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思考:影響明朝初期山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這對我國當時的人口分布有什么影響?新課導入明朝初期山西人口向外遷移材料:元朝末年戰亂、中原地帶十室九空、滿目瘡痍。明朝政府從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的近50年中,共18次從山西向全國各地移民、涉及到18個省490多個縣的882個姓氏,移民數量達百萬、規模沿大。當時規定、凡移民者必須到洪洞縣廣濟寺辦理手續、然后從這里出發、遷往按政府指派的目的地。第一章 人口分布、遷移與合理容量第二節 人口遷移的特點及影響因素人口遷移的概念01概念人口遷移:人們出于某種目的,移動到其他地區,永久性或長期性地改變其定居地的行為。按是否跨越國界,可分為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內人口遷移。人口流動:人口短期離開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現象。我國人口普查時,將離開戶籍地半年以上人口,稱為流動人口。判定是否為人口遷移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①空間位移:遷出地到遷入地②時間限度:較長,通常一年以上③居住地變更:必須跨越行政區界線思考:下列人口的流動現象是否屬于人口遷移。1.小王去北京旅游一個月。2.我國大學生出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3.大學生寒暑假回家鄉探親。4.敘利亞難民到歐洲避難并定居。5.科學家去南極參加為期半年的考察Ⅹ√Ⅹ√Ⅹ國際人口遷移及其特點02讀圖,概括新大陸被發現后世界人口遷移的方向,并分析原因。方向:1.新航線開辟和地理大發現的影響2.資本主義發展和殖民主義擴張,奴隸貿易原因:從舊大陸(歐洲、非洲)向新大陸(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遷移1. 新大陸被發現后歐洲人的淘金夢黑人的惡夢2.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讀圖回答:世界人口的主要遷出地有哪些 主要遷入地有哪些 主要遷入地:大洋洲、北美、歐洲、西亞。主要遷出地: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表1 2015年全球接納移民數量前五位的國家位次 1 2 3 4 5國家 美國 德國 俄羅斯 沙特阿拉伯 英國接納移民 數量/萬人 4660 1200 1160 1020 850資料一:2017年移民到美國數量居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墨西哥、中國、古巴、印度、多米尼加共和國。近年來,美國為了吸引優秀專業人才,推出“杰出人才”移民政策。結合圖表材料,說出二戰后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及特點。方向:由發展中國家(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向發達國家(歐洲、北美)遷移特點1 發展中國家專業人才移民資料二:沙特阿拉伯位于沙特阿拉伯半島,石油已探明儲量居全球之首,占世界總儲量的1/5。沙特阿拉伯經濟發展較快,且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外國人前來打工謀生,他們大部分工作在石油、服務、建筑等行業。據統計,沙特阿拉伯人口數為3170萬(2016年),其中外籍人口約1000萬,占總人口30%以上。結合材料二,總結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特點2 勞務輸出是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資料三:資料:截至2018年底,全球因政治沖突、戰爭或迫害等原因導致的難民人數約為2590萬。敘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來源國,有670萬難民,有400多萬人逃離該國。特點3 國際難民數量增加敘利亞小難民艾倫的尸體被沖上海岸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國際難民問題小結國際人口遷移特點時期 特點 遷出地 遷入地 原因二戰前二戰后以集團性、大批的移民為主舊大陸(亞、歐、非)新大陸(美洲、大洋洲)1.殖民主義擴張和資本主義發展2.地理大發現和新航線的開辟1.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2.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亞、非、拉西歐北美西亞北非1.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2.勞動力供求關系的地區差異國內人口遷移及其特點03二、國內人口遷移探究據圖說出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方向、特點,并探討其原因?方向:①古代歷史時期:西晉永嘉之亂,唐代安史之亂,北宋靖康之難,使人口大規模地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遷移。②唐代至清代:江西遷往湖廣,湖廣遷往四川。③清代至新中國成立前:闖關東、走西口、下江南特點:頻繁、規模大原因:戰亂、自然災害等階段二: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東部到邊疆、城市到農村;支邊、上山下鄉原因:特點:國家政策,為了開發內地和邊疆,戶籍管理政策有組織、有計劃、規模小流向:讀下圖及課文,試著說出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人口遷移的方向,并分析其原因。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階段三:改革開發以后讀下圖及課文,試著說出改革開放后人口遷移的方向,并分析其原因。改革開放后鄉村到城市、內地到沿海、向工礦地區流向:原因:特點:改革開放、農村剩余勞動力多、城鄉差距大自發的,流動人口劇增中國1990-2010凈遷移人口分布圖近些年來,我國人口遷入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廣東、天津、江蘇、福建等經濟發達地區小結國內人口遷移特點階段 特點 方向 原因歷史上建國初至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闖關東、走西口、黃河中下游、長江、珠江流域嚴重的自然災害、戰亂等頻繁、規模大支邊、上山下鄉、東部到邊疆、城市到農村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國家政策有組織、有計劃,規模小鄉村到城市、內地到沿海、向工礦地區自發的,流動人口劇增改革開放、農村剩余勞動力多、城鄉差距大人口向城鎮遷移、人口向東部遷移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04如果再給你一次選擇居住地的機會,你會如何選擇?田園村落繁華城市人口遷移的動力對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首要驅動力。——布洛赫《希望原理》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促使人們遷入一種由多種積極因素所形成的拉力迫使人們遷出一種由多種消極因素所產生的推力遷移障礙你還能列舉出更多人口遷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嗎?影響人口遷移因素——自然因素自然環境曾是影響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因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對自然適應、控制能力的增強,自然環境對人口遷移的作用正在逐步減弱,社會經濟因素成為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環境仍然是影響人口遷移的基礎因素。氣候土地水礦產資源自然災害自然環境差異及自然環境變化導致人口遷移案例:愛爾蘭的土豆大饑荒和移民潮在近代歷史上,愛爾蘭曾經經歷過“成也土豆,敗也土豆”的時期。土豆于17世紀初傳入愛爾蘭,后廣泛種植。到18世紀末,土豆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但是從1845年起,愛爾蘭連續數年,土豆因病害嚴重歉收,引發大饑荒,短短幾年中,100多萬人背井離鄉,形成移民潮。為紀念愛爾蘭大饑荒150周年,1997年愛爾蘭人在首都都柏林街頭修建了一系列逃荒者的雕像。案例:圖瓦盧舉國搬遷圖瓦盧位于南太平洋,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全國最高海拔僅為4.5米,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不斷上升,國土不斷淹沒,2001政府就宣布對抗海平面上升失敗,當地政府曾考慮在鄰國購買土地建立“國中國”,然后由于經濟落后只能放棄。轉而向鄰近國家新西蘭以及澳大利亞等求助。影響人口遷移因素——人文因素經濟因素往往對人口遷移起著主導作用,是目前全球人口遷移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但在不同情況下,任一因素都會成為主導因素。經濟政治社會人文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較多的就業機會和較高的經濟收入戰爭、國家政策、政治迫害等家庭、婚姻、教育等案例:美國本土人口遷移19世紀中期南北戰爭造成人口大規模西移;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伴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人口由鄉村大量流向城市;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農業危機、自然災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遷往北部;20世紀60年代開始,東北部老工業區的人口大量遷往南部和西部油氣資源豐富、新興工業區的“陽光地帶”。19世紀中期以來美國本土人口遷移據圖分析美國本土老年人口向陽光地帶遷移的原因,并指出其主要影響因素。案例:美國本土人口遷移美國本土老年人向“陽光地帶”遷移原因:東北部地區工業污染加劇,生活費用提高,而南部陽光地帶可以提供充足的陽光、優美的環境,生活成本較低。影響因素:生態環境因素人口遷移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遷出地)知識拓展有利 影響 緩解遷出地的人地矛盾,利于恢復生態環境;加強了遷出地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文化等聯系;更好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不利 影響 導致當地人才外流,勞動力不足;影響遷出地經濟的進步發展;帶來農村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人口遷移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遷入地)有利 影響 為遷入地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促進遷入地商品流通和經濟的發展;促進遷入地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利 影響 增加了公共設施的負擔和城市管理的難度;在住房、交通、衛生、教育、城市環境等方面產生巨大壓力。知識拓展課堂小結人口遷移概念國際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二戰前二戰后歷史時期建國后改革開放后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經濟因素社會文化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人口遷移的帶來的影響遷入地遷出地分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