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1.我國的人口現狀:我國是世界上 的國家, 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2.我國人口新的特點:總人口 、總和生育率 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 、 、大量的 等。3.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影響經濟 的關鍵變量。▲4.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 ,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 、 、 問題。6.1 一句話知識點人口眾多人口發展老齡化加劇可持續發展全球性問題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一)人口問題:增速趨緩明顯低于偏高人口流動重大挑戰之一5.如何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①始終堅持 ,②科學把握人口 ,③堅持 基本國策,④調控 ,提高 ,⑤推動實現 。(二)資源問題:6.★ 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7.★我國的資源國情:優勢:我國自然資源 ,總量 ,種類 。劣勢: , , 。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發展規律計劃生育人口數量人口素質適度生育水平自然資源豐富大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三)環境問題:8.★我國的環境國情是:生態環境總體 ,但 仍不容樂觀。生態環境 ,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人類關愛和保護環境就是 、破壞環境就是 。9. 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因素: 。10.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 。有所改善生態環境形勢沒有替代品走向重生走向自我毀滅人口、資源、環境物質基礎11.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出路:(1)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非常突出,制約 。▲(2)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轉變 才能得到解決。▲(3)堅持 ,走 、 、 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經濟社會發展發展方式綠色發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1.我國人口現狀及新特點?①人口現狀: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國家,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②人口新的特點: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劇、大量的人口流動等。6.1 問答題考點一:人口問題★★★2.為什么要重視發展中的人口問題?①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變量。②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國家,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③人口問題已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④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的問題。⑤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人口與發展的綜合決策,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①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人口與發展的綜合決策。②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③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④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⑤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3.★★如何解決人口問題?4.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經歷了哪些調整?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口問題,根據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先后作出實施單獨兩孩、全面兩孩政策等重大決策部署,取得積極成效。②為了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2021年,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太配套支持措施。①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地位)②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現狀)③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浪費、損失、污染和破壞很嚴重。我國資源形勢非常嚴峻。(特點)④對資源的過度開發、消耗,必然導致資源枯竭和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影響)⑤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必須探索符合國情的開發利用保護資源的新路。(出路)5.★★★為什么合理利用保護資源?考點二:資源問題★★★6.我國的環境現狀?產生原因?危害?對策?①我國生態環境雖總體有所改善,但形勢仍不容樂觀,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現狀)②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影響)③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地位)④人類關愛和保護環境就是走向重生、破壞環境就是走向自我毀滅。(出路)考點三:人口問題7.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怎樣的挑戰?我們應作出怎樣的選擇?①我國人口眾多,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的問題。我國采取的措施是: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②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資源浪費、污染和破壞很嚴重,資源形勢非常嚴峻。我國采取的措施是: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③我國生態環境雖總體有所改善,但形勢仍不容樂觀,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我國采取的措施是: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④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突出,只有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才能得到解決。⑤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考點四:應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補充:8.保護環境,我們青少年怎么做?①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②學習環保相關的知識。③積極宣傳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④同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行為作斗爭,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⑤從身邊小事做起,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產品,低碳出行。6.2 一句話知識點▲1.追求 ,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岀的智慧選擇。2.人與自然 。人類可以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 自然之上,必須 。生態興則文明興, 。▲3. 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肆意凌駕于遵循自然規律4.建設生態文明要以 為基礎,以 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 為目標。5.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的內涵:6.★堅持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 與 的關系。7.★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 、 、、 為主的方針。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留得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走綠色發展道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的時代圖景。8. 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9.建設生態文明三線: 。10.一個生態理念: 。一條生態道路: 的文明發展道路。一個生態戰略: 。11.兩型社會: 。12.三大國策: 。13.四種方式: 。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計劃生育、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14.五大發展理念:貫徹 的新發展理念。15.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生產力生產力②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的時代圖景。1.美麗中國的內涵?(是什么?)① 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留得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6.2 問答題考點五:美麗中國★★★2、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②自然為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要為開發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③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④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一味地索取,必然會受到它的懲罰。⑤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⑥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⑦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3.怎樣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怎樣建設美麗中國/怎樣建設生態文明?/怎樣堅持綠色發展?①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②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④轉變發展方式,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⑤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⑥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方針,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⑦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⑧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4.怎樣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①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關系。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②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③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④如果金山銀山要以綠水青山為代價,那么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考點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知識延伸5.為保護資源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國家、企業、公民(青少年)應該怎么做?(1)國家:①堅持計劃生育、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②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嚴懲破壞資源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③加大資源環境治理和宣傳力度,增強公民節能環保意識。(2)★★企業:①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落實節能減排政策。②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③加大環保資金的投入力度。④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3)★★★青少年:①學習資源環保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②積極宣傳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③積極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④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踐行環保行動。(具體措施:參加植樹造林活動;不亂扔垃圾;節約用水、用電;踐行“光盤行動”等)1.目前,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億,在2035年前后將突破4億。為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這表明我國( )A.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形勢B.為解決大量的人口流動采取積極措施C.將解決老齡化問題作為國家發展的中心工作D.把發展銀發經濟作為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途徑A與人口流動無關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根本途徑是教育2.國務院近日公布《節約用水條例》,該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部節約用水行政法規。該條例的頒布是基于( )①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要以保障國家水安全為基礎②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③我國公民普遍缺乏環保意識,我國資源環境形勢不容樂觀④我國水資源短缺形勢依然嚴峻,節水是解決水安全問題的關鍵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C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不是普遍缺乏3.2024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3年末全國人口140967萬人,比去年減少2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111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對此,我們要( )A.堅持計劃生育,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B.提高人口素質,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C.完善社會養老體系,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D.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推動人口流動A未體現未體現未體現4.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行動目標——到2025年“以竹代塑”產業體系初步建成?!耙灾翊堋睘闇p少塑料污染提供了一條可探索的希望之路。這一舉措體現了我國( )①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②資源、環境問題不再嚴峻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④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還很嚴峻C5.如今,生活垃圾“零填埋”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全國各地探索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經驗模式中,江西省各方同心,通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和相關創新運營模式,基本實現全省各設區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零填埋”有利于( )A.減少有害垃圾產生,徹底改變環境B.實現垃圾循環使用,避免所有污染C.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生態文明D.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肆意開發資源C說法絕對不能避免所有不能肆意開發6.某地淡水湖泊曾遭受過嚴重污染,水質變差,生態物種減少。之后,該地利用5G、大數據等“黑科技”進行大規模系統性生態治理,生態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候鳥天堂”美景重現。不僅如此,該地淡水湖泊生態的治理成效還帶動了周邊旅游的興旺,帶來了群眾收入的增長等。該地的變化( )①得益于思維方式的轉變與技術的應用②是當地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個縮影③是轉變發展方式,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體現④使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加充實、更可持續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與城鄉協調發展無關C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節約用水條例》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于2024年3月20日正式公布,自今年5月1日起實施。國家發改委強調:要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大力發展節水產業,當前節水產品制造、節水技術研發、節水工藝改造、節水服務咨詢等成為節水產業的主要內容,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節水產業發展對形成節水型社會生活方式、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提升綠色制造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1)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堅持的基本國策和發展理念有哪些?堅持節約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綠色發展理念;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等。7.材料二 《節約用水條例》的實施符合《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對推動國家水網高質量發展作出的規劃安排,到2035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構建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國家水安全保障體系。(2)結合材料,談談《節約用水條例》實施的必要性。意義:①有利于減少用水量,維持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②有利于美化環境、維護河流生態平衡;③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④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8.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根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需求、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集中解決力度,加快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笆奈濉鄙钊牍裕瑢崿F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十五五”鞏固拓展,實現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體提升,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傳遞出哪些信息 ①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我國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②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表明我國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③我國加強污染防治,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注重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維護生態平衡。8(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是基于怎樣的考量 ①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②應對資源、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保障生態安全。③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感。④提升我國在全球生態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8(3)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如何才能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到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和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階段性目標。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②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③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④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