5/6 D.7/82.第33屆奧運會期間A.巴黎日落方位由西北變?yōu)槲髂? B.莫斯科晝夜差值逐漸增大C.南非開普敦日出時間逐漸提前 D.地球的公轉速度逐漸變慢穹窿構造是一種特殊的褶皺地貌,形態(tài)大致呈圓形,是有利的儲油構造。部分穹窿構造形成的河流呈放射狀。下圖為褶皺與斷層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3.圖中地貌與穹窿構造類似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形成放射狀河流的穹窿構造A.中部低、四周高 B.可能與火山活動有關C.周邊巖石較致密 D.不易被河流侵蝕5.下列可能是由丙構造地貌形成的是A.長江中下游平原 B.青藏高原 C.馬里亞納海溝 D.汾河谷地西風急流是指西風帶強西風中心區(qū),性質冷濕,其位置年內不同。夏季東亞西風急流位置的變化會對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和太平洋副高位置產生影響,繼而導致夏季風和副高對我國的影響程度發(fā)生變化。圖1、圖2分別為不同年份6~7月東亞西風急流(實線區(qū)域)沿100°E~130°E位置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6~7題。圖1 圖26.當東亞西風急流位置如圖1所示時,我國南方地區(qū)夏季可能A.防洪壓力較大 B.地質災害頻繁C.高溫天氣多發(fā) D.大風天氣增多7.與圖1年份相比,圖2年份影響我國的夏季風A.勢力弱,位置偏南 B.勢力強,位置偏北C.勢力弱,位置偏北 D.勢力強,位置偏南蘇格蘭高地位于英國北部,由分裂的高原組成,曾被冰河時代的冰川覆蓋,如今峽谷和湖泊眾多。蘇格蘭高地雖位于人口密集的大不列顛島,但其人口密度卻低于同緯度的北歐國家瑞典和挪威等地區(qū)。下圖為蘇格蘭高地地理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8.蘇格蘭高地峽谷和湖泊的成因最可能是A.海浪侵蝕 B.風化作用 C.板塊張裂 D.冰川侵蝕9.蘇格蘭高地人口密度低于同緯度的瑞典和挪威等地區(qū),主要是因為蘇格蘭高地地區(qū)A.平地占比較少 B.終年低溫少雨C.經濟發(fā)展落后 D.土地石漠化嚴重五大湖流域的淡水儲量約占世界淡水資源的21%、美國淡水量的90%,是世界上最大的地表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動植物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但該湖區(qū)水污染嚴重,且該湖區(qū)每年的水體交換量不到1%。下圖為五大湖湖區(qū)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10~12題。10.五大湖湖區(qū)每年的水體交換量不到1%,主要是因為A.自凈能力差 B.水域面積小 C.湖水鹽度高 D.水域較封閉11.與五大湖湖區(qū)水污染嚴重關聯性最小的是A.人口密度大 B.過度開采石油 C.制造業(yè)發(fā)達 D.農業(yè)面源污染12.五大湖湖區(qū)水污染嚴重可能會導致①漁業(yè)過度捕撈 ②生物多樣性降低 ③外來生物入侵 ④可用地下水減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蘇里南位于南美洲北部,河流眾多,其位于颶風區(qū)之外,無重大自然災害。下圖為蘇里南地理位置及其概況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13.由圖可知,蘇里南A.水能資源豐富 B.河流自北向南流C.全年溫和多雨 D.地勢東高西低14.蘇里南無重大自然災害,主要影響因素是A.河流分布 B.地形地勢 C.地理位置 D.氣候類型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海陸分布示意圖,該區(qū)域煤炭資源豐富。據此完成15~16題。15.圖示地區(qū)A.跨經度較亞洲少 B.地表沒有任何陸地裸露C.冬季全部為極夜 D.為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16.該區(qū)域煤炭資源豐富,說明該區(qū)域曾經可能A.無冰川分布 B.氣候濕潤,森林廣布C.為一片海洋 D.地殼活躍,火山廣布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東北低山丘陵區(qū)因土層深厚肥沃,成為當地的主要農產區(qū),但高強度的農業(yè)墾殖和山地植被破壞導致該地區(qū)發(fā)育了眾多的侵蝕溝(如圖1所示)。研究發(fā)現,坡向對侵蝕溝發(fā)育強度影響較大。圖2為東北長白山中段(東北—西南走向)某地低山丘陵區(qū)不同坡向侵蝕溝密度分布示意圖,該地有季節(jié)性凍土分布。圖1 圖2(1)根據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原理,簡述東北低山丘陵區(qū)侵蝕溝的發(fā)育過程。(4分)(2)指出東北長白山中段低山丘陵區(qū)侵蝕溝密度分布狀況,并推測形成東坡和南坡侵蝕溝密度狀況的原因。(8分)(3)說明東北低山丘陵區(qū)侵蝕溝發(fā)育對當地人類生產生活及自然環(huán)境的危害。(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天然橡膠樹是一種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橡膠樹根淺、枝條脆,對水、肥需求量大,怕漬水,在溫度以下易受凍害。天然橡膠是制造輪胎、水管、手套、氣球等產品的重要原材料,在工業(yè)、國防、醫(yī)療衛(wèi)生、交通運輸、日常生活等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產國,種植面積居世界首位。下圖為印度尼西亞地理位置及其周邊地區(qū)示意圖。(1)簡述印度尼西亞發(fā)展天然橡膠樹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6分)(2)每年印度尼西亞的天然橡膠出現兩個高產期,簡述其原因。(6分)(3)近年來,印度尼西亞的天然橡膠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試分析這樣做給當地自然環(huán)境帶來的不利影響。(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北非作為世界性水資源嚴重匱乏地區(qū),區(qū)域內國家對水危機與糧食安全的應對高度重視。近年來,埃及積極推行水資源綜合管理,以平衡各方需求、應對氣候挑戰(zhàn),確保尼羅河水源的穩(wěn)定供應。其中,推廣參與式灌溉是埃及推行水資源綜合管理的重要舉措之一,該舉措強調農戶參與灌溉系統(tǒng)的決策和管理。下圖為埃及地理位置示意圖。(1)簡析北非水資源嚴重匱乏的自然原因。(6分)(2)簡述埃及積極推行水資源綜合管理的必要性。(6分)(3)說出埃及推廣參與式灌溉對農業(yè)生產的有利影響。(4分)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12月份月考·地理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B由上題分析可知,第33屆奧運會開幕時,東一區(qū)的區(qū)時為18:30,此時零時經線大致位于97.5°E,與巴黎處于同一日的范圍為97.5°E向西至180°,所以與巴黎處于同一日的地區(qū)約占全球的277.5°/360°≈3/4。2.C第33屆奧運會期間(大致為7月26日~8月11日),太陽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動,南非開普敦日出時間逐漸提前;莫斯科晝長夜短且晝漸短,晝夜差值逐漸減小;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巴黎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地球繞日公轉已過遠日點(7月初),公轉速度應逐漸變快。3.A由材料可知,穹窿構造屬于褶皺地貌,有利于油氣儲藏,則其應為背斜構造,甲地貌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故甲地貌與穹窿構造類似。4.B穹窿構造形成有放射狀的河流,說明其中部高、四周低,最可能是火山活動導致沉積巖向上拱起呈圓形背斜山地,河流從中部山地流向四周;穹窿構造為背斜,巖石易張裂,易被流水侵蝕。5.D由圖可知,丙地貌位于斷層相對下降部分,一般形成谷地,汾河谷地位于斷層相對下降一側,符合丙地貌形成過程;長江中下游平原由流水沉積形成;青藏高原與馬里亞納海溝由板塊碰撞擠壓形成。6.C圖1中東亞西風急流移動速度快,位置偏北,故夏季風移動速度快,勢力強,導致雨帶在我國南方停留時間較短,受太平洋副高影響時間長,南方地區(qū)盛行下沉的干燥氣流,降水減少,高溫天氣多發(fā)。7.A由圖可知,與圖1年份相比,圖2年份東亞西風急流移動速度慢,位置偏南;受東亞西風急流阻擋,夏季風移動速度慢,勢力弱,位置偏南。8.D結合材料分析可知,蘇格蘭高地曾被冰河時代的冰川覆蓋,后冰川融化,在流水和冰川侵蝕作用下,高原地區(qū)被分割為眾多峽谷和湖泊。9.A由圖可知,蘇格蘭高地地區(qū)高原山地分布面積廣,大部分地區(qū)海拔高、地勢起伏大,平地(谷地)占比較少,不利于工農業(yè)生產和居住生活,導致該地區(qū)人口密度低于同緯度的瑞典和挪威等地區(qū);蘇格蘭高地位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終年溫和濕潤。10.D由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五大湖湖區(qū)水域面積大,但水域較為封閉,外流河數量極少,外流水量有限,導致每年的水體交換量不到1%。11.B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五大湖湖區(qū)為北美傳統(tǒng)老工業(yè)區(qū),制造業(yè)發(fā)達、人口密度大,工業(yè)污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多,加之農業(yè)發(fā)達,農業(yè)面源污染嚴重,導致其水污染嚴重;五大湖湖區(qū)煤炭、鐵礦及水資源豐富。12.C五大湖湖區(qū)水污染嚴重,水域環(huán)境惡化,會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地下水污染加劇,可用地下水減少。13.A由圖可知,蘇里南地勢整體西高東低,地勢起伏較大,水能資源豐富;河流大致自南向北流;蘇里南大部分地區(qū)為熱帶雨林氣候,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14.C由圖可知,蘇里南位于赤道附近,不受地轉偏向力影響,難以形成大風等天氣,使得其位于颶風區(qū)之外,無重大自然災害。15.D圖示區(qū)域為南極地區(qū),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南極洲跨經度360°,亞洲跨經度164°,南極大陸跨經度較多;南極洲有部分陸地裸露;南極半島部分地區(qū)位于南極圈北側,冬季不會出現極夜現象。16.B煤炭的形成需要有暖濕的環(huán)境與大片的森林,可以推測南極洲曾經氣候濕潤,森林廣布。17.(1)低山丘陵區(qū)人類活動頻繁,山地植被被破壞,坡面徑流增多,山地徑流匯集不斷沖刷坡面土壤,低地或溝壑區(qū)的土壤被流水侵蝕嚴重,土層變薄,土壤流失,形成侵蝕溝。(合理即可,4分)(2)分布狀況:侵蝕溝密度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東坡、南坡和西南坡;北坡和西北坡分布較少。(每條2分,答對2條得4分,共4分)原因:東坡和南坡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量大,對土壤侵蝕強度大;東坡和南坡位于陽坡,白天接受太陽輻射多,晝夜溫差大,冬季凍融頻繁,土壤易流失;東坡和南坡地勢起伏大,流水侵蝕作用強;水熱條件好,農業(yè)活動強度大,坡面水土流失嚴重。(每條2分,答對2條得4分,共4分)(3)降低土壤肥力,導致農業(yè)減產;土壤被沖刷,巖石裸露,易引發(fā)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水流易沿侵蝕溝匯集,引發(fā)山區(qū)洪水,威脅當地生命財產安全;植被遭到破壞,加劇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等。(每條2分,答對3條得6分,共6分)18.(1)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水熱充足;常年受赤道低壓控制,風力較小;大多數島嶼地勢傾斜,坡度適當,有利于排水;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沃等。(每條2分,答對3條得6分,共6分)(2)印度尼西亞地跨南北半球,受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影響,南北半球不同的氣候特點決定了印度尼西亞的橡膠生產規(guī)律也具有南北不同的特點,受氣候影響,北半球的高產期與南半球的高產期不同,故每年會出現兩個高產期。(6分)(3)原始林地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橡膠樹根淺,涵養(yǎng)水源能力低,可能導致水土流失加劇;使得地表徑流變化大,易形成洪澇等自然災害。(每條2分,共6分)19.(1)大部分地區(qū)位于熱帶沙漠氣候區(qū),氣候干旱,高溫少雨、蒸發(fā)量大;河流、湖泊少,地表水缺乏;沙漠廣布,地表水易滲漏,且難以保存于土壤中等。(每條2分,共6分)(2)埃及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且伴隨人口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用水需求不斷增加;氣候變化導致降水異常、極端天氣多發(fā),加劇水資源緊張局勢;尼羅河作為共享資源,需要與流域內國家展開合作與有效治理等。(每條3分,答對2條得6分,共6分)(3)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緩解農業(yè)用水不足;提升灌溉系統(tǒng)的效率,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調動農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利于農產品質量和產量的提升等。(每條2分,答對2條得4分,共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