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化學二輪復習 板塊Ⅱ 常見無機物的性質與轉化 題型突破1 化學與STSE、傳統文化(課件 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化學二輪復習 板塊Ⅱ 常見無機物的性質與轉化 題型突破1 化學與STSE、傳統文化(課件 練習)

資源簡介

題型突破1 化學與STSE、傳統文化
1.(2024·安徽卷)青少年幫廚既可培養勞動習慣,也能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下列有關解釋合理的是(  )
A.清洗鐵鍋后及時擦干,能減緩鐵鍋因發生吸氧腐蝕而生銹
B.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鹽,能避免NaCl長時間受熱而分解
C.將白糖熬制成焦糖汁,利用蔗糖高溫下充分炭化為食物增色
D.制作面點時加入食用純堿,利用NaHCO3中和發酵過程產生的酸
2.(2024·湖北卷)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下列化學原理描述錯誤的是(  )
發明 關鍵操作 化學原理
A 制墨 松木在窯內燜燒 發生不完全燃燒
B 陶瓷 黏土高溫燒結 形成新的化學鍵
C 造紙 草木灰水浸泡樹皮 促進纖維素溶解
D 火藥 硫黃、硝石和木炭混合,點燃 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3.(2023·廣東卷)“高山流水覓知音”。下列中國古樂器中,主要由硅酸鹽材料制成的是(  )
A.九霄環佩木古琴 B.裴李崗文化骨笛 C.商朝后期陶塤 D.曾侯乙青銅編鐘
4.(2023·湖南卷)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化學與文化傳承密不可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青銅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質為合金
B.長沙走馬樓出土的竹木簡牘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C.蔡倫采用堿液蒸煮制漿法造紙,該過程不涉及化學變化
D.銅官窯彩瓷是以黏土為主要原料,經高溫燒結而成
5.(2022·山東卷)古醫典富載化學知識,下述之物見其氧化性者為(  )
A.金(Au):“雖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
C.石硫黃(S):“能化……銀、銅、鐵,奇物”
D.石鐘乳(CaCO3):“色黃,以苦酒(醋)洗刷則白”
一、化學與STSE
1.化學與生活
(1)無機鹽凈水劑
氯化鐵、硫酸鐵、高鐵酸鉀、硫酸鋁、氯化鋁、明礬。
(2)常見的消毒劑
①含氯消毒劑:氯氣、漂白粉、漂白液、漂粉精。
②過氧化物:過氧化氫(H2O2)、過氧乙酸(CH3COOOH)。
③其他:二氧化氯、臭氧、SO2、KMnO4、75%酒精、苯酚。
(3)漂白劑
漂白粉、漂白液、漂粉精、SO2、過氧化氫、過氧化鈉、臭氧、活性炭。
(4)干燥劑
食品干燥劑:生石灰、硅膠。
2.化學與能源
(1)清潔能源——天然氣、氫氣等在燃燒時不產生煙塵的能源。
(2)化石能源——天然氣、石油和煤等能源。
(3)綠色能源——不產生負效應的能源,如氫能、風能、太陽能等。
(4)新能源——最新開發利用的能源,如氫能、風能、太陽能等。
3.化學與材料、科技
材料 舉例 說明
金屬及合 金材料 鎂鋁合金、不銹鋼、青銅、黃銅等 ①鋁合金具有強度大、密度小、耐腐蝕等優點; ②保護金屬要使被保護的金屬作原電池的正極或電解池的陰極
無機非 金屬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光導纖維、新型陶瓷材料 生活中的硅酸鹽材料有水泥、玻璃和陶瓷等
有機 高分 子材 料 天然 材料 棉花、羊毛、蠶絲、天然橡膠等 ①合成纖維:醋酸纖維等;再生纖維:黏膠纖維等; ②聚乙烯、聚氯乙烯都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褪色
合成 材料 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合成纖維:滌綸、錦綸、腈綸、丙綸、維綸、尼龍66等
合成橡膠:丁苯橡膠、氯丁橡膠等
復合材料 玻璃鋼 復合材料比原單一材料有更優越的性能
4.化學與環境保護
(1)綠色化學理念
綠色 化學 理念 (預防 優于 治理) 核心 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又稱為“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或“清潔化學”
從環境 觀點看 強調從源頭上消除污染(從一開始就避免污染物的產生)
從經濟 觀點看 提倡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降低生產成本(盡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熱點 原子經濟性反應——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原子利用率為100%,對應無機、有機反應類型分別是化合反應、加成反應。
(2)常見的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 形成的主要原因
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甲烷等
白色污染 塑料制品
霧霾 PM2.5
光化學煙霧 氮氧化物(NOx)和碳氫化合物
酸雨(pH<5.6)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
臭氧層空洞 氟氯代烷
重金屬污染 銅、汞(Hg)、鎘(Cd)、鉻、鉛等離子
赤潮、水華 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工、農業及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室內污染 甲醛、苯、放射性元素氡等
5.化學與食品安全、醫藥健康
(1)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苯甲酸鈉、亞硝酸鈉、食鹽;抗氧化劑——維生素C;膨松劑——碳酸氫鈉、碳酸氫銨;營養強化劑——加碘鹽,一般添加KIO3(性質較穩定)。
(2)抗胃酸藥:作用是中和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如碳酸氫鈉(小蘇打)、氫氧化鋁(胃舒平)、碳酸鈣、三硅酸鎂(Mg2Si3O8)等。
二、化學與傳統文化
1.傳統文化涉及“物質”的判斷
根據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質的性質,判斷是哪種物質。
(1)“有硇水者,剪銀塊投之,則旋而為水”,其“硇水”指的是_______。
(2)藥物“鼻沖水”條目下寫道:“貯以玻璃瓶,緊塞其口,勿使泄氣,則藥力不減,氣甚辛烈,觸人腦,非有病不可嗅”,這里的“鼻沖水”指的是_______。
(3)《漢書》中“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里的“洧水”指的是_______。
(4)《抱樸子內篇·黃白》中“曾青涂鐵,鐵赤如銅”,其“曾青”是可溶性_______鹽。
(5)《本草綱目》中“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堿浣衣”中的堿是_______。
(6)《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_______。
(7)《夢溪筆談·器用》中“古人以劑鋼為刃,柔鐵為莖干,不爾則多斷折”的“劑鋼”是指_______的合金。
(8)《天工開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間絲、麻、裘、褐皆具素質……”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______。
(9)古籍中對“鍮石”有如下記載:“鍮石,自然銅之精也。今爐甘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鋅)煉成者,假鍮也”。其_____________________合金。
2.傳統文化涉及“變化”的判斷
由古代文獻記載的內容,聯系化學反應,判斷是否為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判斷化學反應的類型,如置換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如“烈火焚燒若等閑”,該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碳酸鈣的分解。“熬膽礬(CuSO4·5H2O)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涉及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反應和_______反應。
3.傳統文化涉及“分離”方法的判斷
根據過程判斷分離和提純的常見方法,如蒸餾、蒸發、升華、萃取等。如“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槽入甑,蒸令氣上……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該過程涉及_______操作;“……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煎煉”涉及_______操作。
1.(2024·湖南長沙二模)綠色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B.為滿足工業發展的需求,要采用新技術快速開采煤、石油、天然氣
C.城市公交采用電動機車替代燃油機車,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利于推動綠色發展
D.化工企業應確保“三廢”處理設施各個環節及裝置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實現“三廢”穩定達標排放
2.(2024·山東臨沂期中)唐代趙蕤所題《嫘祖圣地》碑文記載:“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歿世不忘”。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絲綢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不能高溫燙熨
B.“抽絲編絹”涉及化學變化
C.蠶絲和棉纖維都是天然高分子,用灼燒法無法鑒別
D.蠶絲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
3.(2024·青海西寧一模)有中國“人造太陽”之稱的EAST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403秒。EAST全稱為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該裝置中真空杜瓦的制作材料含304 L不銹鋼和玻璃鋼。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發電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B.制作真空杜瓦的304 L不銹鋼中所含元素均為金屬元素
C.玻璃鋼能有效地保持絕熱空間的真空度,玻璃鋼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
D.核聚變將為我們提供綠色的、沒有任何排放的、安全的、可以無限利用的能源
4.(2024·天津和平一模)2024年2月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內蒙古召開,見證了中國冰雪運動的“熱辣滾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場館的照明、運行均由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提供,有利于實現碳達峰
B.速滑競賽服采用的聚氨酯材料是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
C.冬運會場館建設大量使用到了太陽能,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D.冬運會采用了先進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比傳統制冷劑氟利昂更加環保
5.(2024·山東濟南期中)樸(pò)硝也稱芒硝,《本草衍義》中記載的精煉方法:“臘月中出新瓦罐,滿注熱水,用樸硝二升,投湯中,攪散,掛北檐下,俟消(同“硝”)滲出罐外,羽收之”。該精煉操作中未涉及的過程是(  )
A.萃取、分液 B.攪拌混合
C.冷卻結晶 D.加熱溶解
6.(2024·黑龍江哈爾濱二模)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通過燃煤脫硫技術減少煤燃燒造成的污染,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B.污水處理廠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以減少水污染
C.利用微生物可以將CO2合成油脂,從而實現由無機小分子向有機高分子的轉變
D.在制備有機物時,應盡量采用取代反應等理想的“原子經濟性”反應
7.(2024·陜西渭南期末)化學與生產、生活、環境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汽車限行”從環境視角分析利大于弊
B.長期施用銨態氮肥,會使土壤酸化,導致土壤板結
C.將潔廁劑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既有利于除污垢又有利于殺菌消毒
D.屠呦呦研究小組通過萃取得到抗瘧新藥青蒿素,幫助很多人擺脫了瘧疾的威脅
題型突破1 化學與STSE、傳統文化
1.(2024·安徽卷)青少年幫廚既可培養勞動習慣,也能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下列有關解釋合理的是(  )
A.清洗鐵鍋后及時擦干,能減緩鐵鍋因發生吸氧腐蝕而生銹
B.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鹽,能避免NaCl長時間受熱而分解
C.將白糖熬制成焦糖汁,利用蔗糖高溫下充分炭化為食物增色
D.制作面點時加入食用純堿,利用NaHCO3中和發酵過程產生的酸
答案 A
解析 清洗鐵鍋后及時擦干,沒有電解質溶液,無法形成原電池,可以減緩鐵鍋因發生吸氧腐蝕而生銹,A項正確;NaCl性質穩定,受熱不易分解,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鹽,目的是防止食鹽中的KIO3受熱分解,B項錯誤;將白糖(主要成分是蔗糖)熬制成焦糖汁,是蔗糖經過復雜的分解、脫水等過程得到的,蔗糖沒有炭化,C項錯誤;制作面點時加入食用純堿,利用Na2CO3中和發酵過程產生的酸,D項錯誤。
2.(2024·湖北卷)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下列化學原理描述錯誤的是(  )
發明 關鍵操作 化學原理
A 制墨 松木在窯內燜燒 發生不完全燃燒
B 陶瓷 黏土高溫燒結 形成新的化學鍵
C 造紙 草木灰水浸泡樹皮 促進纖維素溶解
D 火藥 硫黃、硝石和木炭混合,點燃 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松木在窯內燜燒可知,燃燒時空氣的量不足,松木發生不完全燃燒,A正確;黏土燒成陶瓷的過程中有化學變化發生,因此有新的化學鍵形成,B正確;用草木灰水(主要成分為碳酸鉀,水解使溶液呈堿性)浸泡樹皮可促進木質素的溶解,纖維素不溶于水,在堿性條件下不水解,故C錯誤;火藥點燃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NO3+S+3CK2S+N2↑+3CO2↑,是氧化還原反應,D正確。
3.(2023·廣東卷)“高山流水覓知音”。下列中國古樂器中,主要由硅酸鹽材料制成的是(  )
A.九霄環佩木古琴 B.裴李崗文化骨笛 C.商朝后期陶塤 D.曾侯乙青銅編鐘
答案 C
解析 A.九霄環佩木古琴主要構成是木材,弦由動物筋制得,A錯誤;B.裴李崗文化骨笛由動物骨骼構成,B錯誤;C.商朝后期陶塤屬于陶瓷,由硅酸鹽制成,C正確;D.曾侯乙青銅編鐘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錯誤。
4.(2023·湖南卷)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化學與文化傳承密不可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青銅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質為合金
B.長沙走馬樓出土的竹木簡牘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C.蔡倫采用堿液蒸煮制漿法造紙,該過程不涉及化學變化
D.銅官窯彩瓷是以黏土為主要原料,經高溫燒結而成
答案 C
解析 A.四羊方尊由青銅制成,青銅屬合金,A正確;B.竹木簡牘由竹子、木頭等原料制成,竹子、木頭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B正確;C.蔡倫用堿液制漿法造紙,將原料放在堿液中蒸煮,原料在堿性環境下發生反應使原有的粗漿纖維變成細漿,該過程涉及化學變化,C錯誤;D.陶瓷是利用黏土在高溫下燒結定型生成硅酸鹽,D正確。
5.(2022·山東卷)古醫典富載化學知識,下述之物見其氧化性者為(  )
A.金(Au):“雖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
C.石硫黃(S):“能化……銀、銅、鐵,奇物”
D.石鐘乳(CaCO3):“色黃,以苦酒(醋)洗刷則白”
答案 C
解析 A.金“雖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單質在空氣中被火灼燒也不反應,說明金的化學性質很穩定,與其氧化性無關,A不合題意;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應放熱,產生大量的水蒸氣,而CaO由塊狀變為粉末狀,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與其氧化性無關,B不合題意;C.石硫黃即S:“能化……銀、銅、鐵,奇物”是指2Ag+SAg2S、Fe+SFeS、2Cu+SCu2S,反應中S作氧化劑,與其氧化性有關,C符合題意;D.石鐘乳(CaCO3):“色黃,以苦酒(醋)洗刷則白”是指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與其氧化性無關,D不合題意。
命題立意:化學與STSE類試題是以生活中的化學知識為載體,考查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事實。主要涉及物質的類別、性質及其應用的必備知識,可以充分發揮高考對教學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的復習備考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傳統文化類試題是以我國古代化學生活工藝古典書籍為素材,截取某一物質制備、性質或分離提純的關鍵文字敘述,突出考查物質的成分、類別、性質、制法等基礎知識。此類試題對能力要求較低,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論證能力。
一、化學與STSE
1.化學與生活
(1)無機鹽凈水劑
氯化鐵、硫酸鐵、高鐵酸鉀、硫酸鋁、氯化鋁、明礬。
(2)常見的消毒劑
①含氯消毒劑:氯氣、漂白粉、漂白液、漂粉精。
②過氧化物:過氧化氫(H2O2)、過氧乙酸(CH3COOOH)。
③其他:二氧化氯、臭氧、SO2、KMnO4、75%酒精、苯酚。
(3)漂白劑
漂白粉、漂白液、漂粉精、SO2、過氧化氫、過氧化鈉、臭氧、活性炭。
(4)干燥劑
食品干燥劑:生石灰、硅膠。
2.化學與能源
(1)清潔能源——天然氣、氫氣等在燃燒時不產生煙塵的能源。
(2)化石能源——天然氣、石油和煤等能源。
(3)綠色能源——不產生負效應的能源,如氫能、風能、太陽能等。
(4)新能源——最新開發利用的能源,如氫能、風能、太陽能等。
3.化學與材料、科技
材料 舉例 說明
金屬及合 金材料 鎂鋁合金、不銹鋼、青銅、黃銅等 ①鋁合金具有強度大、密度小、耐腐蝕等優點; ②保護金屬要使被保護的金屬作原電池的正極或電解池的陰極
無機非 金屬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光導纖維、新型陶瓷材料 生活中的硅酸鹽材料有水泥、玻璃和陶瓷等
有機 高分 子材 料 天然 材料 棉花、羊毛、蠶絲、天然橡膠等 ①合成纖維:醋酸纖維等;再生纖維:黏膠纖維等; ②聚乙烯、聚氯乙烯都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褪色
合成 材料 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合成纖維:滌綸、錦綸、腈綸、丙綸、維綸、尼龍66等
合成橡膠:丁苯橡膠、氯丁橡膠等
復合材料 玻璃鋼 復合材料比原單一材料有更優越的性能
4.化學與環境保護
(1)綠色化學理念
綠色 化學 理念 (預防 優于 治理) 核心 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又稱為“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或“清潔化學”
從環境 觀點看 強調從源頭上消除污染(從一開始就避免污染物的產生)
從經濟 觀點看 提倡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降低生產成本(盡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熱點 原子經濟性反應——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原子利用率為100%,對應無機、有機反應類型分別是化合反應、加成反應。
(2)常見的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 形成的主要原因
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甲烷等
白色污染 塑料制品
霧霾 PM2.5
光化學煙霧 氮氧化物(NOx)和碳氫化合物
酸雨(pH<5.6)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
臭氧層空洞 氟氯代烷
重金屬污染 銅、汞(Hg)、鎘(Cd)、鉻、鉛等離子
赤潮、水華 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工、農業及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室內污染 甲醛、苯、放射性元素氡等
5.化學與食品安全、醫藥健康
(1)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苯甲酸鈉、亞硝酸鈉、食鹽;抗氧化劑——維生素C;膨松劑——碳酸氫鈉、碳酸氫銨;營養強化劑——加碘鹽,一般添加KIO3(性質較穩定)。
(2)抗胃酸藥:作用是中和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如碳酸氫鈉(小蘇打)、氫氧化鋁(胃舒平)、碳酸鈣、三硅酸鎂(Mg2Si3O8)等。
二、化學與傳統文化
1.傳統文化涉及“物質”的判斷
根據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質的性質,判斷是哪種物質。
(1)“有硇水者,剪銀塊投之,則旋而為水”,其“硇水”指的是硝酸。
(2)藥物“鼻沖水”條目下寫道:“貯以玻璃瓶,緊塞其口,勿使泄氣,則藥力不減,氣甚辛烈,觸人腦,非有病不可嗅”,這里的“鼻沖水”指的是氨水。
(3)《漢書》中“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4)《抱樸子內篇·黃白》中“曾青涂鐵,鐵赤如銅”,其“曾青”是可溶性銅鹽。
(5)《本草綱目》中“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堿浣衣”中的堿是K2CO3。
(6)《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7)《夢溪筆談·器用》中“古人以劑鋼為刃,柔鐵為莖干,不爾則多斷折”的“劑鋼”是指鐵的合金。
(8)《天工開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間絲、麻、裘、褐皆具素質……”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9)古籍中對“鍮石”有如下記載:“鍮石,自然銅之精也。今爐甘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鋅)煉成者,假鍮也”。其“鍮石”指銅單質,“假鍮”指銅的合金。
2.傳統文化涉及“變化”的判斷
由古代文獻記載的內容,聯系化學反應,判斷是否為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判斷化學反應的類型,如置換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如“烈火焚燒若等閑”,該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碳酸鈣的分解。“熬膽礬(CuSO4·5H2O)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涉及的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
3.傳統文化涉及“分離”方法的判斷
根據過程判斷分離和提純的常見方法,如蒸餾、蒸發、升華、萃取等。如“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槽入甑,蒸令氣上……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該過程涉及蒸餾操作;“……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煎煉”涉及蒸發結晶操作。
1.(2024·湖南長沙二模)綠色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B.為滿足工業發展的需求,要采用新技術快速開采煤、石油、天然氣
C.城市公交采用電動機車替代燃油機車,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利于推動綠色發展
D.化工企業應確保“三廢”處理設施各個環節及裝置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實現“三廢”穩定達標排放
答案 B
解析 A.對多種生態體系的保護,能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正確;B.煤、石油、天然氣燃燒會加劇環境污染,不利于綠色發展,錯誤;C.城市公交采用電動機車替代燃油機車,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正確;D.廢氣、廢液、廢渣“三廢”達標排放,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綠色發展,正確。
2.(2024·山東臨沂期中)唐代趙蕤所題《嫘祖圣地》碑文記載:“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歿世不忘”。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絲綢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不能高溫燙熨
B.“抽絲編絹”涉及化學變化
C.蠶絲和棉纖維都是天然高分子,用灼燒法無法鑒別
D.蠶絲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
答案 A
解析 絲綢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不能高溫燙熨,否則會因蛋白質變性而造成破損,故A正確;“抽絲編絹”是將蠶繭抽成線,再編制成絹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用灼燒的方法能夠鑒別蛋白質和纖維素,故C錯誤;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是氨基酸,故D錯誤。
3.(2024·青海西寧一模)有中國“人造太陽”之稱的EAST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403秒。EAST全稱為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該裝置中真空杜瓦的制作材料含304 L不銹鋼和玻璃鋼。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發電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B.制作真空杜瓦的304 L不銹鋼中所含元素均為金屬元素
C.玻璃鋼能有效地保持絕熱空間的真空度,玻璃鋼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
D.核聚變將為我們提供綠色的、沒有任何排放的、安全的、可以無限利用的能源
答案 D
解析 核聚變為核反應,核反應不屬于化學變化,故核能不是化學能,A錯誤;不銹鋼為鐵的合金,其中還含有碳元素,B錯誤;玻璃鋼一般指用玻璃纖維增強不飽和聚酯、環氧樹脂與酚醛樹脂基體,以玻璃纖維或其制品作增強材料的增強塑料,稱為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屬于復合材料,C錯誤;核聚變將為我們提供綠色的、沒有任何排放的、安全的、可以無限利用的能源,D正確。
4.(2024·天津和平一模)2024年2月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內蒙古召開,見證了中國冰雪運動的“熱辣滾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場館的照明、運行均由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提供,有利于實現碳達峰
B.速滑競賽服采用的聚氨酯材料是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
C.冬運會場館建設大量使用到了太陽能,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D.冬運會采用了先進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比傳統制冷劑氟利昂更加環保
答案 C
解析 場館的照明、運行均由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提供,以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減少CO2的排放,故有利于實現碳達峰,A正確;速滑競賽服采用的聚氨酯材料是一種合成纖維,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B正確;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材料是晶體硅,C錯誤;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導致臭氧層空洞的環境問題,采用二氧化碳制冰技術,比傳統制冷劑氟利昂更加環保,D正確。
5.(2024·山東濟南期中)樸(pò)硝也稱芒硝,《本草衍義》中記載的精煉方法:“臘月中出新瓦罐,滿注熱水,用樸硝二升,投湯中,攪散,掛北檐下,俟消(同“硝”)滲出罐外,羽收之”。該精煉操作中未涉及的過程是(  )
A.萃取、分液 B.攪拌混合
C.冷卻結晶 D.加熱溶解
答案 A
解析 “臘月中出新瓦罐,滿注熱水,用樸硝二升,投湯中,攪散,掛北檐下,俟消滲出罐外,羽收之。”意思是在天寒地凍的臘月天,向一個未使用過的瓦罐中注入熱水,取2升(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和現在的“升”意義不同)粗樸硝加入熱水中,充分攪拌溶解,將瓦罐掛在比較寒冷的北屋檐下,冷卻,樸硝就會滲出瓦罐而結晶,用羽毛刮下來,即得純凈的樸硝。該過程中涉及加熱溶解、攪拌混合、冷卻結晶,沒有涉及萃取和分液的過程。
6.(2024·黑龍江哈爾濱二模)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通過燃煤脫硫技術減少煤燃燒造成的污染,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B.污水處理廠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以減少水污染
C.利用微生物可以將CO2合成油脂,從而實現由無機小分子向有機高分子的轉變
D.在制備有機物時,應盡量采用取代反應等理想的“原子經濟性”反應
答案 B
解析 通過燃煤脫硫技術減少煤燃燒造成的污染,是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不能實現“碳中和”,A不合理;污水處理廠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以減少水污染,B合理;油脂不是有機高分子,C不合理;取代反應不是“原子經濟性”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為“原子經濟性”反應,D不合理。
7.(2024·陜西渭南期末)化學與生產、生活、環境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汽車限行”從環境視角分析利大于弊
B.長期施用銨態氮肥,會使土壤酸化,導致土壤板結
C.將潔廁劑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既有利于除污垢又有利于殺菌消毒
D.屠呦呦研究小組通過萃取得到抗瘧新藥青蒿素,幫助很多人擺脫了瘧疾的威脅
答案 C
解析 A.“汽車限行”可以減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從環境視角分析利大于弊,正確;B.長期施用銨態氮肥,銨根離子水解呈酸性,會使土壤酸化,導致土壤板結,正確;C.潔廁劑和84消毒液不能一起使用,否則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氯氣,對健康極為不利,錯誤;D.屠呦呦研究小組通過萃取得到抗瘧新藥青蒿素,幫助很多人擺脫了瘧疾的威脅,正確。(共35張PPT)
第一篇 新高考題型突破
板塊Ⅱ 常見無機物的性質與轉化
題型突破選擇題 題型突破1 化學與STSE、傳統文化
真題導航
核心整合
模擬預測
1.(2024·安徽卷)青少年幫廚既可培養勞動習慣,也能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下列有關解釋合理的是(  )
A.清洗鐵鍋后及時擦干,能減緩鐵鍋因發生吸氧腐蝕而生銹
B.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鹽,能避免NaCl長時間受熱而分解
C.將白糖熬制成焦糖汁,利用蔗糖高溫下充分炭化為食物增色
D.制作面點時加入食用純堿,利用NaHCO3中和發酵過程產生的酸
A
解析 清洗鐵鍋后及時擦干,沒有電解質溶液,無法形成原電池,可以減緩鐵鍋因發生吸氧腐蝕而生銹,A項正確;NaCl性質穩定,受熱不易分解,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鹽,目的是防止食鹽中的KIO3受熱分解,B項錯誤;將白糖(主要成分是蔗糖)熬制成焦糖汁,是蔗糖經過復雜的分解、脫水等過程得到的,蔗糖沒有炭化,C項錯誤;制作面點時加入食用純堿,利用Na2CO3中和發酵過程產生的酸,D項錯誤。
2.(2024·湖北卷)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下列化學原理描述錯誤的是(  )
C
發明 關鍵操作 化學原理
A 制墨 松木在窯內燜燒 發生不完全燃燒
B 陶瓷 黏土高溫燒結 形成新的化學鍵
C 造紙 草木灰水浸泡樹皮 促進纖維素溶解
D 火藥 硫黃、硝石和木炭混合,點燃 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3.(2023·廣東卷)“高山流水覓知音”。下列中國古樂器中,主要由硅酸鹽材料制成的是(  )
C
A.九霄環佩木古琴 B.裴李崗文化骨笛 C.商朝后期陶塤 D.曾侯乙青銅編鐘
解析 A.九霄環佩木古琴主要構成是木材,弦由動物筋制得,A錯誤;B.裴李崗文化骨笛由動物骨骼構成,B錯誤;C.商朝后期陶塤屬于陶瓷,由硅酸鹽制成,C正確;D.曾侯乙青銅編鐘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錯誤。
4.(2023·湖南卷)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化學與文化傳承密不可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青銅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質為合金
B.長沙走馬樓出土的竹木簡牘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C.蔡倫采用堿液蒸煮制漿法造紙,該過程不涉及化學變化
D.銅官窯彩瓷是以黏土為主要原料,經高溫燒結而成
C
解析 A.四羊方尊由青銅制成,青銅屬合金,A正確;B.竹木簡牘由竹子、木頭等原料制成,竹子、木頭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B正確;C.蔡倫用堿液制漿法造紙,將原料放在堿液中蒸煮,原料在堿性環境下發生反應使原有的粗漿纖維變成細漿,該過程涉及化學變化,C錯誤;D.陶瓷是利用黏土在高溫下燒結定型生成硅酸鹽,D正確。
5.(2022·山東卷)古醫典富載化學知識,下述之物見其氧化性者為(  )
A.金(Au):“雖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
C.石硫黃(S):“能化……銀、銅、鐵,奇物”
D.石鐘乳(CaCO3):“色黃,以苦酒(醋)洗刷則白”
C
命題立意:化學與STSE類試題是以生活中的化學知識為載體,考查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事實。主要涉及物質的類別、性質及其應用的必備知識,可以充分發揮高考對教學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的復習備考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傳統文化類試題是以我國古代化學生活工藝古典書籍為素材,截取某一物質制備、性質或分離提純的關鍵文字敘述,突出考查物質的成分、類別、性質、制法等基礎知識。此類試題對能力要求較低,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論證能力。
一、化學與STSE
1.化學與生活
(1)無機鹽凈水劑
氯化鐵、硫酸鐵、高鐵酸鉀、硫酸鋁、氯化鋁、明礬。
(2)常見的消毒劑
①含氯消毒劑:氯氣、漂白粉、漂白液、漂粉精。
②過氧化物:過氧化氫(H2O2)、過氧乙酸(CH3COOOH)。
③其他:二氧化氯、臭氧、SO2、KMnO4、75%酒精、苯酚。
(3)漂白劑
漂白粉、漂白液、漂粉精、SO2、過氧化氫、過氧化鈉、臭氧、活性炭。
(4)干燥劑
食品干燥劑:生石灰、硅膠。
2.化學與能源
(1)清潔能源——天然氣、氫氣等在燃燒時不產生煙塵的能源。
(2)化石能源——天然氣、石油和煤等能源。
(3)綠色能源——不產生負效應的能源,如氫能、風能、太陽能等。
(4)新能源——最新開發利用的能源,如氫能、風能、太陽能等。
3.化學與材料、科技
材料 舉例 說明
金屬及合金材料 鎂鋁合金、不銹鋼、青銅、黃銅等 ①鋁合金具有強度大、密度小、耐腐蝕等優點;
②保護金屬要使被保護的金屬作原電池的正極或電解池的陰極
無機非金屬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光導纖維、新型陶瓷材料 生活中的硅酸鹽材料有水泥、玻璃和陶瓷等
材料 舉例 說明
有機 高分 子材 料 天然材料 棉花、羊毛、蠶絲、天然橡膠等 ①合成纖維:醋酸纖維等;再生纖維:黏膠纖維等;
②聚乙烯、聚氯乙烯都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褪色
合成 材料 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合成纖維:滌綸、錦綸、腈綸、丙綸、維綸、尼龍66等
合成橡膠:丁苯橡膠、氯丁橡膠等
復合材料 玻璃鋼 復合材料比原單一材料有更優越的性能
4.化學與環境保護
(1)綠色化學理念
綠色 化學 理念 (預防 優于 治理) 核心 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又稱為“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或“清潔化學”
從環境觀點看 強調從源頭上消除污染(從一開始就避免污染物的產生)
從經濟觀點看 提倡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降低生產成本(盡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熱點 原子經濟性反應——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原子利用率為100%,對應無機、有機反應類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應、加成反應
(2)常見的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 形成的主要原因
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甲烷等
白色污染 塑料制品
霧霾 PM2.5
光化學煙霧 氮氧化物(NOx)和碳氫化合物
酸雨(pH<5.6)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
臭氧層空洞 氟氯代烷
重金屬污染 銅、汞(Hg)、鎘(Cd)、鉻、鉛等離子
赤潮、水華 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工、農業及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室內污染 甲醛、苯、放射性元素氡等
5.化學與食品安全、醫藥健康
(1)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苯甲酸鈉、亞硝酸鈉、食鹽;抗氧化劑——維生素C;膨松劑——碳酸氫鈉、碳酸氫銨;營養強化劑——加碘鹽,一般添加KIO3(性質較穩定)。
(2)抗胃酸藥:作用是中和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如碳酸氫鈉(小蘇打)、氫氧化鋁(胃舒平)、碳酸鈣、三硅酸鎂(Mg2Si3O8)等。
二、化學與傳統文化
1.傳統文化涉及“物質”的判斷
根據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質的性質,判斷是哪種物質。
(1)“有硇水者,剪銀塊投之,則旋而為水”,其“硇水”指的是______。
(2)藥物“鼻沖水”條目下寫道:“貯以玻璃瓶,緊塞其口,勿使泄氣,則藥力不減,氣甚辛烈,觸人腦,非有病不可嗅”,這里的“鼻沖水”指的是______。
(3)《漢書》中“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里的“洧水”指的是______。
(4)《抱樸子內篇·黃白》中“曾青涂鐵,鐵赤如銅”,其“曾青”是可溶性____鹽。
硝酸
氨水
石油

(5)《本草綱目》中“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堿浣衣”中的堿是____________。
(6)《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____________。
(7)《夢溪筆談·器用》中“古人以劑鋼為刃,柔鐵為莖干,不爾則多斷折”的“劑鋼”是指____的合金。
(8)《天工開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間絲、麻、裘、褐皆具素質……”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________。
(9)古籍中對“鍮石”有如下記載:“鍮石,自然銅之精也。今爐甘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鋅)煉成者,假鍮也”。其“鍮石”指____單質,“假鍮”指____的合金。
K2CO3
CaCO3

蛋白質


2.傳統文化涉及“變化”的判斷
由古代文獻記載的內容,聯系化學反應,判斷是否為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判斷化學反應的類型,如置換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如“烈火焚燒若等閑”,該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碳酸鈣的分解。“熬膽礬(CuSO4·5H2O)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涉及的反應類型為______反應和__________反應。
置換
氧化還原
3.傳統文化涉及“分離”方法的判斷
根據過程判斷分離和提純的常見方法,如蒸餾、蒸發、升華、萃取等。如“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槽入甑,蒸令氣上……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該過程涉及______操作;“……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煎煉”涉及__________操作。
蒸餾
蒸發結晶
1.(2024·湖南長沙二模)綠色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B.為滿足工業發展的需求,要采用新技術快速開采煤、石油、天然氣
C.城市公交采用電動機車替代燃油機車,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利于推動綠色發展
D.化工企業應確保“三廢”處理設施各個環節及裝置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實現“三廢”穩定達標排放
B
解析 A.對多種生態體系的保護,能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正確;B.煤、石油、天然氣燃燒會加劇環境污染,不利于綠色發展,錯誤;C.城市公交采用電動機車替代燃油機車,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正確;D.廢氣、廢液、廢渣“三廢”達標排放,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綠色發展,正確。
2.(2024·山東臨沂期中)唐代趙蕤所題《嫘祖圣地》碑文記載:“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歿世不忘”。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絲綢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不能高溫燙熨
B.“抽絲編絹”涉及化學變化
C.蠶絲和棉纖維都是天然高分子,用灼燒法無法鑒別
D.蠶絲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
A
解析 絲綢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不能高溫燙熨,否則會因蛋白質變性而造成破損,故A正確;“抽絲編絹”是將蠶繭抽成線,再編制成絹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用灼燒的方法能夠鑒別蛋白質和纖維素,故C錯誤;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是氨基酸,故D錯誤。
3.(2024·青海西寧一模)有中國“人造太陽”之稱的EAST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403秒。EAST全稱為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該裝置中真空杜瓦的制作材料含304 L不銹鋼和玻璃鋼。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發電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B.制作真空杜瓦的304 L不銹鋼中所含元素均為金屬元素
C.玻璃鋼能有效地保持絕熱空間的真空度,玻璃鋼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
D.核聚變將為我們提供綠色的、沒有任何排放的、安全的、可以無限利用的能源
D
解析 核聚變為核反應,核反應不屬于化學變化,故核能不是化學能,A錯誤;不銹鋼為鐵的合金,其中還含有碳元素,B錯誤;玻璃鋼一般指用玻璃纖維增強不飽和聚酯、環氧樹脂與酚醛樹脂基體,以玻璃纖維或其制品作增強材料的增強塑料,稱為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屬于復合材料,C錯誤;核聚變將為我們提供綠色的、沒有任何排放的、安全的、可以無限利用的能源,D正確。
4.(2024·天津和平一模)2024年2月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內蒙古召開,見證了中國冰雪運動的“熱辣滾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場館的照明、運行均由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提供,有利于實現碳達峰
B.速滑競賽服采用的聚氨酯材料是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
C.冬運會場館建設大量使用到了太陽能,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D.冬運會采用了先進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比傳統制冷劑氟利昂更加環保
C
解析 場館的照明、運行均由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提供,以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減少CO2的排放,故有利于實現碳達峰,A正確;速滑競賽服采用的聚氨酯材料是一種合成纖維,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B正確;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材料是晶體硅,C錯誤;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導致臭氧層空洞的環境問題,采用二氧化碳制冰技術,比傳統制冷劑氟利昂更加環保,D正確。
5.(2024·山東濟南期中)樸(pò)硝也稱芒硝,《本草衍義》中記載的精煉方法:“臘月中出新瓦罐,滿注熱水,用樸硝二升,投湯中,攪散,掛北檐下,俟消(同“硝”)滲出罐外,羽收之”。該精煉操作中未涉及的過程是(  )
A.萃取、分液 B.攪拌混合 C.冷卻結晶 D.加熱溶解
解析 “臘月中出新瓦罐,滿注熱水,用樸硝二升,投湯中,攪散,掛北檐下,俟消滲出罐外,羽收之。”意思是在天寒地凍的臘月天,向一個未使用過的瓦罐中注入熱水,取2升(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和現在的“升”意義不同)粗樸硝加入熱水中,充分攪拌溶解,將瓦罐掛在比較寒冷的北屋檐下,冷卻,樸硝就會滲出瓦罐而結晶,用羽毛刮下來,即得純凈的樸硝。該過程中涉及加熱溶解、攪拌混合、冷卻結晶,沒有涉及萃取和分液的過程。
A
6.(2024·黑龍江哈爾濱二模)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通過燃煤脫硫技術減少煤燃燒造成的污染,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B.污水處理廠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以減少水污染
C.利用微生物可以將CO2合成油脂,從而實現由無機小分子向有機高分子的轉變
D.在制備有機物時,應盡量采用取代反應等理想的“原子經濟性”反應
B
解析 通過燃煤脫硫技術減少煤燃燒造成的污染,是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不能實現“碳中和”,A不合理;污水處理廠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以減少水污染,B合理;油脂不是有機高分子,C不合理;取代反應不是“原子經濟性”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為“原子經濟性”反應,D不合理。
7.(2024·陜西渭南期末)化學與生產、生活、環境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汽車限行”從環境視角分析利大于弊
B.長期施用銨態氮肥,會使土壤酸化,導致土壤板結
C.將潔廁劑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既有利于除污垢又有利于殺菌消毒
D.屠呦呦研究小組通過萃取得到抗瘧新藥青蒿素,幫助很多人擺脫了瘧疾的威脅
C
解析 A.“汽車限行”可以減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從環境視角分析利大于弊,正確;B.長期施用銨態氮肥,銨根離子水解呈酸性,會使土壤酸化,導致土壤板結,正確;C.潔廁劑和84消毒液不能一起使用,否則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氯氣,對健康極為不利,錯誤;D.屠呦呦研究小組通過萃取得到抗瘧新藥青蒿素,幫助很多人擺脫了瘧疾的威脅,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贵州省| 乐清市| 福建省| 奉节县| 德兴市| 屯留县| 滕州市| 忻城县| 屯留县| 淮滨县| 建水县| 兴隆县| 勃利县| 台北市| 庄浪县| 永德县| 高青县| 石嘴山市| 南郑县| 清远市| 山东省| 彭水| 湘潭县| 五大连池市| 卢龙县| 曲松县| 新巴尔虎右旗| 静安区| 红安县| 仲巴县| 和平区| 正蓝旗| 鹤岗市| 舒兰市| 柏乡县| 北海市| 兴城市| 剑川县| 姜堰市|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